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5084B -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5084B
CN105285084B CN201510828124.3A CN201510828124A CN105285084B CN 105285084 B CN105285084 B CN 105285084B CN 201510828124 A CN201510828124 A CN 201510828124A CN 105285084 B CN105285084 B CN 105285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uit
citrus
tea seed
seed cake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81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5084A (zh
Inventor
丘苑新
赵丽
朱秋宇
翟万京
柳建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51082812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85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85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5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5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5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果蔬保鲜剂主要成分为茶枯提取物和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本发明提供的果蔬保鲜剂具有非常好的保鲜效果,尤其对柑桔的保鲜效果极佳。本发明采用的茶枯提取物是从茶枯即油茶籽榨油后的残渣中提取,目前大部分茶枯充当燃料烧掉或廉价出口,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发明为茶枯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Description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果保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果蔬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果蔬中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但是果蔬在采集后生命活动并没有停止,当失重率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萎蔫,逐渐失去新鲜,开始腐烂变质。果蔬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每年约有25%的产品因腐烂变质不能利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市场上的保鲜剂大部分以化学保鲜剂为主,此类保鲜剂具有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影响果蔬味道,价格高的缺点。植物保鲜剂来源于自然,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易引起抗药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等优点。目前,关于植物保鲜剂的研究已有报道,但是以茶枯提取物和马来酸酐改性的松香复配作为果蔬保鲜剂未见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蔬保鲜剂,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原料组成:茶枯提取物5%~20%,马来酸酐改性松香10%~25%,余量为助剂。
优选的,所述果蔬保鲜剂包括但不限于柑橘保鲜剂、水蜜桃保鲜剂、芒果保鲜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果蔬保鲜剂为柑橘保鲜剂。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各组分可根据本领域常规技术混配成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悬浮剂、悬浮乳剂、水乳剂或可溶性液剂。
优选的,所述茶枯提取物为7.5%~12.5%,马来酸酐改性松香为20%~25%,余量为助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茶枯提取物为10%,马来酸酐改性松香为22.5%,余量为助剂。
优选的,所述茶枯提取物为7.5%,马来酸酐改性松香为25%,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茶枯提取物为10%,马来酸酐改性松香为22.5%,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茶枯提取物为7.5%,马来酸酐改性松香为20%,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助剂为溶剂,所述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丙酮、丁醇、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助剂还包括乳化剂,所述乳化剂优选为5-30%,进一步优选为20%。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苯磺酸镁盐、烷基苯磺酸铝盐、烷基苯磺酸钠盐、烷基苯磺酸钡盐、C8-C20烷基硫酸钠盐、环氧乙烷加成数为15~30的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国产农乳700号、国产农乳300号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茶枯提取物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在60~85℃下用2~5倍茶粉原料体积的溶剂浸泡茶粉原料1~2h,过滤后干燥制得,所述的茶粉原料通过将茶枯即油茶籽榨油后的残渣粉碎制得。
优选的,所述果蔬保鲜剂,按重量百分比计,还包括抑菌化合物0.05~5%(优选为0.05~1%);其中,抑菌化合物为化合物P1和化合物P2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P1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P2的化学结构如式II所示: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蔬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和1%~10%氨水溶液混合,升温搅拌,氨水完全挥发后,加入茶枯提取物,充分混合后得到保鲜剂;所得果蔬保鲜剂中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原料组成:茶枯提取物5%~20%,马来酸酐改性松香10%~25%,余量为助剂。
