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7093A - 转矩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矩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87093A CN105387093A CN201510519726.0A CN201510519726A CN105387093A CN 105387093 A CN105387093 A CN 105387093A CN 201510519726 A CN201510519726 A CN 201510519726A CN 105387093 A CN105387093 A CN 1053870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friction plate
- driving side
- holding member
- plate ho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2636 effe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1—Hydraulically actuated multiple lamellae clutch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3—Actuato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矩传递装置,其以能围绕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其具有输入侧、第一离合器装置和第二离合器装置;所述第一离合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和第一摩擦组;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与所述输入侧耦合并且构造成,提供所述第一摩擦组的第一驱动侧摩擦片的转矩锁合的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和第二摩擦组;所述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构造成,提供所述第二摩擦组的第二驱动侧摩擦片的转矩锁合的连接;设置有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使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与所述连接元件一件式地且材料相同地构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双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装置和第二离合器装置,其中,对每个离合器装置而言分别设置有一个摩擦组。在此,分别设置有两个相互耦合的摩擦片保持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转矩传递装置。
这个目的借助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实现。从属权利要求列举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可知,能以如下方式提供一种改进的转矩传递装置,所述转矩传递装置以能围绕旋转轴线转动的方式被支承。所述转矩传递装置具有输入侧、第一离合器装置和第二离合器装置。所述第一离合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和第一摩擦组。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与所述输入侧相耦合并且被构造成,提供一到第一摩擦组的第一驱动侧摩擦片的转矩锁合的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和第二摩擦组。所述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被构造成,提供一到第二摩擦组的第二驱动侧摩擦片的转矩锁合的连接。还设置有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使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连接。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与所述连接元件一件式地且材料相同地构造。
这个构型的优点是,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的刚度和强度得以提高。由此可保证第二驱动侧摩擦片支架上轴向力的改进支撑。该构型还可省去额外的制造步骤,例如将用于轴向固定所述连接元件的保险槽引入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和/或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中。由此,所述转矩传递装置可比已知的转矩传递装置传递总值更大的转矩。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齿部区段和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连接区段。所述齿部区段使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耦合。所述连接区段在轴向上邻接所述齿部区段,并且具有基本上位于环形轨道上围绕所述旋转轴线延伸的闭合轮廓。由此,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尤其可刚性地构造。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一回位装置和第一操纵装置。所述第一操纵装置包括第一压力罐。第一压力罐与第一摩擦组相耦合并且构造成,将第一操纵力引入到第一摩擦组中以形成摩擦锁合。第一回位装置构造成,使得第一压力罐从第一摩擦组释放以取消第一摩擦组中的摩擦锁合。在第一回位装置和连接元件之间设置有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使第一回位装置与连接元件相耦合。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二回位装置和第二操纵装置。所述第二操纵装置包括第二压力罐。所述第二压力罐与第二摩擦组相耦合并且构造成,将第二操纵力引入到第二摩擦组中以形成第二摩擦锁合。第二回位装置构造成,使得第二压力罐从第二摩擦组释放以取消所述摩擦锁合。所述支撑元件使第二回位装置与连接元件相耦合。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回位装置包括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优选构造为碟簧。通过这种方式使用于所述回位装置的轴向安装空间保持特别小。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元件具有一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和一第三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布置在所述第一区段的径向内侧,并且与第一区段相连接。所述第三区段布置在所述第二区段的径向内侧,并且与第二区段相连接。所述第一区段至少部分地贴靠在所述连接元件上。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回位装置耦合,且所述第三区段与所述第二回位装置耦合。
