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9118A - 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9118A
CN105459118A CN201610009312.8A CN201610009312A CN105459118A CN 105459118 A CN105459118 A CN 105459118A CN 201610009312 A CN201610009312 A CN 201610009312A CN 105459118 A CN105459118 A CN 105459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ide
control system
hand
principal
subord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93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9118B (zh
Inventor
高欣
赵启飞
吴立凯
孙汉旭
贾庆轩
杨堉坤
王一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6100093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591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59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1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9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91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02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archite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02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architecture
    • B25J9/1605Simulation of manipulator lay-out, design, modelling of manipul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在对遥操作双边控制系统同步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定时延条件下力反馈双边控制系统同步性的定量度量函数;在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结构中,通过在主端控制器添加力缓冲单元和补偿单元来实现主从端同步控制,消除了波变换方法对主端控制器超前作用的影响;在本发明提出的同步性指标基础上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主从端同步性分析,可得出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遥操作双边控制系统的操作性能主要包括透明性和跟踪性,其中透明性考察操作者感受从端环境的能力,跟踪性衡量从手跟随主手运动的能力。由于双边控制系统中引入了通信时延,导致系统对从端的控制始终滞后于主端,如果不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就无法实现在无时延时对主从端同步控制的效果,主从端的相对位置误差也会一直存在,这将直接影响系统的透明性和跟踪性。因此双边控制系统的操作性能仅仅考虑透明性和跟踪性是不够的,还应考虑系统主从端的同步性。同步性用来度量遥操作系统中从端实时跟随主端运动的能力,良好的同步性能够提升系统的透明性和跟踪性,降低通信时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遥操作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提出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双边控制系统在有时延下的动力学模型
第二步:提出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概念并定义其定量度量函数
第三步:设计主端控制器
通过对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结构的主端控制器添加力缓冲单元和补偿单元来实现主从端同步控制,消除波变换方法对主端控制器超前作用的影响。
第四步:分析双边控制系统的主从端同步性
在本发明提出的同步性指标基础上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主从端同步性分析。
进一步的,第一步中建立双边控制系统在有时延下的动力学模型的具体方法是:
考虑单自由度主从端结构,并等效为质量-阻尼系统,其动力学模型如下所示
m m x ·· m ( t ) + b m x · m ( t ) = u m ( t ) + f h ( t ) - - - ( 1 )
m s x ·· s ( t ) + b s x · s ( t ) = u s ( t ) - f e ( t ) - - - ( 2 )
上式中,xi为末端位置,mi为质量,bi为黏性系数,ui为控制输入,i=m,s分别代表主端和从端,fh为操作者施加给主手的力,fe为从端所受环境的作用力。
考虑到时延的影响,假设前向通道和反向通道的时延都为T,并根据遥操作系统结构和任务的不同,添加位置和力的比例缩放因素,则有
