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6507B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6507B
CN105446507B CN201410274648.8A CN201410274648A CN105446507B CN 105446507 B CN105446507 B CN 105446507B CN 201410274648 A CN201410274648 A CN 201410274648A CN 105446507 B CN105446507 B CN 105446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transparent
layer
electrode layer
transparen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7464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6507A (zh
Inventor
许毅中
徐国书
卢凤华
徐承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27464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07B/zh
Priority to TW103127979A priority patent/TWI614648B/zh
Priority to TW103214525U priority patent/TWM49310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77066 priority patent/WO2015192686A1/zh
Priority to US14/741,447 priority patent/US981749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446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6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保护基板、一第一透光板材、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第一透光板材与保护基板相对设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上,并位于保护基板与第一透光板材之间。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具有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保护基板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且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藉此,使得触控面板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甚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面板的视觉外观。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触控面板的应用也日益增加。目前触控面板的应用主要包括:可携式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手机、数位相机;金融商业用途,如:提款机、远端视讯会议;公共资讯用途,如:机场、车站导览、资料查询等。
传统的触控面板大致包括相互贴合在一起的保护基板和透光基板。其中,透光基板又包含用于触控感应的电极层,电极层通常是由蚀刻一整层的导电层形成一图案化的电极层,由于电极层中有电极的区域(图案部分)和无电极的区域(非图案部分)对光线的折射率不同,使得外部光线入射至电极层再反射出来时,有电极的区域和无电极的区域反射率差异较大,将有可能导致电极图形可见,影响触控面板视觉外观效果。
习知解决电极图形可见的方法包括在触控面板结构中增加多层光学膜,通过调整多层光学膜的折射率与电极层的折射率相匹配,从而降低电极图形的可见度。但此方法需要多道镀膜制程,且会导致触控面板整体厚度增加,不利于制作工艺的简化及触控面板轻薄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控面板电极图形可见,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保护基板、一第一透光板材、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第一透光板材与保护基板相对设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上,并位于保护基板与第一透光板材之间。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具有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保护基板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且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其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上远离保护基板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其设置于保护基板上,并位于保护基板与第一透明粘结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与第一透光板材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可包括第一折射率匹配层和第二折射率匹配层。第一折射率匹配层位于第一透光板材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层之间,且折射率介于2.0至2.5之间;第二折射率匹配层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与第一折射率匹配层之间,且折射率介于1.3至1.6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括一第二透光板材、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及一第二透明粘结层。第二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第二透光板材上,并位于第一透光板材与第二透光板材之间。第二透明粘结层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保护基板与第一透明粘结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光板材可包括玻璃基板、塑胶基板、蓝宝石基板、或聚酯薄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可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保护基板,第二表面朝向第一透光板材。第二表面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表面的折射率,第一表面的粘性大于第二表面的黏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厚度可介于150μm至200μm之间。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保护基板、一透光板材、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透光板材与保护基板相对设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透光板材上远离保护基板的一侧。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具有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保护基板与透光板材之间,且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可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保护基板,第二表面朝向透光板材。第二表面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表面的折射率,第一表面的粘性大于第二表面的黏性。
