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3190A -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3190A
CN105383190A CN201510524890.0A CN201510524890A CN105383190A CN 105383190 A CN105383190 A CN 105383190A CN 201510524890 A CN201510524890 A CN 201510524890A CN 105383190 A CN105383190 A CN 105383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roller
main body
body frame
print unit
lock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48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83190B (zh
Inventor
相泽和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Instrument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30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290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2607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2233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Instruments Inc filed Critical Seiko Instrument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83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83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24Detents, brakes, or couplings for feed rollers o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打印单元具备:主体框架;压辊,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在主体框架上;锁定机构,其以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主体框架,锁定位置是将压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主体框架上的位置,锁定解除位置是能够使压辊从主体框架脱离的位置;热头,其被压接于压辊的外周面上;转动轴,其设置于主体框架和锁定机构中的任意一方的部件,转动轴被贯插于另一方的部件上设置的轴孔内,并且,使锁定机构相对于主体框架绕该转动轴转动;以及施力部件,其对锁定机构朝锁定位置施力,并使转动轴与所述轴孔的开口缘抵接。

Description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热敏打印机中,在用压辊和热头夹住记录纸的状态下使压辊旋转,由此一边对记录纸进行输送一边利用热头的发热元件对记录纸的打印面进行加热,使打印面显色来进行打印。该热敏打印机构成为通过将压辊设为装卸式,从而能够简单地进行记录纸的更换作业等。
这种热敏打印机(打印单元)具有:主体框架;热头;压辊;压辊轴承,其安装于以同轴状态从压辊的两端突出的辊轴上;轴承插入槽,其形成于主体框架,该压辊轴承以能够装卸的状态被插入该轴承插入槽中;锁定杆(锁定机构),其能够从以使压辊轴承不会从轴承插入槽脱开的方式进行锁定的锁定位置移动至能够将压辊轴承从轴承插入槽卸下的锁定解除位置;以及杆施力部件(施力部件),其始终对该锁定杆朝锁定位置施力。利用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杆将压辊轴承按压在轴承插入槽的内周端面上,由此来限定压辊轴承相对于主体框架的位置。由此,装卸式的压辊相对于主体框架被定位。
可是,上述打印单元中,由于下落冲击等的外力作用于主体框架和锁定臂而会在各部件发生变形,从而锁定臂对压辊的保持力降低。由此,存在发生压辊从主体框架脱落等不良情况的担忧。这种打印单元一般设置在具有能够开闭的罩的壳体内,但考虑到重量以及成本方面,这些壳体没有形成为很高强度。因此,在这样的壳体下落的情况下,由于该下落冲击而导致壳体产生基于惯性力、变形、扭曲的力,这些力作用于主体框架或锁定臂,由此如上所述那样产生不良情况。另外,当在这样的打印机壳体中发生压辊的脱落时,罩会敞开,引起装置的破损或卷纸的脱落等,从而给打印机的使用者带来不利。
另外,在这种打印单元中,锁定机构的转动轴与供该转动轴贯插的主体框架的轴孔之间设定有配合公差。因此,在外力作用于打印单元的情况下,存在锁定机构的转动轴在配合公差的范围内移动(发生晃动)的担忧。当锁定机构的转动轴从期望的位置移动时,从锁定机构作用于压辊的保持力以及保持力的作用方向变得不稳定,有可能发生压辊相对于热头的位置偏移等。其结果是,发生打印飞白、周期异常(由于伴随着周期性的振动的发热元件与记录纸的接触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的打印异常)等打印故障。
根据以上方面,在本技术领域中,期望能够使压辊相对于热头的位置稳定、确保打印质量的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具备:主体框架;热头,其安装于该主体框架;压辊,其与所述热头对置配置,所述压辊通过在将记录纸夹在该压辊与所述热头之间的状态下绕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轴旋转来送出所述记录纸;辊插入槽,其形成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压辊以能够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装卸的状态被插入到所述辊插入槽中;锁定臂,其被支承成能够绕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并保持被插入到所述辊插入槽中的所述压辊;移动机构,其使所述转动轴移动;施力部件,其对所述锁定臂施力;以及揽入部,其设置于所述锁定臂,在保持着所述压辊的保持状态下,从隔着所述压辊而位于与所述热头相反一侧的区域朝向所述热头延伸,所述揽入部的末端部形成为,在所述保持状态下位于比包含所述压辊的中心轴和所述转动轴的轴线的假想面靠所述热头侧的位置,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转动轴在锁定位置与转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位置限制所述锁定臂在所述保持状态下的转动的位置,所述转动位置是使得所述锁定臂在所述保持状态与所述压辊能够从所述辊插入槽装卸的释放状态之间转动自如的位置,并且,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保持状态下,在使得所述转动轴从所述转动位置朝向所述锁定位置的方向上对所述锁定臂施力,并且,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转动位置的状态下,在使得所述锁定臂从所述释放状态朝向所述保持状态的方向上对所述锁定臂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锁定臂被施力部件以维持保持状态的方式施力,并且,在保持状态下以使得转动轴位于锁定位置的方式施力。因此,保持压辊的锁定臂需要进行下述2个阶段的动作直至释放压辊为止,该2个阶段的动作为:借助移动机构使转动轴移动至转动位置的动作、以及绕转动轴转动来释放压辊的动作。由此,即使外力作用于锁定臂,压辊也难以从辊插入槽中脱落。另外,由于揽入部的末端部形成为在保持状态下位于比包含压辊的中心轴和转动轴的轴线的假想面靠热头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压辊的脱落。因此,能够获得可稳定地保持压辊的打印单元。
在上述打印单元中,所述移动机构具有:长孔,其形成于所述锁定臂;和轴部,其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上,并嵌入于所述长孔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通过使轴部沿着长孔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由此,轴部能够在转动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转移。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使转动轴的位置相对于锁定臂移动的移动机构。
在上述打印单元中,从所述第1方向观察,所述揽入部的与所述压辊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沿着所述压辊的外周面的圆弧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在揽入部保持压辊时,由于在压辊的外周面上的较大区域相接触来进行保持,因此,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压辊。另外,通过利用揽入部的圆弧状的部分来保持压辊,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这样的结构:在转动轴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揽入部的末端部的旋转轨迹与压辊发生干涉,从而锁定臂的转动被限制。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具备:主体框架;压辊,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在所述主体框架上;锁定机构,其以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锁定位置是将所述压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的位置,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是能够使所述压辊从所述主体框架脱离的位置;热头,其被压接于所述压辊的外周面上;转动轴,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锁定机构中的任意一方的部件,所述转动轴被贯插于另一方的部件上设置的轴孔内,并且,使所述锁定机构相对于所述主体框架绕该转动轴转动;以及施力部件,其对所述锁定机构朝所述锁定位置施力,并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孔的开口缘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施力部件通过对锁定机构朝锁定位置施力,并使转动轴与轴孔的开口缘的规定位置抵接,由此,能够将锁定机构相对于主体框架定位在期望的位置。由此,假使外力作用于打印单元,也能够抑制例如转动轴在其与轴孔的配合公差的范围内的移动。因此,能够使从锁定机构作用于压辊的保持力以及保持力的作用方向稳定,能够使压辊相对于热头的位置稳定,确保打印质量。
