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16939B -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16939B
CN105416939B CN201610008240.5A CN201610008240A CN105416939B CN 105416939 B CN105416939 B CN 105416939B CN 201610008240 A CN201610008240 A CN 201610008240A CN 105416939 B CN105416939 B CN 1054169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station
hoisting gear
refuse transfer
component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82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16939A (zh
Inventor
钟凯
周志洁
李吉东
张来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N-N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N-N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N-N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N-N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0824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169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16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69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169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169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FGATHERING OR REMOVAL OF DOMESTIC OR LIKE REFUSE
    • B65F9/00Transferring of refuse between vehicles or containers with intermediate storage or pre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0/00Elev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6B1/00 - B66B19/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包括一支架组件,两个驱动组件以及一受驱动组件,所述受驱动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所述支架组件中升降。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结构稳定,占地面积小。所述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作业方法使得所述垃圾中转站升降装置与垃圾收集车和垃圾转运车高效配合,提高垃圾收集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转运站,更准确的说,是垃圾转运站中用于移动垃圾集装箱的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活垃圾问题也愈发严重,如何有效快捷地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逐渐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现代城市的一大特点在于土地资源的紧缺,而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需要占用相当多的土地资源以收集垃圾。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如下:首先由安置在人口集中地区的众多小型垃圾收集设施收集垃圾,之后由垃圾收集车收集小型垃圾收集设施中的垃圾,垃圾收集车将收集到的垃圾集中运送至垃圾转运站,运送至垃圾转运站的垃圾收集至垃圾集装箱中,最后由垃圾转运车运送垃圾集装箱至垃圾集中处理场所进行集中处理。上述过程中垃圾集中处理场所一般选址远离城区,而为了方便垃圾的收集,小型垃圾收集设施及垃圾转运站均选址于城区之中,其中垃圾转运站根据小型垃圾收集设施的分布选址建设,城区中通常需要建设多座垃圾转运站,例如建设在居民集中的小区附近。现有技术中,与垃圾转运站配套的主要设备包括垃圾收集车,垃圾转运车以及竖直式垃圾集装箱。现有的垃圾收集车主要采用举升的方式进行卸料,垃圾收集车安装有举升装置,垃圾车的车厢能够被举升至一定倾斜角度,垃圾收集车车厢中的垃圾在重力作用下从卸料口倾倒出去。竖直式垃圾集装箱在垃圾转运站中竖直存放,接收垃圾收集车倾倒垃圾,竖直式垃圾集装箱轴向两端面分别开有进料口和卸料口,当竖直式垃圾集装箱竖直放置在垃圾装运站之中时,竖直式垃圾集装箱的进料口垂直朝上,竖直式垃圾集装箱具有占地面积小,容量大,运输效率高的优点。垃圾转运车用于运输竖直式垃圾集装箱,包括将装满垃圾的竖直式垃圾集装箱从垃圾转运站运输至垃圾集中处理场所,以及将空的竖直式垃圾集装箱从垃圾集中处理场所运输至垃圾转运站,且当垃圾转运车运输竖直式垃圾集装箱时,竖直式垃圾集装箱的卸料口位于垃圾转运车的尾部。现有的采用竖直式垃圾集装箱的垃圾转运站为了能够有效地操作竖直式垃圾集装箱,采用提升装置和翻转装置共同作用的方式,操作竖直式垃圾集装箱从垃圾转运车转运至垃圾转运站的过程,以及竖直式垃圾转运箱从垃圾转运站转运至垃圾转运车的过程。提升装置及翻转装置在垃圾转运站中对竖直式垃圾集装箱进行操作时,竖直式垃圾集装箱在翻转过程中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从而垃圾转运站在建设时就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而为了保证垃圾转运站高效运行,一个垃圾转运站通常需要存放一个以上的竖直式垃圾集装箱,每个垃圾集装箱均需要利用提升装置及翻转装置来操作,进一步增加了垃圾转运站的占地面积。如上所述,采用现有技术方案的垃圾转运站在减小占地面积方面依然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垂直升降竖直式垃圾集装箱,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占地面积小,垃圾转运站占地面积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垂直升降过程中竖直式垃圾集装箱无翻转,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结构稳定,垃圾转运站结构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采用多支柱构成导轨,结构稳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采用多支柱构成导轨,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运行顺畅。