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0021B -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 Google Patents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70021B
CN105470021B CN201410455707.1A CN201410455707A CN105470021B CN 105470021 B CN105470021 B CN 105470021B CN 201410455707 A CN201410455707 A CN 201410455707A CN 105470021 B CN105470021 B CN 1054700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key
linkage
connect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57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70021A (zh
Inventor
赖宏伟
聂鑫
黄闪明
蒋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41045570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700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70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00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700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700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其中双悬臂按键结构包括按键,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其中: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结构相同;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平行设置;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按键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悬臂连杆连接;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按键与第一悬臂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连杆连接。按键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悬臂,悬臂与平行设置的悬臂连杆连接,使按键在两侧受力均匀,保证按键始终与过孔孔壁保持相对均等的间隙,有效避免按键出现倾斜而与过孔孔壁的相互摩擦甚至卡死,满足按键操作的质量可靠性,提高按键结构质量。

Description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风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冷风扇的广泛使用,用户通过使用按键对冷风扇进行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多。传统的冷风扇的按键为单悬臂按键,在对单悬臂按键进行操作时存在单向牵引的作用,有悬臂的一侧行程较短,另一侧悬空状态的行程较长,按键按下后由于受力不均只能向壳体上过孔的一侧倾斜,按键与过孔单边间隙变小,与过孔孔壁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影响按键使用舒适度及使用寿命;当按键倾斜到一定角度时,按键与过孔孔壁的摩擦力增加而出现卡死,直接导致按键不能回弹而失效。
发明内容
针对单悬臂按键和过孔孔壁会出现摩擦和卡死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力均匀,质量可靠性高的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为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包括按键,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其中:
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杆连接;
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杆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和按键底盘;
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按键底盘的侧壁上;
所述按键主体设置在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上,且所述按键底盘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按键主体的横截面积。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第一悬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折弯部,第一倾斜部和第一自由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按键底盘的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所述按键底盘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折弯部呈弧形折弯;
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一折弯部向下倾斜;
所述第一自由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另一端相对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向外延伸;
所述第二悬臂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折弯部,第二倾斜部和第二自由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按键底盘的另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所述按键底盘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二折弯部呈弧形折弯;
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二折弯部向下倾斜;
所述第二自由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倾斜部连接,另一端相对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向外延伸。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上均设有铆接孔。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按键至少为两个;
每个所述按键均对称的设置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