优选的,所述果蔬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和1%~10%氨水溶液混合,升温搅拌,氨水完全挥发后,加入茶枯提取物、抑菌化合物P1和/或P2,充分混合后得到保鲜剂;所得果蔬保鲜剂中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原料组成:茶枯提取物5%~20%,马来酸酐改性松香10%~25%,0.05~5%(优选为0.05~1%)的抑菌化合物P1和/或P2,余量为助剂。
优选的,所述果蔬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和5%氨水溶液混合。
优选的,所述果蔬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升温至50~80℃搅拌,氨水完全挥发后降温至50~60℃。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果蔬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升温至80℃搅拌,氨水完全挥发后降温至50℃。
优选的,所述茶枯提取物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在60~85℃下用2~5倍茶粉原料体积的溶剂浸泡茶粉原料1~2h,过滤后干燥制得。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水、甲醇、乙醇、丙酮、丁醇、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以理解的是,在60℃、65℃、75℃下分别用2、3、4倍茶粉原料体积的水、乙醇、甲醇浸泡茶粉原料1h、1.5h、2h,过滤后干燥制得含水量不超过1~3%的茶枯提取物。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茶粉原料通过将茶枯即油茶籽榨油后的残渣粉碎制得。
更进一步优选的,将茶枯粉碎至20-80目,得到茶粉原料。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果蔬保鲜剂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果蔬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优选为在柑桔保鲜中的应用。优选为采用涂覆的方式将所述果蔬保鲜剂涂覆在果蔬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果蔬保鲜剂,主要成分为茶枯提取物和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具有优异的保鲜效果,尤其是对于柑桔的保鲜效果极佳。本发明采用的茶枯提取物是从茶枯即油茶籽榨油后的残渣中提取,目前大部分茶枯充当燃料烧掉或廉价出口,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本发明为茶枯的充分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处理的水蜜桃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的变化;
图2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处理的水蜜桃贮藏过程中感官水平的变化;
图3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处理的水蜜桃贮藏过程中硬度的变化;
图4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处理的水蜜桃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图5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处理的水蜜桃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图6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处理的柑橘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的变化;
图7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处理的柑桔贮藏过程中感官水平的变化;
图8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处理的柑桔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图9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处理的柑桔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图10是不同浓度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处理的柑橘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的变化;
图11是不同浓度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处理的柑桔贮藏过程中感官水平的变化;
图12是不同浓度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处理的柑桔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图13是不同浓度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处理的柑桔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图14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和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处理的柑橘贮藏过程中失重率的变化;
图15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和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处理的柑桔贮藏过程中感官水平的变化;
图16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和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处理的柑桔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图17是不同浓度茶枯提取物和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处理的柑桔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茶枯提取物浓度对水蜜桃保鲜作用的影响
(1)将茶枯研磨成粉末状,称量2000g,用10L75℃的热水浸泡1.5小时,获得茶枯浸泡液;
(2)将步骤(1)制得的茶枯浸泡液过滤,真空干燥后获得到茶枯提取物500g;
(3)分别称取步骤(2)获得的茶枯提取物5g、10g、15g、20g,加入到100ml去清水中,得到5%、10%、15%、20%浓度的茶枯提取物溶液,对水蜜桃进行均匀涂膜,对照组用清水进行均匀涂膜;
(4)失重率的测定
