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0336A -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40336A
CN105340336A CN201480036400.6A CN201480036400A CN105340336A CN 105340336 A CN105340336 A CN 105340336A CN 201480036400 A CN201480036400 A CN 201480036400A CN 105340336 A CN105340336 A CN 1053403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primary
interference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64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40336B (zh
Inventor
津田信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40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40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40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2Avoidance of ingress interference, e.g. ham radio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4Reselecting a cell layer in multi-layered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0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optimising the interference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04W52/244Interference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e.g. among macro and femto or pico cells or other sector / system interference [O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ath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问题]为了实现借以能够以低开销在频道的二次使用中防止破坏性干扰的机制。[解决方案]在具有由主要终端连接的主要基站和由次要终端连接的次要基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其中次要终端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的二次使用,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包括:获取单元,获取包括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标的质量报告和/或包括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标的质量报告;以及干扰控制单元,当基于包含在由获取单元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标判定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生破坏性干扰时,向次要基站发出降低发送功率的指令。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代无线电通信环境已经面临由于数据通信量中的快速增加引起的频率资源消耗的问题。因此,为了增加网络密度并且改进资源效率,可以采用其中以重叠方式布置包括宏小区和小小区的多个小区的网络结构。例如,异构网络是以其中无线电接入技术、小区大小或频带不同的多种小区共存的方式形成的网络。
例如可以提供小小区以在大量的通信量发生处覆盖热点。注意,热点动态地改变,并且因此并不总是易于在适合于热点的位置处提供小小区。当提供多个重叠小区时,防止所述小区互相不利地干扰也很重要。专利文献1描述了用于防止这种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生的技术。在该技术中,将二次使用频道的设备感测主要系统中的通信状态或者收集感测的数据,并且基于该通信状态预先判定是否允许二次使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10-193433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新引进的用于感测通信状态的布置相应地需要高开销。如果能够通过使用低开销的现有布置代替上述感测防止不利干扰,则可以促进频道的二次使用,从而使得网络效率增加。
在上述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目的是在二次使用频道时通过使用现有的布置来防止不利干扰。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以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获取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包含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所述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和所述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以及干扰控制单元,被配置以在基于包含在由获取单元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存在时,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由通信控制设备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和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包含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基于包含在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以及如果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则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以及协作管理器,被配置为如果基于包含在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包含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在系统中存在,则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可操作的终端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和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控制单元,被配置以生成包含由控制节点使用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所述控制节点被配置以判定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所述通信质量指示符被用于所述判定;以及无线电通信单元,被配置以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至的基站发送由控制单元生成的质量报告。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以低开销提供了在二次使用频道时可以防止不利干扰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概要的例示图。
图2A是用于说明第一示例二次使用频道的例示图。
图2B是用于说明第二示例二次使用频道的例示图。
图2C是用于说明第三示例二次使用频道的例示图。
图2D是用于说明第四示例二次使用频道的例示图。
图3A是用于说明TDD方案中的占空比的第一例示图。
图3B是用于说明TDD方案中的占空比的第二例示图。
图4A是用于说明测量报告的传输的第一例示图。
图4B是用于说明测量报告的传输的第二例示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协作管理器的引入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的例示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协作管理器的引入的第三示例的例示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例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协作管理器的示例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示出在第一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
图9是示出在第一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第二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
图11是示出在第三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
图12是示出在第三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在第四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
图14是示出在第四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在第五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
图16是示出在第五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在第五干扰场景中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一种变型的例示图。
图18是示出在第六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
图19是示出在第六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在第六干扰场景中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一种变型的例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元件和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说明将按以下顺序给出。
1.系统概要
2.终端设备的示例结构
3.协作管理器的示例结构
4.示例干扰场景
4-1.第一干扰场景
4-2.第二干扰场景
4-3.第三干扰场景
4-4.第四干扰场景
4-5.第五干扰场景
4-6.第六干扰场景
5.结论
<1.系统概要>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的概要的例示图。参考图1,无线电通信系统1包括主要基站10、主要终端20、次要基站30和次要终端40a和40b。
主要基站10是一个或多个主要终端连接至的基站。主要基站10使用例如主要基站10被合法允许或授权使用的频道来管理主要小区11。主要基站10连接至核心网5。位于主要小区11中的主要终端20连接至主要基站10。当主要基站10使用频分双工(FDD)方案管理主要小区11时,从主要终端20至主要基站10的频道被称为上行链路(UL)信道,而从主要基站10至主要终端20的频道被称为下行链路(DL)信道。当主要基站10使用时分双工(TDD)方案管理主要小区11时,主要终端20和主要基站10之间的频道的链路方向按时间间隔(例如子帧等)切换。
次要基站30是一个或多个次要终端连接至的基站。次要基站30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10的频道管理次要小区31。位于次要小区31中的次要终端40a和40b连接至次要基站30。作为示例,次要小区31可以是小小区。如本文中使用的,小小区包括毫微微小区、微基站(nanocell)、微微小区、微小区等。在次要基站30和主要基站10之间存在通信链路。主要基站10和次要基站30之间的通信链路可以是有线链路或无线链路。并且,次要基站30可以通过核心网5和因特网7连接至主要基站10。
主要基站10和次要基站30例如可以各自根据长期演进(LTE)标准或长期演进升级(LTE-A)标准作为演进型节点B(eNB)运行。或者,主要基站10和次要基站30可以根据其他蜂窝通信标准(诸如宽带码分多址(W-CDMA)标准、CDMA2000标准等)运行。
主要终端20、次要终端40a和次要终端40b例如可以各自根据LTE标准或LTE-A标准作为用户装置(UE)运行。或者,主要终端20、次要终端40a和次要终端40b可以根据其他蜂窝通信标准(诸如W-CDMA方案、CDMA2000标准等)运行。主要终端20、次要终端40a和次要终端40b例如可以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终端、个人计算机(PC)、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导航设备(PNA)、游戏控制台等的任意无线电通信终端。注意,本文中,当没有必要互相区分次要终端40a和40b时,这些次要终端通过除去附图标记末尾的字母而被统称为次要终端40。这同样适用于其他组件。
在FDD方案中,不同的频道被用于发送和接收。因此,可以在同一时刻执行发送和接收,并且不会在发送时隙和接收时隙之间发生干扰。由于这些优点,相信FDD方案适合于应由多个宏小区覆盖较大区域的情况。可以根据FDD方案管理多个宏小区。图1中图解的主要小区11通常可以是宏小区。另一方面,只使用宏小区来适应近来快速增加的数据通信量变得困难。因此,在其中局部地出现大量通信量的情况下,在热点中提供小小区。如果小小区基站覆盖位于热点中的终端,不仅通信量负载会被分散,而且热点中的通信质量也会被改进,并且因此系统容量也可以通过链路适应的影响而改进。图1中图解的次要小区31通常可以是这样的小小区。在热点中,上行链路通信量和下行链路通信量的比值会动态改变。在TDD方案中,可以通过控制占空比(UL时隙的时间量和DL时隙的时间量的比值)有效地处理这种动态改变的通信量。因此,可以根据TDD方案管理作为示例的小小区。注意,当根据TDD方案管理多个重叠小区时,为了避免UL时隙和DL时隙之间的干扰,有必要使小区被高精度地同步到一起并且具有相同的占空比,并且因此,TDD方案的上述优点被减少。因此,例如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根据TDD方案管理的次要小区31可以覆盖在根据FDD方案管理的主要小区11中的热点时,可以提供次要小区31而不重叠任何其他的次要小区。在这种情况中,主要小区11和次要小区31之间的干扰是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发生的仅有干扰。
