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6049B - 一种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抗扰控制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抗扰控制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6049B
CN105376049B CN201510829084.4A CN201510829084A CN105376049B CN 105376049 B CN105376049 B CN 105376049B CN 201510829084 A CN201510829084 A CN 201510829084A CN 105376049 B CN105376049 B CN 105376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al amplifier
resistance
inverting input
outfa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90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6049A (zh
Inventor
魏伟
左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ecurity control Ya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8290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76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76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6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6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6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01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chaotic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 Networks Using Activ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抗扰控制设计方法及超混沌电路。其中该超混沌电路包括四个通道电路。第一通道电路的输出信号x作为第二、三、四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信号,同时它经反相器反相后又作为第一通道电路及第二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信号。第二通道电路的输出信号y作为第一、三、四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信号。第三通道电路的输出z作为第二通道电路和第四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信号。第四通道电路的输出u作为第一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该电路能够在较大的参数范围内获得超混沌动力学特性。

Description

一种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抗扰控制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混沌系统基础上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方法,具体来讲是利用混沌系统构建超混沌系统的系统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混沌是确定性系统中产生的一种类似随机的动力学行为。因其具有丰富的动态行为而被广泛应用于保密通信领域。与普通混沌系统相比,超混沌系统具有一个以上正的Lyapunov指数,其动力学行为比普通混沌系统更为复杂、更难预测。因此,在保密通信中,超混沌系统具有更大的优势。此外,超混沌系统在信息加密、图像处理、复杂网络、非线性电路等方面有极具优势的应用前景。
正因为超混沌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超混沌系统的产生及其物理实现。通常,超混沌系统可通过在混沌系统中引入状态反馈,或者在混沌系统上加入正弦干扰信号,亦或通过引入系统自身的信号获得。
虽然已有诸多获得新的超混沌系统的报道,但是所得系统仅在有限的参数范围内具有超混沌特性。因此,一种系统化的、可在较大参数范围内获得超混沌特性的设计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获取超混沌系统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三维混沌系统基础上获得超混沌系统的系统化设计方法。特别地,该方法能够使系统在较大的参数范围内获得超混沌动力学特性。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以Lorenz系统为基础,其动力学方程为:
x · = a ( y - x ) y · = c x - y - x z z · = x y - b z - - - ( 1 )
其中,x,y,z为系统的状态变量,a,b,c为常数。当a=10,b=8/3,c=28时,系统呈现混沌动力学特性。
在上述系统(1)的三维变量基础上引入一维变量,构成具有四维变量的动力学系统。本发明采用抗扰控制设计方法,抗扰控制输入为u。在三维混沌系统(1)的第一个状态方程右端加入u,且u的变化率为可得如下四维动力学系统:
x · = a ( y - x ) + u y · = c x - y - x z z · = x y - b z u · = c d x - d x z - e y - - - ( 2 )
其中,x,y,z,u为系统的状态变量,a,b,c,d,e为常数。a,b,c与Lorenz混沌系统的取值相同;c1,c2为系统的可调增益且d=c1,e=c1+c2
通常,若一个四维动力学系统为超混沌系统,那么它需要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i)系统是耗散的;
(ii)系统的最小维数是四;
(iii)方程中导致不稳定的项数至少为二,且其中至少有一项是非线性函数项。
分析上述四维动力学系统(2)可知:条件(ii),(iii)已满足,考察该系统的散度,有:
&dtri; V = &part; x &CenterDot; &part; x + &part; y &CenterDot; &part; y + &part; z &CenterDot; &part; z + &part; u &CenterDot; &part; u = - a - 1 - b + 0 = - ( a + b + 1 ) < 0 - - - ( 3 )
故四维动力学系统(2)是耗散的,且以指数形式收敛,满足条件(i)。
于是,上述四维动力学系统(2)满足超混沌系统所需满足的三个必要条件,选取合适的可调参数d,e,亦即c1,c2,可获得期望的超混沌动力学特性。
本发明通过四个通道电路实现式(2)所示的超混沌系统。每个通道电路分别实现相应的状态方程。第一通道电路输出为x,第二通道电路输出为y,第三通道电路输出为z,第四通道电路输出为u。
第一通道电路的输出信号x作为第二、三、四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信号,同时它经反相器反相后又作为第一通道电路及第二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信号。第二通道电路的输出信号y作为第一、三、四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信号。第三通道电路的输出z作为第二通道电路和第四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信号。第四通道电路的输出u作为第一通道电路的一路输入。
式(2)所示超混沌系统的实现电路由两个模拟乘法器、十六个运算放大器、三十七个电阻和四个电容组成。