水分是影响水果新鲜度和风味的重要因素,采摘水果组织中的水分影响着酶的活性。当水果失去较多的水分,其新鲜度会下降,风味也会逐渐变化,当水果过度失水,细胞紧张现象减弱,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能力增强,细胞呼吸作用增强,导致能量平衡被破坏,水果免疫能力降低,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品质下降。所以测定水果失重率是评价水果品质的重要因素,计算公式如下:
(5)感官的评测标准
水果的商品价值可食用性需要通过人的感官认知来确定,本文对水果的外观、嗅觉、口感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外观主要包括皱皮现象、腐烂程度,嗅觉和口感主要检测水果的气味是否产生不良风味和果汁水分的多少。水果的外观风味越能保持新鲜,其分数就越高,每次邀请10个人来根据以下标准评分,再算出平均值。
表1感官品质评分标准
(6)硬度的测定
果实硬度是指某水果单位面积(S)承受测力弹簧的压力(N),他们的比值定义为果实硬度(P),果实的硬度是果实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果实失水便会变软,使果实的口感不好。测量前:首先调零,转动表盘,指针与刻线2重合,然后用刀将水果削去1平方厘米左右的皮(对于水蜜桃,用刀片在果实的阴阳交接部分的最大直径处除去1cm2的果皮)。右手握硬度计,使硬度计垂直于被测水果表面,在均匀力的作用下将压头压入水果内,此时指针开始旋转,当压到压头刻线时(压入10毫米)停止,此时指针指的刻度值即为所测的硬度值。测量完毕后按动复位按钮,指针回到调零处。
(7)可溶性固形物(SSC)的测定
可溶性固体物是指在液体或流体食品中所有溶解的化学物质的总称,主要有糖、酸、维生素等。水果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高低直接反应了水果的品质及成熟程度,是评价水果耐储存的重要指标之一。水果可溶性固形物一般是用手持式糖度计来测定的,本实验主要通过手持糖度计测定的方法测得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①先校正好仪器标尺的焦距和位置,即向棱镜玻璃面上滴2滴蒸馏水,盖上盖板。将其对照着光线,于水平状态下从目镜中观测,检查视野中明暗交界线是否处在零刻度线上。若与零刻度线不重合,则旋动刻度调节螺旋,使分界线与零刻度线重合。
②用纸巾轻轻将蒸馏水吸干,然后从果实中挤出1-2滴果汁滴在棱镜玻璃面中央,盖上辅助棱镜,静置1min,朝光线明亮的地方调节消色环,视线内出现分界线,读取视野中明暗交界线上的刻度值,即为样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取其平均值。
(8)Vc的测定
1)原理
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强还原性物质,其含量的高低体现了水果营养价值的损耗情况。其测定方法有碘液法、电位滴定法、荧光法、分光光度法以及库伦滴定法。本项目采用的是碘液法,即用淀粉作指示剂,I2标准溶液作滴定剂,由于维生素C分子中的烯二醇基有极强的还原性,碘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故抗坏血酸分子与I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抗坏血酸完全氧化后,过量的I2则与淀粉指示剂发生作用,当溶液出现稳定的淡蓝色时,即为终点。
2)试剂及实验器具
试剂:碘、碘化钾、可溶性淀粉、维生素C、硫酸。
实验器具:电子分析天平、烧杯、玻璃棒、棕色容量瓶(500ml、250ml)、移液管(50ml、25ml、1ml)、电磁炉、酸式滴定管(25ml)、果汁机、铁架台、小刀。
0.5%淀粉:用电子天平称取0.25g淀粉,加水稀释至50mL,把烧杯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溶解。
10%H2SO4:量取225ml水于烧杯中,然后用25ml移液管移取25mL浓硫酸至烧杯,加入浓硫酸的过程要注意搅拌。
0.05moL/L(1/2)I2标准溶液:量取150mL H2O于烧杯中,用电子天平称量6.35g I2,12.5 g KI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至其溶解,然后用玻璃棒引流移入500m L的棕色容量瓶中,定容,用倒转和摇动的方法使瓶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置于暗处一周后标定使用。用时取50mL,定容到250mL容量瓶中。
0.05moL/L(1/2)I2标液的标定:称取0.1g维生素C,加45mL新煮沸冷却水,25mL10%H2SO4,2mL 0.5%淀粉,立即用I2标准溶液滴定,直至淡蓝色出现并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记录所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
3)操作方法
准备:用电磁炉煮沸水晾凉备用。然后对水果进行预处理,先将水果洗净去皮,然后放入果汁机绞碎。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10g绞碎的水果,然后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0mL新煮沸的水,25mL10%硫酸,1mL 0.5%淀粉,摇匀,立即用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出现且30s不褪色,记录所消耗的碘标准溶液体积。
表2各处理茶枯提取物浓度
对表2中不同茶枯提取物浓度处理的水蜜桃每4天测量一次,实验结果如下:
水蜜桃失重率的测定结果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储藏初期,所有涂膜组的水蜜桃的失重率都比空白组水蜜桃的失重率高,而不同涂膜组的水蜜桃其失重率差别不大。到第16天,CK处理的失重率为9.42%,而A1、A2、A3、A4处理的失重率为12.4%、14.32%、15.72%、17.92%,比空白组的失重率高很多,且涂膜浓度越高,失重率越大。在储藏期间,经过不同茶枯提取物涂膜的水蜜桃其失重率一直比空白组水蜜桃的失重率高。由此可以判断茶枯提取物涂膜无法对水蜜桃起到保水的作用,且茶枯提取物涂膜浓度越高,越不利于水蜜桃保水。
水蜜桃感官水平的测定结果如图2,从图2可以看出,水蜜桃的感官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一直降低,经过茶枯提取物涂膜的水蜜桃在用清水洗过后,呈现棕色,外观不佳。第4天时,空白组的水蜜桃表皮色泽暗淡,果皮皱,而涂膜组的效果则是更加不佳,茶枯提取物涂膜浓度最高的水蜜桃更是出现了腐烂的小斑点。到第8天,无论是空白组,还是涂膜组的水蜜桃都已经失去了商品价值,其中CK处理的水蜜桃表皮很皱,表面还看不出腐烂的斑点,气味及味道都有明显异味,感官评分为2。经过A1、A2、A3和A4处理的感官评分分别为1.7、1.3、1、1。经过A1、A2处理的水蜜桃,皮很皱,表面出现腐烂的现象,腐烂面积小于1/4,有明显的异味。经过A3、A4处理的水蜜桃,其腐烂面积均有1/2,其中A4处理的水蜜桃腐烂面积更大,腐烂表面有液体流出,有明显异味。从感官品质分析,茶枯提取物涂膜无法提高水蜜桃的感官水平,在储藏过程中降低水蜜桃感官水平,且浓度越高,越不利于水蜜桃感官水平。