至少两个所述按键通过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并列设置在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之间。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述按键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硅胶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冷风扇控制面板,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过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轻触开关,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悬臂按键结构;所述双悬臂按键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所述双悬臂按键结构的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使所述按键的按键主体能够通过所述过孔;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双悬臂按键结构的所述按键对应设置,使得所述电路板上的轻触开关与所述按键的按键底盘相抵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过孔的数量和所述轻触开关的数量均与所述按键的数量相同。
作为一种可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铆接柱;
所述铆接柱与悬臂连杆上的铆接孔相匹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的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其中双悬臂按键结构包括按键,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结构相同,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平行设置,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按键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悬臂连杆连接,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按键与第一悬臂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连杆连接。按键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悬臂,两个悬臂连接在平行设置的悬臂连杆上,在按压按键时,两个悬臂变形共同为按键提供支撑力,使按键不会向过孔一侧倾斜,移开按键时,两个悬臂恢复原状共同为按键提供垂直向上弹力,按键有足够的回弹力而垂直向上回弹。该按键结构使按键在操作时两侧均匀受力,使按键始终与过孔孔壁保持相对均等的间隙,不会出现按键与过孔孔壁的摩擦和卡死,保证按键在过孔中的运动是垂直升降的,按键能够在过孔中自由回弹,满足按键操作的质量可靠性,提高按键结构质量,减小按键损坏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悬臂按键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悬臂按键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双悬臂按键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冷风扇控制面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双悬臂按键结构,110按键,111按键主体,112按键底盘,1101凹槽,1102硅胶体,120悬臂,121第一悬臂,1211第一连接部,1212第一折弯部,1213第一倾斜部,1214第一自由部,122第二悬臂,1221第二连接部,1222第二折弯部,1223第二倾斜部,1224第二自由部,130悬臂连杆,131第一悬臂连杆,132第二悬臂连杆,1301铆接孔,200壳体,201过孔,300电路板,301轻触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见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包括按键110和悬臂120,悬臂120包括第一悬臂121,第二悬臂122,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的结构相同;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平行设置;第一悬臂121的一端与按键110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悬臂连杆131连接;第二悬臂122的一端与按键110与第一悬臂121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连杆132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悬臂按键结构100,相比传统的按键结构,其包括两个悬臂120和两个悬臂连杆130,悬臂120分别为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悬臂连杆130分别为第一悬臂连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结构相同且对称的设置在按键110的两侧,第一悬臂121与第一悬臂连杆131连接,第二悬臂122与第二悬臂连杆132连接,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平行设置,使按键110两侧能够均匀受力。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通过但不限于点焊的方式固定在控制面板的壳体的过孔两侧,当用户按下按键110时,按键110在过孔中有一个下沉的作用力,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在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支撑作用下,变形共同为按键110提供一个垂直的向上的支撑力,使按键110不会向过孔孔壁的一侧倾斜,用户移开按键110时,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恢复原状共同为按键110提供垂直向上的弹力,按键110有足够的回弹力而复位回弹。由于两侧各有一个悬臂120,悬臂120的结构相同,且悬臂120通过悬臂连杆130固定在壳体上,按键110在两侧受力均匀,当用户按下按键110时,按键110不会向过孔的一侧倾斜,更不会出现卡死的状况,使按键110在过孔中运动时始终保持与过孔的孔壁相对等分的单边间隙,保证按键在过孔中运动是垂直升降的,按键能够在过孔中相对自由的回弹,有效避免按键110出现倾斜而与过孔孔壁的相互摩擦,进而避免按键110卡死,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按键110会与过孔的孔壁摩擦甚至卡死的问题,满足按键110操作的质量可靠性,提高按键结构的质量,减少潜在的质量投诉。其中,按键110与悬臂120为一体成型,避免零件过多带来的繁琐装配及资源浪费,且按键110和悬臂120之间连接紧固,不会出现按键110和悬臂120之间脱落的问题;当然,按键110和悬臂120之间也可单独实施,后续通过点焊等方式固定;相似的,悬臂120和悬臂连杆130之间也可一体成型或通过点焊等方式连接。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2,按键110包括按键主体111和按键底盘112;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对称的设置在按键底盘112的侧壁上;按键主体111设置在按键底盘112的侧面上,且按键底盘112的横截面积大于按键主体111的横截面积。
