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1642A - 新型火锅用具 - Google Patents

新型火锅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1642A
CN105361642A CN201510924942.3A CN201510924942A CN105361642A CN 105361642 A CN105361642 A CN 105361642A CN 201510924942 A CN201510924942 A CN 201510924942A CN 105361642 A CN105361642 A CN 105361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fing dish
waste liquid
steam
waste collection
cannel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249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1642B (zh
Inventor
陈晓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FUHUA STAINLESS STEEL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9249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616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61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1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1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1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火锅用具,包括火锅废液收集机构、火锅机构、过滤网、蒸汽加热机构及蒸汽输入机构。火锅废液收集机构包括火锅废液收集盘及火锅废液排出管,缓冲环形槽的底部向火锅废液输出孔的方向逐渐倾斜设置。火锅机构包括火锅本体、火锅废液输入套管、缓冲环形槽及冷却环形槽。过滤网容置于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内,且其位于火锅废液收集盘及火锅废液输出孔之间。蒸汽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管体及蒸汽输出管体。蒸汽输入机构用于向蒸汽输出管体内输入蒸汽。上述新型火锅用具通过设置火锅废液收集机构、火锅机构、过滤网、蒸汽加热机构及蒸汽输入机构,可以实现蒸汽式的火锅,从而可以避免烧锅现象,且还具有加热更加均匀和安全性能更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新型火锅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炊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火锅用具。
背景技术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西汉时期即有火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至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
火锅一般而言,是以火锅用具为器具,如,锅或炉等,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
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一起食用。
目前,现有的火锅用具一般以火或者电热器作为热源,但是这样,容易造成火锅用具的底部出现加热不均的问题,即火锅用具的底部容易出现“烧锅”现象,这样,不仅会使得锅底食物出现烧糊的现象,且由于过热还会产生诸多致癌物质,不利于用户的健康和体验。此外,直接以火或者电热器作为热源还会产生安全隐患,例如,燃气泄漏或漏电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热更加均匀、可以避免烧锅现象、以及安全性能更好的新型火锅用具。
一种新型火锅用具,包括:
火锅废液收集机构,所述火锅废液收集机构包括火锅废液收集盘及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连通的火锅废液排出管,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具有空心结构,其内形成火锅废液收集腔体,用于容置火锅废液,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开设有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所述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腔体连通;
火锅机构,所述火锅机构包括火锅本体、火锅废液输入套管、缓冲环形槽及冷却环形槽,所述火锅本体设置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所述火锅本体为具有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内形成火锅槽,用于容置火锅汤底,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固定套置于所述火锅本体的外侧壁,且其具有空心结构,并与所述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连通,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开设有火锅废液输出孔,所述缓冲环形槽套置于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的外侧壁,其底部与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连通,所述冷却环形槽套置于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外侧壁,其中,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底部向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的方向逐渐倾斜设置;
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容置于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内,且其位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及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之间;