xsd(t)=kpxm(t-T)(3)
fmd(t)=kffs(t-T)(4)
式中,kp、kf分别为位置和力的缩放因子,xsd为从手跟随的目标位置,fmd为主端接收到的反馈力,xm(t-T)为经过时延T之后传递到从端的主手位置,fs(t-T)为经过时延T之后传递到主端的从端反馈力。
进一步的,第二步中双边控制系统的定量度量函数定义如下:
同步性定义: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是指从手跟随当前时刻主手运动的能力。
定时延下力反馈双边控制系统同步性的定量度量函数:
k = | V s ( t ) - V m ( t - T ) V m ( t ) - V m ( t - T ) | F e ( t ) = 0 , V m ( t ) ≠ V m ( t - T ) 1 F e ( t ) = 0 , V m ( t ) = V m ( t - T ) - - - ( 5 )
k代表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指标。
Vm(t)代表主手t时刻的速度。
Vm(t-T)代表经过时延T之后传递到从端的主手t时刻的速度。
Vs(t)代表从手t时刻的速度。
T代表主端到从端的通信时延。
Fe(t)代表t时刻环境对从手的作用力。
k的值决定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其取值范围是0≤k≤1。在此范围内,k的值越大系统的同步性能越好,k的值越小系统的同步性能越差。当k=1时表明主从端的运动是完全同步的,即Vs(t)=Vm(t);当k=0时表明主从端的运动是完全不同步的,从端的运动依旧要比主端的运动延迟时间T,即Vs(t)=Vm(t-T)。
进一步的,第三步中主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如下:
在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结构的主端控制器中添加力缓冲单元和补偿单元来实现主从端同步控制,消除波变换方法对主端控制器超前作用的影响,通信时延波变换环节以及从端控制器没有变化。
主端控制器混合矩阵模型为
F 1 V 1 = H M F m d V m - - - ( 6 )
由主端控制器模型得传递矩阵HM
H M = e - T s + C 3 b V F - ( Z m + C m ) C 3 C 1 - - - ( 7 )
Fmd代表主端的控制输入力。
F1代表主端控制器的反馈输入信号。
Vm代表主手的移动速度。
V1代表主端波变换的控制输入信号。
T代表通信时延。
Zm代表主手的阻抗,Zm=Mms,其中Mm为主手的质量。
Cm代表主手的PD控制器,Cm=Bm+Km/s,其中Bm为主手的黏性系数,Km为主手的刚度系数。
C1和C3分别为主端到从端的速度通道和力通道控制参数。
bVF代表波变换的中间波阻抗。
进一步的,第四步中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分析方法如下:
主从端的位置同步性分析,其本质上也涵盖了对双边控制系统跟踪性能优劣的评判,理想的控制系统要能实现如下式的控制目标
xm(t)-xs(t)=0(8)
该式表明主端和从端的位置始终是保持一致的,但在时延遥操作双边控制系统中,由于通信时延的存在,从端的位置变化始终滞后于主端的位置变化,即主从端的位置变化不是同步进行的,操作者也就无法像控制主端一样实时地控制从端的运动,时延下的主从端位置关系如下式所示
xm(t-T)=xs(t)(9)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就是为了在保证遥操作双边控制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提升主从端的位置同步性能,控制系统的混合矩阵模型为
F e V s = h 11 h 12 h 21 h 22 F m d V m - - - ( 10 )
Fe代表从手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力。
Vs代表从手的移动速度。
h11、h12、h21和h22分别代表传递矩阵的四个参数。
由式(10)可知主从端的位置关系如下式所示
Vs=h21Fmd+h22Vm(11)
由控制系统传递矩阵和主端控制器传递矩阵可推导出主从端的位置关系为
V s = [ C 2 C 3 b V F + C 3 ( 1 + C 5 ) b V F - C 2 ] ( Z m + C m ) 2 [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 V m + K * V m - - - ( 12 )
K*代表Vm的时延项系数。
C4和C2分别为从端到主端的速度通道和力通道控制参数。
C5代表从端控制器的力调节系数。
Zs代表从手的阻抗,Zs=Mss,其中Ms为从手的质量。
Cs代表从手的PD控制器,Cs=Bs+Ks/s,其中Bs为从手的黏性系数,Ks为从手的刚度系数。
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根据四通道控制结构理想透明性的条件,令C4=-(Zm+Cm),C1=Zs+Cs,C2和C3为标量增益。
式(12)表明主从端的位置变化关系中包含了常数项,主从端位置的同步控制能够实现,且同步性能指标k的值为
k = [ C 2 C 3 b V F + C 3 ( 1 + C 5 ) b V F - C 2 ] ( Z m + C m ) 2 [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 - - - ( 13 )
