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9751A - 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9751A
CN105459751A CN201610008878.9A CN201610008878A CN105459751A CN 105459751 A CN105459751 A CN 105459751A CN 201610008878 A CN201610008878 A CN 201610008878A CN 105459751 A CN105459751 A CN 105459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actuating
actuating cylinder
connection pipe
cylinder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88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9751B (zh
Inventor
管中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管中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管中林 filed Critical 管中林
Priority to CN2016100088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9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59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9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5/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 B60G15/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 B60G15/0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combined spring and vibration damper, e.g. telescopic type having mechanical spring and fluid dam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涉及军用轮式车辆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和压力转换装置,所述的压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连接管机构,所述的减震器一一对应的固定设置在液压缸的上部液压杆上,液压缸的下端与车轮相连,所述的连接管机构是分别连接在各个液压缸的上部和下部并使得位于前后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本发明能大大提高轮式装甲和移动导弹越野车等军用轮式输送平台的性能,使越野不太颠簸驾驶乘坐舒适不易疲劳,士兵驾驶可以怏速到达目的地大大节省时间,另外本发明可以实现底盘的整体升降或者单边翘起,有利于士兵结合设备完成复杂环境下特殊动作及任务。<!-- 2 -->

Description

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军用轮式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是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军用轮式装甲或越野车、战车等输送平台上的减震装置一般都为普通的减震装置或者常规普通减震装置的组合,这些减震的装置包括弹片、弹簧、液压减震器或者橡胶等,减震的方式较为单一,而且现有技术中研发具有更好减震效果的减震装置一般精力也都放在常规减震装置所使用的材料上,突破性小,现有技术中轮式军用设备上的单个车轮或者单组车轮在行进中由于路面不平所产生的冲击力一般都是由单个或者单组的车轮来承受,因此对于单个或者单组的车轮来说冲击力较大,震动也就比较大,也更容易受损,单个或者单组车轮在受到冲击由于减震装置产生的高度幅度变化基本不会对其他的车轮的高低产生影响,因此这样车体也更容易发生较大的倾斜,甚至翻车。现有技术中车体的底盘高度变化很小,变化量基本就是减震装置的变形量,不能人为控制底盘的高低变化以及底盘的倾斜变化,对于军用输送平台上常常遭遇复杂路况来说显然可能产生更多不利,现有技术中的压力减震器都是设置在车轮的上部,减震器过高会导致车体的升高,容易导致车体的重心上移不稳,在车体可以升高的情况下,给予车体升高的幅度很有限,而且现有减震器较为单一,减震的效果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震效果更好,颠簸小,歪斜小,不容易翻车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和压力转换装置,所述的压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连接管机构,所述的减震器一一对应的固定设置在液压缸的上部液压杆上,液压缸的下端与车轮相连,所述的连接管机构是分别连接在各个液压缸的上部和下部并使得位于前后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前后车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是指分别位于前轮和后轮的上方且成对角设置的液压缸,本发明不限于连接管机构的特定连接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前后车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即可。
