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9139A - 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 - Google Patents

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9139A
CN105329139A CN201510639972.XA CN201510639972A CN105329139A CN 105329139 A CN105329139 A CN 105329139A CN 201510639972 A CN201510639972 A CN 201510639972A CN 105329139 A CN105329139 A CN 105329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box
vehicle
track adjusting
belt conveyor
adjust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399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9139B (zh
Inventor
孙志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NTO TIANL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NTO TIANLI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NTO TIANLI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399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29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29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9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9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91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该车载传送带设置于车厢底板上,该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位于该车厢内,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包括一容置腔。该车载传送带系统包括传送带与至少一驱动箱,该传送带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移动,该驱动箱设置于底板下侧且邻近该传送带在第一表面与该容置空间切换的位置,该驱动箱内包括第一驱动轮与第一导向轮,该传送带经由该第一导向轮与该驱动轮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切换,该第一驱动轮用于驱动传送带移动,该驱动箱为具有用于部分显露该第一导向轮的容置口的封闭腔体。

Description

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运输车辆中用于装载货物的车载厢体,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厢体中包括自动运输货物的传送带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厢式运输车的货物装载厢体为一封闭的长方体结构,包括底板、位于底板周围的侧板(包括后车门)以及顶壁。厢体中的货物装卸一般为通过人工或者叉车工具将厢体外的货物移动至厢体内并自邻近车头位置开始至车尾的顺序依次摆放货物,或者按照车尾至邻近车头的顺序将厢体内的货物移动之厢体外。前述厢体结构的货物装卸方式人力成本较高、且货物装卸速度较慢,而采用叉车工具进行货物装卸时,由于厢体空间相对密度,空气流通速度较慢,造成厢体内叉车产生的油烟较难短时间流通至厢体外,从而使得厢体内工作人员所处环境较为恶劣。
因此,基于前述原因,降低人力成本以及提高厢式货运车的装卸效率成为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在车载厢体中、且用于提高货物传送效率与稳定性的车载传送带系统。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包括前述传送带系统的车载厢体。
一种车载传送带系统,设置于车厢底板上,该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位于该车厢内,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包括一容置腔。该车载传送带系统包括传送带与至少一驱动箱,该传送带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移动,该驱动箱设置于底板下侧且邻近该传送带在第一表面与该容置空间切换的位置,该驱动箱内包括第一驱动轮与第一导向轮,该传送带经由该第一导向轮与该驱动轮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切换,该第一驱动轮用于驱动传送带移动,该驱动箱为具有用于部分显露该第一导向轮的容置口的封闭腔体。
一种车载厢体,包括前述车载传送带系统。
相较于现有技术,对应在底板设置包括传送带的传送带系统,由于第一驱动箱与第二驱动箱均基本为一封闭的腔体,能够较佳地防止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以及第一驱动轮受到水汽或者灰尘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汽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厢体的侧面透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厢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7为图3所示厢体沿不同视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驱动箱与传送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第一驱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第一驱动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12为图9所示第一驱动箱沿不同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箱的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汽车 50
车头 51
厢体 52
底板 521
侧板 522
前侧板 523
后侧板 524
顶板 525
第一表面 521a
第二表面 521b
第一开口 521c
容置腔 521d
底架与驱动模组 53
传送带系统 40
传送带 401
第一驱动箱 41,41'
第二驱动箱 42
容置箱体 10
导向轮组 20
第一导向轮 21
第二导向轮 22
传送带张紧调节装置 60
第一容置口 101
检修口 102
第二容置口 103
侧壁 11
前壁 12
后壁 13
底壁 14
检修门 15
缓冲件 16
盖板组件 17
第一盖板 171
第二盖板 172,172'
第一侧边 17a
第二侧边 17b
盖板本体 172a,172a’
阻隔板 172b,172b’
限位部 172c
固定部 18
第一固定部 181
第二固定部 182
齿轮 19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提高厢式运输车货物装卸效率且保证货物装卸人员的健康,在厢体底板上设置驱动轮驱动的传送带的结构,在装卸货物时,将货物放置在运转的传送带上,从而将货物在厢体中邻近车头的位置与车尾二者之间移动。然而,厢式运输车的使用环境较为恶劣,例如经常处于高灰尘、高湿度等环境中,因此,驱动滚筒较容易受到使用环境的影响,造成运行稳定性不高。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汽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汽车50用于装载及运输货物。其中,汽车50可为一般货车、半挂货车、货柜车或厢式货车等。
