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7122A -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7122A
CN105337122A CN201510404195.0A CN201510404195A CN105337122A CN 105337122 A CN105337122 A CN 105337122A CN 201510404195 A CN201510404195 A CN 201510404195A CN 105337122 A CN105337122 A CN 105337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grounding pin
coaxial
upper cas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41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7122B (zh
Inventor
白胜喆
丘璜燮
金铉济
郑熙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GigaLa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 Jial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37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7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7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7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27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action of a resilient member, e.g.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purpos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其提高了对准检查对象物的功能,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的前端连接,且拆装于检查对象物,该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包含:加压单元,其配置于检查对象物的上部,沿上下方向连通,借助于外力而沿轴向加压;探测单元,其插入到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与所述加压单元的加压动作联动而受到轴向压力,后端部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的前端,前端部贯通所述加压单元的前端部,且拆装于检查对象物;所述探测单元在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配置于中心轴线上,且在所述探测单元与加压单元之间形成隔开空间,所述探测单元在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Description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查用同轴连接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提高了对准检查对象物的功能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由置于电缆中心的内部导体、包围其的绝缘物质、外部导体以及最外壳的外部被覆层构成,具有以中心的内部导体为同心圆的轴的结构。通过这种同心圆结构,能够在与普通电线相比受到的电干扰较小的情况下传送信号。
这种同轴电缆能够安全地、可靠地向各种测试装置或精密电子装置传递电信号而被广泛利用,因而要求一种能够使同轴电缆稳定地连接到成为检查对象的装置的连接部例如RF开关的连接器。
这种连接器以各种方式开发,使用多样种类的连接器。
对于普通的同轴连接器的构成及连接关系,在“同轴探测器(美国注册专利第8,641,446号;专利文献1)”、“连接器结构(美国注册专利第6,146,168号;专利文献2)”等中具体公开。
但是,就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而言,在同轴连接器与检查对象物未精确对准的状态下,存在无法相互结合的问题,特别是在同轴连接器未对准检查对象物的状态下,当胡乱地尝试结合时,存在同轴连接器的针或地面与检查对象物的连接部损伤的问题。
作为所述的背景技术而说明的事项只用于增进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不得视为属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经知晓的以往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注册专利第8,641,446号(2014.02.04)
专利文献2:美国注册专利第6,146,168号(2000.11.14)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即使连接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与检查对象物未精确对准,也能够把信号针及接地针精确地连接于检查对象物。
解决课题方法
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与同轴电缆的前端连接,且拆装于检查对象物,该检查用同轴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含:加压单元,其配置于检查对象物的上部,沿上下方向连通,借助于外力而沿轴向加压;和探测单元,其插入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与所述加压单元的加压动作联动而受到轴向压力,后端部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的前端,前端部贯通所述加压单元的前端部,且拆装于检查对象物,所述探测单元在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配置于中心轴线上,且在所述探测单元与加压单元之间形成隔开空间,所述探测单元在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Tilting)动作。
