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4460B - 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4460B
CN105304460B CN201510848865.8A CN201510848865A CN105304460B CN 105304460 B CN105304460 B CN 105304460B CN 201510848865 A CN201510848865 A CN 201510848865A CN 105304460 B CN105304460 B CN 105304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ub
joint
pipelin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886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4460A (zh
Inventor
刘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4886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4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4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4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4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4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内管、外管、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一水管道、第二水管道及控制组件,内管套设于外管之内,以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内管的第一端对应外管的第一端,内管的第二端对应外管的第二端,第一接头连接至内管及外管的第一端,第二接头连接至内管及外管的第二端,第一水管道连接至第一接头,第二水管道连接至第二接头,控制组件连接至第一及第二水管道,用于控制冷却水切换地从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流入冷却水流道。因此,本发明避免了大量析出物累积在所述冷却水流道内结晶,从而避免频繁更换内管及外管,提高了设备稼动率。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配向紫外线光学照射机,是在加电的条件下通过UV紫外光照射使加入液晶的单体形成重合体在PI配向膜表面形成液晶预倾角从而到达使液晶配向的设备。其中,配向紫外线光学照射机使用的灯管是超高压水银灯,功率比较高,每支灯约20kw左右,照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有设计冷却装置。在目前冷却装置中,冷却水从一侧金属接头流入,并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间隙流动,再从另外一侧金属接头流出,以将灯管产生的热量带走。但是,目前冷却装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是固定的,冷却水只能从进水管侧流向出水管侧,由于冷却水并非真正的纯净水,受到管路的影响会存在一些杂质。当冷却水受到UV光照射时会有杂质白色析出物。该白色析出物会遮挡紫外线,影响内管穿透率不足,影响UV光照度;还会影响冷却水流量,影响灯管散热,影响灯管寿命。另外,白色析出物主要附着在出水侧内管外壁上,造成温度不均匀,容易造成内管破裂。为了减轻白色析出物影响,一般需要一年拆卸清洁一次,两到三年会更换一次内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拆卸和更换内管还需要长时间停机影响设备生产能力,造成设备稼动率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以避免白色析出物大量积累,从而避免频繁更换内外管,提高了设备稼动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用于对配向紫外线光学照射机的灯管进行冷却,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内管、外管、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一水管道、第二水管道及控制组件,所述内管套设于所述外管之内,以在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所述内管的第一端对应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对应所述外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接头连接至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头连接至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水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水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所述控制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用于控制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
其中,所述冷却水切换的时间间隔为预设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水管道包括第一水管及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道包括第三水管及第四水管,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均连接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三水管及第四水管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至第四开关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二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二水管,所述第三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三水管,所述第四开关连接至所述第四水管,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在第一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三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及第四开关断开,并使冷却水从所述第一接头流入,从所述第二接头流出,在第二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及第四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及第三开关断开,并使冷却水从所述第二接头流入,从所述第一接头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均为电磁阀。
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受控开关及控制器,所述受控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以通过控制所述受控开关来使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
其中,所述第一水管道包括第一子管及第二子管,所述第二水管道包括第三子管及第四子管,所述第一子管的第一端用于进出冷却水,所述第一子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二子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二子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三子管的第一端用于进出冷却水,所述第三子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四子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四子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下切换,其中,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所述第三子管与所述第四子管连通,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与所述第四子管连通,所述第三子管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
其中,所述受控开关包括第一组管道及第二组管道,所述第一组管道与所述第二组管道相对固定,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组管道及所述第二组管道旋转来实现所述受控开关在第一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组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至第四子管,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组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至第四子管。
其中,所述第一组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组管道包括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所述第一及第二管道平行,所述第三及第四管道交叉,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所述第三子管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四子管连通,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四子管连通,所述第三子管通过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
其中,所述受控开关的外形为圆形。
其中,所述受控开关为电磁阀。
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用于对配向紫外线光学照射机的灯管进行冷却,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内管、外管、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一水管道、第二水管道及控制组件,所述内管套设于所述外管之内,以在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所述内管的第一端对应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对应所述外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接头连接至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头连接至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水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水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所述控制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用于控制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因此,若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接头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内而产生的析出物滞留于所述第二接头附近时,当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接头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时会将所述析出物带出所述冷却水流道,同理,若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接头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内而产生的析出物滞留于所述第一接头附近时,当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接头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时会将所述析出物带出所述冷却水流道,从而避免了大量析出物累积在所述冷却水流道内结晶,进而避免频繁更换内管及外管,提高了设备稼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的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100。