在上述打印单元中,所述轴孔是长孔,并且,所述施力部件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孔的开口缘的位于各所述轴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部分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通过使转动轴与轴孔的开口缘的位于所述各轴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部分抵接,从而能够在限制了转动轴沿轴孔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基础上,将转动轴保持在轴孔的期望的位置。因此,轴孔内的转动轴的位置稳定,锁定机构的晃动得以抑制。因此,能够使压辊相对于热头的位置更加稳定。
而且,通过将轴孔设为长孔,与例如将轴孔形成为正圆等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稳定,因此,能够使压辊相对于热头的位置更加稳定,并能够抑制产品之间的偏差。另外,通过将轴孔设为长孔,使轴孔的尺寸管理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改善制造偏差,并能够实现成型轴孔的模具的长寿命化,削减制造成本。
在上述打印单元中,所述轴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的交差角为45°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由于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与轴孔的长度方向以45°以下的角度交差,因此,可以将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中的一半以上的分力分配到轴孔的长度方向。由此,能够利用更强的力将转动轴保持在轴孔内的规定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锁定机构的晃动,使压辊的位置更加稳定。
在上述打印单元中,所述施力部件介于所述主体框架与所述锁定机构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由于施力部件被安装于打印单元内,因此,能够在安装有施力部件的状态下,将打印单元组装至壳体。由此,与在壳体与锁定机构之间介有施力部件的结构相比较,容易将打印单元组装至壳体,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热敏打印机具备上述打印单元。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热敏打印机,由于具备上述打印单元,因此,可以获得能够使压辊相对于热头的位置稳定并能够确保打印质量的热敏打印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锁定臂被施力部件以维持保持状态的方式施力,并且,在保持状态下以使得转动轴位于锁定位置的方式施力。因此,保持压辊的锁定臂需要进行下述2个阶段的动作直至释放压辊为止,该2个阶段的动作为:借助移动机构使转动轴移动至转动位置的动作、以及绕转动轴转动来释放压辊的动作。由此,即使外力作用于锁定臂,压辊也难以从辊插入槽中脱落。另外,由于揽入部的末端部形成为在保持状态下位于比包含压辊的中心轴和转动轴的轴线的假想面靠热头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压辊的脱落。因此,能够获得可稳定地保持压辊的打印单元。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施力部件通过对锁定机构朝锁定位置施力,并使转动轴与轴孔的开口缘的规定位置抵接,由此,能够将锁定机构相对于主体框架定位在期望的位置。由此,假使外力作用于打印单元,也能够抑制例如转动轴在其与轴孔的配合公差的范围内的移动。因此,能够使从锁定机构作用于压辊的保持力以及保持力的作用方向稳定,能够使压辊相对于热头的位置稳定,确保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纸张罩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锁定臂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锁定臂的动作的说明图,是相当于沿图3的IV-IV线的区域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锁定臂的动作的说明图,是相当于沿图3的IV-IV线的区域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锁定臂的动作的说明图,是相当于沿图3的IV-IV线的区域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纸张罩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4是卸下压辊后的状态下的从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5是卸下压辊和热头后的状态下的从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16是沿图12的X1-X1线的剖视图。
图17是位于锁定位置的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说明图。
图18是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的说明图。
图19是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的动作说明图。
图20是示出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轴孔的其他结构的侧视图。
图21是示出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轴孔的其他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纸张罩位于关闭位置时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图2是纸张罩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另外,热敏打印机在被载置于设置面上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在图中,将箭头UP定义为上方,将箭头FR定义为前方,将箭头LH定义为左方。
如图1所示,热敏打印机1构成为能够对记录纸P进行打印。记录纸P是当加热时会变色的感热纸,适宜应用于各种标签、收据、票券等的打印等。如图2所示,记录纸P以被卷绕成具有中空孔5的的卷纸R的状态放置于热敏打印机1中,对从卷纸R中抽出的部分进行打印。
热敏打印机1由下述部分构成:壳体3,其具有开口部3a;和纸张罩20,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壳体3,开闭壳体3的开口部3a。另外,热敏打印机1中内装有打印单元30。
壳体3由聚碳酸酯等塑料或金属材料形成,壳体3的前部形成为具有上壁10的大致长方体状,另一方面,壳体3的后部形成为朝上方开口的箱型形状。在壳体3的内表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肋等,用于加强壳体3的机械强度。在壳体3的上壁10配置有操作部14,该操作部14进行热敏打印机1的各种操作。操作部14配置有电源开关以及FEED开关等各种功能开关15,并且,与功能开关15相邻地配置有通知电源开关的开/关的信息的POWER灯以及通知热敏打印机1的错误等的ERROR灯等各种灯16。另外,在壳体3的上壁10与侧壁12之间设有纸张罩20的打开按钮18。此外,在壳体3的上壁10的后端缘形成有切断记录纸P的第1切断刃26。
纸张罩20由聚碳酸酯等塑料形成。纸张罩20的后端借助未图示的铰链轴而以能够相对于打印单元30的主体框架31(参照图3)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主体框架31。另外,纸张罩20构成为,其前端能够利用安装于前端的后述的压辊51而与主体框架31卡定。纸张罩20构成为,通过按下壳体3的打开按钮18,能够解除与内装有主体框架31的壳体3的卡定,从而能够从关闭位置(参照图1)向打开位置(参照图2)进行开闭。另外,如图1所示,在纸张罩20的关闭位置,在纸张罩20的前端缘与壳体3的上壁10的后端缘之间,沿着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设有间隙。该间隙构成排出所打印的记录纸P的排出口19。此外,在纸张罩20的前端缘形成有切断记录纸P的第2切断刃27(参照图2)。通过在使从排出口19送出的记录纸P与上述第1切断刃26或第2切断刃27接触的状态下拉拽记录纸P,从而将记录纸P切断。
图3是打印单元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打印单元30具备:主体框架31;热头41;压辊51;以及锁定臂61。
主体框架31具有:纸收纳部32,其在主体框架31的底部沿左右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1方向”。)延伸;一对侧壁部33,其从纸收纳部32的左右方向两侧朝上方立起设置;以及前壁部34,其从纸收纳部32的前方朝上方立起设置。另外,在此,虽然记载了纸收纳部32包含在打印单元30(主体框架31)中的结构,但是,当然也可以将纸收纳部32与打印单元30分体地进行设置。作为其一个示例,可以考虑该纸收纳部32一体地形成于壳体3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的形态。纸收纳部32保持卷纸R。纸收纳部32是截面为圆弧状的部件,后端延伸至纸张罩20(参照图2)的后端侧,并且,前端延伸至后述的压辊51的下方。在纸收纳部32的后端缘形成有将纸张罩20支承成能够转动的铰链部32a。另外,在纸收纳部32的前端的上部以与纸收纳部32的曲面平滑地连接的方式配置有引导部件37。记录纸P借助引导部件37而朝向后述的热头41顺畅地导入。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在各侧壁部33的上端缘形成有朝下方切入而成的辊插入槽35。压辊51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2方向”。)装卸的状态插入辊插入槽35中。如图4所示,从左右方向观察,辊插入槽35是由下述面形成的:沿前后方向的槽底面35a;从槽底面35a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槽前表面35b;从槽底面35a的后端向上方延伸的槽后表面35c;以及从槽后表面35c的上端朝上方向斜后方延伸的槽倾斜面35d。
