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3265A -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3265A
CN105343265A CN201510723425.XA CN201510723425A CN105343265A CN 105343265 A CN105343265 A CN 105343265A CN 201510723425 A CN201510723425 A CN 201510723425A CN 105343265 A CN105343265 A CN 105343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34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洁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234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43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43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326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黄芪12-18份、艾叶22-32份、桑叶13-19份、花椒13-18份、荆芥11-19份、白鲜皮8-16份、蝉蜕6-12份、紫草7-14份、桂皮12-18份、合欢花14-20份、夜交藤14-19份、白芍9-17份和甘草6-16份。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湿疹方面具有止痒见效快,治疗效果好,对皮肤无刺激的优点,并且其制剂工艺简便易行,制剂药效稳定,患者用药依从性高,适用范围广且易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多形性皮疹,渗出倾向,对称分布,易于复发和慢性化。湿疹病因较复杂,目前多认为是过敏性疾病,属第Ⅳ型变态反应。过敏原可来自外界,亦可来自机体内部。外界过敏原如化学药品、化妆品、染料、某些动物的毒素,蛋、鱼、虾、牛奶等异性蛋白以及某些花粉、尘埃等。内部过敏原如体内病灶,肠寄生虫病,某些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失调以及人体本身某些组织在某些因子的影响下,其成份发生改变而形成自身抗体等。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于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成方。
西医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为主,外用药主要根据不同病期表现选用溶液、洗剂、糊剂或软膏等湿敷或外涂,存在继发性感染时,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是一些西药对皮肤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同时抗生素、激素等治疗不仅会直接影响病人的健康,而且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使用,会成瘾并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又名灸草,蕲艾,艾蒿和艾蓬等,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理气血,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等功效,是一种妇科良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药理研究表示,艾叶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抗菌作用,同时艾叶油对卵白蛋白引起的豚鼠过敏性休克有对抗作用,可降低死亡率。中国专利申请201210287998.9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的外敷药,该药物由由土茯苓、连翘、荆芥、艾叶、朴硝、透骨草、甘草、花椒中药材分别浸泡在经煮开冷却的米醋中,再接种醋酸杆菌,经不同发酵时间发酵后,再将其发酵液勾兑制成。该药物在治疗湿疹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是该药物制备方法复杂,治疗疗程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能够快速止痒,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将传统中药制成普适性强、易于携带使用的成品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2-18份、艾叶22-32份、桑叶13-19份、花椒13-18份、荆芥11-19份、白鲜皮8-16份、蝉蜕6-12份、紫草7-14份、桂皮12-18份、合欢花14-20份、夜交藤14-19份、白芍9-17份和甘草6-16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2份、艾叶22份、桑叶13份、花椒13份、荆芥11份、白鲜皮8份、蝉蜕6份、紫草7份、桂皮12份、合欢花14份、夜交藤14份、白芍9份和甘草6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8份、艾叶32份、桑叶19份、花椒18份、荆芥19份、白鲜皮16份、蝉蜕12份、紫草14份、桂皮18份、合欢花20份、夜交藤19份、白芍17份和甘草16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4份、艾叶28份、桑叶15份、花椒15份、荆芥16份、白鲜皮15份、蝉蜕10份、紫草10份、桂皮16份、合欢花18份、夜交藤17份、白芍14份和甘草8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被制成糊剂、凝胶剂、乳膏剂、软膏剂或搽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取桑叶,洗去杂质,60℃热风干燥3小时,粉碎,过40-60目筛,得粗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0.5MPa,进料速度为30mg/s,干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备用;
S2取黄芪、艾叶和花椒,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量6-8倍重量的浓度65-75%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2-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中药浸膏;
S3取白鲜皮、紫草、合欢花、夜交藤、白芍和甘草,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重量3-5倍量的水浸泡12-24小时,煎煮2-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55℃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中药浸膏;
S4取荆芥、蝉蜕和桂皮,研末,过100-200目筛,得细粉;
S5将步骤S1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浸膏、步骤S3得到的浸膏和步骤S4得到的细粉混合,干燥,粉碎,即得。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红花岩黄芪的根;味甘,性温;归心、肺、脾、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敛疮。
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理气血,逐寒湿,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桑叶: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花椒: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或花椒(蜀椒、川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止痒。
荆芥: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
白鲜皮: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
蝉蜕: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
紫草: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桂皮:本品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的树皮;味辛、甘,性温;归脾、胃、肝、肾经;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
合欢花:本品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花序;味甘,性平;归心、肝经;舒郁,理气,安神,活络。