所述加压单元包含:加压体,其借助于外力而进行加压;上部外壳,其具备圆筒形状,后端部固定于所述加压体;和下部外壳,其以与所述上部外壳连通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部外壳的下部,所述探测单元包含:主体,其为导电性,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的前端,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接触,且两端沿轴向连通;信号针(signalpin),其为导电性,插入到所述主体的内部,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电连接,并配置成相应前端部突出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电介体,其插入到所述主体的内部并包围所述信号针;和接地针(groundpin),其为导电性,插入到所述下部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主体电连接,包围所述主体的前端区域,并配置成相应前端部突出于所述下部外壳的前端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单元的主体包含:第一主体,其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的前端,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接触,且两端沿轴向连通;和第二主体,其以与所述第一主体连通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下部;在所述上部外壳的内部,配置有连接导体,该连接导体的后端部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直接连接且前端部通过所述电介体的后端引入内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号针与连接导体之间插入有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二主体与上部外壳之间插入有第二弹簧,在所述接地针与第二主体之间插入有第三弹簧,所述信号针、第二主体及接地针分别受到向前端方向按压的力。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外壳的内周面,形成内径向中心方向逐渐减小的第一倾斜部,在所述下部外壳的内周面,形成内径向中心方向逐渐减小的第二倾斜部,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外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的第一滑动部,在所述接地针的外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的第二滑动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针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第二主体的前端区域外径大,在所述接地针与第二主体之间形成隔开空间,所述第二主体在所述接地针的内部,在所述接地针与第二主体之间的隔开空间内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后端区域外径形成为比所述上部外壳的内径小,在所述第二主体与上部外壳之间形成隔开空间,所述第二主体在所述上部外壳的内部,在所述第二主体与上部外壳之间的隔开空间内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针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下部外壳的内径小,在所述接地针与下部外壳之间形成隔开空间,所述接地针在所述下部外壳的内部,在所述接地针与下部外壳之间的隔开空间内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针的前端向中心方向折弯,以便支撑所述第二主体的前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信号针及接地针配置成能够在上部外壳及下部外壳内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从而具有即使连接器与检查对象物未精确对准也能够精确连接的效果。
另外,信号针及接地针在上部外壳及下部外壳内某种程度上自由移动并连接于检查对象物,因而能够防止连接器及检查对象物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与检查对象物正常结合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a至图3c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与检查对象物正常结合的过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进行偏心移动而与检查对象物结合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a至图5e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进行偏心移动而与检查对象物结合的过程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倾斜而与检查对象物结合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a至图7d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倾斜而与检查对象物结合的过程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同轴电缆20:RF开关
110:上部外壳111:第一倾斜部
120:下部外壳121:第二倾斜部
122:贯通孔130:加压体
210:第一主体211:第一滑动部
220:第二主体230:连接导体
240:信号针250:电介体
260:接地针262:钩部
261:第二滑动部270a:第一弹簧