槽底面35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压辊51的轴承54的外径稍长。槽前表面35b和槽后表面35c相对于槽底面35a垂直。槽前表面35b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形成为轴承54的外径的2倍左右。槽后表面35c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比轴承54的外径稍短。槽倾斜面35d形成为填补槽前表面35b与槽后表面35c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差。各辊插入槽35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在相同部位,压辊51以沿着左右方向的状态并且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装卸的状态插入各辊插入槽35。由于辊插入槽35的槽倾斜面35d,辊插入槽35的开口宽度随着朝向上方而扩大。因此,能够顺畅地将压辊51插入辊插入槽35中。
如图3所示,热头41对记录纸P进行打印,并且,从前后方向观察形成为矩形状。热头41配置在壳体3的上壁10的内侧且配置成露出至开口部3a内,并且,热头41以其长度方向与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一致的状态进行配置。热头41的头表面41a上排列有许多发热元件42,所述许多发热元件42与左右方向平行且呈线状地排列。头表面41a与记录纸P的打印面对置,并能够在其与压辊51的外周面之间夹持记录纸P。热头41的发热元件42被控制成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控制部的信号而分别发热。热头41以控制发热元件42的发热的方式将各种文字、图形等打印到记录纸P的打印面上。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热头41粘贴固定在头支承体45上,所述头支承体45支承于主体框架31。如图5和图6所示,头支承体45是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板状部件,配置在一对侧壁部33之间,后表面上粘贴固定有热头41。头支承体45配置在主体框架31的前壁部34的后方,并且,下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1轴38。第1轴38以中心轴(中心軸)的轴向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轴向的两端部分别被固定在一对侧壁部33上。另外,如图3所示,在头支承体45与前壁部34之间沿着左右方向夹装有多个(本第1实施方式中为3个)弹性部件46。弹性部件46对头支承体45和前壁部34朝使所述头支承体45和前壁部34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即,弹性部件46构成为,始终朝后方按压头支承体45。
在头支承体45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限制头支承体45的转动范围的止动件45a。止动件45a朝头支承体45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并形成为面对凹部33a内,该凹部33a形成于主体框架31的侧壁部33的上部。止动件45a构成为伴随着头支承体45的转动而在凹部33a内移动,并能够与凹部33a的两端面接触。止动件45a通过与凹部33a的端面接触,来限制头支承体45的转动量。
压辊51与热头41对置配置,压辊51在将记录纸P夹在其与热头41之间的状态下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旋转,从而送出记录纸P。压辊51具有:辊轴52;外装于辊轴52的辊主体53;以及装配于辊轴52的两端的一对轴承54。辊轴52形成得比主体框架31的一对侧壁部33的分离距离稍长。辊主体53例如由橡胶等形成,沿着辊轴52的轴向均一地配置在除去相当于辊轴52的两端的部分之外的整体上。
如图2所示,压辊51构成为,经由压辊框架55以能够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纸张罩20的前端缘,并且,能够伴随着纸张罩20的开闭相对于主体框架31进行装卸。如图3所示,在纸张罩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参照图1)下,装配于压辊51的两端的一对轴承54被插入到主体框架31的辊插入槽35中。由此,压辊51被保持成能够相对于主体框架31绕中心轴P(参照图4)旋转且能够相对于主体框架31装卸。压辊51被设置成:在被插入到辊插入槽35中的状态下,并且在将从卷纸R中抽出的记录纸P夹在该压辊51与热头41之间的状态下,辊主体53与热头41接触。
另外,在压辊51的轴向一端(图3中的右端)固定有从动齿轮56。从动齿轮56在压辊51被保持于一对侧壁部33时,与安装于主体框架31的齿轮传递机构57啮合。该齿轮传递机构57与马达等驱动构件58(参照图4)连接,并将来自驱动构件5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从动齿轮56。由此,压辊51能够在被保持于一对侧壁部33的状态下旋转,并送出记录纸P。
图7是锁定臂的立体图。如图4和图7所示,锁定臂61被支承成能够绕沿左右方向的转动轴(中心轴Q)转动,并保持被插入到辊插入槽35中的压辊51。锁定臂61具有:一对侧板部62,它们分别沿主体框架31的一对侧壁部33延伸;和背板部66,其将一对侧板部62连接起来。另外,由于一对侧板部62形成为相同形状,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一个侧板部62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锁定臂61的结构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是对锁定臂61保持被插入到辊插入槽35中的压辊51的状态(图4所示的状态。以下,称为“保持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侧板部62为平板状的部件,具有:基部63,其从左右方向观察配置在辊插入槽35的下方;和揽入部64,其从基部63的上端后部向上方延伸。揽入部64从隔着压辊51而位于与热头41(参照图3)相反一侧的区域,通过压辊51的上方朝向热头41延伸。
在基部63的下部形成有长孔81。长孔81形成为以沿着左右方向的方式具有长轴的长圆形状,并嵌入有第2轴8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轴部”。)。第2轴82以中心轴Q沿着前后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轴向的两端部分别被固定在一对侧壁部33上。利用上述长孔81和第2轴82,揽入部64朝前后方向绕第2轴82的中心轴Q(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转动轴”。)转动。另外,由长孔81和第2轴82构成的移动机构80能够使锁定臂61的转动中心(中心轴Q)相对于锁定臂61相对移动。即,移动机构80能够使第2轴82在长孔81的前部(以下,称为“锁定位置”。)与长孔81的后部(以下,称为“转动位置”。)之间相对移动。
基部63在上端前部具有朝前方向斜上方延伸的上端面63a。上端面63a的后端与揽入部64的前端面64a连接。前端面64a从基部63的上端面63a的后端朝上方向斜后方延伸,进而朝前方弯曲。前端面64a中的弯曲的部分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沿着压辊51的轴承54的外周面的圆弧状,并具有比轴承54的半径稍大的曲率半径。锁定臂61通过使前端面64a的弯曲部分与轴承54接触,从而将轴承54相对于辊插入槽35夹入,进行保持。
揽入部64的末端部64b(前端面64a的前端)形成为位于比包含压辊51的中心轴P和第2轴82的中心轴Q的假想面F靠热头41侧(前侧)的区域。末端部64b形成为,其与上端面63a的最接近距离比轴承54的外径大。另外,末端部64b形成为,在第2轴82位于长孔81的锁定位置的状态(图4)下,其与第2轴82的中心轴Q的距离比第2轴82的中心轴Q与轴承54的外周面的最长距离短。由此,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通过使末端部64b与轴承54接触,由此限制了侧板部62绕中心轴Q的转动。此外,末端部64b形成为,在第2轴82位于长孔81的转动位置的状态(图8)下,其与第2轴82的中心轴Q的距离比第2轴82的中心轴Q与轴承54的外周面的最长距离大。由此,末端部64b不与轴承54接触,侧板部62能够绕中心轴Q转动(参照图8)。
如图7所示,背板部66是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平板状的部件,配置在一对侧壁部33之间。背板部66与一对侧板部62一体地形成,将一对侧板部62的前端连接起来。背板部66具有:第1连结部67,其在右侧的下端部向前方突出;和第2连结部68,其在左侧的上端部向前方突出。如图5所示,第1连结部67例如与螺旋弹簧等的第1施力部件71的一端部连接。第1施力部件71的另一端部在第1连结部67的下方与主体框架31连接,并对第1连结部67朝下方施力。如图6所示,第2连结部68例如与螺旋弹簧等的第2施力部件72的一端部连接。第2施力部件72的另一端部在第2连结部68的下方与主体框架31连接,并对第2连结部68朝下方施力。
如图3所示,上述打印单元30具备杆90。杆90以能够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左侧的侧壁部33上,一端部90a配置在侧壁部33的外侧,并且,隔着转动轴而位于与一端部90a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90b(参照图6)配置在侧壁部33的内侧。如图6所示,杆90的另一端部90b与锁定臂61的第2连结部68的下表面接触,通过按下一端部90a,锁定臂61的第2连结部68利用另一端部90b而被上推。杆90的一端部90a配置在打开按钮18的下方,所述打开按钮18配置在壳体3上。通过按下打开按钮18,将杆90的一端部90a按下。
