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42464B - 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2464B
CN105442464B CN201511033408.XA CN201511033408A CN105442464B CN 105442464 B CN105442464 B CN 105442464B CN 201511033408 A CN201511033408 A CN 201511033408A CN 105442464 B CN105442464 B CN 105442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vert
reinforcement
block wall
support device
threade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334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2464A (zh
Inventor
原喜忠
欧阳煜
王立鹏
房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10334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24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2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2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2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2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5/00Draining the sub-base, i.e. subgrade or ground-work, e.g. embankment of roads or of the ballastway of railways or draining-off road surface or ballastway drainage by trenches, culverts, or conduits or other specially adapted means
    • E01F5/005Culverts ; Head-structures for culverts, or for drainage-conduit outlets in slop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涵洞底部铺设透水垫层;步骤二、安装补强涵管;步骤三、砌筑内封堵墙;步骤四、在所述补强涵管内安装多个振动器;步骤五、向空腔内灌注饱水砂;步骤六、当所述固结砂填筑体的高度达到所述补强涵管的高度时,向填充补强涵管以上的空腔内灌注添加有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并同时启动振动器、步骤七、砌筑外封堵墙。该方法以具有一定承载能力、且均匀密实的固结和固化砂作为固结砂填筑体,使波纹钢管与既有结涵洞构共同承受荷载作用,协同工作,可有效地利用并提高既有盖板涵和拱涵涵洞的承载力,可实现良好的加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涵洞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环境、荷载和不良地质条件等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并随着涵洞运营年限的增加,涵洞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变形、构件开裂和材料性能劣化等现象,影响到涵洞的正常使用和长期性能。一些病害较为严重的涵洞,进一步影响到路基的承载力和路面使用性能,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对于因地基承载力不足造成的涵洞结构病害,往往采取注浆等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对于因承重构件承载能力不足造成的涵洞结构病害,可采用增大结构断面尺寸(例如,增加涵台厚度、盖板涵钢筋混凝土盖板厚度和拱涵拱圈厚度)和在涵内设置支撑构件等措施进行加固;也可以通过更换或补强破损构件(例如,更换或补强钢筋混凝土盖板或涵管)或减小涵顶荷载(例如,用轻质材料或模量较小的材料置换部分涵顶填土)等方法进行修复。但是,采用更换或补强破损构件方案,对于交通繁忙路段可能会影响道路正常通行,有时还需要修筑临时通行便道;而对于涵顶填土高度较大的涵洞,需要开挖涵顶和涵侧路基,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对于这些工况,应尽可能在涵洞内采取技术措施对涵洞进行修复加固。
近年来,波纹钢板或波纹钢管在国内新建涵洞工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由于波纹钢板或波纹钢管涵洞具有安装方便、适应地基变形能力较强等优点,并且造价适中,因而受到公路工程界的广泛欢迎。