270b:第二弹簧270c: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以互不相同的多样形态体现,不过,本实施例使得本发明的公开更完全,且为了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发明的范围而提供。在附图上,相同符号指称相同的要素。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为连接于同轴电缆的前端并与检查对象物的连接部结合或分离的连接器,在本发明中,作为检查对象物的连接部,以RF开关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不限定于RF开关的检查,可以应用于具有连接同轴电缆的多样种类连接部的对象物。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大致包含:加压单元,其借助于外力而沿轴向加压;探测单元,其以后端部连接于同轴电缆10且前端部可拆装于RF开关20的方式插入到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与所述加压单元的加压动作联动而受到轴向压力,从而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此时,就所述探测单元的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而言,由于在所述探测单元与加压单元之间形成隔开空间,因而自由地实现与隔开空间相应的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所述加压单元为设置有所述探测单元并借助于外力,例如借助于作业者或另外的加压装置而沿轴向加压的单元,包含:加压体130,其借助于作业者或另外的加压装置而进行加压;上部外壳110及下部外壳120,它们一体地连接于所述加压体130,且两端沿轴向连通。
所述加压体130具备沿轴向具有既定厚度的板形状,所述上部外壳110贯通所述加压体130的中心区域,其后端部被固定。
所述上部外壳110具备圆筒形状,后端部固定于所述加压体130。
此时,在所述上部外壳110的后端部内周面,形成内径向中心方向逐渐减小的第一倾斜部111。而且,所述上部外壳110的内周面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倾斜部111的下部至中间位置的内径不变,从中间位置至前端部,为了与所述下部外壳120的结合,形成为比其上部的内径稍大。
而且,所述下部外壳120与上部外壳110具备圆筒形状,以使它们连通,并连接于所述上部外壳110的下部。此时,所述上部外壳110的前端部在包围所述下部外壳120的后端部外周面的同时连接。例如,如图1所示,使下部外壳120的后端部外径形成为与所述上部外壳110的前端部内径对应,使下部外壳120的后端部引入上部外壳110的后端部。
另一方面,在所述下部外壳120的内周面中间区域,形成内径向中心方向逐渐减小的第二倾斜部121。于是,所述下部外壳120的内周面以所述第二倾斜部121为基准,其下部区域形成为内径比上部区域小。
另外,在所述下部外壳120的下端,形成有供所述探测单元贯通的贯通孔122。特别是,对于所述贯通孔122的直径而言,为了所述探测单元沿轴向顺利移动,优选形成为比构成探测单元的接地针260的直径稍大。此时,所述下部外壳120的内周面中的以所述第二倾斜部121为基准的下部区域,以与所述贯通孔122的直径相同的直径恒定地形成。
所述探测单元作为插入到所述加压单元,与同轴电缆10连接并且与连RF开关20连接或分离的单元,在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为此,所述探测单元包含主体210、220、信号针240、电介体250及接地针260。
主体210、220作为连接于同轴电缆10且在其内部设置有所述信号针240及电介体250的机构,并形成为圆筒形,以使两端沿轴向连通。所述主体210、220为了制造及组装的便利,分成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进行制作。
此时,所述第一主体210具备圆筒形状,通过开口的后端部,引入同轴电缆10并连接从而与外部导体接触(图中未示出)。而且,所述第二主体220具备圆筒形状,以使其与第一主体210连通,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210的下部。
在所述第一主体210的前端部外周面,形成与所述上部外壳110的第一倾斜部111相对的第一滑动部211。此时,第一滑动部211是指与所述第一倾斜部111对应的倾斜面。
所述第二主体220通过相应后端部引入所述第一主体210的前端部而一体地连接。
特别是,对于所述第二主体220的外周面而言,中间位置的外径形成为比其它区域大,所述第二主体220的中间位置外径形成为大于从所述上部外壳110的第一倾斜部111至内径增大的中间位置的内径,小于从所述上部外壳110的中间位置至前端部的内径。
而且,从所述第二主体220的后端至所述中间位置的外径形成为小于从所述上部外壳110的第一倾斜部111至内径增大的中间位置的内径。于是,在所述上部外壳11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形成隔开空间,因而形成供所述第二主体220在上部外壳110的内部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的空间。
另外,从所述第二主体220的所述中间位置至前端的外径形成为比在所述下部外壳120形成的贯通孔122的内径小。此时,从所述第二主体220的所述中间位置至前端的外径考虑在其外周上设置的接地针260的厚度而形成为较小。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主体210及第二主体220为了与同轴电缆10的外部导体电接触并执行接地作用,优选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由黄铜制造所述第一主体210及第二主体220。
信号针240作为与同轴电缆10的内部导体11电接触并与RF开关20的电极接触的机构,配置成:插入到所述主体210、220,相应后端部连接于同轴电缆10的内部导体11,前端部在贯通所述第二主体220的同时,贯通所述下部外壳120的贯通孔122,而突出于所述下部外壳120的外部。例如,所述信号针240具备沿轴向长长地形成的针(pin)形状。
另一方面,所述信号针240的相应后端部被第一弹簧270a支撑,以便在沿轴向移动既定距离的同时,始终受到信号针240的前端方向按压的力。此时,所述第一弹簧270a配置成始终保持某种程度压缩的状态,所述信号针240即使借助于所述第一弹簧270a的弹力而向后端方向移动,也始终受到向前端方向按压的力。
而且,为了使所述信号针240被第一弹簧270a支撑并且与同轴电缆10的内部导体11电接触,在所述上部外壳110的内部配置有连接导体230。
所述连接导体230作为将同轴电缆10的内部导体11与信号针240电连接的机构,后端部直接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10的内部导体11,前端部开口,供所述第一弹簧270a插入,从而供信号针240的后端部引入并支撑。于是,所述第一弹簧的后端被所述连接导体支撑,第一弹簧270a的前端被所述信号针240的后端区域支撑,从而限制所述第一弹簧270a进行运转的空间。
特别是为了将所述同轴电缆10的内部导体11与信号针240电连接,所述信号针240的后端区域把既定部分(例如可以称为“停止部”)的直径形成为较大,以便与所述连接导体230前端的内周面接触。
所述信号针240及连接导体230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由黄铜或铍铜制作。另外,所述第一弹簧270a也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诸如不锈钢的金属材质的弹簧。
