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3596A - 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83596A
CN105283596A CN201480017804.0A CN201480017804A CN105283596A CN 105283596 A CN105283596 A CN 105283596A CN 201480017804 A CN201480017804 A CN 201480017804A CN 105283596 A CN105283596 A CN 105283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roidery
needle tracking
upper thread
stitch
bottom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78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83596B (zh
Inventor
G·施密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JE EUROP GmbH
Original Assignee
ZOJE EUROP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JE EUROP GmbH filed Critical ZOJE EUROP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283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3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83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835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C11/00Devices for guiding, feeding, handling, or treating the threads in embroidering machines; Machine needles; Operating or control mechanisms therefor
    • D05C11/08Thread-tension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绣机,其具有至少一个刺绣头,该刺绣头设有用于刺绣缝迹的针迹形成的针迹形成工具,这些针迹形成工具具有设置为用于引导面线的针以及为了形成刺绣缝迹而与针共同作用的片梭,该片梭设有用于设置底线储备的容纳部并且在一个针迹形成循环期间围绕它的旋转轴环绕两次以上,以及设有用于执行在针与刺绣物料之间的进给相对运动的运动机构,在该刺绣机中应该能够实现容纳底线储备的底线梭心的更长的更换间隔。为了实现这一点,提出刺绣机的用于使针迹形成过程的至少一个参数可调节地变化的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至少在刺绣缝迹的针迹形成周期期间、优选分别在多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产生参数的不同的数值,以便在刺绣物料上侧面和下侧面上的刺绣缝迹的针迹的底线和面线的位置和长度方面在刺绣物料上产生面线和底线的不全等的布局。

Description

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刺绣机,其包括至少一个刺绣头,该刺绣头设有用于刺绣缝迹的针迹形成的针迹形成工具,这些针迹形成工具具有设置为用于引导面线的针以及为了形成刺绣缝迹而与针共同作用的环绕的片梭,该片梭设有用于设置底线储备的容纳部并且在针迹形成循环期间围绕它的旋转轴优选环绕两次以上,以及设置有用于实施在针与刺绣物料之间的进给相对运动(Vorschubrelativbewegung)的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刺绣机中,如它们特别是用于纺织品工业生产那样,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双锁式针迹片梭(Doppelsteppstich-Greifer),如它们原则上也应用在缝纫机中那样。在刺绣机中这样的双锁式针迹片梭在每个针迹形成周期中执行两个完整的旋转。在DE102010013016A1中提出:双锁式针迹片梭在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还执行两个以上的完整的旋转。一个这样的也可以称为针迹形成循环的针迹形成周期的出众之处在于:驱动针杆和针的机器主轴执行一个360°的完整的旋转。
