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7071A - 一种高能气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能气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7071A
CN105297071A CN201510732534.8A CN201510732534A CN105297071A CN 105297071 A CN105297071 A CN 105297071A CN 201510732534 A CN201510732534 A CN 201510732534A CN 105297071 A CN105297071 A CN 105297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energy
gas
battery lead
water
lea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25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向荣
余健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de Heshan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de Heshan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de Heshan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de Heshan C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3253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970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97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70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能气体,所述高能气体是由水通电制备的、由聚变氢原子和高能氧原子混合而形成的气体,其中所述聚变氢原子是在水中原始氢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能量失衡的作用下吸收能量、连续发生原子核聚变而形成的;所述高能氧原子是原始氧原子在原始氢原子核聚变的过程中吸收电子的能量而形成的,所述原始氧原子是水中原始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脱出氢原子后而形成的。本发明的高能气体是能量高度集结的核反应原子能释放,燃烧时热量不易向周围扩散,具有安全性好、燃点高、不易爆燃,随被加热物质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燃烧温度,温升快速,在欠氧状态下也能燃烧,无污染排放,只还原成水蒸气的特性。本发明的气体是一种真正高能量、可用于各个领域的热加工(如焊接、切割等),更可广泛用于环保清洁能源的可燃气体。

Description

一种高能气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尤其是通过核聚变产生的高能量气体。
背景技术
核能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过程释放出来,即裂变和聚变。核裂变是使原子核分裂,已经可以人为控制,它就是核电力和原子弹的能源。核聚变过程是两个氢原子核发生碰撞,从而聚合在一起,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因为原子核具有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要得到聚变反应是极端困难的。以往只能通过超高温,原子核才会发生聚变。
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在氢弹中,利用简单的裂变原子弹产生的大量热能来使氢原子核聚合,称为热核聚变,但是人们现在还不能进行可控热核聚变。
冷核聚变是指在接近常温常压和相对简单的设备条件下发生核聚变反应,称为低能量核反应。这种反应是针对自然界已知存在的热核聚变而提出的总概念性假设:核聚变反应中,通过内力或外力,使多个氢原子核被强行聚合形成一个重原子核,并伴随能量释放。这种设想如能实现将极大的降低反应要求,使用的设备简单,聚核反应更安全。但很多科学家认为冷核聚变有违物理学原理,迄今为止仍没有人能够充分解释清楚冷聚变的工作原理,现有物理学排除了室温核聚变的可能性。
法拉第发现的《法拉第定律》又名电解定律,是电化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一直以来是应用电解反应的实际理论依据。但是当年法拉第除了确立这个伟大定律外,在实验中还证实了另一个重大发现,这就是:在金属导体中1库伦电荷经过1伏特的电势差只有1焦耳的能量,而在导电液体中1库伦电荷经过1伏特的电势差竟然具有96484焦耳的能量。本申请人针对法拉第电解现象为研究课题做过无数反复验证,经历多年努力证实了这个现象的关键在于电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上述背景而提供一种通过冷核聚变产生的高能量核能气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能气体,所述高能气体是由水通电制备的、由聚变氢原子和高能氧原子混合而形成的气体,其中所述聚变氢原子是在水中原始氢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能量失衡的作用下吸收能量、连续发生原子核聚变而形成的;所述高能氧原子是原始氧原子在原始氢原子发生核聚变的过程中吸收电子的能量而形成的,所述原始氧原子是水中原始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脱出氢原子后而形成的。