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受力均衡,结构稳定,故障率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在竖直式垃圾集装箱质量分布不均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受力均衡,能够稳定运输竖直式垃圾集装箱。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作业方法使得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与垃圾收集车高效配合,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效率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作业方法使得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与垃圾转运车高效配合,垃圾转运站垃圾运输效率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设置于一基坑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被垂直设置于所述基坑底部;
两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被设置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组件,且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相互平行;以及
一受驱动组件,所述受驱动组件受到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以与所述驱动组件相同的方向和速率移动。
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一底座及四根导轨支柱,所述底座被设置于所述基坑底部,四根所述导轨支柱被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且四根所述导轨支柱互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底座呈方形,且四根所述导轨支柱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方形四个角。
优选地,两个所述驱动组件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两个横梁,所述横梁被设置与两根所述导轨支柱垂直连接,两根所述横梁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底座的距离相同。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液压杆,一横杆,两个第一导轮组件,所述液压杆被设置垂直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横杆,所述横杆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导轮组件与连接有所述横梁的两根所述导轨支柱可滑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受驱动组件包括一平台,两个隔板以及四个第二导轮组件,所述隔板被设置垂直于所述平台与所述平台连接,所述平台通过四个所述第二导轮组件与四个所述导轨支柱可滑动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八个横梁连接部件,每个所述横梁上被设置四个所述横梁连接部件,且所述横梁连接部件两个一组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横梁两端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两个滑轮,两个所述滑轮被设置共转动轴可转动地相邻固定于所述横杆上,且所述滑轮组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横杆两端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受驱动组件包括四个受驱动连接部件组,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组包括两个受驱动连接部件,两个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相邻并排排列,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滑轮组件垂直对齐。
优选地,所述受驱动组件包括八根连接绳,所述连接绳垂直于所述底座,且所述连接绳通过所述滑轮连接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及所述横梁连接部件。
优选地,所述导轨支柱包括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被设置互相平行垂直于所述底座,且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具有一导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轮组件包括一第一轮座及两个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轮座的一面中部被设置与所述横杆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轮座连接所述横杆的一面所对立的一面,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可滑动地嵌入所述导轨。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轮组件包括四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两个一组被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轮座互相对立的两面,且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滚轮相互对称。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轮组件包括一第二轮座及两个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轮座被设置与所述平台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件朝向所述导轨支柱与所述第二轮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轮组件包括四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两个一组被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而轮座互相对立的两面,且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二滚轮相互对称。
一种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作业方法,用于对一竖直式垃圾集装箱进行升降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
(B)伸长所述液压杆,带动所述横杆垂直于所述底座上升;
(C)上升所述横杆至所述平台与所述基面平行,带动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随所述平台被推举出所述基坑。