所述的液压缸分别为前组液压缸和后组液压缸,前组液压缸设置前轮的上方,后组液压缸设置在后轮的上方,前组液压缸的上部或者下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一连接管连通,后组液压缸的上部或者下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二连接管连通;当前组液压缸与后组液压缸是相同部位连通时,前组液压缸的剩余的连接部位分别与后组液压缸的剩余的连接部位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三连接管不交叉连通;当前组液压缸与后组液压缸是不相同部位连通时,前组液压缸的剩余的连接部位分别与后组液压缸的剩余的连接部位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三接管交叉连通。本段技术方案主要概括了可以实现前后车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的几种主要连接管机构的具体连接形式,如上段所述,能够实现前后车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的连接管机构的连接形式也不仅限于这几种。本段中相同部位是指同是液压缸的上部的连接部位或者同是液压缸下部的连接部位。本段中交叉连通是指前组液压缸上左侧的剩余的连接部位与后组液压缸上右侧的剩余的连接部位进行连接以及前组液压缸上右侧的剩余的连接部位与后组液压缸上左侧的剩余的连接部位进行连接。
所述的前组液压缸数量为偶数个,所述的后组液压缸的数量为偶数个。一般的装甲、越野车或者其他轮式的输送平台,都是设置为4轮、6轮或者八轮,那么前组液压缸或者后组液压缸的数量就为2个或者4个,其连接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只要能保证前后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能够同步升降即可。本系统用一组或者几组组合使用还可以用于军用拖车、挂车等设备上。
所述的前组液压缸与后组液压缸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前后的位置进行对调。此种连接方式是技术方案中第二段连接管结构连接方式的几种变形方式,结构基本一致,只是设置在车轮上侧的位置有所变动。
所述的前组液压缸与后组液压缸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左右的位置进行对调。与上段的目的一致。
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弹簧减震器和设置在弹簧减震器上部或者下部的液压减震器。多种减震装置组合使用,使得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
所述的第一连接管道通过中间连接管和液压泵与第二连接管的连通。我们通过液压泵将第一连接管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内或者反过来将第二连接管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一连接管内,就能实现底盘的整体升降,或者实现底盘的单边翘起,有利于军需设备应对较为复杂的路况环境,以及有利于完成特殊的动作及任务。
所述的连接管机构上设置有锁定阀门。当关闭锁定阀门后,各个液压缸之间都不能再进行压力连通,此时的液压缸就与普通的液压减震器的功能基本一致。
所述的液压减震器为液压缸的活塞杆。多个液压设备的液压缸、活塞和缸体的配合下,结构不紧凑,务必会增加整个减震装置的稳定性,本技术方案可以是液压减震器可以与液压缸设置为一体结构,结构更紧凑,会大大提高减震装置的稳定性,特别是横向的稳定性。
所述的前组液压缸和后组液压缸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的部位相同时,第三连接管分别通过第四连接管与液压泵连接。当液压泵将第三连接管的液体通过第四连接管输送道中间连接管道内并分别进入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部时,以及相反输送时,就可以实现底盘连同车体的整体升降。
所述的减震器设置在连接管机构上,所述的减震器为吸力减震器和压缩减震器一种或者两种;减震器设置在连接管机构上,可以节省车轮上部的空间,能够延长高度车体整体升降或者对角升降的幅度,而且减震器的位置通过连接管机构连接,减震器可以固定在车体的任何位置,有利于节省空间。
所述的压缩减震器分别包括缸体、连杆、活塞、隔板和弹簧,所述的缸体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且后端设置有氮气压力调节孔,所述的活塞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杆的两端位置,活塞与缸体的内部可滑动配合,所述的隔板固定设置在缸体内侧中部位置且透过连杆,隔板上设置有溢流孔,所述的弹簧设置在缸体内部且固定设置在连杆后端的活塞与缸体的底部之间;
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分别包括缸体、连杆、活塞、隔板、堵板和弹簧,所述的缸体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且后端以及中部设置有进出气口,缸体的中部还设置有氮气压力调节孔,所述的活塞包括三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杆的两端以及中部位置,活塞与缸体的内部可滑动配合,所述的隔板固定设置在缸体内侧中部位置且透过连杆,隔板上设置有溢流孔,所述的堵板固定设置在缸体的内部且位于隔板的后方并透过连杆,所述的隔板和堵板将缸体内部分隔为三个舱室,所述的活塞分别位于三个舱室内,所述的进出气口分别设置在缸体中间舱室和底部的舱室的底端侧部位置,所述的氮气压力调节孔设置在缸体底部的舱室的前端侧部位置。所述的弹簧设置在缸体的底部舱室内且固定设置在连杆后端的活塞与缸体的底部之间。
所述的压缩减震器的缸体内部且位于两个活塞之间设置有阻尼油;所述的吸力减震器的缸体内部且位于前两个活塞之间设置有阻尼油。
所述的压缩减震器在缸体的内部且位于底侧的活塞与缸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压缩氮气,所述的吸力减震器的缸体内部且位于堵板与底侧的活塞之间设置有压缩氮气。
