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3759A -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3759A
CN111313759A CN202010210428.4A CN202010210428A CN111313759A CN 111313759 A CN111313759 A CN 111313759A CN 202010210428 A CN202010210428 A CN 202010210428A CN 111313759 A CN111313759 A CN 111313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electric
state
magnetic field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104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启山
李容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2104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37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3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375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1/00Generators or motor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lleged perpetua mobilia obtained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H02N11/002Generators

Landscapes

  • Compounds Of Ir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蓄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其特征在于:以研发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利用研发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通过高电势能激发其中气态材料,使之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成气闪电态来激发复合在一起的电活跃性不同的固体粉末形成气隐蔽电容快速蓄电,由此所提供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其创新性在于:研发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快充时,不会导致大幅度升高电池内的压力导致爆炸,将蓄电集中在了直接对材料原子能的合理利用,相应要降低成本,提高制品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蓄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像制作的蓄电池,用的是液态电介质实现的使两电极板之间可构成电容形式的颗粒物所实现的蓄电和限制放电。这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已落后了很多。而科学是什么?中国像形字中以“科”这一图像给予定义的是,将野生植物培植成田间「禾」苗,经过这种奋「斗」,所掌握的,行得通的道——即规律、方法、原理、工艺路线及技术方案——已成为成就性的以及可重复的例子,则为科。所以,“科”,是创造需求方面,由成就性的例子所体现,而科学,是以文化的形式所体现。这就说明了,发展科学文化所讲的科理,指的是,人类在自然世界和思想需求世界以及创新需求世界这三大世界中,以自然世界中的规律为发展科技的基础,则在推动创新需求世界的发展方面,属于已经被掌握了其中行得通的道——即规律、方法、原理、工艺路线及技术方案——是人们达到了理性程度获得的科这方面成就性的例子讲述的理,即为科理。则没有达到科理的高度,属于停留在思想需求世界中,以设想或假定给出的定义写在纸上面讲述的理,那是学理。这就说明了,在研制蓄电池和流体发电机以及电解水制备氢技术领域,由于过去的研究人员没有摆脱掉学理,看不到科学发展所达到的科理高度,也就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而本发明人,基于对电的从新认识和实验所证实的振频波效应、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复合转成电态效应、复合转成热态效应、复合转变能态效应不守恒定律、气态材料对电态的隐蔽性、平衡系统热常态-电被动态规律、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研制成了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和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以及电解水蒸汽制备技术,突破了学理,而达到是科理的高度,所以,需要理解本发明说明阐述的电解石墨烯基复合导电水蒸汽制备氢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知识标准,不是教科书以及学界所讲的学理,则是由实验表明自然规律的科理。