蒸汽加热机构,所述蒸汽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管体及蒸汽输出管体,所述加热管体具有空心结构,其内形成蒸汽缓冲腔体,所述加热管体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火锅本体的底部,其第二端露置于所述火锅本体外部,所述加热管体开设有与所述蒸汽缓冲腔体连通的蒸汽输出孔,所述蒸汽输出管体的第一端容置于所述加热管体内部,用于向所述蒸汽缓冲腔体输出蒸汽,所述蒸汽输出管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并部分露置于外部;
蒸汽输入机构,所述蒸汽输入机构与所述蒸汽输出管体的第二端连通,用于向所述蒸汽输出管体内输入蒸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的角度为30度~6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的角度为45度~6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的角度为4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底部邻近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的位置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凸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凸起部依次间隔设置。
上述新型火锅用具通过设置火锅废液收集机构、火锅机构、过滤网、蒸汽加热机构及蒸汽输入机构,可以实现蒸汽式的火锅,从而可以避免烧锅现象,且还具有加热更加均匀和安全性能更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新型火锅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新型火锅用具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新型火锅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新型火锅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新型火锅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新型火锅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新型火锅用具,包括:火锅废液收集机构,所述火锅废液收集机构包括火锅废液收集盘及火锅废液排出管,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具有空心结构,其内形成火锅废液收集腔体,用于容置火锅废液,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开设有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所述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腔体连通;火锅机构,所述火锅机构包括火锅本体、火锅废液输入套管、缓冲环形槽及冷却环形槽,所述火锅本体设置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所述火锅本体为具有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内形成火锅槽,用于容置火锅汤底,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固定套置于所述火锅本体的外侧壁,且其具有空心结构,并与所述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连通,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开设有火锅废液输出孔,所述缓冲环形槽套置于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的外侧壁,其底部与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连通,所述冷却环形槽套置于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外侧壁,其中,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底部向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的方向逐渐倾斜设置;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容置于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内,且其位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及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之间;蒸汽加热机构,所述蒸汽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管体及蒸汽输出管体,所述加热管体具有空心结构,其内形成蒸汽缓冲腔体,所述加热管体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火锅本体的底部,其第二端露置于所述火锅本体外部,所述加热管体开设有与所述蒸汽缓冲腔体连通的蒸汽输出孔,所述蒸汽输出管体的第一端容置于所述加热管体内部,用于向所述蒸汽缓冲腔体输出蒸汽,所述蒸汽输出管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并部分露置于外部;蒸汽输入机构,所述蒸汽输入机构与所述蒸汽输出管体的第二端连通,用于向所述蒸汽输出管体内输入蒸汽。
为了对上述新型火锅用具进行进一步说明,例如,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新型火锅用具10包括:火锅废液收集机构100、火锅机构200、过滤网300、蒸汽加热机构400及蒸汽输入机构(图未示),火锅机构200设置于火锅废液收集机构100,过滤网300及蒸汽加热机构400均设置于火锅机构200,所述蒸汽输入机构与蒸汽加热机构400连通。
请参阅图3,火锅废液收集机构100包括火锅废液收集盘110及火锅废液排出管120,火锅废液收集盘110具有空心结构,火锅废液收集盘110内形成火锅废液收集腔体,所述火锅废液收集腔体用于容置火锅废液,例如,所述火锅废液由经过火锅工艺加热的食物滴落的废液形成。
火锅废液收集盘110开设有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111,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111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腔体连通,这样,当火锅废液由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111进入时,就会直接流入至所述火锅废液收集腔体内部,最后再由火锅废液排出管120排出,例如,火锅废液排出管120与外部的垃圾回收设备连通,如,与垃圾桶连通,又如,与废油炼制设备连通,这样,可以直接对火锅废液内的废油进行提炼,得到废油,用于发电或制备化工原料。