电介体250作为使所述连接导体230及信号针240与所述第二主体220绝缘的机构,在包围所述信号针240的同时沿轴向插入到所述第二主体220的内部。此时,所述电介体250的外周面形状制作成与所述第二主体220的内周面形状对应的形状,与所述第二主体220的内周面密合而被固定。特别是,所述连接导体230的前端区域、即插入有第一弹簧270a的区域引入到电介体250的后端区域内部而被固定。
所述电介体250为了使所述连接导体230及信号针240与所述第二主体220绝缘,由绝缘材料制作。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由聚四氟乙烯制作。
接地针260作为使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结合的机构,与主体210、220电连接并且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结合或分离,其中,所述主体210、220与同轴电缆10的外部导体电连接。
接地针260配置于所述下部外壳120的内部,在包围所述第二主体220的前端区域的同时,相应前端部贯通所述下部外壳120的贯通孔122而突出于外部。于是,所述接地针260形成为两端沿轴向连通的圆筒形状。此时,在所述接地针260的前端区域,为了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顺利结合或分离,按既定长度形成有沿轴向切开的切开部(图中未示出)。所述切开部沿接地针260的圆周方向,按等间隔隔开,形成至少一个以上的多个。
另外,所述接地针260的前端向中心方向折弯,以便支撑所述第二主体220的前端。另外,在其端部形成有凸起形状的钩部262,从而提高与在RF开关20形成的接地部的结合力。例如,接地针260的钩部262结合于在RF开关20的接地部形成的钩槽21。
而且,在所述接地针260的后端部外周面,形成与在所述下部外壳120上形成的第二倾斜部121相对的第二滑动部261。此时,第二滑动部261是指与所述第二倾斜部121对应的倾斜面。
另外,所述接地针260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第二主体220的前端区域外径大,以便在所述接地针26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也形成隔开空间。从而使第二主体220在接地针260的内部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而且,所述接地针260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下部外壳120的内径小。于是,在所述下部外壳120与接地针260之间形成隔开空间,因而形成供接地针260在下部外壳120的内部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的空间。
另外,所述接地针260为了发挥接地作用,由导电性材料制作。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针260由铍铜制作。
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主体220与上部外壳110之间插入有第二弹簧270b,在所述接地针26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插入有第三弹簧270c。例如,所述第二弹簧270b介于所述上部外壳110的中间位置与第二主体220的中间位置之间,第三弹簧270c介于所述第二主体220的中间位置与接地针260的后端之间。
此时,第一弹簧270a、第二弹簧270b及第三弹簧270c配置于同心轴上,使向前端方向按压的力作用于各个信号针240、第二主体220及接地针260。
参照附图,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的运转状态。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精确对准并正常运转的状态。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与检查对象物正常结合的状态的剖面图,图3a至图3c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与检查对象物正常结合的过程的剖面图。
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精确对准的状态下,如果把加压体130向前端方向、即向下部方向加压,则上部外壳110及下部外壳120与加压体130一体地向下部移动,与此同时,探测单元也向下部移动。
如果继续把加压体130向下部方向加压,则如图3a所示,接地针260首先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接触,并且钩部262与在RF开关20的接地部形成的钩槽21结合,从而接地针260停止移动。
接着,如果继续向加压体130提供加压力,则如图3b所示,信号针240引入到RF开关20的接地部。
而且,借助于加压体130的继续加压,如图3c所示,信号针240与RF开关20的电极端子接触,第二主体220与接地针260的前端部接触,如果下部外壳120进一步再向下部方向移动,则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的连接正常完成。
此时,由于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已精确对准,因此,信号针240、第二主体220及接地针260即使在向下部方向移动的同时不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也能够精确地连接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
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如此连接的状态下,在加压单元中,探测单元成为稍稍向上部方向移动的状态,从而上部外壳110的第一倾斜部111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滑动部211相互隔开,而且,下部外壳120的第二倾斜部121与接地针260的第二滑动部261相互隔开。另外,第一弹簧270a、第二弹簧270b和第三弹簧270c全部成为压缩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检查同轴电缆10与RF开关20的运转后,如果解除施加于加压体130的加压力或使加压体130向上部方向移动,则同轴连接器从RF开关20分离,并且借助于第一弹簧270a、第二弹簧270b和第三弹簧270c的复原力,信号针240、第二主体220及接地针260向下部方向复位。此时,第一主体210的第一滑动部211在上部外壳110的第一倾斜部111滑动(slip),接地针260的第二滑动部261在下部外壳120的第二倾斜部121滑动(slip),从而探测单元恢复到正常位置。