打印单元30经由形成在一对侧壁部33的各个辊插入槽35附近的一对固定部39而被固定在壳体3上。这样,通过进一步减少相对于壳体3的固定部位,能够抑制外力作用于壳体3而发生扭转时的对主体框架31的扭转。而且,通过在辊插入槽35附近形成固定部39,能够经由固定部39抑制在主体框架31发生扭转时的对压辊51的扭转。
以下,对打印单元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以下内容中,对将安装于纸张罩20的前端缘的压辊51从主体框架31卸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8至图10是示出锁定臂的动作的说明图,是相当于沿图3的IV-IV线的区域的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锁定臂61为保持状态且第2轴82位于长孔81的锁定位置的状态下,锁定臂61的绕中心轴Q的转动受到限制。因此,锁定臂61能够以揽入部64的前端面64a的与轴承54的接触部为中心转动。此时,锁定臂61的背板部66被第1施力部件71和第2施力部件72(以下,存在称为“各施力部件71、72”的情况。)向朝向下方的方向施力。即,各施力部件71、72通过在揽入部64的与轴承54的接触部周围对背板部66向下方施力,从而在中心轴Q(第2轴82)从长孔81的转动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的方向上对锁定臂61施力。由此,第2轴82被保持在长孔81的锁定位置。
接下来,按下杆90的一端部90a,与各施力部件71、72的施力方向相反地将锁定臂61的第2连结部68(参照图6)朝上方上推。此时,如上述那样,由于锁定臂61能够以揽入部64的前端面64a的与轴承54的接触部为中心转动,因此,将第2连结部68朝上方上推的力中的一部分被转换为下述这样的力,该力施加在使基部63向前方旋转的方向上。其结果是,如图8所示,锁定臂61以基部63向前方移动的方式,以揽入部64与轴承54的接触部为中心转动,从而中心轴Q(第2轴82)相对移动至长孔81的转动位置。由此,锁定臂61能够绕中心轴Q转动。此时,锁定臂61利用各施力部件71、72对背板部66向朝向下方的方向施力。即,各施力部件71、72在中心轴Q周围对背板部66向下方施力,从而在揽入部64揽入轴承54的方向上施力。
接下来,进一步按下杆90的一端部90a,将锁定臂61的第2连结部68朝上方进一步上推。此时,由于锁定臂61能够绕中心轴Q转动,因此,揽入部64以向后方移动的方式转动。于是,如图9所示,基部63的上端面63a朝后方斜上方移动,与插入到辊插入槽35中的轴承54接触。
接下来,当进一步按下杆90的一端部90a时,锁定臂61以揽入部64向后方移动的方式绕中心轴Q转动。于是,如图10所示,揽入部64从辊插入槽35的上方完全脱开。由此,锁定臂61成为压辊51从辊插入槽35中被完全释放而能够进行装卸的释放状态。另外,此时,基部63的上端面63a进一步朝后方斜上方移动,将插入到辊插入槽35中的轴承54向上方上提。其结果是,能够将压辊51从辊插入槽35中卸下。纸张罩20与内装有主体框架31的壳体3的卡定被解除,从关闭位置(参照图1)移动至打开位置(参照图2)。到此,将压辊51从主体框架31卸下的动作结束。
这样,本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30具备:主体框架31;热头41;压辊51,其与热头41对置配置,并在将记录纸P夹在其与热头41之间的状态下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旋转,从而送出记录纸P;辊插入槽35,其形成在主体框架31上,压辊51以能够沿着上下方向装卸的状态插入到该辊插入槽35中;锁定臂61,其被支承成能够绕中心轴Q转动,对被插入到辊插入槽35中的压辊51进行保持;移动机构80,其使转动轴(中心轴Q)移动;以及各施力部件71、72,它们对锁定臂61施力。锁定臂61具备揽入部64,该揽入部64在保持状态下,从隔着压辊51而位于与热头41相反一侧的区域朝向热头41延伸。揽入部64的末端部64b形成为在保持状态下位于比包含压辊51的中心轴P和中心轴Q的假想面F靠热头41侧的位置。移动机构80使中心轴Q在锁定位置与转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位置是限制锁定臂61在保持状态下的转动的位置,所述转动位置是使得锁定臂61在保持状态与压辊51能够从辊插入槽35装卸的释放状态之间转动自如的位置。各施力部件71、72在保持状态下,在使得中心轴Q从转动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的方向上对锁定臂61施力,并且,在中心轴Q位于转动位置的状态下,在使得锁定臂61从释放状态朝向保持状态的方向上对锁定臂61施力。
根据该结构,锁定臂61被各施力部件71、72施力以维持保持状态,并且,在保持状态下被施力以使得中心轴Q位于锁定位置。因此,保持压辊51的锁定臂61需要进行下述2个阶段的动作直到释放压辊51为止,这里的2个阶段的动作是:借助移动机构80使中心轴Q移动至转动位置的动作、以及绕中心轴Q转动来释放压辊51的动作。由此,即使外力作用于锁定臂61,压辊51也难以从辊插入槽35中脱落。另外,由于揽入部64的末端部64b形成为在保持状态下位于比包含压辊51的中心轴P和中心轴Q的假想面F靠热头41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压辊51的脱落。因此,能够获得可稳定地保持压辊51的打印单元。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30构成为锁定臂61朝离开热头41的方向转动,由此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布局性的提高。在主体框架31的热头41侧,除了热头41外,还配置有驱动构件58、齿轮传递机构57等许多部件。因此,在构成为锁定臂61向热头41侧转动的情况下,需要确保用于避免与这些部件发生干涉的空间,结果是导致装置大型化,但在本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30中,避免了由于上述结构而导致的这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30中,移动机构80具有:长孔81,其形成在锁定臂61上;和第2轴82,其固定在主体框架31上,并嵌入于长孔81中。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2轴82(中心轴Q)沿着长孔81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由此,第2轴82(中心轴Q)能够在转动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转移。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使中心轴Q的位置相对于锁定臂61移动的移动机构80。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单元30中,揽入部64中的与压辊51的轴承54接触的部分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沿压辊51的外周面的圆弧状。根据该结构,在揽入部64保持压辊51时,由于在压辊51的外周面上的较大区域相接触来进行保持,因此,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压辊51。另外,通过利用揽入部64的圆弧状的部分来保持压辊51,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这样的结构:在中心轴Q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揽入部64的末端部64b的旋转轨迹与压辊51发生干涉,从而锁定臂61的转动被限制。
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具备打印单元30。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可稳定地保持压辊51且对抗下落冲击等外力的能力强的热敏打印机。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参照附图进行了说明的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在其技术范畴内可以想到各种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压辊51的卸下动作中采用了杆90,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等。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移动机构80虽然由形成于锁定臂61的长孔81和被固定在主体框架31上的第2轴82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移动机构80也可以由固定在锁定臂61上的轴部和形成于主体框架31的长孔构成。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壳体3的周围或其与主体框架31之间配置缓冲材料。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下落冲击等的影响。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1是纸张罩位于打开位置时的热敏打印机的立体图。另外,在将热敏打印机载置于设置面上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在图中,将箭头UP定义为上方,将箭头FR定义为前方,将箭头LH定义为左方。
热敏打印机101由下述部分构成:壳体3,其具有开口部3a;纸张罩20,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壳体3;以及打印单元130。
在壳体3的后部形成有卷纸收纳部21,该卷纸收纳部21通过开口部3a收纳卷纸R。卷纸收纳部21具备保持卷纸R的引导板22,以在该引导板22与纸张罩20的内表面之间覆盖卷纸R的方式保持卷纸R。引导板22在从左右方向观察的剖视观察时形成为弧状,在使卷纸R的外周面与其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保持卷纸R,并且,将从卷纸R抽出的记录纸P引导至打印单元130。
纸张罩20构成为,其前端能够利用安装于前端的后述的压辊51而与打印单元130的后述的主体框架131卡定(参照图12)。