本发明人主攻的科研课题,是天地系统生成学和物质系统原子能态学以及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现为中国科学管理学院学部学术委员,研究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的途径,首先研究的是电和电解原理。为此,进行了测量静电体振频波效应实验(于2000年发表于北京相对论联谊会于美国注册的《格物》杂志):以用示波仪通过测量摩擦生电后的静电体,了解到了,吉伯(William Gilbert,1544~1603)摩擦制成的静电体,彼此之间接近与分离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振频波效应。即在整个空间充满粒子和非粒子性物质的这一限制系统中,微小粒子的振动使非粒子性物质波动,所引起的粒子之间的波动效应,表明的是:等频体之间相互分离显现的是排斥形式,异频体之间相互接近显现的是吸引形式。基于这一实验,本发明人确认了原子的形成,是限制系统中不均匀的限制作用,使基本粒子处在了振动状态,由于振动的层子与振动的核子之间发生的振频波效应(传统物理学预想的是核力),则层子接近于核子时,偏离了与核子所对应的中心线形成的层子围绕核子运动。所以,原子是个层子闭环惯性运动体。这也是学界已经普遍认识清楚的原子运动状态。但关于这个运动状态所发生的效应,截止到目前,学界没有掌握。这就需要先来确认层子闭环惯性运动的动量LP,它是由参与闭环运动物质的单位体积内的质量m乘以环行面的内外平均速度(v1+v2/2)所决定,即:LP=m.(v1+v2/2)。这样也就说明了,面对于原子是个层子运动方向上阻力为零的层子闭环惯性运动体,西方学界所说,它的空间存在有电荷或自由电子,以及所说中子可以进入到原子的内部,等等,而实际上,这都是些推理性的空想。则识别这些空想的依据还有:通电导体一周形成有非粒子性物质(法拉第称为类似于气的物质)围绕导体形成的闭环磁场,以本着等同模拟规律的来判断,而这个闭环磁场,在材料的内部必然是原子的层子闭环惯性运动体扰动非粒子性物质一起运动形成的是层子运动方向上阻力为零的磁场基。关于磁场基的动量或称动能,同于LP=m.(v1+v2/2)。这就表明了,原子所有磁场基动量之和,即是原子处于基态的原子能。为了便于阐明与磁场基——原子能有关的相互作用,本发明人,对垂直于磁场基闭环面的中心轴,称磁场基轴,沿其轴垂直于磁场基闭环面观察到的形态,用“⊙”来表示,可称磁场基转轮,平行于磁场基闭环面观察到的形态,用“|”来表示,为了区别于磁场基转轮旋转方向的不同,分别来用“↓”、“↑”表示,对施加在闭环面上的影响,用“⊥”来表示,对多个闭环面的,用“|......|”来表示。这样也就清楚了,将导线一圈圈的缠绕制成螺旋管则通电后形成的以及材料(永磁铁)形成的磁场,是磁场基闭环面一个接着一个形成的闭环面闭环惯性运动体,则平行于每个闭环面看到的闭环面闭合了的磁场形态,用“×”来表示。进而也就清楚了,宇宙中,闭环惯性运动体共有六种形式:(1)黑洞;(2)星系;(3)星体;(4)台风负压腔;(5)磁场基;(6)磁场。则它们统一遵循于闭环惯性运动体的运动规律而所形成以及所对外发生的相互作用。就所发生的相互作用,本发明人称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其表达关系式为:(1)↑[m.(v1+v2/2)]1→←↑[m.(v1+v2/2)]2,这说明的是:在限制系统中,转轮方向一致的闭环惯性运动或称磁场基以及磁场基闭环面闭合形式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彼此接近;(2)↑[m.(v1+v2/2)]1←→↓[m.(v1+v2/2)]2,这说明的是:在限制系统中,转轮方向一致的闭环惯性运动或称磁场基以及磁场基闭环面闭合形式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彼此分离。这样,基于丹麦物理学家波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依据于中国太极“⊙”图像,绘制的原子模型和阐明的层子由低轨道向高轨道跃迁引起的原子能级变化|0[m.(v1+v2/2)1]→|S[m.(v1+v2/2)2],说明的,受光热振动效应的做功,原子或分子的磁场基要发生由基态|0向激发态|S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质量m不变时,发生的是[m.(v1+v2/2)2>[m.(v1+v2/2)1]的变化,——即闭环惯性运动的环行动量或称动能LP发生了由小到大的改变。对这一改变,本发明人称能级变化。本发明人这里所表明的磁场基,从物理学的角度,是对原子化学键给予的进一步描述。而在化学方面称为的化学键,它是原子磁场基转轮方向一致和转轮大小彼此能级匹配的对接形式。这样,基于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也就说明了,一切形式的化学反应,都是材料中原子或分子磁场基在旋转方向和转轮大小的能级匹配则对接和不匹配则反抗对接所发生的化合与分解——即是微观粒子与非粒子性物质一起运动形成原子这个闭环惯性运动体彼此发生的闭环惯性运动效应所决定的反应。同时说明了,物质最为微小的运动状态,除了粒子的直线惯性运动之外,是处于振动的闭环惯性运动形式的磁场基这一原子能状态,而不具有上述运动状态的粒子自身不具有力的性质。