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1784A -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1784A
CN105301784A CN201510296699.5A CN201510296699A CN105301784A CN 105301784 A CN105301784 A CN 105301784A CN 201510296699 A CN201510296699 A CN 201510296699A CN 105301784 A CN105301784 A CN 105301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wiring
terminal
display device
parallax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66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1784B (zh
Inventor
白井幸一
石渡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01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1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1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48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655Details of drivers for counter electrodes, e.g. common electrodes for pixel capacitors or supplementary storage capaci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视差屏障面板(6)包括:在X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子区域;由处于遮光状态的多个子区域构成各遮光区域的多个遮光区域;由处于透光状态的多个子区域构成各透光区域且在X方向上与所述多个遮光区域交替排列的多个透光区域。子区域沿Y方向延伸且能在透光状态与遮光状态之间切换。在各子区域设有用于控制液晶层的电极(12),用于对电极(12)施加电压的第一布线(W1)连接于电极(12)的上端部,用于对电极(12)施加电压的第二布线(W2)连接于电极(12)的下端部。在具备该视差屏障面板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即使在电极发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也能由观察者识别出立体图像。

Description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差屏障(parallaxbarrier)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视差屏障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如日本特开2012-132944号公报所示,具有形成有像素的显示面板和配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的视差屏障面板。视差屏障面板具有分别沿纵向延伸、且在横向上交替排列的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视差屏障面板具有液晶层,通过控制液晶层的光透过,由此形成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在夹着液晶层的2个基板中的一方形成有分别沿纵向延伸、且在横向上排列的电极。通过形成电极的电场来驱动液晶层。
发明内容
在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的位置被固定的结构中,观察者与显示装置的相对位置偏离预先设定的位置时,观察者无法将显示面板的图像识别作为立体图像。因此,研究出具有调节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的位置的功能的视差屏障面板(以下,将该功能称为多位置(multiposition)功能)。利用这样的视差屏障面板,在观察者与显示装置的相对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与该相对位置的偏离相应地调节遮光区域与透光区域的位置,由此观察者能够将显示面板的图像识别作为立体图像。
多位置功能能够通过规定具有比遮光区域和透光区域小的宽度的多个区域而实现(以下,将该区域称为子区域)。多个子区域沿横向排列,且能够分别在遮光状态与透光状态之间切换。各遮光区域和各透光区域由连续的多个子区域形成。例如,在将第n个~第n+2个的子区域作为遮光状态时,由这三个子区域形成1个遮光区域。此外,在第n+3个~第n+5个的子区域为透光状态时,由这三个子区域形成1个透光区域。其后,在观察者与显示装置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例如第n+1个~第n+3个的子区域变为遮光状态,第n+4个~第n+6个的子区域变为透光状态。由此,遮光区域与透光区域的位置仅以1子区域的宽度整体移动。
在具有这样的多位置功能的视差屏障面板中,需要在子区域分别设置用于驱动液晶的电极。然而,由于子区域的电极的宽度比未规定子区域的以往的视差屏障面板的电极小,因此容易发生电极的断线。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位置功能且即使在电极产生断线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观察者对立体图像的识别的视差屏障方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1)本发明涉及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像素的显示面板;以及视差屏障面板,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液晶层,且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多个子区域在第一方向排列,各个子区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且能够在透光状态与遮光状态之间切换;多个遮光区域,各遮光区域由处于遮光状态的多个子区域构成;多个透光区域,各透光区域由处于透光状态的多个子区域构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多个透光区域与所述多个遮光区域交替排列;电极,用于控制所述液晶层,所述电极设于所述多个子区域的各个子区域,并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布线,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电极的2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极施加电压;以及第二布线,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电极的2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极施加电压。