吸力减震器以及压缩减震器本身具有多种方式的减震效果,具体为弹簧、液压、气压减震方式,而且减震方式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与此同时,此系统还具有以下的作用,八轮和六轮车辆在越野時任二个轮式三个四个同时升式降都不会影响其它车轮地面抓着力。车辆在遇到比单轮甚至两个车轮宽,深度较深的坑和沟时,可以把所有锁定阀门关闭锁定,使车辆成为现有的多轮装甲和坦克一样像架桥梁方式穿越深沟。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车体下方任何一侧的车轮受压冲击时,其上方的液压缸会收缩下降,并将其内部的液体通过连接管机构与其他的液压缸内部液体连通,使得其他的车轮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分担其压力,而且会使得与其相邻的车轮的上方液压缸伸长且车轮对应的上部车体升高,而对角的车轮上方的液压缸会收缩且车轮对应的上部车体降低,这样就较好的保持车体平衡,不容易歪斜或翻车。
本发明中的将车体下方同端同侧的相邻的车轮可以看成是一组车轮,因为这组车轮距离一般比较近,受到的压力冲击力接近,比如前端左侧相邻位置设置有两个车轮,我们就可以看为一组车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大大提高轮式装甲和移动导弹越野车等军用轮式输送平台的性能,使越野不太颠簸驾驶乘坐舒适不易疲劳,士兵驾驶可以怏速到达目的地大大节省时间和士兵体力,另外本发明可以实现底盘的整体升降或者单边翘起,有利于士兵结合设备完成复杂环境下特殊动作及任务,有利于提高作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压缩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吸力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包括减震器1和压力转换装置2,压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连接管机构,减震器1一一对应的固定设置在液压缸的上部液压杆上,液压缸的下端与车轮相连,连接管机构是分别连接在各个液压缸的上部和下部上并使得位于前后轮上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
液压缸分别为前组液压缸21和后组液压缸22,前组液压缸21设置前轮的上方,后组液压缸22设置在后轮的上方,前组液压缸21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一连接管23连通,后组液压缸22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二连接管24连通;前组液压缸21的剩余的下部分别与后组液压缸22的剩余的下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三连接管25不交叉连通。
前组液压缸21数量为2个,后组液压缸22的数量为2个。
减震器1包括弹簧减震器11和设置在弹簧减震器11下部的液压减震器12。
第一连接管道23通过中间连接管26和液压泵27与第二连接管24的连通。
连接管机构上设置有锁定阀门。
液压减震器12为液压缸的活塞杆。
前组液压缸21和后组液压缸22与第一连接管23连接的部位相同,都是连接上部,第三连接管25分别通过第四连接管28与液压泵27连接。
本实施例适合四轮的车辆,当前轮中的一个减震器1受压冲击时,其上方的一个前组液压缸21的液压杆会收缩,会通过液压缸内的液体将压力传送到其他的车轮上方的液压缸内,使得其他车轮可以相应的分担一些压力,且可以使相邻的两个液压缸伸长、车轮对应的车体升高,对角的液压缸收缩、车轮上对应的车体降低。本实施例通过液压泵将第一连接管23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24内就会产生两个前组液压缸21升高,而两个后组液压缸22会降低,导致底盘、车体倾斜,这对军用设备上可能具有比较好的价值,比如在斜面上停车也能使的车体保持水平等。如果液压泵27反向作用,则车体的倾斜效果也相反。本实施例还可以实现底盘连同车体的整体升高或者降低,具体为将第三连接管25内的液体通过液压泵27、第四连接管28和中间连接管26分别同时输送到第一连接管23和第二连接管24内,就可以实现底盘和车体的整体降低,反向输送时则会使得底盘和车体的整体升高,有利于军事设备越过障碍物,提供更好视野,如果液压泵27的输送方向相反,则作用也相反,但是有利于车辆在平坦路上快速行进,且由于车辆整体高低变低,行走也更平稳。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包括减震器1和压力转换装置2,压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连接管机构,减震器1一一对应的固定设置在液压缸的上部液压杆上,液压缸的下端与车轮相连,连接管机构是分别连接在各个液压缸的上部和下部上并使得位于前后轮上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
液压缸分别为前组液压缸21和后组液压缸22,前组液压缸21设置前轮的上方,后组液压缸22设置在后轮的上方,前组液压缸21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一连接管23连通,后组液压缸22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二连接管24连通;前组液压缸21的剩余的下部分别与后组液压缸22的剩余的下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三连接管25不交叉连通。
前组液压缸21数量为2个,后组液压缸22的数量为4个。我们将后组液压缸22中位于同侧的液压缸看做一组动作相同的液压缸,这两个后组液压缸22所在的车轮比较近,行走的路况以及承受的压力也接近。
减震器1包括弹簧减震器11和设置在弹簧减震器11下部的液压减震器12。
第一连接管道23通过中间连接管26和液压泵27与第二连接管24的连通。
连接管机构上设置有锁定阀门。
液压减震器12为液压缸的活塞杆。
前组液压缸21和后组液压缸22与第一连接管23连接的部位相同,都是连接上部,第三连接管25分别通过第四连接管28与液压泵27连接。