图2A-2D均是用于说明示例二次使用频道的例示图。图2A的上面部分示出被主要小区11使用的两个频道(主要信道)FC11和FC12。频道FC11例如是占据从频率F11至频率F12的频带的上行链路信道。频道FC12例如是占据从频率F21至频率F22的频带的下行链路信道。图2A的下面部分示出被次要小区31二次使用的次要信道。在图2A的示例中,频道FC11被作为次要信道二次使用。
图2B的上面部分再次示出与图2A的频道相同的两个频道FC11和FC12。频道FC11和FC12是被主要小区11使用的主要信道。在图2B的下面部分中,频道FC11和FC12都被二次使用。例如,频道FC11可以被次要小区31使用,而频道FC12可以被另一个次要小区使用(并且反之亦然)。
图2C的上面部分示出四个频道CC11、CC12、CC13和CC14。这些频道各自是在LTE-A载波聚合技术中的分量载波(CC)。频道CC11是占据从频率F11至频率F12的频带的上行链路CC。频道CC12是占据从频率F12至频率F13的频带的下行链路CC。频道CC11和CC12可以被载波聚合技术聚合以形成上行链路聚合信道。并且,频道CC13是占据从频率F21至频率F22的频带的下行链路CC。频道CC14是占据从频率F22至频率F23的频带的下行链路CC。频道CC13和CC14可以被载波聚合技术聚合以形成下行链路聚合信道。图2C的下面部分示出被次要小区31二次使用的次要信道。在图2C的示例中,频道CC11被作为次要信道二次使用。
图2D的上面部分示出与图2C的频道相同的四个频道CC11、CC12、CC13和CC14。频道CC11和CC12可以被载波聚合技术聚合以形成用于主要小区11的上行链路聚合信道。并且,频道CC13和CC14可以被载波聚合技术聚合以形成用于主要小区11的下行链路聚合信道。图2D的下面部分示出被次要小区31二次使用的两个次要信道。在图2D的示例中,频道CC12和CC13是次要信道。频道CC12和CC13可以被载波聚合技术聚合以形成用于次要小区31的聚合信道(例如,可以被TDD方案管理)。
注意,资源分配信息(用于资源块分配或PUSCH分配等)可以被分配在包含在聚合信道中的多个分量载波中的每个上或者被分配在具有最低观测干扰的分量载波上。例如,次要终端40向次要基站30发送包含用于聚合信道的每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随后,次要基站30可以使用用于每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指示符选择将在向次要终端40发送资源分配信息时使用的分量载波。作为结果,可以减少由于资源分配信息的传送错误引起的性能的降低。可以使用下文描述的各种技术估计每个分量载波的干扰量。
图3A和3B是用于说明TDD方案中的占空比的例示图。在图3A的第一示例中,次要终端40a和40b具有上行链路通信量而次要终端40c具有下行链路通信量。在这种情况中,在整个系统中,上行链路通信量的数量大于下行链路通信量的数量,并且因此,可以选择具有更大数量的UL时隙的占空比。作为示例,图3A示出了包含在具有10msec时间长度的无线电帧中的10个子帧的结构。这里,一个无线电帧包括六个UL子帧(用字母“U”标记)、两个DL子帧(用字母“D”标记)和两个特殊子帧(用字母“S”标记)。注意,特殊子帧是包括当链路从下行链路向上行链路切换时插入的保护间隔的子帧。
相比于此,在图3B的第二示例中,次要终端40b具有上行链路通信量而次要终端40a和40c具有下行链路通信量。在这种情况下,在整个系统中,下行链路通信量的数量大于上行链路通信量的数量,并且因此,可以选择具有更大数量的DL时隙的占空比。作为示例,图3B中示出的无线电帧包括两个UL子帧、六个DL子帧和两个特殊子帧。通过如此取决于小区中通信量的状态改变应用到次要小区31的占空比,次要基站30可以高效地处理动态改变的热点中的通信量。
不论是根据FDD方案还是根据TDD方案管理主要小区11和次要小区31,防止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的不利干扰都非常重要。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次要基站或次要终端在判定为主要小区保护的频道是否可以被二次使用之前感测附近的通信状态或预先收集感测的数据。例如,当作为感测的结果检测到主要系统的无线电信号时,可以判定不执行二次使用,以使得防止在主要系统中出现不利干扰。然而,新引进的用于感测通信状态的布置相应地需要高开销。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代替这种感测,使用现有的质量报告布置来判定不利干扰的发生或其风险。这里使用的质量报告可以是例如测量报告或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
测量报告是包含在判定从终端向基站发送的切换中使用的判定指示符的报告。测量报告通常包括用于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指示符,诸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例如,从主要终端20向主要基站10发送的测量报告包括对于来自作为服务基站的主要基站10的参考信号的RSRP和对于来自一个或多个相邻基站(例如,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RSRP。在该实施例中,除此之外,假设终端把通信质量指示符并入测量报告。通信质量指示符可以是例如信号干扰噪声功率比(SINR)或信号干扰功率比(SIR)。大多数现有的终端具有用于测量SINR或SIR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并且因此,可以修改测量报告以按较低实现开销包含这样的通信质量指示符。注意,取决于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被应用至的通信方案,这里使用的术语“参考信号”可以用另一个术语(诸如导频信号、信标信号等)代替。
图4A和图4B是用于说明测量报告的发送的例示图。图4A示出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中的信号序列。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是位于核心网中的控制节点。RNC起初通过基站(节点B)向终端(UE)发送测量控制消息(步骤S11)。测量控制消息指示UE借以判定将发送测量报告的时刻的报告准则。报告准则可以是例如周期性准则或事件触发准则(例如,基于测量的指示符的阈值比较)。如果UE判定满足由测量控制消息指示的报告准则,则UE通过节点B向RNC发送测量报告(步骤S12)。可以重复执行这样的准则判定和测量报告发送。
图4B示出E-UTRAN中的信号序列。起初,基站(eNodeB)向终端(UE)发送RRC连接重构消息(步骤S21)。RRC连接重构消息指示UE借以判定将发送测量报告的时刻的报告准则。报告准则可以是例如周期性准则或事件触发准则(例如,基于测量的指示符的阈值比较)。如果采用了周期性准则,则可以指定报告周期在例如120ms至3600ms的范围内。如果采用了事件触发准则,则对于被分类的多个事件中的每个可以指定合适的阈值。RRC连接重构消息也可以指示将被报告的指示符的类型。如果UE判定满足由RRC连接重构消息指示的报告准则,则UE向eNodeB发送测量报告(步骤S22)。可以重复执行这样的报告准则判定和测量报告发送。
除上述RSRP、SINR和SIR之外,测量报告可以包括诸如CPICHRSCP(接收信号码功率)、CPICHEc/No(每码片能量除以功率密度)、导频功率、Ec/Io(每码片能量比上在导频信道上测量的干扰密度)、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SNR(信号噪声比)等的指示符。
在此实施例中,引入的是作为用于判定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的不利干扰的发生的功能实体的协作管理器100。协作管理器100获取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基于包含在所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的发生(或其风险)。
图5A是用于说明引入协作管理器的第一示例和第二示例的例示图。在第一示例中,在核心网5的控制节点52上提供协作管理器100a。控制节点52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节点,诸如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PDN网关(P-GW)、服务网关(S-GW)等。协作管理器100a可以例如通过诸如S1接口等的核心网-基站接口从主要基站10和次要基站30获取由主要终端或次要终端生成的测量报告。
在第二示例中,在主要基站10上提供协作管理器100b。协作管理器100b可以直接从主要终端接收测量报告,或者可以通过诸如X2接口等的基站间接口从另一个基站接收由主要终端或次要终端生成的测量报告。
图5B是用于说明引入协作管理器的第三示例的例示图。在第三示例中,提供协作管理器100c作为核心网5中新的专用控制节点。协作管理器100c可以通过新实现的接口从另一个控制节点52、主要基站10或次要基站30获取测量报告。
<2.终端设备的示例结构>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例结构的方框图。当图6中示出的终端设备90连接至主要基站10时,该终端设备90被处理为主要终端20,并且当终端设备90连接至次要基站30时,被处理为次要终端40。终端设备90可以从主要基站10切换到次要基站30或者从次要基站30切换到主要基站10。参考图6,终端设备90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91、存储单元92、输入单元93、显示单元94和控制单元95。
无线电通信单元91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的无线电通信接口,并且根据FDD方案或TDD方案运行。无线电通信单元91通过小区搜索过程检测在终端设备90附近管理的小区,并且连接至预期具有最佳通信质量(例如,参考信号的最高接收功率)的可连接基站中的一个。终端连接至的基站被称为是用于终端的服务基站。无线电通信单元91向服务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并且从服务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随着从服务基站设置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加,从无线电通信单元91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最大发送功率被设置为更大。
存储单元92使用诸如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存储介质存储用于操作终端设备90的程序和数据。
包括例如用于检测显示单元94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等的输入单元93接收由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
具有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的显示单元94显示终端设备90的输出图像。
控制单元95使用中央处理单元(CPU)或片上系统(SoC)控制终端设备90的所有操作。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单元95包括功率测量单元96、质量测量单元97和报告生成单元98。
功率测量单元96测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91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功率以生成接收功率指示符。例如,当终端设备90连接至主要基站10时,功率测量单元96可以测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91接收的主要基站10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以生成指示所测量的值的RSRP作为接收功率指示符。并且,当终端设备90连接至次要基站30时,功率测量单元96可以测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91接收的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以生成指示所测量的值的RSRP作为接收功率指示符。随后,功率测量单元96向质量测量单元97和报告生成单元98输出该生成的接收功率指示符。
质量测量单元97测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91接收的接收信号的通信质量以生成通信质量指示符。例如,当终端设备90连接至主要基站10时,质量测量单元97可以测量用于主要基站10和终端设备90之间的频道的通信质量以生成指示所测量的值的SINR作为通信质量指示符。并且,当终端设备90连接至次要基站30时,质量测量单元97可以测量用于次要基站30和终端设备90之间的频道的通信质量以生成指示所测量的值的SINR作为通信质量指示符。在通信质量的测量期间,质量测量单元97可以使用从功率测量单元96输入的接收功率指示符。随后,质量测量单元97向报告生成单元98输出该生成的通信质量指示符。
报告生成单元98判定是否满足由参考图4A描述的测量控制消息或参考图4B描述的RRC连接重构消息指示的报告准则。并且,报告生成单元98生成包含从功率测量单元96输入的接收功率指示符和从质量测量单元97输入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测量报告。随后,如果满足报告准则,则报告生成单元98在上行链路信道或上行链路时隙上从无线电通信单元91向服务基站发送生成的报告。注意,代替测量报告,报告生成单元98可以生成包含上述接收功率指示符和通信质量指示符的CQI报告,并且从无线电通信单元91向服务基站发送生成的CQI报告。
<3.协作管理器的示例结构>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协作管理器100的示例结构的方框图。参考图7,协作管理器100包括通信单元110、存储单元120和控制单元130。
通信单元110是用于允许协作管理器100与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的其他节点通信的通信接口。当协作管理器100在核心网5中的控制节点(现有或新的控制节点)上被提供时,通信单元110可以例如被提供有主要基站10和次要基站30之间的S1接口。当协作管理器100在主要基站上被提供时,通信单元110可以例如被提供有其自身和其他基站之间的X2接口。
存储单元120使用诸如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存储介质存储用于操作协作管理器100的程序和数据。
控制单元130使用CPU或SoC控制协作管理器100的所有操作。在该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30包括数据获取单元132和干扰控制单元134。
数据获取单元132获取由主要终端20生成的质量报告和由次要终端40生成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当协作管理器100在核心网5的控制节点上被提供时,数据获取单元132可以通过通信单元110从主要基站10获取由主要终端20生成的质量报告,和从次要基站30获取由次要终端40生成的质量报告。当协作管理器100在主要基站10上被提供时,数据获取单元132可以从主要终端20获取由连接至主要基站10的主要终端20生成的质量报告,和从其他基站获取由其他终端生成的质量报告。由数据获取单元132获取的质量报告可以是上文描述的测量报告或CQI报告。包含接收功率指示符和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被用于判定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是否存在不利干扰。