图12是从打印单元的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3是从打印单元的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4是卸下压辊后的状态下的从打印单元的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5是卸下压辊和热头后的状态下的从打印单元的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如图12所示,打印单元130具备:主体框架131;热头41;压辊51;以及锁定机构160。
主体框架131由金属等板材折曲而形成,从前后方向观察呈朝上方敞开的U字状。具体而言,主体框架131具有:底部132,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一对侧壁部133(左侧壁部133A和右侧壁部133B),它们从底部132的左右方向两侧朝上方立起设置;以及支承部134,其配设于底部132的上表面。主体框架131的底部132被固定在未图示的基座部件上,该未图示的基座部件配设于壳体3内。
如图14所示,在各侧壁部133的上端缘形成有朝下方切入而成的辊插入槽135。压辊51以能够沿上下方向装卸的方式插入到辊插入槽135中(参照图12)。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右侧壁部133B安装有马达等驱动构件58。驱动构件58从内侧安装在右侧壁部133B上,并且,其输出轴58a贯通右侧壁部133B从主体框架131向外侧突出。
如图15所示,支承部134是俯视观察呈矩形形状的部件,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形成为朝上方突出。在支承部134的上部固定有头按压板134a。头按压板134a是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板状的部件,配置在一对侧壁部133之间。
如图12所示,在主体框架131的后方下部配置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1轴136。第1轴136的两端部被分别固定于一对侧壁部133。在主体框架131上的、相对于第1轴136位于前方斜上方的部分,配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2轴137(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转动轴”。)。第2轴137与第1轴136同样地,两端部被分别固定于一对侧壁部133。
图16是沿图12的X1-X1线的剖视图。热头41粘贴固定在头支承体145上,所述头支承体45支承于主体框架131上。头支承体145是以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板状的部件,配置在一对侧壁部133之间,并且,在后表面上粘贴固定有热头41。头支承体145配置在头按压板134a的后方,下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2轴137。另外,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头支承体145与头按压板134a之间夹装有弹性部件146,该弹性部件146对头支承体145和头按压板134a朝使所述头支承体45和头按压板134a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力。即,弹性部件146构成为,始终朝后方按压头支承体145。弹性部件146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本第2实施方式中为5个)。
如图14所示,在头支承体145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限制头支承体145的转动范围的止动件145a。止动件145a朝头支承体145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并面对凹部133a内,该凹部133a形成于主体框架131的侧壁部133的上部。止动件145a构成为伴随着头支承体145的转动而在凹部133a内移动,并能够与凹部133a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面接触。止动件145a通过与凹部133a的端面接触,来限制头支承体145的转动量。
如图12和图16所示,辊轴52形成得比主体框架131的一对侧壁部133的分离距离稍长。辊主体53例如由橡胶等形成,沿着辊轴52的轴向(左右方向)均一地配置在除去相当于辊轴52的两端的部分之外的整体上。
如图11所示,压辊51构成为,经由压辊框架55以能够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纸张罩20的前端缘,并且,能够伴随着纸张罩20的开闭相对于主体框架131进行装卸。如图12所示,在纸张罩20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装配于压辊51的两端的一对轴承54被插入到主体框架131的辊插入槽135中(参照图14)。压辊51被设置成:在被插入到辊插入槽135中的状态下,并且在将从卷纸R抽出的记录纸P夹在该压辊51与热头41之间的状态下,辊主体53与热头41接触。另外,从动齿轮56在压辊51被保持于一对侧壁部133时,与安装于主体框架131的齿轮传递机构57啮合。
图17是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机构的说明图,并且,是沿图12的X2-X2线的剖视图。图18是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锁定机构的说明图,并且,是相当于沿图12的X2-X2线的区域的部分的剖视图。如图12和图17所示,锁定机构160被支承成能够绕第2轴137转动,并保持被插入到辊插入槽135中的压辊51。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160在锁定位置(图17所示的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图18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所述锁定位置是将压辊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主体框架131上的位置,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是能够使压辊51从主体框架131脱离的位置。锁定机构160具备:一对锁定臂162,它们分别保持压辊51的各轴承54;和连结板166,其将一对锁定臂162连结起来。另外,由于一对锁定臂162形成为相同形状,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一个锁定臂162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锁定机构160的结构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就是对锁定机构160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图17所示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连结板166形成为将前后方向作为厚度方向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板状,并且,连结板166配置在主体框架131的一对侧壁部133之间且配置在头按压板134a的前方。在连结板166的左侧的下端部具有杆抵靠部167。杆抵靠部167的下表面沿着前后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与后述的解除杆190的第2操作片193抵接。
如图17所示,一对锁定臂162是平板状的部件,分别从连结板166的左右方向两端部朝后方突出设置。锁定臂162具有:基部163,其从左右方向观察配置在辊插入槽135的下方;和揽入部164,其从基部163的上端后部向上方延伸。
在基部163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形成有轴孔181。轴孔181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长圆形状,其长度方向为与通过压辊51的中心轴Q2与第2轴137的中心轴Q1的直线L垂直的方向。
在轴孔181插入有第2轴137。锁定机构160借助轴孔181和第2轴137而绕第2轴137转动。另外,锁定机构160构成为能够在轴孔181的范围内相对于第2轴137滑动移动。此时,锁定机构160在锁定位置时,第2轴137与轴孔181内的前端缘抵接(图17所示的状态),在锁定解除位置时,第2轴137与轴孔181内的后端缘抵接(图18所示的状态)。
在基部163的下部安装有第3轴168。第3轴168沿左右方向配置在比第1轴136靠前方的位置,其两端部分别固定在一对基部163上。从左右方向观察,第3轴168的中心轴Q3配置在直线L上。
揽入部164在前后方向上从隔着压辊51而位于与热头41侧相反一侧的区域,通过压辊51的上方朝向热头41侧延伸(参照图16)。揽入部164的前端面164a(与基部163的上端面连接的部分)朝上方向斜后方延伸,然后,一边朝前方弯曲一边延伸。从左右方向观察,前端面164a中的弯曲的部分形成为沿着压辊51的轴承54的外周面的圆弧状。锁定机构160中,前端面164a的弯曲部分通过与轴承54接触而将轴承54夹入其与辊插入槽135的内周缘之间,从而在辊插入槽135内保持轴承54。
从左右方向观察,揽入部164的末端部164b(前端面164a的前端)形成为位于比直线L靠热头41侧(前侧)的位置。末端部164b形成为其与基部163的上端面的最接近距离比轴承54的外径大。
另外,末端部164b形成为,在锁定机构160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其与第2轴137的中心轴Q1的距离比第2轴137的中心轴Q1与轴承54的外周面的最长距离短。由此,锁定臂162的末端部164b从前方与轴承54接触,从而锁定臂162绕第2轴137(中心轴Q1)的转动被限制。此外,末端部164b形成为,在第2轴137与轴孔181内的后端缘抵接的状态(图18所示的状态)下,其与第2轴137的中心轴Q1的距离比第2轴137的中心轴Q1与轴承54的外周面的最长距离大。由此,锁定臂162的末端部164b不与轴承54接触,从而锁定臂162能够绕第2轴137(中心轴Q1)转动。
如图12所示,在第1轴136与第3轴168之间介有一对施力部件170。一对施力部件170分别沿一对基部163的内侧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如图17所示,施力部件170例如是螺旋弹簧,对第1轴136和第3轴168朝使所述第1轴136和第3轴168接近的方向施力。由此,施力部件170对锁定机构160朝锁定位置(揽入部164绕第2轴137朝前方的方向)施力。施力部件170的施力方向被设定为,从左右方向观察与直线L垂直。即,施力部件170的施力方向与上述轴孔181的长度方向一致。