在一实施例中,透光板材及第一图案化电极层是先形成于一承载板上,再转移贴合至于保护盖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透光板材的厚度可介于0.1μm至15μm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透光板材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承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高折射率的第一透明黏结层贴合保护基板和第一透光板材,第一透明黏结层不仅具有贴合的作用,更可通过其特有的高折射率使得图案化电极层中图案部分和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使得触控面板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甚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面板的视觉外观,同时减少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光学膜镀膜,使得触控面板更加轻薄化,且简化了制作工艺。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3、4、5:触控面板
11、21、31、41、51:保护基板
12、22、32、42:第一透光板材
13、23、33、43、53:第一图案化电极层
131:图案部分
132:非图案部分
14、24、34、44、54:第一透明粘结层
141、241、341、441、541:第一表面
142、242、342、442、542:第二表面
15、25、35、45、55:折射率匹配层
151、251:第一折射率匹配层
152、252:第二折射率匹配层
16、26、36、46、56:遮蔽层
27、37、47:第二图案化电极层
49:第二透明粘结层
52:透光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以下实施例的内容中所称的方位「上」及「下」仅是用来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再者,一第一元件形成于一第二元件「上」、「之上」、「下」或「之下」可包含实施例中的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直接接触,或也可包含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更有其他额外元件使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无直接接触。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所示,触控面板1包括一保护基板11、一第一透光板材12、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14。第一透光板材12与保护基板11相对设置。保护基板11可为玻璃基板、塑胶基板、或蓝宝石基板,还可为六面化学强化,或仅上、下表面化学强化而侧面物理强化的强化基板,以免于使用者按压触控面板1时破坏触控面板1的内部结构。第一透光板材12也可包括玻璃基板、塑胶基板、蓝宝石基板、甚或聚酯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PET film)或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 film),以承载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于此,第一透光板材12是以玻璃基板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玻璃基板可提高触控面板1的整体结构强度。
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12上,并位于保护基板11与第一透光板材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是直接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12上,可藉由曝光、显影、蚀刻等制作工艺形成。进一步而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可包括单轴向的触控电极(例如是梳状电极)或双轴向的触控电极(例如是二轴向彼此交错排列),本实施例是以双轴向电极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实施上,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可例如但不限于为金属奈米导线、透明导电膜或金属网格(metal mesh)等形式来呈现。金属奈米导线可例如为奈米银线(silver nanowire,SNW)或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CNT),而透明导电膜可例如为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掺氟氧化锡(fluorine doped tin oxide,FTO)、掺铝氧化锌(aluminum doped zinc oxide,AZO)或掺镓氧化锌(gallium doped zinc oxide,GZO)。
图1B为图1A所示第一图案化电极层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B所示,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具有一图案部分131及一非图案部分132。图案部分131为上述触控电极的部分,可例如为多个块状或多个条状的组合,于此是以块状示意。非图案部分132为触控电极以外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主要包括夹在块状触控电极之间的区域。由于图案部分131具有导电材料,其折射率主要为触控电极的折射率,而非图案部分132不具有导电材料,其折射率为透光板材12的折射率,因此图案部分131的折射率与非图案部分132的折射率不相同。外部光线穿透保护基板11到达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再经由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反射出去后,图案部分131和非图案部分132的反射率差异较大,并且图案部分131的光密度(opticaldensity)较高,也就是较不易透光,因此使用者容易看见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的图案部分131。
请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透明粘结层14设置于保护基板11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之间,以将保护基板11与第一透光板材12相贴合。第一透明粘结层14不同于普通的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普通光学胶的折射率一般与玻璃相近,范围大约为1.48至1.5,且其仅有贴合的作用。而本发明之第一透明粘结层14相较于普通光学胶,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较佳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较佳在550nm波长下折射率为1.68,以使图案部分131与非图案部分132的光线反射率一致,较佳的,图案部分131与非图案部分132的光线反射率相等或基本相等,即,使得图案部分131及非图案部分132在可见光波长的光线下的反射率差值较小,藉以有效地降低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从而改善触控面板的视觉外观。
详细而言,第一透明粘结层14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141及一第二表面142。第一表面141朝向保护基板11,第二表面142朝向第一透光板材12,且第二表面14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表面141的折射率,而第一表面141的粘性大于第二表面142的黏性。换句话说,第一透明粘结层14的第二表面142为高折射率的部分,折射率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可实现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的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而第一表面141为高粘性的部分,可实现将保护基板11与第一透光板材12贴合的功能。其中,第一透明粘结层14的厚度是介于150μm至200μm之间。如此一来,藉由第一透明粘结层14设置于保护基板11及第一透光板材12之间,可同时具有将保护基板11与第一透光板材12连结,以及降低图案部分131可见度的效果。