按键110包括按键主体111和按键底盘112,按键主体111设置在按键底盘112的侧面上,位于按键底盘112的中部,当操作按键主体111时,按键底盘112也相应的运动,由于按键底盘112的侧壁上对称的设置了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使得按键底盘112在侧壁方向受力均匀,进而使整个按键110受力均匀,不会出现按键110倾斜或卡死的情况;按键底盘112的横截面积大于按键主体111的横截面积,按键主体111通过过孔显示在冷风扇控制面板的外观面上,按键底盘112位于冷风扇控制面板的外观面下,用户通过按压按键主体111使电路板联通,达到控制冷风扇的目的,按键底盘112的横截面积大于按键主体111的横截面积,按键底盘112不会通过过孔显示在控制面板的外观面上,有效的限制按键110在控制面板的外观面的伸缩长度,保证按键的美观。按键主体111和按键底盘112一体注塑成型,方便按键110批量加工生产。当然,按键110的按键主体111和按键底盘112也可单独加工生产,后续通过胶粘、螺钉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悬臂121包括第一连接部1211,第一折弯部1212,第一倾斜部1213和第一自由部1214;第一连接部1211与按键底盘112的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按键底盘112向上延伸;第一折弯部1212与第一连接部1211连接,且第一折弯部1212呈弧形折弯;第一倾斜部1213与第一折弯部1212连接,且相对第一折弯部1212向下倾斜;第一自由部1214的一端与第一倾斜部1213连接,另一端相对按键底盘112的侧面向外延伸;第二悬臂122包括第二连接部1221,第二折弯部1222,第二倾斜部1223和第二自由部1224;第二连接部1221与按键底盘112上第一连接部1211所在一侧对称的另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按键底盘112向上延伸;第二折弯部1222与第二连接部1221连接,且第二折弯部1222呈弧形折弯;第二倾斜部1223与第二折弯部1222连接,且相对第二折弯部1222向下倾斜;第二自由部1224的一端与第二倾斜部1223连接,另一端相对按键底盘112的侧面向外延伸。
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对称的设置在按键底盘112的两侧侧壁上,使按键110在受到向下的按压力时,按键110两侧的悬臂120承受相同的按压力而变形相似,为按键提供相对相等的支撑力,使得该支撑力垂直向上,按键110在两侧受力均匀,当按压力消失时,两个悬臂120在悬臂连杆130的支撑下恢复而给按键110垂直向上的回弹力,使按键110在垂直方向上回弹。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悬臂121包括第一连接部1211,第一折弯部1212,第一倾斜部1213和第一自由部1214,第一连接部1211用于与按键底盘112连接,其相对按键底盘112向上延伸,第一折弯部1212与第一连接部1211连接,且其呈弧形折弯,使得第一悬臂121有一定的弧度,第一倾斜部1213的一端与第一折弯121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自由部1214连接,且相对第一折弯部1213向下倾斜,起到中间过渡的作用,第一连接部1211、第一折弯部1212和第一倾斜部1213连接使第一悬臂121呈弓形弯折,第一自由部1214的一端与第一倾斜部1213连接,另一端相对按键底盘的侧面112向外延伸,用于与第一悬臂连杆131连接,将第一悬臂121固定在第一悬臂连杆131与第二悬臂连杆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点焊和铆接,也可以一体成型。当然,第一自由部1214的另一端也可相对按键底盘112向上延伸,使第一悬臂121直接固定在冷风扇控制面板的壳体200的过孔201一侧,其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点焊固定。第二悬臂122与第一悬臂121结构相同,功能相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悬臂120由四个部分组成,形成一定的折弯,使悬臂120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按键110下沉和回弹的过程中,两个折弯的悬臂120共同给按键110以支撑作用,由于四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折弯的悬臂能够使按键110缓慢下沉和回弹,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悬臂120的范围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只有三个部分形成一定折弯的悬臂,以及其他结构形状的悬臂。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上均设有铆接孔1301。
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上设置有的铆钉孔1301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铆钉孔1301的分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较优地,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上的铆钉孔1301数量相同,分布相同,除了有使按键110受力均匀的优点外,还便于批量生产和管理,在使用时,不用区分。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的两端都设有铆钉孔1301,保证悬臂130的两端是固定的。相应地,在冷风扇控制面板的壳体200的过孔201两侧相应的位置设有铆接柱,用于与悬臂连杆130上的铆接孔1301相配合,使两个悬臂连杆130固定在壳体200的过孔201两侧,按键主体111可以穿过过孔201在控制面板的外观面上显示。需要说明的是,悬臂连杆130上也可以不设置铆钉孔1301,两个悬臂连杆130直接通过点焊或胶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200的过孔201两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按键110至少为两个;每个按键110均对称的设置有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至少两个按键110并列设置在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之间。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按键110的数量为七个,七个按键的形状结构相同,且每个按键都对称的设置有第一悬臂121和第二悬臂122,七个按键110并列设置在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之间,成一排或一列排布,每个按键110对应一个过孔201和一个轻触开关301,用户使用不同的按键110实现不同的功能。其中: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平行设置,第一悬臂连杆131和第二悬臂连杆132的结构也相同,其长度根据按键的数量和大小具体设置。七个按键110共用两个悬臂连杆130,两个悬臂连杆130分别固定在过孔201的两侧,且与过孔201的间距相对均等,使七个按键110分别置于不同的过孔201中。其中过孔201和轻触开关301也是成排或成列排布的。在有多个按键110时,只需将两个悬臂连杆130固定在壳体200的过孔201两侧即可,避免了对每个按键110对应的悬臂120都进行一次固定设置,安装方便,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悬臂连杆130与壳体固定连接,增大固定连接面积,防止双悬臂按键结构100从壳体200上脱落。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按键110上设置有凹槽1101,凹槽1101中设置有硅胶体1102。
