CN105470420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0420A
CN105470420A CN201510612250.5A CN201510612250A CN105470420A CN 105470420 A CN105470420 A CN 105470420A CN 201510612250 A CN201510612250 A CN 201510612250A CN 105470420 A CN105470420 A CN 105470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module
power storage
cap
main body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22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0420B (zh
Inventor
殿西雅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628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07223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filed Critical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70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0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0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0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10Batterie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01M50/273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78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降低冲击、振动的影响而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蓄电装置(1)具备:壳体(1a),其具有容器主体(10)以及设有外部连接端子(21a、21b)的盖部(20);蓄电模块主体(30),其配置在壳体(1a)内且具有电池单体堆(32);螺栓(11),其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底壁(10a)的移动;以及保持构件(35),其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盖部(20)的移动。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例如充电电池等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电池的替换原电池的用途自不必说,作为移动电话、IT设备等电子设备的电源而广泛普及。尤其是,以锂离子充电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因此也应用于电动车辆等电气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期望高输出化、大容量化而使用具有多个充电电池的蓄电模块(电源模块)的情况较为普遍。
蓄电模块具有将多个充电电池(蓄电元件)作为单电池进行排列而成的电池单体堆,并将其收容于壳体,由此具备可搬运性,可以用作与朝向外部负荷的搭载相适应的蓄电组(以下,也称为蓄电装置)(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1、图2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8355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蓄电装置中存在以下这样的课题。即,作为将蓄电模块收纳于壳体而成的一个蓄电装置,在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电动车辆等进行使用的情况下,被施加来自外部的振动、冲击,由此在壳体内蓄电模块振动或者摆动。上述情况导致蓄电模块的损伤,有可能损害蓄电装置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对蓄电模块的冲击、振动的影响并提高可靠性的蓄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蓄电装置具备:壳体,其具有容器主体与设有外部连接端子的盖部;蓄电模块,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具有电池单体堆;第一限制部,其限制所述蓄电模块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底壁的移动;以及第二限制部,其限制所述蓄电模块相对于所述盖部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蓄电模块相对于壳体的底壁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相对于壳体的盖部的移动也受到限制。因此,通过在壳体的上下限制蓄电模块,即便在蓄电装置受到来自外部的振动、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壳体内蓄电模块发生振动或者摆动,能够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限制部将所述蓄电模块固定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二限制部将所述蓄电模块固定于所述盖部。
根据该结构,蓄电模块相对于壳体的底壁进行固定,并且相对于壳体的盖部也进行固定。因此,通过在壳体的上下固定蓄电模块,即便在蓄电装置受到来自外部的振动、冲击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壳体内蓄电模块发生振动或者摆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限制部配置在与所述电池单体堆的两端对应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第二限制部配置在与电池单体堆的两端对应的位置,因此蓄电模块在上方的多个位置进行固定,能够抑制在蓄电模块旋转的朝向上产生的摆动。
另外,也可以是,在从所述盖部向所述底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限制部在所述蓄电模块所处的区域外与所述盖部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俯视观察下,第二限制部在蓄电模块所处的区域外与盖部连接,因此将第二限制部配置在与蓄电模块分离的位置,能够有效地抑制在蓄电模块旋转的朝向上产生摆动。
另外,也可以是,在从所述盖部向所述底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限制部在所述蓄电模块所处的区域内与所述盖部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俯视观察下,第二限制部在蓄电模块所处的区域内与盖部连接,因此能够将壳体的宽度形成得较小,能够实现蓄电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在从所述盖部向所述底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限制部在所述蓄电模块所处的区域内与所述蓄电模块连接。
根据该结构,在俯视观察下,第二限制部在蓄电模块所处的区域内与蓄电模块连接,因此能够将壳体的宽度形成得较小,能够实现蓄电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限制部在与所述蓄电模块的连接部分以及与所述盖部的连接部分之间具有弯曲部。
根据该结构,第二限制部在与蓄电模块的连接部分以及与盖部的连接部分之间具有弯曲部,因此该弯曲部作为缓冲装置而发挥功能,在向蓄电装置施加有较大冲击时吸收该冲击,能够降低对蓄电模块造成的影响。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电池单体堆具有将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从排列的两端夹持的端板,所述第二限制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