水蜜桃硬度的测定结果如图3,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加,水蜜桃的硬度不断降低,到第16天,由于水蜜桃的硬度太低,无法显示读数,一律记作2×10000Pa/cm2。在硬度降低的过程中,CK处理的水蜜桃硬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储藏初期,CK处理的水蜜桃硬度明显高于涂膜组,第8天CK处理的水蜜桃与涂膜组的硬度差别最大,CK处理的水蜜桃硬度为4.93*10000Pa/cm2,A1、A2、A3、A4处理水蜜桃硬度为4.02*10000Pa/cm2、3.87*10000Pa/cm2、3.45*10000Pa/cm2、3*10000Pa/cm2,茶枯提取物涂膜浓度越高,硬度越低。第12天,CK处理的水蜜桃硬度与涂膜浓度较低的水蜜桃接近,但其硬度仍高于涂膜组的硬度。说明,茶枯提取物涂膜无法延缓水蜜桃的软化,茶枯提取物涂膜浓度越高,水蜜桃的硬度降低得越快。
水蜜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结果如图4,图4显示,水蜜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储藏第12天开始,水果可溶性固形物降低,其原因是果实出现了一个呼吸高峰,可溶性固形物作为呼吸基被消耗掉,随后呼吸作用趋于缓慢,多糖类物质逐渐转换为可溶性固形物。从整体来看,CK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较涂膜组的小。在储藏初期,CK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涂膜组的升高得慢,而在第8天CK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5%,A1、A2、A3和A4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8%、12.94%、13%、13.45%。说明随着茶枯提取物涂膜浓度的增加,水蜜桃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速度没有得到减缓,空白组的效果较涂膜组更好,茶枯提取物涂膜无法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速率,即无法延缓水蜜桃果实成熟。
水蜜桃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结果如图5,图5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蜜桃的维生素C含量不断下降。CK处理的水蜜桃的维生素C含量一直较涂膜组的维生素C含量高。第16天,CK处理的水蜜桃维生素C含量为39mg/100g,而经过A1、A2、A3和A4处理的水蜜桃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34.45mg/100g、32.45mg/100g、29.13mg/100g、28.12mg/100g,其中A4处理的水蜜桃维生素C含量与CK处理的水蜜桃维生素C含量相差最大,A4处理的水蜜桃Vc含量比CK处理的低了10.88mg/100g。说明茶枯提取物涂膜不能减缓水蜜桃VC含量的降低速度,且茶枯提取物涂膜浓度越高,水蜜桃Vc含量降低得越快。
综上所述,茶枯提取物涂膜对水蜜桃没有保鲜效果,茶枯提取物涂膜对水蜜桃在失重率、感官、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的作用效果均比空白组差,且茶枯提取物浓度越高,水蜜桃保鲜效果越差。原因可能是水蜜桃表面的绒毛具有防止细菌入侵防腐保鲜的作用,茶枯提取物涂膜粘稠,破坏了绒毛层,且水蜜桃皮薄,茶枯提取物可能渗透到水蜜桃果实里,加速水蜜桃的腐烂变质速度,茶枯提取物涂膜使得水蜜桃的表皮呈棕色,破坏感官品质。
实施例2茶枯提取物浓度对柑桔保鲜作用的影响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重复实施例1的步骤(1)~(5)和步骤(7)~(8),并将实施例1中步骤(3)的水蜜桃替换为柑桔,实验结果如下:
柑桔失重率的测定结果如图6,图6显示,储藏初期空白组与涂膜组的失重率很接近,从储藏第4天开始,涂膜组与空白组的柑橘失重率差值开始增加。CK处理柑橘,失重率增加速度较快,而涂膜组的柑橘失重率增加速度相对CK组慢很多。第16天,CK处理的柑橘失重率为13.45%,A1、A2、A3、A4处理的柑橘失重率分别为9.58%、8.57%、9.02%、10.03%,其中10%茶枯提取物涂膜浓度的柑橘失重率最低,效果最好,比空白组失重率低4.88%。说明茶枯提取物涂膜有利于减缓柑橘失重率的增加,对柑橘有较好的保水作用。茶枯提取物的保水效果作用顺序为:A2>A3>A1>A4。
柑桔感官水平的测定结果如图7,图7显示,CK处理的柑橘感官水平下降得很快,而涂膜组感官水平下降得则相对缓慢,经过茶枯提取物涂膜的柑橘在清洗后即可恢复原来的颜色。储藏第16天,CK处理的柑橘表面干枯,皮很皱,出现了腐烂的现象,腐烂面积小于1/4,有明显的异味,果肉干瘪无水,感官评分为1.5。A1、A2、A3、A4处理柑橘表皮微皱,无腐烂现象,有异味,感官评分分别为3.3、3.7、3.4、3.2,其中A2处理的柑橘整体感官效果最好,果肉中仍含有较多果汁。这是因为茶枯提取物涂膜具有抗菌抗氧化的作用,所以经过涂膜的柑橘外观较空白组更佳,腐烂速度比空白组更慢。由此判断,茶枯提取物涂膜能显著减缓柑橘水分的损失,维持风味及外表形态。茶枯提取物涂膜的作用效果大小顺序为:A2>A3>A1>A4。
柑桔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结果如图8,图8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柑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断上升,柑橘采摘后继续成熟,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各组柑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较接近,说明茶枯提取物涂膜对柑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明显。这是因为柑橘是非呼吸跃变型水果,在树上成熟的时间比较长,无后熟作用,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与果实的成熟度有关,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
柑桔维生素C的测定结果如图9,由图9可以看出,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柑橘维生素C含量不断下降,在整个储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顺序为:A2>A3>A1>A4。第16天,CK处理的柑橘维生素C含量为29.84mg/100g,而A1、A2、A3、A4处理的柑橘维生素含量分别为34.71mg/100g、37.32mg/100g、36.12mg/100g、33.18mg/100g,A2处理的柑橘维生素C含量比CK处理的维生素含量高了7.48mg/100g,说明茶枯提取物涂膜对于柑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柑橘内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果实细胞呼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物,减缓水果维生素C的减少。