数据获取单元132还可以获取可以在判定干扰中可选地使用的另外的信息,诸如每个基站的当前发送功率值、当前连接的终端的列表等。在下文描述的场景中,基于基站的位置信息判定干扰。因此,数据获取单元132还可以获取主要基站10和次要基站30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可以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或者可以由每个基站使用一些已知的定位技术(例如,GPS定位等)动态地测量。
干扰控制单元134基于包含在由数据获取单元132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在无线电通信系统1中是否存在不利干扰。随后,如果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向干扰涉及的次要基站30指示降低发送功率。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通过例如上述S1接口或X2接口从通信单元110向次要基站30发送用于指示降低发送功率的控制消息。这里,所发送的控制消息可以包含仅具有意为“降低发送功率”的标记或者发送功率的特定目标值。
次要基站30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并且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10的频道执行与一个或多个次要终端40的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单元,和向协作管理器100传递由次要终端40生成的质量报告并且从协作管理器100接收控制消息的通信单元。当从协作管理器100接收到指示降低发送功率的控制消息时,次要基站30降低在无线电通信单元中设置的发送功率。次要基站30可以把发送功率设置为由控制消息指示的目标值。
在本实施例中,由干扰控制单元134基于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判定大致包括两种技术。在第一种技术中,干扰控制单元134从接收功率指示符估计第一终端和该第一终端连接至的第一基站之间的距离。随后,当通信质量指示符不满足取决于估计的距离的可容许质量时,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在第二种技术中,干扰控制单元134从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第二终端和该第二终端连接至的第二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并且,干扰控制单元134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估计由第二终端的发送功率引起的第二基站中的干扰功率。随后,当估计出的干扰功率不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时,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注意,在第一种技术中,SNR可以代替SINR或SIR被用作通信质量指示符。
顺便提及,当在次要小区31中或附近提供主要终端20时,从次要基站3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起主要终端20的通信质量指示符中的干扰成分的作用。具体地,来自次要基站30的下行链路信号降低主要终端20经历的通信质量。该降低通过质量报告从主要终端20传送到协作管理器100。因此,在上述第二种技术中,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从由主要终端20生成的质量报告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主要终端20和主要终端20未连接至的次要基站30之间的路径损耗。类似地,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从由次要终端40生成的质量报告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次要终端40和次要终端40未连接至的主要基站10之间的路径损耗。
在下一节中,将描述关于干扰控制单元134如何能判定不利干扰的发生的无线电通信系统1的六种干扰场景。
<4.示例干扰场景>
[4-1.第一干扰场景]
在第一干扰场景中,干扰控制单元134根据上述第一种技术判定不利干扰的发生。第一终端是主要终端20,并且第一基站是主要基站10。具体地,干扰控制单元134从接收功率指示符估计主要终端20和主要终端20连接至的主要基站10之间的距离。随后,如果包含在从主要终端20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不满足取决于估计出的距离的可容许质量,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图8是示出在第一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在图8中,粗线指示期望的信号,而虚线指示干扰信号。在第一干扰场景中,次要基站30二次使用从主要基站10至主要终端20的下行链路信道。并且,从次要基站30至次要终端40的下行链路信号充当由主要终端20接收的期望信号上的干扰信号。
下面的公式表示由主要终端20从主要基站10接收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PREF1_1[W],其中PREF1是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并且L1_1是主要基站10和主要终端20之间的路径损耗。注意,这里,假设天线不具有方向性。
[式1]
PREF1_1=L1_1·PREF1(1)
类似地,下面的公式表示由主要终端20从次要基站30接收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IREF2_UE1[W],其中PREF2是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并且L2_1是次要基站30和主要终端20之间的路径损耗。
[式2]
IREF2_UE1=L2_1·PREF2(2)
下面的公式表示由主要终端20观测的来自次要基站30的整体干扰功率IDL2_UE1,其中IREF2_UE1是由主要终端20观测的来自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干扰功率),并且MREF2/MALL2是所有信号成分与参考信号成分的功率比。注意,MALL2和MREF2分别表示次要小区31中的资源块总数和用于参考信号的资源块总数。
[式3]
I D L 2 _ U E 1 = M A L L 2 M R E F 2 &CenterDot; I R E F 2 _ U E 1 - - - ( 3 )
此外,下面的公式表示由主要终端20观测的来自主要基站10的参考信号的SINRREF1,其中MALL1/MREF1是所有信号成分与来自主要小区11的主要基站10的参考信号成分的功率比,其中N(d1)是取决于离主要基站10的距离d1的噪声成分(热噪声,和接收器中的噪声)。注意,MALL1和MREF1分别表示主要小区11中的资源块总数和用于参考信号的资源块总数。
[式4]
STNR R E F 1 = P R E F 1 _ 1 N ( d 1 ) + M R E F 1 M A L L 1 &CenterDot; I D L 2 _ U E 1 - - - ( 4 )
注意当采用码分多址(CDMA)方案时,可以通过与分配给导频信号的代码的相关性获取噪声成分N(d1)。当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案时,噪声成分N(d1)可以表示分配给参考信号的资源块的频带中的噪声。
公式(4)是通过假设在主要终端20中测量的SINR的干扰成分是由次要基站30的发送功率引起而得到的。可以通过用最小可容许质量SINRALW1替代公式(4)中的SINRREF1和改变公式来计算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控制目标值PREF2_TGT。注意,Pmargin是被设置以使得补偿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的错误的补偿功率。
[式5]
P R E F 2 _ T G T = M R E F 2 M R E F 1 &CenterDot; L 2 _ 1 &CenterDot; { P R E F 1 _ 1 SINR A L W 1 - N ( d 1 ) } - P m arg i n - - - ( 5 )
这里,下面的公式可以表示距离d1,其中c[m/s]是光速,f1[Hz]是主要基站10的参考信号的频率。
[式6]
d 1 = c 4 &pi;f 1 &CenterDot; P R E F 1 P R E F 1 _ 1 - - - ( 6 )
此外,基于公式(2)、公式(3)和公式(4),下面的公式可以表示路径损耗L1_2
[式7]
L 1 _ 2 = M A L L 1 &CenterDot; M R E F 2 M R E F 1 &CenterDot; M A L L 2 &CenterDot; P R E F 2 &CenterDot; { P R E F 1 _ 1 SINR R E F 1 - N ( d 1 ) } - - - ( 7 )
注意,功率校正系数k1可以如下被添加至公式(5)。功率校正系数k1例如可以是另一个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与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比值。
[式8]
P R E F 2 _ T G T = M R E F 2 k 1 &CenterDot; M R E F 1 &CenterDot; L 2 _ 1 &CenterDot; { P R E F 1 _ 1 SINR A L W 1 - N ( d 1 ) } - P m arg i n - - - ( 8 )
并且,代替或除功率校正系数k1之外,可以使用下面的取决于次要小区31的占空比的功率校正系数k2。当根据TDD方案管理次要小区31时,取决于UL时隙和DL时隙的比值,使用功率校正系数k2改变来自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控制目标值PREF2_TGT。注意,例如TDL可以对应于一个无线电帧中的DL子帧(或者DL子帧和特殊子帧)的数目,而TUL可以对应于一个无线电帧中的UL子帧的数目。
[式9]
k 2 = T D L T U L + T D L - - - ( 9 )
图9是示出在第一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100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这里描述的通信控制处理可以按规则或可变间隔重复执行,或者可以根据来自任意终端或基站的请求而执行。
参考图9,起初,干扰控制单元134选择要保护其不受干扰的主要终端(步骤S111)。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从选择的主要终端获取测量报告(步骤S112)。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根据公式(6)从包含在所获取的测量报告中的RSRP和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估计主要基站和主要终端之间的距离(步骤S113)。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获取对应于估计出的距离的SINR的可容许值SINRALW1(步骤S114)。注意,其中各种距离与SINR的对应可容许值相关联的表格可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包含在来自选择的主要终端的测量报告中的SINR是否满足可容许的质量(即,SINR是否超过可容许值SINRALW1)(步骤S115)。这里,如果判定测量的SINR不满足可容许的质量,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步骤S116)。对于要保护其不受干扰的每个主要终端重复这样的处理(步骤S117)。随后,如果对于所有主要终端都已经结束干扰判定,则图9中示出的通信控制处理结束。
注意,代替如在图9的示例中在对于每个主要终端执行干扰判定之后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可以仅在已经对于所有主要终端执行干扰判定之后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一次。在后一种情况中,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选择发送功率的最低控制目标值,并且将选择的控制目标值告知次要基站。
[4-2.第二干扰场景]
在第二干扰场景中,干扰控制单元134根据上述第一种技术判定不利干扰的发生。第一终端是主要终端20,并且第一基站是主要基站10。注意,在第二干扰场景中,干扰因素不是次要基站30,而是次要终端40。在第二干扰场景中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与图9中示出的通信控制处理相似。
图10是示出在第二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在第二干扰场景中,次要基站30二次使用从主要基站10至主要终端20的下行链路信道。并且,从次要终端40至次要基站30的上行链路信号充当由主要终端20接收的期望信号上的干扰信号。
连接至基站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各自发送具有允许基站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相等接收功率的发送功率的上行链路信号。这意味着随着终端和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增加,来自终端的发送功率被设置为更大。下面的公式表示由次要终端40从次要基站30接收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以及次要基站30和次要终端40之间的路径损耗之间的关系。
[式10]
PREF2_2=L2_2·PREF2(2′)
下面的公式表示由次要终端40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功率PUL2,其中PREF2是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L2_2是路径损耗。
[式11]
P U L 2 = P B A S 2 L 2 _ 2 = b 2 &CenterDot; P R E F 2 L 2 _ 2 - - - ( 10 )
在公式(10)中,PBAS2表示来自次要终端40的发送功率依赖的基础功率。基础功率PBAS2可以具有被发送给次要终端40的可变值,或者可以具有预定义的固定值。或者,代替基础功率PBAS2,基础功率PBAS2与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PREF2的比值b2可以被发送或固定地定义。
下面的公式基于公式(10)表示在主要终端20中观测的来自NUE2个次要终端40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整体干扰功率IUL2_UE1。注意,L2i_1表示第i个次要终端40和主要终端20之间的路径损耗,L2_2i表示次要基站30和第i个次要终端40之间的路径损耗。
[式12]
I U L 2 _ U E 1 = P R E F 2 &CenterDot; &Sigma; i N U E 2 L 2 i _ 1 L 2 _ 2 i - - - ( 11 )