根据该结构,第二限制部固定在从两端夹持排列后的多个蓄电元件的端板上,因此能够将第二限制部稳固地固定于蓄电模块。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限制部从所述蓄电模块朝向所述盖部延伸设置,插入到在所述盖部上形成的开口。
根据该结构,第二限制部插入到在盖部上形成的开口,因此第二限制部与该开口的内壁发生干涉,由此能够限制蓄电模块朝向沿盖部的方向、以及旋转的方向的移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电池单体堆的多个蓄电元件在从所述底壁朝向所述盖部排列的朝向上配置。
根据该结构,电池单体堆在多个蓄电元件从壳体的底壁朝向盖部排列的朝向上配置,因此在排列方向上由第一限制部与第二限制部夹入多个蓄电元件,能够限制蓄电模块的移动。由此,能够稳定地抑制在壳体内蓄电模块发生振动或者摆动的情况。
发明效果
以上这样的本发明实现能够降低冲击、振动的影响而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主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蓄电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蓄电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主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主体的其它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中的保持部的结构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中的保持部的结构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中的保持部的结构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其它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2、3、4、5、6蓄电装置
1a壳体
10容器主体
10a底壁
10b侧壁
10y内侧面
10z内底面
10z1台座
11、36、37、42、61螺栓
20盖部
20a、20b、32a1、32a2、35a1、35b1、41a、41b、50a1、50b1、330e安装孔
20c、20d、320x、330c开口
20x上表面部
20y表面
21a、21b外部连接端子
22排气筒
30蓄电模块主体
31排气口
32电池单体堆
32a端板
32b堆积杆
32x嵌合孔
33汇流条组件单元
33a、34a卡合爪
34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
34x基体
34y保持部
34y1、34y3、34y6终端部
34y2周缘
34y5缘端
35、38、40、50、60保持构件
35a、38a、41、50a、50b侧板部
35b、38b顶板部
35c连接部
35a2、41c、50c狭缝
60x螺孔
320电池单体堆主体
320a单电池
320b隔离物
320a1、320a2电极端子
320a3安全阀
330a框体
330b下层面
330d中层面
330f、330g卡合槽
330x槽部
331、333隔热体
331a、333a隔热主体板
331b贯通孔
331c安装螺钉
332a、332b、332c汇流条
332a1、332b1安装端子部
333b辅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等皆为一例,其主旨并非限定本发明。另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在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另外,各图是用于说明蓄电装置的图,并非必须严格图示的内容。
(实施方式1)
(1.蓄电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在分解了蓄电装置1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表示蓄电装置1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示为省略图1所示的盖部20的上表面部20x。
如图1所示,蓄电装置1是具备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开口箱状的容器主体10以及盖部20构成的、外形六面体的壳体1a的蓄电组(电源组)。容器主体10具有矩形板状的底壁10a、以及从底壁10a的外周竖立设置的4枚矩形板状的侧壁10b。盖部20是堵塞容器主体10的开口的矩形板状的构件,具有形成上表面的平板状的上表面部20x。
另外,在盖部20上设有外部连接端子21a以及21b。换句话说,蓄电装置1具有从盖部20的上表面露出的、用于与未图示的外部负荷连接的负极的电极端子即外部连接端子21a以及正极的电极端子即外部连接端子21b。此外,蓄电装置1具有将壳体1a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起来的排气筒22。
另外,如图2所示,蓄电装置1在壳体1a的容器主体10的内部收容有蓄电模块主体30。蓄电模块主体30具有从容器主体10的底壁10a侧依次层叠有电池单体堆32、汇流条组件单元33以及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的结构。另外,蓄电模块主体30借助向形成于容器主体10的底壁10a的贯通孔(因死角而未图示)插入的螺栓11来固定于底壁10a。换句话说,螺栓11作为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底壁10a的移动的第一限制部而发挥功能。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单体堆32、汇流条组件单元33以及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的结构详见后述。
容器主体10通过粘合、超声波熔敷或者热熔敷等手段与盖部20接合,由此以保持气密性的方式封闭。作为容器主体10与盖部20的接合的其他手段,也可以使垫圈介于该容器主体10与盖部20之间而通过螺钉或者螺栓等进行紧固。此外,将来自多个单电池排列而成的电池单体堆32的气体从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两侧面排出。通过使壳体1a整体具有气密性,排出后的气体在滞留于壳体1a的内部之后,从盖部20的排气筒22朝蓄电装置1的外部排气。
此外,在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两侧面设有在电池单体堆32的后述端板32a上固定的保持构件35。换句话说,保持构件35配置在与电池单体堆32的两端对应的位置。在此,作为一例,保持构件35是通过将长方形的钢铁或者不锈钢的金属制的母材弯曲加工为大致L字状而作成的、连接蓄电模块主体30与盖部20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35将蓄电模块主体30固定在盖部20上。换句话说,保持构件35作为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盖部20的移动的第二限制部而发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后所述,蓄电装置1通过连接蓄电模块主体30内的单电池的电极端子与外部连接端子21a、21b的汇流条来连接蓄电模块主体30与盖部20,但是保持构件35是与该汇流条不同的构件。换句话说,在蓄电装置1中,将蓄电模块主体30固定在盖部20上的功能由保持构件35承担,而不是该汇流条。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保持构件35被划分为相对于蓄电模块主体30的侧面平行的侧板部35a、相对于图中成为死角的盖部20的背面平行的顶板部35b、以及连接侧板部35a与顶板部35b的连接部35c。需要说明的是,顶板部35b位于与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上表面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侧板部35a上形成有安装孔35a1,经由安装孔35a1将螺栓36紧固于电池单体堆32。另外,在侧板部35a上开口而形成有使来自电池单体堆32的气体排出的狭缝35a2。另外,在顶板部35b上形成有与在盖部20的主表面上开口而形成的安装孔20a成为同轴的安装孔35b1,经由安装孔20a以及35b1将螺栓37紧固于顶板部35b。
需要说明的是,蓄电模块主体30的电池单体堆32中的单电池的排列方向位于在图1等所示的X轴、Y轴以及Z轴的正交坐标系中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构成蓄电装置1的壳体1a、蓄电模块主体30等的各表面被定位于大致分别与X轴、Y轴以及Z轴平行的位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中箭头的方向为基准,将X轴方向确定为从右向左,将Y轴方向确定为从里侧朝向近前,以及将Z轴方向确定为从下向上。另外,Z轴方向与铅垂方向一致,因而,蓄电模块主体30将与Z轴方向正交的X-Y平面作为载置面,载置在壳体1a内。