由于一方面缝制的线缝(“缝制线缝”)的任务和另一方面刺绣的线缝(“刺绣缝迹”)的任务不同,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由对缝纫机或对刺绣机的要求引起的。缝制线缝基本上构成连接线缝或紧固线缝,利用它通常将两个或更多个部分相互固定连接,而刺绣的线缝则构成加在刺绣底布上的装饰(装饰线缝),该装饰绝对不必传递力并且该装饰在完成状态中不受载。
在此,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紧固线缝的强度,即从片梭上脱落的线套由挑线杆以比较大的力拉向缝纫物料(Naehgut)的上侧,针线与片梭线的编结由此位于需缝合的材料层之间的中心处。还与此相应地确定片梭线的线力。
形成刺绣的线缝的情况完全不同。由于在此针线(=刺绣线)为了实现装饰效果应该仅仅整洁地处在刺绣物料的上侧面上,所以在刺绣过程中尽可能小地保持线张力,使得刺绣线虽然根据位置充分固定在刺绣底布上,然而不产生松动的线部分,并且在针线与片梭线之间的编结始终位于刺绣底布的下侧面上。
由DE102010013016A1的发明作为对在具有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中最低线张力非期待地高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使旋梭在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环绕至少三圈。如已经证实的那样,通过这个改变的运动学可以防止如下的局面,该局面导致在片梭两次环绕时由系统决定的过高的线张力。尽管因此具有典型的缝纫机运动学的片梭刺绣机可以适应刺绣机的特殊要求。然而现在还证实的是:通过这种措施首先在平针针迹中在每个针迹中,底线长度大致相当于面线长度。具有锯齿形的线缝走向的平针针迹首先用于塑造表面图案。利用平针针迹制作的线缝典型地在每个针迹之后具有面线定向的方向变化。底线在刺绣底布的下侧面上从刺绣底布中的各一个针的穿孔到针的后续的穿孔延伸。于是底线从一个相应直接设置在穿孔下方的面线套(Oberfadenschlinge)向下一个面线套延伸,该下一个面线套同样直接设置在刺绣底布中的针的穿孔下方。
类似于在双锁边针迹缝纫机中,在这样的刺绣机中底线也缠绕在梭心上,这些梭心通常嵌入片梭种,使得片梭尖围绕梭心旋转。如前面已经阐述的那样,特别是在具有三次或更多次环绕的片梭的刺绣机中已经证实:这些梭心上的线很快耗尽并且因此必须经常更换。不得不比在由针引导的面线中明显频繁地实施这个更换,这是因为在用于面线的梭心的情况中不存在限制梭心大小的片梭。因此面线梭心通常明显大于底线锁芯。频繁地更换梭心、特别是底线的梭心,由于更换的持续时间意味着刺绣机非生产性的停机和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加以避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措施,通过该措施可以在文首述及类型的刺绣机中延长用于底线梭心的更换间隔。
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在文首述及类型的刺绣机中通过刺绣机的用于使针迹形成过程的至少一个参数可调节地变化的机构得以实现,通过所述机构至少在刺绣缝迹的大量针迹形成周期之一期间、优选在大量针迹形成周期中的每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获得参数的不同的数值,以便由此根据刺绣缝迹在刺绣物料上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的针迹的底线和面线的位置和长度在刺绣物料上产生面线和底线的非全等的布局。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同样的有独创性的主题思想的观点,所述目的还通过用于在针迹形成循环的能够事先确定的时刻降低刺绣机的面线的线张力的机构得以实现。此外,所述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刺绣方法以及通过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刺绣物料得以实现。