将波纹钢板或波纹钢管用于涵洞修复与加固的技术关键在于应使波纹钢板构件与涵洞旧结构共同承受荷载作用,并协同工作。如果采用波纹钢管对既有涵洞进行加固,并考虑涵洞新旧构件共同承担荷载作用,则需要在涵台和盖板与波纹钢管之间填充具有传递荷载能力的材料。混凝土或砂浆可以作为填充材料,但是可能会造成结构设计偏于保守和不经济。如果采用成本较低、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的的砂砾作为填充材料,则需要解决填充工艺和填充材料密实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该方法以具有一定承载能力、且均匀密实的固结和固化砂作为固结砂填筑体,使波纹钢管与涵洞既有结构共同承受荷载作用,协同工作,有效地利用并提高了涵洞的承载力,达到了良好的加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涵洞底部铺设透水垫层:在涵洞底部铺设砂砾从而形成透水垫层;
步骤二、安装补强涵管:将多个波纹钢管逐次连接形成补强涵管,并将所述补强涵管移至涵洞内,使所述补强涵管安装在所述透水垫层上,在所述补强涵管与拟加固涵洞之间形成空腔;
步骤三、砌筑内封堵墙:在所述透水垫层上位于所述补强涵管的一端砌筑第一内封堵墙,在所述透水垫层上位于所述补强涵管的另一端砌筑第二内封堵墙;
步骤四、在所述补强涵管内安装多个振动器;
步骤五、向空腔内灌注饱水砂:向所述空腔内灌注饱水砂形成固结砂填筑体,并在灌注饱水砂的过程中启动所述振动器对饱水砂进行振动,随着所述固结砂填筑体高度的增高,并将第一内封堵墙和第二内封堵墙砌筑至涵洞顶部,在砌筑第一内封堵墙和第二内封堵墙时,在所述第一内封堵墙和第二内封堵墙均预留排水孔;
步骤六、当所述固结砂填筑体的高度达到所述补强涵管的高度时,向填充补强涵管以上的空腔内灌注添加有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并同时启动振动器;
步骤七、砌筑外封堵墙:当所述第一内封堵墙上的排水孔无水流排出时,在第一内封堵墙的外侧设置第一外封堵墙堵第一内封堵墙上的排水孔;当所述第二内封堵墙上的排水孔无水流排出时,在第二内封堵墙的外侧设置第二外封堵墙封堵第二内封堵墙上的排水孔。
上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为圆孔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圆孔沿第一内封堵墙和第二内封堵墙的高度方向间隔布设,排水管由所述圆孔引出。
上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与真空泵相连接。
上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排水板疏干饱水砂中的水分时,所述排水孔为条形孔,当所述固结砂填筑体的高度达到所述补强涵管中部时,在所述固结砂填筑体上引出穿过所述排水孔的排水板,并在所述排水板上包裹排水土工织物。
上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垫层顶面铺设有一层透水土工织物。
上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封堵墙的顶部和第二内封堵墙的顶部均设置有排气孔。
上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振动器两个一组沿所述补强涵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每组振动器中的两个振动器均位于补强涵管内壁的下部且呈左右对称;每组振动器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补强涵管上。
上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螺纹支撑装置、第二螺纹支撑装置、第三螺纹支撑装置、第四螺纹支撑装置和第五螺纹支撑装置,以及设置在补强涵管底壁上的底壁弧形支座、设置在补强涵管顶壁上的顶壁弧形支座、设置在补强涵管左侧壁上的左弧形支座和设置在补强涵管右侧壁上的右弧形支座,每组振动器中一个振动器安装在左弧形支座上,每组振动器中另一个振动器安装在右弧形支座上,所述第一螺纹支撑装置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支座上的振动器相铰接,所述第一螺纹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与底壁弧形支座相铰接,所述第二螺纹支撑装置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支座上的振动器相铰接,所述第二螺纹支撑装置的另一端与底壁弧形支座相铰接,所述第三螺纹支撑装置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支座上的振动器相铰接,所述第四螺纹支撑装置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右弧形支座上的振动器相铰接,所述第五螺纹支撑装置的一端与顶壁弧形支座相铰接,所述第三螺纹支撑装置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螺纹支撑装置的另一端和第五螺纹支撑装置的另一端相铰接。
上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支撑装置、所述第二螺纹支撑装置、所述第三螺纹支撑装置、所述第四螺纹支撑装置和所述第五螺纹支撑装置均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的螺纹旋转方向和第二螺杆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杆的外端和第二螺杆的外端均设置有铰接孔,所述套管上开设有便于插入杆件以驱动动套管旋转的通孔。