(2)在(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与安装有外部的电路基板的公共端子电连接。
(3)在(2)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探测端子、包含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且从所述公共端子到所述电极的布线,所述探测端子通过与从所述公共端子到所述电极的所述布线不同的布线而连接于所述公共端子。
(4)在(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作为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的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与公共第一端子电连接,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的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与同所述第一端子相邻的公共第二端子电连接。
(5)在(4)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布线及所述第二布线的透明基板,在所述透明基板,形成有中间配置有绝缘层的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从所述第一端子到所述第一电极的布线和从所述第二端子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布线分别具有相互交叉的部分,所述交叉的部分中的一方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路层,所述交叉的部分中的另一方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路层。
(6)在(5)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探测端子,其连接检查用的电路基板,用于对包含从所述第二端子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布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在内的电路进行检查;检查用布线,其连接于所述探测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从所述第一端子到所述第一电极的布线和所述检查用布线具有相互交叉的部分,所述交叉的部分中的一方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路层,所述交叉的部分中的另一方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路层。
(7)在(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电极而作为所述电极,所述多个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复形成的多个单位排列,在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各个单位排列至少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来作为所述多个电极的一部分,作为所述第一布线,设有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所述第一电极共用连接的第1-1布线和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所述第二电极共用连接的第1-2布线,作为所述第二布线,设有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所述第一电极共用连接的第2-1布线和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所述第二电极共用连接的第2-2布线。
(8)本发明涉及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像素的显示面板;和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视差屏障面板,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包括:多个条带状电极,在第一方向排列,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边;M条第一布线,其与所述条带状电极的所述第一边的端部电连接,并沿着所述第一边形成,M≧2;M条第二布线,其与所述条带状电极的所述第二边的端部电连接,并沿着所述第二边形成;以及M个端子,将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电连接,连续的M条所述条带状电极形成组,多个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与第三布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布线与所述端子电连接,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所含的所述M条条带状电极中位于第N个的条带状电极与所述M个端子中的第N个端子电连接,M≧N≧1,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形成于第一层,所述第三布线形成于不同于所述第一层的第二层。由此,能够防止布线间的短路。
(9)在(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所述条带状电极在从所述第一边到所述第二边的范围形成透光区域或遮光区域。
(10)在(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形成有绝缘膜,所述绝缘膜具有开口部,所述第一布线和第二布线与所述第三布线在所述开口部电连接。