根据与公式(4)相似的含义,下面的公式表示在第二干扰场景中在主要终端20中观测的来自主要基站10的参考信号的SINRREF1,其中MALL2是在次要小区31中的资源块的总数。
[式13]
SINR R E F 1 = P R E F 1 _ 1 N ( d 1 ) + M R E F 1 M A L L 2 &CenterDot; I U L 2 _ U E 1 - - - ( 12 )
这里,下面的关系公式是从公式(11)和公式(12)得到的。
[式14]
&Sigma; i N U E 2 L 2 i _ 1 L 2 _ 2 i = M A L L 2 M R E F 1 &CenterDot; P R E F 2 &CenterDot; { P R E F 1 _ 1 SINR R E F 1 - N ( d 1 ) } - - - ( 13 )
在图9的步骤S116中的对次要基站30的降低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指示导致次要小区31的收缩,并且因此,导致位于次要小区31中的次要终端40的数目NUE2减少。具体地,当不利干扰是由发送至次要基站30的上行链路信号引起时,干扰控制单元134把一个或多个次要终端40从次要基站30切换到主要基站10。结果,降低了公式(11)的整体干扰功率IUL2_UE1,并且改进了公式(12)的通信质量SINRREF1
作为示例,如果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PREF2被降低至PREF2′,则不满足下面条件的次要终端40可以执行到主要基站10的切换。注意,PTH1是用于判定切换的阈值。阈值PTH1可以随那时终端的操作模式(活跃模式、空闲模式等)而变化。
[式15]
PTH1<PREF2_2i=L2_2i·PREF2′(14)
[4-3.第三干扰场景]
在第三干扰场景中,干扰控制单元134根据上述第一种技术判定不利干扰的发生。第一终端是次要终端40,并且第一基站是次要基站30。具体地,干扰控制单元134从接收功率指示符估计次要终端40和次要终端40连接至的次要基站30之间的距离。随后,如果包含在从次要基站30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不满足取决于估计的距离的可容许的质量,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图11是示出在第三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在第三干扰场景中,次要基站30二次使用从主要终端20至主要基站10的上行链路信道。从主要终端20至主要基站10的上行链路信号充当从次要终端40接收的期望信号上的干扰信号。
下面的公式表示在次要终端40中观测的来自NUE1个主要终端20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整体干扰功率IUL1_UE2,其中PUL1j是第j个主要终端20的发送功率,L1i_2是第j个主要终端20和次要终端40之间的路径损耗。
[式16]
I U L 1 _ U E 2 = &Sigma; j N U E 1 L 1 i _ 2 &CenterDot; P U E 1 j - - - ( 15 )
下面的公式表示在第三干扰场景中在次要终端40中观测的来自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SINRREF2
[式17]
SINR R E F 2 = P R E F 2 _ 2 N ( d 2 ) + M R E F 2 M A L L 1 &CenterDot; I U L 1 _ U E 2 - - - ( 16 )
注意,N(d2)表示取决于离次要基站30的距离d2的噪声成分(热噪声,和接收器中的噪声)。当采用CDMA方案时,通过与被分配给导频信号的代码的相关性获取噪声成分N(d2)。当采用OFDMA方案时,噪声成分N(d2)可以表示分配给参考信号的资源块的频带中的噪声。
在第三干扰场景中的对次要基站30的降低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的指示导致次要小区31的收缩,并且因此,导致测量的通信质量不满足可容许的质量的次要终端40切换到主要基站10(或者这样的次要终端40在选择小区或重新选择小区后连接至主要基站10)。结果,可以消除在次要终端40中存在的不利干扰。
作为示例,如果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PREF2可以降低至PREF2″,不满足下面的情况的次要终端40可以执行到主要基站10的切换。注意PTH2是用于判定切换的阈值。阈值PTH2可以随那时终端的操作模式而变化。
[式18]
PTH2<L2_2i·(PREF2″+Pmargin)(17)
图12是示出在第三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100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这里描述的通信控制处理可以按规则或可变间隔重复执行,或者可以根据来自任意终端或基站的请求而执行。
参考图12,起初,干扰控制单元134选择次要终端(步骤S131)。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从选择的次要终端获取测量报告(步骤S132)。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从包含在所获取的测量报告中的RSRP和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估计次要基站和次要终端之间的距离(步骤S133)。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获取对应于估计的距离的SINR的可容许值SINRALW2(步骤S134)。注意,其中各种距离与SINR的对应的可容许值相关联的表格可以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包含在来自选择的次要终端的测量报告中的SINR是否满足可容许的质量(即,SINR是否超过可容许值SINRALW2)(步骤S135)。这里,如果判定测量的SINR不满足可容许的质量,干扰控制单元134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步骤S136)。对于每个次要终端重复这样的处理(步骤S137)。随后,如果对于所有次要终端都已经结束干扰判定,则图12中示出的通信控制处理结束。
注意,代替如在图12的示例中在对于每个次要终端执行干扰判定之后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可以仅在已经对于所有次要终端执行干扰判定之后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一次。在后一种情况中,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选择发送功率的最低控制目标值,并且将选择的控制目标值告知次要基站。
[4-4.第四干扰场景]
在第四干扰场景中,干扰控制单元134使用主要基站10和次要基站30的位置信息判定不利干扰的发生。更具体地,如果使用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计算的干扰功率和从上述位置信息估计的路径损耗不满足主要基站10的可容许的干扰功率,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图13是示出在第四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在第四干扰场景中,次要基站30二次使用从主要终端20至主要基站10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从次要基站30至次要终端40的下行链路信号充当由主要基站10接收的期望信号上的干扰信号。
当次要基站30是静止设备时,次要基站30的位置信息可以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并且可以通过数据获取单元132获取。当次要基站30是移动设备时,次要基站30可以测量次要基站30的位置,并且数据获取单元132可以获取指示测量的位置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可以指示绝对地形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等,或者与任何参考位置的相对位置(或相对距离),诸如特定主要基站的位置。
图14是示出在第四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100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这里描述的通信控制处理可以按规则或可变间隔重复执行,或者可以根据来自任意终端或基站的请求而执行。
参考图14,起初,干扰控制单元134选择次要基站(步骤S141)。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获取主要基站和选择的次要基站的位置信息(步骤S142)。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使用获取的位置信息来估计由来自选择的次要基站的下行链路发送引起的主要基站中的干扰功率(步骤S143)。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获取在主要基站中的干扰功率的可容许值(步骤S144)。注意,每个主要基站的干扰功率的可容许值可以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20中。主要基站的干扰功率的可容许值可以是通过使最小接收灵敏度与特定系数相乘而获取的值。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估计出的干扰功率是否低于可容许值(步骤S145)。这里,如果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干扰功率不低于可容许值,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步骤S146)。对于位于主要小区中的每个次要基站重复这样的处理(步骤S147)。随后,如果对于所有次要基站都已经结束干扰判定,则图14中示出的通信控制处理结束。
注意,当对于特定的次要基站估计的干扰功率比可容许值低得多时,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指示该次要基站提高发送功率。
[4-5.第五干扰场景]
在第五干扰场景中,干扰控制单元134根据上述第二种技术判定不利干扰的发生。第二终端是主要终端20,并且第二基站是次要基站30。具体地,干扰控制单元134从包含在从主要终端20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主要终端20和主要终端20未连接至的次要基站30之间的路径损耗。并且,干扰控制单元134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估计由主要终端20的发送功率引起的次要基站30中的干扰功率。随后,如果估计出的干扰功率不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图15是示出在第五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在第五干扰场景中,次要基站30二次使用从主要终端20至主要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道。并且,从主要终端20至主要基站10的上行链路信号充当由次要基站30接收的期望信号上的干扰信号。
第五干扰场景还被划分为两个子场景。在第一子场景中,次要基站30不仅二次使用主要小区11的上行链路信道,而且二次使用主要小区11的下行链路信道。在这种情况中,从次要基站30发送的参考信号被作为干扰信号由主要终端20接收,并且因此,上述第二种技术的使用是有益的。另一方面,在第二子场景中,主要小区11的下行链路信道不被二次使用。下面将描述第二子场景中的干扰判定。
在第一子场景中,下面的公式表示被主要终端20观测的来自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干扰功率IDL2_UE1
[式19]
I D L 2 _ U E 1 = M A L L 1 M A L L 2 &CenterDot; L B S 2 _ U E 1 &CenterDot; P R E F 2 - - - ( 18 )
这里,公式(18)中的LBS2_UE1是从次要基站30至主要终端20的未知路径损耗。如果公式(18)的干扰功率IREF2_UE1是包含在从主要终端20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SINR的干扰成分,则未知路径损耗LBS2_UE1可以通过把干扰成分代入公式(18)而得到。注意,考虑到主要小区11的下行链路信道的频率fDL1与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fUL1彼此不同,可以通过转换路径损耗LBS2_UE1获取从主要信道20至次要基站30(具体地,在相反方向上)的路径损耗LUE1_BS2
[式20]
L U E 1 _ B S 2 = ( f D L 1 f U L 1 ) 2 &CenterDot; L B S 2 _ U E 1 - - - ( 19 )
下面的公式表示在次要基站30中观测的来自主要终端20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干扰功率IUL1_BS2
[式21]
I U L 1 _ B S 2 = L U E 1 _ B S 2 &CenterDot; P U L 1 = L U E 1 _ B S 2 &CenterDot; P B A S 1 L 1 _ 1 - - - ( 20 )
在公式(20)中,PBAS1表示来自主要终端20的发送功率依赖的基础功率。干扰控制单元134以这种方式估计由主要终端20的发送功率引起的次要基站30中的干扰功率。随后,如果对于所有主要终端20估计出的干扰功率的最大值不满足次要基站30的可容许的干扰功率,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如果从估计出的干扰功率计算出的估计SINR不满足次要基站30的可容许质量,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图16是示出在第五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100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这里描述的通信控制处理可以按规则或可变间隔重复执行,或者可以根据来自任意终端或基站的请求而执行。
参考图16,起初,干扰控制单元134获取次要基站的SINR的可容许值(步骤S150)。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选择一个主要终端(步骤S151)。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从选择的主要终端获取测量报告(步骤S152)。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从包含在所获取的测量报告中的SINR估计主要终端和次要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步骤S153)。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使用估计出的路径损耗来估计由来自主要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引起的次要基站中的干扰功率(步骤S154)。
