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7745B - 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其的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其的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7745B
CN105317745B CN201510240680.9A CN201510240680A CN105317745B CN 105317745 B CN105317745 B CN 105317745B CN 201510240680 A CN201510240680 A CN 201510240680A CN 105317745 B CN105317745 B CN 105317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er
mentioned
dust collector
flow path
blow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06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7745A (zh
Inventor
伊藤则和
岩濑幸司
佐藤繁则
金贺靖
伊藤贤宏
坂上诚二
本多武史
渡边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pplianc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19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819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7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7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7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7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扩散器顺畅地进行从动压向静压的能量转换、并且使从叶片间流路流出的流动效率良好地流向返回流路从而使电动送风机的效率提高的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和具备其的电动吸尘器。上述扩散器和环状部件的直径大致相同,扩散器的轮毂面以及环状部件的扩散器侧的面形成越往外周越朝向电动机侧的曲面,环状部件的设置在扩散器侧的曲面的曲率比设置在扩散器的轮毂面的曲面的曲率大,扩散器叶片的叶片高度在扩散器外周侧比在扩散器中央侧长。

Description

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其的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其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电动吸尘器的电动送风机为具有叶轮(impeller)、将叶轮固定在旋转轴的马达(电动机)、具备设在叶轮的外周的扩散器叶片(静叶片)以及设在背面的返回叶片的扩散器、容纳叶轮和扩散器的风扇罩的结构。扩散器由树脂材料构成。另外,风扇罩由金属材料构成。
在该结构中,电动送风机的吸气口设在风扇罩,通过叶轮的旋转,从吸气口将外部空气吸入内部。
从叶轮到达扩散器的空气流在扩散器叶片间流动时,其一部分从动压转换为静压。到达扩散器的外周的空气流在风扇罩与扩散器之间的弯曲流路中向轴向移动,利用设在扩散器背面的返回流路被导向电动机,冷却电动机后,从排气口向外部排出。此处,从扩散器流向弯曲流路时,其朝向从圆周方向改变为轴向,因此产生损失,导致效率下降。
于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送风机中,在扩散器的上部(护罩面)具备截面为越往外周越朝向电动机侧的曲面的环状部件,从而在到达扩散器叶片的外周的空气流附加轴向分量,减少在弯曲流路的损失,使空气流朝向返回流路,从而使电动送风机的效率提高。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动送风机中,使扩散器的流路下部(轮毂面)也为截面越往外周越朝向电动机侧的曲面,成为进一步减少在弯曲流路的损失的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00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512419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只有护罩面为曲面,而轮毂面为直线,所以流路的高度为在出口部比在入口部小。因此,与流路的入口部的截面积和出口部的截面积的比成比例的流路的扩大率小,有可能不能充分进行从动压向静压的能量转换。由此可能对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有必要在扩散器的外周设置流路,该流路使附加了轴向分量的风的流动通向返回流路。因此将轮毂面的直径设定为比护罩面小。其结果为,扩散器叶片所形成的叶片间流路的重合长度短。由此,流路的面积变化率变大,从动压向静压的能量转换不畅,可能对效率提高造成不良影响。