关于卢瑟福(ErnestRutherford,1871-1937)进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和汤姆逊(Thomson,JosephJohn,1856年-1940年)以通过电激发稀薄的惰性气体,形成的所谓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而给说成的负电子,则本发明人,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复合转成电态实验:不用电磁感应,也不用将材料加热成所谓的等离子状态,来用吸水的纸作为电介质,在活跃性不同的材料之间来联接它们的磁场基,结果,使碳片隔着水复合于活跃的铝箔对接磁场基后,相对不活跃的碳,为正极,而相对活跃的铝,为负极;使铝箔隔着水复合于活跃的锌箔对接磁场基后,相对不活跃的铝,为正极,而相对活跃的锌,为负极;使锌箔隔着水复合于活跃的镁箔对接磁场基后,相对不活跃的锌,为正极,而相对活跃的镁,为负极,等等,即表明上的正负变化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基于这一实验,考虑电与热一样的属于动量平衡传导,而所采用的则定法与安培定则恰恰相反:伸出右手,掌心朝下,四指握两电极板间的连线,拇指指向电平衡传导方向对应的正极板,四指所指的方向,是磁场基转轮旋转方向。而所测得磁力线的方向,与安培定则也相反:伸出左手,掌心朝下,四指指向电平衡传导方向的正极握螺线管,拇指指向的方向,是磁场的北极(N),磁力线由北极(N)通向南极(S)。为了表明与安培定则的不同,对上述则定方法,分别称为新右手定则和新左手定则,并且,可以通过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无铁芯直流发电机实验来验证。这一现实说明了,在“电荷说”和“电子说”的基础上将高温气体给说成热使原子失去两个电子成为的离子是极其荒唐的、安培定则与实际中的电平衡传导方向相反。并且说明了,电与热一样,没有正负极性,一律是动量高能级的向低能级方向平衡传导的传导状态,即是导体中原子或分子磁场基的闭环面垂直于平衡传导方向的磁场基动量的平衡传导,不是位移传导。而汤姆逊射线实验,仅是电势对气体中气态磁场基做功,稀薄气体的原子磁场基处在的是虚接状态,即是个大尺度失限状态的磁场基,所形成的在狭小通道内处于激发态磁场基动量平衡传导的一个现象,不足以用来证明阴极射线是独立粒子所流向的正极板。正是“粒子力性质说”这些学理,干扰到了人们对原子和原子能态的认识,使得参照这些学理的研究人员,无法制定出切合于实际的工艺路线,在研制蓄电池、等离子发电机以及电解水制氢方面处在的落后阶段。而本发明人经过对电的各方面实验,说明了它没有特殊——什么电子或质子的这些属性,即是层子闭环惯性运动形式的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的原子能的电状态(简称电态),用“e”来表示。关于电态e的形成,这是材料中原子或分子的磁场基,在外界磁场或磁场基作用下,使其轴在导体横截面上沿导电方向彼此平行排列的数量或称密度得到增加的电动量I(也就是过去称为的电流强度)与在材料中克服化学键排列结构的振动影响和热态所造成的阻力(R)构成电动量平衡传导的内电势差V的乘积所决定的对外可输出的功率W=I.V。而磁场场强B以一定速度位移的场强动量(F=BV)或一电态e磁场基的动量LP1,则大于邻近所被影响磁场基的动量LP2,使被影响的磁场基的轴顺应于施加作用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起来和使被影响的磁场基由基态向激发态变化,体现的是电势能所做的功WE=C.(LP1-LP2)。——也只有电势能先使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起来和使被影响的磁场基由基态向激发态变化的这种做功,才可获得和保持材料中原子能的电态。所以,电压是个动能量状态,可以考虑为V=F,也可以考虑为V=LPv,甚至要考虑微观振动——粒子体振动v因素。则在原子能态方面,热与电得到区别,在于热是原子或分子的层子闭环惯性运动形式的磁场基的轴彼此不平行排列的原子能的热状态(简称热态),用“H”来表示。基于所了解到的热态H、电态e和电势做功规律,也就清楚了,在限制系统中,受光热振动效应做功和电势做功,原子或分子的磁场基要发生由基态|0向激发态|s的变化。则对热基态,用H0来表示;对电基态,用e0来表示;对热激发态,用Hs来表示;对电激发态,用es来表示。然而,由于热与电的原始状态,都是层子闭环惯性运动形式的原子能磁场基状态,只在于热态,是磁场基的轴彼此不平行的无规则振动平衡传导状态,而电态,是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的有规则超微观小尺度振动v(是粒子体振动波长的振动形式)平衡传导状态。这就需要对热态H转变成电态e,用“H→e”来表示,可受光热振动效应做功给予的转变,使材料内电态e磁场基的轴彼此不平行,它要由电态e转变成热态H,用“e→H”来表示。这就说明了,以用气体以及等离子态材料中混入固态导电材料制成复合电态流体材料,在外电势能做功给予的转变中,气体中游离态的磁场基被激发后成为的电激发态es的强度大于固态材料中磁场基热激发态Hs的强度时,固态材料中的磁场基要复合于气态材料中磁场基的电激发态es由热激发态Hs传化成电激发态es,这时,材料显现的,是强势的电态,则受光热振动效应做功给予的转变中,气体中游离态的磁场基被激发后的热激发态Hs的强度大于混入在其中的固态材料中磁场的基电激发态es的强度时,这个材料以及气态的电激发态es要传化成热激发态Hs。例如,复合转成电态实验说明的情况,以及在电激发态的氖气中放入导电的固体粉末,这些固态材料中原子能的热态H,要转变成与氖气电激发态相一致的电态e,则一致的证明了,两种材料的接触由电介质起到的联接磁场基的作用所发生的是复合转变能态效应。