下面说明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未精确对准而在向偏侧排列的状态下,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结合的运转状态。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进行偏心移动而与检查对象物结合的状态的剖面图,图5a至图5e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进行偏心移动而与检查对象物结合的过程的剖面图。
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如图5a的“d”所示未精确对准的状态下,无需使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精确对准,也可以直接结合。
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错开“d”地排列的状态下,如果把加压体130向前端方向,即向下部方向加压,则上部外壳110及下部外壳120与加压体130一体地向下部移动,同时,探测单元也向下部移动。
如果继续把加压体130向下部方向加压,则如图5a所示,接地针260首先接触RF开关20的接地部。但是,此时,接地针260在接地针260与下部外壳120之间的隔开空间内进行偏心移动,以便根据接地针260的前端部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形状,使接地针260的前端部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对准。此时,配置于接地针260的内部的信号针240、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可以独立于接地针260之外,保持不偏心移动的状态,或与接地针260的偏心移动联动而与接地针260在其内部偏心移动的程度相应地偏心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信号针240、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独立于接地针260之外地不偏心移动的状态。
接着,如果继续向加压体130提供加压力,则如图5b所示,接地针260进一步向下部移动,从而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结合。
而且,借助于加压体130的继续加压,如图5c所示,信号针240、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向下部移动,同时,信号针240的前端接触RF开关20的接地部的内周面。
之后,借助于加压体130的继续加压,信号针240向下部移动,并且如图5d所示,信号针240向RF开关20的接地部的中心方向进行偏心移动。在信号针240如此偏心移动的同时,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也一体地偏心移动。而且,信号针240完全引入到RF开关20的接地部,从而与RF开关20的电极端子接触。
而且,借助于加压体130的继续加压,如图5e所示,第二主体220与接地针260的前端部接触,如果下部外壳120进一步向下部方向移动,则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的连接正常完成。
此时,与最初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曾错开“d”相应地,接地针260信号针240、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成为偏心移动的状态。当然,借助于第二主体220的偏心移动,第一主体210也成为一体地偏心移动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把与“d”相应的间隔设置为探测单元与加压单元之间的间隔,因而第二主体220及接地针260进行偏心移动(图4的右侧方向),成为与上部外壳110及下部外壳120的内周面密合(图4的右侧内周面)的状态。
随着第二主体220及接地针260如此偏心移动,即使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向偏侧错开地排列的状态下,接地针260及信号针240也精确连接于RF开关20。
另一方面,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连接的状态下,在加压单元中,探测单元从偏心移动的状态成为向上部方向稍微移动的状态,从而上部外壳110的第一倾斜部111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滑动部211相互隔开,而且,下部外壳120的第二倾斜部121与接地针260的第二滑动部261相互隔开。另外,第一弹簧270a、第二弹簧270b和第三弹簧270c全部成为压缩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检查同轴电缆10与RF开关20的运转之后,如果解除施加于加压体130的加压力或使加压体130向上部方向移动,则同轴连接器从RF开关20分离,并且借助于第一弹簧270a、第二弹簧270b和第三弹簧270c的复原力,信号针240、第二主体220及接地针260向下部方向复位。此时,第一主体210及接地针260即使为偏心移动的状态,第一主体210的第一滑动部211在上部外壳110的第一倾斜部111滑动(slip),接地针260的第二滑动部261在下部外壳120的第二倾斜部121滑动(slip),从而探测器单元恢复正常位置。
下面说明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未精确对准而同轴连接器倾斜的状态下,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结合的运转状态。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倾斜并与检查对象物结合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a至图7d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倾斜并与检查对象物结合的过程的剖面图。
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即使在倾斜图7a的“θ”的状态下,也无需使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精确对准,而能够直接结合。
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错开“θ”地排列的状态下,如果把加压体130向前端方向,即向下部方向加压,则上部外壳110及下部外壳120与加压体130一体地向下部移动,同时探测单元也向下部移动。