夜交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
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以黄芪、艾叶、桑叶为君药,温中止痛,解毒止痒;以荆芥、花椒、白鲜皮、蝉蜕、紫草为臣药,解毒透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以夜交藤、桂皮、合欢花、白芍为佐药,养心安神,托毒排脓;以甘草为使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性,使诸药搭配,共同达到杀菌止痒,解毒透疹,托毒排脓,生肌敛疮的功效,对湿疹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经过临床试验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与现有药物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本发明能够显著改善湿疹的症状,起效快,治疗疗程短,并可抑制继发性感染。
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为天然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对皮肤无刺激性。
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协同作用强,使用剂量小,同时不会产生药物依赖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l
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2份、艾叶22份、桑叶13份、花椒13份、荆芥11份、白鲜皮8份、蝉蜕6份、紫草7份、桂皮12份、合欢花14份、夜交藤14份、白芍9份和甘草6份。
制备方法:
S1取桑叶,洗去杂质,60℃热风干燥3小时,粉碎,过40目筛,得粗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0.5MPa,进料速度为30mg/s,干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备用;
S2取黄芪、艾叶和花椒,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量6倍重量的浓度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相对密度为1.20的中药浸膏;
S3取白鲜皮、紫草、合欢花、夜交藤、白芍和甘草,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重量3倍量的水浸泡12小时,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55℃下相对密度为1.20的中药浸膏;
S4取荆芥、蝉蜕和桂皮,研末,过100目筛,得细粉;
S5将步骤S1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浸膏、步骤S3得到的浸膏和步骤S4得到的细粉混合,干燥,粉碎,加入相应的辅料,制成凝胶剂。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8份、艾叶32份、桑叶19份、花椒18份、荆芥19份、白鲜皮16份、蝉蜕12份、紫草14份、桂皮18份、合欢花20份、夜交藤19份、白芍17份和甘草16份。
制备方法:
S1取桑叶,洗去杂质,60℃热风干燥3小时,粉碎,过40目筛,得粗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0.5MPa,进料速度为30mg/s,干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备用;
S2取黄芪、艾叶和花椒,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量7倍重量的浓度7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4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25的中药浸膏;
S3取白鲜皮、紫草、合欢花、夜交藤、白芍和甘草,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重量4倍量的水浸泡20小时,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55℃下相对密度为1.22的中药浸膏;
S4取荆芥、蝉蜕和桂皮,研末,过140目筛,得细粉;
S5将步骤S1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浸膏、步骤S3得到的浸膏和步骤S4得到的细粉混合,干燥,粉碎,加入相应的辅料,制成乳膏。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
黄芪14份、艾叶28份、桑叶15份、花椒15份、荆芥16份、白鲜皮15份、蝉蜕10份、紫草10份、桂皮16份、合欢花18份、夜交藤17份、白芍14份和甘草8份。
制备方法:
S1取桑叶,洗去杂质,60℃热风干燥3小时,粉碎,过60目筛,得粗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0.5MPa,进料速度为30mg/s,干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备用;
S2取黄芪、艾叶和花椒,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量8倍重量的浓度7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30的中药浸膏;
S3取白鲜皮、紫草、合欢花、夜交藤、白芍和甘草,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重量5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煎煮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55℃下相对密度为1.25的中药浸膏;
S4取荆芥、蝉蜕和桂皮,研末,过200目筛,得细粉;
S5将步骤S1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浸膏、步骤S3得到的浸膏和步骤S4得到的细粉混合,干燥,粉碎,加入相应的辅料,制成软膏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药效学研究:
试验一: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耳部湿疹小鼠的研究试验。
试验动物:由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清洁级昆明小鼠30只,体重22g±4g,雌雄各半。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
耳部湿疹小鼠模型建立:第一天在小鼠双耳的双面涂抹40μL5%的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致敏,第四天涂抹40μL1%的DNCB溶液,之后每隔四日一次涂抹一次,共5次,建立耳部湿疹小鼠模型。
给药方案:
试验组:取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乳膏剂;每次涂抹DNCB激发后24h,48h,72h外涂试验药物于小鼠双耳内侧,1g/每次,2次/天。
阳性对照组:取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4298),给药方案同试验组。
模型对照组:取本发明实施例2中不含药物的乳膏剂,给药方案同试验组。
按以下标准进行皮损程度计分:双耳明显红肿增厚及渗出,或明显角化结痂者记3分;轻度红肿,渗出不明显,或者中度角化者记为2分;红肿和渗出均不明显者,或轻度角化者记为1分;正常皮肤为0分。
同时使用螺旋测微仪分别测量耳朵肿胀厚度。
表1各组耳部皮损情况比较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试验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耳部皮损积分与耳朵肿胀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试验数据表明,试验组小鼠与模型对照组小鼠相比,耳部皮损明显好转,耳朵肿胀程度明显降低,证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与预防湿疹效果明显,可用于临床推广。
试验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临床试验。
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湿疹的诊断依据”的内容拟定。诊断标准为:
1、急性湿疹
1)皮损呈多形性,如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2)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
3)皮损常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
4)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2、亚急性湿疹: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剧烈瘙痒。