在这种复合转变能态效应中,复合转变的强势输出的是电能时,它是复合转成电态效应,复合转变的强势输出的是热能时,它是复合转成热态效应。这就说明了,各种形式的演化,一律是原子能在复合转变能态效应中使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的电态和彼此不平行的热态所转变的结果。而复合转变能态时的外电势能的做功,关键是转变材料内原子磁场基轴的排列状态,所以,转变后获得能量的大与小,是由被转变的磁场基与牵制它的轴不改变状态的强度大小所决定,与原子能最初大小的关系不十分主要,只是强度大的,对它做功的强度就要大,反之要小,不同于能量转换守恒定律。——下面阐明的原子裂变能级变化[→||←]——[LP]0→∞告诉我们是,复合转变能态效应是不守恒的。然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不在于利用坐标系急于表述函数关系,关键在于就宇宙整个空间充满粒子和非粒子性物质彼此互不渗透的限制作用,在宇宙中心地带形成的任意层面向各个方向传递着均等限制作用的平衡限制系统中的原子能状态,则在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中,结晶成固态时,磁场基的轴,在坐标系中彼此排列的平衡状态,受光热振动效应做功,打散彼此牵制的磁场基的轴,成液态时,在坐标系中彼此排列的平衡状态,以及基态磁场基变化到激发态,成气态以至成电离态时,磁场基的轴在坐标系中彼此排列的平衡状态,即从物质平衡系统原子能态学这个视角来了解原子世界,才便于读懂自然世界。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原子磁场基的那个轴:沿着这个唯一的轴,使两方材料中原子能状态的磁场基对接后|[m.(v1+v2/2)]1→←|[m.(v1+v2/2)]2,才能够将两者压缩[→||←]在一起,此时发生的原子裂变,基态的原子能[LP]0才向激发裂变态的能级变化[LP]0→∞。在这种变化中,原子要释放这个闭环惯性运动体向外扩散施加于对外限制作用的所有能量,随之生成新的元素以及新的化合物。然而,复合转成电态实验告诉我们的是:原子世界中,材料热状态的热能,为其电态电能的100倍之多,这说明了,热状态这一材料中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不平行排列状态是宇宙这个平衡限制系统中的常态,而电状态这一材料中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状态是宇宙这个平衡限制系统中的被动态。其被动的原因,沿视线垂直于环导体一周形成闭环磁场的平面,可以直接的看到,在固体材料内,当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于电动量平衡传导的方向时,电态磁场基的转轮在闭环磁场的平面上是相互限制的状态,限制状态的限制效应和振动效应,使材料内的电态原子,要向彼此限制作用最小的位置运动而分布在导体的表皮。所以,导电的固体材料外围空间要形成闭环磁场,以及电态原子会集限制阻力最小的固体材料的尖角位置,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无铁芯直流发电机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但这一现象,在液体材料中相对要小。尤其在惰性气体材料中,由于材料中原子磁场基的直径要大于固体材料中原子磁场基直径的1000倍以上。所以,气态原子的磁场基,相对于固态原子的磁场基,它属于大尺度磁场基,若将电态密集的固体粉末投放在气体材料中,这时每个气态原子的磁场基都是固体粉末电运动的避风港,则在气体材料周围难以形成环绕它的磁场。对这一性质,本发明人称气态材料对电态的隐蔽性。通过了解磁场基以及磁场,在星体方面,说明的情况是:星体上没有气体的分布,它没有磁场。像地球的磁场,那是大气层中气体原子磁场基的轴,与地轴构成了东北至西南方向上的15度夹角,而其转轮面向日出方向为顺时针的转动状态干扰的磁针,使地球带有磁场。热态是常态、电态是被动态,直接的说明了,人类以各种方式使材料的原子能态处于电态,它都是对抗于平衡限制作用,使原子之间处在的是电离——分解状态。而热态,是顺应于平衡限制作用的状态,属于是对接或虚接或搭接状态的原子磁场基,处在了适合于各自平衡位置的常态。对此,本发明人称平衡系统热常态-电被动态规律。进行杜瓦瓶电光灯实验和电解石墨烯基复合导电水蒸汽制备氢实验验证了这一规律。只要本着等同模拟规律的运用思维,进行物质系统原子能态分析,会从根本上清楚,当使思考问题的思想触角触及到了物质系统原子能态的各个角落时,不难认识到,西方学界写在纸上面所讲的学理,是向科理高度发展处于感性阶段认识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但这个基础,对于勇于向科理高度攀登的人们来说,都得需要从新思考。本发明人,以本着从新思考,经过测量静电体振频波效应实验和复合转成电态实验,揭示的振频波效应、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复合转成电态效应、复合转成热态效应、复合转变能态效应不守恒定律、气态材料对电态的隐蔽性、平衡系统热常态-电被动态规律、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这对于研究天地系统生成学、高等物理、高等化学和展开物质系统原子能态学的研究极为重要,尤其关系到了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方面面。