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8393A - 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8393A
CN105288393A CN201510893366.0A CN201510893366A CN105288393A CN 105288393 A CN105288393 A CN 105288393A CN 201510893366 A CN201510893366 A CN 201510893366A CN 105288393 A CN105288393 A CN 105288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acterial
chinese medicine
skin
vaseline
hou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9336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89336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83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8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83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包括纳米银、离子抗菌肽、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酯、白油、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吐温、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二甲基亚砜、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以及中药提取混合液。本发明的制作工艺制备的皮肤抑菌乳膏抑菌效果好,治疗彻底,保留了多种原料的抑菌性能,作用温和,无刺激、致敏和细胞毒性,产品细腻、色泽均匀,作用持久,能够很好的满足临床所需。

Description

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葡萄球菌属细球菌科,葡萄球菌属,因其排列如葡萄串状而得名。革兰氏染色阳性。主要引起疖、痈、毛囊炎、肺炎、脑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骨髓炎及伤口感染等。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绝大多数不致病,仅少数引起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
白色念珠菌(Moniliaalbican或canidiaAlbicans),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肠埃希氏菌(E.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属于细菌。
导致皮肤病细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细菌与皮肤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细菌及其毒素可分别引起感染性病变(如疖)、中毒性病变(如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和免疫介导性病变(如超抗原诱发或加重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
目前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外用药物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不彻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抑菌乳膏,本发明解决了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外用药物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不彻底的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包括纳米银、离子抗菌肽、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酯、白油、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吐温、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二甲基亚砜、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以及中药提取混合液,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肽、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酯、白油、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吐温、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二甲基亚砜、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以及中药提取混合液的重量百分比为:0.3-0.4∶0.05-0.15∶0.15-0.25∶7-8∶0.1-0.15∶7-8∶3.5-4∶8.5-9.5∶0.75-0.85∶1.5-2.5∶0.35-0.45∶9-11∶0.1-0.2∶0.5-1∶4-5∶2-3∶1-2∶1-2∶5-15。
优选地,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35%纳米银、0.1%离子抗菌肽、2%单硬脂酸甘油酯、7.5%十八醇、1%棕榈酸异丙酯、8%白油、4%平平加、9%凡士林、0.8%司盘、2%吐温、0.4%三乙醇胺、:1%甘油、0.2%羟苯乙酯、1%二甲基亚砜:5樟脑、3%薄荷、2%冰片、1%水杨酸以及10%中药提取混合液。
优选地,所述中药提取液为土槿皮、含羞草、重楼、白鲜皮、狼毒、苦参、黄柏、千斤拨、单面针、穿心莲、七星剑、皂角刺、冬青、百部、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草以及纯化水。
优选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皮肤抑菌乳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重量比的纳米银和离子抗菌肽在白油中混合,用适量的凡士林定型为固体备用;
S2、将上述重量比的吐温、甘油、纯化水、羟苯乙酯、水杨酸加入油锅中,开启加热装置加热,调节温度在80℃进行保温;
S3、继续将上述重量比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脂、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加入油锅中,开启加入装置加热熔化,调节温度在80℃进行保温,打开真空装置,连同制备好的中药提取混合液抽入匀质锅中;
S4、将S3中得到的混合液采用圆柱形反应釜按同一方向搅拌并开启匀质装置,匀质1小时以上后停止匀质,持续搅拌降温至60度加入二甲基亚砜溶解的樟脑、薄荷、冰片溶液,继续搅拌,降温至50度,加入S1中得到的固体,再次开启匀质装置,匀质2小时以上后停止匀质,持续搅拌至冷却。
优选地,从匀质锅中取出成品时,采用凹槽式自留脱泡装置,转入储料桶保存。
优选地,S3中药提取液的的制备过程为:
S1、先取中药成分,加纯化水浸泡5小时,加热至120度煮沸3小时,冷却静置取上清药液;
S2、再加入纯化水浸泡12小时,加热至120度煮沸6小时,冷却静置取上清药液,与S1中得到的药液混合;
S3、将中草药熬煮后的药渣,按1∶3比例取95%乙醇浸泡24小时,取药液与S1及S2得到的药液混合搅拌静置,过滤并与适量甘油混合,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到4-5左右备用。