(11)在(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还具有多个检查端子,所述检查端子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12)在(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是,所述检查端子与所述端子通过第四布线而电连接,所述第四布线形成于不同于所述第二层的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的图。
图2是视差屏障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将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基板安装于视差屏障面板上的状态的图。
图4是IV-IV线的视差屏障面板的剖视图。
图5是V-V线的视差屏障面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电极断线的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布线断线的情况的图。
图8是表示探测端子的图。
图9是IX-IX线的视差屏障面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立体图像显示装置,2显示面板,4显示区域,6视差屏障面板,8第一透明基板,10第二透明基板,11透光区域,12,12A,12B,12C,12D,12E,12F电极,13遮光区域,14驱动电路,15FPC基板,16液晶层,18密封件,20公共电极,22取向膜,CL导体膜,CW1,CW1-A,CW1-B,CW1-C,CW1-D,CW1-E,CW1-F第一连接用布线,CW2,CW2-A,CW2-B,CW2-C,CW2-D,CW2-E,CW2-F第二连接用布线,J1,J2交叉部分,L1第一电路层,L2第二电路层,P,PA,PB,PC,PD,PE,PF探测端子,PW,PW-A,PWB,PW-C,PW-D,PW-E,PW-F检查用布线,PX像素,SA子区域,SL绝缘层,T,TA,TB,TC,TD,TE,TF端子,TH通孔,TW,TWA,TWB,TWC,TWD,TWE,TWF引出布线,W1,W1-A,W1-B,W1-C,W1-D,W1-E,W1-F第一布线,W2,W2-A,W2-B,W2-C,W2-D,W2-E,W2-F第二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说明书的公开不过是一例,具有本发明的主旨的适当变更、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方式,当然都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为了使说明更清楚,与实际情况相比,有时示意地示出附图中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附图仅是一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解释。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的图。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是通过视差屏障方式(parallaxbarriertype)显示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的显示面板2、和配置于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侧的视差屏障面板6。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是有源矩阵形式的液晶面板,具有一对基板,在一对基板之间夹着液晶并用密封件封固。在由点划线所示的显示区域4内,呈矩阵状地配置多个像素PX,在显示区域4显示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显示面板2不限于结构、方式,可以采用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型、STN(SuperTwistedNematic,超扭曲向列)型、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排列)方式、IPS(In-PlaneSwitching,平面转换)方式等。此外,显示面板2不限于液晶面板,也可以使用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等。
视差屏障面板6是为了将在显示面板2所显示的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分离而可实现裸眼立体观察所使用的液晶面板,具有配置于显示面板2的显示面侧的第一透明基板8和配置于第一透明基板8的与显示面板2相反一侧的第二透明基板10,在二者之间夹着液晶层16(后述)并由密封件18(后述)封固(参照图4及图5)。第二透明基板10被设置成覆盖显示区域4,视差屏障面板6在被第二透明基板10覆盖的区域内具有多个沿Y方向(以下,记作纵向)延伸的子区域SA。所述多个子区域SA在与Y方向正交的X方向(以下,记作横向)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子区域SA覆盖一个像素列。在第一透明基板8,在各子区域SA设有用于控制液晶层16的沿纵向延伸的条带状的电极12,各子区域SA能够在使光透过的透光状态与遮挡光的遮光状态之间切换。电极12为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锡)电极。以由处于透光状态的多个连续的子区域SA形成的透光区域11与由处于遮光状态的多个连续的子区域SA形成的遮光区域13沿横向交替排列的方式,控制液晶层16。在此,以透光区域11及遮光区域13分别由3个连续的子区域SA构成的情况为例。分别构成透光区域11及遮光区域13的子区域SA的数量不限于3个。
图2是视差屏障面板6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将形成有用于驱动视差屏障面板6的驱动电路14的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挠性印刷电路板)基板15安装于视差屏障面板6上的状态的图。如图2所示,在第一透明基板8设有用于安装FPC基板15的多个端子T。多个端子T例如沿第1透明基板8的边缘配置。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多个端子T相对于例如形成有多个子区域SA的区域而言形成于侧方,沿着第一透明基板8的右侧或左侧的边缘并沿纵向排列。在本公开中,以设有6个端子TA、TB、TC、TD、TE、TF的情况为例,但端子T的数量不限于6个。另外,如图2所示,自下方起按端子TA、TB、TC、TD、TE、TF的顺序设置6个端子T。