为了改善按键110的按压手感,按键110上设置有凹槽1101,凹槽1101中设置有硅胶体1102。按键110中镶嵌有硅胶体1102,按键110通过硅胶体触动电路板300上的轻触开关301,从而控制冷风扇,硅胶体1102为弹性件,可以有效的改善按键110的按压手感。其中:硅胶体1102呈十字型,相对圆柱型和长方体型的硅胶体,节省硅胶材料,相对轻便,且能触及到轻触开关301的各个边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风扇控制面板,参见图4,包括壳体200和电路板300,壳体上设置有过孔201,电路板300上设置有轻触开关301,还包括上述双悬臂按键结构100;双悬臂按键结构100设置在壳体200和电路板300之间;双悬臂按键结构100的两个悬臂连杆130分别固定在壳体200上,使按键的按键主体111能够通过过孔201;电路板300与双悬臂按键结构100的按键110对应设置,使得电路板300上的轻触开关301与按键的按键底盘112相抵接。
本发明的冷风扇控制面板,包括壳体200和电路板300,壳体200上设置有过孔201,用于将按键主体111通过过孔201显示在控制面板的外观面上,电路板300上设置有轻触开关301,用于控制电路板300的联通,实现冷风扇的不同功能。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双悬臂按键结构100,该双悬臂按键100包括上述的所有技术特征,其设置在壳体200和电路板300之间。双悬臂按键结构100的两个悬臂连杆130分别固定在壳体200上过孔201的两侧,用于将按键主体111通过过孔201,其中,悬臂连杆130与壳体200的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铆接固定,点焊固定,螺钉固定和胶粘固定。电路板300与双悬臂按键结构100对应设置,且使电路板300上的轻触开关301与按键110对应设置,使得按键底盘112与轻触开关301相抵接,具体的,使按键110中的硅胶体1102与轻触开关301相抵接。当按压按键110时,按键110下沉,触发轻触开关301,电路板300中对应的电路联通,实现冷风扇的某种功能。其中:轻触开关301包括开关底部和伸缩部,开关底部设置在电路板300上,伸缩部设置在开关底部的上方,伸缩部下沉时,轻触开关301闭合,电路板300上对应的电路联通,伸缩部上升时,轻触开关301断开,电路板300上对应的电路断开。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过孔201的数量和轻触开关301的数量均与按键110的数量相同。
过孔201的数量与按键110的数量相同,使每个按键110都能显示在控制面板的外观面上,轻触开关301的数量与按键110的数量相同,使每个按键110都对应一个轻触开关,实现冷风扇不同功能的控制。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壳体200上设置有铆接柱;铆接柱与悬臂连杆130上的铆接孔1301相匹配。
在壳体200上设置铆接柱,铆钉柱与铆钉孔1301相匹配,铆接柱直接铆接在铆钉孔1301中,使悬臂连杆130固定在壳体200上。省去了螺钉等装配零件,避免螺钉松动使按键110受力不均的情况,且其装配相对简单。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双悬臂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其中:
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杆连接;
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按键与所述第一悬臂连接一侧对称的另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杆连接;
所述按键包括按键主体和按键底盘;
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按键底盘的侧壁上;
所述按键主体设置在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上,并位于所述按键底盘( 112) 的中部,且所述按键底盘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按键主体的横截面积;
所述第一悬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折弯部,第一倾斜部和第一自由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按键底盘的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所述按键底盘向上延伸;
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折弯部呈弧形折弯;
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折弯部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一折弯部向下倾斜;
所述第一自由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另一端相对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向外延伸;
所述第二悬臂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折弯部,第二倾斜部和第二自由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按键底盘的另一侧侧壁连接,且相对所述按键底盘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且所述第二折弯部呈弧形折弯;
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连接,且相对所述第二折弯部向下倾斜;
所述第二自由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倾斜部连接,另一端相对所述按键底盘的侧面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悬臂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上均设有铆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悬臂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至少为两个;
每个所述按键均对称的设置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
至少两个所述按键通过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并列设置在第一悬臂连杆和第二悬臂连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悬臂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硅胶体。
