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8428B - 通气管圈 - Google Patents

通气管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38428B
CN105438428B CN201510875912.8A CN201510875912A CN105438428B CN 105438428 B CN105438428 B CN 105438428B CN 201510875912 A CN201510875912 A CN 201510875912A CN 105438428 B CN105438428 B CN 1054384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orkel
pipe
ventilation
pipeloop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759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38428A (zh
Inventor
刘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Longwei Bai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广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广 filed Critical 刘广
Priority to CN2015108759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38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38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8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38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38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32Arrangements of propulsion power-unit exhaust uptakes; Funnels peculiar to vesse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气管圈,用于与水下的主车壳体相连,包括水漂和与水漂相连的通气管,水漂始终位于液面之上,通气管的一端与主车壳体相连,另一端延伸出水漂,其中,通气管可随主车壳体的上浮而收缩回水漂内,并随主车壳体的下沉而由水漂内伸出。本发明的通气管圈由于能够始终并有效地与外部空气保持连通,因此本发明的通气管圈更利于实现主车的持续畅通的进排气功能。

Description

通气管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通气管圈。
背景技术
在海洋工程领域,水下作业工具例如水下航行器、水下机器人、机械手的避水封闭、操作工艺等,都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但是,要在水下进行工程施工,并不能像在陆地一样,使用大型工程机械作业,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马力内燃机进排气系统等的工艺还不够成熟。因此,要使工程车能自由的在海面、水中、水下海床上作业,水下作业工具的进排气系统尤为重要。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水下作业工具的进排气系统的结构和工艺并不成熟,也未达到较好的进排气功能,这便对水下施工带来不便,甚至影响水水下施工在技术上的实现。
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通气管圈,其能够实现较好的进排气功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通气管圈。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气管圈,用于与水下的主车壳体相连,包括水漂和与水漂相连的通气管,水漂始终位于液面之上,通气管的一端与主车壳体相连,另一端延伸出水漂,其中,通气管可随主车壳体的上浮而收缩回水漂内,并随主车壳体的下沉而由水漂内伸出。
本发明的通气管圈的水漂始终位于液面之上,即始终漂浮在液面上,利用水漂自身的浮力来使通气管圈始终与外部空气保持连通。同时,在该浮力作用下,即使水下的主车壳体在工作过程中会上浮或下沉,也均不会影响通气管圈与外部的连通。因此,本发明的通气管圈更好地保证了水下的主车壳体与外部空气的连通,从而有利于实现主车的持续畅通的进排气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水漂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转轴,转轴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其中,通气管环绕在第一槽内,第二槽内设置有回位部件,回位部件的一端与第二槽固定,另一端与外壳的内壁固定。在该方案中,第一槽用于缠绕通气管,第二槽内的回位部件用于使通气管随时收回水漂,在转轴和回位部件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通气管在水漂内的卷曲或拉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槽的个数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在第一槽的两侧。通过这种设置可使通气管沿转轴在收回时受力更均匀,从而有利于通气管圈实现进排气功能时气流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气管包括套接在一起的进气管和排气管,转轴的内部包括由分隔件分隔出的进气腔和排气腔,通气管的进气管与进气腔连通并固定,排气管与排气腔连通并固定。套接在一起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可避免进气管和排气管在单独设置时发生干涉而导致通气不顺畅的缺陷,由于套接在一起的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形成的流道更顺畅,从而有利于通气管圈的进排气更畅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槽内设置有与进气腔或排气腔相连通的第一孔,分隔件包括第二孔,其中,通气管通过第一孔进入进气腔或排气腔,并且通气管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在第二孔处分离。通气管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在第二孔处分离,从而使进气管仅与进气腔相连通,排气管仅与排气腔相连通,这样便使进气管和排气分别处于两个分隔的腔室内,从而可避免进气和换气的相互影响。
优选地,为了增加两个分隔的腔室的密闭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通气管圈的进排气功能,在第一孔、第二孔处均设置有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转轴还包括与排气腔相连通的出气口,以及与进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进气管的直径小于排气管的直径,进气管穿过第二孔以使空气仅通过进气管进入排气腔。当通气管进入转轴的第一孔后,在排气腔内通过将直径较大的排气管部分去除,使直径较小的进气管继续通过第二孔进入进气腔内。可以理解的是,进气管的直径也可以设置成大于排气管的直径,则在进气腔内通过将直径较大的进气管部分去除,使直径较小的排气管继续通过第二孔进入排气腔内。