所述冷却装置100用于对配向紫外线光学照射机的灯管进行冷却。所述冷却装置100包括内管10、外管20、第一接头30、第二接头40、第一水管道50、第二水管道60及控制组件70。所述内管10套设于所述外管20之内,以在所述内管10与外管20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11。所述内管10的第一端对应所述外管20的第一端。所述内管10的第二端对应所述外管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接头30连接至所述内管10及所述外管2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头40连接至所述内管10及所述外管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水管道50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头30。所述第二水管道60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40。所述控制组件70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50及60,用于控制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30或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却水切换的时间间隔为预设时间。所述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述控制组件70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50及60,用于控制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30或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即为所述控制组件70控制冷却水从第一接头3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然后从所述第二接头40流出,并在所述预设时间后控制冷却水从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然后从所述第一接头30流出。如此以所述预设时间为时间间隔地控制冷却水交替地从所述第一或第二接头30或40中流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100包括内管10、外管20、第一接头30、第二接头40、第一水管道50、第二水管道60及控制组件70。所述内管10套设于所述外管20之内,以在所述内管10与外管20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11。所述内管10的第一端对应所述外管20的第一端。所述内管10的第二端对应所述外管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接头30连接至所述内管10及所述外管2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头40连接至所述内管10及所述外管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水管道50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头30。所述第二水管道60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40。所述控制组件70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50及60,用于控制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30或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因此,若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接头3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内而产生的析出物滞留于所述第二接头40附近时,当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时会将所述析出物带出所述冷却水流道11,同理,若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内而产生的析出物滞留于所述第一接头30附近时,当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接头3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时会将所述析出物带出所述冷却水流道11,从而避免了大量析出物累积在所述冷却水流道内结晶,进而避免频繁更换内管10及外管20,提高了设备稼动率。
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管道50包括第一水管51及第二水管52。所述第二水管道60包括第三水管61及第四水管62。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51及52均连接所述第一接头30。所述第三水管61及第四水管62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40。所述控制组件70包括第一至第四开关721-724及控制器(未示出)。所述第一开关721连接至所述第一水管51。所述第二开关722连接至所述第二水管52。所述第三开关723连接至所述第三水管61。所述第四开关724连接至所述第四水管62。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721-72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721-724在第一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时(参阅图2中的实线箭头),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三开关721及723闭合,所述第二及第四开关722及724断开,并使冷却水从所述第一接头30流入,从所述第二接头40流出。在第二状态时(参阅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及第四开关722及724闭合,所述第一及第三开关721及723断开,并使冷却水从所述第二接头40流入,从所述第一接头30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721-724均为电磁阀。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721-724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为其他类型的开关。
请参阅图3及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却装置300。所述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3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装置100相似,两者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受控开关及控制器(未示出)。所述受控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350及360。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以通过控制所述受控开关来使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30或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管道350包括第一子管351及第二子管352。所述第二水管道360包括第三子管361及第四子管362。所述第一子管351的第一端用于进出冷却水。所述第一子管351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二子管352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二子管352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头30。所述第三子管361的第一端用于进出冷却水。所述第三子管361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四子管362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四子管362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40。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下切换。其中,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参阅图3),所述第一子管351与所述第二子管352连通。所述第三子管361与所述第四子管362连通。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参阅图4),所述第一子管351与所述第四子管362连通,所述第三子管362与所述第二子管352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受控开关包括第一组管道373及第二组管道374。所述第一组管道373与所述第二组管道374相对固定。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组管道373及所述第二组管道374旋转来实现所述受控开关在第一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组管道373连接所述第一至第四子管351、352、361及362。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组管道374连接所述第一至第四子管351、352、361及36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管道373包括第一管道3731及第二管道3732。所述第二组管道374包括第三管道3741及第四管道3742。所述第一及第二管道3731及3732平行。所述第三及第四管道3741及3742交叉。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351通过所述第一管道3731与所述第二子管352连通。所述第三子管361通过所述第二管道3732与所述第四子管362连通。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351通过所述第三管道3741与所述第四子管362连通,所述第三子管361通过所述第四管道3742与所述第二子管35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受控开关的外形为圆形。所述受控开关为电磁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100包括内管10、外管20、第一接头30、第二接头40、第一水管道50、第二水管道60及控制组件70。所述内管10套设于所述外管20之内,以在所述内管10与外管20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11。所述内管10的第一端对应所述外管20的第一端。所述内管10的第二端对应所述外管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接头30连接至所述内管10及所述外管20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头40连接至所述内管10及所述外管2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水管道50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头30。所述第二水管道60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40。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受控开关及控制器(未示出)。