还有利的是,在第一区段中设置有缺口,其中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穿过所述缺口。通过这种方式可使所述支撑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以转矩锁合的方式相耦合。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元件具有一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区段、一第二区段和一第三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布置在第一区段的径向内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区段相连接。所述第一区段至少部分地贴靠在所述连接元件上。所述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一回位装置耦合,且所述第三区段与所述第二回位装置耦合。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元件具有另一缺口,其中所述支撑元件具有第四区段,所述第四区段与所述第一区段相连接,所述第四区段至少区段地在轴向方向上延伸且配合到所述另一缺口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使所述支撑元件与所述连接元件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耦合。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元件与所述连接元件在所述连接元件处以悬置和/或铆接和/或焊接和/或螺纹连接和/或啮合的方式连接。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在装配所述转矩传递装置时支撑元件的装配位置。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和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分别构造为外部摩擦片支架。附加地或替代地,也可设想所述连接元件具有轴向延伸区段和径向延伸区段。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轴向延伸区段布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的径向外侧,从而可避免所述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因离心力引起的扩张。附加地或替代地,也可设想所述连接元件被悬置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中用于转动携动。附加地或替代地,还可设想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和第二驱动侧摩擦片至少部分地在径向上叠置。还可设想,所述第一操纵装置相对于第二操纵装置至少部分地在径向上重叠。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的纵向半剖图;
图2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的纵向半剖图;
图3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的纵向半剖图;和
图4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的纵向半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纵向半剖图。转矩传递装置10以能围绕旋转轴线15转动的方式被支承。转矩传递装置10在该实施方式中构造为双离合器,并且具有输入侧20、第一输出侧25和第二输出侧30。输入侧20例如能与驱动马达(尤其与机动车的行程活塞式发动机)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第一输出侧25能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35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且第二输出侧30能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40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在此,第二变速器输入轴40例如构造为空心轴。变速器输入轴35、40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
转矩传递装置10具有第一离合器装置45和第二离合器装置50。第一离合器装置45在此构造成,提供输入侧20和第一输出侧25之间的转矩锁合。第二离合器装置50在此构造成,使输入侧20与第二输出侧30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
第一离合器装置45包括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和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60。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在此构造为外部摩擦片支架,并且,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60在此构造为内部摩擦片支架。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和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60限定一环形间隙65,第一摩擦组70布置在该环形间隙65中。第一摩擦组70在此包括多个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和多个第一从动侧摩擦片80。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相对于第一从动侧摩擦片80交替地布置在一叠堆中。在此,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与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第一从动侧摩擦片80与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60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在此可构造为衬片(Belagslamelle),而第一从动侧摩擦片80在此可构造为无衬层的摩擦片。也可设想相反的情形。
第一输出侧25包括毂81。毂81在此提供相对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35的转矩锁合连接。此外,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60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毂81连接。输入侧20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连接,并且支承在第一输出侧25上。
第二离合器装置50包括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和第二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5。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和第二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5限定一第二环形间隙120。第二摩擦组125设置在位于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和第二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5之间的第二环形间隙120中。第二摩擦组125具有多个交替地布置在叠堆中的第二驱动侧摩擦片130和第二从动侧摩擦片135。第二驱动侧摩擦片130在此可构造为衬片,而第二从动侧摩擦片135可构造为无衬层的摩擦片。也可设想相反的情形。