请参阅图3,火锅机构200包括依次套置的火锅本体210、火锅废液输入套管220、缓冲环形槽230及冷却环形槽240。
火锅本体210设置于火锅废液收集盘110,火锅本体210为具有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火锅本体210内形成火锅槽,所述火锅槽用于容置火锅汤底。例如,所述火锅本体具有凹形锅状结构,如,呈一端开口锥型结构,又如,呈一端开口的圆台状结构。当需要进行火锅时,如,需要将食材,如,海鲜食材或牛羊食材等进行加热涮煮时,首先,将这些食材通过所述火锅本体的开口放入至所述火锅槽内部容置的火锅汤底内,由于所述蒸汽加热机构对所述火锅槽内部的火锅汤底的加热,从而可以使得这些食材快速地被煮熟,如此,可以完成食材的加热涮煮操作。
请参阅图3,火锅废液输入套管220固定套置于火锅本体210的外侧壁,例如,所述火锅本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的直径,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具有圆环形结构的横截面。火锅废液输入套220具有空心结构,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的内部空间与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111连通,又如,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具有开口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的边缘位置处。这样,当流入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内的火锅废液就可以通过所述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流入至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内部,进而再由火锅废液排出管120排出。
请参阅图3,火锅废液输入套管220开设有火锅废液输出孔221,缓冲环形槽230套置于火锅废液输入套管220的外侧壁,缓冲环形槽230的底部与火锅废液输出孔221连通。例如,缓冲环形槽230的底部与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的边缘位置处连接,这样,缓冲环形槽230内部积聚的火锅废液就可以通过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流入至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内部,进而流入至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内部,最后,再由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流出至外部环境中,以完成火锅废液的收集和排出操作。
当将食材加热涮煮后,首先将加热后的食材放入至缓冲环形槽230内部,之后,这些食材上粘附的火锅汤底液就会流出,由缓冲环形槽230收集后再通过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流入至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内部,这样,相对于传统需要使用餐具盛装食材,导致餐具被火锅废液污染,需要不断地倒掉餐具内的火锅废液来维持餐具的洁净度,上述新型火锅用具可以便捷地将食材与火锅废液分离,利于用户对食材的进食。
请参阅图3,冷却环形槽240套置于缓冲环形槽230的外侧壁,当将食材与火锅废液分离后,将食材放入至冷却环形槽240中,可以对这些过热的食材进行降温操作,以避免过热的食材烫伤用户,从而可以更利于用户对食材的进食,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进食的习惯来选择食材的适宜温度,如,通过控制这些食材放置于所述冷却环形槽上时间来调节食材的温度。又如,所述冷却环形槽上述还设置有调味盘,用于放置火锅食材调味料,这样,不仅可以起到冷却的效果,而且还可以起到食材调味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新型火锅用具极其适用于家庭式火锅聚餐使用,又如,还适合于火锅店经营使用。
请参阅图3,过滤网300容置于火锅废液输入套管220内,且过滤网300位于火锅废液收集盘110及火锅废液输出孔221之间,也就是说,过滤网300的水平高度低于火锅废液输出孔221的高度,这样,可以将火锅废液内的固体杂质滤除,利于后续的火锅废液的回收和排放。
请参阅图3,蒸汽加热机构400包括加热管体410及蒸汽输出管体420,加热管体410具有空心结构,加热管体410内形成蒸汽缓冲腔体,蒸汽缓冲腔体用于对高温蒸汽起到导流或缓冲作用。
加热管体410的第一端设置于火锅本体210的底部,加热管体410的第二端露置于火锅本体210外部。例如,所述加热管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火锅本体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这样,利于加热的均匀性。
加热管体410开设有与所述蒸汽缓冲腔体连通的蒸汽输出孔411,蒸汽输出孔411用于将所述蒸汽缓冲腔体内的高温蒸汽输出至所述火锅本体内部,用于对所述火锅本体内部的火锅汤底进行蒸汽式加热,由于高温蒸汽的温度大概在100℃,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以明火或电热作为热源的新型火锅用具,上述新型火锅用具可以在恒温下进行加热,从而可以避免烧锅现象,且还可以避免燃气泄漏或漏电的问题,安全性较高;另一方面,蒸汽由蒸汽输出孔411喷出至火锅汤底内部,可以产生全面均匀的加热效果,相对传统的局部加热的新型火锅用具,上述新型火锅用具还具有加热更加均匀的优点。
请参阅图3,蒸汽输出管体420的第一端容置于加热管体410内部,用于向所述蒸汽缓冲腔体输出蒸汽。例如,蒸汽输出管体420的第一端具有蒸汽出口,用于向所述蒸汽缓冲腔体内部输出高温蒸汽,该高温蒸汽进一步通过蒸汽输出孔411喷出至所述火锅本体内部容置的火锅汤底中,以对所述火锅汤底进行加热操作。
蒸汽输出管体420的第二端穿过火锅废液收集盘110并部分露置于外部,这样,露置于火锅废液收集盘110外部的蒸汽输出管体420更有利于与所述蒸汽输入机构连通。
例如,所述蒸汽输入机构与蒸汽输出管体420的第二端连通,用于向蒸汽输出管体420内输入蒸汽,例如,所述蒸汽输入机构还设置有鼓风装置,用于提高蒸汽的流速。
为了避免火锅汤底倒灌至所述蒸汽输出管体内部,例如,请参阅图3,蒸汽输出管体420的第一端到火锅废液收集盘110的距离大于火锅本体210的顶部到火锅废液收集盘110的距离;又如,所述火锅本体、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所述缓冲环形槽及所述冷却环形槽分别到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的距离依次递减,这样,可以避免火锅汤底倒灌至所述蒸汽输出管体内部。
为了更好地起到防烫效果,例如,所述加热管体的第二端的端面设置有防烫部;又如,所述防烫部具有空心结构,其内真空设置;又如,所述防烫部具有圆柱体结构,这样,可以更好地起到防烫效果。