具体地,所述汽车50包括车头51、厢体52以及底架与驱动模组53。厢体52固定于底架与驱动模组53上,且厢体52和底架与驱动模组53位于车头51的后方并且与车头51连接。在车头51的牵引控制下,厢体52在底架与驱动模组53的支撑与驱动下移动。
厢体52整体呈长方体结构,包括底板521、侧板522、前侧板523、后侧板524及顶板525。本实施例中,厢体52中侧板522的数量为二,且设置于底板521左右相对两侧。顶板525正对底板521与侧板522固定连接。前侧板523设置于底板邻近车头51的一端。后侧板524的数量为二,设置于远离车头51的一端,其中,后侧板524设置为可相对侧板522枢转作为可封闭厢体52或者使得厢体52具有一开口的门结构。底板521、侧板522、前侧板523、后侧板524及顶板525均可由较为轻便的铝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型材,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些部件也可采用其他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板。
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厢体52的侧面透视图,底板521设置有包括多个传送带401的传送带系统40,其中,传送带401在底板52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具体地,底板521包括二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521a与第二表面521b,其中,第一表面521a位于该厢体52内,第二表面521b邻近厢体52邻近底架与驱动模组53(图1)的一侧。底板521的第一表面521a与第二表面521b之间包括一容置腔521d(请参阅图4)。第一表面521a间隔一预定距离设置两个第一开口521c,该两个第一开口521c与容置腔521d连通,部分传送带401设置于第一表面521a,部分传送带401设置于容置腔中,并且通过两个第一开口521c在第一表面521a与容置腔521d之间连续地切换。
请参阅图3,图3为图2所示厢体5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传送带系统40还包括第一驱动箱41与第二驱动箱42,用于驱动该传送带401移动,从而使得传送带401在第一表面521a与容置腔521d之间进行切换。第一驱动箱41与第二驱动箱42分别设置于底板521下侧且对应该两个第一开口521c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箱41与第二驱动箱42的结构相同,现以第一驱动箱41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3-8,其中,图4-7为图3所示厢体52沿不同视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一驱动箱41与传送带401的连接示意图。第一驱动箱41对应设置于邻近车尾一端的第一开口521c下侧,用于为传送带401的移动提供动力以及切换传送带401的移动方向,第二驱动箱42对应设置于邻近车头51(图1)一端的第一开口521c下侧,用于切换传送带401的移动方法并辅助传送带401的移动。
请结合图8,一并参阅图9-10,图9为图7所示第一驱动箱4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第一驱动箱4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第一驱动箱41包括容置箱体10、导向轮组20、第一驱动轮30以及传送带张紧调节装置60。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轮组20包括第一导向轮21与第二导向轮22。
容置箱体10为仅包括第一容置口101与第二容置口103的封闭腔体,用于容置固定该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以及第一驱动轮30,同时,还容置部分传送带401。如图8所示,传送带401抵接于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以及第一驱动轮30,并且经由第一容置口101与第二容置口103进入以及延伸出第一驱动箱41,传送带401在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以及第一驱动轮30的驱动下进行移动方向的切换。
第一导向轮21邻近第一容置口101设置,第二导向轮22邻近该第二容置口103设置,用于切换传送带401的移动方向。第一驱动轮30较第一、第二导向轮22远离该第一容置口101与第二容置口103,并且位于第一导向轮21与第二导向轮22下方。
第一驱动轮30与传送带401抵接并且用于驱动传送带401移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轮30为电动滚筒,当第一驱动轮30接通电源后即可旋转,从而带动传送带401开始移动。
第一导向轮21用于使得传送带401在底板521的第一表面521a与第一驱动轮30之间移动,具体地,第一导向轮21的上边缘与第一表面521a基本在同一平面,第一导向轮21将传送带401自第一表面521a导向第一驱动轮30或者将传送带401自第一驱动轮30导向第一表面521a。
第二导向轮22用于使得传送带401在第一驱动轮30与容置腔521d之间移动,具体地,第二导向轮22的上边缘与容置腔521d在同一平面,第二导向轮22将传送带401自第一驱动轮30导向容置腔521d或者将传送带401自容置腔521d导向第一驱动轮30。
较佳地,第一导向轮21的半径大于第二导向轮22的半径,且第一导向轮21与第二导向轮22均具有凸起的轮冠,以增加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与传送带401接触时的摩擦力,防止传送带401打滑或跑偏。
传送带张紧调节装置60设置于容置箱411的一侧,其设置有张紧轮(未标示)的一端位于第一导向轮21与第一驱动轮414之间,用于调节传送带401的张紧程度。
请参阅图11-12,图11-12为图9所示第一驱动箱41沿不同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为便于说明,定义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以及第一驱动轮30的中心轴(未标示)平行于第二方向Y,可以理解,传送带401(图7)的移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
容置箱10包括二相对设置的侧壁11、前壁12、后壁13以及底壁14,其中,侧壁11垂直固定连接于底壁14在第二方向Y的两端,以用于固定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以及第一驱动轮30的中心轴。
前壁12间隔底壁14一定距离邻近该第二容置口103设置在两个侧壁11之间,后壁13相对于前壁12且在邻近第一容置口101连接两个侧壁11,底壁14正对于第一容置口101与第二容置口103连接该后壁13以及两个侧壁11。
在前壁12、底壁14与两个侧壁11构成一检修口102,对应检修口102,容置箱体10还包括一检修门15,检修门15通过一缓冲件16并采用螺钉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在检修口102。当检修门15打开时,显露部分第一驱动轮30,从而能够安装以及更换传送带401。
同时,在前壁12和后壁13上还分别设置一固定部18,该固定部18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固定部181与第二固定部182,第一固定部181与第二固定部182构成一“L”型结构。其中,该第一固定部181固定于前壁12与后壁13上,第二固定部182用于与底板521的第二表面521b(图6-7)的连接部(未标示)进行连接,从而将第一驱动箱41与底板521进行固定。可以理解,该第一固定部181与第二固定部182上设置有多个螺孔,通过螺钉等元件与底板521进行固定。