第一通道电路的输入信号为-x,y和u,该通道电路由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一、二、三、四、五、六及二十四电阻,第一积分电容组成。第一、二、二十四电阻的一端分别接收三路输入信号,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一、二、三、二十四电阻及第一运算放大器构成反相加法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一积分电容,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信号给第二、三、四通道电路,第四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积分电容构成反相积分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与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三运算放大器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六电阻,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的输出信号给第一及第二通道电路。
第二通道电路的输入信号为x,-x,y和z,该通道电路由第四、五、六运算放大器,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四、十五电阻,第一模拟乘法器以及第二积分电容组成。第七、八电阻分别接收两路输入信号,分别来自第三运算放大器和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第七、八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九电阻,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与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相连,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电阻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收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第十二电阻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模拟乘法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模拟乘法器的两个输入端则分别接收第三运算放大器和第八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第一模拟乘法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二、三十二电阻相连,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五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六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六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六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二积分电容,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提供输出信号给第一至四通道电路。
第三通道电路的输入信号为x,y和-z,该通道电路由第七、八、九运算放大器,第十三、十六、十七、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电阻,第二模拟乘法器以及第三积分电容组成。第二模拟乘法器分别接收来自第二运算放大器、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第二模拟乘法器的输出与第十六电阻的一端相连,第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七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三电阻的一端接受第九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另一端与第七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七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十七电阻,第七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七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八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八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积分电容,第八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给出信号到第一模拟乘法器以及第二十八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九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在第九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二十九电阻,第九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九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给出信号到第十三电阻。
第四通道电路的输入信号为x,y和z,该通道电路由第十至十六运算放大器,第十八、至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三十至三十七电阻,第四积分电容组成。第十八电阻的一端接收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另一端与第十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七电阻,第十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与第二十一、二十二电阻相连,第十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五电阻的一端接收第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另一端与第十五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与反相输入端之间并接第二十电阻,第十五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十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与第二十六电阻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六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在第十六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四电阻,第十六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五电阻的一端相连,第十六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二、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十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六电阻,第十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十电阻相连,第十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十九电阻,第十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电阻相连,第二十三、三十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十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三十二电阻的一端接收第一模拟乘法器的输出,另一端与第十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一电阻,第十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三电阻相连,第三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四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四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四积分电容,第十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给第一通道电路的第二十四电阻。