优选地,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一步骤(A):下沉所述平台至所述基坑底部,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随所述平台被下沉入所述基坑。
优选地,所述步骤(A)包括:
(A1)收缩所述液压杆,带动所述横杆垂直于所述底座下降;
(A2)下降所述横杆至所述平台到达所述底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图2所述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俯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侧面示意图,且图示状态下所述受驱动组件位于最低点。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侧面示意图,且图示状态下所述受驱动组件位于最高点。
图5A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作业方法示意图,且图示状态下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处于下沉过程中。
图5B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作业方法示意图,且图示状态下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处于所述基坑底部。
图5C所示为本发明的个较佳实施例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作业方法示意图,且图示状态下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处于上升过程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被设置于一基坑2中,所述基坑2为相对于一基面1向地下挖掘形成,且所述基坑2的底面与所述基面1平行。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主要用于对一竖直式垃圾集装箱400进行升降操作。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400在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的作用下被沉入所述基坑2或者在所述垃圾装运站升降装置3的作用下被推举出所述基坑2。
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包括一支架组件31、两组驱动组件32以及一受驱动组件33。所述支架组件31包括一底座311,四根导轨支柱312以及两根横梁313。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311被设置固定于所述基坑2的底部,所述基坑2的底部与所述基面1平行,从而所述底座311与所述基面1平行。所述底座311呈方形,所述底座311平面与所述基坑2底面的形状相同且比例一致,且所述底座311的边缘与所述基坑2底部边缘的距离相同。四根所述导轨支柱312分别被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311的四个角,又所述底座311与所述基面1平行,所述导轨支柱312与所述基面1垂直,且四根所述导轨支柱312的高度高于所述基坑2的深度,即所述导轨支柱312高出所述基面1。如图2所示,所述导轨支柱312由两根立柱3121组成,两根所述立柱3121被设置互相平行竖立,所述导轨支柱312的两根所述立柱3121之间形成一导轨3122,所述导轨3122等宽,且所述导轨3122的方向一致。如图2所示,所述横梁313被设置与所述导轨支柱312垂直连接,且由于所述导轨支柱312与所述基面1垂直,所述横梁313即与所述基面1平行。两根所述横梁313互相平行,且两根所述横梁313距离所述底座311的距离相同。每根所述横梁313被设置与两根所述导轨支柱312垂直连接,且被设置与所述横梁313连接的两根所述导轨支柱312的两个所述导轨3122共面。所述横梁313与所述导轨支柱312连接且所述横梁313位于所述导轨支柱312接近所述基坑2侧壁的一侧,同时所述横梁313不阻挡与其连接的两根所述导轨支柱312的所述导轨3122。所述横梁313与所述底座311的距离为所述基坑2深度的一半。如图3所示,所述横梁313上设置有四个横梁连接部件3131,所述横梁连接部件3131两个一组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横梁313两端的中间位置,所述横梁连接部件3131均位于所述横梁313朝向所述基坑2开口处的一侧。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驱动组件32包括一液压杆321,一横杆322,两个第一导轮组件323以及两个滑轮组件324。所述驱动组件32与连接有所述横梁313的两根所述导轨支柱312结合。所述横杆322被设置与所述导轨支柱312垂直,两个所述第一导轮组件323分别被安装于所述横杆322的两个端头,所述横杆322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导轮组件323与两根所述导轨支柱312可滑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导轮组件323能够沿所述导轨支柱312的所述导轨3122移动,从而与两个所述第一导轮组件323连接的所述横杆322也能够沿所述导轨支柱312的所述导轨3122移动,且由于所述导轨支柱312垂直于所述底座311,所述横杆322沿垂直于所述底座311的方向上下移动,且由于两根所述导轨支柱312对所述横杆322的限位,所述横杆322无法向其他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液压杆321垂直于所述底座311连接所述底座311与所述横杆322,所述液压杆321与所述横杆322朝向所述底座311的一侧连接,且所述液压杆321与所述横杆322的连接位置为所述横杆322的中点。所述液压杆321具有沿其轴线方向伸缩的功能,且所述液压杆321与所述底座311垂直,从而所述液压杆321沿垂直于所述底座311方向伸缩。所述横杆322的中点位置与所述液压杆321连接,从而当所述液压杆321沿垂直于所述底座311方向伸缩时,所述横杆322以与所述液压杆321相同的方向和速率沿垂直于所述底座311的方向上下运动。所述横杆322由所述液压杆321提供动力,同时所述横杆322通过所述第一导轮组件323受到所述导轨支柱312的限位,从而所述横杆322的运动状态能够通过控制所述液压杆321的伸缩来精确控制。所述液压杆321具有一初始长度,且所述初始长度为所述液压杆321的最短长度,当所述横杆322到达与所述基面1平齐的高度时,所述液压杆321停止伸长,且所述液压杆321达到其最长长度。所述液压杆321匀速伸缩,带动所述横杆322以匀速沿所述导轨支柱312上下移动。所述滑轮组件324包括两个相同的滑轮3241,且两个所述滑轮3241相邻并排排列。所述滑轮组件324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横杆322两端的中间位置,且两个所述滑轮组件324均位于所述横杆322与所述底座311相反的方向。两个所述滑轮组件324中的四个所述滑轮3241共转动轴且四个所述滑轮3241的转动轴与所述横杆322平行。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轮组件323包括一第一轮座3231,四个第一滚轮3232以及两个第一限位部件3233。所述第一轮座3231的一面中部被设置与所述横杆322连接,且所述横杆322的轴线垂直于与所述第一轮座3231连接的平面。所述第一轮座3231与连接所述横杆322的一面对立的一面,即所述第一轮座3231朝向所述导轨支柱312的一面被安装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233,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233均可滑动地嵌入所述导轨3122。