上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向所述空腔内灌注饱水砂时,将灌注导管从预先竖直布设在涵洞顶部路基填土上的灌注孔伸入所述空腔,然后将灌注导管与用于盛装饱水砂的容器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以公路沿线来源丰富的砂、砾为主要加固材料作为填充材料,减少了水泥等胶凝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工程成本。该方法不必在旧涵洞构件上植筋,避免了对既有结构的损伤,并且取消了植筋、绑扎钢筋、支立模板和拆除模板等施工环节,提高了施工效率。加之,该方法是在涵洞内对涵洞进行修复加固,对现有交通影响较小,并避免了修筑便道、开挖路基等繁琐施工过程。
2、本发明通过采用振动器对补强涵管施加振动力,即通过振动器带动波纹钢管振动,使波纹钢管周围填充的饱水砂的孔隙水压力增大和液化,加速饱水砂的排水固结进程。
3、水泥浆液通过自重或注浆泵施加的压力以及真空泵施加的负压入渗到填充体内,与砂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及化学作用,使填充体顶层松散材料(砂)黏结为整体,并通过膨胀砂浆的膨胀作用进一步增强填充体的密实性和承载力。
4、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内封堵墙的外侧设置第一外封堵墙,同时在第二内封堵墙的外侧设置第二外封堵墙,这样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内封堵墙和第二内封堵墙上的排水孔封闭,避免外界水通过所述排水孔渗入固结砂填筑体内,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固结砂填筑体。
5、本发明通过在透水垫层上铺设透水土工织物,能够有效防止在排水固结进程中固结砂填筑体内细砂迁移到透水垫层内从而堵塞透水垫层。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向空腔内灌注饱水砂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排水孔在第一内封堵墙和第二内封堵墙上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振动器与定位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螺纹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排水板在第一内封堵墙和第二内封堵墙上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透水垫层; 2—补强涵管;
3—第一外封堵墙; 4—第一内封堵墙;
5—容器; 6—灌注导管;
7—空腔; 8—拟加固涵洞;
9—涵洞顶部路基填土; 9-1—灌注孔;
10—第二内封堵墙; 11—第二外封堵墙;
12—排气孔; 13—排水板;
14—振动器; 15—第一螺纹支撑装置;
15-1—第一螺杆; 15-2—第二螺杆;
15-3—套管; 15-4—第一螺母;
15-5—第二螺母; 15-6—通孔;
16—透水土工织物; 17—圆孔;
18—第二螺纹支撑装置; 19—第三螺纹支撑装置;
20—第四螺纹支撑装置; 21—第五螺纹支撑装置;
22—顶壁弧形支座; 23—底壁弧形支座;
24—左弧形支座; 25—右弧形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涵洞底部铺设透水垫层1:在涵洞底部铺设砂砾从而形成透水垫层1;
步骤二、安装补强涵管2:将多个波纹钢管逐次连接形成补强涵管2,并将所述补强涵管2移至涵洞内,并将所述补强涵管2安装在所述透水垫层1上并位于中央位置,在所述补强涵管2与拟加固涵洞8之间形成空腔7;
步骤三、砌筑内封堵墙:在所述透水垫层1上位于所述补强涵管2的一端砌筑第一内封堵墙4,在所述透水垫层1上位于所述补强涵管2的另一端砌筑第二内封堵墙10;
步骤四、在所述补强涵管2内安装多个振动器14;
步骤五、向空腔7内灌注饱水砂:向所述空腔7内灌注饱水砂形成固结砂填筑体,并在灌注饱水砂的过程中启动所述振动器14对饱水砂进行振动以促进饱水砂排水固结,随着所述固结砂填筑体高度的增高,并将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砌筑至涵洞顶部,在砌筑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时,在所述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上均预留排水孔;
步骤六、当所述固结砂填筑体的高度达到所述补强涵管2的高度时,向填充补强涵管2以上的空腔7内灌注添加有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并同时启动振动器14;
步骤七、砌筑外封堵墙:当所述第一内封堵墙4上的排水孔无水流排出时,在第一内封堵墙4的外侧设置第一外封堵墙3堵第一内封堵墙4上的排水孔;当所述第二内封堵墙10上的排水孔无水流排出时,在第二内封堵墙10的外侧设置第二外封堵墙11封堵第二内封堵墙10上的排水孔。
本实施例中,该方法以具有一定承载能力、且均匀密实的固结和固化砂作为固结砂填筑体,使波纹钢管与涵洞既有结构共同承受荷载作用,协同工作,有效地利用并提高了涵洞的承载力,达到了良好的加固效果。并且以公路沿线来源丰富的砂、砾为主要加固材料作为填充材料,减少了水泥等胶凝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工程成本。该方法不必在旧涵洞构件上植筋,避免了对既有结构的损伤,并且取消了植筋、绑扎钢筋、支立模板和拆除模板等施工环节,提高了施工效率。加之,该方法是在涵洞内对涵洞进行修复加固,对现有交通影响较小,并避免了修筑便道、开挖路基等繁琐施工过程。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振动器14对补强涵管2施加振动力,即通过振动器14带动波纹钢管振动,使波纹钢管周围填充的饱水砂的孔隙水压力增大和液化,加速饱水砂的排水固结进程。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做法是,所述振动器14为附着式振动器。并通过在第一内封堵墙4的外侧设置第一外封堵墙3,同时在第二内封堵墙10的外侧设置第二外封堵墙11,这样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上的排水孔封闭,避免外界水通过所述排水孔渗入固结砂填筑体内,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固结砂填筑体。