较佳地,触控面板1可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15,其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与第一透光板材12之间,可为一单层或由多层所组成的复合迭层,并可根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的折射率(N值)和消光系数(K值)以及第一透明粘结层14的折射率和厚度调整折射率匹配层15的折射率和厚度,以进一步降低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例如,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中的图案部分131的折射率是介于1.48至2.03之间,消光系数是介于0.006至0.55之间,第一透明粘结层14的折射率是介于1.65至1.72之间,厚度是介于150μm至200μ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15包括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和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位于第一透光板材12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之间,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与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之间。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的材料可例如但不限定为氧化铌(Nb2O5),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的材料可例如但不限定为及氧化硅(SiO2)。其中,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的厚度是介于4nm至20nm之间,折射率是介于2.0至2.5之间;而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的厚度是介于20nm至60nm之间,折射率是介于1.3至1.6之间,如此,可使得折射率匹配层15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及第一透明粘结层14作折射率匹配用,也即使得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中图案部分131与非图案部分132的光线反射率差异值最小化,从而降低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
此外,触控面板1可更包括一遮蔽层16,其设置于保护基板11上朝向第一透光板材12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遮蔽层16也可设置于保护基板11上远离第一透光板材12的一侧。进一步而言,遮蔽层16是位于保护基板11的周围区域,以遮蔽第一图案化电极层13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引线(图未示),或遮蔽电路板(图未示)、或遮蔽其他电子元件。于此,遮蔽层16可使用光密度较高的遮光材料,例如油墨、光阻、或其组合。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所示,触控面板2包括保护基板21、第一透光板材22、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第一透明粘结层24、折射率匹配层25以及遮蔽层26。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27,其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22上远离保护基板21的一侧,也就是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相异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包括第一轴向的触控电极,而第二图案化电极层27包括第二轴向的触控电极,其中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彼此交错排列,例如是垂直交错。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27皆为铟锡氧化物(ITO)的透明导电膜,也就是触控面板2为双层铟锡氧化物(double ITO,DITO)的触控面板。当然,铟锡氧化物(ITO)也可置换为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掺氟氧化锡(fluorine doped tin oxide,FTO)、掺铝氧化锌(aluminum doped zinc oxide,AZO)或掺镓氧化锌(gallium doped zinc oxide,GZO),在此不作限制。同样地,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27也可以金属奈米导线或金属网格的形式来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25设置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与第一透光板材22之间,且包括第一折射率匹配层251及第二折射率匹配层252。第一折射率匹配层251位于第一透光板材22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层252之间,第二折射率匹配层252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与第一折射率匹配层251之间。本实施例的折射率匹配层25是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及第一透明粘结层24作折射率匹配用,并以调整折射率匹配层25的折射率和厚度来实现折射率匹配的目的,以进一步降低图案部分的可见度。此外,折射率匹配层25的叙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所述,于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其他实施态样中,折射率匹配层25也可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22与第二图案化电极层27之间,其中第一折射率匹配层251可位于第一透光板材22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层252之间,第二折射率匹配层252位于第二图案化电极层27与第一折射率匹配层251之间,以可进一步降低图案部分的可见度为考量。
同样地,第一透明粘结层24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241及一第二表面242。第一表面241朝向保护基板21,第二表面242朝向第一透光板材22,且第二表面24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表面241的折射率,而第一表面241的粘性大于第二表面242的黏性。换句话说,第一透明粘结层24的第二表面242为高折射率的部分,折射率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可实现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23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27的图案部分(可参照图1B所示的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的效果,而第一表面241为高粘性的部分,可实现将保护基板21与第一透光板材22贴合的功能。其中第一透明粘结层24的折射率与特性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因此不再赘述。
另外,保护基板21、第一透光板材22以及遮蔽层26的叙述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亦不赘述。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所示,触控面板3包括保护基板31、第一透光板材32、第一图案化电极层33、第一透明粘结层34、折射率匹配层35、遮蔽层36以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37。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3的第二图案化电极层37是设置于保护基板31上,并位于保护基板31与第一透光板材32之间。
类似地,第一图案化电极层33包括第一轴向的触控电极,而第二图案化电极层37包括第二轴向的触控电极,其中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彼此交错排列,例如是垂直交错。此外,第一图案化电极层33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37可例如但不限于为金属奈米导线、透明导电膜或金属网格(metal mesh)等形式来呈现,其叙述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不作赘述。
