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3029A - 静音扳手 - Google Patents

静音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33029A
CN105333029A CN201410330386.2A CN201410330386A CN105333029A CN 105333029 A CN105333029 A CN 105333029A CN 201410330386 A CN201410330386 A CN 201410330386A CN 105333029 A CN105333029 A CN 105333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dging parts
spanners
spanner
broken lin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03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33029B (zh
Inventor
王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reat Star Tools Co Ltd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reat Sta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303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33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33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3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33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33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扳手,包括:手柄,手柄的第一端具有柱状内表面,为第一表面;力矩输出部件,设置于手柄的第一表面内,力矩输出部件具有柱状外表面,为第二表面;一个或多个的楔入部件,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具有变化的间距,使得楔入部件能够阻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本发明提供一种扳手,采用楔入部件阻止手柄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的转动,手柄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空转时,只是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不会发出声响,为静音扳手。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扳手的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改善用户使用扳手的感受;提供预紧力,可以有效减少空档间隙,使操作更顺畅。

Description

静音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工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静音扳手。
背景技术
一般力矩扳手的使用中,手在旋转方向上的运动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沿着一个方向持续转动。这类扳手中,手柄的转动轴与主轴同轴,使用时首先用手朝着某个希望的方向转动手柄(例如旋紧或旋松工件),然后需要将手柄反向旋转,以便进入下一个循环。在上述反向旋转部分,通常在扳手中设置棘齿面机构等单向离合器,使手柄反转时主轴不动,即相对于主轴空转,避免将扳手与工件脱开后再重新定位到工件上。
但是采用棘齿面机构等单向离合器,手柄相对于主轴空转时会发出声响,不仅增加了扳手的磨损,影响扳手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影响扳手的使用感受。
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静音扳手,这种扳手既能够避免使用中将扳手与工件脱开后再重新定位到工件上,又能够保证手柄相对于主轴空转时不发出声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向离合器,该单向离合器包括具有变化的间距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以及设置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一个或多个的楔入部件,通过楔入部件阻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也就是第一表面带动第二表面转动;而在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不带动第二表面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离合器,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空转时,只是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并不会发出声响,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磨损,延长单向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一种扳手,包括手柄一端的柱状内表面,为第一表面,力矩输出部件的柱状外表面,为第二表面以及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的楔入部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具有变化的间距,使得楔入部件能够阻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也就是手柄带动力矩输出部件转动;而在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不带动第二表面转动,也就是手柄不带动力矩输出部件转动,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空转。
本发明提供的扳手,手柄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空转时,只是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并不会发出声响,这样的扳手即为静音扳手。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扳手的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扳手是静音的,改善用户使用扳手的感受。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向离合器,包括: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柱状曲面,第二表面位于第一表面的内部;
一个或多个的楔入部件,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以及
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间距,使得楔入部件能够阻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离合器,通过楔入部件阻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也就是第一表面带动第二表面转动;而在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不带动第二表面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单向离合器,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空转时,只是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并不会发出声响,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磨损,延长单向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为圆柱曲面,第二表面具有沿第二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或弧形。
进一步地,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折线或弧形为多个时,折线或弧形沿第二表面径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第二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六边形。