式(13)表明系统的同步性能受主从端控制器模型、中间波阻抗以及控制参数C2、C3和C5的影响,因此对于给定的系统可通过调节上述参数来改变同步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提出了定时延条件下力反馈双边控制系统同步性的定量度量函数,使得对双边控制系统同步性的评价有了具体的数值指标;在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结构的主端控制器中加入了力缓冲单元和补偿单元,提高了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通过对同步性指标的分析得到了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系统中同步性能的影响因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表示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结构图
图3表示时延T=0.5s且无环境力的情况下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速度跟踪曲线
图4表示时延T=0.5s且有环境力的情况下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速度跟踪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具体包括步骤如下:
1.建立双边控制系统在有时延下的动力学模型;2.提出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概念并定义其定量度量函数;3.设计主端控制器;4.分析双边控制系统的主从端同步性。
本发明的方法易于实现和应用,主要可以应用于定时延情况下遥操作系统的主端控制器设计。
如图1: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双边控制系统在有时延下的动力学模型。
其动力学模型如下所示
m m x ·· m ( t ) + b m x · m ( t ) = u m ( t ) + f h ( t ) - - - ( 14 )
m s x ·· s ( t ) + b s x · s ( t ) = u s ( t ) - f e ( t ) - - - ( 15 )
上式中,xi为位置,mi为质量,bi为黏性系数,ui为控制输入,i=m,s分别代表主端和从端,fh为操作者施加给主手的力,fe为从端所受环境的作用力。
考虑到时延的影响,假设前向通道和反向通道的时延都为T,并根据遥操作系统结构和任务的不同,添加位置和力的比例缩放因素,则有
xsd(t)=kpxm(t-T)(16)
fmd(t)=kffs(t-T)(17)
式中,kp、kf分别为位置和力的缩放因子,xsd为从手跟随的目标位置,fmd为主端接收到的反馈力,xm(t-T)为经过时延T之后传递到从端的主手位置,fs(t-T)为经过时延T之后传递到主端的从端反馈力。由式(16)可见,从端的位置变化始终滞后于主端时延T,主从端的位置变化无法达到同步的控制效果。
第二步:提出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概念并定义其定量度量函数。
同步性定义: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是指从手跟随当前时刻主手运动的能力。
定时延下力反馈双边控制系统同步性的定量度量函数:
k = | V s ( t ) - V m ( t - T ) V m ( t ) - V m ( t - T ) | F e ( t ) = 0 , V m ( t ) ≠ V m ( t - T ) 1 F e ( t ) = 0 , V m ( t ) = V m ( t - T ) - - - ( 18 )
k代表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指标。
Vm(t)代表主手t时刻的速度。
Vm(t-T)代表经过时延T之后传递到从端的主手t时刻的速度。
Vs(t)代表从手t时刻的速度。
T代表主端到从端的通信时延。
Fe(t)代表t时刻环境对从手的作用力。
k的值决定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其取值范围是0≤k≤1。在此范围内,k的值越大系统的同步性能越好,k的值越小系统的同步性能越差。当k=1时表明主从端的运动是完全同步的,即Vs(t)=Vm(t);当k=0时表明主从端的运动是完全不同步的,从端的运动依旧要比主端的运动延迟时间T,即Vs(t)=Vm(t-T)。
第三步:设计主端控制器。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在图2中:
Fh代表操作者施加给主手的力。
Fmd代表主端的控制输入力。
Vm代表主手的移动速度。
F1代表主端控制器的反馈输入信号。
V1代表主端波变换的控制输入信号。
um和us代表主端到从端的波变量,vs和vm代表从端到主端的波变量。
V2代表从端控制器的控制输入信号。
F2代表从端波变换的控制输入信号。
Fe代表从手受到环境的作用力。
Vs代表从手的移动速度。
T代表通信时延。
Zm和Zs分别表示主手和从手的阻抗。Zm=Mms,其中Mm为主手的质量;Zs=Mss,其中Ms为从手的质量。
Cm和Cs分别表示主手和从手的PD控制器。Cm=Bm+Km/s,其中Bm为主手的黏性系数,Km为主手的刚度系数;Cs=Bs+Ks/s,其中Bs为从手的黏性系数,Ks为从手的刚度系数。
C1、C2、C3和C4为主从两方向四个通道的控制参数,根据四通道控制结构理想透明性的条件,令C1=Zs+Cs,C4=-(Zm+Cm),C2和C3为标量增益。
C5代表从端控制器的力调节系数。
Zh和Ze分别代表操作者阻抗和环境阻抗。
bVF代表波变换的中间波阻抗,bV为速度波阻抗,bF为力波阻抗。
该方法在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结构的主端控制器添加了与通信时延相同的定时延T,并添加了补偿单元以消除波变换对主端控制器的超前作用,通信时延环节以及从端控制器没有变化。
在图2中,主端波变换关系式如下所示
μ m = V 1 b V / 2 + F 1 / 2 b F - - - ( 19 )