如图3所示,所述排水孔为圆孔17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圆孔16沿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的高度方向间隔布设,排水管由所述圆孔17引出。通过设置排水管,能够快速有效的将固结砂填筑体内的水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与真空泵相连接。通过设置真空泵,利用真空吸力加速排水进程。
如图3所示,所述透水垫层1顶面铺设有一层透水土工织物1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透水垫层1上铺设透水土工织物16,能够有效防止在排水固结进程中固结砂填筑体内细砂迁移到透水垫层1内从而堵塞透水垫层1。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内封堵墙4的顶部和第二内封堵墙10的顶部均设置有排气孔12。通过在设置排气孔12,能够使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所封闭空腔内气体的快速排出。
如图4所示,多个所述振动器14两个一组沿所述补强涵管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每组振动器14中的两个振动器14均位于补强涵管2内壁的下部且呈左右对称;每组振动器14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补强涵管2上。
本实施例中,两个一组且呈左右对称的振动器14能够有效带动波纹钢管振动,使波纹钢管周围填充的饱水砂的孔隙水压力增大和液化,使饱水砂的排水固结的速度达到最大化。
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螺纹支撑装置15、第二螺纹支撑装置18、第三螺纹支撑装置19、第四螺纹支撑装置20和第五螺纹支撑装置21,以及设置在补强涵管2底壁上的底壁弧形支座23、设置在补强涵管2顶壁上的顶壁弧形支座22、设置在补强涵管2左侧壁上的左弧形支座24和设置在补强涵管2右侧壁上的右弧形支座25,每组振动器14中一个振动器14安装在左弧形支座24上,每组振动器14中另一个振动器14安装在右弧形支座25上,所述第一螺纹支撑装置15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支座24上的振动器14相铰接,所述第一螺纹支撑装置15的另一端与底壁弧形支座23相铰接,所述第二螺纹支撑装置18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支座24上的振动器14相铰接,所述第二螺纹支撑装置18的另一端与底壁弧形支座23相铰接,所述第三螺纹支撑装置19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支座24上的振动器14相铰接,所述第四螺纹支撑装置20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右弧形支座25上的振动器14相铰接,所述第五螺纹支撑装置21的一端与顶壁弧形支座22相铰接,所述第三螺纹支撑装置19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螺纹支撑装置20的另一端和第五螺纹支撑装置21的另一端相铰接。本实施例中,通过五个独立的螺纹支撑装置以及其特殊的位置关系能够实现对两个振动器14的有效固定。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螺纹支撑装置15、所述第二螺纹支撑装置18、所述第三螺纹支撑装置19、所述第四螺纹支撑装置20和所述第五螺纹支撑装置21均包括第一螺杆15-1、第二螺杆15-2和套管15-3,所述套管15-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杆15-1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15-4,所述套管15-3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螺杆15-2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15-5,所述第一螺杆15-1的螺纹旋转方向和第二螺杆15-2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杆15-1的外端和第二螺杆15-2的外端均设置有铰接孔,所述套管15-3上开设有便于插入杆件以驱动动套管15-3旋转的通孔15-6。
本实施例中,所示螺纹支撑装置在使用时,采用伸入所述通孔15-6的扳手旋转套管15-3,所述套管15-3带动第一螺母15-4和第二螺母15-5转动,利用第一螺母15-4与第一螺杆15-1的传动配合以及第二螺母15-5与第二螺杆15-2的传动配合,从而使第一螺杆15-1和第二螺杆15-2同时伸入或伸出套管15-3,从而达到了对振动器14的有效固定。
如图2所示,步骤五中向所述空腔7内灌注饱水砂时,将灌注导管6从预先竖直布设在涵洞顶部路基填土9上的灌注孔9-1伸入所述空腔7,然后将灌注导管6与用于盛装饱水砂的容器5相连接。利用所述容器5与涵洞内拟填充部位之间的高差,通过灌注导管6将饱水砂导入所述空腔7,以便于饱水砂的灌注。