综上所述,茶枯提取物涂膜对柑橘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茶枯提取物涂膜组各项指标皆优于空白对照组,A2处理的失重率最小,感官品质最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维生素C含量最高,综合贮藏保鲜效果最好。说明茶枯提取液的涂膜能有效延长柑橘的保鲜期,保鲜效果的有效顺序为:A2>A3>A1>A4。原因是茶枯提取物具有抗菌性,使得柑橘不易腐烂,涂膜在柑橘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减缓柑橘呼吸作用及水分蒸腾作用。
实施例3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浓度对柑桔保鲜作用的影响
(1)挑选果实。到菜市场选择新鲜、大小差别小的柑橘,分组。
(2)设计一组空白组用清水涂抹。
(3)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溶液的配制。将固体状的马来酸酐改性松香研磨成粉末,溶于5%浓度的氨水溶液中,分别配制成10%、15%、20%、25%浓度的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溶液,置于搅拌器上80℃加热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氨水挥发完全。
(4)涂膜。将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溶液均匀涂抹于柑橘表面,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
(5)贴标称重。晾干后,对果实贴标称重,用箱子装好果实于常温下储存。每4天取出柑橘测量一次。
(6)表征:重复实施例1中的步骤(4)~步骤(5)和步骤(7)~(8)。
表3各处理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浓度
对表3中不同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浓度处理的柑桔每4天测量一次,实验结果如下:
柑桔失重率的测定结果如图10,图10显示,储藏初期空白组与涂膜组的失重率相差小,从储藏第4天开始,涂膜组与空白组的柑橘失重率差值开始增加。CK处理柑橘,失重率增加速度较快,而涂膜组的柑橘失重率增加速度相对CK组慢很多。原因是经过混合涂膜处理的果实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水分丧失,还能起到减缓柑橘果实呼吸强度的作用,所以经过涂膜处理的柑橘失重率会明显比空白组下降得缓慢很多。第16天,CK处理的柑橘失重率为13.04%,B1、B2、B3、B4处理的柑橘失重率分别为9.87%、8.82%、8.12%、8.01%,其中经过25%浓度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涂膜处理的柑橘失重率最低,效果最好,比空白组失重率低5.03%。说明马来酸酐改性松香的涂膜能显著地抑制柑橘水分丧失,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柑桔感官水平的测定结果如图11,图11显示,CK处理的柑橘感官水平下降得很快,而涂膜组感官水平下降得则相对缓慢,经过涂膜的柑橘在清洗后即恢复果实原来的色泽。储藏第16天,CK处理的柑橘表面干枯,皮很皱,出现了腐烂的现象,腐烂面积小于1/4,有明显的异味,果肉有一股腐烂的味道,感官评分为1.6。B1、B2、B3、B4处理柑橘表皮微皱,无腐烂现象,微有异味,感官评分分别为3.1、3.2、3.3、3.5,其中B4处理的柑橘整体感官效果最好,果肉中仍含有较多果汁。由此判断,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涂膜能显著减缓柑橘水分的损失,维持风味及外表形态,且马来酸酐改性松香的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柑桔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结果如图12,图12显示,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柑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断上升,柑橘采摘后继续成熟,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各组柑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较接近,说明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对柑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明显。这是因为柑橘是非呼吸跃变型水果,在树上成熟的时间比较长,无后熟作用,因为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与果实的成熟度有关,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所以各组柑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接近。
柑桔维生素C的测定结果如图13,由图13可以看出,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柑橘维生素C含量不断下降,在整个储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顺序为:B4>B3>B2>B1>CK。第16天,CK处理的柑橘维生素C含量为28.24mg/100g,而B1、B2、B3、B4处理的柑橘维生素含量分别为35.56mg/100g、36.33mg/100g、37.67mg/100g、39.56mg/100g,A2处理的柑橘维生素C含量比CK处理的维生素含量高了11.32mg/100g。说明茶枯提取物涂膜对于柑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柑橘内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果实细胞呼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化物,减缓水果维生素C的减少,且马来酸酐改性松香的涂膜浓度越高,对柑橘的抗氧化效果越好,越能减缓维生素C的降低。
综上所述,马来酸酐改性松香的处理组各项指标均优于空白对照组。B4的失重率最小,感官水平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维生素C含量最高,综合储藏保鲜效果最好。经以上综合分析,可知综合保鲜效果B4>B3>B2>B1,则马来酸酐改性松香的涂膜能有效延长柑橘保鲜期,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浓度越高,越利于柑橘储藏保鲜。原因是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涂膜在柑橘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减缓柑橘呼吸作用及水分蒸腾作用。
实施例4茶枯提取物和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混合配方浓度对柑桔保鲜作用的影响
(1)柑橘果实的选择。
(2)设计一组空白组用清水处理。
(3)混合涂膜的配制。配制马来酸酐改性松香、氨水溶液置于搅拌器上80℃加热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氨水完全挥发,降温至50℃,加入茶枯提取物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溶液浓度配方如表4。