像本发明专利名称中表明的“气固复合转成电态效应”,在具体实施方面,是以所发现的气体电介质在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中的关键性作用,尤其那些惰性气体,在电离——也就是气态原子的磁场基被外电势能激发其由热态转成电态之前,它们在活跃性不同的固体粉末之间起到的是电介质和隐蔽分子电容的作用,可被激发时,气体材料又是很好的复合于固体粉末中原子的磁场基使其轴彼此平行的复合导电体,即以气闪激发固体粉末实现复合转成电态效应,研制成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然而,这一创新,改变了传统物理学对电的不确切说法。所以,在解释创新点方面,本发明人对离子不再看成是带电的原子,它就是游离态的磁场基——原子能的游离状态,即不再考虑电子、电荷以及电子能量之说,直接考虑的是原子能在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和复合转成热态效应以及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中发生的能态形式不同的转变,以及不再局限于电磁感应理论给出的说法,直接考虑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中所发生的复合能态转变效应。而磁就是电,电就是磁,中间不隔着电子以及什么电荷,一切遵守于统一惯性运动效应,尤其电态——这个原子磁场基——闭环惯性运动体的轴彼此平行排列起来的振动状态,它就是个统一惯性运动效应——电态磁场基内抗效应状态。即本发明提供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技术,由现有技术使用的复合溶液电介质,改用气闪充电,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是面对于传统技术,从思想上和发明点,集中在了非粒子性物质、粒子、限制、振动效应、闭环惯性运动和统一闭环惯性运动效应来描述于物理及化学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彼此的关系,从根本上颠覆了西方局限于学理认为的力、电子、场单一的考虑直线惯性运动的思维方式,所以,希望专利审核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用的技术术语,——这将利于推动利用材料原子能技术方面的创新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其目的:以研发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利用研发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通过高电势能激发其中气态材料,使之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成气闪电态来激发复合在一起的电活跃性不同的固体粉末形成气隐蔽电容快速蓄电,提供这一特征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其创新性在于:研发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快充时,不会导致大幅度升高电池内的压力导致爆炸,将蓄电集中在了直接对材料原子能的合理利用,相应要降低成本,提高制品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实施例涉及到的制品结构设计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实施例涉及到的气隐蔽电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附图1、2、3,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其特征在于:以研发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利用研发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A,通过高电势能激发其中气态材料A8,使之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成气闪电态来激发复合在一起的电活跃性不同的固体粉末A15形成气隐蔽电容D快速蓄电,由此所提供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其中,涉及到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A,其特征在于:用塑料材料制成方形或圆形或扁方型的电池壳A7,在其内部的底部装配正电极板A16,经过密封材料A11的密封,在伸出的螺杆上面紧固上正电极A12,将固体粉末A15装入电池壳A7内,压上纤维挡块A10和用绝缘材料制作网格A14,装配上封盖A6,用密封粘固材料A13使封盖A6与电池壳A7粘固在一起的同时,使封盖A6上面的负极导线A2穿过纤维挡块A10插入在固体粉末A15内,利用扳手插入在激发电极(阴极)插座A5上面设置的孔C内,将激发电极插座A5旋入在封盖A6上面的螺纹接口内压紧密封垫A3,使用前,通过气门A4抽出电池壳A7内的空气,随后注入易电激发气体A8,注入后,关闭气门A4,对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A也就实现了密封,在固体粉末A15内混入易电激发气体A8制成的是