优选地,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管,进气口处连接有第二管,并且第一管和第二管均延伸出水漂的外壳。第一管和第二管分别用于水漂内部与外部的连通,从而实现水漂的进气和排气功能。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水漂的顶部还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的宽度具有在第一管至第二管的方向上渐缩的宽度。导风板在迎风状态下,导风板宽度较小的一端靠近第二管,宽度较大的一端靠近第一管用于排气,在该过程中,进气和排气不互不影响,可进一步保证通气管圈进排气的畅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通气管的与主车壳体相连的一端处,通气管的排气管与主车壳体的排气箱相连,通气管的进气管与主车壳体的进气箱相连。该方案可实现通气管圈的进气功能和排气功能的单独控制,有利于提高其换气功能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水漂的外壳内填充有发泡聚苯塑料。该设置可用于防止水漂内进水后下沉进入水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通气管圈能够始终并有效地与外部空气保持连通。因此,本发明的通气管圈更利于实现主车的持续畅通的进排气功能。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通气管圈与主车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通气管圈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这里所介绍的细节是示例性的,并仅用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例证性讨论,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提供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原理和概念方面的最有用和最易理解的描述。关于这一点,这里并没有试图对本发明的结构细节作超出于基本理解本发明所需的程度的介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说明书及其附图可以清楚地理解如何在实践中实施本发明的几种形式。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气管圈100与主车壳体200的连接示意图。该通气管圈100包括水漂10和与水漂10相连的通气管20,水漂10始终位于液面之上,通气管20的一端与主车壳体200相连,另一端延伸出水漂10,其中,通气管20可随主车壳体200的上浮而收缩回水漂10内,并随主车壳体200的下沉而由水漂10内伸出。
本发明的通气管圈100的水漂10始终位于液面之上,即始终漂浮在液面上,利用水漂10自身的浮力来使通气管圈100始终与外部空气保持连通。同时,在该浮力作用下,即使水下的主车壳体200在工作过程中会上浮或下沉,也均不会影响通气管圈100与外部的连通。因此,本发明的通气管圈100更好地保证了水下的主车壳体200与外部空气的连通,从而有利于实现主车的持续畅通的进排气功能。
这里,通气管20的与主车壳体200相连的一端处,通气管20的排气管22与主车壳体200的排气箱220相连,通气管20的进气管21与主车壳体200的进气箱210相连。通过这种设置可实现通气管圈100的进气功能和排气功能的单独控制,有利于提高其换气功能的效率。水漂10的外壳优选由对半结构拼接,并由金属焊接而成,水漂10内填充由发泡聚苯塑料,用于防止水漂10透水下沉。
根据本发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水漂10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转轴11,转轴11包括第一槽111和第二槽112。其中,通气管20环绕在第一槽111内,第二槽112内设置有回位部件117,回位部件117的一端与第二槽112固定,另一端与水漂10的外壳的内壁固定。在该方案中,第一槽111用于缠绕通气管20,第二槽112内的回位部件117用于使通气管20随时收回水漂10,在转轴11和回位部件117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通气管20在水漂10内的卷曲或拉伸。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槽112的个数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在第一槽111的两侧。通过这种设置可使通气管20沿转轴11在收回时受力更均匀,从而有利于通气管圈100实现进排气功能时气流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如图2所示,通气管20包括套接在一起的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转轴11的内部包括由分隔件116分隔出的进气腔B和排气腔A,通气管20的进气管21与进气腔B相连通,排气管22与排气腔A相连通。套接在一起的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可避免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在单独设置时发生干涉而导致通气管20通气不顺畅的缺陷,由于套接在一起的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之间形成的流道更顺畅,从而有利于通气管20圈100的进排气更畅通。
进一步地,第一槽111内设置有与进气腔B或排气腔A相连通的第一孔,分隔件116包括第二孔,其中,通气管20通过第一孔进入进气腔B或排气腔A,并且通气管20的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在第二孔处分离。通气管20的进气管21和排气管22在第二孔处分离,从而使进气管21仅与进气腔相B连通,排气管22仅与排气腔A相连通,这样便使进气管21和排气分别处于两个分隔的腔室内,从而可避免进气和换气的相互影响。
另外,为了增加两个分隔的腔室的密闭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通气管圈100的进排气功能,优选地在第一孔、第二孔(图中未示出)处均设置有密封件。
根据本发明,转轴11还包括与排气腔A相连通的出气口114,以及与进气腔B相连通的进气口113,进气管21的直径小于排气管22的直径,进气管21穿过第二孔以使空气仅通过进气管21进入排气腔A。当通气管20进入转轴11的第一孔后,在排气腔A内通过将直径较大的排气管22部分去除,使直径较小的进气管21继续通过第二孔进入进气腔B内。可以理解的是,进气管21的直径也可以设置成大于排气管的直径,则在进气腔B内通过将直径较大的进气管21部分去除,使直径较小的排气管22继续通过第二孔进入排气腔A内。
优选地,出气口114处连接有第一管23,进气口113处连接有第二管24,并且第一管23和第二管24均延伸出水漂10的外壳。第一管23和第二管24分别用于水漂10内部与外部的连通,从而实现水漂10的进气和排气功能。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水漂10的顶部还设置有导风板30,导风板30的宽度具有在第一管23至第二管24的方向上渐缩的宽度。导风板30在迎风状态下,导风板30宽度较小的一端靠近第二管24,宽度较大的一端靠近第一管23用于排气,在该过程中,进气和排气不互不影响,可进一步保证通气管圈100进排气的畅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通气管圈100能够始终并有效地与外部空气保持连通。因此,本发明的通气管圈100更利于实现主车的持续畅通的进排气功能。
应注意的是,前面的例子仅以解释为目的,而不能认为是限制了本发明。虽然已经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这里使用的是描述性和说明性的语言,而不是限制性的语言。在当前的和修改的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范围中,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变。尽管这里已经根据特定的方式、材料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里公开的细节;相反,本发明可扩展到例如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等同功能的结构、方法和应用。