电子论是1893年荷兰科学家洛伦兹首先提出。电子质量是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汤姆逊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对洛伦兹电子论述和汤姆逊电子质量测性行为的深入研究分析,认为电子存在两部分质量,即电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不是不可再分的单一整体粒子。而且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反复验证,证实了上述结论(电子由两部分组成,不是不可再分的单一整体粒子)。
本申请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电子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命名为“电子本体”和“电气”。所述电子本体由96484单位的基元粒子组成,所述电气由1单位的基元粒子组成,电子共由96485单位的基元粒子组成。电子本体的质量是电气质量的96484倍。所述电子本体由96484单位的基元粒子,一个接一个排列组成一个柱状体,结构紧密,不易分离。每单位基元粒子占电子总长度的1/96485。柱状电子本体与不同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保持不同的相对方位角度,电子本体带正电荷。电气部分只是1单位基元粒子,排列在电子本体某一端,占电子总长度的1/96485,电气带负电荷。所述电子本体带的正电荷与电气带的负电荷能量对等,并且相互约束使电子呈中性。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具有弱电解质特性,常态下会有微弱电离,有部分的水分子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产生离子的过程,并不是原子得到和失去了整个电子,只是原子得到和失去了电子中的电气,电子中的电子本体必须留在原子的原来位置才能维系与质子的量平衡。就水分子而言,电离后就变成了:(1)一个带正电的氢离子——由于失去一个电气,所以变成了由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本体组成的结构;(2)一个带负电的氢氧根离子——由于得到了两个氢原子失去的两个电气,所以变成了由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多带了两个电气组成的氢氧根结构。
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在水中,相对于水平流动的负电荷,由于氢离子内电子本体角度结构呈180度水平排列,外来负电荷可以直线全部流过每组电子本体96484个正电荷。就水而言,如果对水外加负电荷,外加负电荷就带着电解液中氢氧根粒子多出的两个电气,流经两个氢离子的电子本体向负极前进,由于每个电子本体均由96484个正电荷组合成的,外来负电荷带着原本失去的电气全部通过氢离子中每一个电子本体的正电荷基元粒子,大幅提升了96484个电荷基元粒子单位能量,与电子本体重新复原并成为比原来能量高出很多的高能量电子。
外电荷促使正氢离子复原变成带高能量负电子的原子后,根据原子必须保持的电中性以及电子与质子必须保持相对平衡的机理,通过调节电位差和电流密度,形成可控制电子与质子必须保持平衡的超强引力,这种超强引力是在离子态环境下,摆脱了电气控制的离子和自由电气高速运动惯性力、负电荷在电场流动产生的电荷耦合作用力、以及高能电子本身的负极性吸引力的内外合力总和。这种超强吸引力,迫使氢原子强制把脱离了电气控制的离子中原子核的质子吸入,补充给原子核正能量质子达到与高能量电子维持必须的平衡,从而发生核反应——一个氢原子在高能量电子的超强引力吸引下,把脱离了电气控制离子中的原子核吸收过来,但它只需要离子中原子核的质子量作平衡,放出其它不需要的粒子。这些被放出的粒子就是离子内余下的正电子本体,失去了质子的离子中的正电子本体又不断吸收的电气,形成高能量电子后,继续不断以超强引力把脱离了电气控制的离子吸收,完成不断循环聚变、不断扩散放出粒子,不断递增产生更多高能量聚变氢原子的过程,水中原始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脱出氢原子后形成原始氧原子,所述原始氧原子在原始氢原子核聚变的过程中吸收电子的能量形成高能氧原子,从而产生由聚变氢原子和高能氧原子混合的高能气体。
本发明的高能气体,含有的氢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能量失去相对平衡状态,原来失去电气的电子本体吸收负电荷电气重新复原并成为比原来能量高出很多的高能量电子,这种高能量电子促使形成电子和原子核的质子必须保持平衡的超强引力,从而将脱离了电气控制离子中原子核的质子吸收过来,发生核聚变;而失去了质子量的离子中的正电子本体又不断吸收负电荷电气形成高能量电子,继续不断以超强引力把脱离了电气控制离子中原子核的质子吸收,连续发生原子核聚变。因此,本发明的高能气体是以自由电气、带正电的离子和未电离的中性原子等基元粒子组成、通过冷核聚变过程而产生的高能量气体。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能气体中的聚变氢原子和氧原子按照原始氢氧原子在水中的原始含量混合。所述高能气体以水作为原料产生,其中的聚变氢原子和氧原子按照氢氧原子在水中的原始含量稳态混合,即聚变氢原子与氧原子以体积2:1比率混合的原始态气体。因此,本发明的高能气体可以在欠氧状态下燃烧。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能气体的热值为130~150kj/g。本申请发明人发现,本发明的高能气体不是一般由氢、氧气体分子组成的电解氢氧分离气体,而是由水中原始氢原子和氧原子在核反应状态下产生的聚变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气体,在燃烧和内爆时产生数倍于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电解氢氧气体的能量。一般情况下4克氢气和32克助燃氧气燃烧放热570千卡左右,而本发明的高能气体的实测热值高达130~150kj/g,与每克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释放的热量基本相当。