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使用时,将与电势能激发系统A18联通的插头A17上面的插销,插入在插座A5上面设置的激发电极A9联通电路的插口A19内,通过电势能激发系统A18,启动正电极A12与激发电极A9之间的高电势能(高电压),电激发易电激发气体A8出现的气闪,来激发固体粉末A15实现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使混合在一起的原子能复合转变成电态快速形成气隐蔽电容D蓄电,输出电做功时,使负载电路接通对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A的正电极A12和负电极板A1,由此所提供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其中,涉及到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其特征在于:将微米以至纳米级的颗粒碳与任意耐腐蚀导电颗粒或用放射材料制作的颗粒,约按1∶1的比例掺混在一起,可适量加入些起悬空作用的绝缘电粉末,使用时,利用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A装入固体粉末A15,以一定压力在固体粉末A15中冲入易电激发气体A8,如氖气或疝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以及臭气或氮气等,在高电势能(高电压)激发易电激发气体A8时,会在气电态原子磁场基转轮D1这一电介质两侧形成由高电势颗粒团D2与低电势颗粒团D3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对接起来的气隐蔽电容D,由此所提供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
其中,涉及到的快速蓄电原理,其特征在于:蓄电不是将另一系统的电给装在蓄电池内,靠的是电势能激发用于可以形成电容的蓄电材料,使其中高电势的原子或分子的磁场基的轴与低电势的原子或分子的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衡排列的在电介质两侧对接起来呈磁场基由基态向激发态发生能级变化,则在停止激发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的磁场基在电介质两侧保持长时间的对接状态所实现的蓄电,但在现有技术中所制作的蓄电池,采用的电介质属于容易被气化的溶液,虽有干粉蓄电池,但依靠的是干粉导电实现的充电,没有发展到利用易电激发气体A8气闪充电这一技术层面,则采用易电激发气体A8,如氖气或疝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以及臭气或氮气等,而这类气体属于接近膨胀临界点气体,受高电势能(高电压)激发时,其膨胀变化很小,因此,不会导致大幅度升高电池内的压力导致爆炸,给高电势能充电创立了有利的条件,其中混入的颗粒碳与任意耐腐蚀导电颗粒或用放射材料制作的颗粒制成的固体粉末A15,会在气态原子磁场基转轮D1这一电介质两侧很容易形成由高电势颗粒团D2与低电势颗粒团D3磁场基对接起来的气隐蔽电容D,则未激发前的气体材料,它是气隐蔽电容D的电介质,激发后的气体材料,它是气隐蔽电容D的复合导电体,冲入了易电激发气体A8的固体粉末A15,在高电势能(高电压)激发易电激发气体A8这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中,气态原子的磁场基被电势能激发由热态转成电态而复合激发固体粉末A15,要使电态原子磁场基转轮D1这一电介质两侧形成的气隐蔽电容D中的各个电态原子磁场基由基态向激发态发生能级变化的快速蓄电,停止激发时,受气态大尺寸磁场基转轮D1的隐蔽,气隐蔽电容D又不会彼此短路放电,由此所提供的快速蓄电原理。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其创新性在于:研发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快充时,不会导致大幅度升高电池内的压力导致爆炸,将蓄电集中在了直接对材料原子能的合理利用,相应要降低成本,提高制品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Claims (4)

1.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其特征在于:以研发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以研发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利用研发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A),通过高电势能激发其中气态材料(A8),使之原子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成气闪电态来激发复合在一起的电活跃性不同的固体粉末(A15)形成气隐蔽电容(D)快速蓄电,由此所提供的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涉及到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A),其特征在于:用塑料材料制成方形或圆形或扁方型的电池壳(A7),在其内部的底部装配正电极板(A16),经过密封材料(A11)的密封,在伸出的螺杆上面