本发明采用的纳米银和离子抗菌肽均为广谱抗菌物质,其自身带有正电荷。直接加入容易与纯化水中大量的阴离子反应,而失去一定的活性。我们采用白油将两种物质混合,使得带正电的两种物质相互排斥在白油中分布均匀。再与用适量的凡士林定型为固态备用,以免纳米银、离子抗菌肽直接加入时造成局部含量过高而聚团,使得后期搅拌乳化不易于分散。本发明的制作工艺制备的皮肤抑菌乳膏抑菌效果好,治疗彻底,保留了多种原料的抑菌性能,作用温和,无刺激、致敏和细胞毒性,产品细腻、色泽均匀,作用持久,能够很好的满足临床所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包括纳米银、离子抗菌肽、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酯、白油、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吐温、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二甲基亚砜、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以及中药提取混合液,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肽、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酯、白油、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吐温、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二甲基亚砜、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以及中药提取混合液的重量百分比为:0.3-0.4∶0.05-0.15∶0.15-0.25∶7-8∶0.1-0.15∶7-8∶3.5-4∶8.5-9.5∶0.75-0.85∶1.5-2.5∶0.35-0.45∶9-11∶0.1-0.2∶0.5-1∶4-5∶2-3∶1-2∶1-2∶5-15。
所述中药提取液为土槿皮、含羞草、重楼、白鲜皮、狼毒、苦参、黄柏、千斤拨、单面针、穿心莲、七星剑、皂角刺、冬青、百部、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草以及纯化水。
一种制备皮肤抑菌乳膏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重量比的纳米银和离子抗菌肽在白油中混合,用适量的凡士林定型为固体备用;
S2、将上述重量比的吐温、甘油、纯化水、羟苯乙酯、水杨酸加入油锅中,开启加热装置加热,调节温度在80℃进行保温;
S3、继续将上述重量比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脂、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加入油锅中,开启加入装置加热熔化,调节温度在80℃进行保温,打开真空装置,连同制备好的中药提取混合液抽入匀质锅中;
S4、将S3中得到的混合液采用圆柱形反应釜按同一方向搅拌并开启匀质装置,匀质1小时以上后停止匀质,持续搅拌降温至60度加入二甲基亚砜溶解的樟脑、薄荷、冰片溶液,继续搅拌,降温至50度,加入S1中得到的固体,再次开启匀质装置,匀质2小时以上后停止匀质,持续搅拌至冷却。
优选地,从匀质锅中取出成品时,采用凹槽式自留脱泡装置,转入储料桶保存,进一步保证产品细腻、均匀、无气泡。
优选地,S3中药提取液的的制备过程为:
S1、先取中药成分,加纯化水浸泡5小时,加热至120度煮沸3小时,冷却静置取上清药液;
S2、再加入纯化水浸泡12小时,加热至120度煮沸6小时,冷却静置取上清药液,与S1中得到的药液混合;
S3、将中草药熬煮后的药渣,按1∶3比例取95%乙醇浸泡24小时,取药液与S1及S2得到的药液混合搅拌静置,过滤并与适量甘油混合,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到4-5左右备用。
具体实施例1
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35%纳米银、0.1%离子抗菌肽、2%单硬脂酸甘油酯、7.5%十八醇、1%棕榈酸异丙酯、8%白油、4%平平加、9%凡士林、0.8%司盘、2%吐温、0.4%三乙醇胺、:1%甘油、0.2%羟苯乙酯、1%二甲基亚砜:5樟脑、3%薄荷、2%冰片、1%水杨酸以及10%中药提取混合液。
其中抗菌抑菌成分为:纳米银、离子抗菌肽、中药提取混合液。单甘脂为增稠剂,十八醇为乳化稳定剂,棕榈酸异丙脂为增溶剂白油为润滑剂,平平加为表面活性剂,凡士林作为涂抹成膜剂(在皮肤上能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膜,使水分不易蒸发散失,可以保持皮肤为湿润状态,阻挡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司盘、吐温联合作为w/o型乳化剂使得产品达到亲水亲油平衡,三乙醇胺作为PH调节剂,甘油作为吸水吸湿剂,羟苯乙酯,作为抑菌剂、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分别作为清凉剂调味剂、扩张皮肤毛细管、祛除角质层用。
原料中采用的纳米银和离子抗菌肽均为广谱抗菌物质,其自身带有正电荷。直接加入容易与纯化水中大量的阴离子反应,而失去一定的活性。我们采用白油将两种物质混合,使得带正电的两种物质相互排斥在白油中分布均匀。再与用适量的凡士林定型为固态备用,以免纳米银、离子抗菌肽直接加入时造成局部含量过高而聚团,使得后期搅拌乳化不易于分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纳米银、离子抗菌肽、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酯、白油、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吐温、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二甲基亚砜、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以及中药提取混合液,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肽、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酯、白油、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吐温、三乙醇胺、甘油、羟苯乙酯、二甲基亚砜、樟脑、薄荷、冰片、水杨酸以及中药提取混合液的重量百分比为:0.3-0.4∶0.05-0.15∶0.15-0.25∶7-8∶0.1-0.15∶7-8∶3.5-4∶8.5-9.5∶0.75-0.85∶1.5-2.5∶0.35-0.45∶9-11∶0.1-0.2∶0.5-1∶4-5∶2-3∶1-2∶1-2∶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0.35%纳米银、0.1%离子抗菌肽、2%单硬脂酸甘油酯、7.5%十八醇、1%棕榈酸异丙酯、8%白油、4%平平加、9%凡士林、0.8%司盘、2%吐温、0.4%三乙醇胺、:1%甘油、0.2%羟苯乙酯、1%二甲基亚砜:5樟脑、3%薄荷、2%冰片、1%水杨酸以及10%中药提取混合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提取液为土槿皮、含羞草、重楼、白鲜皮、狼毒、苦参、黄柏、千斤拨、单面针、穿心莲、七星剑、皂角刺、冬青、百部、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草以及纯化水。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肤抑菌乳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重量比的纳米银和离子抗菌肽在白油中混合,用适量的凡士林定型为固体备用;
S2、将上述重量比的吐温、甘油、纯化水、羟苯乙酯、水杨酸加入油锅中,开启加热装置加热,调节温度在80℃进行保温;
S3、继续将上述重量比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棕榈酸异丙脂、平平加、凡士林、司盘加入油锅中,开启加入装置加热熔化,调节温度在80℃进行保温,打开真空装置,连同制备好的中药提取混合液一起抽入匀质锅中;
S4、将S3中得到的混合液按同一方向搅拌并开启匀质装置,匀质1小时以上后停止匀质,持续搅拌降温至60度加入二甲基亚砜溶解的樟脑、薄荷、冰片溶液,继续搅拌,降温至50度,加入S1中得到的固体,再次开启匀质装置,匀质2小时以上后停止匀质,持续搅拌至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皮肤抑菌乳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匀质锅中取出成品时,采用凹槽式自留脱泡装置,转入储料桶保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皮肤抑菌乳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药提取液的的制备过程为:
(1)、先取中药成分,加纯化水浸泡5小时,加热至120度煮沸3小时,冷却静置取上清药液;
(2)、再加入纯化水浸泡12小时,加热至120度煮沸6小时,冷却静置取上清药液,与步骤1中得到的药液混合;
(3)、将中草药熬煮后的药渣,按1∶3比例取95%乙醇浸泡24小时,取药液与步骤1及步骤2得到的药液混合搅拌静置,过滤并与适量甘油混合,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到4-5左右备用。
CN201510893366.0A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2883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3366.0A CN105288393A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93366.0A CN105288393A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8393A true CN105288393A (zh) 2016-02-03

Family

ID=55186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93366.0A Pending CN105288393A (zh) 2015-12-08 2015-12-08 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839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4075A (zh) * 2021-04-29 2021-07-20 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肽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98057A (zh) * 2020-12-22 2021-09-17 重庆中佳信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6473A (zh) * 2021-10-20 2021-12-14 海南三元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生物抗菌肽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045A (zh) * 2003-07-21 2004-03-10 艳 林 广谱抗杀菌纳米软膏剂
CN102416054A (zh) * 2011-12-13 2012-04-18 成都默森医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甲癣和手足癣的组合物
CN105079644A (zh) * 2015-10-03 2015-11-25 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有效治疗手足癣的膏状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045A (zh) * 2003-07-21 2004-03-10 艳 林 广谱抗杀菌纳米软膏剂
CN102416054A (zh) * 2011-12-13 2012-04-18 成都默森医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甲癣和手足癣的组合物
CN105079644A (zh) * 2015-10-03 2015-11-25 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有效治疗手足癣的膏状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涛峰 等: "祛风除湿杀虫煎剂治疗花斑癣疗效观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张凤山 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浅部真菌感染340例疗效观察",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8057A (zh) * 2020-12-22 2021-09-17 重庆中佳信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34075A (zh) * 2021-04-29 2021-07-20 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肽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34075B (zh) * 2021-04-29 2024-05-10 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肽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6473A (zh) * 2021-10-20 2021-12-14 海南三元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生物抗菌肽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8393A (zh) 一种皮肤抑菌乳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7270A (zh) 一种祛痘控油水及其生产工艺
CN111202822A (zh) 一种妇科外用抗菌喷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36137A (zh) 抗菌抗病毒药物、抗菌抗病毒部件以及抗菌抗病毒药物的制造方法
CN105853285A (zh) 一种按摩精油原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49564A (zh) 一种植物复方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2418B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局部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6603A (zh) 一种植物精油微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51962A (zh) 一种新型黄花蒿保健香皂
CN106266189A (zh) 复方紫草驱蚊止痒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144A (zh) 抗菌消炎苦菜药膏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267329A (zh) 一种植物精油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35365B (zh) 一种祛除寻常性痤疮的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32201B (zh) 妇科抗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00137A (zh) 一种茶油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5983A (zh) 抑菌护肤乳膏
KR101883720B1 (ko) 천연자원을 이용한 항균 비누 조성물
CN111040896A (zh) 一种抗菌消炎美肤手工皂
CN106236835A (zh) 一种植物精油喷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21674A (zh) 一种治疗皮炎皮癣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9165A (zh) 一种粉刺防治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11012703A (zh) 一种纯天然pH平衡护理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5782A (zh) 皮肤抑菌滋养乳膏
CN104055896A (zh) 皮肤抑菌滋养液
CN108560254B (zh) 一种中草药抗菌消炎防臭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