类似地,本实施例的折射率匹配层35是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33、第二图案化电极层37及第一透明粘结层34作折射率匹配用,并以调整折射率匹配层35的折射率和厚度来实现折射率匹配的目的。于此,折射率匹配层35可设置于第一透光板材32及第一图案化电极层33之间,或如图3所示设置于保护基板31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37之间。
同样地,第一透明粘结层34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341及一第二表面342。第一表面341朝向保护基板31,第二表面342朝向第一透光板材32,且第二表面34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表面341的折射率,而第一表面341的粘性大于第二表面342的黏性。换句话说,第一透明粘结层34的第二表面342为高折射率的部分,可实现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33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37的图案部分(可参照图1B所示的图案部分131)可见度的效果,而第一表面341为高粘性的部分,可实现将保护基板31与第一透光板材32贴合的功能。其中第一透明粘结层34的折射率与特性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因此不再赘述。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4所示,触控面板4包括保护基板41、第一透光板材42、第一图案化电极层43、第一透明粘结层44、折射率匹配层45以及遮蔽层46。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4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47、一第二透光板材48及一第二透明粘结层49。第二图案化电极层47设置于第二透光板材48上,并位于第一透光板材42与第二透光板材48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透光板材42与第二透光板材48皆为聚酯薄膜。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为双薄膜(Cover Glass/Sensor Film X/Sensor Film Y,GFF)的触控面板。具体而言,在制程上,先将第一图案化电极层43形成于第一透光板材42上,且第二图案化电极层47形成于第二透光板材48上,接着藉由第二透明粘结层49将第一透光板材42与第二透光板材48贴合,然后藉由第一透明粘结层44将保护基板41与第一透光板材42及第二透光板材48贴合。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透明粘结层49可与第一透明粘结层44材料相同,其相关叙述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在此不作赘述。当然,第二透明黏结层49也可为普通的光学胶,仅用以贴合使用。
类似地,第一图案化电极层43包括第一轴向的触控电极,而第二图案化电极层47包括第二轴向的触控电极,其中第一轴向与第二轴向彼此交错排列,例如是垂直交错。
在本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45是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43、第二图案化电极层47、第一透明粘结层44以及第二透明粘结层49作折射率匹配用,并以调整折射率匹配层45的折射率和厚度来实现折射率匹配的目的。
同样地,第一透明粘结层44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441及一第二表面442。第一表面441朝向保护基板41,第二表面442朝向第一透光板材42,且第二表面44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表面441的折射率,而第一表面441的粘性大于第二表面442的黏性。换句话说,第一透明粘结层44的第二表面442为高折射率的部分,可实现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43及第二图案化电极层47的图案部分(可参照图1B所示的图案部分131)的可见度的效果,而第一表面441为高粘性的部分,可实现将保护基板41与第一透光板材42贴合的功能。其中第一透明粘结层44的折射率与特性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因此不再赘述。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5所示,触控面板5包括一保护基板51、一透光板材52、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以及一第一透明粘结层54。透光板材52与保护基板51相对设置。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设置于透光板材52上远离保护基板51的一侧。第一透明粘结层54设置于保护基板51与透光板材52之间,以将透光板材52连同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贴合于保护基板51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结层54的第一表面541朝向保护基板51,第二表面542朝向透光板材52。同样地,第二表面54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表面541的折射率,而第一表面541的粘性大于第二表面542的黏性。如此一来,藉由第一透明粘结层54设置于保护基板51及透光板材52之间,可同时具有将保护基板51与透光板材52连结,以及降低图案部分(可参照图1B所示的图案部分131)可见度的效果。其中第一透明粘结层54的折射率与特性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于此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连同透光板材52可采用一薄膜转移的制程形成于保护基板51上,例如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承载基板(图未示);形成透光板材52例如为聚酰亚胺薄膜于承载基板上,再于透光板材52上形成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此时透光板材52位于承载基板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之间;形成一转移层(图未示)例如单面胶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上;移除承载基板;将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透光板材52连同转移层藉由第一透明粘结层54贴合于保护基板51上,此时,透光板材52及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位于第一透明粘结层54与转移层之间;然后再移除转移层。如此一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连同透光板材52即通过第一透明粘结层54形成于保护基板51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连同透光板材52贴合于保护基板51上,是以透光板材52的一侧贴合保护基板51,使得透光板材52位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与第一透明粘结层5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板材52的材料较佳为聚酰亚胺(Polyimide),可使用溶液涂布再固化或其他适当方法形成,其厚度相对普通的玻璃基板很薄,可为约0.1μm至15μm,较佳约为2μm至5μm。
采用前述薄膜转移的制程形成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透光板材52于保护基板51上,由于透光板材52本身很薄,藉由承载基板的支撑作用将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形成于透光板材52上,并后续再移除承载基板,再藉由转移层的转载作用,将透光板材52及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贴附于保护基板51上,可降低触控面板的整体厚度。