第二摩擦组125布置在第一摩擦组70径向内侧,从而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和第二驱动侧摩擦片元件130至少部分地在径向上叠置。在此,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构造为外部摩擦片支架。第二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5构造为内部摩擦片支架。第二驱动侧摩擦片130在此与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且第二从动侧摩擦片135与第二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5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
第二输出侧30具有第二毂140。第二毂140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40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此外,第二毂140在径向外侧与第二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5连接。
此外,设置有连接元件145。连接元件145使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连接用于转动携动。连接元件145基本上在径向上向外延伸,并且在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上形成凸缘。在此,在该实施方式中,连接元件145与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件110一件式地且材料相同地形成。通过这种方式,连接元件145和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一起例如借助于冲压弯曲方法而成本有利地制造。在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和连接元件145之间的弓形过渡部用于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和连接元件145的轴向刚性构型。通过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和连接元件145的集成式构型,离合器装置10可特别成本有利地制造。
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齿部区段155和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连接区段160。连接区段160在轴向上邻接齿部区段155。连接区段160具有弓形区域161和在轴向方向上平行于旋转轴线15延伸的区域162。弓形区域161在轴向上布置在齿部区段155和区域162之间。区域162示例性地比齿部区段155具有更大的外直径。弓形区域161具有一半径,该半径的曲率中心位于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的径向外侧。由此,第一摩擦片保持元件55的刚度可在轴向方向上增加。
此外,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具有径向区段165,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与输入侧20借助所述径向区段165进行连接。径向区段165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径向外侧与齿部区段155连接。齿部区段155用于提供相对于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的转矩锁合的连接。连接区段160在这里在轴向上布置在齿部区段155的与径向区段165相对的一侧上。连接区段160在周向方向上具有大致一个在环形轨道上延伸的轮廓。在连接区段160中设置有凸肩170。连接元件145在凸肩170处借助连接部175(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构造为材料锁合的连接部、尤其是焊接连接部)与连接区段160转矩锁合地连接。显然也可设想,连接部175是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通过这种方式,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一件式地与连接元件145形成。通过凸肩170,在装配离合器装置10时连接元件145可简单地与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对置地定位,并且紧接着,借助连接部175而与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连接。
此外,第一离合器装置45具有第一操纵装置85。第一操纵装置85在此可与液压系统连接以控制第一操纵装置85。第一操纵装置85包括第一压力罐90和第一压力活塞100。第一压力活塞100部分地限界第一压力室95。第一压力室95可填充压力流体。此外,第一压力活塞100与第一压力罐90耦合。第一压力罐90基本上在径向上由内向外延伸。如果压力流体用压力加载到第一压力室95中以提供第一操纵力,从而第一压力活塞100在轴向上朝向第一摩擦组65移动。在此,第一摩擦片75、80通过第一操纵力被挤压,并且在第一摩擦组65中提供摩擦锁合,使得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60连接,并且源自驱动马达的转矩通过输入侧20和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通过第一摩擦组70传递给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60,并且从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60传递到第一毂81上。第一毂81将转矩引入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35中。
此外,第二离合器装置50具有第二操纵装置180。第一操纵装置85在此与第二操纵装置180在径向上重叠。第二操纵装置180包括第二压力室185,第二压力室185部分地通过第二压力活塞190限界。第二压力室185可填充第二压力流体。第二压力活塞190与第二操纵装置180的第二压力罐195耦合。第二压力罐195在径向上从内向外延伸,并且大致在径向上在第二摩擦组125的高度上结束。第二操纵装置180用于在向第二压力室185中加载第二压力流体时,使第二压力活塞190轴向移动,以使第二压力罐195朝向第二摩擦组125移动并且使第二摩擦组125在轴向上以第二操纵力加载。借助第二操纵力,在此在第二驱动侧摩擦片130和第二从动侧摩擦片135之间的第二摩擦组125中实现摩擦锁合,以使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与第二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5以转矩锁合的方式连接。如果第二操纵装置180被操纵,则第一操纵装置85通常但非强制性地被解除。在这种情形中,实现从输入侧20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上的转矩传递。转矩从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经由连接部175传递到连接元件145上,并且从连接元件145传递到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上。转矩经由第二摩擦组125传递到第二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5上,然后转矩又传递到第二毂140上,并从第二毂140传递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40上。