但36克本发明的高能气体放出的热量可达到4680~5400千卡,是4克氢气和32克助燃氧气燃烧放放出热量的数倍。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能气体的燃烧速度快,其最高层流燃烧速度为280cm/s。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能气体的最低爆炸极限为6.5Vol%,最高爆炸极限为0Vol%;所述高能气体的燃点为400℃。本发明的高能气体安全性好。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能气体的燃烧温度随被加热物质的不同而不同,其燃烧温度可高于5000℃。本发明高能气体的燃烧温度随被加热物质的熔点而变化,物质熔化后温度不会再持续升高,如铝熔化后温度保持在600℃左右;而熔点在5000℃以上的物质,如钨也可快速熔化。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能气体由水通过高能气体产生装置制备而成,所述高能气体产生装置包括水箱、反应槽、电源控制器和气体收集装置,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反应槽连接,所述气体收集装置与所述反应槽连接并设于所述反应槽的上方;
所述反应槽为密封的非金属容器,所述反应槽包括反应槽本体、设置于反应槽本体中的相互垂直的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所述电极板组A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槽中相互平行的电极板A1、电极板A2,所述电极板组B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极板A1和电极板A2之间的至少两对相互平行设置的电极板B1和电极板B2,其中所述电极板B1和电极板B2均具有不同电极特性的两面,所述至少两对电极板B1和电极板B2被设置为具有相同电极特性的一面相互面对,所述每对电极板B1和电极板B2之间设有绝缘片;
所述电源控制器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1和电极板B1连接,所述负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2和电极板B2连接;或者所述正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2和电极板B2连接,所述负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1和电极板B1连接。
上述所述反应槽包括所述的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此设计使得反应槽中的水在外电荷促使正氢离子复原变成高能量负电子的原子后,根据原子必须保持的电中性以及电子与质子必须保持相对平衡的机理,通过调节电位差和电流密度,形成可控制电子与质子必须保持平衡的超强引力,这种超强引力是在离子状态环境下,脱离了电气控制的离子和自由电气高速运动惯性力、负电荷在电场流动产生的电荷耦合作用力、以及高能电子本身的负极性吸引力的内外力合力总和。这种超强引力,迫使氢原子强制把脱离了电气控制的离子中原子核的质子吸入,补充给原子核正能量质子达到与高能量电子维持必须的平衡,从而发生核反应——一个氢原子在高能量电子的超强引力吸引下,把脱离了电气控制的离子吸收过来,但它只需要离子中原子核的质子量作平衡,放出其它不需要的粒子,完成不断循环聚变、不断扩散放出粒子,不断递增产生更多高能量聚变氢原子的过程,水中原始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脱出氢原子后形成原始氧原子,所述原始氧原子在原始氢原子核聚变的过程中吸收电子的能量形成高能氧原子,从而产生由聚变氢原子和高能氧原子混合的高能气体。
通过调节电源控制器调节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的电源电压和电流,可以控制气体输出量。
本发明的高能气体产生装置中,电源控制器的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1和电极板B1、电极板A2和电极板B2连接,即所述正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1和电极板B1连接,所述负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2和电极板B2连接;或者所述正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2和电极板B2连接、所述负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1和电极板B1连接,所述电源控制器的两个电极(正极和负极)可互换连接于所述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箱包括水箱体和水箱盖,所述水箱盖下方设有滤网,所述水箱与反应槽之间的进水管上设有进水开关。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体收集装置包括进气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过滤器、与所述过滤器连接的输出气管;
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槽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连接;
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中的水;
所述输出气管上设有单向阀和出气开关,所述输出气管还连接有气压表和气量表。
气体从反应槽通过进气管进入到气体收集装置的过滤器中,经过过滤器过滤与均和,再从输出气管流经单向阀防止回流,进入气量表测量气体流量,然后从输出气管输出供给应用。
作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高能气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