紧固上正电极(A12),将固体粉末(A15)装入电池壳(A7)内,压上纤维挡块(A10)和用绝缘材料制作网格(A14),装配上封盖(A6),用密封粘固材料(A13)使封盖(A6)与电池壳(A7)粘固在一起的同时,使封盖(A6)上面的负极导线(A2)穿过纤维挡块(A10)插入在固体粉末(A15)内,利用扳手插入在激发电极(阴极)插座(A5)上面设置的孔(C)内,将激发电极插座(A5)旋入在封盖(A6)上面的螺纹接口内压紧密封垫(A3),使用前,通过气门(A4)抽出电池壳(A7)内的空气,随后注入易电激发气体(A8),注入后,关闭气门(A4),对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A)也就实现了密封,在固体粉末(A15)内混入易电激发气体(A8)制成的是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使用时,将与电势能激发系统(A18)联通的插头(A17)上面的插销,插入在插座(A5)上面设置的激发电极(A9)联通电路的插口(A19)内,通过电势能激发系统(A18),启动正电极(A12)与激发电极(A9)之间的高电势能(高电压),电激发易电激发气体(A8)出现的气闪,来激发固体粉末(A15)实现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使混合在一起的原子能复合转变成电态快速形成气隐蔽电容(D)蓄电,输出电做功时,使负载电路接通正电极(A12)和负电极板(A1),由此所提供的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涉及到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其特征在于:将微米以至纳米级的颗粒碳与任意耐腐蚀导电颗粒或用放射材料制作的颗粒,约按1∶1的比例掺混在一起,可适量加入些起悬空作用的绝缘电粉末,使用时,利用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A)装入固体粉末(A15),以一定压力在固体粉末(A15)中冲入易电激发气体(A8),如氖气或疝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以及臭气或氮气等,在高电势能(高电压)激发易电激发气体(A8)时,会在气电态原子磁场基转轮(D1)这一电介质两侧形成由高电势颗粒团(D2)与低电势颗粒团(D3)磁场基的轴彼此平行排列对接起来的气隐蔽电容(D),由此所提供的气固复合隐蔽电容材料。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涉及到的快速蓄电原理,其特征在于:采用易电激发气体(A8),如氖气或疝气或氩气等惰性气体以及臭气或氮气等,而这类气体属于接近膨胀临界点气体,受高电势能(高电压)激发时,其膨胀变化很小,因此,不会导致大幅度升高电池内的压力导致爆炸,给高电势能充电创立了有利的条件,其中混入的颗粒碳与任意耐腐蚀导电颗粒或用放射材料制作的颗粒制成的固体粉末(A15),在气态原子磁场基转轮(D1)这一电介质两侧很容易形成由高电势颗粒团(D2)与低电势颗粒团(D3)磁场基对接起来的气隐蔽电容D,则未激发前的气体材料,它是气隐蔽电容(D)的电介质,激发后的气体材料,它是气隐蔽电容(D)的复合导电体,冲入了易电激发气体(A8)的固体粉末(A15),在高电势能(高电压)激发易电激发气体(A8)这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中,气态原子的磁场基被电势能激发由热态转成电态而复合激发固体粉末(A15),要使电态原子磁场基转轮(D1)这一电介质两侧形成的气隐蔽电容(D)中的各个电态原子磁场基由基态向激发态发生能级变化的快速蓄电,停止激发时,受气态大尺寸磁场基转轮(D1)的隐蔽,气隐蔽电容(D)又不会彼此短路放电,由此所提供的快速蓄电原理。
CN202010210428.4A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Withdrawn CN1113137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0428.4A CN111313759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10428.4A CN111313759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3759A true CN111313759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48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10428.4A Withdrawn CN111313759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375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396A (zh) * 2023-11-08 2023-12-12 德州靖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中和的节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19396A (zh) * 2023-11-08 2023-12-12 德州靖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中和的节电装置