(4)涂膜。将混合涂膜均匀涂抹于柑橘表面,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
(5)贴标称重。晾干后,对果实贴标称重,用箱子装好果实于常温下储存。每4天取出柑橘测量一次。
(6)表征:重复实施例1中的步骤(4)~步骤(5)和步骤(7)~(8)。
表4不同浓度混合涂膜配方
实验结果如下:
柑桔失重率的测定结果如图14,图14显示,在柑橘的储藏期间,各组柑橘的失重率均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空白组K组的失重率一直处于最高,各涂膜组的失重率接近,但涂膜效果最好的F组与涂膜效果最差的B组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储藏初期各组的失重率差距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空白组与涂膜组的差距逐渐增大。这是因为,经过混合涂膜处理后,果实表面覆盖一层薄膜,既能有效地防止水分丧失,有能起到减缓柑橘果实呼吸强度的作用。到第16天的时候,可以明显地看出空白组柑橘的失重率远远高于涂膜组柑橘的失重率。K组失重率为13.24%,涂膜组B、C、D、E、F、G、H、I、J组柑橘的失重率分别为9.15%、6.94%、8.22%、7.42%、6.15%、7.24%、7.85%、6.66%、8.61%、13.24%,可见涂膜组的柑橘失重率远远低于空白组。失重率的大小顺序为:F<I<C<G<E<H<D<J<B<K,说明F组配方对柑橘保水效果最好。
柑桔感官水平的测定结果如图15,图15显示,CK处理的柑橘感官水平下降得很快,而涂膜组感官水平下降得则相对缓慢。储藏第16天,CK处理的柑橘表面干枯,皮很皱,出现了腐烂的现象,腐烂面积小于1/4,有明显的异味,果肉干瘪,有一股腐烂的味道,感官评分为1.7。B、C、D、E、F、G、H、I、J组的柑橘表皮微皱,无腐烂现象,果肉仍有不少果汁,微有异味,感官评分分别为3.5、4、3.7、3.8、4.2、4、3.7、4.1、3.6。由此判断,由茶枯提取物及马来酸酐改性松香与氨水复配成的涂膜对柑橘的外观及风味有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减缓柑橘果实成熟腐烂的速度,其有效顺序为F>I>C>G>E>H>D>J>B。
柑桔感官水平的测定结果如图16,从图16可以看出,在柑橘的储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不断升高。其原因是果实的多糖类物质逐渐转换为可溶性固形物。各组柑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接近,是因为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与果实成熟度有关,成熟度增高,可溶性固形物增高,柑橘为非呼吸跃变型水果,故采摘后成熟度变化不明显。
柑桔感官水平的测定结果如图17,从图17可以看出,柑橘维生素C的含量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整个储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顺序为:F>I>C>G>E>H>D>J>B>K。在储藏期间,空白柑橘的维生素C含量降低得非常快,第16天时,空白组柑橘维生素C的含量为28.06mg/100g,维生素C含量几乎减半。而配方涂膜组的维生素C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B、C、D、E、F、G、H、I、J组的柑橘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36.45mg/100g、40.32mg/100g、37.46mg/100g、38.85mg/100g、41.25mg/100g、39.53mg/100g、38.15mg/100g、40.86mg/100g、36.95mg/100g。说明,配方涂膜组对柑橘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减缓柑橘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混合涂膜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外的各项指标皆优于空白对照组,且效果显著,即说明混合涂膜能对柑橘起到显著的保鲜效果。其中F组混合涂膜各项指标一直处于最优水平,储藏一个星期后,失重率最小,果皮色泽新鲜,果肉清甜多汁,无异味,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由此确定混合涂膜对于柑橘保鲜的最佳配方为:10%茶枯提取物+22.5%马来酸酐改性松香。
实施例5抑菌化合物P1和P2的制备方法
抑菌化合物P1和P2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处理:将油茶的茶叶粉碎至20-80目,得到茶粉原料。
(2)连续相变萃取:将步骤(1)所得茶粉原料1.5kg并装入萃取釜中,在始终低于萃取剂的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的条件下,将浓度为80%的乙醇萃取剂压缩为液体,在萃取温度80℃、萃取压力0.4MPa的条件下,以100L/h的流速流经萃取釜,连续萃取1h,萃取油茶中抑菌物质后,在解析温度80℃、解析压力0.2MPa的条件下,流经解析釜中,获得萃取物303g。
(3)将步骤(2)所得的抑菌物质浓缩干燥后,加入蒸馏水溶解,摇匀,转入分液漏斗中,加入4倍体积的石油醚,充分振摇萃取,静置,待溶液完全分层后,放出上层的石油醚萃取液,减压浓缩得石油醚萃取物。
(4)将步骤(3)所得石油醚萃取物加入蒸馏水溶解后,加入4倍体积的乙酸乙酯,充分振摇萃取,静置,待溶液完全分层后,放出上层的乙酸乙酯萃取液,减压浓缩得乙酸乙酯萃取物。
(5)将步骤(4)所得乙酸乙酯萃取物加入蒸馏水溶解后,加入4倍体积的正丁醇,充分振摇萃取,静置,待溶液完全分层后,放出上层的正丁醇萃取液,直至正丁醇层澄清无色,将萃取液合并,减压浓缩得正丁醇萃取物。
(6)将步骤(5)中所得正丁醇萃取物浓缩干燥后,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对所得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高速逆流色谱(HSCCC)的条件为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含3%乙酸)(1:4:4,V/V)体系,流速为1.5ml/min,转速为850r/min,进样量为500ml,进样液为3ml,分别收集三个峰对应的组分,分别命名为F1,F2(P1),F3,浓缩冻干物P1,重量为50g,备用。
油茶提取物P1为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甙}(即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将所得的F3组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一步分离,HPLC操作条件:谱柱选用C18色谱柱,流动相选用30%的甲醇溶液,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10mL/min,进样量为50μL,样品浓度15mg/mL;冷冻干燥后得到P2,重量为50g,备用。
所述油茶提取物P2为山奈酚-3-O-{β-D-吡喃木糖-(1→2)-[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β-D-xyl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化学结构如式Ⅱ所示:
实施例6含有抑菌化合物P1的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含有抑菌化合物P1的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马来酸酐改性松香研磨成粉末,与5%氨水混合,80℃搅拌加热至氨水完全挥发
(2)冷却至50℃,加入茶枯提取物、抑菌化合物P1,搅拌加热至均匀。
按照上述步骤所得的果蔬保鲜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茶枯提取物 7.5%;
马来酸酐改性松香 25%
P1化合物 0.1%;
余量为清水。
实施例7含有抑菌化合物P2的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重复实施例6的步骤,将实施例6步骤(2)中的抑菌化合物P1替换成抑菌化合物P2,获得含有抑菌化合物P2的保鲜剂。
按照上述步骤所得的果蔬保鲜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茶枯提取物 12.5%;
马来酸酐改性松香 20%
P2化合物 0.1%;
余量为清水。
实施例8含有抑菌化合物P1和P2的保鲜剂的制备方法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重复实施例6的步骤,将实施例6步骤(2)中的抑菌化合物P1替换成抑菌化合物P1和抑菌化合物P2,获得含有抑菌化合物P1和P2的保鲜剂。
按照上述步骤所得的果蔬保鲜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
余量为清水。
实施例9抑菌化合物P1和P2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重复实施例4、6、7、8的步骤,所述果蔬保鲜剂的主要成分如表5。重复实施例1中步骤(4)、(5)、(7)和(8),分别对所述果蔬保鲜剂进行失重率的测定、感官评价、可溶性固形物(SSC)的测定、VC的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
表5不同浓度混合涂膜配方
表6不同配方保鲜效果
实验结果:P1和/或P2的加入对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影响不大。感官评分中F3>F2>F1>F,这是因为抑菌化合物P1和P2具有抑菌的效果,对细菌和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能减缓柑橘的腐坏程度。
实施例10不同保鲜剂保鲜效果的测试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广东四会沙糖桔测定实施例9中四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以市售施保克处理(500mg/L)作为对照,具体步骤如下:将广东四会沙糖桔分别浸没于实施例9中的四种保鲜剂F、F1、F2、F3中10分钟,取出、沥干后装入复合保鲜袋中,经真空封口后,置于10-20℃下保鲜三个月,每一个月测定一次,结果如表7。
实验结果:同时含有P1和P2的保鲜剂保鲜效果最佳,三个月之后好果率仍然达到95%,这是因为抑菌化合物P1和P2具有抑菌的效果,对细菌和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能减缓柑橘的腐坏程度。
表7不同配方好果率测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果蔬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为:茶枯提取物5%~20%,马来酸酐改性松香10%~25%,抑菌化合物0.05~5%,余量为助剂;
其中,所述茶枯提取物通过在60~85℃下用2~5倍茶粉原料体积的水浸泡茶粉原料1~2h,过滤后干燥制得;
抑菌化合物为化合物P1和化合物P2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P1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
P2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I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果蔬保鲜剂为柑橘保鲜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果蔬保鲜剂的剂型为乳油、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悬浮剂、水乳剂或可溶性液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果蔬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溶剂,所述溶剂为水、甲醇、乙醇、丙酮、丁醇、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保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马来酸酐改性松香和1%~10%氨水溶液混合,升温搅拌,氨水完全挥发后,加入茶枯提取物、抑菌化合物P1和/或P2,充分混合后得到保鲜剂;所得果蔬保鲜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原料为:茶枯提取物5%~20%,马来酸酐改性松香10%~25%,0.05~5%的抑菌化合物P1和/或P2,余量为助剂;
其中,所述茶枯提取物通过在60~85℃下用2~5倍茶粉原料体积的水浸泡茶粉原料1~2h,过滤后干燥制得。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保鲜剂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保鲜剂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为在柑橘保鲜中的应用。
CN201510828124.3A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5285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8124.3A CN105285084B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28124.3A CN105285084B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5084A CN105285084A (zh) 2016-02-03
CN105285084B true CN105285084B (zh) 2019-09-10

Family

ID=55183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8124.3A Active CN105285084B (zh) 2015-11-24 2015-11-24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850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5824A (zh) * 2020-07-31 2021-01-15 韶关市友丰生态园林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油茶粕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6627A (zh) * 2007-09-21 2008-04-09 华南农业大学 含有茶皂素的柑桔防腐保鲜剂