5.一种冷风扇控制面板,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过孔,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轻触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双悬臂按键结构;
所述双悬臂按键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
所述双悬臂按键结构的所述第一悬臂连杆和所述第二悬臂连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使所述按键的按键主体能够通过所述过孔;
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双悬臂按键结构的所述按键对应设置,使得所述电路板上的轻触开关与所述按键的按键底盘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风扇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的数量和所述轻触开关的数量均与所述按键的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风扇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铆接柱;
所述铆接柱与悬臂连杆上的铆接孔相匹配。
CN201410455707.1A 2014-09-09 2014-09-09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Active CN1054700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5707.1A CN105470021B (zh) 2014-09-09 2014-09-09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5707.1A CN105470021B (zh) 2014-09-09 2014-09-09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0021A CN105470021A (zh) 2016-04-06
CN105470021B true CN105470021B (zh) 2018-12-04

Family

ID=55607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5707.1A Active CN105470021B (zh) 2014-09-09 2014-09-09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700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3875A (zh) * 2020-08-21 2020-12-08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多功能按键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9537A (ja) * 2003-02-25 2004-09-16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押しボタンユニット
JP2007194091A (ja) * 2006-01-19 2007-08-02 Fujikura Ltd スイッチ装置
CN101452784A (zh) * 2007-11-28 2009-06-10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电子装置
CN102386001A (zh) * 2010-08-31 2012-03-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具该按键的按键组件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4117910U (zh) * 2014-09-09 2015-0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1800A (ja) * 1998-06-22 2000-01-14 Nec Home Electron Ltd 押しボタ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9537A (ja) * 2003-02-25 2004-09-16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および押しボタンユニット
JP2007194091A (ja) * 2006-01-19 2007-08-02 Fujikura Ltd スイッチ装置
CN101452784A (zh) * 2007-11-28 2009-06-10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按键及使用该按键的电子装置
CN102386001A (zh) * 2010-08-31 2012-03-2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具该按键的按键组件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4117910U (zh) * 2014-09-09 2015-0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70021A (zh)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0585B2 (en) Press-key structure
US10347441B2 (en) Keyboard structure
CN105470021B (zh)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CN207977257U (zh) 按键结构
CN204117910U (zh) 双悬臂按键结构及冷风扇控制面板
CN103811216B (zh) 具有按键收纳功能的键盘
CN109411281B (zh) 具有减噪效果的按键及其键盘
CN208622629U (zh) 带力度机械键盘开关结构
TWM474242U (zh) 按鍵及其鍵盤
CN107610966A (zh) 薄膜式按键开关
TW201812814A (zh) 按鍵結構
US11928269B2 (en) Full-area touch device having support sheet with inclined connecting arm
TWM482833U (zh) 按鍵結構
TWI725778B (zh) 按鍵裝置
CN204596685U (zh) 点动跷板开关
CN103531391B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208620025U (zh) 一种悬挂式摄像头
CN207517594U (zh) 一种微动开关控制装置
CN205194585U (zh) 一种家用电器按键结构及洗衣机
CN209946852U (zh) 鼠标
US20070080051A1 (en) Button structure applicable to a touch unit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03825585U (zh) 触摸板支架及触摸板组件
US20080197007A1 (en) Key switch for shortening distance
TW201432759A (zh) 按鍵結構及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CN210197369U (zh) 一种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