CN117219396B (zh) * 2023-11-08 2024-02-23 德州靖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中和的节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034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活化方法
Liu et al. Stabilizing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through control of sulfur aggregation and polysulfide dissolution
Bondavalli et al. Supercapacitor electrode based on mixtures of graphite and carbon nanotubes deposited using a dynamic air-brush deposition technique
CN107331527A (zh) 一种超大容量超级电容器
Soam et al. Power performance of BFO-graphene composite electrodes based supercapacitor
CN111313759A (zh)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气闪充电干粉蓄电池
WO2005060369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nuclear fusion
Kavetskiy et al. Efficiency of Pm-147 direct charge radioisotope battery
JP6830950B2 (ja)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Gregersen The Britannica guide to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TW201234760A (en) Power generation, power saving and/or convergent magnetic synchronous magnetic power generator for charge/discharge
Wei et al. Simple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aVSi2O6 as a new sodium‐ion cathode material
Fan et al.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and lithium storage properties of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Sn–Co alloy/CNT composite
CN111404352A (zh) 一种复合转成电态效应闭环气电容流体发电机
CN207052469U (zh) 一种超大容量超级电容器
Dingchen et al. Multi-point discharge model: study on corona discharge of double-ended needle in large space
Dayton Hydrodynamic theory of magnetic fields
Du et al. High mass loading, binder-free carbon nanotubes matrix on ni foam for high areal capacitance supercapacitors
CN107528046A (zh) 石墨烯/氧化铁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Lakshmanan et al. IR measurement of an LFP/C battery: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Levine et al. Dipolar effects in adsorption from mixtures
CN112635092A (zh) 通电态磁场基对接轴向压缩惯性核体裂变反应原理及装置
RU2160939C1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го количества свободных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зарядов и их направленного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в носителе
Chou Low cost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y
Wei et al. Free-Standing Oxide Nanotube Array Electrodes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Power Density Li-Ion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