v m = V 1 b V / 2 - F 1 / 2 b F - - - ( 20 )
从端波变换关系式如下所示
μ s = V 2 b V / 2 + F 2 / 2 b F - - - ( 21 )
v s = V 2 b V / 2 - F 2 / 2 b F - - - ( 22 )
通讯时延环节模型为
μs(t)=μm(t-T)(23)
νm(t)=νs(t-T)(24)
通信环节混合矩阵模型为
F 2 V 2 = H T F 1 V 1 - - - ( 25 )
其传递矩阵HT如下所示
H T = 1 + e - 2 T s 2 e - T s ( e - 2 T s - 1 ) b V F 2 e - T s e - 2 T s - 1 2 b V F e - T s 1 + e - 2 T s 2 e - T s - - - ( 26 )
主端控制器混合矩阵模型为
F 1 V 1 = H M F m d V m - - - ( 27 )
由主端控制器模型得传递矩阵HM
H M = e - T s + C 3 b V F - ( Z m + C m ) C 3 C 1 - - - ( 28 )
从端控制器混合矩阵模型为
F e V s = H S F 2 V 2 - - - ( 29 )
由从端控制器模型得传递矩阵HS
H S = Z s + C s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 C 4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 ( 1 + C 5 )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C 2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 - - ( 30 )
由式(25)、式(27)和式(29)可得系统的混合控制矩阵模型为
F e V s = H S H T H M F m d V m - - - ( 31 )
第四步:分析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
主从端的位置同步性分析,其本质上也涵盖了对双边控制系统跟踪性能优劣的评判,理想的控制系统要能实现如下式的控制目标
xm(t)-xs(t)=0(32)
该式表明主端和从端的位置始终是保持一致的,但在时延遥操作双边控制系统中,由于通信时延的存在,从端的位置变化始终滞后于主端的位置变化,即主从端的位置变化不是同步进行的,操作者也就无法像控制主端一样实时地控制从端的运动,时延下的主从端位置关系如下式所示
xm(t-T)=xs(t)(33)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就是为了在保证遥操作双边控制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提升主从端的位置同步性能,控制系统的混合矩阵模型为
F e V s = h 11 h 12 h 21 h 22 F m d V m - - - ( 34 )
h11、h12、h21和h22分别代表传递矩阵的四个参数。
由式(34)可知主从端的位置关系如下式所示
Vs=h21Fmd+h22Vm(35)
由控制系统传递矩阵和主端控制器传递矩阵可推导出主从端的位置关系为
V s = [ C 2 C 3 b V F + C 3 ( 1 + C 5 ) b V F - C 2 ] ( Z m + C m ) 2 [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 V m + K * V m - - - ( 36 )
式中K*为Vm的时延项系数。式(36)表明主从端的位置变化关系中包含了常数项,主从端位置的同步控制能够实现,且同步性能指标k的值为
k = [ C 2 C 3 b V F + C 3 ( 1 + C 5 ) b V F - C 2 ] ( Z m + C m ) 2 [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 - - - ( 37 )
式(37)表明系统的同步性能受主从端控制器模型、中间波阻抗以及控制参数C2、C3和C5的影响,因此对于给定的系统可通过调节上述参数来改变同步性能。
实施例:
第一步:建立双边控制系统在有时延下的动力学模型。
在式(1)(2)中,取
mm=ms=0.5,bm=bs=0.2。
任务中前向通道和反向通道的时延都为0.5s。
第二步:设计主端控制器
控制系统各参数如下:
Zm=Zs=0.5s,Cm=0.2+0.2/s,Cs=0.2+0.2/s。
C1=Zs+Cs,C2=0.1,C3=0.5,C4=-(Zm+Cm),C5=0.2。
Zh=0.5s+1+0.2/s,Ze=0.5/s。
bVF=1,bV=0.1,bF=10。
结合上述具体数据及式(7)可以求得主端控制器模型的传递矩阵HM
H M = e - 0.5 s + 0.5 - ( 0.5 s + 0.2 + 0.2 / s ) 0.5 0.5 s + 0.2 + 0.2 / s - - - ( 38 )
采用所设计的主端控制器对遥操作系统进行控制仿真实验,得到如图3和图4所示的速度跟踪曲线:
图3表示时延T=0.5s且无环境力的情况下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速度跟踪曲线,由图可知系统的主从端是同步开始运动的;
图4表示时延T=0.5s且有环境力的情况下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速度跟踪曲线,由图可知系统的主从端是同步开始运动的。
第三步:分析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
结合上述具体数据及式(13)可以求得双边控制系统同步性能指标k的值为k=0.21,k的值符合式(5)同步性度量函数的取值范围,由此可以证明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实现了主从端的同步控制,且同步性能良好。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双边控制系统在有时延下的动力学模型