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选择一个次要终端(步骤S155)。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使用来自选择的次要终端的接收功率和在步骤S154中估计出的干扰功率来计算次要基站中的SINR(步骤S156)。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在步骤S156中计算出的SINR是否超过在步骤S150中获取的可容许值(步骤S157)。这里,如果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计算出的SINR未超过可容许值,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基于次要基站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计算次要小区的覆盖范围(步骤S158)。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选择的次要终端是否位于次要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步骤S159)。随后,如果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选择的次要终端位于次要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步骤S160)。
对于每对次要终端和主要终端重复这样的处理(步骤S161和S162)。随后,当对于所有对都已经结束干扰判定时,图16中示出的通信控制处理结束。
注意,代替如在图16的示例中在对于每对次要终端和主要终端执行干扰判定之后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可以仅在已经对所有对执行干扰判定之后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一次。
在第二子场景中,主要基站10和主要终端20根据FDD方案运行,并且次要基站30和次要终端40只二次使用主要基站10的上行链路信道。在这种情况中,当主要终端20执行测量时,次要基站30不发送参考信号。因此,难以从由主要终端20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主要终端20和次要基站30之间的路径损耗。因此,干扰控制单元134假设其中主要终端20位于次要小区31的小区边缘的最坏情况。随后,基于该假设,干扰控制单元134估计由主要终端20的发送功率引起的次要基站30中的干扰功率,并且判定估计出的干扰功率是否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
图17是用于说明在第五干扰场景中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一种变型的例示图。在第五干扰场景的第二子场景中,假设主要终端20不在实际位置PT1处而在次要小区31的小区边缘上的位置PT2处。
这里,在从主要终端20至主要基站10的路径损耗LUE1_BS1和从主要基站10至主要终端20的路径损耗LBS1_UE1之间存在下面的关系。
[式22]
L U E 1 _ B S 1 = ( f D L 1 f U L 1 ) 2 &CenterDot; L B S 1 _ U E 1 - - - ( 21 )
此外,在从虚拟主要终端20′至次要基站30的路径损耗LUE1′_BS2和从次要基站30至虚拟主要终端20′的路径损耗LBS2_UE1′之间存在下面的关系。
[式23]
L U E 1 &prime; _ B S 2 = ( f D L 1 f U L 1 ) 2 &CenterDot; L B S 2 _ U E 1 &prime; - - - ( 22 )
根据公式(21)和公式(22),下面的公式可以表示由来自主要终端20′的上行链路发送引起的次要基站30中的干扰功率IUL1_BS2
[式24]
I U L 1 _ B S 2 = L U E 1 &prime; _ B S 2 &CenterDot; P U L 1 = L U E 1 &prime; _ B S 2 &CenterDot; P B A S 1 L 1 _ 1 &prime; - - - ( 23 )
下面的公式表示由次要基站30接收的期望信号的接收功率PUL2_BS2
[式25]
PUL2_BS2=LUE2_BS2·PUL2(24)
L U E 2 _ B S 2 = ( f D L 1 f U L 1 ) 2 &CenterDot; L 2 _ 2 - - - ( 25 )
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使用公式(23)的干扰功率IUL1_BS2和公式(24)的接收功率PUL2_BS2计算次要基站30中的SINR或SIR。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比较计算出的SINR或SIR与可允许值以判定不利干扰是否存在,并且如果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则可以向次要基站30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4-6.第六干扰场景]
在第六干扰场景中,干扰控制单元134根据上述第二种技术判定不利干扰的发生。第二终端是次要终端40,并且第二基站是主要基站10。具体地,干扰控制单元134从包含在从次要终端40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次要终端40和次要终端40未连接至的主要基站10之间的路径损耗。并且,干扰控制单元134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估计由次要终端40的发送功率引起的主要基站10中的干扰功率。随后,如果估计出的干扰功率不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图18是示出在第六干扰场景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关系的例示图。在第六干扰场景中,次要基站30二次使用从主要终端20至主要基站10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从次要终端40至次要基站30的上行链路信号充当由主要基站10接收的期望信号上的干扰信号。
第六干扰场景还被划分为两个子场景。在第一子场景中,次要基站30不仅二次使用主要小区11的上行链路信道,而且二次使用主要小区11的下行链路信道。在这种情况中,从主要基站10发送的参考信号被作为干扰信号由次要终端40接收,并且因此,上述第二种技术的使用是有益的。另一方面,在第二子场景中,主要小区11的下行链路信道不被二次使用。下面将描述第二子场景中的干扰判定。
在第一子场景中,下面的公式表示从主要基站10发送的下行链路的发送功率PDL1
[式26]。
P D L 1 = M A L L 1 M R E F 1 &CenterDot; P R E F 1 - - - ( 26 )
下面的公式表示在次要终端40中观测的来自主要基站10的下行链路信号的干扰功率IDL1_UE2。注意,LBS1_UE2表示从主要基站10至次要终端40的路径损耗。
[式27]
IDL1_UE2=LBS1_UE2·PDL1(27)
下面的公式表示在次要终端40中观测的来自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SINRREF2
[式28]
SINR R E F 2 = P R E F 2 _ 2 N ( d 2 ) + M R E F 2 M A L L 2 &CenterDot; I U L 1 _ U E 2 - - - ( 28 )
这里,公式(27)中的LBS1_UE2是从主要基站10至次要终端40的未知路径损耗。如果公式(27)的干扰功率IDL1_UE2是包含在从次要终端40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SINR的干扰成分,则未知路径损耗LBS1_UE2可以通过把干扰成分代入公式(27)而得到。注意,考虑到主要小区11的下行链路信道的频率fDL1与上行链路信道的频率fUL1彼此不同,可以通过转换路径损耗LBS1_UE2获取从次要终端40至主要基站10(具体地,在相反方向上)的路径损耗LUE2_BS1
[式29]
L U E 2 _ B S 1 = ( f U L 1 f D L 1 ) 2 &CenterDot; L B S 1 _ U E 2 - - - ( 29 )
下面的公式表示在主要基站10中观测的来自次要终端40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干扰功率IUL2_BS1
[式30]
I U L 2 _ B S 1 = L U E 2 _ B S 1 &CenterDot; P U L 2 = L U E 2 _ B S 1 &CenterDot; P B A S 2 L 2 _ 2 - - - ( 30 )
在公式(30)中,PBAS2表示来自次要终端40的发送功率依赖的基础功率。干扰控制单元134以这种方式估计由次要终端40的发送功率引起的主要基站10中的干扰功率。随后,如果对于所有次要终端40估计的干扰功率的最大值不满足主要基站10的可容许的干扰功率,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如果从估计出的干扰功率计算出的估计SINR不满足主要基站10的可容许质量,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图19是示出在第六干扰场景中由协作管理器100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示例流程的流程图。这里描述的通信控制处理可以按规则或可变间隔重复执行,或者可以根据来自任意终端或基站的请求而被执行。
参考图19,起初,干扰控制单元134获取主要基站的SINR的可容许值(步骤S170)。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选择一个次要终端(步骤S171)。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从选出的次要终端获取测量报告(步骤S172)。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从包含在所获取的测量报告中的SINR估计次要终端和主要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步骤S173)。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使用估计出的路径损耗来估计由来自次要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引起的主要基站中的干扰功率(步骤S174)。
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选择一个主要终端(步骤S175)。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使用来自选择的主要终端的接收功率和在步骤S174中估计出的干扰功率来计算主要基站中的SINR(步骤S176)。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在步骤S176中计算出的SINR是否超过在步骤S170中获取的可容许值(步骤S177)。这里,如果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计算出的SINR未超过可容许值,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基于次要基站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计算次要小区的覆盖范围(步骤S178)。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选择的次要终端是否位于次要小区的覆盖范围内(步骤S179)。随后,如果干扰控制单元134判定选择的次要终端位于次要小区的覆盖范围内,则干扰控制单元134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步骤S180)。
对于每对主要终端和次要终端重复这样的处理(步骤S181和S182)。随后,当对于所有对都已经结束干扰判定时,图19中示出的通信控制处理结束。
注意,代替如在图19的示例中在对于每对主要终端和次要终端执行干扰判定之后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可以仅已经在对于所有对执行干扰判定之后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一次。
在第二子场景中,主要基站10和主要终端20根据FDD方案运行,并且次要基站30和次要终端40只二次使用主要基站10的上行链路信道。在这种情况中,当次要终端40执行测量时,主要基站10不发送参考信号。因此,难以从由次要终端40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次要终端40和主要基站10之间的路径损耗。因此,干扰控制单元134假设其中次要终端40位于最接近次要小区31中主要基站10的小区边缘处的最坏情况。随后,基于该假设,干扰控制单元134估计由次要终端40的发送功率引起的主要基站10中的干扰功率,并且判定估计出的干扰功率是否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
图20是用于说明在第六干扰场景中执行的通信控制处理的一种变型的例示图。在第六干扰场景的第二子场景中,假设次要终端40不在实际位置PT3处而在次要小区31的小区边缘上的位置PT4处。
下面的公式表示由来自次要终端40′的上行链路发送引起的主要基站10中的干扰功率IUL2_BS1
[式31]
I U L 2 _ B S 1 = L U E 2 &prime; _ B S 1 &CenterDot; P U L 2 = L U E 2 &prime; _ B S 1 &CenterDot; P B A S 2 L 2 _ 2 &prime; - - - ( 31 )
从位置信息计算主要基站10和次要基站30之间的距离。并且,从来自次要基站30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作为次要小区31的半径计算次要基站30和次要终端40′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把对应于这些距离的路径损耗的值代入公式(31),可以估计干扰功率IUL2_BS1。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使用如此估计出的干扰功率IUL2_BS1来计算主要基站10中的SINR或SIR。随后,干扰控制单元134可以比较计算出的SINR或SIR与可容许值以判定不利干扰是否存在,并且如果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则可以向次要基站30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5.结论>
在前述内容中,已经参考图1-20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根据上述实施例,在其中次要基站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的环境中,基于包含在由主要终端或次要终端生成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是否存在。随后,如果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则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结果,可以防止不利干扰并且可以安全执行频道的二次使用,而不需要用于感测通信状态的布置。这里,质量报告可以是测量报告或CQI报告。因此,可以通过稍微修改现有终端拥有的报告功能来帮助判定不利干扰。