如图13所示,在主体框架131的左侧壁部133A上设有解除杆190,该解除杆190与打开按钮18的操作相连动地解除压辊51与主体框架131的装配状态。解除杆190被支承在左侧壁部133A与支承部134之间,以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进行安装。解除杆190由下述部分一体地形成:轴部191,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1操作片192,其在左侧壁部133A的外侧从轴部191向后方延伸;以及第2操作片193,其在左侧壁部133A的内侧从轴部191向前方延伸。第1操作片192构成为,从下方与打开按钮18相关联,随着按下打开按钮18而被按下。第2操作片193构成为,从下方与锁定机构160的杆抵靠部167相关联,随着按下打开按钮18而被上推。从左方观察,解除杆190随着打开按钮18的按下而顺时针转动,并经由第2操作片193将锁定机构160的杆抵靠部167上推。由此,锁定机构160朝锁定解除位置转移(参照图18)。
接下来,对上述的打印单元130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纸张罩20的关闭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纸张罩20的打开位置,假定锁定机构160位于上述的锁定位置。如图11所示,将卷纸R放入卷纸收纳部21内,然后,关闭纸张罩20。于是,首先,压辊51的轴承54分别从上方与锁定臂162的揽入部164接触,并且,辊主体53的外周面与热头41接触。
当进一步朝关闭方向将纸张罩20压入时,压辊51的轴承54经由揽入部164朝锁定解除位置(即,与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按压锁定机构160。另外,压辊51的辊主体53的外周面经由热头41按压头支承体145,由此,使头支承体145朝与绕第2轴137的弹性部件146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由此,一边扩张揽入部164与热头41之间的前后方向的间隙,一边使轴承54分别进入主体框架131的辊插入槽135内。
然后,在轴承54越过揽入部164的末端部164b的时刻,锁定机构160利用施力部件170的复原力朝锁定位置转动。由此,轴承54被保持在揽入部164的前端面164a与辊插入槽135的内周缘之间,压辊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保持于主体框架131,并且,纸张罩20成为关闭位置。另外,在该状态下,压辊51的从动齿轮56与安装在主体框架131上的齿轮传递机构57啮合。通过以上步骤,纸张罩20的关闭动作结束。
图19是打印单元的动作说明图,是主要示出主体框架131的左侧壁部133A、压辊51的轴承54以及锁定机构160的侧剖视图。在此,如图19所示,如上所述,锁定机构160被施力部件170朝锁定位置施力。具体而言,锁定机构160在锁定位置时,揽入部164的前端面164a的弯曲部分与压辊51的轴承54接触。因此,在锁定机构160,产生了绕揽入部164的前端面164a与轴承54的接触部朝向锁定位置(基部163朝向后方的方向)的第1转矩(torque)T1。并且,揽入部164的前端面164a的弯曲部分以沿着轴承54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因此,第1转矩T1的旋转中心与轴承54(压辊51)的中心轴Q2大致一致。
由此,锁定机构160在锁定位置时,维持轴孔181的前端缘从前方与第2轴137抵接的抵接状态。即,由于第2轴137与轴孔181的抵接状态通过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F(第1转矩T1)来保持,因此,能够抑制锁定机构160相对于第2轴137在轴孔181的范围内移动。
另外,当锁定机构160位于锁定位置时(第2轴137与轴孔181的开口缘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状态),由于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F而在锁定机构160上产生了绕第2轴137的中心轴Q1朝向锁定位置的第2转矩T2。利用该第2转矩T2,锁定机构160的揽入部164被朝前方施力,从而保持压辊51的轴承54,并使压辊51的外周面压接于热头41(参照图16)。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从左右方向观察时,轴孔181的长度方向和与直线L垂直的方向一致。即,从左右方向观察,轴孔181的长度方向与以压辊51的中心轴Q2为中心且通过第2轴137的中心轴Q1的假想圆的切线方向一致。另一方面,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F作用于第3轴168,并且,从左右方向观察,施力方向与垂直于下述直线(直线L)的方向一致,该直线(直线L)是连接压辊51的中心轴Q2和第3轴168的中心轴Q3的直线。因此,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F全部成为第1转矩T1,并在第2轴137与轴孔181的接触部,成为在第2轴137与轴孔181之间作用的按压力。而且,由于轴孔181是长孔,因此,限制了第2轴137在轴孔181内沿轴孔181的宽度方向的移动的情况,从而在轴孔181内,第2轴137的位置稳定。
此外,从左右方向观察,施力部件170的施力方向和与直线(直线L)垂直的方向一致,该直线(直线L)是连接第2轴137的中心轴Q1和第3轴168的中心轴Q3的直线。因此,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F全部成为第2转矩T2,并且,成为在揽入部164与压辊51的轴承54之间作用的按压力。因此,能够使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F高效地作用于第2轴137相对于轴孔181的定位、以及由揽入部164实现的压辊51的保持。
接下来,对纸张罩20的打开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当按下打开按钮18时,解除杆190与此相连动地转动。由此,经由第2操作片193将锁定机构160朝锁定解除位置(即,与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按压。具体而言,锁定机构160绕揽入部164的前端面164a与轴承54的接触部转动,从而以轴孔181的后端缘接近第2轴137的方式滑动移动。由此,锁定机构160被朝上方上推,揽入部164的末端部164b从轴承54的外周面离开,锁定机构160绕第2轴137的转动被允许。在该状态下,当进一步按下打开按钮18时,锁定机构160绕第2轴137转动,由此,揽入部164退避至轴承54能够从辊插入槽135脱离的锁定解除位置。在该状态下,当提起纸张罩20时,压辊51的轴承54从辊插入槽135脱离。由此,压辊51被从主体框架131卸下,并且,纸张罩20处于打开位置。通过以上步骤,纸张罩20的打开动作结束。
另外,在外力作用于热敏打印机101(打印单元130)的情况下,存在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机构160相对于主体框架131向上方(轴孔181的后端缘接近第2轴137的方向)移动、揽入部164从轴承54的外周面离开的担忧。即使在该情况下,锁定机构160也会利用施力部件170的复原力相对于主体框架131向下方(轴孔181的前端缘接近第2轴137的方向)移动,并快速地返回锁定位置。由此,在锁定位置,轴孔181的前端缘从前方与第2轴137抵接的抵接状态被维持。特别是,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轴孔181的长度方向与施力部件170的施力方向一致,因此,能够有效地将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F有效地分配到轴孔181的长度方向。由此,能够利用更强的力将第2轴137保持在轴孔181内的规定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锁定机构160的晃动,使压辊51的位置更加稳定。
这样,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主体框架131上设有第2轴137,该第2轴137贯插于锁定机构160上设置的轴孔181内,锁定机构160相对于主体框架131绕第2轴137转动。并且,具备施力部件170,该施力部件170对锁定机构160朝锁定位置施力,并使第2轴137与轴孔181的开口缘抵接。根据该结构,施力部件170通过对锁定机构160朝锁定位置施力,并使第2轴137抵接到轴孔181的开口缘的规定位置,由此,能够将锁定机构160相对于主体框架131定位在期望的位置。由此,假使外力作用于打印单元130,也能够抑制例如第2轴137在轴孔181的范围内的移动。因此,能够使从锁定机构160作用于压辊51的保持力以及保持力的作用方向稳定,能够使压辊51相对于热头41的位置稳定,确保打印质量。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第2轴137与轴孔181的开口缘的规定部位抵接,因此,基于锁定机构160的压辊51的保持精度是根据第2轴137与轴孔181的开口缘的规定部位的接触面的精度来确定的。因此,与现有的打印单元那样、为了保证基于锁定机构的压辊的保持精度而对制造时的轴孔的真圆度以及轴孔与转动轴的同轴度等进行管理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抑制制造偏差,并且,用于具备轴孔181的锁定机构160的制造的模具的管理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另外,通过将轴孔181设为长孔,使轴孔181的尺寸管理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改善制造偏差,并能够实现成型轴孔181的模具的长寿命化,削减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轴孔181是长孔,施力部件170使第2轴137与轴孔181的开口缘的位于各轴孔18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部分抵接。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第2轴137与轴孔181的开口缘的位于各轴孔18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部分抵接,能够在限制了第2轴137沿轴孔181的宽度方向移动的基础上,将第2轴137保持在轴孔181的期望的位置。因此,轴孔181内的第2轴137的位置稳定,锁定机构160的晃动得以抑制。因此,能够使压辊51相对于热头41的位置更加稳定。