(2.蓄电模块主体)
图3是在分解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一部分的状态下表示蓄电模块主体3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蓄电模块主体30具备将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等单电池排列并紧固而成的电池单体堆32、用于将电池单体堆32的各单电池电连接的汇流条组件单元33、以及与汇流条组件单元33电连接的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
(2-1.电池单体堆)
电池单体堆32具备多个单电池320a排列成的电池单体堆主体320、对单电池320a间进行绝缘的绝缘性的隔离物320b、约束电池单体堆主体320以及隔离物320b的一对端板32a以及三个一组的堆积杆32b。电池单体堆主体320将多个单电池320a排列为负极的电极端子320a1、正极的电极端子320a2以及安全阀320a3成为上表面。隔离物320b以覆盖电池单体堆主体320的表面的方式配置在单电池320a间。一对端板32a以及三个一组的堆积杆32b是设于电池单体堆主体320以及隔离物320b的表面并用于将电池单体堆主体320以及隔离物320b保持为恒定形状的约束构件。
多个单电池320a是具备例如铝等金属制的开口箱状的外装主体部以及由与外装主体部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盖板、且将盖板的表面及其对置面即外装主体部的底面设为上下底面的外形具有扁平的棱柱的形状的蓄电元件。在外装主体部的内侧封入有电极体以及电解液等。盖板通过激光焊接等与外装主体部接合而堵塞外装主体部的开口,并且在盖板上设有电极端子320a1、320a2以及安全阀320a3。需要说明的是,单电池320a可以是外装主体部的表面直接露出的结构,也可以是该表面被绝缘性的薄膜覆盖的结构。
在单电池320a中,各侧面中的面积最大的面(长侧面)彼此之间隔着隔离物320b对置排列,由此构成电池单体堆主体320。在排列后的隔离物320b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用于使单电池320a的电极端子320a1及320a2与安全阀320a3朝外部露出的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仅对使安全阀320a3露出的开口320x标注附图标记进行表示。
另外,端板32a将排列的多个单电池320a从排列的两端夹持。换句话说,端板32a夹持电池单体堆主体320的两端的单电池320a各自的侧面。堆积杆32b与电池单体堆主体320的两侧面以及底面分别邻接配置,堆积杆32b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而紧固于一对端板32a的表面,由此来进行固定。由此,电池单体堆主体320以及隔离物320b形成为一体,保持电池单体堆32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端板32a的下部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安装孔32a1。在安装孔32a1上装配从壳体1a的外侧插入的螺栓11,用于蓄电模块主体30与壳体1a的容器主体10的底壁10a之间的固定。
另外,在端板32a上,设置有在与保持构件35的侧板部35a的安装孔35a1成为同轴的位置形成的安装孔32a2。
(2-2.汇流条组件单元)
汇流条组件单元33是具有绝缘性以及针对电解液的耐腐蚀性的合成树脂等的构件,例如由聚丙烯形成。另外,汇流条组件单元33具有与电池单体堆32的上表面的外形对应的框体330a,在框体330a上,与在电池单体堆32上露出的电极端子320a1、320a2以及安全阀320a3的位置对应地形成有开口。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框体330a的材料,也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等具有绝缘性以及耐热性的合成树脂。
在此,为了与各单电池320a的电连接对应地控制该电极端子间的结线模式,与电极端子320a1以及320a2对应的开口以跨越邻接的电极端子间而形成的方式确定尺寸。在各开口中嵌入有通过激光焊接等与电极端子320a1以及320a2连接的金属制的汇流条332a、332b以及332c。需要说明的是,汇流条332a以及332b用于电池单体堆32内的电极端子彼此的连接以及朝向蓄电装置1的外部连接端子21a以及21b的连接,汇流条332c用于电池单体堆32内的电极端子彼此的连接。
如此,蓄电装置1通过连接单电池320a的电极端子320a1、320a2与外部连接端子21a、21b的汇流条332a、332b等汇流条,对蓄电模块主体30与盖部20进行连接。在此,保持构件35担负有向盖部20固定蓄电模块主体30的功能,因此该汇流条具有将蓄电装置1内电连接的功能即可,不需要用于向盖部20固定蓄电模块主体30的强度。
另一方面,与安全阀320a3对应的开口330c与构成电池单体堆主体320的单电池320a的个数对应地独立设置。
另外,在框体330a中的开口330c的位置,形成有从框体330a的表面观察具有两层台阶,并且两端到达框体330a的两端的槽部330x。槽部330x由沿着安全阀320a3的排列方向延伸、并设有开口330c的下层面330b以及设于下层面330b的边缘的中层面330d构成。
另外,在框体330a的周缘,形成有与位于电池单体堆32的上表面的周缘的嵌合孔32x、即由隔离物320b的表面形状构成的嵌合孔32x对应的卡合爪33a。另外,在框体330a的周缘形成有用于与后述的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结合的卡合槽330f以及卡合槽330g。
另外,在槽部330x的上部设有隔热体331。隔热体331是遮挡来自电池单体堆32的散热而减少朝向位于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上方的构件的热量的影响、并且增强蓄电模块主体30的构件。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上方的构件是指,例如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盖部20以及后述的内置于盖部20的电气安装件等构成蓄电装置1的各构件。隔热体331由与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槽部330x的外形对应的矩形的金属制的隔热主体板331a构成,并嵌入槽部330x的中层面330d。
另外,隔热体331通过安装螺钉331c并经由形成于隔热主体板331a的贯通孔331b而螺纹固定于在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框体330a上设置的安装孔330e,由此固定于汇流条组件单元33。由此,隔热体331与槽部330x所围成的空间的两端与图2所示的保持构件35的狭缝35a2连通,从而隔热体331与槽部330x所围成的空间形成气体流路。气体流路将来自电池单体堆32的各单电池320a的安全阀320a3的废气经由狭缝35a2朝壳体1a内部排出。
(2-3.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
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是在与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框体330a相同的合成树脂制的基体上配置有电气安装件而成的单元。在此,配置于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的电气安装件是经由汇流条332a以及332b的电气配线、继电器等开闭器、电阻、以及与汇流条332a、332b及332c连接的束线等。另外,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与汇流条组件单元33之间的电连接是通过相对于分别设于汇流条332a以及332b的安装端子部332a1以及332b1从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的上表面安装螺栓而进行的。需要说明的是,在位于比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更靠上层的位置的盖部20内,在BMU(BatteryManagementUnit)之外作为电气安装件而设有用于进行蓄电装置1的充电放电的控制、温度等的状态管理以及与蓄电装置1连接的设备之间的通信的电子元件。