Claims (7)

1.一种通气管圈,用于与水下的主车壳体相连,包括水漂和与所述水漂相连的通气管,所述水漂始终位于液面之上,所述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主车壳体相连,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水漂,其中,所述通气管能够随所述主车壳体的上浮而收缩回所述水漂内,并随所述主车壳体的下沉而由所述水漂内伸出,所述水漂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周壁上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其中,所述通气管环绕在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二槽内设置有回位部件,所述回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槽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所述第二槽的个数为两个,并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槽的两侧,所述通气管包括套接在一起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转轴的内部包括由分隔件分隔出的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管与所述进气腔连通并固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排气腔连通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进气腔或所述排气腔相连通的第一孔,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二孔,其中,所述通气管通过第一孔进入所述进气腔或所述排气腔,并且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在所述第二孔处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与所述排气腔相连通的出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所述进气管的直径小于所述排气管的直径,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二孔,以使空气仅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排气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气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处连接有第一管,所述进气口处连接有第二管,并且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均延伸出所述水漂的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气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漂的顶部还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宽度具有在所述第一管至所述第二管的方向上渐缩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气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与所述主车壳体相连的一端处,所述通气管的排气管与主车壳体的排气箱相连,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管与主车壳体的进气箱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气管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漂的外壳内填充有发泡聚苯塑料。
CN201510875912.8A 2015-01-16 2015-12-03 通气管圈 Active CN105438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75912.8A CN105438428B (zh) 2015-01-16 2015-12-03 通气管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1148 2015-01-16
CN2015100211488 2015-01-16
CN201510875912.8A CN105438428B (zh) 2015-01-16 2015-12-03 通气管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8428A CN105438428A (zh) 2016-03-30
CN105438428B true CN105438428B (zh) 2018-06-22

Family

ID=55549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75912.8A Active CN105438428B (zh) 2015-01-16 2015-12-03 通气管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384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28840A (zh) * 2017-03-29 2017-06-13 重庆同利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水下观光潜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04193Y (zh) * 2001-09-07 2002-08-07 沈钟 拖拉式潜水用水下呼吸器
CN2608417Y (zh) * 2003-03-18 2004-03-31 韩莹光 有进、排气双管的小型潜水艇
FR2866625B1 (fr) * 2004-02-19 2006-04-28 Alstom Dispositif d'echappement sous marin
CN100487232C (zh) * 2004-07-01 2009-05-13 上海交通大学 浅水型潜水器燃烧发动机换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38428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09109186A (ru) Платформа типа спар с закрытой центральной шахтой
CN106005311B (zh) 一种深海自适应上浮装置
CN105438428B (zh) 通气管圈
CN105936336A (zh) 一种广阔水面水样采集空水陆三用多旋翼无人机
CN210863296U (zh) 一种负压管道气体取样装置组件
CN105270584A (zh) 低噪音潜艇
CN103448890B (zh) 小型自主运动海洋观测平台壳体
CN103480227B (zh) 氢气发生装置的气水分离器
CN106482451B (zh) 乏燃料贮运容器真空干燥及充氦装置
CN205998120U (zh) 无人机应急助浮气囊
CN205664004U (zh) 一种抽吸式橡胶管套装装置
CN202071975U (zh) 一种新型船用堵漏装置
KR101206233B1 (ko) 선박의 씨 체스트용 홀 결합체
CN107966333A (zh) 深海原位气体保压取样系统
CN205634958U (zh) 一种溶气释放器
CN208058402U (zh) 一种低压大排量双阀瓣天然气疏水阀装置
KR20130134142A (ko) 선박
CN105836834A (zh) 一种溶气释放器
CN106641368B (zh) 一种挖泥船输泥管用双浮子呼吸阀
CN104554615B (zh) 一种船舶节能球鼻艏
CN206308057U (zh) 一种双水内冷发电机转子水系统专用水箱
KR102087178B1 (ko) 시추선의 머드핏 탱크 배출 배관 시스템
KR20130007163U (ko) 머드탱크
CN210771433U (zh) 一种用于化学实验的h2和co2混合气体收集装置
CN207798486U (zh) 气液分离装置及取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24

Address after: 301914 No. 18 Bayi Road, Jixian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Langwei Paint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8, Bayi Road, Jixian County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Liu Guan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01914 No. 18 Bayi Street, Jingjinzhou Riv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Jizhou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Longwei Bail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1914 No. 18 Bayi Road, Jixian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Langwei Paint Manufactu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