第一离合器装置45还具有第一回位装置205,第二离合器装置50具有第二回位装置210。第一回位装置205在此构造成,使得第二压力罐90从第一摩擦组70释放以取消第一摩擦组70中的摩擦锁合,并且在轴向上推离第一摩擦组70。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在第一离合器装置45打开的状态中,在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和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60之间不发生转矩传递。
第一回位装置205包括第一弹簧元件215。第一弹簧元件215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构造为碟簧。显然也可设想,第一弹簧元件215以其他方式构造。特别地,也可设想第一弹簧元件215构造为压力弹簧、盘簧和/或螺旋弹簧。
第二回位装置210类似于第一回位装置205构造。第二回位装置210用于在第二离合器装置50的打开状态下,使第二压力罐195从第二摩擦组125释放。第二回位装置210为此具有第二弹簧元件220。第二弹簧元件220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构造为碟簧。显然,如同第一弹簧元件215那样,也可设想第二弹簧元件220以其他方式构造,例如构造为压力弹簧、螺旋弹簧或盘簧。
转矩传递装置10还具有支撑元件225。支撑元件225在此在轴向上邻接该连接元件145,布置在连接元件145的背离摩擦组70、125的一侧上。第一弹簧元件215和第二弹簧元件220轴向邻接地布置在支撑元件225上,其中,第一弹簧元件215布置在第二弹簧元件220径向外侧。因此,支撑元件225在轴向上布置在第一弹簧元件215和连接元件145之间,其中支撑元件225使第一回位装置205与连接元件145耦合,更确切地说,弹簧元件225经由支撑元件被支撑在连接元件145上。连接元件145就它而言在轴向上支撑在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上。
支撑元件225是一件式地且材料相同地构造,并且具有第一区段230、第二区段235、第三区段241和第四区段240。区段230、235、241、240按照所列出的数字顺序彼此邻接。第一区段230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连接元件145的与摩擦组70、125相对的一侧上贴靠在连接元件145上。第一区段230在这里布置在第二区段235径向外侧,并且与第二区段235连接。第二区段235布置在第三区段241径向外侧,并且与第三区段241连接。第二区段235相对于旋转轴线15倾斜地布置。第三区段241基本上平行于旋转轴线15地延伸,并且布置在第二区段235径向内侧。第四区段240在轴向上布置在面向摩擦组70的一侧上,并且构造为呈锄头形。该构型的优点是转矩传递装置10的构件数量可因支撑元件225而减少。也确保了简单的装配。
第一压力罐90具有穿过至少一个第一缺口245地构成的第一指状部246,并且,第二压力罐195具有第二缺口250。第一指状部246穿过连接元件145和支撑元件225的第一区段230。该构型的优点是,支撑元件225在装配离合器装置10时可快速悬置到连接元件145中。
第一弹簧元件215以第一端部贴靠在第一压力罐90上并且以第二端部贴靠在第二区段235上。第四区段240穿过第二缺口250。第二弹簧元件220以位于径向外部的端部贴靠在第三区段240上并且以位于径向内部的端部贴靠在第二压力罐195上。
图2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纵向半剖图。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图1所示的转矩传递装置10类似地构造。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元件145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区段300和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轴向区段305。与图1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175以形状锁合的方式构造。连接部175在连接区段160中具有至少一个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指状部310。在连接元件145中,连接部175具有位于径向区段300中的、对应第二指状部310地构造的槽口(未图示)。第二指状部310穿过所述槽口,并且使连接元件145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连接。轴向延伸区段305在此布置在连接区段160和必要时齿部区段155的径向外侧,从而轴向区段305和连接区段160关于旋转轴线15在轴向上重叠。在这里,“在轴向上重叠”应理解为,当连接区段160和轴向区段305投影到一共同的旋转轴线15处于其中的平面中时,连接区段160和轴向区段305至少部分地重叠。通过连接元件145悬置在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中,确保了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与连接元件145的一件式的、可无损脱离的构型,并且还确保了在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和连接元件145之间的转矩传递以及从连接元件145到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上的转矩传递。
与图1所示的支撑元件225的构型不同,支撑元件225以其他方式构造。图2所示的支撑元件225具有第一区段315、第二区段320、第三区段325和第四区段326。第一区段315主要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其中,在径向外部端部处在第一区段315上,第四区段326与第一区段315连接。第四区段平行于旋转轴线15延伸并且由此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第四区段326在此配合到第四缺口330中,第四缺口330在连接元件145中布置在第一缺口245径向内侧。由此,在转矩传递装置10的制造中,支撑元件225能够以简单的方式悬置或插套。显然也可设想,支撑元件225以其他方式与连接元件145连接。于是,例如也可设想,支撑元件225以铆接和/或焊接和/或螺纹连接和/或啮合的方式与连接元件145连接。
第二区段320基本上在轴向方向上朝向第一弹簧元件215延伸,布置在第一区段315径向内侧且与第一区段相连接。在第二区段320的自由端部处可使第二区段弯曲地构造,以使用于第一弹簧元件215的贴靠面扩大。
第三区段325布置在第一区段315径向内侧,且与第一区段315在第一区段315径向内侧连接。第三区段325相对于旋转轴线15倾斜地导向,以及穿过第二压力罐195中的第二缺口250。第二弹簧元件220的径向外侧端部贴靠在第三区段325的自由端部上。第二弹簧元件220的径向内侧端部如图1所示贴靠在第二压力罐195上。为此,在第二压力罐195中在面向第二摩擦组125的一侧上设置有凸肩335。
转矩传递装置10的上述构型的优点是,支撑元件225尤其可成本有利地以冲压弯曲方法制造,并且可简单地安装在转矩传递装置10中。