本发明超越了与片梭刺绣机相关地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即只有它们的运动特别是在平针针迹中确定底线量。摒弃这些观点,作为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特征的结果根据本发明规定:在执行刺绣方法期间、特别是在每个针迹形成循环期间基于刺绣机的至少一个控制过程来改变该刺绣方法的至少一个可由刺绣机施加影响的参数。应该以事先确定的方式实施这个改变,其由机器自身实施,例如基于之前在刺绣机上实施的设定或基于相应的程序。同样可以考虑:基于和根据至少一个参数的实际值的由机器确定的探测结果对所述设定进行控制或调节。刺绣方法的在一个针迹形成循环期间有针对性地变化的参数可以有益地是线张力或刺绣方法的影响线张力的其它影响因素。如已经证实的那样,在片梭刺绣机的不变化的运动中已经单独通过在时间上和在数量上有针对性地实施的、刺绣方法参数的瞬时数值的大小的变化可以缩短配置给一个确定的针迹长度的底线长度。这特别是可以通过在针迹形成周期的一个阶段期间与该相同的针迹形成周期的在这个阶段之前发生的阶段的相应参数的数值相比降低至少一个参数的数值来实现。通过对各个参数在其在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的变化中的不同数值的调节可能的是:实现配置给一个针迹长度的底线区段的有针对性不同的长度。尽管优选在形成一个线缝时始终以相同的方式完成至少一个参数的变化。但是原则上也可能的是:为了线缝的不同针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至少一个参数的变动并且特别是为了确定的针迹也可以放弃变化。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机构以下速方式起作用,通过该方式最晚在相应针迹形成结束后,将容纳底线的面线套与配置给相应面线套的、面线的穿过刺绣物料的实施位置间隔开距离地设置在刺绣底布的下侧面上。根据本发明,在利用环绕两次以上的片梭形成的成品平针针迹刺绣缝迹的情况中,面线连同它的套不应该再直接设置在针在刺绣物料中的相应穿刺位置的下方。更确切地说规定:面线套最晚在针迹形成或者线缝形成(Nahtbildung)完成之后设置在各两个依次的穿刺位置之间。因此可以明显减少在每个线缝中为了线缝形成所需的底线长度。在平针针迹的情况中,底线不再从穿刺位置向穿刺位置延伸,而是从一个被拉入刺绣底布下的两个穿刺位置之间的面线套向按照针迹次序的下一个面线套延伸,该下一个面线套同样以原则上相同的方式在刺绣底布下被拉入两个穿刺位置之间。底线由此在两个按照针在刺绣底布中的穿刺次序依次的穿刺位置之间选择一条路径,该路径比两个依次的穿刺位置之间的距离(针迹长度)小,以便尽管如此配置给每个穿刺位置的面线套也被穿过。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导致:在刺绣布的下侧面上的两个按照针迹次序直接相继的面线套之间延伸的平针针迹刺绣缝迹的相应底线区段与刺绣布的上侧面上的相应的面线区段不全等。如已经证实的那样,本发明出于不同的原因也可以有利于减少底线使用量,即使在直线延伸的线缝的情况下和具有每个针迹形成循环仅仅环绕两次的片梭的情况下。
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措施在平针针迹的情况中导致所需底线量的减少。然而作为对此的补偿它导致面线量的增大。然而后者由于明显较大和实际上任意大的用于面线的梭心的原因在用于线梭心的必要的更换间隔的长度方面是无关紧要的。通常的面线梭心允许在刺绣机上储存的面线的量明显大于这在底线梭心上的可能性。本发明除了在平针针迹中还可以有益地应用在其它针迹种类中,特别是当接在面线区段之后的针迹或附属的穿刺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相夹形成不等于180°的夹角时。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平针针迹的情况中,针的两个依次的穿孔之间的每个针迹和因此每个针迹长度依然只需要一个底线部分,在该底线部分中配置给这个针迹长度的底线部分最高为针迹长度的80%、优选最高为70%、同样优选最高为60%和特别优选为针迹长度的一半或更少。