本实施例适合6轮的车辆,当前轮中的一个减震器1受压冲击时,其上方的一个前组液压缸21的液压杆会收缩,会通过液压缸内的液体将压力传送到其他的车轮上方的液压缸内,使得其他车轮可以相应的分担一些压力,且可以相邻的一个前组液压缸21和相邻的后组液压缸22中位于同侧的两个后组液压缸22伸长、车轮对应的上部车体升高,对角的同侧的两个后组液压缸22收缩、车轮对应的上部车体降低。本实施例通过液压泵将第一连接管23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24内就会产生两个前组液压缸21升高,而两组后组液压缸22会降低,导致底盘、车体倾斜,这对军用设备上可能具有比较好的价值,比如在斜面上停车也能使的车体保持水平等。如果液压泵27反向作用,则车体的倾斜效果也相反。本实施例还可以实现底盘连同车体的整体升高或者降低,具体为将第三连接管25内的液体通过液压泵27、第四连接管28和中间连接管26分别同时输送到第一连接管23和第二连接管24内,就可以实现底盘和车体的整体降低,反向输送时则会使得底盘和车体的整体升高,有利于军事设备越过障碍物,提供更好视野,如果液压泵27的输送方向相反,则作用也相反,但是有利于车辆在平坦路上快速行进,且由于车辆整体高低变低,行走也更平稳。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本发实施例中前组液压缸21数量为4个,后组液压缸22的数量为4个。适合于八轮车辆,其他的结构与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例二一致,本实施例中液压泵27对第一连接管23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24内所起到的效果与具体实施例二也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包括减震器1和压力转换装置2,压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连接管机构,减震器1一一对应的固定设置在液压缸的上部液压杆上,液压缸的下端与车轮相连,连接管机构是分别连接在各个液压缸的上部和下部上并使得位于前后轮上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
液压缸分别为前组液压缸21和后组液压缸22,前组液压缸21设置前轮的上方,后组液压缸22设置在后轮的上方,前组液压缸21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一连接管23连通,后组液压缸22的下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二连接管24连通;前组液压缸21的剩余的下部分别与后组液压缸22的剩余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三连接管25交叉连通。
前组液压缸21数量为2个,后组液压缸22的数量为2个。
减震器1包括弹簧减震器11和设置在弹簧减震器11下部的液压减震器12。
第一连接管道23通过中间连接管26和液压泵27与第二连接管24的连通。
连接管机构上设置有锁定阀门。
液压减震器12为液压缸的活塞杆。
本实施例适合四轮的车辆,当前轮中的一个减震器1受压冲击时,其上方的一个前组液压缸21的液压杆会收缩,会通过液压缸内的液体将压力传送到其他的车轮上方的液压缸内,使得其他车轮可以相应的分担一些压力,且可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液压缸伸长、车轮上部对应的车体升高,对角的液压缸收缩、车轮上部对应的车体降低。本实施例中液压泵27对第一连接管23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24内时,整个底盘连通车体会升高,有利于军事设备越过障碍物,提供更好视野,如果液压泵27的输送方向相反,则作用也相反,但是有利于车辆在平坦路上快速行进,且由于车辆整体高低变低,行走也更平稳。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本发实施例中前组液压缸21数量为2个,后组液压缸22的数量为4个,适合于六轮车辆,我们将后组液压缸22中位于同侧的液压缸看做一组动作相同的液压缸,这两个后组液压缸22所在的车轮比较近,行走的路况以及承受的压力也接近。其他的结构与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例四一致,本实施例中液压泵27对第一连接管23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24内所起到的效果与具体实施例四也相同,当第一连接管23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24内时,整个底盘连通车体会升高,有利于军事设备越过障碍物,提供更好视野,如果液压泵27的输送方向相反,则作用也相反,但是有利于车辆在平坦路上快速行进,且由于车辆整体高低变低,行走也更平稳。
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本发实施例中前组液压缸21数量为4个,后组液压缸22的数量为4个,适合于八轮车辆,我们将后组液压缸22中位于同侧的液压缸看做一组动作相同的液压缸,这两个后组液压缸22所在的车轮比较近,行走的路况以及承受的压力也接近,同理将前组液压缸21中位于同侧的液压缸看做一组动作相同的液压缸。其他的结构与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例四和五一致,本实施例中液压泵27对第一连接管23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24内所起到的效果与具体实施例四和5也相同,当第一连接管23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24内时,整个底盘连通车体会升高,有利于军事设备越过障碍物,提供更好视野,如果液压泵27的输送方向相反,则作用也相反,但是有利于车辆在平坦路上快速行进,且由于车辆整体高低变低,行走也更平稳。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几个实施例的内容,本发明中凡是能够实现前后车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的连接管机构形式都应该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七
如图7所示,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包括减震器1和压力转换装置2,压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连接管机构,液压缸的下端与车轮相连,连接管机构是分别连接在各个液压缸的上部和下部上并使得位于前后轮上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