而且,通过将轴孔181设为长孔,与例如将轴孔181形成为正圆等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施力部件170的施力方向稳定,因此,能够使压辊51相对于热头41的位置更加稳定,并能够抑制产品之间的偏差。
另外,施力部件170介于主体框架131(第1轴136)与锁定机构160(第3轴168)之间。根据该结构,由于施力部件170被安装于打印单元130内,因此,能够在安装有施力部件170的状态下,将打印单元130组装至壳体3。由此,与使施力部件170介于壳体3与锁定机构160之间的结构相比较,容易将打印单元130组装至壳体3,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由于本第2实施方式的热敏打印机101具备打印单元130,因此,能够使压辊51相对于热头41的位置稳定,确保打印质量。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参照附图进行了说明的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在其技术的范畴内可以想到各种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160利用锁定机构160上形成的轴孔181和主体框架131所具备的第2轴137(转动轴)而转动自如。可是,并不限定于此,锁定机构还可以利用锁定机构所具备转动轴和主体框架上形成的轴孔而转动自如。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对轴孔181的长度方向与施力部件170的施力方向一致(平行)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两者的交差角也可以是45°以下。该情况下,可以将施力部件170的作用力中的一半以上的分力分配到轴孔181的长度方向。由此,能够利用更强的力将第2轴137保持在轴孔181内的规定位置。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锁定机构160的晃动,使压辊51的位置更加稳定。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轴孔181形成为长圆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0所示,轴孔281也可以是椭圆形状。该情况下,优选将轴孔281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曲率半径设定得比第2轴137的半径小。并且,通过使第2轴137与轴孔281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部分抵接,从而第2轴137与轴孔281的开口缘在2处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2轴137和轴孔281的晃动。另外,如图21所示,轴孔381也可以是圆形形状。该情况下,能够利用施力部件170将第2轴137定位于轴孔381的期望的位置,能够抑制第2轴137在其与轴孔381的配合公差的范围内移动。另外,轴孔和转动轴(第2轴)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形状,也可以是彼此在规定部位互相抵接的形状。
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公知的结构要素。

Claims (11)

1.一种打印单元,其中,
所述打印单元具备:
主体框架;
热头,其安装于该主体框架;
压辊,其与所述热头对置配置,所述压辊通过在将记录纸夹在该压辊与所述热头之间的状态下绕沿着第1方向延伸的轴旋转来送出所述记录纸;
辊插入槽,其形成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压辊以能够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装卸的状态被插入到所述辊插入槽中;
锁定臂,其被支承成能够绕沿着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并保持被插入到所述辊插入槽中的所述压辊;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转动轴移动;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锁定臂施力;以及
揽入部,其设置于所述锁定臂,在保持着所述压辊的保持状态下,从隔着所述压辊而位于与所述热头相反一侧的区域朝向所述热头延伸,
所述揽入部的末端部形成为,在所述保持状态下位于比包含所述压辊的中心轴和所述转动轴的轴线的假想面靠所述热头侧的位置,
所述移动机构使所述转动轴在锁定位置与转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定位置是限制所述锁定臂在所述保持状态下的转动的位置,所述转动位置是使得所述锁定臂在所述保持状态与所述压辊能够从所述辊插入槽装卸的释放状态之间转动自如的位置,并且,
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保持状态下,在使得所述转动轴从所述转动位置朝向所述锁定位置的方向上对所述锁定臂施力,并且,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转动位置的状态下,在使得所述锁定臂从所述释放状态朝向所述保持状态的方向上对所述锁定臂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单元,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
长孔,其形成于所述锁定臂;和
轴部,其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上,并嵌入于所述长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单元,其中,
从所述第1方向观察,所述揽入部的与所述压辊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沿着所述压辊的外周面的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单元,其中,
从所述第1方向观察,所述揽入部的与所述压辊接触的部分形成为沿着所述压辊的外周面的圆弧状。
5.一种打印单元,其中,
所述打印单元具备:
主体框架;
压辊,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在所述主体框架上;
锁定机构,其以能够在锁定位置与锁定解除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锁定位置是将所述压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的位置,所述锁定解除位置是能够使所述压辊从所述主体框架脱离的位置;
热头,其被压接于所述压辊的外周面上;
转动轴,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锁定机构中的任意一方的部件,所述转动轴被贯插于另一方的部件上设置的轴孔内,并且,使所述锁定机构相对于所述主体框架绕该转动轴转动;以及
施力部件,其对所述锁定机构朝所述锁定位置施力,并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孔的开口缘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单元,其中,
所述轴孔是长孔,并且,
所述施力部件使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轴孔的开口缘的位于各所述轴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部分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单元,其中,
所述轴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方向的交差角为45°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单元,其中,
所述施力部件介于所述主体框架与所述锁定机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单元,其中,
所述施力部件介于所述主体框架与所述锁定机构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单元,其中,
所述施力部件介于所述主体框架与所述锁定机构之间。
11.一种热敏打印机,其中,
所述热敏打印机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单元。
CN201510524890.0A 2014-08-27 2015-08-25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Active CN1053831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3027A JP6329033B2 (ja) 2014-08-27 2014-08-27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2014-173027 2014-08-27
JP2014-260735 2014-12-24
JP2014260735A JP6422334B2 (ja) 2014-12-24 2014-12-24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190A true CN105383190A (zh) 2016-03-09
CN105383190B CN105383190B (zh) 2020-02-07

Family

ID=540075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4114.XU Active CN204914946U (zh) 2014-08-27 2015-08-25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CN201510524890.0A Active CN105383190B (zh) 2014-08-27 2015-08-25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4114.XU Active CN204914946U (zh) 2014-08-27 2015-08-25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93814B2 (zh)
EP (1) EP3064361B1 (zh)
KR (1) KR102365829B1 (zh)
CN (2) CN204914946U (zh)