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用于降低线张力的机构具有面线制动器,通过刺绣机的控制系统在线缝形成的事先确定的、特别是在可变化地事先确定的时刻可以降低或完全取消该面线制动器的制动效果。代替实际的决定的面线张力降低,原则上也可以考虑:降低面线张力与底线张力的比率,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即,在面线张力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底线张力。通过降低面线张力或者在面线张力与底线张力之间的比率,在经引导穿过相应面线套的底线上存在充分的线张力,因此面线的套由底线至少基本上拉向针在刺绣物料中的相应后续的穿刺位置的方向。因此在底线与按照针迹次序依次的面线套的各个接触点之间的底线区段明显短于针的依次的穿刺位置的距离。而在利用这种类型的刺绣机根据前述这种类型的方法制作的平针针迹中,依次的穿刺位置的距离至少大致相当于底线区段。
已经证明为特别适宜的是:在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在面线的喂线具有数值零或接近零之后,在一个时刻后降低或取消线张力。当优选设置在这种类型的刺绣机中的、用于面线的挑线杆的枢转运动达到它的上部止点时,是上述情况。
另外,已经证实为特别有益的是:在刺绣底布已经向下一个针迹位置运动的时刻实施由机器控制系统触发的对面线张力的降低或取消。应该有益地特别是在相应针迹形成周期的如下时刻之间实施对面线张力的降低,在这些时刻,面线喂线具有最低值,并且在刺绣底布在运动完成后重新停止其运动之前。
优选应该在针在其后续地刺入刺绣物料时达到其最大穿透深度时或后的时刻、即在图3示出的机器曲线图内的时刻A处重新提高面线张力。
附图说明
由权利要求,说明和附图获得本发明的其它的优选的设计方案。
借助附图中纯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为具有双锁式针迹片梭的刺绣头的前部区域的局部视图;
图2为刺绣过程中的情况的视图,如它在图3中的时刻B处存在的那样;
图3为针迹形成机构的和进给装置的行程-时间曲线图;
图4为刺绣过程中的情况的视图,如它在图3中的时刻C处存在的那样;
图5为刺绣过程中的情况的视图,如它在图3中的时刻D处存在的那样;
图6为刺绣过程中的情况的视图,如它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图3中的时刻B处存在的那样;
图7为刺绣过程中的情况的视图,如它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图3中的时刻C处存在的那样;
图8为刺绣过程中的情况的视图,如它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图3中的时刻D处存在的那样。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的是传统的刺绣头的前部部分1的剖视图,其根据其设计结构也可以与本发明相关地使用。前部部分具有双锁式针迹片梭2,台面板3,以及针脚板4。沿着两个轴线可自由运动的绣花绷5平放在台面板3上,刺绣底布或者刺绣物料绷紧在该绣花绷中。双锁式针迹片梭2为通常的结构形式并且具有用于收纳梭壳7的梭壳支架6。收纳片梭储备的梭心可旋转地支承在梭壳7中。双锁式针迹片梭2在刺绣机中设有相对台面板3或者刺绣底布平行定向的旋转轴。
双锁式针迹片梭2分别配置有支承针8的针杆9,该针杆与双锁式针迹片梭2共同作用。双锁式针迹片梭2以及每根针8是针迹形成工具(Stichbildewerkzeug)的组成部分,其中,每根针引导一根下面称为面线的刺绣线。针杆9可竖直运动地收纳在基架10中并且以本身众所周知的方式分别由一个带动件11驱动,该带动件将针驱动装置的驱动运动传递到相应的针杆9上。另外,在刺绣头的前部部分1上,每根刺绣线设置有一个压紧器12,该压紧器可移动地设置在针杆9上并且由带动件13驱动。另外在刺绣头的前部部分1上,每根刺绣线设置有一个以众所周知的方式驱动的挑线杆14,该挑线杆可枢转地支承在轴15上,该轴自己收纳在基架10中。最后,刺绣头为面线中的每一根面线具有一个本身众所周知的并且针对其制动效果可调节的线制动器16,该线制动器固定不动地安置在前部部分1上。
刺绣头的未进一步示出的后部部分与机架固定连接并且支承用于针杆9、压紧器12和挑线杆14的驱动装置。此外,刺绣头的后部部分经由未进一步示出的直线导向装置而与前部部分1连接,使得这个前部部分在一个水平平面内沿着存在的针杆9排的方向可以在双锁式针迹片梭2上方移动,其中一根针杆9,一个压紧器12和一根挑线杆14分别与相应的驱动装置连接。