此外,在第一透明基板8设有多个电极12。多个电极12与端子T电连接。例如,在第一透明基板8,作为多个电极12而设有6种电极12A、12B、12C、12D、12E、12F。第一透明基板8具有多个电极12A作为第一种电极12A。对于其他种类的电极12B、12C、12D、12E、12F也同样。电极12A与端子TA电连接。同样,电极12B、电极12C、电极12D、电极12E、电极12F分别与端子TB、端子TC、端子TD、端子TE、端子TF电连接。所述6种电极12按电极12A、电极12B、电极12C、电极12D、电极12E、电极12F的顺序从左到右地重复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常白模式,当对电极12施加电压时,设有该电极12的子区域SA被从透光状态切换为遮光状态。多个电极12中,由在横向上连续的M条(本说明书的例子中为6个)电极12构成1组(单位排列)。并且,多个组沿横向排列。
驱动电路14被构成为仅向多个端子T的整体中的一部分的多个端子T供给电压,所供给的电压被施加于与这些多个端子T电连接的多种电极12,与这些多个电极12对应的子区域SA成为遮光状态。结果,由处于遮光状态的多个连续的子区域SA形成的遮光区域13和由处于透光状态的多个连续的子区域SA形成的透光区域11交替形成。一例中,透光区域11及遮光区域13分别由3个子区域SA构成,向6个端子T中的3个端子供给电压。因此,成为由处于遮光状态的3个连续的子区域SA形成的遮光区域13和由处于透光状态的3个连续的子区域SA形成的透光区域11交替形成的状态(参照图1)。
此外,该立体图像显示装置1安装了即使用户的视点位置发生了变化也能进行裸眼立体观察的功能(以下,记作多位置功能)。具体而言,根据检测用户的视点位置(例如,头部的位置)的视点位置检测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结果,驱动电路14从多个端子T的整体中选择供给电压的多个端子T(在此为3个端子)。因此,透光区域11和遮光区域13与用户的视点位置相应地沿横向移动。在图3的例子中,作为被供给电压的多个端子T,选择了端子TB、TC、TD。因此,对电极12B、电极12C及电极12D施加电压,包含这些3种电极12的子区域SA成为遮光状态。
返回图2的说明。在视差屏障面板6,如以下这样实现端子T与电极12的电连接。即,在第一透明基板8设有分别与端子T连接的多个引出布线TW(权利要求的第三布线)。在本公开的例子中具有6个端子T,因此设置6个引出布线TWA、TWB、TWC、TWD、TWE、TWF。引出布线TWA与端子TA连接。同样,引出布线TWB、引出布线TWC分别与端子TB、端子TC连接。引出布线TWD、引出布线TWE、引出布线TWF分别与端子TD、端子TE、端子TF连接。
此外,如图2所示,在第一透明基板8,关于各个端子T,设有第一布线W1和第二布线W2。第一布线W1经由引出布线TW与端子T连接。同样,第二布线W2经由引出布线TW与端子T连接。在本公开的例子中,有6个端子T,因此设有与端子TA电连接的第一布线W1-A及第二布线W2-A、与端子TB电连接的第一布线W1-B及第二布线W2-B、与端子TC电连接的第一布线W1-C及第二布线W2-C。此外,还设有与端子TD电连接的第一布线W1-D及第二布线W2-D、与端子TE电连接的第一布线W1-E及第二布线W2-E、与端子TF电连接的第一布线W1-F及第二布线W2-F。在电极12的单位排列中有M条电极12时,设有将M条电极12与M个端子相连的M条第一布线,还设有将M条电极12与M个端子相连的M条第二布线。
第一布线W1-A及第二布线W2-A与引出布线TWA的终点连接。同样,第一布线W1-B及第二布线W2-B与引出布线TWB的终点连接,第一布线W1-C及第二布线W2-C与引出布线TWC的终点连接。此外,第一布线W1-D及第二布线W2-D与引出布线TWD的终点连接,第一布线W1-E及第二布线W2-E与引出布线TWE的终点连接,第一布线W1-F及第二布线W2-F与引出布线TWF的终点连接。第一布线W1-A~W1-F分别包括从引出布线T的终点沿纵向延伸的部分和形成于电极12的上侧(相对于电极12而言形成于靠近面板6的上边缘)并沿横向延伸的部分。同样,第二布线W2-A~W2-F分别包括从引出布线T的终点沿纵向延伸的部分和形成于电极12的下侧(相对于电极12而言形成于靠近面板6的下边缘)并沿横向延伸的部分。
在各个电极12分别设有与电极12的上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用布线CW1和与电极12的下端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用布线CW2。各个电极12分别经由第一连接用布线CW1与第一布线W1连接,经由第二连接用布线CW2与第二布线W2连接。因此,各电极12通过2条路径而与端子T电连接。在本公开的例子中有6种电极12,因此如图2所示,设有6种第一连接用布线CW1-A、CW1-B、CW1-C、CW1-D、CW1-E、CW1-F。第一连接用布线CW1-A、CW1-B、CW1-C、CW1-D、CW1-E、CW1-F分别与电极12A、12B、12C、12D、12E、12F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用布线CW1-A、CW1-B、CW1-C、CW1-D、CW1-E、CW1-F也分别与第一布线W1-A、W1-B、W1-C、W1-D、W1-E、W1-F连接。
如图2所示,在视差屏障面板6设有第二连接用布线CW2-A、CW2-B、CW2-C、CW2-D、CW2-E、CW2-F。第二连接用布线CW2-A、CW2-B、CW2-C、CW2-D、CW2-E、CW2-F分别与电极12A、12B、12C、12D、12E、12F连接。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用布线CW2-A、CW2-B、CW2-C、CW2-D、CW2-E、CW2-F也分别与第二布线W2-A、W2-B、W2-C、W2-D、W2-E、W2-F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电极12的上端部(面板的上边侧的端部)与M条第一布线中沿横向延伸的部分连接。电极12的下端部(面板的下边侧的端部)与M条第一布线中沿横向延伸的部分连接。在面板设有M条引出布线,M条第一布线分别与引出布线连接,M条第二布线也分别与引出布线TW连接。在面板的边缘设有M个端子T。M个端子T通过引出布线TW与M条第一布线连接,且通过公共的引出布线TW与M条第二布线连接。并且,在各单位排列(组),位于第N个的(M≧N≧1)电极与M个端子中第N个端子连接。
图4是图2所示的IV-IV线的视差屏障面板6的剖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V-V线的视差屏障面板6的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视差屏障面板6具有形成有电极12的第一透明基板8、和第二透明基板10。液晶层16配置于2个基板8、10之间,由密封件18封固。电极12由取向膜22覆盖。在第二透明基板10的下表面设有公共电极20。由公共电极20和电极12形成电容器。此外,由图2及图4的附图标记J1,指示表示第一连接用布线CW1-C与第一布线W1-B的交叉部分。另外,图2所示的IV’-IV’线的剖视图与图4相同。但是,在IV’-IV’线的剖视图中,图4的第一布线W1-A~W1-E分别被置换为第二布线W2-A~W2-E,图4的第一连接用布线CW1-C被置换为第二连接用布线CW2-C。