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233呈圆柱状,圆柱底面与所述第一轮座3231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233圆柱截面的直径与所述导轨3122的宽度接近,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233圆柱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导轨3122的宽度,从而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233能够顺畅地沿所述导轨3122移动。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233对所述第一轮座3231的移动方向产生限制,使得所述第一轮座3231仅能沿所述导轨3122移动,即所述第一轮座3231仅能沿所述导轨支柱312移动。所述第一滚轮3232两个一组被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轮座3231互相对立的两面,且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滚轮3232相互对称。由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件3233对所述第一轮座3231的运动进行了限制,所述第一滚轮3232沿所述立柱3121滚动,所述第一滚轮3232避免了所述第一轮座3231与所述导轨支柱312的直接接触,减小了所述第一导轮组件323与所述导轨支柱312之间的摩擦力,确保了所述第一导轮组件323能够顺畅地沿所述导轨支柱312移动。两组所述驱动组件32在所述支架组件31中被对称地安装,且当两组所述驱动组件32运作时,两组所述驱动组件32以相同的速率沿相同的方向运动,同时保持两组所述驱动组件32中的所述横杆322始终处于相同的高度。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受驱动组件33包括一平台331,两个隔板332、四组受驱动连接部件组333,四组第二导轮组件334以及八根连接绳335。所述受驱动组件33受到所述驱动组件32的驱动沿所述导轨支柱312移动,且所述受驱动组件33与所述驱动组件32以相同的速率沿相同的方向运动。所述平台331平面与所述底座311平行,所述平台331沿垂直于所述底座311的方向运动,且所述平台331在运动过程中不与所述导轨支柱312接触。两个所述隔板332垂直于所述平台331被设置于所述平台331上,且两个所述隔板332互相平行。所述隔板332与连接有所述驱动组件32的两根所述导轨支柱312平行,所述隔板332在随所述平台331运动的过程中不与所述导轨支柱312接触。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组333垂直于所述平台331与所述平台331连接,且四个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组333两个一组分别位于所述平台331垂直于所述滑轮组件324的位置。每个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组333对位一滑轮组件324,且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组333的排列方式与所述滑轮组件324的排列方式相同。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组333包括两个受驱动连接部件3331,两个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3331相邻并排排列。所述连接绳335与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3331连接,同时所述连接绳335垂直于所述底座311延伸穿过所述滑轮3241,且所述连接绳335在穿过所述滑轮3241之后继续垂直于所述底座311延伸至与所述横梁连接部件3131连接,即所述连接绳335通过所述滑轮3241连接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3331及所述横梁连接部件3131。所述第二导轮组件334包括一第二轮座3341,四个第二滚轮3342以及两个第二限位部件3343。所述第二轮座3341与所述平台331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件3343均可滑动地嵌入所述导轨3122。所述第二限位部件3343呈圆柱状,圆柱底面与所述第二轮座3341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件3343圆柱截面的直径与所述导轨3122的宽度接近,且所述第二限位部件3343圆柱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导轨3122的宽度,从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3343能够顺畅地沿所述导轨3122移动。所述第二限位部件3343对所述第二轮座3341的移动方向产生限制,使得所述第二轮座3341仅能沿所述导轨3122移动,即所述第二轮座3341仅能沿所述导轨支柱312移动。所述第二滚轮3342两个一组被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轮座3341互相对立的两面,且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二滚轮3342相互对称。由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件3343对所述第二轮座3341的运动进行了限制,所述第二滚轮3342沿所述立柱3121滚动,所述第二滚轮3342避免了所述第二轮座3341与所述导轨支柱312的直接接触,减小了所述第二导轮组件334与所述导轨支柱312之间的摩擦力,确保了所述第二导轮组件334能够顺畅地沿所述导轨支柱312移动。
由于所述横梁连接部件3131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梁313上,且所述横梁313与两根所述导轨支柱312固定连接,因此所述连接绳335与所述横梁连接部件3131连接的一端构成固定端。安装有所述滑轮3241的所述横杆322在所述液压杆321的作用在沿所述导轨支柱312上下移动,通过所述连接绳335的作用施力于所述连接绳335与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3331,八个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3331同时通过所述连接绳335受到力的作用,同时由于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3331对称地分布在所述平台331上,所述平台331受到垂直于所述底座311的力的作用,所述平台331受力均匀。两根所述液压杆321分别在推动所述横杆322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连接绳335施力于所述平台331,两根所述液压杆321均分移动所述平台331所需的力,且所述液压杆321受力均匀,且受到合力的方向垂直于所述平台331。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整体受力均匀,结构稳定,能够高效率地对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400进行垂直升降。