液压缸分别为前组液压缸21和后组液压缸22,前组液压缸21设置前轮的上方,后组液压缸22设置在后轮的上方,前组液压缸21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一连接管23连通,后组液压缸22的下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二连接管24连通;前组液压缸21的剩余的下部分别与后组液压缸22的剩余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三连接管25交叉连通。
前组液压缸21数量为2个,后组液压缸22的数量为2个。
第一连接管道23通过中间连接管26和液压泵27与第二连接管24的连通。
连接管机构上设置有锁定阀门。
减震器1设置在连接管机构上,减震器1为吸力减震器11和压缩减震器12。具体为一个吸力减震器11连接在第一连接管23上,第二连接管24和两个交叉连接的第三连接管道25上分别与一个压缩减震器12连接。
如图9所示,压缩减震器12分别包括缸体121、连杆123、活塞124、隔板125和弹簧126,缸体121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127且后端设置有氮气压力调节孔128,活塞124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杆123的两端位置,活塞124与缸体121的内部可滑动配合,隔板125固定设置在缸体121内侧中部位置且透过连杆123,隔板125上设置有溢流孔129,弹簧126设置在缸体121内部且固定设置在连杆123后端的活塞124与缸体121的底部之间;压缩减震器12的缸体121内部且位于两个活塞124之间设置有阻尼油;压缩减震器12在缸体121的内部且位于底侧的活塞124与缸体121底部之间设置有压缩氮气。
如图10所示,吸力减震器11分别包括缸体111、连杆112、活塞113、隔板114、堵板115和弹簧116,缸体111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117且后端以及中部设置有进出气口118,缸体111的中部还设置有氮气压力调节孔119,活塞113包括三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杆112的两端以及中部位置,活塞113与缸体111的内部可滑动配合,隔板114固定设置在缸体111内侧中部位置且透过连杆112,隔板114上设置有溢流孔110,堵板115固定设置在缸体111的内部且位于隔板114的后方并透过连杆112,隔板114和堵板115将缸体111内部分隔为三个舱室,活塞113分别位于三个舱室内,进出气口118分别设置在缸体111中间舱室和底部的舱室的底端侧部位置,氮气压力调节孔119设置在缸体111底部的舱室的前端侧部位置。弹簧116设置在缸体111的底部舱室内且固定设置在连杆112后端的活塞113与缸体111的底部之间。吸力减震器11的缸体111内部且位于前两个活塞113之间设置有阻尼油。吸力减震器11的缸体111内部且位于堵板115与底侧的活塞113之间设置有压缩氮气。
本实施例适合四轮的车辆,当前轮中的一个减震器1受压冲击时,其上方的一个前组液压缸21的液压杆会收缩,会通过液压缸内的液体将压力传送到其他的车轮上方的液压缸内,使得其他车轮可以相应的分担一些压力,且可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液压缸伸长、车轮上部对应的车体升高,对角的液压缸收缩、车轮上部对应的车体降低。本实施例中液压泵27对第一连接管23内的液体输送到第二连接管24内时,整个底盘连通车体会升高,有利于军事设备越过障碍物,提供更好视野,如果液压泵27的输送方向相反,则作用也相反,但是有利于车辆在平坦路上快速行进,且由于车辆整体高低变低,行走也更平稳。减震器1设置在连接管机构上,可以节省车轮上部的空间,能够延长车体整体升降高度或者对角升降的幅度,而且减震器1的位置通过连接管机构连接,减震器1可以固定在车体的任何位置,有利于节省空间。
本实施例若换成6轮、8轮设置更多轮子且第三连接管25交叉连通的结构,减震器1的设置方式基本相同,原理相同,效果也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实施例八
如图8所示,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包括减震器1和压力转换装置2,压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连接管机构,减震器1一一对应的固定设置在液压缸的上部液压杆上,液压缸的下端与车轮相连,连接管机构是分别连接在各个液压缸的上部和下部上并使得位于前后轮上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
液压缸分别为前组液压缸21和后组液压缸22,前组液压缸21设置前轮的上方,后组液压缸22设置在后轮的上方,前组液压缸21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一连接管23连通,后组液压缸22的上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二连接管24连通;前组液压缸21的剩余的下部分别与后组液压缸22的剩余的下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三连接管25不交叉连通。
前组液压缸21数量为2个,后组液压缸22的数量为2个。
第一连接管道23通过中间连接管26和液压泵27与第二连接管24的连通。
连接管机构上设置有锁定阀门。
减震器1设置在连接管机构上,减震器1为吸力减震器11和压缩减震器12。具体为两个吸力减震器11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接管23上和第二连接管24上,两个不交叉连接的第三连接管道25上分别与一个压缩减震器12连接。无论哪个或者那组车轮受到冲击时都会得到减震器1的减震效果。
本实施例的吸力减震器11和压缩减震器12与实施例七一致。本实施例若换成6轮、8轮设置更多轮子且第三连接管25不交叉连通的结构,减震器1的设置方式基本相同,原理相同,效果也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3)