在蓄电模块主体30中,电池单体堆32与汇流条组件单元33是通过向电池单体堆32的嵌合孔32x卡合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卡合爪33a而固定的。另外,汇流条组件单元33与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是通过向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卡合槽330f以及330g分别卡合在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的周缘形成的卡合爪34a以及34b而固定的。由此,电池单体堆32、汇流条组件单元33以及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组合为一体。
在具有以上这样的结构的蓄电装置1中,壳体1a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述的“壳体”,蓄电模块主体30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述的“蓄电模块”。另外,螺栓11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限制部”,保持构件35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限制部”。
具有这样结构的本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对蓄电模块主体30与壳体1a的容器主体10的底壁10a进行连接(固定)的螺栓11、以及对蓄电模块主体30与壳体1a的盖部20进行连接(固定)的保持构件35。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具体来说,是在蓄电装置1中将壳体1a的盖部20以及容器主体10作为剖视图而示出的主视图。
如图4所示,蓄电模块主体30在壳体1a内通过螺栓11固定于容器主体10的底壁10a。具体来说,在容器主体10的内底面10z(底壁10a的上表面)上配置台座10z1,蓄电模块主体30载置在台座10z1上而固定于台座10z1。另外,蓄电模块主体30在壳体1a内借助保持构件35而固定于盖部20。由此,蓄电模块主体30在壳体1a内在与图中Z轴方向一致的铅垂方向的上下端固定于壳体1a。
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此提升相对于由外部施加的冲击、振动的屈服强度,使可靠性提高。即,在现有的电池组(电池单体堆)中,收容于壳体的蓄电模块主体(蓄电模块)主要仅固定于载置面侧,由此确保稳定性。但是,在该现有的结构中,在施加有来自外部的振动、冲击的情况下,蓄电模块主体相对于壳体以载置面为支点进行摆动。蓄电模块主体的重心与模块的大型化对应地向上方移动,因此摆动对蓄电模块主体施加的应力、或者以摆动为起因的蓄电模块主体与壳体的接触有可能导致模块的机械强度的降低,进而导致绝缘部位的破损等不良情况。
另外,也可以是利用金属制的汇流条来连接蓄电模块内的单电池的电极端子与配置在壳体的盖部的外部连接端子而由盖部支承蓄电模块的结构。但是,在向蓄电装置施加有来自外部的振动、冲击的情况下,该汇流条受到损伤,单电池的电极端子与外部连接端子的电连接脱落,有可能对蓄电装置的可靠性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汇流条与单电池的电极端子的连接从螺栓紧固变为焊接,并且作为汇流条的材质而采用相对强度较低的铝。因此,有可能使汇流条发生损伤,或者使焊接位置偏离,需要与之相对的对策。
本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1是基于这样的考察而作出的,通过将蓄电模块主体30在铅垂方向的上下端进行固定,与壳体1a形成为一体。换句话说,蓄电模块主体30通过与将单电池320a的电极端子320a1、320a2和外部连接端子21a、21b连接起来的汇流条不同的构件即保持构件35固定于盖部20。由此,抑制了摆动,因此降低对蓄电模块主体30的应力。另外,蓄电模块主体30与壳体1a的相对位置得到保护,蓄电模块主体30与壳体1a的接触的可能性降低,进而能够提高蓄电装置1的可靠性。
另外,通常而言,在壳体1a中,由于容器主体10的侧壁10b大多形成为高度较高、并且比其它部分薄,因此相对刚性较低,盖部20与容器主体10的底壁10a构成为相对刚性较高。因此,通过在壳体1a之中相对强度较高的盖部20和底壁10a上固定蓄电模块主体30,能够将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壳体1a稳固地固定。另外,与将蓄电模块主体30固定于侧壁10b的情况相比,在固定于盖部20的情况下易于安装,能够提高蓄电装置1的制造时的作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1中,其特征在于,将一对保持构件35分别固定于电池单体堆32的两端。由此,蓄电模块主体30在上方的多个位置进行固定,在相对于载置面的铅垂方向的平移方向之外,抑制了旋转方向的摆动。因而,降低在蓄电模块主体30上产生扭转的可能性,进而能够提高蓄电装置1的可靠性。另外,通过在保持构件35的固定中使用了电池单体堆32的两端的一对端板32a,能够将保持构件35稳固地固定于蓄电模块主体30。另外,金属制的保持构件35能够经由端板32a高速地传递来自电池单体堆32的热量而迅速向外部放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1中,保持构件35具有大致L字型的形状。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位于直接固定于蓄电模块主体30的侧板部35a与直接固定于盖部20的顶板部35b之间的连接部35c具有弯曲而从蓄电模块主体30的侧面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侧面10y伸出的结构。换句话说,保持构件35在与蓄电模块主体30的连接部分以及与盖部20的连接部分之间具有作为弯曲部的连接部35c。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图中,内侧面10y是右侧(X轴方向负侧)的侧壁10b的内表面,在上述中对右侧的保持构件35进行了说明,对于左侧(X轴方向正侧)的保持构件35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结构。
由此,在保持构件35中连接部35c作为缓冲装置发挥功能,在向蓄电装置1施加了较大冲击时吸收该冲击,能够降低对蓄电模块主体30的影响。在此,连接部35c包含于技术方案所述的“弯曲部”。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35c也可以具有在从容器主体10的内侧面10y远离的朝向上弯曲的结构,上述的结构例同样地实现作为缓冲装置的效果。另外,连接部35c也可以是弯曲的样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其特征在于,保持构件35的顶板部35b位于在俯视下与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上表面、即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重叠的位置。换句话说,保持构件35在从盖部20向底壁10a的方向观察下,在蓄电模块主体30所处的区域内与盖部20连接。由此,顶板部35b的与盖部20连接的连接部分位于比向盖部20的内壁投影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主面而成的投影面P靠内侧的位置。
其结果是,能够将顶板部35b的固定位置确定在面积较大的盖部20的主表面上的任意位置,能够扩张该固定位置的布局。即,能够与蓄电模块主体30或者壳体1a的各种形状灵活地对应,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效果,并且提高生产率。
在此,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主表面是指,忽略从蓄电模块主体30的各边、顶点伸出的细微部分的形状,参照大致形状进行把握的面。具体来说,图3所示的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安装端子部332a1以及332b1的周缘形成为从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成为大致矩形的其它边伸出,如图4所示,该周缘的形状在与顶板部35b的位置关系中以无视的方式被处理。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也是相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说明中,保持构件35作为具有作为从蓄电模块主体30的侧面伸出的弯曲部的连接部35c的大致L字型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换句话说,保持构件35只要在从载置面起将蓄电模块主体30夹在其间的上方的多个位置固定该蓄电模块主体30,不受其具体形状限定。以下,对保持构件35的其它结构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蓄电装置2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具体来说,图5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4对应的图。