并且由于设置曲面形状,因此厚度发生变化,从而有可能在气密面产生缩痕等,效率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顺畅进行从动压向静压的能量转换、并且使从扩散器的叶片间流路流出的流动效率良好地流向返回流路从而效率良好的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和具备该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动送风机为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具有:驱动叶轮旋转的电动机;由配置在上述叶轮的外周侧的扩散器叶片和配置在背面的返回叶片构成的大致圆形的扩散器;覆盖上述叶轮以及上述扩散器的风扇罩;以及配置在上述扩散器与上述风扇罩之间的大致圆形的环状部件,上述环状部件的一个面固定在上述扩散器的扩散器叶片,另一个面与上述风扇罩的内表面抵接,该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扩散器和上述环状部件的直径大致相同,上述扩散器的轮毂面以及上述环状部件的上述扩散器侧的面形成越往外周越朝向上述电动机侧的曲面,上述环状部件的设置在上述扩散器侧的曲面的曲率比设置在上述扩散器的轮毂面的曲面的曲率小,上述扩散器叶片的叶片高度在上述扩散器外周侧比在上述扩散器中央侧长。
并且,上述扩散器在与上述风扇罩之间具有成为从上述扩散器叶片向上述返回叶片的流路的空隙,而且,具备从扩散器叶片的外周端至相邻扩散器叶片的外周侧的面的切口部。
在上述扩散器的轮毂面,上述扩散器叶片的最外周的位置相比相邻的上述扩散器叶片的外周面与上述切口部交叉的位置位于上述电动机侧。
并且,在相邻的上述扩散器叶片间具备凹部,上述凹部使上游侧的端部相比相邻的上述扩散器叶片所形成的叶片间流路两侧的扩散器叶片的重合部的一半靠下游侧,而且,上述凹部的宽度越往后方越大,深度越往后方越深。
另外,一种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具有:驱动叶轮旋转的电动机:由配置在上述叶轮的外周侧的扩散器叶片以及配置在背面的返回叶片构成的扩散器:以及覆盖上述叶轮以及上述扩散器的风扇罩,上述风扇罩被按压向扩散器,形成流路,该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扩散器的轮毂面和上述风扇罩的被按压向上述扩散器的面形成越往外周越朝向电动机侧的曲面,设置在上述风扇罩的曲面的曲率为比设置在上述扩散器的轮毂面的曲面小的曲率,而且,将上述扩散器叶片的叶片高度设定为在外周侧比在上述扩散器中央侧长。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叶片间流路的扩大也能在流路上下方向进行,从而能够使扩散器叶片所形成的叶片间流路的扩大以短的重合部的长度进行最佳化。由此能够降低摩擦损失以及使流动减速时的损失,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从动压向静压的能量转换。
并且,使扩散器的轮毂面以及环状部件的扩散器侧的面为越往外周越朝向电动机侧的曲面形状。由此,对从叶片间流路流出的流动附加轴向的分量,因此能够减少在弯曲流路的损失,能够使流动效率良好地朝向返回叶片所构成的返回流路。
并且,扩散器叶片的叶片高度设定为在扩散器外周侧比在中央侧长。由此,由于流路的扩大也能够在高度方向进行,因此能够取得大的扩大率,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从动压向静压的能量转换。
并且,在扩散器设置切口部,构成从扩散器叶片向弯曲流路的轴向流路。由此,弯曲流路中的损失下降,能够使从叶片间流路向返回流路的流动的效率提高。
并且,扩散器叶片的出口的位置相比相邻的扩散器叶片的外周侧的面与切口部交叉的位置靠电动机侧,从而构成从弯曲流路向返回流路、从外周向轴中心的流路。由此,降低弯曲流路产生的损失,能够使从扩散器叶片向返回流路的流动的效率提高。
并且,在扩散器叶片间设置凹部,使流动沿着凹部流动,从而在穿过扩散器叶片的流动附加朝向气体导向方向的分量,能够减少在弯曲流路的损失,使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所具备的电动送风机的配置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5(a)是实施方式的图4中P部的放大图。
图5(b)是现有方式的图4中P部的放大图。
图6(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扩散器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b)是表示现有方式的扩散器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a)是实施方式的送风机从电动送风机的送风机入口看到的图。
图7(b)是现有方式的送风机从电动送风机的送风机入口看到的图。
图8表示实施方式中图7(a)的Q部放大图。
图9(a)表示实施方式的图7(a)的R视图。
图9(b)是实施方式的图7(b)的R视图。
图中:
1—电动吸尘器,2—吸尘器主体,3—软管,4—手边操作管,5—延长管,6—吸入件,7—电动送风机,11—集尘部,12—电动送风机室,13—集尘袋,14—过滤器部,17—送风机入口(吸气口),18—电动送风机出口,20—吸入口,21—电动机,22—送风机,23—转子,24—定子,26—旋转轴,25—换向器,26—旋转轴,27、28—轴承,29—碳刷,30—弹簧,31—软辫线,33—壳体,34—刷握,35—端部托架,40—叶轮,41—螺母,42—扩散器,42a—扩散器叶片,42b—隔板(轮毂面),42c—焊接肋,42d—上端部,42f—返回叶片,42g—返回流路,42h—扩散器叶片末端部,42j—叶片间流路末端附近,43—风扇罩,43a—弯曲流路,44—罩体,47—叶片间流路(扩散器流路),47a—入口部,47b—出口部,48—环状部件,60—密封件,61—切口部,62—空间A,64—重合部,65—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以及电动送风机7的细节。而且,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1,只要具有电动送风机7,可以是所谓旋风式电动吸尘器或者所谓纸袋式电动吸尘器。另外,可以是罐型、棒型的任一种。