根据特定技术,质量报告包含用于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指示符。并且,从该接收功率指示符估计第一终端和第一终端连接至的第一基站之间的距离,并且基于取决于估计出的距离的可容许质量和上述通信质量指示符之间的比较判定干扰的发生。因此,不考虑小区中终端的位置,使用上述质量报告可以精确地判定主要终端或次要终端经受的不利干扰或其风险。
根据另一种技术,从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第二终端和第二终端未连接至的第二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随后,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估计由第二终端的发送功率引起的第二基站中的干扰功率,并且基于估计出的干扰功率判定干扰的发生。因此,使用上述质量报告可以判定主要基站或次要基站经受的不利干扰或其风险。
此外,可以使用软件、硬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相应设备的一系列控制处理。例如,把构成软件的程序存储在安装在每个设备内部或外部的存储介质(非暂态介质)中。此外例如,每个程序在执行时被读取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上,并且由诸如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被实现为其中执行这样的程序的处理器、存储该程序的存储器和相关电路被集成在一起的单芯片模块。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流程图描述的处理不一定按流程图指示的顺序执行。一些处理步骤可以被并行执行。此外,可以采用另外的处理步骤,并且可以省略一些处理步骤。
上文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公开当然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发现各种改变和变型,并且应当理解它们将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下自然出现。
此外,本技术可以被配置如下。
(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以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获取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包含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所述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和所述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以及
干扰控制单元,被配置以在基于包含在由获取单元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存在时,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2)根据(1)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质量报告是测量报告或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
(3)根据(1)或(2)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质量报告包含对于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指示符,
其中干扰控制单元从接收功率指示符估计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连接至的第一基站之间的距离,并且如果通信质量指示符不满足取决于估计出的距离的可容许的质量,则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4)根据(1)或(2)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干扰控制单元从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至的第二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估计由第二终端的发送功率引起的第二基站中的干扰功率,并且如果估计出的干扰功率不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则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5)根据(3)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第一终端是所述主要终端,并且
其中第一基站是所述主要基站。
(6)根据(5)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干扰控制单元假设包含在主要终端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是由次要基站的发送功率引起的,并且计算次要基站的发送功率的控制目标值。
(7)根据(6)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次要终端和次要基站根据时分双工方案运行,并且
其中干扰控制单元根据次要基站的上行链路时隙和下行链路时隙的比值改变控制目标值。
(8)根据(6)或(7)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不利干扰是由被发送至次要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引起时,干扰控制单元把一个或多个次要终端从次要基站切换到主要基站以减少不利干扰。
(9)根据(3)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第一终端是所述次要终端,并且
其中第一基站是所述次要基站。
(10)根据(1)至(9)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获取单元还获取主要基站和次要基站的位置信息,并且
其中,当使用次要基站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和从所述位置信息估计出的路径损耗计算出的干扰功率不满足主要基站的可容许的干扰功率时,干扰控制单元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11)根据(4)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第二终端是所述主要终端,并且
其中第二基站是所述次要基站。
(12)根据(1)至(10)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主要终端和主要基站根据频分双工方案运行,
其中次要终端和次要基站二次使用主要基站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
其中,在主要终端位于次要基站的小区边缘的假设下,当由主要终端的发送功率引起的次要基站中的干扰功率不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时,干扰控制单元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13)根据(4)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第二终端是所述次要终端,并且
其中第二基站是所述主要基站。
(14)根据(1)至(12)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主要终端和主要基站根据频分双工方案运行,
其中次要终端和次要基站二次使用主要基站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
其中,在次要终端位于次要基站的小区边缘的假设下,当由次要终端的发送功率引起的主要基站中的干扰功率不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时,干扰控制单元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15)根据(1)至(14)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随着次要基站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加,次要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被设置为更大。
(16)根据(1)至(15)的任意一项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主要终端和主要基站根据频分双工方案运行,并且
其中次要终端和次要基站使用通过聚合主要基站的上行链路信道上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和主要基站的下行链路信道上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形成的聚合信道,根据时分双工方案运行。
(17)根据(16)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次要终端的质量报告包含聚合信道的每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并且
其中次要基站使用每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指示符来选择用于把资源分配信息发送至次要终端的分量载波。
(18)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由通信控制设备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和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包含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包含在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以及
如果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则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19)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
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以及
协作管理器,被配置为如果基于包含在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包含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在系统中存在,则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20)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可操作的终端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和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以生成包含由控制节点使用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所述控制节点被配置以判定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所述通信质量指示符被用于所述判定;以及
无线电通信单元,被配置以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至的基站发送由控制单元生成的质量报告。
附图标记列表
1无线电通信系统
10主要基站
20,90主要终端
30次要基站
40,90次要终端
91无线电通信单元
95控制单元
100协作管理器(通信控制设备)
132数据获取单元
134干扰控制单元

Claims (20)

1.一种通信控制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被配置以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获取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包含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所述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和所述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以及
干扰控制单元,被配置以在基于包含在由获取单元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存在时,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质量报告是测量报告或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质量报告包含对于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指示符,
其中干扰控制单元从接收功率指示符估计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一终端连接至的第一基站之间的距离,并且如果通信质量指示符不满足取决于估计出的距离的可容许的质量,则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干扰控制单元从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估计第二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连接至的第二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基于估计出的路径损耗估计由第二终端的发送功率引起的第二基站中的干扰功率,并且如果估计出的干扰功率不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则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第一终端是所述主要终端,并且
其中第一基站是所述主要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干扰控制单元假设包含在主要终端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干扰成分是由次要基站的发送功率引起的,并且计算次要基站的发送功率的控制目标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次要终端和次要基站根据时分双工方案运行,并且
其中干扰控制单元根据次要基站的上行链路时隙和下行链路时隙的比值改变控制目标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当不利干扰是由被发送至次要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引起时,干扰控制单元把一个或多个次要终端从次要基站切换到主要基站以减少不利干扰。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第一终端是所述次要终端,并且