如图5所示,蓄电装置2具备将连接部与侧板部形成为一体而成的L字状的保持构件38。在保持构件38中,作为主体部的侧板部38a通过螺栓36在多个位置处与电池单体堆32紧固固定。另外,顶板部38b具有从侧板部38a起呈大致直角地弯曲并从蓄电模块主体30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侧面10y延伸出的样态。
根据该结构,基于经由在盖部20的主表面上开口而形成的安装孔20a的螺栓37的紧固位置从蓄电模块主体30的侧面伸出。即,保持构件38在从盖部20向底壁10a的方向观察时,在蓄电模块主体30所处的区域外与盖部20连接。换言之,顶板部38b位于比在作为隔着蓄电模块主体30与载置面相对的内壁的盖部20的内壁上投影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主表面而成的投影面P靠外侧的位置。
由此,具有一对的、盖部20与保持构件38的固定位置的彼此距离比图4所示的蓄电装置1大,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相对于载置面的铅垂方向旋转的朝向上产生的摆动。因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蓄电模块主体30上产生扭转、弯曲的可能性。另外,保持构件38的形状更加简单,因此制造变得容易,能够以低成本来制造蓄电装置2。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蓄电装置3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具体来说,图6是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2对应的图。
如图6所示,蓄电装置3具备平板状的保持构件40。在保持构件40中,作为主体部的侧板部41在下部形成用于与电池单体堆32紧固的安装孔41a,在上部形成用于与盖部20紧固的安装孔41b,在中央形成有使来自电池单体堆32的气体排出的狭缝41c。盖部20与保持构件40通过经由在盖部20的侧面开口的安装孔20b的螺栓42所造成的紧固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图1~图4相同或者相当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是相同的。
根据该结构,蓄电装置3的保持构件40具有平板状的侧板部41,因此保持构件40的制造变得容易,能够以低成本制造蓄电装置3。另外,能够使保持构件40进一步小型化、薄型化,因此能够将保持构件40的收容位置、即壳体1a的内侧面10y与蓄电模块主体3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抑制得较小。由此,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实现蓄电装置的小型化或者在相同尺寸的壳体中实现蓄电模块的大容量化。
(实施方式2)
图7是作为分解一部分的分解图而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4的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主体3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4具备具有一对侧板部50a以及侧板部50b的组合的保持构件50。侧板部50a是固定蓄电模块主体30与盖部20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位,侧板部50b是用于将保持构件50固定于电池单体堆32的矩形平板状的部位。
另外,侧板部50a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中的保持构件40的侧板部41同样地在上部形成有用于与盖部20紧固的安装孔50a1,通过经由安装孔20b的螺栓42所造成的紧固而固定于盖部20。侧板部50b也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保持构件35的侧板部35a同样地形成有用于与端板32a紧固的安装孔50b1,通过经由安装孔50b1的螺栓36所造成的紧固而固定于电池单体堆32。
另外,本实施方式2的特征在于,保持构件50构成为蓄电模块主体30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即,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2中,在蓄电模块主体30的汇流条组件单元33中,一对保持构件50分别位于处于框体330a的槽部330x的上部的隔热体333的两端。
隔热体333由两端向上方弯曲而具有外形U字状的隔热主体板333a、以及与隔热主体板333a的下方两端的表面接合并朝电池单体堆32侧延伸出的一对辅助板333b构成。隔热主体板333a的弯曲部分与保持构件50的侧板部50a对应,中央部分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隔热主体板331a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而嵌入槽部330x的中层面330d。辅助板333b与保持构件50的侧板部50b对应。
隔热体333经由在隔热主体板333a的表面上开口而形成的贯通孔331b,通过安装螺钉331c螺纹固定于在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框体330a上设置的安装孔330e,由此固定于框体330a。由此,隔热体333与槽部330x所围成的空间形成作为经由图7所示的狭缝50c的开放端而具有两个成为侧板部50a的正下方的两端的气体流路。该气体流路将来自电池单体堆32的各单电池320a的安全阀320a3的废气经由狭缝50c向壳体1a内部排出。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4,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利用螺栓11来固定蓄电模块主体30与壳体1a的底壁10a,并且利用保持构件50来固定蓄电模块主体30与壳体1a的盖部20。由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降低壳体1a内的向蓄电模块主体30施加的应力,并且能够抑制蓄电模块主体30的摆动而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作为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功能部件、即隔热体333的一部分而设有保持构件50,由此能够削减用于组装保持构件的附加工序以及部件件数,能够以更低成本制造蓄电装置4。另外,能够将保持构件50的收容位置、即壳体1a的内壁面与蓄电模块主体3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抑制得更小。由此,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实现蓄电装置的小型化,或者在相同尺寸的壳体中实现蓄电模块的大容量化。另外,能够使来自隔热体333的隔热主体板333a的热量通过保持构件50,由此高效地朝外部放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保持构件50也可以仅由侧板部50a构成。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蓄电模块主体30的其它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在此,保持构件50与蓄电模块主体30的结合是通过隔热主体板333a借助安装螺钉331c朝向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框体330a进行螺纹固定而进行的。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与图8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效果,并且进一步削减用于组织保持构件的附加工序以及部件件数,以低成本制造蓄电装置。另外,也能够实现蓄电装置的轻型化。
(实施方式3)
图10是作为分解一部分的分解图来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5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5具备位于蓄电模块主体30与盖部20之间且从蓄电模块主体30的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向上方突出的柱状的保持部34y。保持部34y是通过注射成型等与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的合成树脂制的基体34x一体成型的部位。保持部34y的前端部分嵌入在盖部20的表面20y上形成的开口20c,并从表面20y进一步突出。换句话说,保持部34y从蓄电模块主体30朝向盖部20延伸配置,插入在盖部20上形成的开口20c。需要说明的是,在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侧面,用于排出来自电池单体堆32的气体的排气口31直接露出。