3、慢性湿疹:多限局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癣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向湿润变化,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二、临床试验方案
1.试验对象基本资料
本发明收集临床湿疹志愿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15-45岁,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50名,2个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
2.试验药物及试验方法
治疗组: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乳膏剂,每支软膏剂含有药物12.5g,涂抹在湿疹处,每天二次,连续涂抹10天。
阳性对照组:涂抹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4298),每天两次,连续涂抹10天。
3.疗效标准
有效:湿疹红斑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减少。
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症状没有消失或者反而加重。
复发:治好后3个月遇到湿热气候仍然发作。
4.治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治疗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治疗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湿疹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复方地塞米松乳膏。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高于阳性对照组组的总有效率86%,且治疗组的复发例数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的复发例数,临床观察,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湿疹起效快,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临床推广价值高。

Claims (6)

1.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2-18份、艾叶22-32份、桑叶13-19份、花椒13-18份、荆芥11-19份、白鲜皮8-16份、蝉蜕6-12份、紫草7-14份、桂皮12-18份、合欢花14-20份、夜交藤14-19份、白芍9-17份和甘草6-1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2份、艾叶22份、桑叶13份、花椒13份、荆芥11份、白鲜皮8份、蝉蜕6份、紫草7份、桂皮12份、合欢花14份、夜交藤14份、白芍9份和甘草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8份、艾叶32份、桑叶19份、花椒18份、荆芥19份、白鲜皮16份、蝉蜕12份、紫草14份、桂皮18份、合欢花20份、夜交藤19份、白芍17份和甘草1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黄芪14份、艾叶28份、桑叶15份、花椒15份、荆芥16份、白鲜皮15份、蝉蜕10份、紫草10份、桂皮16份、合欢花18份、夜交藤17份、白芍14份和甘草8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被制成糊剂、凝胶剂、乳膏剂、软膏剂或搽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取桑叶,洗去杂质,60℃热风干燥3小时,粉碎,过40-60目筛,得粗粉;将粗粉吸入气流式超微粉碎机进行超微粉碎,粉碎压力0.5MPa,进料速度为30mg/s,干燥后分别进行超微粉碎,过800目筛,得桑叶超微粉,备用;
S2取黄芪、艾叶和花椒,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量6-8倍重量的浓度65-75%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2-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6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中药浸膏;
S3取白鲜皮、紫草、合欢花、夜交藤、白芍和甘草,粉碎,加入上述粗粉总重量3-5倍量的水浸泡12-24小时,煎煮2-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55℃下相对密度为1.20-1.25的中药浸膏;
S4取荆芥、蝉蜕和桂皮,研末,过100-200目筛,得细粉;
S5将步骤S1得到的桑叶超微粉与步骤S2得到的浸膏、步骤S3得到的浸膏和步骤S4得到的细粉混合,干燥,粉碎,即得。
CN201510723425.XA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5343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3425.XA CN105343265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3425.XA CN105343265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3265A true CN105343265A (zh) 2016-02-24

Family

ID=55319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3425.XA Withdrawn CN105343265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432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1203B (zh) 一种治疗难愈性创面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236B (zh) 一种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173B (zh)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3539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518600B (zh) 一种治疗细菌或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7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557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5497261A (zh) 一种外用贴剂基质及该基质制成的外用贴剂和助眠贴
CN104258304A (zh) 一种通经祛风活络消痛的药酒
CN105343847A (zh)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584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6953A (zh)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中药制剂
CN103301373B (zh) 一种治疗产后会阴粘膜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CN105213609A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17081B (zh) 一种治疗脱发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制备方法
CN105169342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7244A (zh)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62533A (zh) 一种小儿泪囊炎护理用泪道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3866A (zh) 一种制备治疗褥疮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CN105343265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7034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新用途
CN103599253B (zh) 一种用于治疗老年人冬痒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3239646B (zh) 一种用于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7800A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839A (zh) 一种制备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