为了更好地对所述冷却环形槽内部的食材进行冷却操作,例如,请参阅图4,冷却环形槽240的侧壁开设有送风孔241,送风孔241与送风设备连通,用于向所述冷却环形槽内部送风;又如,所述送风孔具有90度的弯折结构;又如,设置若干所述送风孔;又如,若干所述送风孔沿着所述冷却环形槽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又如,所述送风设备为无叶风扇;又如,所述无叶风扇的送风口与所述送风孔连通,这样,可以更好地对所述冷却环形槽内部的食材进行冷却操作。
为了可以提高食材与火锅废液的分离效果,例如,请参阅图5,缓冲环形槽230的底部向火锅废液输出孔221的方向逐渐倾斜设置;又如,所述倾斜设置的角度为30度~60度;又如,所述倾斜设置的角度为45度~60度;又如,所述倾斜设置的角度为45度;又如,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底部邻近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的位置处设置;又如,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凸起部;又如,若干所述凸起部依次间隔设置,这样,可以提高食材与火锅废液的分离效果。
为了更好地避免所述火锅本体内的火锅汤底溢流至所述缓冲环形槽内部,例如,请参阅图6,火锅废液输入套管220远离火锅废液收集盘110的一端端部开设有溢流孔222,溢流孔222与火锅废液输入套管220的内部空间连通;又如,设置若干所述溢流孔;又如,若干所述溢流孔以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又如,所述溢流孔具有圆形结构的横截面;又如,所述溢流孔的直径为8mm~12mm;又如,所述溢流孔的直径为9mm~11mm;又如,所述溢流孔的直径为10mm,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所述火锅本体内的火锅汤底溢流至所述缓冲环形槽内部。
上述新型火锅用具10通过设置火锅废液收集机构100、火锅机构200、过滤网300、蒸汽加热机构400及所述蒸汽输入机构,可以实现蒸汽式的火锅,从而可以避免烧锅现象,且还具有加热更加均匀和安全性能更好的优点。
例如,本发明的新型火锅用具的其他实施方式还包括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新型火锅用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块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新型火锅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火锅废液收集机构,所述火锅废液收集机构包括火锅废液收集盘及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连通的火锅废液排出管,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具有空心结构,其内形成火锅废液收集腔体,用于容置火锅废液,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开设有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所述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腔体连通;
火锅机构,所述火锅机构包括火锅本体、火锅废液输入套管、缓冲环形槽及冷却环形槽,所述火锅本体设置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所述火锅本体为具有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其内形成火锅槽,用于容置火锅汤底,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固定套置于所述火锅本体的外侧壁,且其具有空心结构,并与所述环形火锅废液收集孔连通,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开设有火锅废液输出孔,所述缓冲环形槽套置于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的外侧壁,其底部与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连通,所述冷却环形槽套置于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外侧壁,其中,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底部向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的方向逐渐倾斜设置;
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容置于所述火锅废液输入套管内,且其位于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及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之间;
蒸汽加热机构,所述蒸汽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管体及蒸汽输出管体,所述加热管体具有空心结构,其内形成蒸汽缓冲腔体,所述加热管体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火锅本体的底部,其第二端露置于所述火锅本体外部,所述加热管体开设有与所述蒸汽缓冲腔体连通的蒸汽输出孔,所述蒸汽输出管体的第一端容置于所述加热管体内部,用于向所述蒸汽缓冲腔体输出蒸汽,所述蒸汽输出管体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火锅废液收集盘并部分露置于外部;
蒸汽输入机构,所述蒸汽输入机构与所述蒸汽输出管体的第二端连通,用于向所述蒸汽输出管体内输入蒸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火锅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角度为30度~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火锅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角度为45度~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火锅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角度为45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火锅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底部邻近所述火锅废液输出孔的位置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火锅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环形槽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凸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火锅用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凸起部依次间隔设置。