(1)将水注入水箱,使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管流入反应槽中;
(2)打开电源控制器的开关,向反应槽中的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提供电能,通过控制电源的电流和电压,使反应槽中的水在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的共同作用下,水中原始氢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能量失去相对平衡状态,使得原始氢原子在原子核和电子之间能量失衡的作用下吸收能量,连续发生原子核聚变而形成聚变氢原子,水中原始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脱出氢原子后形成原始氧原子,所述原始氧原子在原始氢原子核聚变的过程中吸收电子的能量形成高能氧原子,从而产生由聚变氢原子和高能氧原子混合的高能气体;
(3)将步骤(2)反应槽中产生的高能气体通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后输出。
上述所述步骤(2)中,电源电压一般控制在60V-100V之间,电流则随输出功率大小而变化。具体操作时,通过转动电源控制器上的电流和电压控制旋钮,从而控制和调节电源的电流和电压。
本发明的高能气体是能量高度集结的核反应原子能释放,燃烧时热量不易向周围扩散,具有安全性好、燃点高、不易爆燃,随被加热物质不同而变化的燃烧温度,温升快速,以及在欠氧状态下也能燃烧,无污染排放,只还原成水蒸气的特性。本发明的气体由于不活跃性形成的燃点和低爆极限较高,燃点为400℃,低爆极限达到6.5Vol%,具有延时点燃的现象。本发明的气体是一种真正高能、可用于各个领域的热加工(如焊接、切割等),更可广泛用于环保清洁能源的可燃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制备过程中所用高能气体产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高能气体产生装置中反应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为水箱、12为进水管、14为水箱体、15为进水开关、16为水箱盖、18为滤网、20为反应槽、22为反应槽本体、24为电极板组A、242为电极板A1、244为电极板A2、25为绝缘片、26为电极板组B、262为电极板B1、264为电极板B2、30为电源控制器、32为正极、34为负极、40为气体收集装置、42为进气管、44为过滤器、442为过滤器本体、444为水、46为输出气管、462为单向阀、464为出气开关、466为气压表、468为气量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高能气体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高能气体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1)将水注入高能气体产生装置的水箱中,然后打开进水管上的水开关,使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管流入反应槽中;
(2)打开电源控制器的开关,向反应槽中的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提供电能,通过将电源的电压控制在60V-100V之间,电流则随输出功率大小而变化,使反应槽中的水在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的共同作用下,水中原始氢原子的原子核的电子之间的能量失去相对平衡状态,使得原始氢原子在原子核和电子之间能量失衡的作用下吸收能量,连续发生原子核聚变而形成聚变氢原子,水中原始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脱出氢原子后形成原始氧原子,所述原始氧原子在原始氢原子核聚变的过程中吸收电子的能量形成高能氧原子,从而产生由聚变氢原子和高能氧原子混合的高能气体;
(3)将步骤(2)反应槽中产生的高能气体通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后输出。
本实施例所述高能气体产生装置,如附图1和2所示,包括水箱10、反应槽20、电源控制器30和气体收集装置40,所述水箱10通过进水管12与所述反应槽20连接,所述气体收集装置40与所述反应槽20连接并设于所述反应槽20的上方;
所述反应槽20为密封的非金属容器,所述反应槽20包括反应槽本体22、设置于反应槽本体22中的相互垂直的电极板组A24和电极板组B26,所述电极板组A24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槽20中相互平行的电极板A1242、电极板A2244,所述电极板组B26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极板A1242和电极板A2244之间的至少两对相互平行设置的电极板B1262和电极板B2264,其中所述电极板B1262和电极板B2264均具有不同电极特性的两面,所述至少两对电极板B1262和电极板B2264被设置为具有相同电极特性的一面相互面对,所述每对电极板B1262和电极板B2264之间设有绝缘片25;
所述电源控制器30包括正极32和负极34,所述正极32与所述反应槽20中的电极板A1242和电极板B1262连接,所述负极34与所述反应槽20中的电极板A2244和电极板B2264连接;或者所述正极32与所述反应槽20中的电极板A2244和电极板B2264连接,所述负极34与所述反应槽20中的电极板A1242和电极板B1262。