本发明可用于在三维混沌系统的基础上获得四维超混沌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优势:
(1)采用抗扰控制设计超混沌系统,可保证所得系统的超混沌特性受外界干扰小;
(2)可调参数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系统仍然具有超混沌动力学特性;
(3)可用系统化的设计方式构建超混沌系统且整体控制结构简单,应用方便,便于系统设计者掌握。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设计流程示意图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Lyapunov指数谱;
附图3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设计流程图。在三维Lorenz混沌系统的基础上施以抗扰控制,构造一个四维动力学系统。验证该四维动力学系统是否满足超混沌系统必须满足的三个必要条件(在抗扰控制作用下的三维Lorenz混沌系统必定满足超混沌系统的三个必要条件)。选取可调参数的数值,并利用Lyapunov指数谱、分岔图以及相轨迹等常用的超混沌系统特征来判断系统是否为超混沌系统。
通常,Lyapunov指数λi,i=1,2,3,4,满足λ1≥λ2≥λ3≥λ4。根据四维系统(2)的Lyapunov指数值,若λ1>0,λ2>0,λ3=0,λ4<0且λ124<0时,系统(2)呈现超混沌状态。可据此判断系统(2)是否具有超混沌特性。
图2是本发明设计所对应的Lyapunov指数谱,图2(a)固定c2=2,c1在(0,25]的数值范围内变动;图2(b)固定c1=8,c2在(0,25]的数值范围内变化。从图中可见:参数c1,c2在较大范围内变动,四维动力学系统(4)均具有两个正的Lyapunov指数,也就是在较大的参数取值范围内,本发明均能获得超混沌动力学特性。
图3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电路共四个通道,第一通道的输出作为第二、三、四通道的输入,同时,第一通道的输出反相后也作为自身的一路输入;第二通道的输出作为第一、三、四通道以及自身的一路输入;第三通道的输出作为第二、三、四通道的输入;第四路通道的输出仅作为第一路通道的输入。
图4是本发明的电路图。因变量过大,超出元器件的动态变化范围,需进行比例压缩变换,将所有变量缩小10倍。于是,令则压缩变换后的四维系统(2)可写为:
根据式(4)对变量进行微积分及时间尺度变换,可完成超混沌系统的电路设计与硬件实现。由式(4)可得其电路实现的状态方程为:
如图4所示,第一通道电路中第一、二、二十四电阻R1、R2、R24的一端分别接收第三、六、十四运算放大器U3,U6,U14的输出信号,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一积分电容C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信号给第二、三、四通道电路,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六电阻R6,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的输出信号给第一及第二通道电路。
第二通道电路中第七、八电阻R7,R8分别接收两路输入信号,它们分别来自第三运算放大器U3和第六运算放大器U6。第七、八电阻R7,R8的另一端均与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九电阻R9,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与第十一电阻R11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电阻R10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收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第十二电阻R12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模拟乘法器A1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模拟乘法器A1的两个输入端则分别接收第三运算放大器和第八运算放大器U3,U8的输出,第一模拟乘法器A1的输出端与第十二、三十二电阻R12,R32相连,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二积分电容C2,第六运算放大器U6输出信号给第一至四通道电路。
第三通道电路中第二模拟乘法器A2分别接收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第二模拟乘法器A2的输出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接收第九运算放大器U9的输出,另一端与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十七电阻R17,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与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八运算放大器U8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八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积分电容C3,第八运算放大器U8的同相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给出信号到第一模拟乘法器A1以及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第九运算放大器U9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在第九运算放大器U9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九运算放大器U9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九运算放大器U9输出到第十三电阻R13
第四通道电路中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接收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另一端与第十运算放大器U10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运算放大器U10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第十运算放大器U10的输出与第二十一、二十二电阻R21,R22相连,第十运算放大器U10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接收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另一端与第十五运算放大器U15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五运算放大器U15的输出与反相输入端之间并接第二十电阻R20,第十五运算放大器U15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十五运算放大器U15的输出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第十六运算放大器U16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在第十六运算放大器U16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十六运算放大器U16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相连,第十六运算放大器U16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二、三十五电阻R22,R35的另一端均与第十二运算放大器U1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二运算放大器U12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第十二运算放大器U12的输出端与第三十电阻R30相连,第十二运算放大器U12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十一运算放大器U1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一运算放大器U11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十九电阻R19,第十一运算放大器U11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相连,第二十三、三十电阻R23,R30的另一端均与第十三运算放大器U1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接收第一模拟乘法器A1的输出,另一端与第十三运算放大器U1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三运算放大器U1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第十三运算放大器U13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三电阻R33相连,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第十四运算放大器U14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四运算放大器U14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四积分电容C4,第十四运算放大器U14的输出信号给第一通道电路的第二十四电阻R24。具体实现时,集成运放采用TL084,模拟乘法器采用AD633。电阻采用精度为1%的金属膜电阻,电容采用瓷片电容。