CN201510924942.3A 2015-12-11 2015-12-11 新型火锅用具 Active CN105361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4942.3A CN105361642B (zh) 2015-12-11 2015-12-11 新型火锅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4942.3A CN105361642B (zh) 2015-12-11 2015-12-11 新型火锅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1642A true CN105361642A (zh) 2016-03-02
CN105361642B CN105361642B (zh) 2018-01-02

Family

ID=55364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4942.3A Active CN105361642B (zh) 2015-12-11 2015-12-11 新型火锅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6164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7979A (en) * 1993-10-29 1994-09-20 D. W. Haber & Son, Inc. Chafing dish for outdoor use
CN201160767Y (zh) * 2008-03-10 2008-12-10 范亚平 一种蒸汽火锅
CN201523961U (zh) * 2009-10-30 2010-07-14 肖培荣 一种多功能火锅
CN201675701U (zh) * 2010-01-28 2010-12-22 张尚铁 铜盆炭式自排气火锅
CN202820941U (zh) * 2012-09-04 2013-03-27 林怡君 用于火锅的专用锅具
KR200469270Y1 (ko) * 2011-08-17 2013-10-15 김춘동 조리용 타진냄비
CN203314735U (zh) * 2013-05-15 2013-12-04 王奕淇 多功能火锅盘
CN103829790A (zh) * 2013-12-19 2014-06-04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安全高压锅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7979A (en) * 1993-10-29 1994-09-20 D. W. Haber & Son, Inc. Chafing dish for outdoor use
CN201160767Y (zh) * 2008-03-10 2008-12-10 范亚平 一种蒸汽火锅
CN201523961U (zh) * 2009-10-30 2010-07-14 肖培荣 一种多功能火锅
CN201675701U (zh) * 2010-01-28 2010-12-22 张尚铁 铜盆炭式自排气火锅
KR200469270Y1 (ko) * 2011-08-17 2013-10-15 김춘동 조리용 타진냄비
CN202820941U (zh) * 2012-09-04 2013-03-27 林怡君 用于火锅的专用锅具
CN203314735U (zh) * 2013-05-15 2013-12-04 王奕淇 多功能火锅盘
CN103829790A (zh) * 2013-12-19 2014-06-04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高效节能安全高压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1642B (zh)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95037A (zh) 家庭式火锅用具
CN205162360U (zh) 一种带有火锅和烧烤功能的旋转餐桌
CN105361640A (zh) 无烟型火锅用具
CN105361642A (zh) 新型火锅用具
CN105361637A (zh) 蒸汽式火锅用具
CN105361638A (zh) 火锅用具
CN104352158A (zh) 一种多用途汽锅
CN108324088A (zh) 分子共振真空烹饪炉
CN204318404U (zh) 一种浸入式上进气汽锅
CN105361639B (zh) 新型锅具
CN105395038B (zh) 多功能锅具
CN105559521B (zh) 恒温加热式锅具
CN204445348U (zh) 一种多用途汽锅
CN206434178U (zh) 一种具有立体加热结构的炒菜机
CN208176480U (zh) 一种涮烤两用的火锅盘
CN105011780A (zh) 夹层开口切向送风的空气炸锅
CN105395045B (zh) 蒸汽加热式锅具
CN105361641B (zh) 洁净式锅具
CN209932365U (zh) 一种无烟升降火锅
CN209499442U (zh) 分子共振真空烹饪炉
CN203207781U (zh) 方便清洁的火烤二用锅
CN204995260U (zh) 一种烤箱的加热罐
CN205410835U (zh) 一种改进的蒸锅
CN106690845A (zh) 带烘烤箱的单灶有双灶头的火锅桌
CN202751196U (zh) 煎煮一体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2

Address after: Nanjing road 226100 Jiangsu Sijia town of Haimen city of Nantong province No. 78

Patentee after: Gaorun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t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0, No. 23, Longhua Avenue, Longhua Town, Boluo County, Guangdong, Huizhou

Patentee before: Chen Xiaohu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5

Address after: No. 235, Zhongxing Road, Sijia Town, Haime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100

Patentee after: NANTONG FUHUA STAINLESS STEEL PRODUCT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100 Nanjing Road 78, Sijia Town, Haimen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aorun New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to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