如果继续把加压体130向下部方向加压,则如图7a所示,接地针260首先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接触。但是,此时接地针260在接地针260与下部外壳120之间的隔开空间进行倾斜动作,以便根据接地针260的前端部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形状,使接地针260的前端部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对准。此时,在接地针260的内部配置的信号针240、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可以独立于接地针260之外,保持竖直状态,或与接地针260的倾斜动作联动而与接地针260在其内部进行倾斜动作的程度相应地进行倾斜动作。在本实施例中,图示了信号针240、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也与接地针260的倾斜动作联动进行倾斜动作的状态。
接着,如果继续向加压体130提供加压力,则如图7b所示,接地针260以进行倾斜动作的状态进一步向下部移动,从而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结合。
而且,借助于加压体130的继续加压,如图7c所示,信号针240、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以进行倾斜动作的状态向下部移动,从而信号针240的前端与RF开关20的接地部的内周面接触。
之后,借助于加压体130的继续加压,信号针240在向下部移动的同时,如图7d所示,信号针240向RF开关20的接地部的中心方向偏心移动并进行倾斜动作。在信号针240如此偏心移动并进行倾斜动作的同时,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也一体地偏心移动及进行倾斜动作。而且,信号针240完全引入到RF开关20的接地部而与RF开关20的电极端子接触。
而且,借助于加压体130的继续加压,第二主体220与接地针260的前端部接触,如果下部外壳120进一步向下部方向移动,则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的连接正常完成。
此时,与最初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曾倾斜“θ”相应地,如图6所示,接地针260和信号针240、电介体250及第二主体220进行倾斜动作,成为倾斜的状态。当然,借助于第二主体220的倾斜动作,第一主体210也成为一体地倾斜动作的状态。于是,第二主体220的后端部及接地针260的后端部分别倾斜,成为与上部外壳110及下部外壳120的内周面密合(图6的左侧内周面)的状态。
随着第二主体220及接地针260如此进行倾斜动作,即使在同轴连接器和RF开关20倾斜排列的状态下,接地针260及信号针240也精确连接于RF开关20。
另一方面,在同轴连接器与RF开关20连接的状态下,在加压单元中,探测单元从倾斜的状态成为向上部方向稍微移动的状态,从而上部外壳110的第一倾斜部111与第一主体210的第一滑动部211相互隔开,而且,下部外壳120的第二倾斜部121与接地针260的第二滑动部261相互隔开。另外,第一弹簧270a、第二弹簧270b和第三弹簧270c全部成为压缩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检查同轴电缆10与RF开关20的运转之后,如果解除施加于加压体130的加压力或使加压体130向上部方向移动,则同轴连接器从RF开关20分离,并且借助于第一弹簧270a、第二弹簧270b和第三弹簧270c的复原力,信号针240、第二主体220及接地针260向下部方向复位。此时,第一主体210及接地针260即使为倾斜的状态,第一主体210的第一滑动部211在上部外壳110的第一倾斜部111滑动(slip),接地针260的第二滑动部261在下部外壳120的第二倾斜部121滑动(slip),从而探测器单元恢复正常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独立地说明了同轴电缆与RF开关20向偏侧错开排列或倾斜排列的示例,但同轴电缆与RF开关20即使在向偏侧错开排列且倾斜排列的状态下,前述示例的动作也同时进行,从而使同轴电缆与RF开关20能够精确地连接。
参照附图和前述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根据上述的权利要求书而限定。因此,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便能够在不超出上述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多样地变更及修改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其与同轴电缆的前端连接,且拆装于检查对象物,该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包含:
加压单元,其配置于检查对象物的上部,沿上下方向连通,借助于外力而沿轴向加压;和
探测单元,其插入到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与所述加压单元的加压动作联动而受到轴向压力,后端部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的前端,前端部贯通所述加压单元的前端部,且拆装于检查对象物;
所述加压单元包含:加压体,其借助于外力而进行加压;上部外壳,其具备圆筒形状,后端部固定于所述加压体;和下部外壳,其以与所述上部外壳连通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上部外壳的下部,
所述探测单元包含:主体,其为导电性,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的前端,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接触,且两端沿轴向连通;信号针,其为导电性,插入到所述主体的内部,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电连接,并配置成相应前端部突出于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电介体,其插入到所述主体的内部并包围所述信号针;和接地针,其为导电性,插入到所述下部外壳的内部且与所述主体电连接,包围所述主体的前端区域,并配置成相应前端部突出于所述下部外壳的前端部,
所述探测单元在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配置于中心轴线上,且在所述探测单元与加压单元之间形成隔开空间,所述探测单元在所述加压单元的内部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其中,所述探测单元的主体包含:
第一主体,其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的前端,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接触,且两端沿轴向连通;和
第二主体,其以与所述第一主体连通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下部,
在所述上部外壳的内部,配置有连接导体,该连接导体的后端部与所述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直接连接且前端部通过所述电介体的后端引入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信号针与连接导体之间插入有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二主体与上部外壳之间插入有第二弹簧,在所述接地针与第二主体之间插入有第三弹簧,所述信号针、第二主体及接地针分别受到向前端方向按压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上部外壳的内周面,形成内径向中心方向逐渐减小的第一倾斜部,在所述下部外壳的内周面,形成内径向中心方向逐渐减小的第二倾斜部,
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外周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的第一滑动部,在所述接地针的外周面,形成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的第二滑动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地针的内径形成为比所述第二主体的前端区域外径大,在所述接地针与第二主体之间形成隔开空间,所述第二主体在所述接地针的内部,在所述接地针与第二主体之间的隔开空间内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二主体的后端区域外径形成为比所述上部外壳的内径小,在所述第二主体与上部外壳之间形成隔开空间,所述第二主体在所述上部外壳的内部,在所述第二主体与上部外壳之间的隔开空间内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地针的外径形成为比所述下部外壳的内径小,在所述接地针与下部外壳之间形成隔开空间,所述接地针在所述下部外壳的内部,在所述接地针与下部外壳之间的隔开空间内进行偏心移动及倾斜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其中,
所述接地针的前端向中心方向折弯,以便支撑所述第二主体的前端。
CN201510404195.0A 2014-08-13 2015-07-10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Active CN105337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05011 2014-08-13
KR20140105011A KR101504873B1 (ko) 2014-08-13 2014-08-13 검사용 동축 커넥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7122A true CN105337122A (zh) 2016-02-17
CN105337122B CN105337122B (zh) 2017-02-22

Family

ID=53028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4195.0A Active CN105337122B (zh) 2014-08-13 2015-07-10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04873B1 (zh)
CN (1) CN10533712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7885B (zh) * 2016-06-27 2019-01-11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Inspection coaxial connector and center conductor
CN109314355A (zh) * 2016-06-27 2019-02-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N110050389A (zh) * 2016-11-07 2019-07-23 康宁光电通信Rf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建立接地路径的平移接地套环的同轴连接器
TWI682591B (zh) * 2017-11-22 2020-01-11 葵谷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減振式連接器
CN113039442A (zh) * 2018-11-19 2021-06-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探头
JPWO2022014285A1 (zh) * 2020-07-16 2022-01-20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97101B1 (ko) * 2017-05-24 2018-09-11 주식회사 엔티에스 자가 얼라인먼트형 접속핀
KR102028292B1 (ko) * 2018-11-21 2019-10-02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무선 신호를 검사하기 위한 동축 커넥터
DE102022106991A1 (de) * 2022-03-24 2023-09-28 Ingun Prüfmittelbau Gmbh Hochfrequenz-Prüfstiftvorricht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3910A (ja) * 2001-10-12 2003-04-25 Murata Mfg Co Ltd コンタクトプローブ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の測定装置