图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纵向半剖图。该转矩传递装置10与图2所阐释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构型的基本相同地构造。但不同之处在于,支撑元件225改变,使得第四区段326被取消。于是,连接元件145中的第四缺口330也可被取消,从而连接元件145可在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和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110之间传递更大的转矩。为了对支撑元件22进行支撑,在连接元件145上设置有一相应于第一区段315自由端部构造的第五缺口400。第五缺口400在这里构造为环形槽,第一区段315的自由端部配合到所述环形槽中。通过这种方式可确保支撑元件225的安装位置。
图4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纵向半剖图。该转矩传递装置10是图1-3所示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组合。在此,支撑元件225与图1所示的构型基本相同地构造。但不同之处在于,支撑元件225在基本上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区段230中具有第六缺口500。第六缺口500穿过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的连接区段160,从而形成在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和支撑元件225之间的转矩锁合的耦合。在第二区段235中还设置有附加的弯曲部505,以便在第二区段235的倾斜延伸区域中加强支撑元件225。
如在图2和3中所描述的,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通过连接元件145而与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耦合。
已经指出,图1-4所示的转矩传递装置10的特征显然也可借助其他方式相互组合。因此,例如也可设想,图2中阐释的支撑元件225应用于图1中,以便保证回位装置205、210的充分支撑。
此外,还可设想,第一摩擦组70和第二摩擦组125与图1-4所示的图示不同地至少部分在径向上重叠地布置,从而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和第二驱动侧摩擦片130部分地在径向上重叠。在此,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和第二驱动侧摩擦片130在径向上重叠理解为,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和第二驱动侧摩擦片130投影到垂直于旋转轴线15的平面中,并且在该投影平面中至少部分地重叠。
还可设想:除上述悬置连接外,支撑元件225附加地被铆接和/或焊接和/或螺纹连接和/或啮合在连接元件145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转矩传递装置
15旋转轴线
20输入侧
25第一输出侧
30第二输出侧
35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40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45第一离合器装置
50第二离合器装置
55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
60第一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
65第一环形间隙
70第一摩擦组
75第一驱动侧摩擦片
80第一从动侧摩擦片
81第一毂
85第一操纵装置
90第一压力罐
95第一压力室
100第一压力活塞
110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
115第二从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
120第二环形槽
125第二摩擦组
130第二驱动侧摩擦片
135第二从动侧摩擦片
140第二毂
145连接元件
150
155齿部区段
160连接区段
165径向区段
170凸肩
175连接部
180第二操纵装置
185第二压力室
190第二压力活塞
195第二压力罐
205第一回位装置
210第二回位装置
215第一弹簧元件
220第二弹簧元件
225支撑元件
230第一区段
235第二区段
240第五区段
241第三区段
242第四区段
245第一缺口
246指状部
250第二缺口
300径向区段
305轴向区段
310第三缺口
315第一区段
320第二区段
325第三区段
326第四区段
330第四缺口
335凸肩
400第五缺口
500第六缺口
505弯曲部
Claims (11)
1.转矩传递装置(10),其以能围绕旋转轴线(15)转动的方式被支承,
-所述转矩传递装置具有输入侧(20)、第一离合器装置(45)和第二离合器装置(50);
-其中,所述第一离合器装置(45)包括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和第一摩擦组(70);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与所述输入侧(20)耦合并且构造成,提供所述第一摩擦组(70)的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的转矩锁合的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离合器装置(50)包括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和第二摩擦组(125);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构造成,提供所述第二摩擦组(125)的第二驱动侧摩擦片(130)的转矩锁合的连接;
-其中,设置有连接元件(145),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45)使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与所述连接元件(145)一件式地并且材料相同地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齿部区段(155)和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连接区段(160);
-其中,所述齿部区段(155)使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以转矩锁合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耦合;
-其中,所述连接区段(160)在轴向上邻接所述齿部区段(155),并且具有基本上位于环形轨道上围绕所述旋转轴线(15)延伸的闭合轮廓。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回位装置(205)和一个第一操纵装置(85);
-其中,所述第一操纵装置(85)包括第一压力罐(90);
-其中,所述第一压力罐(90)与所述第一摩擦组(70)耦合并且构造成,将第一操纵力引入到所述第一摩擦组(70)中以形成摩擦锁合;
-其中,所述第一回位装置(205)构造成,使所述第一压力罐(90)从第一摩擦组(70)释放以取消第一摩擦组(70)中的摩擦锁合;
-其中,支撑元件(225)在轴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回位装置(205)和所述连接元件(145)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225)使所述第一回位装置(205)与所述连接元件(145)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回位装置(210)和一个第二操纵装置(180);
-其中,所述第二操纵装置(180)包括第二压力罐(195);
-其中,所述第二压力罐(195)与第二摩擦组(125)耦合并且构造成,将第二操纵力引入到所述第二摩擦组(125)中以形成摩擦锁合;