除了双锁式针迹片梭2的驱动之外,由未示出的机器主轴对上述部件进行驱动,该机器主轴每个针迹形成周期执行一个完整的、就是说环绕360°的旋转运动。代替与机器主轴的机械式同步,上述元件和部件也可以设有单独的驱动装置,这些驱动装置相互电子式同步。特别是可以通过机器控制系统实施这样的相互协调的、事先确定的或可事先确定的运动同步。在现有技术中,除了根据DE102010013016A1的方案之外,双锁式针迹片梭以双倍的转数、即以n=2环绕,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刺绣机中,双锁式针迹片梭2以n>2环绕,其中,n应该是一个不等于零的整数。因此在所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机器主轴与双锁式针迹片梭2之间设置有传动比n=3的传动机构。代替机械式传动机构,也可以设置任意其它可考虑的、用于在机器主轴与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片梭2之间的固定的或可变的同步方案。
在根据图3的机器曲线图中示出的是参与针迹形成的各元件的运动学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用于一个针迹形成节拍或者机器节拍即文首述及的针迹形成周期。图2涉及的是图3所示机器曲线图中的时刻B时的抽象情况的透视图解转换。
为了阐述本发明首先从图2着手,在该图中示出的是针迹形成过程的一个瞬间以及根据DE102010013016A1所述的方法制成的平针针迹的多个针迹。这个视图关于图3示出的曲线图中的时刻B。在图2中针8位于其振荡运动的上部止点位置的区域中。由该针引导的面线25以一个面线套的形式被引导穿过在图2示出的时刻前不久在刺绣底布23中制成的穿孔并且基本上直接位于该穿孔或者针8的穿刺位置下方。底线24从片梭2和片梭心中被引出并且被引导穿过面线套26。通过未进一步示出的和以双锁式针迹原理为基础的、由旋转的片梭2将面线25抓住和将底线24穿入由片梭2扩大的面线套26内的过程完成这个编结。在针8从穿孔20中移出期间,挑线杆14在其枢转运动中带动面线,借此缩小面线套26并使这个面线套靠贴刺绣底布23的下侧面。
借此靠贴在刺绣底布23的下侧面上的底线24从穿孔20起延伸到此前最后制成的穿孔21。在此前制成的穿刺位置的穿孔21处,底线也穿过配置给这个穿刺位置的面线套27,其中,该面线套27同样设置在穿孔21的直接下方。由此在两个沿着锯齿形线缝的纵向彼此错开的穿刺位置20、21之间的底线段的长度至少大约相当于两个穿刺位置20、21相互间的距离或针迹长度S。在另外的此前制造的、在向着线缝起始的方向的穿刺位置中,面线和底线24、25也以原则上相同的方式在刺绣底布的下侧面上延伸。在刺绣底布23的上侧面上、就是说在刺绣底布23的背向片梭2的侧面上,面线25大致平行于底线24地、以大约与底线24相同的长度并且同样从每个穿刺位置起延伸到沿着针迹次序的相应下一个穿刺位置。
在图2的情况中,针2和材料压紧器3几乎达到它们垂直于针脚板1的竖直运动的上部顶点,这在图3的曲线图中由时刻B中的图形“针尖在针脚板上方”和“材料压紧器在针脚板上方”示出。在图2中作为局部示出的刺绣底布23――该刺绣底布绷紧在图2未示出的绣花绷上,该绣花绷自己能够由自身的驱动装置沿着两根轴线平行于针脚板4的表面移动――在针8和压紧器12沿着竖直方向离开它之后实际上依然没有运动。根据图2的喂线量(BetragderFadengabe)在所述时刻B处为零。因此面线25在刺绣底布23下方只形成比较小的面线套26。这是以前显著较大的套的剩余,该套被围绕在局部视图中示出的旋梭2的不旋转的梭壳支架6引导。这个大的面线套的伸展长度相当于根据图3的线需求(Fadenbedarf)的最大值。通过即将到达时刻B之前喂线的持续下降,通过挑线杆14的向上指向的枢转运动将面线25的先前大的套26(未示出)缩小到所述的剩余。图2示出的面线25的小的套26将大致竖直地从梭壳支架中伸出并且在此穿过针脚板4的针脚板孔29的底线24缠绕并且将该底线24紧靠着针8在刺绣底布23中的最后的穿刺点20而固定在刺绣底布23的下侧面上。在此,面线25由于图1所示面线制动器16的作用以及底线24由于整合在梭壳支架6中的未示出的底线制动器而分别处于一个限定的张力下。
图4示出根据图3的机器曲线图中的时刻C处的情况。与曲线图时刻B的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刺绣底布23通过其驱动装置而发生运动。该刺绣底部在针脚板4的表面上反向于锯齿形线缝的下一个针穿刺点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此已经经过针迹长度的一个可观的距离。喂线(面线)在其间依然为零。所以在此被刺绣底布23的部分遮盖的小的套26(图2)保持不变并且进一步将底线24固定在刺绣底布23的下侧面上。