同样地,触控面板5可更包括折射率匹配层55,其设置于透光板材52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之间。其中折射率匹配层55的材料与特性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55是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及第一透明粘结层54作折射率匹配用,并以调整折射率匹配层55的折射率和厚度来实现进一步降低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中图案部分可见的功效。
另外,触控面板5同样可包括遮蔽层56,其设置于保护基板51上朝向透光板材52的一侧,并且是位于保护基板51的周围区域,以遮蔽第一图案化电极层53连接的引线(图未示),或遮蔽电路板(图未示)、或遮蔽其他电子元件。于此,遮蔽层56可使用光密度较高的遮光材料,例如油墨、光阻、或其组合。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高折射率的第一透明粘结层贴合保护基板和第一透光板材,第一透明粘结层不仅具有贴合的作用,更可通过其特有的高折射率使得图案化电极层中图案部分和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使得触控面板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甚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面板的视觉外观,同时减少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光学膜镀膜,使得触控面板更加轻薄化,且简化了制作工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保护基板;
一第一透光板材,与该保护基板相对设置;
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该第一透光板材上,并位于该保护基板与该第一透光板材之间,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具有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以及
一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该保护基板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且该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该图案部分及该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
其中,该第一透明粘结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朝向该保护基板,该第二表面朝向该第一透光板材,且该第二表面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一表面的折射率,该第一表面的粘性大于该第二表面的黏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其设置于该第一透光板材上远离该保护基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其设置于该保护基板上,并位于该保护基板与该第一透明粘结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与该第一透光板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折射率匹配层包括一第一折射率匹配层和一第二折射率匹配层,该第一折射率匹配层位于该第一透光板材与该第二折射率匹配层之间,且折射率介于2.0至2.5之间;该第二折射率匹配层位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与该第一折射率匹配层之间,且折射率介于1.3至1.6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二透光板材;
一第二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该第二透光板材上,并位于该第一透光板材与该第二透光板材之间;及
一第二透明粘结层,设置于该第一透光板材及该第二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该保护基板与该第一透明粘结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光板材包括玻璃基板、塑胶基板、蓝宝石基板、或聚酯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粘结层厚度介于150μm至200μm之间。
10.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保护基板;
一透光板材,与该保护基板相对设置;
一第一图案化电极层,设置于该透光板材上远离该保护基板的一侧,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具有一图案部分及一非图案部分;以及
一第一透明粘结层,设置于该保护基板与该透光板材之间,且该第一透明粘结层的折射率是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以使该图案部分及该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
其中,该第一透明粘结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朝向该保护基板,该第二表面朝向该透光板材,且该第二表面的折射率大于该第一表面的折射率,该第一表面的粘性大于该第二表面的黏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板材及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是先形成于一承载板上,再转移贴合至该保护基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板材的厚度介于0.1μm至15μm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其设置于该透光板材与该第一图案化电极层之间。
CN201410274648.8A 2014-06-19 2014-06-19 触控面板 Active CN105446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4648.8A CN105446507B (zh) 2014-06-19 2014-06-19 触控面板
TW103127979A TWI614648B (zh) 2014-06-19 2014-08-14 觸控面板
TW103214525U TWM493100U (zh) 2014-06-19 2014-08-14 觸控面板
PCT/CN2015/077066 WO2015192686A1 (zh) 2014-06-19 2015-04-21 触控面板
US14/741,447 US9817496B2 (en) 2014-06-19 2015-06-16 Touch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4648.8A CN105446507B (zh) 2014-06-19 2014-06-19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507A CN105446507A (zh) 2016-03-30
CN105446507B true CN105446507B (zh) 2018-12-25

Family

ID=52783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4648.8A Active CN105446507B (zh) 2014-06-19 2014-06-19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17496B2 (zh)
CN (1) CN105446507B (zh)
TW (2) TWI614648B (zh)
WO (1) WO2015192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6507B (zh) * 2014-06-19 2018-12-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5446511B (zh) * 2014-07-24 2019-03-0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
TWI546712B (zh) * 2014-08-15 2016-08-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CN105138191B (zh) 2015-10-15 2019-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102415044B1 (ko) * 2015-12-11 2022-07-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터치 표시 장치