-其中,所述第二回位装置(210)构造成,使所述第二压力罐(195)从第二摩擦组(125)释放以取消所述第二摩擦组(125)中的摩擦锁合;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225)使所述第二回位装置(210)与所述连接元件(145)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回位装置(205、210)包括弹簧元件(215、220),
-其中,所述弹簧元件(215、220)优选构造为碟簧。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225)包括一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区段(230)、一第二区段(235)和一第三区段(240);
-其中,所述第二区段(235)布置在所述第一区段(230)径向内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区段(230)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区段(240)布置在所述第二区段(235)径向内侧并且与所述第二区段(235)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区段(230)至少部分地贴靠在所述连接元件(145)上;
-其中,所述第二区段(235)与所述第一回位装置(205)耦合,且所述第三区段(240)与所述第二回位装置(210)耦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在第一区段(230)中设置有缺口(500),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穿过所述缺口(500)。
8.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225)包括一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区段(315)、一第二区段(320)和一第三区段(325);
-其中,所述第二区段(320)和所述第三区段(325)布置在所述第一区段(315)径向内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区段(315)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区段(315)至少部分地贴靠在所述连接元件(145)上;
-其中,所述第二区段(320)与所述第一回位装置(205)耦合,且所述第三区段(325)与所述第二回位装置(210)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45)具有另一缺口(330);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225)具有与所述第一区段(310)连接的第四区段(326);
-其中,所述第四区段(326)至少区段地在轴向方向上延伸,且配合到所述另一缺口(33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225)悬置和/或铆接和/或焊接和/或螺纹连接和/或啮合在所述连接元件(145)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矩传递装置(10),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和所述第二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110)分别构造为外部摩擦片支架;
和/或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45)具有轴向延伸区段(305)和径向延伸区段(300);
-其中,所述径向延伸区段(300)穿过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且所述轴向延伸区段(305)布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的径向外侧;
和/或
-其中,所述连接元件(145)悬置到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保持元件(55)中用于转动携动;
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侧摩擦片(75)和所述第二驱动侧摩擦片(130)至少部分在径向上叠置;
和/或
-其中,所述第一操纵装置(85)至少部分在径向上重叠地布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4216728 | 2014-08-22 | ||
DE102014216728.0 | 2014-08-22 | ||
DE102015201517 | 2015-01-29 | ||
DE102015201517.3 | 2015-0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87093A true CN105387093A (zh) | 2016-03-09 |
CN105387093B CN105387093B (zh) | 2019-04-16 |
Family
ID=55274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19726.0A Active CN105387093B (zh) | 2014-08-22 | 2015-08-21 | 转矩传递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87093B (zh) |
DE (1) | DE102015214403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73758A (zh) * | 2017-05-02 | 2019-12-13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装置 |
CN111089122A (zh) * | 2018-10-24 | 2020-05-01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离合器的压力罐锁定机构 |
CN114222872A (zh) * | 2019-09-26 | 2022-03-2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54867B1 (fr) * | 2016-08-04 | 2018-11-16 | Valeo Embrayages |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 et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comprenant un tel mecanisme a double embrayag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2265A (zh) * | 2004-06-21 | 2005-12-28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US20070193843A1 (en) * | 2006-02-22 | 2007-08-23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Dual clutch pack dual operating clutch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same |
EP1914434A2 (de) * | 2006-10-21 | 2008-04-23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CN103140696A (zh) * | 2010-07-29 | 2013-06-0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装置 |