TW (1) TWI6425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7259A (zh) * 2019-10-18 2020-01-10 珠海智汇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转臂式开盖的热敏打印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2555B (zh) * 2014-08-27 2018-12-01 日商精工電子有限公司 印字單元及熱列印機
JP6685830B2 (ja) 2016-05-16 2020-04-2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携帯型端末
JP2018001719A (ja) * 2016-07-08 2018-01-1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6767189B2 (ja) * 2016-07-26 2020-10-1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携帯型端末
JP7046589B2 (ja) * 2017-12-20 2022-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060990B2 (ja) * 2018-03-27 2022-04-27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11400735B2 (en) * 2019-12-02 2022-08-02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nting unit and thermal printer
US11945236B2 (en) 2020-01-16 2024-04-02 4P Srl Portable thermal printer of the clamshell type and handheld multifunctio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id printer integrated therein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18390A1 (en) * 2001-11-16 2003-06-26 Rikuo Yamada Printer unit and print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1323535A2 (en) * 2001-12-28 2003-07-02 Sii P & S Inc. Thermal printer
US20040119808A1 (en) * 2002-12-18 2004-06-24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Thermal printer having a reduced size
EP1900538A1 (en) * 2006-09-15 2008-03-19 Seiko Instruments Inc. Thermal printer
CN101456296A (zh) * 2007-12-14 2009-06-1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热敏印刷机
US20100253759A1 (en) * 2009-04-01 2010-10-07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Thermal printer
US20110128341A1 (en) * 2009-11-30 2011-06-02 Masanori Takahashi Thermal printer
EP2749429A1 (en) * 2012-12-27 2014-07-02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nter
EP2765005A1 (en) * 2011-10-07 2014-08-13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Printer device
CN204914946U (zh) * 2014-08-27 2015-12-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6919A3 (en) * 1989-03-06 1991-01-30 Tokyo Electric Co., Ltd. Thermal printer
JP3919644B2 (ja) * 2002-10-03 2007-05-3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開閉部材のロック機構,シート排出機構,シート処理装置
JP4389534B2 (ja) * 2003-09-25 2009-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開閉蓋のロック・アンロック機構およびプリンタ
JP2007331112A (ja) * 2006-06-12 2007-12-27 Seiko Epson Corp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5181145B2 (ja) * 2008-05-21 2013-04-1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18390A1 (en) * 2001-11-16 2003-06-26 Rikuo Yamada Printer unit and print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EP1323535A2 (en) * 2001-12-28 2003-07-02 Sii P & S Inc. Thermal printer
US20040119808A1 (en) * 2002-12-18 2004-06-24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Thermal printer having a reduced size
EP1900538A1 (en) * 2006-09-15 2008-03-19 Seiko Instruments Inc. Thermal printer
CN101456296A (zh) * 2007-12-14 2009-06-17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热敏印刷机
US20100253759A1 (en) * 2009-04-01 2010-10-07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Thermal printer
US20110128341A1 (en) * 2009-11-30 2011-06-02 Masanori Takahashi Thermal printer
EP2765005A1 (en) * 2011-10-07 2014-08-13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Printer device
EP2749429A1 (en) * 2012-12-27 2014-07-02 Seiko Instruments Inc. Printer
CN204914946U (zh) * 2014-08-27 2015-12-30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7259A (zh) * 2019-10-18 2020-01-10 珠海智汇网络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转臂式开盖的热敏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190B (zh) 2020-02-07
EP3064361A1 (en) 2016-09-07
US9393814B2 (en) 2016-07-19
US20160059588A1 (en) 2016-03-03
KR102365829B1 (ko) 2022-02-21
TW201615440A (zh) 2016-05-01
EP3064361B1 (en) 2017-11-22
KR20160025476A (ko) 2016-03-08
CN204914946U (zh) 2015-12-30
TWI642555B (zh) 2018-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14946U (zh) 打印单元和热敏打印机
CN102059860B (zh) 热敏打印机
CN101096154B (zh) 热敏打印机和打印装置
JP5007694B2 (ja) ライ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20050232679A1 (en) Printer with pivotable platen
CN105383183A (zh) 打印单元和打印机
US7121748B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EP3284606B1 (en) Printer
US71723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381050B (zh) 打印机
CN105404905A (zh) 卡片收纳排出模块
JP6329033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05905637B (zh) 成像装置
JP4006701B2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US74271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22334B2 (ja) 印字ユニット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9878563B2 (en) Printer
JP7334488B2 (ja) 印刷装置
KR200473127Y1 (ko) 제대기
KR102356765B1 (ko) 인자 유닛 및 프린터
KR101291305B1 (ko) 제대기
JP6863316B2 (ja) 印刷装置
JP38119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45819A (ja)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20071454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