CN102341972A (zh) * 2009-03-04 2012-02-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N102365790A (zh) * 2009-04-01 2012-02-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N10388767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3910A (ja) * 2001-10-12 2003-04-25 Murata Mfg Co Ltd コンタクトプローブ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の測定装置
CN102341972A (zh) * 2009-03-04 2012-02-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N102365790A (zh) * 2009-04-01 2012-02-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N10388767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7885B (zh) * 2016-06-27 2019-01-11 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Inspection coaxial connector and center conductor
CN109314355A (zh) * 2016-06-27 2019-02-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US20190115700A1 (en) * 2016-06-27 2019-04-18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axial inspection connector
US10431943B2 (en) 2016-06-27 2019-10-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Coaxial inspection connector
TWI680616B (zh) * 2016-06-27 2019-1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檢查用同軸連接器
CN109314355B (zh) * 2016-06-27 2020-06-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N110050389A (zh) * 2016-11-07 2019-07-23 康宁光电通信Rf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用于与配合连接器建立接地路径的平移接地套环的同轴连接器
TWI682591B (zh) * 2017-11-22 2020-01-11 葵谷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減振式連接器
CN113039442A (zh) * 2018-11-19 2021-06-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探头
JPWO2022014285A1 (zh) * 2020-07-16 2022-01-20
WO2022014285A1 (ja) * 2020-07-16 2022-01-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導体接続構造および該導体接続構造を備えるプローブ
JP7243925B2 (ja) 2020-07-16 2023-03-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導体接続構造および該導体接続構造を備えるプロー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04873B1 (ko) 2015-03-20
CN105337122B (zh) 2017-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37122A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US10665976B2 (en) Float connector for interconne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KR101936770B1 (ko) 접촉 장치
US7264479B1 (en) Coaxial cable magnetic connector
EP2803116B1 (en) Coaxial connector system
US8235750B2 (en) Coaxial inspection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EP1381120B1 (en) PCB-mounted switch
CN103378429A (zh) 连接组件、相关连接耦合件、接插件和连接模块
WO2009140992A1 (en) Connector
EP2124296A2 (en) Coax connector
US11824246B2 (en) Cavity filter with a slim and compact structure
CN109314355B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N103887671A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EP1278274B1 (en)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ntenna assembly having a switching function
CN105359344A (zh) 插入式连接器
KR20160045510A (ko) 전기접속용 커넥터
CN102365790B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
CN101953032B (zh) 直角插头/插座同轴连接器
KR101448705B1 (ko) 검사용 동축 커넥터
CN207265326U (zh) 一种可伸缩接触式连接器
CN102496794A (zh) 一种盲插连接器、单板及相关设备和系统
JP2011188136A (ja) スイッチおよび通信装置
CN209266763U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和中心导体
CN111711033B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合以及电子装置
US20080113564A1 (en) Jack Assembly Having Actuator with Dual-Beam Bifurcated Conta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