水通过进水管12进入反应槽20后,接通与所述反应槽20连接的电源控制器30,所述电源控制器30可输出0~100V连续可调稳压恒流直流或脉冲直流电源,反应槽20接通电源后,外加电荷从电源正极流入到反应槽20,调整控制反应槽20的电位差,控制负电荷带动电气流经离子电子本体复原电子并促成高能量,外电荷促使正氢离子复原变成带高能量负电子的原子后,根据原子必须保持的电中性以及电子与质子必须保持相对平衡的机理,通过调节电位差和电流密度,形成可控制电子与质子必须保持平衡的超强引力,这种超强引力是在离子态环境下,摆脱了电气控制的离子和自由电气高速运动惯性力、负电荷在电场流动产生的电荷耦合作用力、以及高能电子本身的负极性吸引力的内外合力总和。这种超强引力迫使氢原子强制把脱离了电气控制离子中原子核的质子吸入,补充给原子核正能量质子达到与高能量电子维持必须的平衡,从而发生核反应——一个氢原子在高能量电子的超强引力吸引下,把脱离了电气控制的离子吸收过来,但它只需要离子中的原子核的质子量作平衡,放出其它不需要的粒子,从而完成不断循环聚变、不断扩散放出粒子、不断递增产生更多高能量聚变氢原子的过程,水中原始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脱出氢原子后形成原始氧原子,所述原始氧原子在原始氢原子核聚变的过程中吸收电子的能量形成高能氧原子,从而产生由聚变氢原子和高能氧原子混合的高能气体。
本发明所述高能气体的产生装置中,所述电源控制器的两个电极(32、34)可以互换连接,即所述正极32与所述反应槽20中的电极板A1242和电极板B1262连接,所述负极34与所述反应槽20中的电极板A2244和电极板B2264连接;或者所述正极32与所述反应槽20中的电极板A2244和电极板B2264连接,所述负极34与所述反应槽20中的电极板A1242和电极板B1262。
较佳地,所述水箱10包括水箱体14和水箱盖16,所述水箱盖16下方设有滤网18,所述水箱10与反应槽20之间的进水管12上设有进水开关15。在水箱盖16下方设置滤网18,可对进入水箱10中的水进行过滤;在所述进水管12上设置进水开关15,可方便控制是否将水箱10中水流入反应槽20中。
较佳地,所述气体收集装置40包括进气管42、与所述进气管42连接的过滤器44、与所述过滤器44连接的输出气管46;
所述进气管42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槽20连通,所述进气管42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44连接;
所述过滤器44包括过滤器本体442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442中的水444;
所述输出气管46上设有单向阀462和出气开关464,所述输出气管46还连接有气压表466和气量表468。气体从反应槽20通过进气管42进入到气体收集装置40的过滤器44中,经过过滤器44过滤与均和,再从输出气管46流经单向阀462防止回流,进入气量表468测量气体流量,然后从输出气管46输出供给应用。
本实施例所述高能气体的产生过程工作压力为0.2~0.5bar,温度低于40℃,可知,本发明高能气体的核聚变反应在接近常温、常压的条件下发生。
实施例2
本发明高能气体的性能测试
通过对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本发明高能气体的热值、燃点、燃烧速度、爆炸极限等性能指标进行实测,测试结果分别如下:
热值为142.9kj/g;
最高层流燃烧速度为280cm/s;
最低爆炸极限为6.5Vol%;
最高爆炸极限为0Vol%;
燃点为400℃;
燃烧温度随被加热物质的不同而不同,可高于5000℃。
另发现本发明的高能气体有一定惰性,一升纯氢气重量0.09克,一升高能气体重量0.535克,是氢气重量的近6倍,最低爆炸极限达到6.5Vol%,具有不易爆燃和延时点燃的特性。
另还发现,本发明的高能气体燃烧温度可变化:一般可燃气体包括氢气的燃烧温度是一定的,而本发明的高能气体燃烧时的温度却随被燃物质而变化。气体能把物质加热到的温度与物质自身的熔点有关,当它与某种物质燃烧时,聚变成新的氧化物,释放的热量取决于该物质被氧化时需要的温度和热量,关键在于被加热物质表面吸收氢的能力,这种气体的最大特征是燃烧温度随物质的熔点而变化。即熔点较低的物质,如铝在600℃左右熔化后温度不会再持续升高,而熔点在5000℃以上的物质,如钨也可快速熔化。
本发明的高能气体可在欠氧状态下燃烧,本发明的高能气体本身就是按照氢原子和氧原子以体积2:1的比例稳态混合而成,它燃烧只消耗自身的氧,所以本发明的气体能够在欠氧状态下燃烧,可以在水中燃烧。
本发明的高能气体,产生设备简单,安全可靠,节省能耗,可即产即用。开发后可实际应用在取代不洁能源的多个领域,是高能环保清洁新能源。
实施例3
本发明高能气体的热值输入输出试验
采用一台600W、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高能气体产生装置进行试验,实测结果如下:
输入600Wh功耗(60V/10A)
输出200L/h高能气体
1L水可分解出1866L气体,重1000g,1L高能气体=1000g/1886L=0.53g
因此输出的高能气体重量为200×0.53g=106g。
1g高能气体的热值为142.9Kj
106g高能气体的热值为106×142.9=151470Kj(1j=1Ws)
15147Kj=15147000Ws/3600s=4200Wh
输出/输入热值功率比为:4200Wh/600Wh=7
即输出的热值功率与输入的7倍。
由实施例3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本发明的高能气体是发生了冷核聚变反应后得到的气体,具有能量高的特性,其输出的能量是所耗能量的7倍,本发明的高能气体产生装置进一步改进后,有可能达到8.2~9.4倍的理论值。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是由水通电制备的、由聚变氢原子和高能氧原子混合而形成的气体,其中所述聚变氢原子是在水中原始氢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能量失衡的作用下吸收能量、连续发生原子核聚变而形成的;所述高能氧原子是原始氧原子在原始氢原子核聚变的过程中吸收电子的能量而形成的,所述原始氧原子是水中原始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脱出氢原子后而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的热值为130~150kj/g。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的燃烧速度快至其最高层流燃烧速度为280cm/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的最低爆炸极限为6.5Vol%,最高爆炸极限为0Vol%;所述高能气体的燃点为400℃。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的燃烧温度随被加热物质的不同而不同,其燃烧温度可高于500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在欠氧状态下能够燃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由水通过高能气体产生装置制备而成,所述高能气体产生装置包括水箱、反应槽、电源控制器和气体收集装置,所述水箱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反应槽连接,所述气体收集装置与所述反应槽连接并设于所述反应槽的上方;