CN103392076A (zh) * | 2011-02-16 | 2013-11-13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CN103534503A (zh) * | 2011-02-16 | 2014-01-2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
2015
- 2015-07-29 DE DE102015214403.8A patent/DE102015214403A1/de active Pending
- 2015-08-21 CN CN201510519726.0A patent/CN1053870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2265A (zh) * | 2004-06-21 | 2005-12-28 |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US20070193843A1 (en) * | 2006-02-22 | 2007-08-23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Dual clutch pack dual operating clutch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same |
EP1914434A2 (de) * | 2006-10-21 | 2008-04-23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CN103140696A (zh) * | 2010-07-29 | 2013-06-05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装置 |
CN103392076A (zh) * | 2011-02-16 | 2013-11-13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CN103534503A (zh) * | 2011-02-16 | 2014-01-2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73758A (zh) * | 2017-05-02 | 2019-12-13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装置 |
CN110573758B (zh) * | 2017-05-02 | 2021-07-13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装置 |
CN111089122A (zh) * | 2018-10-24 | 2020-05-01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离合器的压力罐锁定机构 |
CN111089122B (zh) * | 2018-10-24 | 2023-08-2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离合器的压力罐锁定机构 |
CN114222872A (zh) * | 2019-09-26 | 2022-03-2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装置 |
CN114222872B (zh) * | 2019-09-26 | 2024-06-04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离合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87093B (zh) | 2019-04-16 |
DE102015214403A1 (de) | 2016-0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58856B (zh) | 用于商用车的多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或离合器 | |
EP2603710B1 (en) | Parallel dual clutch unit | |
CN105387093A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US8689958B2 (en) |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 |
KR20150092085A (ko) | 터빈 피스톤 추진 경로 | |
US20110011691A1 (en) | Lockup device | |
US8047345B2 (en) | Multi-plate clutch and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device having said multi-plate clutch | |
CN105299134B (zh) | 用于离合器和/或减振器装置的转动组件及扭矩传递装置 | |
KR102490875B1 (ko) | 토크 전달 어셈블리 | |
US20160084322A1 (en) | Double wet clutch mechanism for a transmission system | |
US20170108050A1 (en) |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for hydrokinetic torque coupling device with inner and outer elastic damping members connected in series | |
CN106195052A (zh) | 用于商用车的多离合器装置以及扭矩传递装置或离合器 | |
KR102320702B1 (ko) | 제어 시스템의 피스톤의 행정을 제한할 수 있는 안전 베어링을 구비한 습식 이중 클러치 | |
US20090139819A1 (en) | Torque converter with connector plate for a clutch plate and arc spring | |
CN103671701A (zh) | 扭转振动减振器 | |
CN105889347A (zh) | 用于交通工具的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 | |
CN103392076B (zh) | 转矩传递装置 | |
CN106062401A (zh) | 具有法兰连接结构的离合器 | |
US9151375B2 (en) | Hydrodynamic coupling arrangement, particularly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 |
US8727087B2 (en) | Torque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particularly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 |
CN104728297A (zh) | 用于轴向双离合器的驱动隔板 | |
CN105041907A (zh) | 离合器装置 | |
CN106989116B (zh) |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系统和用于组装操纵系统的方法 | |
CN103221708B (zh) | 扭矩传递装置 | |
US11808335B2 (en) |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having converter lock-up clutc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