第二步:提出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概念并定义其定量度量函数
第三步:设计主端控制器
通过对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结构的主端控制器添加力缓冲单元和补偿单元来实现主从端同步控制,消除波变换方法对主端控制器超前作用的影响。
第四步:分析双边控制系统的主从端同步性
在本发明提出的同步性指标基础上对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主从端同步性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建立双边控制系统在有时延下动力学模型的具体方法是:
考虑单自由度主从端结构,并等效为质量-阻尼系统,其动力学模型如下所示:
m m x ·· m ( t ) + b m x · m ( t ) = u m ( t ) + f h ( t ) - - - ( 1 )
m s x ·· s ( t ) + b s x · s ( t ) = u s ( t ) - f e ( t ) - - - ( 2 )
上式中,xi为末端位置,mi为质量,bi为黏性系数,ui为控制输入,i=m,s分别代表主端和从端,fh为操作者施加给主手的力,fe为从端所受环境的作用力。
考虑到时延的影响,假设前向通道和反向通道的时延都为T,并根据遥操作系统结构和任务的不同,添加位置和力的比例缩放因素,则有
xsd(t)=kpxm(t-T)(3)
fmd(t)=kffs(t-T)(4)
式中,kp、kf分别为位置和力的缩放因子,xsd为从手跟随的目标位置,fmd为主端接收到的反馈力,xm(t-T)为经过时延T之后传递到从端的主手位置,fs(t-T)为经过时延T之后传递到主端的从端反馈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提出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概念并定义其定量度量函数如下:
同步性定义: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是指从手跟随当前时刻主手运动的能力。
定时延下力反馈双边控制系统同步性的定量度量函数:
k = | V s ( t ) - V m ( t - T ) V m ( t ) - V m ( t - T ) | F e ( t ) = 0 , V m ( t ) ≠ V m ( t - T ) 1 F e ( t ) = 0 , V m ( t ) = V m ( t - T ) - - - ( 5 )
k代表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度量指标。
Vm(t)代表主手t时刻的速度。
Vm(t-T)代表经过时延T之后传递到从端的主手t时刻的速度。
Vs(t)代表从手t时刻的速度。
T代表主端到从端的通信时延。
Fe(t)代表t时刻环境对从手的作用力。
k的值决定双边控制系统的同步性,其取值范围是0≤k≤1。在此范围内,k的值越大系统的同步性能越好,k的值越小系统的同步性能越差。当k=1时表明主从端的运动是完全同步的,即Vs(t)=Vm(t);当k=0时表明主从端的运动是完全不同步的,从端的运动依旧要比主端的运动延迟时间T,即Vs(t)=Vm(t-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主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如下:
在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结构的主端控制器中添加力缓冲单元和补偿单元来实现主从端同步控制,消除波变换方法对主端控制器超前作用的影响,通信时延波变换环节以及从端控制器没有变化。
主端控制器混合矩阵模型为
F 1 V 1 = H M F m d V m - - - ( 6 )
由主端控制器模型得传递矩阵HM
H M = e - T s + C 3 b V F - ( Z m + C m ) C 3 C 1 - - - ( 7 )
Fmd代表主端的控制输入力。
F1代表主端控制器的反馈输入信号。
Vm代表主手的移动速度。
V1代表主端波变换的控制输入信号。
T代表通信时延。
Zm代表主手的阻抗,Zm=Mms,其中Mm为主手的质量。
Cm代表主手的PD控制器,Cm=Bm+Km/s,其中Bm为主手的黏性系数,Km为主手的刚度系数。
C1和C3分别为主端到从端的速度通道和力通道控制参数。
bVF代表波变换的中间波阻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双边控制系统的主从端同步性分析方法如下:
主从端的位置同步性分析,其本质上也涵盖了对双边控制系统跟踪性能优劣的评判,理想的控制系统要能实现如下式的控制目标
xm(t)-xs(t)=0(8)
该式表明主端和从端的位置始终是保持一致的,但在时延遥操作双边控制系统中,由于通信时延的存在,从端的位置变化始终滞后于主端的位置变化,即主从端的位置变化不是同步进行的,操作者也就无法像控制主端一样实时地控制从端的运动,时延下的主从端位置关系如下式所示
xm(t-T)=xs(t)(9)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就是为了在保证遥操作双边控制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提升主从端的位置同步性能,控制系统的混合矩阵模型为
F e V s = h 11 h 12 h 21 h 22 F m d V m - - - ( 10 )
Fe代表从手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力。
Vs代表从手的移动速度。
h11、h12、h21和h22分别代表传递矩阵的四个参数。