第一连接用布线CW1-A~CW1-F分别沿纵向延伸,与第一布线W1-A~W1-F的沿横向延伸的部分连接。因此,如图2所示,除了与最靠近电极12形成的第一布线W1-A连接的第一连接用布线CW1A之外的第一连接用布线CW1-B~CW1-F,与一条以上的第一布线W1交叉。例如,第一连接用布线CW1-C与第一布线W1-B交叉(参照图4)。因此,需要使交叉的第一连接用布线CW1与第一布线W1不发生短路。同样,第二连接用布线CW2-A~CW2-F分别沿纵向延伸,与第二布线W2-A~W2-F的沿横向延伸的部分连接。因此,除了与最靠近电极12形成的第二布线W2-A连接的第二连接用布线CW2-A之外的第二连接用布线CW2-B~CW2-F,与一条以上的第二布线W2交叉(参照图2)。因此,需要使交叉的第二连接用布线CW2与第二布线W2不发生短路。此外,引出布线TWA~TWE与一条以上的第二布线W2交叉(参照图2)。例如,引出布线TWE与第二布线W2-F交叉。因此,需要使交叉的引出布线TW与第二布线W2不发生短路。
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一透明基板8形成有第一电路层L1、第一电路层L1上方的第二电路层L2、第一电路层L1与第二电路层L2之间的绝缘层SL。第一连接用布线CW1和第一布线W1形成于相互不同的电路层。此外,第二连接用布线CW2和第二布线W2形成于相互不同的电路层。此外,引出布线TW和布线W1、W2形成于相互不同的电路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引出布线TW、第一连接用布线CW1及第二连接用布线CW2形成于第一电路层L1,第一布线W1及第二布线W2形成于电路层L2。因此,如图4所示,在交叉部分J1,第一连接用布线CW1-C和第一布线W1-B形成于不同的电路层,防止两布线的短路。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层SL在各引出布线TW的终点附近、各第一连接用布线CW1的终点附近及各第二连接用布线CW2的终点附近具有通孔(开口)TH。并且,以覆盖各通孔TH的方式设有导体膜CL。由此,多个第一连接用布线CW1分别与一条第一布线W1连接,多个第二连接用布线CW2分别与一条第二布线W2连接。而且,各个引出布线TW与第一布线W1和第二布线W2这一对连接。即,引出布线TW在形成于绝缘层SL的通孔处与第一布线和第二布线连接。
此外,在该视差屏障面板6,为了能够以子区域SA单位控制液晶层16,在各个子区域SA分别设置电极12。为此,在该视差屏障面板6中,与将同遮蔽区域13(或透光区域11)大致相同面积的电极12设于各遮蔽区域13(或透光区域11)的情况相比,电极12的横向宽度变小,从而容易发生电极12的断线。因此,需要做成即使发生了电极12的断线,也能识别出立体图像地予以显示。
关于这一点,在该立体显示装置1中,不仅在电极12的上端连接端子T,电极12的下端也与端子T连接。因此,即使电极12发生了断线,如表示电极12断线的情况的图6所示,对电极12整体施加电压。也就是说,在仅是电极12的上端与端子T连接的情况下,若电极12断线,则仅对电极12的上半部分施加电压,而该立体显示装置1中,即使电极12发生断线,也对电极12整体施加电压。
而且,在该立体显示装置1中,无论第一布线W1和第二布线W2的哪一方发生断线,都能经由另一方的布线对电极12施加电压。例如,在表示第一布线W1发生断线的情况的图7中,经由第二布线W2向电极12施加电压。
如此,用于对电极12施加电压的第一布线W1与电极12的上端连接,用于对电极12施加电压的第二布线W2与电极12的下端连接。因此,即使在电极12发生了断线的情况下,也能使观察者能够识别立体图像。
此外,与电极12的上端连接的第一布线W1和与电极12的下端连接的第二布线W2的双方,与安装有FPC基板15的公共的端子T连接。例如,与电极12C(第一电极)连接的第一布线W1-C及第二布线W2-C的双方,与端子TC(第一端子)连接,与电极12B(第二电极)连接的第一布线W1-B及第二布线W2-B的双方,与端子TC的下方相邻的端子TD(第二端子)连接(参照图2)。由此,与在第一布线W1和第二布线W2分别设置端子T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端子T的数量。
此外,从端子C到电极12C的布线与从端子B到电极12B的布线,分别具有在交叉部分J1相互交叉的部分(参照图2)。相互交叉的所述2个部分中的一方(图4中为第一连接用布线CW1-C的一部分)形成于第一电路层L1,另一方(图4中为第一布线W1-B的一部分)形成于第二电路层L2。因此,能够防止两布线的短路。
此外,电极12具有由按电极12A、电极12B、电极12C、电极12D、电极12E及电极12F的顺序沿横向排列的多条(M条)电极12形成的单位排列(1组)。多个单位排列沿横向重复(参照图2)。在多个单位排列的各个单位排列中位于相同序号的电极(例如,多个电极12A)与公共的第一布线及公共的第二布线连接。例如,在单位排列中位于最左侧的多个电极12A与公共的第一布线W1-A及公共的第二布线W2-A连接。同样,在单位排列中位于自左起第二个的多个电极12B与公共的第一布线W1-B及公共的第二布线W2-B连接。在单位排列中位于自左起第三个的多个电极12C与公共的第一布线W1-C及公共的第二布线W2-C连接,位于自左起第四个的多个电极12D与公共的第一布线W1-D及公共的第二布线W2-D连接,位于自左起第五个的多个电极12E与公共的第一布线W1-E及公共的第二布线W2-E连接,位于最后侧的多个电极12F与公共的第一布线W1-F及公共的第二布线W2-F连接。因此,与对电极12分别设置第一布线W1及第二布线W2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布线数。
需要说明的是,视差屏障面板6可以具有用于与检查视差屏障面板6用的探测电路基板连接的多个探测端子P。图8是表示探测端子P的图,是表示视差屏障面板6(准确而言是第一透明基板8)的一部分的图。探测端子P按与端子T相同的数量设置。多个探测端子P例如沿着第1透明基板8的边缘配置。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相对于例如形成有多个子区域SA的区域而言,多个探测端子P形成于侧方,沿着第一透明基板8的右侧或左侧的边缘而沿纵向排列。在图8中,6个探测端子P(即,探测端子PA、PB、PC、PD、PE、PF)形成于第一透明基板8,各个探测端子P通过检查用布线PW而与一个端子T连接。多个探测端子P与多个端子T可以沿着第一透明基板8的公共的边缘排列。例如,多个探测端子P与多个端子T双方可以沿着第一透明基板8的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排列。
在此,探测端子PA为用于检查包括从端子TA到电极12A的布线(引出布线TWA、布线W1-A、W2-A、连接用布线CW1-A、CW2-A)和电极12A在内的电路的探测端子P。如图8所示,探测端子PA通过检查用布线PW-A与端子TA连接。此外,探测端子PB是用于检查包括从端子TB到电极12B的布线和电极12B在内的电路的探测端子P。如图8所示,探测端子PB通过检查用布线PW-B与端子TB连接。此外,探测端子PC是用于检查包括从端子TC到电极12C的布线和电极12C在内的电路的探测端子P。如图8所示,探测端子PC通过检查用布线PW-C与端子TC连接。