容置箱体10还包括盖板组件17,其中,盖板组件17包括第一盖板171与第二盖板172,其均沿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方向分别固定于两个侧壁11上,用于保护固定于容置箱体10内的元件。
其中,第一盖板171对应第一导向轮21的位置与二侧壁11及后壁13进行固定,第二盖板172对应第二导向轮22的位置与二侧壁11进行固定。其中,第二盖板172与第一盖板171之间形成该第一容置口101,第二盖板172与前壁12之间形成第二容置口103。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盖板171在邻近第二盖板172的一侧具有一“[”型结构,从而与第二盖板172形成该第一容置口101,以供传送带401自第一导向轮21进入或者延伸出第一驱动箱41。
请一并参阅图12-13,其中,图13为第二盖板17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盖板172用于将第一导向轮21与第二导向轮22间隔开,同时还用于承载传送带401的部分重量。
第二盖板172包括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7a与第二侧边17b,其中,第一侧边17a邻近第一导向轮21,第二侧边17b邻近第二导向轮22。第二盖板172还包括与该第一表面521a位于同一表面的盖板本体172a、一垂直于该盖板本体172a的阻隔板172b以及多个固定于盖板本体172a一侧的限位部172c。
其中,阻隔板172b与第一侧边17a的距离小于阻隔板172b与第二侧边17b的距离,该多个限位部172c间隔预定距离垂直设置于第二侧边17b上,从而对自与第二导向轮22抵接的传送带401进行限位,防止传送带401跑偏。
其中,第二驱动箱42的结构与第一驱动箱41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172为钢材质。可变更地,如图14所示,其中,图14为本发明一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板17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盖板17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铝制型材。第二盖板172’与第二盖板172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阻隔板172b’位于盖板本体172a’的中间位置,同时,其沿长度方向的侧边并未设置有限位部172c。
请请参阅图15,其为本发明另一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箱4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驱动箱41’与第一驱动箱4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驱动轮30’为外置电机驱动,外置电机通过连接齿轮19与第一驱动轮30’的中心轴连接,第一驱动轮30’则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相较于现有技术,对应底板521设置传送带401的传送带系统40,由于第一驱动箱41与第二驱动箱42均基本为一封闭的腔体,能够较佳地防止第一导向轮21、第二导向轮22以及第一驱动轮30受到水汽或者灰尘的损坏,另外,第一驱动箱41还包括可拆卸的检修门15,从而使得传送带的安装与维护较为方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载传送带系统,设置于车厢底板上,该底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位于该车厢内,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包括一容置腔,其特征在于,该车载传送带系统包括传送带与至少一驱动箱,该传送带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移动,该驱动箱设置于底板下侧且邻近该传送带在第一表面与该容置空间切换的位置,该驱动箱内包括第一驱动轮与第一导向轮,该传送带经由该第一导向轮与该驱动轮在该第一表面与该容置腔之间切换,该第一驱动轮用于驱动传送带移动,该驱动箱为具有用于部分显露该第一导向轮的容置口的封闭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送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箱还包括容置箱体与第二导向轮,该容置箱体为包括两个容置口的封闭腔体,该第一导线轮与该第二导向轮分别对应该两个容置口设置,该第一导向轮用于使得该传送带在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驱动轮之间移动,该第二导向轮用于使得该传送带在该第一驱动轮该容置腔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传送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向轮的上表面与该第一表面位于同一表面,该第二导向轮的上表面与该容置腔位于同一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传送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二容置口之间还包括至少一盖板,该盖板与该第一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传送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盖板包括盖板本体以及垂直于该盖板本体的阻隔板,该阻隔板位于该第一导向轮与该第二导向轮之间,且该盖板本体邻近该第二导向轮的一侧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垂直于该盖板本体。
6.如权利要求4-5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传送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盖板为钢板或者铝型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送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箱邻近该驱动轮的侧壁上还包括一检修门,该检修门包括封闭状态与打开状态,当该检修门处于封闭状态时,该驱动箱的侧壁处于封闭状态,当该检修门处于打开状态时,该驱动箱在该检修门处包括一开口并显露该驱动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送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箱还包括至少一个张紧力调节结构,其中,部分该张紧力调节结构设置于该驱动箱内且抵接于该传送带,部分该至少一个张紧力调节结构显露于该驱动箱外部,同于调节传送带的张紧程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传送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驱动轮轴向的相对两侧,该驱动箱还分别包括安装固定部,该安装固定部用于将该驱动箱固定于该底板的第二表面。
10.一种车载厢体,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传送带系统。
CN201510639972.XA 2015-11-24 2015-11-24 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29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9972.XA CN105329139B (zh) 2015-11-24 2015-11-24 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39972.XA CN105329139B (zh) 2015-11-24 2015-11-24 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9139A true CN105329139A (zh) 2016-02-17