由式(10)可知主从端的位置关系如下式所示
Vs=h21Fmd+h22Vm(11)
由控制系统传递矩阵和主端控制器传递矩阵可推导出主从端的位置关系为
V s = [ C 2 C 3 b V F + C 3 ( 1 + C 5 ) b V F - C 2 ] ( Z m + C m ) 2 [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 V m + K * V m - - - ( 12 )
K*代表Vm的时延项系数。
C4和C2分别为从端到主端的速度通道和力通道控制参数。
C5代表从端控制器的力调节系数。
Zs代表从手的阻抗,Zs=Mss,其中Ms为从手的质量。
Cs代表从手的PD控制器,Cs=Bs+Ks/s,其中Bs为从手的黏性系数,Ks为从手的刚度系数。
为了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根据四通道控制结构理想透明性的条件,令C4=-(Zm+Cm),C1=Zs+Cs,C2和C3为标量增益。
式(12)表明主从端的位置变化关系中包含了常数项,主从端位置的同步控制能够实现,且同步性能指标k的值为
k = [ C 2 C 3 b V F + C 3 ( 1 + C 5 ) b V F - C 2 ] ( Z m + C m ) 2 [ C 2 ( Z s + C s ) - C 4 ( 1 + C 5 ) ] - - - ( 13 )
式(13)表明系统的同步性能受主从端控制器模型、中间波阻抗以及控制参数C2、C3和C5的影响,因此对于给定的系统可通过调节上述参数来改变同步性能。
CN201610009312.8A 2016-01-07 2016-01-07 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4591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312.8A CN105459118B (zh) 2016-01-07 2016-01-07 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312.8A CN105459118B (zh) 2016-01-07 2016-01-07 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9118A true CN105459118A (zh) 2016-04-06
CN105459118B CN105459118B (zh) 2018-05-22

Family

ID=55597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9312.8A Active CN105459118B (zh) 2016-01-07 2016-01-07 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5911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1879A (zh) * 2017-12-21 2018-05-04 浙江大学 一种改进波变量的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
CN108469733A (zh) * 2018-03-22 2018-08-31 浙江大学 一种改进波变量的四通道遥操作多边控制方法
CN111515958A (zh) * 2020-05-14 2020-08-1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机器人遥控系统的网络延时估计和补偿方法
CN112454349A (zh) * 2020-06-22 2021-03-09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考虑变刚度关节延迟特性的机械臂控制变换方法
CN114311031A (zh) * 2021-12-29 2022-04-12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手术机器人主从端延时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8391A (zh) * 2012-09-20 2013-01-0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真实力反馈的四通道双边遥操作控制系统
CN103862473A (zh) * 2014-03-04 2014-06-18 南昌大学 基于从端本地数据的波变量位移跟踪控制方法
CN104503229A (zh) * 2014-11-24 2015-04-0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ls-svm时延预测的波积分双边遥操作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8391A (zh) * 2012-09-20 2013-01-0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真实力反馈的四通道双边遥操作控制系统
CN103862473A (zh) * 2014-03-04 2014-06-18 南昌大学 基于从端本地数据的波变量位移跟踪控制方法
CN104503229A (zh) * 2014-11-24 2015-04-0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ls-svm时延预测的波积分双边遥操作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RANJETAR S,MOMENI H,JANABI-SHARILL F.: "Teleoperanon systems design using augmented wave-variatiles and smith predictor method for reducing time-delay effect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CONTROL》 *