1.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器和压力转换装置,所述的压力转换装置包括液压缸和连接管机构,所述的减震器一一对应的固定设置在液压缸的上部液压杆上,液压缸的下端与车轮相连,所述的连接管机构是分别连接在各个液压缸的上部和下部并使得位于前后轮上方成对角的液压缸可以保持同步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缸分别为前组液压缸和后组液压缸,前组液压缸设置前轮的上方,后组液压缸设置在后轮的上方,前组液压缸的上部或者下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一连接管连通,后组液压缸的上部或者下部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二连接管连通;当前组液压缸与后组液压缸是相同部位连通时,前组液压缸的剩余的连接部位分别与后组液压缸的剩余的连接部位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三连接管不交叉连通;当前组液压缸与后组液压缸是不相同部位连通时,前组液压缸的剩余的连接部位分别与后组液压缸的剩余的连接部位通过连接管机构的第三接管交叉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组液压缸数量为偶数个,所述的后组液压缸的数量为偶数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组液压缸与后组液压缸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前后的位置进行对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组液压缸与后组液压缸设置在汽车底部的左右的位置进行对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弹簧减震器和设置在弹簧减震器上部或者下部的液压减震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道通过中间连接管和液压泵与第二连接管的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机构上设置有锁定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减震器为液压缸的活塞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组液压缸和后组液压缸与第一连接管连接的部位相同时,第三连接管分别通过第四连接管与液压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2、3、4、5、7、8或10任意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器设置在连接管机构上,所述的减震器为吸力减震器和压缩减震器一种或者两种;
所述的压缩减震器分别包括缸体、连杆、活塞、隔板和弹簧,所述的缸体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且后端设置有氮气压力调节孔,所述的活塞包括两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杆的两端位置,活塞与缸体的内部可滑动配合,所述的隔板固定设置在缸体内侧中部位置且透过连杆,隔板上设置有溢流孔,所述的弹簧设置在缸体内部且固定设置在连杆后端的活塞与缸体的底部之间;
所述的吸力减震器分别包括缸体、连杆、活塞、隔板、堵板和弹簧,所述的缸体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口且后端以及中部设置有进出气口,缸体的中部还设置有氮气压力调节孔,所述的活塞包括三个且分别设置在连杆的两端以及中部位置,活塞与缸体的内部可滑动配合,所述的隔板固定设置在缸体内侧中部位置且透过连杆,隔板上设置有溢流孔,所述的堵板固定设置在缸体的内部且位于隔板的后方并透过连杆,所述的隔板和堵板将缸体内部分隔为三个舱室,所述的活塞分别位于三个舱室内,所述的进出气口分别设置在缸体中间舱室和底部的舱室的底端侧部位置,所述的氮气压力调节孔设置在缸体底部的舱室的前端侧部位置。所述的弹簧设置在缸体的底部舱室内且固定设置在连杆后端的活塞与缸体的底部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减震器的缸体内部且位于两个活塞之间设置有阻尼油;所述的吸力减震器的缸体内部且位于前两个活塞之间设置有阻尼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减震器在缸体的内部且位于底侧的活塞与缸体底部之间设置有压缩氮气,所述的吸力减震器的缸体内部且位于堵板与底侧的活塞之间设置有压缩氮气。
CN201610008878.9A 2016-01-04 2016-01-04 用于轮式装甲车或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Active CN105459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8878.9A CN105459751B (zh) 2016-01-04 2016-01-04 用于轮式装甲车或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8878.9A CN105459751B (zh) 2016-01-04 2016-01-04 用于轮式装甲车或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9751A true CN105459751A (zh) 2016-04-06
CN105459751B CN105459751B (zh) 2017-08-11

Family

ID=55598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8878.9A Active CN105459751B (zh) 2016-01-04 2016-01-04 用于轮式装甲车或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5975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3597A (zh) * 2019-04-11 2019-07-23 河南垚栖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平衡避震系统