另外,电动机21也可以是使用碳刷的换向器马达、不使用刷子的无刷马达的任一种。
以下,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使用作为罐型旋风式电动吸尘器的电动吸尘器1进行说明。
《电动吸尘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针对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电动吸尘器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电动吸尘器1所具备的电动送风机7的配置结构的概略图。
电动吸尘器1是通过利用电动送风机7(参照图2)送风的吸引力对尘埃等进行吸引的装置。
如图1所示,电动吸尘器1具备吸尘器主体2、一端与吸尘器主体2的前部连接的软管3、一端与软管3的另一端连接并设有手边操作开关等的手边操作管4、一端与手边操作管4的另一端连接的延长管5、与延长管5的另一端连接的吸入件6而构成。从吸入件6吸引的尘埃和空气通过电动送风机7(参照图2)的吸引而在延长管5、手边操作管4、软管3中通过并流向吸尘器主体2内,尘埃被收集到设在吸尘器主体2内的集尘部11(参照图2),空气在电动送风机7中通过,向吸尘器主体2的外部排出。
如图2所示,吸尘器主体2在内部具有捕集在上述软管3内通过后的尘埃的集尘部11、具备产生吸引力的电动送风机7等的电动送风机室12。关于吸尘器主体2,在进行清扫作业的横向放置状态下,在前侧配置有吸入口20以及集尘部11,在后侧配置有电动送风机室12。
《电动送风机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3、图4以及图5(a),针对电动送风机7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电动送风机7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电动送风机7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图。图5(a)是图4的P部放大图。
电动送风机7是用于产生吸引尘埃的吸引力的电动吸引装置。电动送风机7中,从上述吸入件6经由延长管5、手边操作管4、软管3、集尘部11而吸引的空气如图4所示从设在电动送风机7的送风机入口(吸气口)17流入电动送风机7内并升压,从电动送风机出口18向吸尘器主体2外排出。电动送风机7构成为,具有配置于上方侧的风扇罩43和配置于下方侧的壳体33一体设置而成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廓,并且在该外廓内主要具备电动机21、送风机22。
换言之,电动送风机7主要具备:具有电枢线圈的转子23、具有励磁线圈的定子24、换向器25、设在转子23的旋转轴26、将旋转轴26转动自如地轴支撑的轴承27、28、收纳电动机21的壳体33、保持旋转轴26的上侧的轴承28的端部脱架35、固定在端部脱架35和旋转轴26的叶轮40、配置在叶轮40的外周侧的扩散器42、在扩散器42的端部脱架35侧一体形成的返回叶片42f、设为对叶轮40以及扩散器42从外侧覆盖的风扇罩43。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器42由树脂材料构成。另外,风扇罩43由金属材料构成。
而且,此处,出于便利,在说明电动送风机7时,以将风扇罩43配置在上侧、将电动机21配置在下侧的朝向进行说明。因此,构成电动送风机7的各构成要素的方向依照该电动送风机7的上下方向的配置进行说明。而且,电动送风机7相对于吸尘器主体2可以配置在前后方向,也可以配置在上下方向。
<电动机的结构>
以下,对于构成电动送风机7的电动机21和送风机22,首先,对电动机21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电动机21是用于使固定在旋转轴26上的构成送风机22的叶轮40旋转的电动马达。
该电动机21构成为具备上述的转子23、定子24、换向器25、旋转轴26以及轴承27、28、以及分别在下文叙述的碳刷29、弹簧30、软辫线31、壳体33、刷握34以及端部脱架35。
转子23是也被称为电枢或者转动件(rotor)的部件,固定在旋转轴26的中央部分。定子24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卷装定子线圈而构成,固定在壳体33内的转子23的外侧。换向器25设置在转子23的下侧。旋转轴26安装有转子23、换向器25、以及叶轮40,在由电动机21驱动旋转时,一体进行旋转。轴承27、28由对转子23的上侧的旋转轴26的一端部和换向器25的下侧的另一端部分别进行两端轴支撑的一对部件构成。
碳刷29以与换向器25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在换向器25的外周侧。弹簧30是配置在碳刷29的外周侧并将碳刷29向换向器25侧按压的加力单元。软辫线31与碳刷29电连接。
壳体33由收纳电动机21并保持轴承27的大致杯形状的外壳构成。该壳体33具有设置在电动机21的上部的送风机22侧的开口和设置在壳体33的周围的电动送风机出口18的开口这两个开口。在送风机22侧的开口的周缘部,端部脱架35的外周缘部和风扇罩43的下侧开口部连结在一起。
另外,在壳体33的内部,在其内周壁与定子24之间,形成有轴向的通风路R1。并且,在定子24与转子23之间,也形成有轴向的通风路R2。该通风路R2中,从送风机入口17通过叶片间流路(扩散器流路)47、弯曲流路43a、返回流路42g流来的空气的一部分向壳体33的后方(流动方向下游侧)流动。
刷握34是保持碳刷29并固定在壳体33上的部件,设置在壳体33的外周。