所述水泥砂浆中膨胀剂的主要成分(质量百分比)为:50%~60%硫铝酸盐水泥、30%~40%石膏、5%~10%石灰,粉煤灰5%~10%。胶凝材料通过自重或注浆泵施加的压力以及真空泵施加的负压入渗到填充体内,与砂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及化学作用,使填充体顶层松散材料(砂)黏结为整体,并通过砂浆的膨胀作用进一步增强填充体的密实性和承载力。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当采用排水板疏干饱水砂中的水分时,所述排水孔为条形孔,当所述固结砂填筑体的高度达到所述补强涵管2中部时,在所述固结砂填筑体上引出穿过所述排水孔的排水板13,并在所述排水板13上包裹排水土工织物。
本实施例中,采用排水板13,能够强化饱水砂的排水固结进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涵洞底部铺设透水垫层(1):在涵洞底部铺设砂砾从而形成透水垫层(1);
步骤二、安装补强涵管(2):将多个波纹钢管逐次连接形成补强涵管(2),并将所述补强涵管(2)移至涵洞内,将所述补强涵管(2)安装在所述透水垫层(1)上,在所述补强涵管(2)与拟加固涵洞(8)之间形成空腔(7);
步骤三、砌筑内封堵墙:在所述透水垫层(1)上位于所述补强涵管(2)的一端砌筑第一内封堵墙(4),在所述透水垫层(1)上位于所述补强涵管(2)的另一端砌筑第二内封堵墙(10);
步骤四、在所述补强涵管(2)内安装多个振动器(14);
步骤五、向空腔(7)内灌注饱水砂:向所述空腔(7)内灌注饱水砂形成固结砂填筑体,并在灌注饱水砂的过程中启动所述振动器(14)对饱水砂进行振动,随着所述固结砂填筑体高度的增高,并将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砌筑至涵洞顶部,在砌筑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时,在所述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上均预留排水孔;
步骤六、当所述固结砂填筑体的高度达到所述补强涵管(2)的高度时,向填充补强涵管(2)以上的空腔(7)内灌注添加有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并同时启动振动器(14);
步骤七、砌筑外封堵墙:当所述第一内封堵墙(4)上的排水孔无水流排出时,在第一内封堵墙(4)的外侧设置第一外封堵墙(3)堵第一内封堵墙(4)上的排水孔;当所述第二内封堵墙(10)上的排水孔无水流排出时,在第二内封堵墙(10)的外侧设置第二外封堵墙(11)封堵第二内封堵墙(10)上的排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为圆孔(17)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圆孔(17)沿第一内封堵墙(4)和第二内封堵墙(10)的高度方向间隔布设,排水管由所述圆孔(17)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采用排水板(13)疏干饱水砂中的水分时,所述排水孔为条形孔,当所述固结砂填筑体的高度达到所述补强涵管(2)中部时,在所述固结砂填筑体上引出穿过所述排水孔的排水板(13),并在所述排水板(13)表面包裹排水土工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垫层(1)顶面铺设有一层透水土工织物(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封堵墙(4)的顶部和第二内封堵墙(10)的顶部均设置有排气孔(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振动器(14)两个一组沿所述补强涵管(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每组振动器(14)中的两个振动器(14)均位于补强涵管(2)内壁的中部或下部且呈左右对称;每组振动器(14)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补强涵管(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螺纹支撑装置(15)、第二螺纹支撑装置(18)、第三螺纹支撑装置(19)、第四螺纹支撑装置(20)和第五螺纹支撑装置(21),以及设置在补强涵管(2)底壁上的底壁弧形支座(23)、设置在补强涵管(2)顶壁上的顶壁弧形支座(22)、设置在补强涵管(2)左侧壁上的左弧形支座(24)和设置在补强涵管(2)右侧壁上的右弧形支座(25),每组振动器(14)中一个振动器(14)安装在左弧形支座(24)上,每组振动器(14)中另一个振动器(14)安装在右弧形支座(25)上,所述第一螺纹支撑装置(15)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支座(24)上的振动器(14)相铰接,所述第一螺纹支撑装置(15)的另一端与底壁弧形支座(23)相铰接,所述第二螺纹支撑装置(18)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支座(24)上的振动器(14)相铰接,所述第二螺纹支撑装置(18)的另一端与底壁弧形支座(23)相铰接,所述第三螺纹支撑装置(19)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支座(24)上的振动器(14)相铰接,所述第四螺纹支撑装置(20)的一端与安装在所述右弧形支座(25)上的振动器(14)相铰接,所述第五螺纹支撑装置(21)的一端与顶壁弧形支座(22)相铰接,所