CN105329139B CN105329139B (zh) 2018-03-27

Family

ID=55279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3997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29139B (zh) 2015-11-24 2015-11-24 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291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0421A (zh) * 2017-05-08 2017-09-08 杭州永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集装箱装载用传送装置及传送方法
CN109515291A (zh) * 2018-10-15 2019-03-26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机移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7520A2 (de) * 2006-06-16 2007-12-19 Peter Dr. Klatt Ladeboden für einen Laderaum eines Fahrzeuges
CN204660893U (zh) * 2015-05-29 2015-09-23 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带有装卸货系统的厢体
CN204659547U (zh) * 2015-05-29 2015-09-23 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车载传送带保护装置
CN105035657A (zh) * 2015-07-23 2015-11-11 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车载输送机
CN105059822A (zh) * 2015-05-29 2015-11-18 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地板式带式传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7520A2 (de) * 2006-06-16 2007-12-19 Peter Dr. Klatt Ladeboden für einen Laderaum eines Fahrzeuges
CN204660893U (zh) * 2015-05-29 2015-09-23 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带有装卸货系统的厢体
CN204659547U (zh) * 2015-05-29 2015-09-23 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车载传送带保护装置
CN105059822A (zh) * 2015-05-29 2015-11-18 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地板式带式传送装置
CN105035657A (zh) * 2015-07-23 2015-11-11 湖南晟通天力汽车有限公司 车载输送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0421A (zh) * 2017-05-08 2017-09-08 杭州永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集装箱装载用传送装置及传送方法
CN109515291A (zh) * 2018-10-15 2019-03-26 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人机移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9139B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83040B1 (en) Adjustable height rail car
US4963067A (en) System for loading and transporting wheeled vehicles
JP2011515259A (ja) カーゴ取扱装置
PT861166E (pt) Equipamento estrutural para veiculo rodoviario para obtencao de um estrado suplementar movel
CN203094465U (zh) 机电一体化无人机车载系统
US5040938A (en) Loading and transporting system
US5105951A (en) Frame for transporting wheeled vehicles
CN103963991A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无人机车载系统
CA2701943A1 (en) Cowling for a guideway vehicle
CN105329139A (zh) 车载传送带系统与车载厢体
EP0051931A1 (en) Curtainsided vehicles
US7802652B2 (en) Servicing station for tractor trailer trucks
US2606508A (en) Means for handling freight
CA2511950A1 (en) Vehicle with loading boxes or loading surfaces
US1942022A (en) Railway shipping container
CN210236496U (zh) 大型货车无托盘自动装车机
US3802354A (en) Cargo handl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CN105172655A (zh) 车载传送系统、底板结构及厢体
CN115817318A (zh) 一种无人货车
CN110002129A (zh) 集装箱
CN111806335B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车厢
RU158279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ерегрузки сыпуч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з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вагонов-хопперов
CN206690951U (zh) 一种便于卸货的货车
US11845481B2 (en) Rail and train system
CN211001317U (zh) 一种综合型司机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09

Address after: 410200 Shengtong Industrial Park, No. 109, Section 2, Tengfei Road, Wa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g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205 room 909, Wuq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2, Lutian Road, Changsha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NAN SNTO TIANLI AUTOMOBIL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