此外,探测端子PD是用于检查包括从端子TD到电极12D的布线和电极12D在内的电路的探测端子P。如图8所示,探测端子PD通过检查用布线PW-D与端子TD连接。此外,探测端子PE是用于检查包括从端子TE到电极12E的布线和电极12E在内的电路的探测端子P。如图8所示,探测端子PE通过检查用布线PW-E与端子TE连接。此外,探测端子PF是用于检查包括从端子TF到电极12F的布线和电极12F在内的电路的探测端子P。如图8所示,探测端子PF通过检查用布线PW-F与端子TF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标记J2表示检查用布线PW-B与引出布线TWC的交叉部分。
如图8所示,检查用布线PW-A~PW-E分别与一条以上的引出布线TW交叉。例如,检查用布线PW-B与引出布线TW-C交叉。因此,需要使交叉的检查用布线PW与引出布线TW不发生短路。
因此,利用第一电路层L1和第二电路层L2的二层结构,将检查用布线PW形成于不同于引出布线TW的电路层。例如,检查用布线PW形成于第二电路层L2。通过这样,能够防止短路,同时使检查用布线PW与引出线TW交叉。图9是图8所示的IX-IX线的视差屏障面板6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检查用布线PW形成于第二电路层L2,引出布线TW形成于第一电路层L1。因此,在交叉部分J2,检查用布线PW-B和引出布线TWC形成于不同的电路层,防止两布线的短路。
如此,虽然从端子C(第一端子)到电极12C(第一电极)的布线、和将端子B(第二端子)与探测端子PB连接的检查用布线PW-B,分别具有在交叉部分J2相互交叉的部分(参照图8),但相互交叉的2个部分中的一方(图9中为引出布线TWC的一部分)形成于第一电路层L1,另一方(图9中为检查用布线PW-B的一部分)形成于第二电路层L2。因此,可以防止两布线的短路。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对于在实施方式说明的构成,可以用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具有相同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能够达到相同目的的构成置换。
具体而言,例如,第一布线W1及第二布线W2可以不经由引出布线TW而直接连接于公共的端子T。
此外,例如,引出布线TW、第一布线W1、第二布线W2、第一连接用布线CW1及第一连接用布线CW2可以分别形成于第一电路层L1及第二电路层L2的任一个上。这对于检查用布线PW也是同样。另外,在交叉的2个布线双方都形成于第一电路层L1及第二电路层L2中的一方的电路层的情况下,只要在该2个布线交叉的交叉部分,将一方的布线形成于另一方的电路层即可。

Claims (12)

1.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像素的显示面板;以及视差屏障面板,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液晶层,且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包括:
多个子区域,所述多个子区域在第一方向排列,各个子区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延伸,且能够在透光状态与遮光状态之间切换;
多个遮光区域,各遮光区域由处于遮光状态的多个子区域构成;
多个透光区域,各透光区域由处于透光状态的多个子区域构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多个透光区域与所述多个遮光区域交替排列;
电极,用于控制所述液晶层,所述电极设于所述多个子区域的各个子区域,并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第一布线,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电极的2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极施加电压;以及
第二布线,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电极的2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连接,用于对所述电极施加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与安装有外部的电路基板的公共端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探测端子、包含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且从所述公共端子到所述电极的布线,
所述探测端子通过与从所述公共端子到所述电极的所述布线不同的布线而连接于所述公共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作为所述电极,
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的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与公共第一端子电连接,
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的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与同所述第一端子相邻的公共第二端子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形成有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布线及所述第二布线的透明基板,
在所述透明基板,形成有中间配置有绝缘层的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
从所述第一端子到所述第一电极的布线和从所述第二端子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布线分别具有相互交叉的部分,
所述交叉的部分中的一方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路层,所述交叉的部分中的另一方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路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探测端子,其连接检查用的电路基板,用于对包含从所述第二端子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布线和所述第二电极在内的电路进行检查;检查用布线,其连接于所述探测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
从所述第一端子到所述第一电极的布线和所述检查用布线具有相互交叉的部分,
所述交叉的部分中的一方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路层,
所述交叉的部分中的另一方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路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电极而作为所述电极,