根据系统状态方程(4)及电路状态方程(5),可得电路中各元器件的数值为:
Ri=10kΩ(i=1,2,5,6,10,19,21,23,25,26,28,29,34),
Rj=100kΩ(j=3,4,15,20,24,27,33),
R7=R18=R22=30kΩ,R8=R35=120kΩ,R9=R36=1kΩ,
R11=R30=2kΩ,R14=R17=R31=R37=240kΩ,R12=R16=24kΩ,
R13=90kΩ,R32=3kΩ,Ci=0.01μF(i=1,2,3,4)。
根据本发明,设计的超混沌系统,能够保证系统的超混沌特性受外界干扰小;在可调参数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系统仍然具有超混沌动力学特性。

Claims (2)

1.一种超混沌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道电路、第二通道电路,第三通道电路和第四通道电路,其中:
第一通道电路中第一、二、二十四电阻R1、R2、R24的一端分别接收第三、六、十四运算放大器U3,U6,U14的输出信号,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一积分电容C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信号给第二、三、四通道电路,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六电阻R6,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的输出信号给第一及第二通道电路;
第二通道电路中第七、八电阻R7,R8分别接收两路输入信号,它们分别来自第三运算放大器U3和第六运算放大器U6;第七、八电阻R7,R8的另一端均与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九电阻R9,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与第十一电阻R11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电阻R10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接收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第十二电阻R12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模拟乘法器A1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模拟乘法器A1的两个输入端则分别接收第三运算放大器和第八运算放大器U3,U8的输出,第一模拟乘法器A1的输出端与第十二、三十二电阻R12,R32相连,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与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二积分电容C2,第六运算放大器U6输出信号给第一至四通道电路;
第三通道电路中第二模拟乘法器A2分别接收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第二模拟乘法器A2的输出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接收第九运算放大器U9的输出,另一端与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十七电阻R17,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与第七运算放大器U7的输出端相连,另一端与第八运算放大器U8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八运算放大器U8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积分电容C3,第八运算放大器U8的同相输入端接地,其输出端给出信号到第一模拟乘法器A1以及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与第九运算放大器U9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在第九运算放大器U9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九运算放大器U9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九运算放大器U9输出到第十三电阻R13
第四通道电路中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接收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另一端与第十运算放大器U10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运算放大器U10的反相输入端与其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七电阻R37,第十运算放大器U10的输出与第二十一、二十二电阻R21,R22相连,第十运算放大器U10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接收第六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另一端与第十五运算放大器U15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五运算放大器U15的输出与反相输入端之间并接第二十电阻R20,第十五运算放大器U15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十五运算放大器U15的输出与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第十六运算放大器U16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在第十六运算放大器U16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十六运算放大器U16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相连,第十六运算放大器U16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二、三十五电阻R22,R35的另一端均与第十二运算放大器U12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二运算放大器U12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六电阻R36,第十二运算放大器U12的输出端与第三十电阻R30相连,第十二运算放大器U12的同相输入端接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第十一运算放大器U1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一运算放大器U11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十九电阻R19,第十一运算放大器U11的输出端与第二十三电阻R23相连,第二十三、三十电阻R23,R30的另一端均与第十三运算放大器U1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接收第一模拟乘法器A1的输出,另一端与第十三运算放大器U1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三运算放大器U1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三十一电阻R31,第十三运算放大器U13的输出端与第三十三电阻R33相连,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第十四运算放大器U14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四运算放大器U14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并接第四积分电容C4,第十四运算放大器U14的输出信号给第一通道电路的第二十四电阻R24