所述受控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350及360。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以通过控制所述受控开关来使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30或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因此,若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接头3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内而产生的析出物滞留于所述第二接头40附近时,当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时会将所述析出物带出所述冷却水流道11,同理,若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二接头4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内而产生的析出物滞留于所述第一接头30附近时,当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第一接头30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11时会将所述析出物带出所述冷却水流道11,从而避免了大量析出物累积在所述冷却水流道内结晶,进而避免频繁更换内管10及外管20,提高了设备稼动率。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装置,用于对配向紫外线光学照射机的灯管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内管、外管、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一水管道、第二水管道及控制组件,所述内管套设于所述外管之内,以在所述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冷却水流道,所述内管的第一端对应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内管的第二端对应所述外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接头连接至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接头连接至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水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二水管道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所述控制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用于控制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切换的时间间隔为预设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道包括第一水管及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道包括第三水管及第四水管,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均连接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三水管及第四水管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至第四开关及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一水管,所述第二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二水管,所述第三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三水管,所述第四开关连接至所述第四水管,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在第一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三开关闭合,所述第二及第四开关断开,并使冷却水从所述第一接头流入,从所述第二接头流出,在第二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及第四开关闭合,所述第一及第三开关断开,并使冷却水从所述第二接头流入,从所述第一接头流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至第四开关均为电磁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受控开关及控制器,所述受控开关连接至所述第一及第二水管道,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以通过控制所述受控开关来使冷却水切换地从所述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流入所述冷却水流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道包括第一子管及第二子管,所述第二水管道包括第三子管及第四子管,所述第一子管的第一端用于进出冷却水,所述第一子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二子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二子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头,所述第三子管的第一端用于进出冷却水,所述第三子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四子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所述第四子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头,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受控开关在第一状态及第二状态下切换,其中,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所述第三子管与所述第四子管连通,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与所述第四子管连通,所述第三子管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开关包括第一组管道及第二组管道,所述第一组管道与所述第二组管道相对固定,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受控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组管道及所述第二组管道旋转来实现所述受控开关在第一及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组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至第四子管,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组管道连接所述第一至第四子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管道包括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组管道包括第三管道及第四管道,所述第一及第二管道平行,所述第三及第四管道交叉,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通过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所述第三子管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四子管连通,当所述受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子管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四子管连通,所述第三子管通过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子管连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开关的外形为圆形。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开关为电磁阀。
CN201510848865.8A 2015-11-27 2015-11-27 冷却装置 Active CN105304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8865.8A CN105304460B (zh) 2015-11-27 2015-11-27 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48865.8A CN105304460B (zh) 2015-11-27 2015-11-27 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4460A CN105304460A (zh) 2016-02-03
CN105304460B true CN105304460B (zh) 2017-05-17

Family

ID=55201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8865.8A Active CN105304460B (zh) 2015-11-27 2015-11-27 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446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74880A1 (en) * 2006-09-21 2008-03-27 Keen Stephen B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heat from plant growth light bulbs
KR101416786B1 (ko) * 2007-04-25 2014-07-08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지에스 유아사 광원 장치
TWI433202B (zh) * 2007-07-10 2014-04-01 Gs Yuasa Int Ltd 光源裝置及發光管
JP2012243832A (ja) * 2011-05-17 2012-12-10 Ushio Inc 水冷式放電ランプユニット
CN103257481B (zh) * 2013-05-31 2015-09-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配向紫外线液晶照射装置、水冷套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4460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0812U (zh) 生产特种纤维的丝束冷却装置
CN102538479A (zh) 一种冷却循环冷却水的装置及方法
CN105304460B (zh) 冷却装置
CN205447654U (zh) 一种基于led的uv固化灯散热系统
CN204375488U (zh) 线缆冷却装置
CN203187524U (zh) 玻璃熔窑泄料流量控制装置
CN203489709U (zh) 一种炉门冷却装置
CN204535492U (zh) 一种输送换热装置
CN203477731U (zh) 一种可调节铜水嘴转接头
CN205528375U (zh) 电极水套除垢装置
CN206213263U (zh) 冷却系统及烟草机械设备
CN206781069U (zh) 一种连续化生产石墨烯导热膜的设备
CN207655871U (zh) 一种净化效果好的铝液浇灌装置
CN105353565A (zh) 用于液晶配向的照射机
CN206083704U (zh) 一种用于焊丝生产液体加热系统
CN204944231U (zh) 冷却塔循环系统
CN206858628U (zh) 一种具有高效冷却效果的叶片钢精炼电渣炉
CN205117899U (zh) 一种用于挤出机油箱的冷却系统
CN103960981B (zh) 饮水机热交换器
CN207299686U (zh) 一种海水淡化生产线的降温系统
CN108218055A (zh) 冷电耦合驱动虹吸循环冷冻脱盐桶
CN211025248U (zh) 一种内旋沉淀装置及高炉水渣的粒化循环水系统
CN207822738U (zh) 一种热挥发性中间产物的处理装置
CN205448737U (zh) 一种列管冷凝器
CN203364623U (zh) 一种熔铜炉加热电极的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