套26随着刺绣底布23的运动持续地继续远离针脚板孔29。在小的套26与针脚板孔29的上部边缘之间在此在底线24中产生附加的线需求,底线24以该线需求在针脚板孔29的上部边缘上方滑动,该线需求克服来自片梭心7的储备中的底线制动器的阻力得到平衡。
图5对图3的曲线图中的时刻D进行图解说明。在此现在在刺绣底布23与针脚板孔29之间的相对运动已经结束。已经到达针8在刺绣底布23上方的新的穿刺位置。现在位于针脚板孔29的上部边缘与针脚板4之上的小的套26之间的底线24的部分的长度实际上相当于刺绣底布23随着其运动经过的距离、即针迹长度或者针迹的底线使用量。在刺绣底布23运动的最后阶段期间,针8和材料压紧器12在刺绣底布4上方越来越多地竖直下降。因此面线25在它在刺绣底布23的上侧面上的锚定点与材料压紧器12中的透孔18之间越来越多地进入倾斜位置,这造成对面线5的缓慢的、但始终增加的线需求。利用在时刻D前已经缓慢开始的喂线来对这个需求进行考虑,如这从图3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的那样。在此,小的套26保持不变,同样它对在刺绣底布23的整个运动阶段期间底线24的延长的意义(Bedeutung)保持不变。
上述底线使用量的基础在于刺绣底布运动与在该刺绣底布运动的时间期间的喂线的运动学方面的相互配合,如这在DE102010013016A1中说明的那样,其公开内容就此通过援引得到完全采纳。
喂线是挑线杆14围绕其枢转轴15的枢转位置的一个函数,在该函数中引起面线25在其从线制动器16(图1)到刺绣底布23的、与挑线杆14的枢转位置相关地到不同长度的弯路的行程上的行程变化。这个弯路在其最上部的枢转位置中最大并且喂线等于零。在挑线杆14的最下部的枢转位置中,在面线25中的最小弯路时出现喂线的最大值。喂线在面线25方面类似于缓冲存储器运行,从该缓冲存储器中通过挑线杆14的驱动运动为针迹形成元件、即针8和特别是片梭2的需求利益(Bedarfsbelange)暂时过量地提供附加的面线25。在根据图3的机器曲线图中的经过A在B之后的D时刻喂线能够实现针迹形成,然而并不对它产生影响。在时刻B,由喂线借出的面线25重新完全返回缓冲器中。喂线重新为零。然而在此之前短时间中,来自最后的刺绣底布运动的面线使用量通过挑线杆14的向上指向的枢转运动克服面线25的储备梭心(Vorratsspule)的面线制动器16的阻力得到平衡。产生图2示出的状态。在时刻B与D之间,负责喂线的挑线杆14的驱动运动的任务在于使面线的小的套26在这个时间内保持不变,参见图4和图5。
至此介绍的是:根据现有技术在旋梭2每个穿刺循环执行两转以上旋转的片梭刺绣机的刺绣产品中,在制作平针针迹的情况中,为什么每个针迹的底线长度强制性地与该针迹的长度相符。例如当在刺绣底布透明的情况中应该通过面线遮盖底线的可见度时,这一点会是很有益的。然而这并不是一般情况,因此在大多数应用情况中将高的底线使用量视为不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以迄今为止的认识为出发点,即在片梭刺绣机中只有其运动学确定在平针针迹或锯齿形针迹时的底线量而不是例如在面线张力与底线张力之间的比例,如下文将对其说明的那样。
图6借助根据本发明实现的工作成果示出图3的机器曲线图中时刻B、即喂线实现数值零的时刻处的情况。这个图示与图2极其相似,所以对其的说明原则上也适用于图6而不再重复。
图7示出的图3的机器曲线图中时刻C、即在喂线达到数值零之后的时刻处的情况。图7示出与图4的图示原则上相同的方法步骤。如结合图4说明的那样,在时刻B与C之间通过刺绣底布4的运动将底线从双锁式针迹旋梭2的梭心储备中取出。
与前述迄今为止的方法步骤不同,在此处探讨的根据本发明方法的和根据本发明设备的实施例中导致面线25的线制动器16从图3的时刻C起开启。这由机器控制系统触发,通过未进一步示出的电执行机构得以实现,该执行机构相应地作用到线制动器上并且释放这个线制动器。作为执行机构原则上所有前述执行机构都是适合的,利用该执行机构,刺绣机能够根据刺绣机中通常的机器轴转数来开启并且接着重新关闭线制动器16。这样的执行机构不胜枚举,例如可以是磁力线圈、压电元件或气动元件。
由于从针迹形成周期的这个时刻起通过除去迄今由线制动器16施加到面线25上的线张力而缺少后者,所以也缺少进一步将底线24从片梭心中拉出所需的反作用力,这是因为现在解除了底线24通过小的面线套26在刺绣底布4的下侧面上的固定。取而代之,现在同样作为面线中较小的或缺少的线张力的结果重新扩大迄今为止小的面线套26。借此,与底线24中存在的线张力和线强力(Fadenkraft)一起也将面线25拉向刺绣底布23的下侧面。