述第三螺纹支撑装置(19)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螺纹支撑装置(20)的另一端和第五螺纹支撑装置(21)的另一端相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支撑装置(15)、所述第二螺纹支撑装置(18)、所述第三螺纹支撑装置(19)、所述第四螺纹支撑装置(20)和所述第五螺纹支撑装置(21)均包括第一螺杆(15-1)、第二螺杆(15-2)和套管(15-3),所述套管(15-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杆(15-1)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15-4),所述套管(15-3)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螺杆(15-2)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15-5),所述第一螺杆(15-1)的螺纹旋转方向和第二螺杆(15-2)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杆(15-1)的外端和第二螺杆(15-2)的外端均设置有铰接孔,所述套管(15-3)上开设有便于插入杆件以驱动动套管(15-3)旋转的通孔(15-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向所述空腔(7)内灌注饱水砂时,将灌注导管(6)从预先竖直布设在涵洞顶部路基填土(9)上的灌注孔(9-1)伸入所述空腔(7),然后将灌注导管(6)与用于盛装饱水砂的容器(5)相连接。
CN201511033408.XA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 Active CN1054424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3408.XA CN105442464B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33408.XA CN105442464B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2464A CN105442464A (zh) 2016-03-30
CN105442464B true CN105442464B (zh) 2017-08-25

Family

ID=55553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33408.XA Active CN105442464B (zh) 2015-12-31 2015-12-31 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24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5157B (zh) * 2016-04-25 2018-01-16 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高原高寒区半填半挖路基大直径钢波纹管涵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647435A (zh) * 2019-10-11 2021-04-13 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穿堤涵洞的封堵方法
CN112012114A (zh) * 2020-08-20 2020-12-0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双排玻璃钢夹砂管涵洞的施工方法
CN115478495A (zh) * 2022-10-11 2022-12-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发挥波纹钢柔性的盖板涵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0727A (en) * 1925-03-09 1926-04-22 Toichi Nose Improved means for casting concrete culverts in situ
RU2280124C1 (ru) * 2004-12-01 2006-07-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ОАО ЦНИИС) Водопропуск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в армогрунтовой обойме
RU2303096C2 (ru) * 2005-09-02 2007-07-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Газпром" Водопропуск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CN101463599A (zh) * 2009-01-16 2009-06-24 湖南大学 一种高速公路软弱土地基双向增强与排水加固方法
CN104153304A (zh) * 2014-04-08 2014-11-19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纹钢管涵洞填筑结构及其填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0727A (en) * 1925-03-09 1926-04-22 Toichi Nose Improved means for casting concrete culverts in situ