端部脱架35是用于保持轴承28的金属制部件,在中央部具有容纳供旋转轴26插通的轴承28的凹形状部、和外嵌在旋转轴26的罩体44。
端部脱架35设置为,在由壳体33和风扇罩43构成的箱体中,将该箱体划分为电动机21侧和送风机22侧,送风机22以及电动机21相连接。
<送风机的结构>
以下,对构成电动送风机7的电动机21和送风机22中的送风机22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送风机22构成为具备:与电动机21的旋转轴24直接连结并旋转的叶轮40;固定设置在该叶轮40的外周侧并由扩散器叶片42a、隔板42b以及返回叶片42f一体化而成的扩散器42(静叶片);配置在扩散器叶片42a上部的环状部件48;以及覆盖该环状部件48、扩散器42以及叶轮40并且具有送风机入口17的风扇罩43。另外,在环状部件48与风扇罩43之间,配置有密封件60,保持气密。
<叶轮的结构>
如图4所示,叶轮40是利用离心力的大致环状形状的离心型叶轮,构成为在高速旋转时叶轮40的内侧的压力上升大,从送风机入口17吸入空气。被吸入的空气通过叶轮40在外周侧成为高速空气流,向扩散器42侧排出。该叶轮40通过螺母41或者利用压入、粘接等方法安装在旋转轴26的上端,与旋转轴26一体旋转。
<扩散器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6(a),对扩散器42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a)是表示扩散器42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扩散器42是将空气从吸气口侧向排气口侧引导的构成要素。扩散器42配置在叶轮40(参照图4)的外周侧(外周的外侧)。扩散器42形成将由叶轮40的旋转而流动的空气持有的运动能量转换为压力能量的叶片间流路47,并且通过在该扩散器42与在其周围配置的风扇罩43(参照图4)之间设置空隙从而形成将该空气送向电动机21侧的流路(弯曲流路43a以及返回流路42g)。
如图5(a)所示,扩散器42由平面的大致圆环状的隔板42b、形成在隔板42b外周部上侧并具有焊接肋42c的扩散器叶片(静叶片)42a、从隔板42b向电动机21侧突出的返回叶片42f一体形成。而且,关于扩散器42,如图6所示,环状部件48固定配置在扩散器叶片42a的上端部42d。扩散器42由扩散器叶片42a、隔板42b、以及返回叶片42f以树脂成型形成为一体,或者进行超声波焊接而以一个部件形成,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组装工时以及成本。
<环状部件的结构>
环状部件48形成为环状,环状部件48是以风扇罩43的中心部(电动机21的旋转轴26)为中心配置在扩散器42与风扇罩43之间的部件。关于环状部件48,在设想为由设在扩散器42的各扩散器叶片42a(参照图5(a))构成的扩散器叶片42a的集合体的结构的情况下,形成为以扩散器叶片42a的集合体的旋转轴26(参照图4)为中心、从内周径直至外周径在整个区域覆盖。本实施方式中,与扩散器42同样,环状部件48由树脂材料构成。
《实施例的细节》
针对使用上述那样构成的电动送风机7的电动吸尘器1的实施例的细节进行说明。
如图5(a)所示,设有向扩散器42的隔板42b越往外周侧而逐渐向下侧(电动机21侧)弯曲曲率的曲面。由此叶片间流路47的底面成为从入口部47a越往出口部47b越向电动机21侧倾斜的形状。在环状部件48的扩散器42侧也设有向与隔板42相同方向弯曲曲率的曲面。
扩散器叶片42a间的距离取在叶片间流路47的出口部47b比在入口部47a大,并且在环状部件48的下侧(扩散器侧)设置曲率比设在隔板42b的曲面的曲率小的曲面,从而相比流路47的入口部47a,出口部47b的形状在高度方向、宽度方向都长。由此,能够不用太大改变入口部47a和出口部47b的流路形状(纵横比),就能使出口面积大于入口面积。
此处,扩散器42以及环状部件48为树脂成形品,由同一素材形成。另外,环状部件48成为上侧也为曲面的形状,其曲率为抵消下侧的曲面,为均匀厚度,因此能够抑制缩痕等的发生。
扩散器42也是曲面由隔板42b上下(轮毂面、电动机侧的面)抵消得到的形状。由此,能够抑制缩痕等的发生,能够不受厚度影响地制成曲面形状。
另外,在扩散器叶片42a的前端设有三角形状的焊接肋42c,使用该焊接肋42c利用超声波焊接将扩散器42和环状部件48固定。
图7(a)表示从电动送风机7的送风机入口17观察送风机22的图。而且风扇罩43以及环状部件48为局部剖视图。
扩散器叶片42a与返回导向叶片一起一体成型在隔板42b上。隔板42b的外周形状为形成有切口部61,该切口部61从扩散器42的相邻叶片42a间形成的叶片间流路47的末端附近42j向后方,沿着连接扩散器42的最外径的虚拟线和扩散器叶片42a的外侧形状切割而成。
另外,在扩散器42的相邻的上述扩散器叶片42a间(叶片间流路47底面)设有凹部65。该凹部65设在扩散器42的所有扩散器叶片42a间。该凹部65的上游侧的端部相比相邻的上述扩散器叶片42a所形成的叶片间流路两侧的扩散器叶片42a的重合部64的一半位于下游侧,并且,上述凹部65的宽度越向后方越大,深度越向后方越深。
图8中表示图7(a)的Q部放大图。
使用图8针对重合部64中流路的部分扩大角进行说明。考察由相邻扩散器叶片42a形成的叶片间流路47。在叶片间流路47的任意的位置的扩散器叶片42a引垂线,设该线的长度为W1、W2。该W1、W2指在各个位置的叶片间流路47的宽度。设该线间的长度为L,则部分扩大角θ为式1。
θ=2·atan((W2-W1)/(2·L)······(式1)
扩散器42中,通常形成为该扩大角θ在入口部47a小,越向下游而逐渐增大。如果该扩大角θ大,则能够以短的流路获得大的减速,因此能够减小摩擦损失,但是由于减速的比例大,因此减速时的损失大。
本实施例中,在扩散器42的隔板42b设有向下侧弯曲曲率的曲面,并且在环状部件48设置比其小的曲率的曲面,从而在上下方向也能扩大,因此能够在扩大角θ小的情况下,以短的流路获得大的减速。其结果为,能够使摩擦损失以及减速时的损失都小。