CN112298004A (zh) * 2020-10-09 2021-02-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7963A (zh) * 2002-06-04 2006-05-03 J·J·文·德尔·韦斯特赫伊曾 车辆的悬架系统
KR100922483B1 (ko) * 2009-02-06 2009-10-19 이광섭 차량용 수평 제어장치
CN103057377A (zh) * 2013-01-06 2013-04-24 黄飞灵 一种自动调整车高的独立悬挂和车身稳定系统
CN203920324U (zh) * 2014-03-31 2014-11-05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104760483A (zh) * 2014-04-29 2015-07-08 史庆平 双缸悬挂装置
CN204852131U (zh) * 2015-06-26 2015-12-09 芜湖创智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汽车用减震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7963A (zh) * 2002-06-04 2006-05-03 J·J·文·德尔·韦斯特赫伊曾 车辆的悬架系统
KR100922483B1 (ko) * 2009-02-06 2009-10-19 이광섭 차량용 수평 제어장치
CN103057377A (zh) * 2013-01-06 2013-04-24 黄飞灵 一种自动调整车高的独立悬挂和车身稳定系统
CN203920324U (zh) * 2014-03-31 2014-11-05 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104760483A (zh) * 2014-04-29 2015-07-08 史庆平 双缸悬挂装置
CN204852131U (zh) * 2015-06-26 2015-12-09 芜湖创智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汽车用减震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3597A (zh) * 2019-04-11 2019-07-23 河南垚栖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平衡避震系统
CN112298004A (zh) * 2020-10-09 2021-02-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
CN112298004B (zh) * 2020-10-09 2021-10-1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Z型一体化集成式雷达运输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9751B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4429B (zh) 一种液压互联式isd悬架
CN207059676U (zh)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205349893U (zh) 一种具有同步升降及调姿功能的油气悬挂系统
CN105691140B (zh) 用于轮式装甲车或导弹运输车的压力减震系统
CN203920324U (zh)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206456198U (zh) 五轴自卸车油气悬架液压控制系统
CN105459751A (zh) 轮式装甲及导弹运输车的减震器承载压力相互连通系统
CN203780258U (zh) 一种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的后悬
CN203449878U (zh) 用于四轮车辆的液压互联消扭悬架系统
CN109318675B (zh) 一种互联式isd悬架
CN105329061B (zh) 实现车轮上下随地形变化的减震器承载压力互通转换系统
CN103434361A (zh) 一种抗俯仰并提高车辆舒适性的被动液压互联悬架
CN203600940U (zh) 钻机车专用底盘
CN209888967U (zh) 轮履转换车辆的油气弹簧独立悬架系统及一种轮履转换车辆
CN205446520U (zh) 混合连通式油气减震装置
CN103863049A (zh)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105383254A (zh) 实现全方位防俯仰的从动悬挂循环互连系统
CN203805667U (zh) 车辆悬架系统和机动车
CN110450592B (zh) 油气悬挂装置及工程车辆
CN109808435B (zh) 悬架系统和车辆
CN102963233B (zh) 可升降式防爆胶轮车底盘
CN205311266U (zh) 实现全方位防俯仰的从动悬挂循环互连系统
CN105730182B (zh) 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油气汽车悬架互联系统
CN203093658U (zh) 一种新型油气悬架系统
CN205311261U (zh) 实现车轮上下随地形变化的减震器承载压力互通转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9

Address after: No. 116, qicang Road, Mingguang Industrial Park,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3200, No. 59 East Gang, eighteen Gang village, Ding Town, Dingyuan County, Chuzhou, Anhui

Patentee before: Guan Zhong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