所述反应槽为密封的非金属容器,所述反应槽包括反应槽本体、设置于反应槽本体中的相互垂直的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所述电极板组A包括设置于所述反应槽中相互平行的电极板A1、电极板A2,所述电极板组B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极板A1和电极板A2之间的至少两对相互平行设置的电极板B1和电极板B2,其中所述电极板B1和电极板B2均具有不同电极特性的两面,所述至少两对电极板B1和电极板B2被设置为具有相同电极特性的一面相互面对,所述每对电极板B1和电极板B2之间设有绝缘片;
所述电源控制器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1和电极板B1连接,所述负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2和电极板B2连接;或者所述正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2和电极板B2连接,所述负极与所述反应槽中的电极板A1和电极板B1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水箱体和水箱盖,所述水箱盖下方设有滤网,所述水箱与反应槽之间的进水管上设有进水开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集装置包括进气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过滤器、与所述过滤器连接的输出气管;
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反应槽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连接;
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本体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中的水;
所述输出气管上设有单向阀和出气开关,所述输出气管还连接有气压表和气量表。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高能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得:
(1)将水注入水箱,使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管流入反应槽中;
(2)打开电源控制器的开关,向反应槽中的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提供电能,通过控制电源的电流和电压,使反应槽中的水在电极板组A和电极板组B的共同作用下,水中原始氢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能量失去相对平衡状态,使得原始氢原子在原子核和电子之间能量失衡的作用下吸收能量,连续发生原子核聚变而形成聚变氢原子,水中原始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脱出氢原子后形成原始氧原子,所述原始氧原子在原始氢原子核聚变的过程中吸收电子的能量形成高能氧原子,从而产生由聚变氢原子和高能氧原子混合的高能气体;
(3)将步骤(2)反应槽中产生的高能气体通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后输出。
CN201510732534.8A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高能气体 Pending CN1052970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2534.8A CN105297071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高能气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2534.8A CN105297071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高能气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7071A true CN105297071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194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2534.8A Pending CN105297071A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高能气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9707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6180A (zh) * 2018-07-03 2019-01-22 南昌立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辅助先导药物优化设计的敏感性分析算法