图6(b)中表示图6(a)(表示扩散器42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的现有形状。
针对返回流路42g的从弯曲流路47的入口形状进行说明。扩散器42从横向看时叶片间流路47的出口位置设在相比相邻扩散器叶片42a的外周侧的面与切口部61交叉的位置位于电动机21侧。由此,能够在返回流路42g中形成作为从弯曲流路47的入口的空间A。
<空气的流动>
本实施例的效果与现有例进行比较并叙述如下。
图5(b)中表示图5(a)(图4的P部放大图)的现有形状。
另外,图7(b)中表示图7(a)(从电动送风机7的送风机入口17观察送风机22的图)。
并且,图9(a)、(b)中分别表示图7(a)、(b)的R视图。
实施例中的流路如图5(a)所示,为朝向电动机21侧倾斜的流路。由此,从叶轮40向扩散器42排出的空气流在由扩散器叶片42a形成的叶片间流路47流动期间,被附加朝向电动机21侧的分量,并且由于设在叶片间流路47底面的凹部,该分量变得更大(图9(a))。由此,从叶片间流路47向弯曲流路43a的空气流在流动时的损失少。
另一方面,现有方式中,图5(b)所示流动的朝向仅为圆周方向,不发生朝向电动机21侧的分量(图9(b))。因此,仅由于送风机22内的压力差朝向弯曲流路43a流动,因此损失大。
另外,叶片间流路47内的流动如之前所述,本实施例的流路通过在扩散器42的隔板42b以及环状部件48中上下方向扩大流路,能够在保持(式1)中扩大角θ小的情况下,以短流路进行减速,能够有效进行动压向静压的能量转换。
接着,流动穿过叶片间流路47流向弯曲流路43a时,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图7(a)所示切口部61,从而能够顺畅流向弯曲流路43a。另外,穿过弯曲流路43a后的流动从作为返回流路42g入口的空间A流入返回流路。
另一方面,现有方式中,流动的朝向不朝向电动机21侧,并且,也没有朝向弯曲流路43a的切口部以及作为返回流路42g入口的空间A,因此成为在风扇罩43以及扩散器42之间旋转的流动,到达返回流路之前的损失大。
接着,如图4所示,穿过返回流路43a后的流动在壳体33内的流路R1、R2中通过,在冷却转子23、定子24、换向器25、旋转轴26、碳刷29等之后,从电动送风机出口18被排出。
<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或变形。
例如,可以取消环状部件48,在风扇罩43设置越往外周越朝向电动机侧的曲面形状,按压扩散器叶片42a上部与风扇罩43,从而设置叶片间流路47。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送风机7,能够降低扩散器42以及其周围流路的损失。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由于具备使流路上的损失降低的电动送风机7,从而能够提高输出,成为高效率。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包含各种变形例。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进行的说明,不限定为一定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关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Claims (5)

1.一种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具有:驱动叶轮旋转的电动机;由配置在上述叶轮的外周侧的扩散器叶片和配置在背面的返回叶片构成的大致圆形的扩散器;覆盖上述叶轮以及上述扩散器的风扇罩;以及配置在上述扩散器与上述风扇罩之间的大致圆形的环状部件,上述环状部件的一个面固定在上述扩散器的上述扩散器叶片,另一个面与上述风扇罩的内表面抵接,
该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扩散器和上述环状部件的直径大致相同,
上述扩散器的轮毂面以及上述环状部件的上述扩散器侧的面形成越往外周越朝向上述电动机侧的曲面,
上述环状部件的设置在上述扩散器侧的曲面的曲率比设置在上述扩散器的轮毂面的曲面的曲率小,
上述扩散器叶片的叶片高度在上述扩散器外周侧比在上述扩散器中央侧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扩散器在与上述风扇罩之间具有成为从上述扩散器叶片向上述返回叶片的流路的空隙,而且,具备从扩散器叶片的外周端至相邻扩散器叶片的外周侧的面的切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扩散器的轮毂面,上述扩散器叶片的最外周的位置相比相邻的上述扩散器叶片的外周面与上述切口部交叉的位置位于上述电动机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上述扩散器叶片间具备凹部,上述凹部使上游侧的端部相比相邻的上述扩散器叶片所形成的叶片间流路两侧的扩散器叶片的重合部的一半靠下游侧,而且,上述凹部的宽度越往后方越大,深度越往后方越深。
5.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备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主体;一端与该吸尘器主体的前部连接的软管;一端与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的设有手边操作开关的手边操作管;一端与手边操作管的另一端连接的延长管;以及与延长管的另一端连接的吸入件。
CN201510240680.9A 2014-06-13 2015-05-13 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其的电动吸尘器 Active CN1053177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1975 2014-06-13