所述多个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重复形成的多个单位排列,
在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各个单位排列至少设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来作为所述多个电极的一部分,
作为所述第一布线,设有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所述第一电极共用连接的第1-1布线和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所述第二电极共用连接的第1-2布线,
作为所述第二布线,设有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所述第一电极共用连接的第2-1布线和所述多个单位排列的所述第二电极共用连接的第2-2布线。
8.一种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像素的显示面板;和配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的视差屏障面板,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包括:
多个条带状电极,在第一方向排列,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边;
与所述第一边相对的第二边;
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边;
M条第一布线,其与所述条带状电极的所述第一边的端部电连接,并沿着所述第一边形成,M≧2;
M条第二布线,其与所述条带状电极的所述第二边的端部电连接,并沿着所述第二边形成;以及
M个端子,与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电连接,
连续的M条所述条带状电极形成组,
多个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
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与第三布线电连接,
所述第三布线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所述多个组的各个组所含的所述M条条带状电极中位于第N个的条带状电极与所述M个端子中的第N个端子电连接,M≧N≧1,
所述第一布线和所述第二布线形成于第一层,
所述第三布线形成于不同于所述第一层的第二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带状电极在从所述第一边到所述第二边的范围形成透光区域或遮光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形成有绝缘膜,
所述绝缘膜具有开口部,
所述第一布线和第二布线与所述第三布线在所述开口部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图像显示装置还具有多个检查端子,
所述检查端子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查端子与所述端子通过第四布线而电连接,
所述第四布线形成于不同于所述第二层的层。
CN201510296699.5A 2014-06-02 2015-06-02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3017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4328A JP2015227991A (ja) 2014-06-02 2014-06-02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114328 2014-06-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1784A true CN105301784A (zh) 2016-02-03
CN105301784B CN105301784B (zh) 2018-08-14

Family

ID=5470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6699.5A Active CN105301784B (zh) 2014-06-02 2015-06-02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15118B2 (zh)
JP (1) JP2015227991A (zh)
CN (1) CN10530178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914A (zh) * 2017-06-22 2019-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9814312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9994051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阻挡面板的立体显示装置
CN110383366A (zh) * 2017-03-17 2019-10-25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39460B1 (ko) * 2018-12-31 2024-0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23849A (ko) * 2005-08-25 2007-03-02 (주)엔디스 광시야각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TW201217836A (en) * 2010-10-29 2012-05-01 Au Optronics Corp Two-dimension and stereo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2662283A (zh) * 2012-05-25 2012-09-12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狭缝光栅、立体显示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JP2013024957A (ja) * 2011-07-19 2013-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表示装置
CN102929048A (zh) * 2012-11-14 2013-02-13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能同时兼容2d与3d的液晶狭缝光栅