如图5A,图5B和图5C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的作业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用于对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400进行升降操作。具体包括利用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将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400沉入所述基坑2以及利用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将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400推举出所述基坑2,两个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的作业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始状态下,所述平台331与所述基面1平行,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3的作业方法包括步骤:
(A)下沉所述平台331至所述基坑2底部,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400随所述平台331被下沉入所述基坑2;
(B)上升所述平台331至与所述基面1平行,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400随所述平台331被推举出所述基坑2。
其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平台331的下沉由所述驱动组件32驱动,所述步骤(A)包括:
(A1)收缩所述液压杆321,带动所述横杆322垂直于所述基面1下降;
(A2)下降所述横杆322至所述平台331到达所述基坑2底部。
其中所述步骤(B)中所述平台331的上升由所述驱动组件32驱动,所述步骤(B)包括:
(B1)伸长所述液压杆321,带动所述横杆322垂直于所述基面1上升;
(B2)上升所述横杆322至所述平台331与所述基面1平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7)

1.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所述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设置于一基坑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被垂直设置于所述基坑底部且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一底座及四根导轨支柱;
两个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被设置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组件,且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相互平行;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液压杆,一横杆,两个第一导轮组件,所述液压杆被设置垂直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横杆,所述横杆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导轮组件与连接有横梁的两根导轨支柱可滑动地连接;以及
一受驱动组件,所述受驱动组件包括八根连接绳,所述连接绳垂直于所述底座,且所述连接绳通过滑轮连接所述受驱动组件的连接部件及所述横梁的连接部件,进而所述受驱动组件受到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以与所述驱动组件相同的方向和速率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被设置于所述基坑底部,四根所述导轨支柱被垂直设置于所述底座,且四根所述导轨支柱互相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方形,且四根所述导轨支柱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方形四个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驱动组件沿垂直于所述底座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两个横梁,所述横梁被设置与两根所述导轨支柱垂直连接,两根所述横梁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底座的距离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驱动组件包括一平台,两个隔板以及四个第二导轮组件,所述隔板被设置垂直于所述平台与所述平台连接,所述平台通过四个所述第二导轮组件与四个所述导轨支柱可滑动地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八个横梁连接部件,每个所述横梁上被设置四个所述横梁连接部件,且所述横梁连接部件两个一组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横梁两端的中间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两个滑轮,两个所述滑轮被设置共转动轴可转动地相邻固定于所述横杆上,且所述滑轮组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横杆两端的中间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驱动组件包括四个受驱动连接部件组,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组包括两个受驱动连接部件,两个所述受驱动连接部件相邻并排排列,且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滑轮组件垂直对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支柱包括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被设置互相平行垂直于所述底座,且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具有一导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轮组件包括一第一轮座及两个第一限位部件,所述第一轮座的一面中部被设置与所述横杆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被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轮座连接所述横杆的一面所对立的一面,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可滑动地嵌入所述导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轮组件包括四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两个一组被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轮座互相对立的两面,且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滚轮相互对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轮组件包括一第二轮座及两个第二限位部件,所述第二轮座被设置与所述平台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件朝向所述导轨支柱与所述第二轮座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轮组件包括四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两个一组被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轮座互相对立的两面,且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二滚轮相互对称。