RU2280124C1 (ru) * 2004-12-01 2006-07-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ОАО ЦНИИС) Водопропускн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в армогрунтовой обойме
RU2303096C2 (ru) * 2005-09-02 2007-07-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Газпром" Водопропуск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CN101463599A (zh) * 2009-01-16 2009-06-24 湖南大学 一种高速公路软弱土地基双向增强与排水加固方法
CN104153304A (zh) * 2014-04-08 2014-11-19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波纹钢管涵洞填筑结构及其填筑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桥梁涵洞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袁博;《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0525(第05期);90-91 *
金属波纹管施工技术;王欣;《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315(第03期);10-12、17 *
高寒环境下涵洞边顶拱高性能混凝土衬砌加固技术;马军;《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1105(第06期);91-9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2464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6770B (zh) 一种高防渗抗浮桩筏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04059124U (zh) 一种砂桩排水强夯后注浆地基加固结构
CN105442464B (zh) 一种用波纹钢管和固结砂加固涵洞的方法
CN103074891B (zh) 双层塑料套管散体材料与混凝土劲芯组合桩及施工方法
CN106192650B (zh) 基于结构变形协调控制的营运公路桥头跳车处置结构及方法
CN102433876A (zh) 多隔室套管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03924036U (zh) 一种外包活性材料桩体的预应力管桩
CN104005404B (zh) 一种外包活性材料桩体的预应力管桩及施工方法
CN105586984A (zh) 一种快速拼装现浇式加筋土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42856A (zh) 桥台改造方法、桥台、桥台改造的桥墩及顶升改造的桥梁
CN105332380B (zh) 一种地下建筑的换撑结构及方法
CN109736346A (zh) 钢锚管加固风化岩层加筋衡重式挡土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412016A (zh) 地下管体包管施工方法
CN103790151B (zh) 一种软土路基排水预压后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6070508U (zh) 一种加固地基基础的装置
CN108222043A (zh) 一种帷幕涌沙处理方法及帷幕涌沙处理用管
CN112144559A (zh) 高富水黄土砂卵石地层变压管井中井施工方法
CN110158641B (zh) 一种锚杆加筋复合挡土墙及施工方法
CN101109167B (zh) 一种处理路基病害的技术方法
CN203594041U (zh) 一种高防渗抗浮桩筏结构
CN108677912A (zh) 一种cfg芯砂石组合桩、其构成的复合地基及施工方法
CN109252542B (zh) 一种用于道路拓宽的树根桩轻质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25302B (zh) 一种变截面劲芯增强活性材料复合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649106B (zh) 钢管骨肋的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379253A (zh) 高速铁路膨胀水泥浆后注浆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an Xizhong

Inventor after: Gong L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Pengfei

Inventor after: Ou Yangyu

Inventor after: Wang Lipeng

Inventor after: Fang Jianhong

Inventor before: Yuan Xizhong

Inventor before: Ou Yangyu

Inventor before: Wang Lipeng

Inventor before: Fang Jian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