CN103207456A (zh) * 2012-12-05 2013-07-17 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
CN103543532A (zh) * 2013-09-18 2014-01-29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面板与应用其的对位方法与立体显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9117B2 (ja) 2010-12-17 2013-10-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立体表示装置
CN105190409B (zh) * 2013-03-11 2017-09-08 夏普株式会社 立体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23849A (ko) * 2005-08-25 2007-03-02 (주)엔디스 광시야각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TW201217836A (en) * 2010-10-29 2012-05-01 Au Optronics Corp Two-dimension and stereo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13024957A (ja) * 2011-07-19 2013-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表示装置
CN102662283A (zh) * 2012-05-25 2012-09-12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狭缝光栅、立体显示装置及其校正方法
CN102929048A (zh) * 2012-11-14 2013-02-13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能同时兼容2d与3d的液晶狭缝光栅
CN103207456A (zh) * 2012-12-05 2013-07-17 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装置
CN103543532A (zh) * 2013-09-18 2014-01-29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立体显示面板与应用其的对位方法与立体显示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3366A (zh) * 2017-03-17 2019-10-25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10383366B (zh) * 2017-03-17 2021-09-07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CN109120914A (zh) * 2017-06-22 2019-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9814312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9994051A (zh) * 2017-12-29 2019-07-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阻挡面板的立体显示装置
US10855975B2 (en) 2017-12-29 2020-12-01 Lg Display Co., Ltd.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barrier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27991A (ja) 2015-12-17
US20150346503A1 (en) 2015-12-03
US9715118B2 (en) 2017-07-25
CN105301784B (zh)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01784A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7402467B (zh) 显示装置及传感器装置
CN109239960B (zh) 显示装置
US8780580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015714B (zh) 显示装置
CN107121804B (zh) 显示装置
CN103293786A (zh) 显示装置和液晶屏障器件
KR101597522B1 (ko) 신호왜곡 현상을 최소화한 터치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6293212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4951123A (zh)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及传感器装置
CN205450518U (zh) 显示装置
CN107015713B (zh) 显示装置
CN105739155A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液晶显示面板
CN107664885A (zh) 显示装置
JP657346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パネル
EP2525248A1 (en) Autostereoscopic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6980196A (zh) 带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以及传感器装置
JP651493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パネル
CN105593748B (zh) 立体显示装置
KR20130101236A (ko) 배리어 기판, 이를 포함하는 배리어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US10209555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543917B2 (en) Display device
CN208351192U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2434032B1 (ko) 배리어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JP7217650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