进一步地,第二表面为圆柱曲面,第一表面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或弧形。
进一步地,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折线或弧形为多个时,折线或弧形沿第一表面径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均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进一步地,楔入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或球形结构。
进一步地,楔入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时,楔入部件的轴向与第一表面的轴向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大于楔入部件的直径变为小于楔入部件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一阻止位;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小于楔入部件的直径变为大于楔入部件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二阻止位。
进一步地,楔入部件通过施加于第二表面的预紧力处于第一阻止位,预先设定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楔入部件通过预紧力处于第二阻止位,预先设定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进一步地,单向离合器还包括换向装置,用于将楔入部件在第一阻止位与第二阻止位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单向离合器还包括保持架,楔入部件安装于安装保持架上。
进一步地,保持架为笼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装置为旋钮或拨钮,所述旋钮或拨钮与所述保持架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扳手,包括:
手柄,用于输入力矩,手柄的第一端具有柱状内表面,柱状内表面为第一表面;
力矩输出部件,设置于手柄的第一表面内,力矩输出部件具有柱状外表面,柱状外表面为第二表面;
一个或多个的楔入部件,设置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以及
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间距,使得楔入部件能够阻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
本发明提供的扳手,采用楔入部件阻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也就是手柄带动力矩输出部件转动;而在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不带动第二表面转动,也就是手柄不带动力矩输出部件转动,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空转。
本发明提供的扳手,手柄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空转时,只是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并不会发出声响,这样的扳手即为静音扳手。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扳手的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扳手是静音的,改善用户使用扳手的感受。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为圆柱曲面,第二表面具有沿第二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进一步地,第二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或弧形。
进一步地,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折线或弧形为多个时,折线或弧形轮廓沿第二表面径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第二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六边形。
进一步地,第二表面为圆柱曲面,第一表面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具有折线或弧形。
进一步地,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折线或弧形为多个时,折线或弧形沿第一表面径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均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进一步地,楔入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或球形结构。
进一步地,楔入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时,楔入部件的轴向与第一表面的轴向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大于楔入部件的直径变为小于楔入部件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一阻止位;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小于楔入部件的直径变为大于楔入部件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二阻止位。
进一步地,楔入部件通过施加于第二表面的预紧力处于第一阻止位,预先设定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楔入部件通过预紧力处于第二阻止位,预先设定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进一步地,扳手还包括换向装置,用于将楔入部件在第一阻止位与第二阻止位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扳手还包括保持架,楔入部件安装于安装保持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架为笼状结构。
进一步地,换向装置包括旋钮与换向轴,旋钮设置于换向轴的一端,旋钮与保持架固定连接,换向轴与力矩输出部件同轴。
进一步地,换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旋钮朝向力矩输出部件的一侧的相对设置的凹槽内的两个弹珠。采用这样的结构,作用于弹珠的力具有较大的力矩,因而能够提供更大的预紧力,有效减少空档间隙,使操作更顺畅。
进一步地,扳手还包括脱套装置。
进一步地,脱套装置包括所述换向轴与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换向轴与所述旋钮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换向轴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的方向移动时,旋钮受到朝向力矩输出部件的弹力,并不会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的方向移动,因而设置于旋钮的凹部的弹珠也就不会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的方向移动,因而不会造成弹珠脱出凹槽,导致非预期的换向;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扳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可靠地保证预先设定的方向。