2.一种构建超混沌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构建超混沌电路四维动力学系统公式:
x &CenterDot; = a ( y - x ) + u y &CenterDot; = c x - y - x z z &CenterDot; = x y - b z u &CenterDot; = c d x - d x z - e y
其中,x,y,z,u为系统的状态变量,a,b,c,d,e为常数;
(2)根据上述超混沌电路四维动力学系统公式设计电路,所述电路为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混沌电路。
CN201510829084.4A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抗扰控制设计方法 Active CN105376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9084.4A CN105376049B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抗扰控制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9084.4A CN105376049B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抗扰控制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6049A CN105376049A (zh) 2016-03-02
CN105376049B true CN105376049B (zh) 2016-11-02

Family

ID=5537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9084.4A Active CN105376049B (zh) 2015-11-25 2015-11-25 一种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抗扰控制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76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176B (zh) * 2016-05-22 2020-06-05 台州市牛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线性化Sprott B混沌系统为二次项的电路
CN106788966B (zh) * 2017-02-25 2023-10-27 兰州大学 一种宽参数区域的五阶超混沌系统
CN112953701B (zh) * 2021-02-04 2023-10-31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四维混沌电路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432A (zh) * 2010-04-09 2010-10-13 李锐 高阶复合混沌信号发生装置
CN102843230A (zh) * 2012-09-17 2012-12-26 郑州轻工业学院 四维自治超混沌系统数学模型及其实现电路
CN104749957A (zh) * 2015-03-25 2015-07-01 山东科技大学 精确配置定常离散系统所有Lyapunov指数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432A (zh) * 2010-04-09 2010-10-13 李锐 高阶复合混沌信号发生装置
CN102843230A (zh) * 2012-09-17 2012-12-26 郑州轻工业学院 四维自治超混沌系统数学模型及其实现电路
CN104749957A (zh) * 2015-03-25 2015-07-01 山东科技大学 精确配置定常离散系统所有Lyapunov指数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6049A (zh)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6049B (zh) 一种构建超混沌系统的抗扰控制设计方法
CN104298809B (zh) 一种基于矩阵指数电磁暂态仿真的非线性建模求解方法
CN105068420A (zh) 一种区间约束的非仿射不确定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
Hu et al. Finite-time coordinated attitude control for spacecraft formation flying under input saturation
CN101232180A (zh) 一种配电系统负荷模糊建模装置及方法
CN103152158A (zh) 一个三维混沌系统
CN103634099A (zh) 一种五维混沌系统及基于五维混沌系统的混沌信号发生器
Chen et al. Finite time stability of a class of hybrid dynamical systems
CN103810646A (zh) 一种基于改进投影积分算法的有源配电系统动态仿真方法
CN103700036A (zh) 一种适于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的暂态稳定性投影积分方法
CN105184027A (zh) 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的电力负荷建模方法
Zhang et al.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with off‐design heat exchanger
CN106886617A (zh) 一种含多vsc的多速率电磁暂态分网方法
CN103199982A (zh) 一种具有平方项的三维混沌系统
CN110896347A (zh) 一种具有离散分岔图的多稳定性混沌系统
CN103199987A (zh) 一个含四个参数的三维混沌系统
CN104301090A (zh) 含有时滞项的四维混沌系统电路
CN103152159A (zh) 只有一个平衡点的三维混沌系统及其装置
CN110417022A (zh) 矩阵乘法运算提取雅可比元素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方法
CN103117848A (zh) 一个七维超混沌系统
Thanh Exact solutions of a two-fluid model of two-phase compressible flows with gravity
Ge et al. Fuzzy modeling and synchronization of chaotic Quantum cellular neural networks nano system via a novel fuzzy model and its implementation on electronic circuits
Kasusky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SVC's effect on nonlinear instabilities and voltage collapse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s
Bamieh et al. Exact computation of traces and H/sup 2/norms for a class of infinite-dimensional problems
CN105530085B (zh) 基于Lü系统的不同反馈自动切换超混沌系统构造方法及模拟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3

Address after: 102200 unit 1, building 1, yard 1, Longyu middle street, Huilongguan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711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ecurity control Ya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1 No. 33, F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