图8如图5那样示出的是图3的机器曲线图中的时刻D处的情况。在这个时刻D处刺绣底布23的运动结束。在该刺绣底布的在时刻C与D之间的行程上,先前小的面线套26通过如下方式扩大为现在又较大的面线套26a,即,面线25由被进一步制动的底线24拉到刺绣底布23的下侧面上。底线24的线段或线区段24a明显小于针迹长度S并形成在两个最后的针迹之间的底线使用量。然而,与图2示出的情况不同,刺绣布上的面线24与底线24的由刺绣底布23分开的走向现在不再一致。
通过机器控制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影响底线长度。首先可以通过在图3中示例性地在一个确定的时刻所记录的时刻C的变化来进行这个影响。根据在图3中的点B与D之间的哪个时刻C处面线制动器被开启,可以使被拉向下侧面的面线的长度和因此每个针迹所需的底线长度发生变化。如果较早地实施开启,那么底线部分就较小,和相反的情况。由于喂线不只可以在一个唯一的时刻处、而是在针迹形成周期的一个时间间隔期间采用数值零或接近零,所以时刻B作为可能的时刻也可以由这个间隔中选出。
需制作的刺绣品的种类现在可以决定例如在刺绣底布23透明的情况中面线与底线是应该彼此一致地延伸--高的底线使用量――还是如果这一点没有必要的话,相应的底线使用量具有针迹长度的哪些事先给定的部分――少的底线使用量。在具有两次环绕的片梭的摆梭刺绣机中不具备这个选择可能性。
针迹形成的整个过程要求重新关闭面线制动器16。有益地在时刻A处实施这一点,即在如下的时刻处实施这一点,在该时刻中针尖刚刚通过它的下部最低点并开始重新向刺绣底布下侧面的方向并且接着从穿刺位置中移出。由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这个时刻A位于后续的针迹形成周期内,该后续的针迹形成周期接在线制动器在其内开启的那个针迹形成周期之后。
附图标记列表
1前部部分
2双锁式针迹片梭
3台面板
4针脚板
5绣花绷
6梭壳支架
7梭壳
8针
9针杆
10片梭架
11带动件
12压紧器
13带动件
14挑线杆
15轴
16线制动器
1812的透孔
20穿孔
21穿孔
23刺绣底布
24底线
24a线段
25面线
26面线套
26a面线套
27面线套
28
29针脚板孔
S针迹长度

Claims (15)

1.刺绣机,其具有至少一个刺绣头,该刺绣头设有用于刺绣缝迹的针迹形成的针迹形成工具,这些针迹形成工具具有设置为用于引导面线的针以及为了形成刺绣缝迹而与针共同作用的片梭,该片梭设有用于设置底线储备的容纳部,并且该片梭在一个针迹形成循环期间围绕它的旋转轴环绕两次以上,以及所述刺绣机设有用于执行在针与刺绣物料之间的进给相对运动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刺绣机的用于使针迹形成过程的至少一个参数可调节地变化的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至少在刺绣缝迹的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优选分别在多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产生参数的不同数值,以便在刺绣物料上侧面和下侧面上的刺绣缝迹的针迹的底线和面线的位置和长度方面,在刺绣物料上产生面线和底线的不全等的布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绣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针的用于形成刺绣缝迹的两个依次的穿刺位置之间的针迹长度和配置给这个针迹长度的底线长度最高为针迹长度的80%、优选最高为65%、并且特别优选小于或等于针迹长度的一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刺绣机,其特征在于:用于使针迹形成过程的至少一个参数可调节地变化的机构包括用于至少在针迹形成周期的一个时刻可变地调节在面线张力与底线张力之间的比例的机构。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至少一项所述的刺绣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降低面线张力的机构,这些机构包括面线的线制动器,该线制动器能够如下地调节,即,在刺绣缝迹的多个针迹形成周期中的每个针迹形成周期中能够相对底线张力暂时降低面线张力。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至少一项所述的刺绣机,其特征在于:在刺绣缝迹的至少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优选在多个针迹形成周期中的每一个针迹形成周期中,所述至少一个参数不仅能够得到降低、而且能够得到提高,其中,所述针迹形成周期优选分别从针穿刺到针脚板内开始。