于振中等: "利用波域预测的四通道时延双边遥操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张永林等: "广义波变量遥操作系统的透明性分析", 《宇航学报》 *
张永林等: "时延遥操作系统控制的波变量法", 《信息与控制》 *
金俊凯等: "机械臂遥操作系统的时延补偿自抗扰控制",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1879A (zh) * 2017-12-21 2018-05-04 浙江大学 一种改进波变量的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
CN107991879B (zh) * 2017-12-21 2019-11-08 浙江大学 一种改进波变量的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
CN108469733A (zh) * 2018-03-22 2018-08-31 浙江大学 一种改进波变量的四通道遥操作多边控制方法
CN111515958A (zh) * 2020-05-14 2020-08-1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机器人遥控系统的网络延时估计和补偿方法
CN112454349A (zh) * 2020-06-22 2021-03-09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考虑变刚度关节延迟特性的机械臂控制变换方法
CN114311031A (zh) * 2021-12-29 2022-04-12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手术机器人主从端延时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4311031B (zh) * 2021-12-29 2024-05-28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手术机器人主从端延时测试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9118B (zh) 201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9118A (zh) 一种基于主端力缓冲的波变量四通道双边控制方法
CN103831831B (zh) 具有时变时延的非线性遥操作系统位置和力跟踪控制系统
CN101916311B (zh) 轨道交通自动驾驶系统模型开发与仿真测试系统与方法
CN110116409A (zh) 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四通道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
CN108015765B (zh) 一种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拓展解集对偶神经网络解决方法
CN108762067A (zh) 一种忆阻神经网络的网络化同步控制设备和获取方法
CN105140907A (zh) 直流微网多智能体自适应下垂一致性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40369B (zh) 一种基于时延补偿的四通道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
CN104978450B (zh) 一种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位置优选方法
CN103425131B (zh) 基于非光滑控制和扰动观测的农用拖拉机导航控制方法
CN106773668A (zh) 一种用于变时延双边遥操作系统的稳定控制方法
CN103279032B (zh) 一种异质多智能体系统的鲁棒趋同控制方法
CN103389650A (zh) 四通道遥操作系统的双边未知死区自适应控制系统
CN105353623A (zh) 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凹印套准控制方法
CN106200479A (zh) 实现功率放大单元故障吸收的三冗余伺服控制器
CN104950670A (zh) 一种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一体化多模型控制方法
CN105182744A (zh) 纳米定位系统的抗干扰控制方法
CN103309237B (zh) 基于多模型混合最小方差控制的时变扰动控制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CN107991879B (zh) 一种改进波变量的遥操作双边控制方法
CN105093935A (zh) 直驱电机系统的模型不确定性补偿的滑模控制方法
CN110020405A (zh) 一种不同维数混沌的函数矩阵投影同步方法
CN102678861B (zh) 一种确定铰接杆系机构奇异构型处相应自由节点运动方式的方法
CN113410861A (zh) 一种适用于多端柔性直流系统的下垂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CN105356476A (zh) 一种基于模拟调度的光伏电站功率测试方法
CN109491385A (zh) 基于elm的自动驾驶列车车速跟随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