其中第一基站是所述次要基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获取单元还获取主要基站和次要基站的位置信息,并且
其中,当使用次要基站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和从所述位置信息估计出的路径损耗计算出的干扰功率不满足主要基站的可容许的干扰功率时,干扰控制单元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第二终端是所述主要终端,并且
其中第二基站是所述次要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主要终端和主要基站根据频分双工方案运行,
其中次要终端和次要基站二次使用主要基站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
其中,在主要终端位于次要基站的小区边缘的假设下,当由主要终端的发送功率引起的次要基站中的干扰功率不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时,干扰控制单元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第二终端是所述次要终端,并且
其中第二基站是所述主要基站。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主要终端和主要基站根据频分双工方案运行,
其中次要终端和次要基站二次使用主要基站的上行链路信道,并且
其中,在次要终端位于次要基站的小区边缘的假设下,当由次要终端的发送功率引起的主要基站中的干扰功率不满足可容许的干扰功率时,干扰控制单元判定不利干扰存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随着次要基站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加,次要终端的最大发送功率被设置为更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主要终端和主要基站根据频分双工方案运行,并且
其中次要终端和次要基站使用通过聚合主要基站的上行链路信道上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和主要基站的下行链路信道上的一个或多个分量载波形成的聚合信道,根据时分双工方案运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控制设备,
其中次要终端的质量报告包含聚合信道的每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并且
其中次要基站使用每个分量载波的通信质量指示符来选择用于把资源分配信息发送至次要终端的分量载波。
18.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由通信控制设备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和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包含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
基于包含在获取的质量报告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以及
如果判定不利干扰存在,则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19.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
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
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以及
协作管理器,被配置为如果基于包含在包含由主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和包含由次要终端测量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中的至少一个中的通信质量指示符,判定不利干扰在系统中存在,则向次要基站指示降低发送功率。
20.一种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可操作的终端设备,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主要终端连接至的主要基站和次要终端通过二次使用用于主要基站的频道连接至的次要基站,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以生成包含由控制节点使用的通信质量指示符的质量报告,所述控制节点被配置以判定不利干扰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是否存在,所述通信质量指示符被用于所述判定;以及
无线电通信单元,被配置以向所述终端设备连接至的基站发送由控制单元生成的质量报告。
CN201480036400.6A 2013-07-02 2014-05-01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5340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38689 2013-07-02
JP2013138689 2013-07-02
PCT/JP2014/062110 WO2015001840A1 (ja) 2013-07-02 2014-05-01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40336A true CN105340336A (zh) 2016-02-17
CN105340336B CN105340336B (zh) 2019-10-18

Family

ID=5214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6400.6A Active CN105340336B (zh) 2013-07-02 2014-05-01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10015752B2 (zh)
EP (2) EP3018948B1 (zh)
JP (1) JP6365539B2 (zh)
CN (1) CN105340336B (zh)
ES (1) ES2883798T3 (zh)
MX (1) MX355351B (zh)
RU (1) RU2645732C2 (zh)
SG (1) SG11201510716QA (zh)
TW (1) TWI641237B (zh)
WO (1) WO20150018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3883A (zh) * 2017-01-06 2019-10-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信号质量的技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18948B1 (en) * 2013-07-02 2019-09-18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US9775102B2 (en) * 2014-07-29 2017-09-26 Aruba Networks, Inc. Estimating a rel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signal strengths of wireless signals received by a device
WO2016199548A1 (ja) * 2015-06-09 2016-1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サーバ装置、通信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6455082B (zh) * 2015-08-12 2019-08-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干扰上报、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
US11368926B2 (en) * 2016-12-12 2022-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power limit and corresponding constraint
CN118215135A (zh) * 2017-05-02 2024-06-18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US10536859B2 (en) 2017-08-15 2020-01-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of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pectrum
US10340976B2 (en) 2017-10-16 2019-07-02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ed utilization of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pectrum
JP6908854B2 (ja) * 2018-03-22 2021-07-2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干渉評価装置、干渉評価方法及び干渉評価プログラム
US11432284B2 (en) 2018-05-22 2022-08-30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ra-cell and inter-frequency mobility optimization and mitigation of session disruption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KR102135766B1 (ko) * 2018-10-18 2020-07-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시간율을 고려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이 고정 시스템에 미치는 간섭 영향 평가 방법 및 장치
US11129171B2 (en) 2019-02-27 2021-09-2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signal maxim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JP7336699B2 (ja) * 2019-05-15 2023-09-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共用周波数管理装置および共用周波数管理方法
US11438771B2 (en) 2019-07-11 2022-09-0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eterogeneous coverage and use cases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528748B2 (en) 2019-09-11 2022-12-1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carrier unlicensed heterogeneous channel access
US11317296B2 (en) 2019-10-02 2022-04-2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handling and switching operating frequencies for devices being supported by a wireless access node
US11026205B2 (en) 2019-10-23 2021-06-0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registration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581911B2 (en) 2019-10-28 2023-02-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hase noise mitig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US11457485B2 (en) 2019-11-06 2022-09-27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verage in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s
JP7039542B2 (ja) * 2019-11-22 2022-03-22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706635B2 (en) * 2019-12-09 2023-07-1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calable network architecture
US11363466B2 (en) 2020-01-22 2022-06-1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optimization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683823B2 (en) * 2020-03-02 2023-06-20 Fujitsu Limited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US11483715B2 (en) * 2020-07-06 2022-10-25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quasi-licensed wireless system
US11564104B2 (en) 2020-11-25 2023-01-24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pectrum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US11877344B2 (en) 2020-12-14 2024-01-16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verage enhancement using technology detection