进一步地,换向装置包括拨钮,旋钮与保持架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扳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手柄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空转时,只是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并不会发出声响,这样的扳手即为静音扳手。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扳手的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扳手是静音的,改善用户使用扳手的感受;提供预紧力,可以有效减少空档间隙,使操作更顺畅。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便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包括单向离合器的扳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扳手的正视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扳手的爆炸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扳手的单向离合器的楔入部件处于第一阻止位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扳手的单向离合器的楔入部件与保持架的透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扳手的单向离合器的楔入部件处于第二阻止位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的扳手的脱套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扳手的单向离合器的楔入部件处于第一阻止位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扳手的单向离合器的楔入部件处于第二阻止位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扳手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扳手的换向轴与旋钮的连接关系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扳手的爆炸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扳手的手柄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扳手的手柄的局部透视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扳手的力矩输出部件的透视图;
图16是图12所示的扳手的拨钮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包括单向离合器的扳手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扳手的正视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扳手的爆炸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包括单向离合器的扳手包括:手柄11与力矩输出部件12。
如图3所示,手柄11的柱状内表面为第一表面111;力矩输出部件12的柱状外表面为第二表面121;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21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21之间设置六个楔入部件141,如图4所示,楔入部件141为圆柱形结构,楔入部件141安装于笼状结构的保持架142中,笼状结构的保持架142能够保证楔入部件141的轴向与第一表面111的轴向平行,便于楔入部件141在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21之间转动。
保持架142为封闭的,在扳手的制作过程中先将楔入部件141卡入保持架142中,再将形成的带楔入部件141的保持架142整体组装;使得扳手装配简单化。
楔入部件141也可以为球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的单向离合器,包括
第一表面111;
第二表面121;
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21为柱状曲面,第二表面121位于第一表面111的内部;
多个楔入部件141,设置于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21之间;以及
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21之间具有沿第一表面111径向变化的间距,使得楔入部件141能够阻止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
楔入部件141也可以为一个。
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11为圆柱曲面,第二表面121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六边形。第二表面121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而且沿第二表面121的径向均匀分布。
本发明第一表面111与第二表面121并不限于上述形状的曲面,只要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具有变化的间距,使得楔入部件能够阻止第一表面相对于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
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表面为圆柱曲面,即不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而第二表面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例如第二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或者弧形,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
(2)第一表面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例如第一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或者弧形,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第二表面为圆柱曲面,即不具有沿第二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3)第一表面具有沿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第二表面具有沿第二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以上几种情况,都能够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具有变化的间距,使得楔入部件141能够阻止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
折线或弧形为多个时,可以沿径向均匀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分布。
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21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大于楔入部件141的直径变为小于楔入部件141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一阻止位。楔入部件141通过施加于第二表面121的预紧力处于第一阻止位,如图4所示。
当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表面111接触楔入部件141,会带动楔入部件1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楔入部件141处于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21形成的楔形位置,即第一阻止位,楔入部件141无法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楔入部件141阻止了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第一表面111带动第二表面12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表面111接触楔入部件141,会带动楔入部件1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楔入部件141离开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21形成的楔形位置,即第一阻止位,楔入部件141不能阻止了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第一表面111不带动第二表面1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预先设定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21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小于楔入部件141的直径变为大于楔入部件141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二阻止位。楔入部件141通过施加于第二表面121的预紧力处于第二阻止位,如图6所示。