JP2014121975A JP6381983B2 (ja) 2014-06-13 2014-06-13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7745A CN105317745A (zh) 2016-02-10
CN105317745B true CN105317745B (zh) 2018-08-31

Family

I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0496A (ja) * 1984-07-31 1986-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
JP2001513861A (ja) * 1996-02-16 2001-09-04 フォルベルク・ウント・ツェーオー、インタ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羽根車を有する電動機
JP2005076573A (ja) * 2003-09-02 2005-03-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送風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0496A (ja) * 1984-07-31 1986-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
JP2001513861A (ja) * 1996-02-16 2001-09-04 フォルベルク・ウント・ツェーオー、インタ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羽根車を有する電動機
JP2005076573A (ja) * 2003-09-02 2005-03-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動送風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307985A (ja)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4596995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EP3343043A1 (en) Blower device and vaccum cleaner including the same
JP5600877B2 (ja) 電動送風機
JP3724413B2 (ja)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08953229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6381983B2 (ja)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111648984B (zh) 电动鼓风机以及电动吸尘器
JP2007192034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6581361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CN105317745B (zh) 电动吸尘器用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其的电动吸尘器
JP2007146746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5342385B2 (ja) ファン、そのファンを備えた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の電動送風機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4942795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21080868A (ja) 送風装置及び掃除機
JP2013029033A (ja) 電動送風機
JP3801855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JP4625722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104421185A (zh) 电动风机和具备它的电动吸尘器
JP2010216364A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5028341A (ja) 電動遠心送風機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2251530A (ja) 電動送風機と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9031971A (ja) 電気掃除機用電動送風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112032103B (zh) 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0378340C (zh) 电动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Household Electric Appliance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