CN115522226A (zh) * 2022-09-29 2022-12-27 广东天科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解水产生可燃气体的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0172A (zh) * 2002-12-21 2004-07-07 金相� 高效布朗气发生器
CN1906330A (zh) * 2004-01-20 2007-01-31 氢技术应用公司 将水转变成新的气态且可燃形式的仪器和方法及由此形成的可燃气体
CN101250709A (zh) * 2007-02-22 2008-08-27 氢技术应用公司 将水转变成用作其它形式燃料的添加剂的清洁燃烧可燃气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01583699A (zh) * 2006-09-13 2009-11-18 莫祥谢·史蒂文 用于产生布朗气的系统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0172A (zh) * 2002-12-21 2004-07-07 金相� 高效布朗气发生器
CN1906330A (zh) * 2004-01-20 2007-01-31 氢技术应用公司 将水转变成新的气态且可燃形式的仪器和方法及由此形成的可燃气体
CN101583699A (zh) * 2006-09-13 2009-11-18 莫祥谢·史蒂文 用于产生布朗气的系统及其应用
CN101250709A (zh) * 2007-02-22 2008-08-27 氢技术应用公司 将水转变成用作其它形式燃料的添加剂的清洁燃烧可燃气体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6180A (zh) * 2018-07-03 2019-01-22 南昌立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辅助先导药物优化设计的敏感性分析算法
CN109256180B (zh) * 2018-07-03 2022-02-11 南昌立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辅助先导药物优化设计的敏感性分析算法
CN115522226A (zh) * 2022-09-29 2022-12-27 广东天科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解水产生可燃气体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uller et al. Relaxation phenomena in lithium‐ion‐insertion cells
CA3124016A1 (en) Magnetohydrodynamic hydrogen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or
US9890062B2 (en) Electrolytic enrichment method for heavy water
Ye et al. Performance of a mixing entropy battery alternately flushed with wastewater effluent and seawater for recovery of salinity-gradient energy
TWI763993B (zh) 光伏打電源產生系統及與其有關之方法
JP2023512790A (ja) 電磁流体水素発電機
MXPA06008195A (es) Aparato y metodo para la produccion de magneculas a partir del agua.
CN107331527A (zh) 一种超大容量超级电容器
CN105297071A (zh) 一种高能气体
CN103117406A (zh) 一种锂液流电池反应器及电极悬浮液嵌锂合成方法
CN106229502A (zh) 一种硫阴离子掺杂的富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97070A (zh) 一种高能气体
Martoyan et al. Prospects of lithium enrichment on 7Li isotope by method of controlled ions electro-migration
WO2015137889A1 (en) Dc power source for electrolysis devices and electrode system without catalysts
MX2014012863A (es) Aparato y proceso para la penetracion de la barrera de coulomb.
EP0473681A1 (en) FUSION POWER GENERATION.
Swartz Codeposition of palladium and deuterium
WO2016206444A1 (zh) 高压温差发电管
CN105200447A (zh) 一种高能气体产生装置及方法
JP2015051421A (ja) 炭素電極で構成した海水などの電気透析装置
US11120917B2 (en) Device for creating and controlling plasma
CN202152368U (zh) 高效低能耗电解水制氢装置
WO2012079596A1 (de) Dissoziation und separation von wassermolekülen in einem elektrischen feld
CN111313759A (zh)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K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parameters in the ethylic acid enhanced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experiment for heavy metal removal from the fly a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