这样的本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5的特征在于,通过保持将保持部34y的前端部分嵌入盖部20的开口20c的状态,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的移动。
以下,参照图11A~图11C进行说明。图11A~图11C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5中的保持部34y的结构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换句话说,这些图是表示蓄电装置5中的保持部34y与盖部20的附近的结构的图,具体来说,是通过与作为保持部34y的延伸方向的Z轴方向平行的平面来切断盖部20而从侧方观察的图。
在图11A所示的例子中,加热保持部34y的前端部分,整形为比开口20c的直径大的终端部34y1。将通过加热整形而获得的终端部34y1的周缘34y2固定于盖部20的表面20y,固定盖部20与蓄电模块主体30。
由此,蓄电模块主体30借助螺栓11而固定于容器主体10的底壁10a,借助保持部34y而固定于盖部20。因而,与实施方式1、2同样地降低壳体1a内的向蓄电模块主体30施加的应力,并且抑制蓄电模块主体30的摆动。
接下来,在图11B所示的例子中,保持部34y的包含前端部分的终端部34y3具有在中央具备间隙C而分成两部分的锥状的形状。由此,在保持部34y向开口20c插入时,终端部34y3的外形与开口20c的内径对应以直径缩小的方式变形,在终端部34y3突出至表面20y上的状态下恢复形状。由此,缘端34y5与盖部20的表面20y卡定,保持部34y的表面被开口20c的内壁按压,由此固定盖部20与蓄电模块主体30。
由此,与图11A的例子同样地降低壳体1a内的向蓄电模块主体30施加的应力,并且抑制蓄电模块主体30的摆动。
另外,在图11C所示的例子中,保持部34y的前端部分具有从根部保持相同直径的柱状的终端部34y6。由此,终端部34y6插入到开口20c,在盖部20的表面20y上露出而保持未固定于开口20c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蓄电装置5从外部受到振动、冲击时,蓄电模块主体30欲进行摆动,但终端部34y6与盖部20的开口20c的内壁发生干涉,因此在与图中Z轴方向正交的平面上、即相对于载置面的模块的平移方向以及旋转方向上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的移动。因而,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降低壳体1a内的向蓄电模块主体30施加的应力,并且抑制蓄电模块主体30的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保持部34y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保持部34y可以借助螺钉而螺纹固定于盖部20,保持部34y也可以在前端部分具有螺栓部而借助螺母固定于盖部20,也可以通过对保持部34y的前端部分进行铆接而固定于盖部20,也可以利用粘合剂等粘合于盖部20。另外,保持部34y也可以不是圆柱形状,而采用棱柱形状、圆锥形状或者方锥形状等,可以是实心的部位,也可以是空心的部位。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3的蓄电装置5,具备与蓄电模块主体30形成为一体而成的保持部34y。换句话说,蓄电装置5与上述实施方式1、2同样地借助螺栓11来固定蓄电模块主体30与底壁10a,并且借助保持部34y来固定蓄电模块主体30与盖部20。由此,通过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盖部20的移动,能够降低壳体1a内的向蓄电模块主体30施加的应力,并且抑制蓄电模块主体30的摆动,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能够省略用于对保持部34y与壳体1a的盖部20之间进行固定的部件,能够以更低成本制造蓄电装置5。
另外,保持部34y通过形成在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的基体34x上而位于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上表面内。换句话说,在从盖部20向底壁10a的方向观察时,保持部34y在蓄电模块主体30所处的区域内与蓄电模块主体30连接。换言之,保持部34y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保持构件35的顶板部35b同样地配置在比蓄电模块主体30的主面朝向盖部20的内壁的投影面P靠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因保持部34y的附加而使蓄电模块主体30大型化,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并且实现蓄电装置的小型化,或者在相同尺寸的壳体中实现蓄电模块的大容量化。
以上,如在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在壳体1a内,具备通过固定等手段来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盖部20的移动的保持构件等,由此能够降低冲击、振动的影响,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
然而,本发明不受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限定。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蓄电模块主体30具有在壳体1a内沿与载置面平行的朝向排列单电池320a而成的电池单体堆32,但是蓄电模块主体30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
作为一例,图12所示的蓄电装置6具有以多个单电池320a从底壁10a朝向盖部20排列的朝向配置而成的电池单体堆32。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其它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换句话说,如图12所示,蓄电装置6设为在收容于壳体1a的容器主体10的蓄电模块主体30中以使单电池320a从相当于载置面的内底面10z朝向上方层叠的方式排列电池单体堆32的结构。另外,电池单体堆32在底壁10a的内底面10z的成为图中死角的位置通过螺栓等进行固定。另外,电池单体堆32通过在位于上方的端板32a上设置的、具有螺孔60x的保持构件60上紧固经由盖部20的开口20d插入的螺栓61,由此固定于盖部20。
另外,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蓄电模块主体30借助螺栓11等(未图示)固定于底壁10a。
由此,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蓄电装置6中能够抑制壳体1a内的蓄电模块主体30的摆动。尤其是,电池单体堆32以多个单电池320a从底壁10a朝向盖部20排列的朝向进行配置,因此能够沿排列方向利用保持构件60与螺栓11夹入多个单电池320a,能够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的移动。由此,能够稳定抑制在壳体1a内蓄电模块主体30振动或者摆动。需要说明的是,在蓄电装置6中,设有一个保持构件60,但是也可以与各实施方式同样地设有多个保持构件60。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保持构件35等设为与蓄电模块主体30独立的部件。另外,保持部34y设为蓄电模块主体30的部件的一部分,通过熔敷来固定或者通过嵌合在特定方向上移动自如。然而,保持构件35等以及保持部34y能够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壳体1a的盖部20的移动即可,不受用于限制的具体手段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焊接、熔敷、粘合等手段来固定保持构件35等与盖部20,也可以设为沿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嵌合或者卡合的结构。同样,保持部34y也可以是不与盖部20的开口嵌合、而是与形成于盖部20的突起部等卡合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螺栓11是与蓄电模块主体30独立的部件,但也可以是蓄电模块主体30的部件的一部分。