当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表面111接触楔入部件141,会带动楔入部件1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楔入部件141离开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21形成的楔形位置,即第二阻止位,楔入部件141不能阻止了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第一表面111不带动第二表面12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当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表面111接触楔入部件141,会带动楔入部件1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楔入部件141处于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21形成的楔形位置,即第一阻止位,楔入部件141无法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楔入部件141阻止了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也就是第一表面111带动第二表面1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预先设定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本实施例中的单向离合器,采用楔入部件141阻止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空转时,只是楔入部件141脱离阻止位,并不会发出声响,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磨损,延长单向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扳手,采用楔入部件141阻止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也就是手柄11带动力矩输出部件12转动;而在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楔入部件141脱离阻止位,第一表面111相对于第二表面121沿预先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不带动第二表面121转动,也就是手柄11不带动力矩输出部件12转动,手柄11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12空转。
本实施例中的扳手,手柄11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12空转时,只是楔入部件141脱离阻止位,并不会发出声响,这样的扳手即为静音扳手。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扳手的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扳手是静音的,改善用户使用扳手的感受。
本实施例中的扳手还包括换向装置,用于将楔入部件141在第一阻止位与第二阻止位之间移动。
换向装置包括旋钮131与换向轴132,旋钮131安装于换向轴132的一端,如图3所示,旋钮131朝向保持架142的一侧设置突起,保持架142朝向旋钮131的一侧设置与旋钮131的突起相配合的凹部,使得旋钮131可以带动保持架142转动。
力矩输出部件12套设于换向轴132之外,换向轴132的一端设置一通孔,通孔内设置一弹簧,在通孔的两个开口处各设置一个弹珠,力矩输出部件12的内侧设置两组相对的凹槽。
转动旋钮131,使得设置于通孔开口处弹珠处于图4所示的一组相对的凹槽中,通过保持架142对楔入部件141施加了预紧力,使楔入部件141处于第一阻止位,预先设定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顺时针旋转手柄11,手柄11带动力矩输出部件12转动;逆时针旋转手柄11,手柄11不带动力矩输出部件12转动,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12空转。
转动旋钮131,使得设置于通孔开口处弹珠处于图6所示的一组相对的凹槽中,通过保持架142对楔入部件141施加了预紧力,使楔入部件141处于第二阻止位,预先设定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即逆时针旋转手柄11,手柄11带动力矩输出部件12转动;顺时针旋转手柄11,手柄11不带动力矩输出部件12转动,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12空转。
本实施例中的扳手还包括脱套装置,如图7所示,脱套装置包括设置于力矩输出部件12上的弹珠、旋钮131、换向轴132以及套设于换向轴132的弹簧133,换向轴132上与弹珠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槽1321和第二槽1322,
当按下换向轴132,弹珠能够进入第一槽1321或第二槽1322中完成脱套;当松开换向轴132,套设于换向轴132的弹簧133提供的弹力将换向轴132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使得弹珠重新弹出。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扳手的单向离合器的楔入部件处于第一阻止位的俯视局部剖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扳手的单向离合器的楔入部件处于第二阻止位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扳手包括手柄21与力矩输出部件22,手柄21的内表面为第一表面211,力矩输出部件22的外表面为第二表面221,六个楔入部件安装于笼状保持架,并设置于第一表面211与第二表面221之间。
本实施例与图1-7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不再采用设置于换向轴的通孔的一个弹簧与两个弹珠,而是采用分别设置于旋钮231朝向力矩输出部件的一侧的两个相对的凹部的两个弹簧与两个弹珠。采用这样的结构,作用于弹珠的力具有较大的力矩,因而能够提供更大的预紧力,有效减少空档间隙,使操作更顺畅。
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扳手,当按下换向轴132,压缩弹簧133,进行脱套操作;当松开换向轴132,由于弹簧133的弹力作用,使得换向轴132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12的方向移动,恢复到脱套操作前的位置。换向轴132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12的方向移动,带动设置于换向轴132上的通孔的弹珠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12的方向移动,有可能造成弹珠沿与换向轴132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脱出设置于力矩输出部件12的内侧的凹槽,导致非预期的换向。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扳手,两个弹珠设置于旋钮231的两个相对的凹部中,弹簧233设置于旋钮231与换向轴232之间,当按下换向轴232,压缩弹簧233,进行脱套操作;当松开换向轴232,由于弹簧233的弹力作用,使得换向轴232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22的方向移动,恢复到脱套操作前的位置。换向轴232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22的方向移动时,旋钮231受到朝向力矩输出部件22的弹力,并不会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22的方向移动,因而设置于旋钮231的凹部的弹珠也就不会向背离力矩输出部件22的方向移动,因而不会造成弹珠脱出凹槽,导致非预期的换向;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扳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可靠地保证预先设定的方向。
图12-16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的扳手,包括手柄31与力矩输出部件32,手柄31的内表面为第一表面311,力矩输出部件32的外表面为第二表面321,楔入部件安装于笼状保持架,并设置于第一表面31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
如图14所示,第一表面311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多个折线。
第一表面311的横截面的轮廓也可以包括多个弧形。
如图15所示,第二表面321为圆柱曲面。
第一表面31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一表面311径向变化的间距,使得设置与第一表面31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楔入部件能够阻止第一表面311相对于第二表面321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
也可以采用第一表面311为圆柱曲面,第二表面321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多个折线。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扳手采用拨钮3312实现换向,拨钮3312嵌入顶盖3311的凹部,拨钮3312的突起部33121嵌入保持架342的槽3421,使得拨动拨钮3312能够转动保持架342,从而使楔入部件在第一阻止位与第二阻止位之间移动。