CN103828912A (zh) * 2014-03-25 2014-06-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一种松香基果蔬保鲜被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5033A (zh) * 2014-07-16 2014-10-15 昆明苏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6627A (zh) * 2007-09-21 2008-04-09 华南农业大学 含有茶皂素的柑桔防腐保鲜剂
CN103828912A (zh) * 2014-03-25 2014-06-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一种松香基果蔬保鲜被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5033A (zh) * 2014-07-16 2014-10-15 昆明苏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油茶籽粕提取物中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研究;汪飞,等;《广东农业科学》;20141231(第18期);第83-86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5084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ingh et al. Anthocyanin-A natural dye for smart food packaging systems
Tanev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rose hip (Rosa canina L.) fruits extract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Zhang et al.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heir antioxidant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carrots (Daucus carota L.)
Rop et a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uits of some selected quince (Cydonia oblonga Mill.) cultivars
Jun et al. Comparison of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green tea extracts by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Roseiro et al. Antioxidants from aqueous decoction of carob pods biomass (Ceretonia siliqua L.): Optimisa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phenolic profile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Sato et al. Extraction of strawberry leaves with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nd entrainers: Antioxidant capacity,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inhibitory effect on uric acid production of the extract
Abalos et al. Vacuum impregnation: A methodolo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ready-to-eat sweet potato enriched in polyphenols
Kuźma et al.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some polyphenolic compounds from parsley leaves (Petroselinum crispum)
Seal et al. Nutraceutical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Cucumis hardwickii Royle: a potent wild edible fruit collected from Uttarakhand, India
CN106722943A (zh) 一种苹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5084B (zh) 一种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08154474A (ja) 液体調味料
Dobrinčić et al. Microencapsulation of olive leaf extract by spray drying
CN110305736A (zh) 一种香味持久性苹果香精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259440A (zh) 一种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护肤品用复方植物提取物及其应用
Kamal et al. Effect of hydrocolloid and processing potentiality on water migration in apple jellies of Yinduqing cultivar
CN105475468B (zh) 一种鹰嘴蜜桃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83669A (zh) 一种酱卤制品的保湿和护色方法
CN109430432A (zh) 一种添加到核桃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及其应用
Spiro et al. Extraction of ginger rhizome: partition constants and other equilibrium properties in organic solvents and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JP2008154475A (ja) 液体調味料
CN109602671A (zh) 栀子挥发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及护肤霜及其制备方法
E Smith et al. Proposed benchmark methods for analyzing Açaí (Euterpe oleraceae Mart.)
CN108576755A (zh) 一种槟榔烟熏风味天然香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