另外,蓄电模块主体30朝向底壁10a的固定机构(第一限制部)不限定于螺栓11,也可以设为通过基于焊接、熔敷、粘合等的固定、嵌合或者卡合而沿特定方向移动自如的结构。换句话说,与保持构件35等、保持部34y同样地、第一限制部能够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壳体1a的底壁10a的移动即可,不受用于限制的具体手段限定。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保持构件35等以及保持部34y限制朝向沿着盖部20的所有方向的蓄电模块主体30的移动,但只要能够限制沿着盖部20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即可。但是,从降低冲击、振动的影响等的观点出发,优选如保持构件35等以及保持部34y那样,限制朝向沿着盖部20的所有方向的蓄电模块主体30的移动。第一限制部对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底壁10a的移动的限制也是相同的。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保持构件35等设为通过借助螺栓紧固于端板32a来固定,但是只要一端固定于蓄电模块主体30即可,不受固定的具体样态限定。因而,保持构件35等与端板32a在紧固之外也可以通过焊接、压焊等手段进行固定,端板32a与保持构件35等也可以由相同的基材一体形成而进行制作。另外,对于螺栓11,也可以固定于端板32a以外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保持构件50或者保持部34y设为蓄电模块主体30的功能部件、即汇流条组件单元33的隔热体333或者电气安装件辅助单元34的基体34x等的一部分。但是,保持构件50或者保持部34y只要是在上方的位置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壳体1a的移动即可,是构成蓄电模块主体30的任意部件的一部分即可。
但是,如上述的说明那样,将保持构件50或者保持部34y那样的限制机构设为从单电池320a或者电池单体堆32绝缘的部件的一部分进行实施的情况进一步提高限制的效果,并且能够避免向该限制机构施加应力的情况等的对电气配线造成的影响,是更理想的。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本发明的壳体1a是合成树脂制的、外形为六面体的容器,是由通过熔敷等封闭的容器主体10以及盖部20构成的结构,限制了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盖部20以及底壁10a的移动。具体来说,保持构件35、螺栓11等只要能够在上方以及下方的两处位置限制蓄电模块主体30相对于壳体1a的移动即可,蓄电模块主体30的限制位置不受壳体1a的具体结构限定。例如,容器主体10也可以在侧壁10b形成有开口部,或者替代侧壁10b而具有与盖部20连接的柱状构件。另外,壳体1a也能够具有使开口箱状的盖部卧于平板状的底壁的样态,在这种情况下,蓄电模块主体30通过保持构件而固定于盖部的顶板部分。
另外,壳体1a不受其具体结构限定,在合成树脂之外,也可以作为金属或其它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组合进行实现,另外,也可以作为三个以上的构件的组合进行实现。另外,壳体1a的外形也可以是立方体、圆筒形、或者多棱柱状的形状。总之,本发明的壳体1a不受其形状、具体材料或者结构限定,只要是配置在蓄电模块主体30的外侧的外装体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构成电池单体堆32的单电池320a的蓄电元件设为以锂离子充电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充电电池,但只要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能够充电放电的电池,也可以使用镍氢电池或者其它各种充电电池。另外,该蓄电元件也可以是原电池。另外,该蓄电元件也可以是双电层电容器或其它各种电容器。总之,该蓄电元件只要是将电极体与电解液封入到收纳容器内而成的能够积蓄电的部件,不受用于产生电动势的具体方式限定。
总之,本发明只要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以上说明的内容,并向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进行实施。
工业实用性
以上这样的本发明具有能够降低冲击、振动的影响而提高蓄电装置的可靠性这样的效果,在例如充电电池那样的具有蓄电元件的蓄电装置中是有用的。

Claims (10)

1.一种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
壳体,其具有容器主体与设有外部连接端子的盖部;
蓄电模块,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具有电池单体堆;
第一限制部,其限制所述蓄电模块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底壁的移动;以及
第二限制部,其限制所述蓄电模块相对于所述盖部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限制部将所述蓄电模块固定于所述底壁,
所述第二限制部将所述蓄电模块固定于所述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限制部配置在与所述电池单体堆的两端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盖部向所述底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限制部在所述蓄电模块所处的区域外与所述盖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盖部向所述底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限制部在所述蓄电模块所处的区域内与所述盖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盖部向所述底壁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限制部在所述蓄电模块所处的区域内与所述蓄电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限制部在与所述蓄电模块的连接部分和与所述盖部的连接部分之间具有弯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单体堆具有将排列的多个蓄电元件从排列的两端夹持的端板,
所述第二限制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限制部从所述蓄电模块朝向所述盖部延伸设置,并插入到在所述盖部上形成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电池单体堆的多个蓄电元件在从所述底壁朝向所述盖部排列的朝向上配置。
CN201510612250.5A 2014-09-30 2015-09-23 蓄电装置 Active CN1054704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2537 2014-09-30
JP2014-202537 2014-09-30
JP2015-162897 2015-08-20
JP2015162897A JP2016072230A (ja) 2014-09-30 2015-08-20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0420A true CN105470420A (zh) 2016-04-06
CN105470420B CN105470420B (zh) 2020-01-07

Family

ID=5548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2250.5A Active CN105470420B (zh) 2014-09-30 2015-09-23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55199B2 (zh)
CN (1) CN105470420B (zh)
DE (1) DE1020152187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8302A (zh) * 2018-01-03 2018-09-28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箱
CN110521018A (zh) * 2017-04-12 2019-11-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以及蓄电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7009B2 (ja) * 2015-11-16 2019-12-0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及びカバー部材