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一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的作业方法,用于对一竖直式垃圾集装箱进行升降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B)伸长所述液压杆,带动所述横杆垂直于基面上升;
步骤(C)上升所述横杆至平台与所述基面平行,带动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随所述平台被推举出所述基坑。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一步骤(A):下沉所述平台至所述基坑底部,所述竖直式垃圾集装箱随所述平台被下沉入所述基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
(A1)收缩所述液压杆,带动所述横杆垂直于所述基面下降;
(A2)下降所述横杆至所述平台到达所述基坑底部。
CN201610008240.5A 2016-01-07 2016-01-07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Active CN1054169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8240.5A CN105416939B (zh) 2016-01-07 2016-01-07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8240.5A CN105416939B (zh) 2016-01-07 2016-01-07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6939A CN105416939A (zh) 2016-03-23
CN105416939B true CN105416939B (zh) 2018-03-16

Family

ID=5549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8240.5A Active CN105416939B (zh) 2016-01-07 2016-01-07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169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64824B (zh) * 2016-08-31 2019-09-10 中机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垃圾站内机器人
CN106219114B (zh) * 2016-08-31 2018-06-19 中机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旋转和翻转运动的机构
CN114789918B (zh) * 2022-03-25 2024-05-03 南京登博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园林废弃物收集中转中心
CN115123711B (zh) * 2022-07-20 2023-08-11 扬州金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下垃圾压缩中转站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12351U (zh) * 2016-01-07 2016-06-15 上海中荷环保有限公司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95411Y (zh) * 2004-01-19 2005-04-27 吉建峰 一种安装在地面下的生活垃圾收集、存储及装车装置
CN201148272Y (zh) * 2008-01-21 2008-11-12 张俊杰 一种地坑式垃圾转运设备升降装置
CN201301106Y (zh) * 2008-09-19 2009-09-02 朱铠 升降式半自动倾倒垃圾桶
CN204624463U (zh) * 2015-05-14 2015-09-09 宜宾市乘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厢体沉入式垃圾压缩中转站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12351U (zh) * 2016-01-07 2016-06-15 上海中荷环保有限公司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16939A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6939B (zh)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及其作业方法
EP3725732B1 (en) Vehicle lifting mechanism and automatic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10606437B (zh) 一种适于逆作法楼层间传递物料用行走式小型电动提升机
CN211812921U (zh) 一种固定式液压导轨升降货梯
CN101107188A (zh) 电梯装置
US11761432B2 (en) Energy storage and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CN108689169A (zh) 一种玻璃存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369333U (zh) 壁挂式升降机
CN205312351U (zh) 垃圾转运站升降装置
CN103072900A (zh) 煤矿井下装物装架两用行车
CN102491220A (zh) 壁挂式升降机
CN104386558B (zh) 一种升降机结构
CN210884131U (zh) 预制叠合板钢筋出料设备
CN103121652A (zh) 提升转料机
CN205802769U (zh) 一种具有稳定支撑结构的活动吊装桁架
CN202063621U (zh) 一种斜行液压电梯
CN213503369U (zh) 用于装载钻杆的装具
CN201923647U (zh) 油田井架送管机的踢管装置
CN209635810U (zh) 大行程液压升降架装置
CN202829444U (zh) 一种大型储罐安装装置
CN203033681U (zh) 一种煤矿井下装物装架两用行车
CN206255739U (zh) 电梯用缓冲桩
CN206255733U (zh) 新型电梯用缓冲桩
CN207061567U (zh) 一种建筑机械物料升降机
CN206204795U (zh) 一种具有垂直升降限位功能的挂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