US20230232239A1 (en) * 2022-01-14 2023-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for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 Aided Cooperative Directional Security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4000A (zh) * 2006-12-15 2009-11-04 朗讯科技公司 在宏小区内的微小区通信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CN102740436A (zh) * 2011-04-07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6176B2 (en) * 2000-06-13 2006-12-05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e of communications spectrum for fixed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with efficient metho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WO2007044281A1 (en) 2005-10-06 2007-04-1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for ofdma based evolved utra
JP2008252273A (ja) 2007-03-29 2008-10-16 Kddi Corp 無線エリア計測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RU2471314C2 (ru) * 2008-04-22 2012-12-27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мехами с помощью запросов уменьшения помех и индикаторов помех
JP5338682B2 (ja) 2009-01-20 2013-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299769B2 (ja) 2009-01-30 2013-09-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システム、送信機、送信電力決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130698B2 (en) * 2009-05-21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ilure indication for one or more carriers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JP2011146804A (ja) 2010-01-12 2011-07-2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基地局装置
CN102714800A (zh) 2010-01-12 2012-10-0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基站装置
JP5883398B2 (ja) * 2010-02-12 2016-03-15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セル間干渉コーディネーションを用いる、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方法及び構成
US9037184B2 (en) 2010-03-25 2015-05-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KR101825431B1 (ko) * 2010-04-05 2018-02-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케리어 통신 시스템과 그의 적응적 케리어 선택 및 링크 품질 보고 방법
KR101722204B1 (ko) * 2010-04-27 201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지원 정보 제공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332510B2 (en) 2010-08-17 2016-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between femtocells and macrocells
JP5440464B2 (ja) * 2010-09-24 2014-03-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送信パラメータの制御方法
US20120302263A1 (en) * 2010-11-29 201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stimating access terminal location based on uplink signals
US9497681B2 (en) * 2011-05-12 2016-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in base stations, base stations,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CN103621155B (zh) * 2011-06-21 2018-09-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控制的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WO2013089344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the user equipment for the same
WO2013159585A1 (zh) * 2012-04-23 2013-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系统
WO2014034118A1 (ja) * 2012-08-29 2014-03-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CN103068050B (zh) * 2012-12-25 2016-12-28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基于干扰感知的上下行时隙资源配置方法
CN109511120B (zh) * 2013-01-30 2023-05-16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通信方法和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网络
EP2957060B1 (en) * 2013-02-13 2018-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in for transmitting time alignment configuration to a user equipment
GB2512634A (en) * 2013-04-04 2014-10-08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88772B2 (en) * 2013-04-22 2016-03-15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using cooperative sensing
CN105340349B (zh) * 2013-06-26 2018-12-2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fdd/tdd节点内和节点间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EP3018948B1 (en) * 2013-07-02 2019-09-18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4000A (zh) * 2006-12-15 2009-11-04 朗讯科技公司 在宏小区内的微小区通信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CN102740436A (zh) * 2011-04-07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调整方法和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YOCERA: "《TSG-RAN Working Group 4 (Radio) meeting #52bis R4-093619》", 16 October 2009 *
MEDIATEK INC.: "《3GPP TSG-RAN WG1 #63 R1-106009》", 19 November 201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3883A (zh) * 2017-01-06 2019-10-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信号质量的技术
CN110383883B (zh) * 2017-01-06 2021-11-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信号质量的技术
US11277761B2 (en) 2017-01-06 2022-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signal qual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5017577A (es) 2016-04-21
US20180324711A1 (en) 2018-11-08
SG11201510716QA (en) 2016-01-28
JPWO2015001840A1 (ja) 2017-02-23
EP3018948A4 (en) 2017-01-11
MX355351B (es) 2018-04-17
EP3579622A1 (en) 2019-12-11
WO2015001840A1 (ja) 2015-01-08
US20200252883A1 (en) 2020-08-06
EP3018948A1 (en) 2016-05-11
TW201513589A (zh) 2015-04-01
US11240763B2 (en) 2022-02-01
US10667221B2 (en) 2020-05-26
JP6365539B2 (ja) 2018-08-01
US10015752B2 (en) 2018-07-03
US20160128001A1 (en) 2016-05-05
EP3579622B1 (en) 2021-06-30
RU2015156301A (ru) 2017-06-27
RU2645732C2 (ru) 2018-02-28
CN105340336B (zh) 2019-10-18
EP3018948B1 (en) 2019-09-18
ES2883798T3 (es) 2021-12-09
TWI641237B (zh) 2018-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0763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US78771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of cognitive radio environment
EP2907356B1 (en) Method for dynamic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ell controller and system
US88740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multi-cell data efficiency in link adaptive wireless networks
EP2929722B1 (en) Handover in a soft cell network
EP2538713B1 (en) Performing measurements in a digital cellula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RU2523030C2 (ru) Базовая радиостанция,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CN102223191A (zh) 一种空闲频谱的获取方法和设备
EP2681957B1 (en) Load estimation in a user equipment
WO2015022952A1 (ja) 無線パラメータ制御装置、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パラメ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919296A (zh) 用于无线蜂窝网络的过载控制方法
KR102051716B1 (ko) 올모스트 블랭크 서브프레임을 구성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및 방법과, 이종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EP2893745A2 (en) Handover in heterogeneous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s based on systematic imbalance differences
Naranjo et al. Interference map estimation using spatial interpolation of MDT report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Zhang et al. A handover statistics based approach for cell outage detection in self-organize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8786352B2 (en) Threshold computation apparatus and threshold computation program
CN104349349A (zh) 一种小区参数的确定方法、系统和设备
KR20100071495A (ko) 단말 측정을 이용한 통신망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KR101626952B1 (ko) 인지 중계 네트워크에서 최소 수신 전력을 이용하여 상향 링크의 데이터 전송률을 최대화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4158086B (zh) 小区干扰评估方法、通信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413010A (zh) 一种用于确定切换传输模式时采用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KR20110073645A (ko) 분산형 네트워크에서 상태 정보를 전송하고 채널 용량을 최대화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