KR102399621B1 (ko) * 2017-05-12 2022-05-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배터리 시스템
KR102168211B1 (ko) * 2017-06-27 2020-10-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110915018A (zh) * 2017-07-20 2020-03-24 日本汽车能源有限公司 电池组
US10608301B2 (en) * 2017-08-29 2020-03-31 Nio Usa, Inc. Power electronics with integrated busbar cooling
US11444351B2 (en) 2018-03-16 2022-09-13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KR102364293B1 (ko) 2019-02-26 2022-02-16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배터리 팩 제조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56014A (ja) * 2011-01-26 2012-08-16 Lithium Energy Japan:Kk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30052516A1 (en) * 2011-08-22 2013-02-28 Myung-Chul Kim Battery module
CN103208600A (zh) * 2012-01-16 2013-07-17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组电池及电源装置
JP2014139881A (ja) * 2013-01-21 2014-07-31 Sumitomo Heavy Ind Ltd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を搭載した作業機械
CN104009194A (zh) * 2013-02-27 2014-08-27 株式会社电装 紧凑结构的电池单元
CN105322114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源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7723A (ja) 2008-10-14 2010-04-30 Toshiba Corp 電池パック
TWI476980B (zh) * 2009-05-14 2015-03-11 Gs Yuasa Int Ltd 組合電池
EP2786438B1 (en) * 2011-11-28 2021-05-05 Zhejiang Narada Power Source Co. Ltd. Case system, battery and battery rack with improved stacking
JP6083211B2 (ja) 2011-12-28 2017-02-2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源装置
JP6179163B2 (ja) 2013-04-08 2017-08-1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組電池
JP2014216151A (ja) 2013-04-24 2014-11-1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素子
JP6149490B2 (ja) 2013-04-25 2017-06-2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56014A (ja) * 2011-01-26 2012-08-16 Lithium Energy Japan:Kk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30052516A1 (en) * 2011-08-22 2013-02-28 Myung-Chul Kim Battery module
CN103208600A (zh) * 2012-01-16 2013-07-17 锂能源日本有限公司 组电池及电源装置
JP2014139881A (ja) * 2013-01-21 2014-07-31 Sumitomo Heavy Ind Ltd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を搭載した作業機械
CN104009194A (zh) * 2013-02-27 2014-08-27 株式会社电装 紧凑结构的电池单元
CN105322114A (zh) * 2014-07-31 2016-02-10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电源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1018A (zh) * 2017-04-12 2019-11-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以及蓄电单元
CN108598302A (zh) * 2018-01-03 2018-09-28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218707A1 (de) 2016-03-31
US9755199B2 (en) 2017-09-05
CN105470420B (zh) 2020-01-07
US20160093855A1 (en) 2016-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70420A (zh) 蓄电装置
US10236486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US9548475B2 (en) Battery cell of irregular structure and battery module employed with the same
EP3010072B1 (en) Battery pack
JP5506103B2 (ja) 2次電池
KR101359710B1 (ko) 전지 장착용 케이스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지 어셈블리
US947280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EP2458659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9252401B2 (en) Secondary battery
US20180190965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battery pack
EP2490283A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1450930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having same
CN105304833A (zh) 电池模块和电池组
US908802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5322114A (zh) 电源组件
CN105322122A (zh) 电源模块
KR102263198B1 (ko) 배터리 팩
US10446869B2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asing for battery module
US20120094171A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2019502244A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用ストラップ、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ストラップ圧着用ジグ
EP3664185B1 (en) Electrical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electrical assembly
CN107615514B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JP5779879B2 (ja) 二次電池
CN111788717B (zh) 电池组装体、电池、盖体及壳体
KR20210049327A (ko) 방식 부재가 구비된 버스 바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