TWI839590B (zh) * 2020-12-28 2024-04-21 洋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摸屏的製備方法及其製品
CN112764587B (zh) * 2021-02-06 2023-03-2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触控显示模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361A (zh) * 2011-01-21 2013-10-23 弗劳恩霍弗应用技术研究院 可聚合组合物、由其得到的固化产物以及这些材料的用途
CN203502934U (zh) * 2013-09-29 2014-03-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US20140152588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touch screen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68186B2 (en) * 2003-10-15 2011-11-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atterned conductor touch screen having improved optics
US8552989B2 (en) * 2006-06-09 2013-10-08 Apple Inc. Integrated display and touch screen
KR101789898B1 (ko) * 2011-02-18 2017-10-25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광학적으로 투명한 접착제, 사용 방법 및 이로부터의 물품
TWI448936B (zh) * 2011-07-21 2014-08-11 Hannstar Display Corp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CN102999196B (zh) * 2011-09-09 2016-04-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堆叠结构
US9079384B2 (en) * 2011-11-11 2015-07-14 Apple Inc. Touch sensor panel having an index matching passivation layer
TWI537799B (zh) * 2011-12-09 2016-06-11 Touch panel structure
TWI477860B (zh) * 2012-01-04 2015-03-21 Tpk Holding Co Ltd 觸控面板
JP5956197B2 (ja) * 2012-03-05 2016-07-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積層用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KR20130119256A (ko) * 2012-04-23 2013-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496859B (zh) * 2012-11-01 2015-08-21 Eternal Materials Co Ltd 可光固化之框膠材料組合物
TWM464734U (zh) * 2013-01-11 2013-11-01 Ushine Photonics Corp 透明導電膜及觸控面板結構
CN105446506B (zh) * 2014-06-19 2018-10-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46508B (zh) * 2014-06-19 2018-12-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203982335U (zh) * 2014-06-19 2014-12-0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204009808U (zh) * 2014-06-19 2014-12-1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203982347U (zh) * 2014-06-19 2014-12-0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5446507B (zh) * 2014-06-19 2018-12-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0361A (zh) * 2011-01-21 2013-10-23 弗劳恩霍弗应用技术研究院 可聚合组合物、由其得到的固化产物以及这些材料的用途
US20140152588A1 (en) * 2012-11-30 2014-06-0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touch screen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203502934U (zh) * 2013-09-29 2014-03-2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3100U (zh) 2015-01-01
WO2015192686A1 (zh) 2015-12-23
CN105446507A (zh) 2016-03-30
TWI614648B (zh) 2018-02-11
TW201601023A (zh) 2016-01-01
US9817496B2 (en) 2017-11-14
US20150370357A1 (en) 2015-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46508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5446507B (zh) 触控面板
CN105446506B (zh) 触控显示装置
TWI576751B (zh) A display device for a touch panel input device with an electrostatic capacitance coupling method
JP2013225279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90056812A1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117082A (zh) 一种触摸屏的制作方法及触摸屏
KR20150075908A (ko) 터치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40062908A1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648209B (zh) 柔性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摸装置
CN106095176A (zh) 一种镀铜纳米银线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JP5894568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982347U (zh) 触控面板
CN204009808U (zh) 触控显示装置
WO2016131231A1 (zh) 透明导电氧化物图案消隐结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3982335U (zh) 触控显示装置
JP5795357B2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JP5860837B2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TW201337661A (zh) 觸控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2280164B (zh) 一体化柔性触摸屏双面ito膜结构
CN109062446A (zh) 一种触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37858A (zh) 一种触摸屏、触控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KR20220060970A (ko) 터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160057212A (ko) 터치센서
TW201508570A (zh) 觸控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