拨钮3312与螺杆3314同轴连接,拨动拨钮3312时,拨钮3312围绕螺杆3314转动。拨钮3312与螺杆3314安装于手柄31的通孔312中,如图13所示。
如图13所示,中空的球头柱塞3313设置与拨钮3312上与突起部33121相对的位置的孔中,球头柱塞3313的中空部分设置弹簧,球头柱塞3313顶到手柄31上的凹部313。拨动拨钮3312,球头柱塞3313会向保持架342提供不同方向的预紧力,可以有效减少空档间隙,使操作更顺畅。
本发明提供的扳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手柄相对于力矩输出部件空转时,只是楔入部件脱离阻止位,并不会发出声响,这样的扳手即为静音扳手。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可以减少扳手的磨损,延长扳手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扳手是静音的,改善用户使用扳手的感受;提供预紧力,可以有效减少空档间隙,使操作更顺畅。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6)

1.一种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离合器包括:
第一表面;
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为柱状曲面,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内部;
一个或多个的楔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以及
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间距,使得所述楔入部件能够阻止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同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圆柱曲面,所述第二表面具有沿所述第二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或弧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或弧形为多个时,所述折线或弧形沿所述第二表面径向均匀分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六边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圆柱曲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或弧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或弧形为多个时,所述折线或弧形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均匀分布。
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均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或球形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时,所述楔入部件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轴向平行。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大于所述楔入部件的直径变为小于所述楔入部件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一阻止位;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小于所述楔入部件的直径变为大于所述楔入部件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二阻止位。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部件通过施加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预紧力处于所述第一阻止位,所述预先设定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楔入部件通过所述预紧力处于所述第二阻止位,所述预先设定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离合器还包括换向装置,用于将所述楔入部件在所述第一阻止位与所述第二阻止位之间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离合器还包括保持架,所述楔入部件安装于安装保持架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为笼状结构。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单向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为旋钮或拨钮,所述旋钮或拨钮与所述保持架固定连接。
22.一种扳手,包括:
手柄,用于输入力矩,所述手柄的第一端具有柱状内表面,所述柱状内表面为第一表面;
力矩输出部件,设置于所述手柄的所述第一表面内,所述力矩输出部件具有柱状外表面,所述柱状外表面为第二表面;
一个或多个的楔入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以及
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间距,使得所述楔入部件能够阻止所述第一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沿预先设定方向的转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同轴设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中至少一个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为圆柱曲面,所述第二表面具有沿所述第二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或弧形。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或弧形为多个时,所述折线或弧形沿所述第二表面径向均匀分布。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为六边形。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为圆柱曲面,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折线或弧形。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或弧形为一个或多个。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或弧形为多个时,所述折线或弧形轮廓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均匀分布。
3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均具有沿所述第一表面径向变化的半径。
3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或球形结构。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部件为圆柱状结构时,所述楔入部件的轴向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轴向平行。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大于所述楔入部件的直径变为小于所述楔入部件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一阻止位;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从小于所述楔入部件的直径变为大于所述楔入部件的直径的位置形成第二阻止位。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入部件通过施加于所述第二表面的预紧力处于所述第一阻止位,所述预先设定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所述楔入部件通过所述预紧力处于所述第二阻止位,所述预先设定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还包括换向装置,用于将所述楔入部件在所述第一阻止位与所述第二阻止位之间移动。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还包括保持架,所述楔入部件安装于安装保持架上。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为笼状结构。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旋钮与换向轴,所述旋钮设置于所述换向轴的一端,所述旋钮与所述保持架固定连接,所述换向轴与所述力矩输出部件同轴。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旋钮朝向力矩输出部件的一侧的相对设置的凹槽内的两个弹珠。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还包括脱套装置。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套装置包括所述换向轴与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换向轴与所述旋钮之间。
46.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装置包括拨钮,所述旋钮与所述保持架固定连接。
CN201410330386.2A 2014-07-11 2014-07-11 静音扳手 Active CN105333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0386.2A CN105333029B (zh) 2014-07-11 2014-07-11 静音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0386.2A CN105333029B (zh) 2014-07-11 2014-07-11 静音扳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3029A true CN105333029A (zh) 2016-02-17
CN105333029B CN105333029B (zh) 2022-01-18

Family

ID=55283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0386.2A Active CN105333029B (zh) 2014-07-11 2014-07-11 静音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3302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7340A (zh) * 2016-11-23 2017-05-31 杭州萧山力源工具厂 一种摩擦式棘轮扳手
CN109895009A (zh) * 2019-03-25 2019-06-18 温州易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驱动式螺栓用扳手
CN113370123A (zh) * 2021-06-26 2021-09-10 安徽蒂森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无齿无声双向可调扳手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7924A (en) * 1980-05-13 1981-11-03 Perry M. Lane Ratchet wrench
CN1128195A (zh) * 1994-08-10 1996-08-07 椿本艾野生株式会社 扳手
JPH1080870A (ja) * 1996-08-29 1998-03-31 Teiko Shu 小角度で回れる方向換えスパナ
DE202005014846U1 (de) * 2005-09-20 2005-11-10 Lai Lee, Yu-Lan, Taiping Spannmittelschlüssel mit schaltbarer Freilaufkupplung
JP2011131322A (ja) * 2009-12-24 2011-07-07 Alps Tool Co Ltd スパナ
CN102305250A (zh) * 2011-07-27 2012-01-04 易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离合器
CN202507204U (zh) * 2011-12-13 2012-10-31 天津欧克防爆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扳手
CN102862137A (zh) * 2011-07-07 2013-01-09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双向机械矫正器
CN204140696U (zh) * 2014-07-11 2015-02-04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静音扳手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7924A (en) * 1980-05-13 1981-11-03 Perry M. Lane Ratchet wrench
CN1128195A (zh) * 1994-08-10 1996-08-07 椿本艾野生株式会社 扳手
JPH1080870A (ja) * 1996-08-29 1998-03-31 Teiko Shu 小角度で回れる方向換えスパナ
DE202005014846U1 (de) * 2005-09-20 2005-11-10 Lai Lee, Yu-Lan, Taiping Spannmittelschlüssel mit schaltbarer Freilaufkupplung
JP2011131322A (ja) * 2009-12-24 2011-07-07 Alps Tool Co Ltd スパナ
CN102862137A (zh) * 2011-07-07 2013-01-09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双向机械矫正器
CN102305250A (zh) * 2011-07-27 2012-01-04 易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离合器
CN202507204U (zh) * 2011-12-13 2012-10-31 天津欧克防爆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棘轮扳手
CN204140696U (zh) * 2014-07-11 2015-02-04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静音扳手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7340A (zh) * 2016-11-23 2017-05-31 杭州萧山力源工具厂 一种摩擦式棘轮扳手
CN109895009A (zh) * 2019-03-25 2019-06-18 温州易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驱动式螺栓用扳手
CN109895009B (zh) * 2019-03-25 2021-02-19 黄桂梅 一种液压驱动式螺栓用扳手
CN113370123A (zh) * 2021-06-26 2021-09-10 安徽蒂森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无齿无声双向可调扳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33029B (zh) 202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40696U (zh) 静音扳手
JP4834313B2 (ja) 座金及び座金付き締め具
US3937036A (en) Rotary driving tool having a torque responsive clutch
US3804180A (en) Impact wrench
US10156273B1 (en) Vehicle piston pusher
US10589404B2 (en) Wrench
CN105333029A (zh) 静音扳手
CN103707233B (zh) 双向做功的棘轮螺丝刀
JP6458748B2 (ja) 電動ブレーキ
JP2019515809A (ja) 動力駆動ダイレクト・ドライブ・ラチェット/レンチ工具
US2784625A (en) Rotary impact tool
US3001428A (en) Rotary impact wrench
US3129796A (en) Impact clutches
CN107009310B (zh) 用于电动扭扳手的高低速自动切换装置及电动扭扳手
US2753965A (en) Impact tools
US2819635A (en) Power operated, predetermined torque release tool
KR102121094B1 (ko) 토크를 전달하며 플라이 휠을 가진 전동 공구
US2191608A (en) Electric hammer attachment
US10335928B2 (en) Quiet wrench
KR100670953B1 (ko) 제동력 조정이 가능한 에어 브레이크
US2408228A (en) Impact tool mechanism
JP2014134215A (ja) ボールランプ機構及び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並びに電動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US2373666A (en) Impact clutch
US20230311276A1 (en) Ratchet mechanism and hand tool
US2903111A (en) Impact clutch for power wrenches or the lik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