6.刺绣机,其包括至少一个刺绣头,该刺绣头设置有用于刺绣缝迹的针迹形成的针迹形成工具,这些针迹形成工具具有设置为用于引导面线的针以及为了形成刺绣缝迹而与针共同作用的可旋转的片梭,该片梭设有用于布置底线储备的容纳部并且在针迹形成循环期间围绕它的旋转轴环绕,以及设有用于执行在针与刺绣布之间的进给相对运动的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在针迹形成循环的能够事先确定的或已事先确定的时刻至少与底线的线张力相关联地降低刺绣机的面线的线张力的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刺绣机,其特征在于:用于降低线张力的机构包括能够控制的线制动器,其制动效果在针迹形成循环期间能够通过机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刺绣机,其特征在于:用于降低线张力的、能够通过机器控制系统实施的转换过程的时刻和优选还有线张力在其期间内降低的持续时间是能够调节的。
9.如前述权利要求6至8之任一项所述的刺绣机,其特征在于:在一个针迹形成循环中,在喂线到达它的最高值之后并且在该喂线占据接着的最低值期间或之后,机器控制系统降低面线的线张力,其中,优选针迹形成循环以针刺入针脚板中开始。
10.如前述权利要求6至9之任一项所述的刺绣机,其特征在于:降低线张力在如下的时刻之间进行并且在这些时刻的持续时间内保持,在这些时刻内,喂线在一个针迹形成循环中和在后续的针迹形成循环的针已经经过它的下部最低点的时刻中具有数值零。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刺绣机,其特征在于:降低面线张力在一个时刻进行,在该时刻,设置为用于容纳刺绣底布的绣花绷相对针运动。
12.用于锁式针迹刺绣机形成刺绣缝迹、特别是平针针迹刺绣缝迹的刺绣方法,在该锁式针迹刺绣机中借助振荡地往复运动的且引导面线的针在至少在一个平面内借助运动机构相对该针能够锯齿形运动的刺绣物料中通过针刺入刺绣物料中在该刺绣物料中的穿刺位置下方形成面线套,并且借助在针迹形成周期期间至少两次环绕的片梭将这个面线套抓住并将储存在片梭内的底线引导穿过所述套,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刺绣缝迹的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优选在多个针迹形成周期中的每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调节能够在锁式针迹刺绣机上事先给定的参数的不同的数值,以便在刺绣物料上侧面和下侧面上的刺绣缝迹的针迹的底线和面线的位置和长度方面在刺绣布上产生面线和底线的不全等的布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片梭抓住面线套之后并且在面线套与底线编结之后改变所述至少一个参数。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片梭抓住面线套之后并且在面线套与底线编结之后降低面线的线张力。
15.刺绣物料,在该刺绣物料中通过使用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刺绣方法由面线和底线形成刺绣缝迹,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刺绣缝迹,其具有设置在刺绣布下方的刺绣缝迹的面线套,底线穿过该面线套延伸,并且该面线套设置在针在刺绣物料中的两个相继的穿刺位置之间。
CN201480017804.0A 2013-01-28 2014-01-28 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3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01346.1A DE102013001346A1 (de) 2013-01-28 2013-01-28 Stickmaschine mit zumindest einem Doppelsteppstich-Umlaufgreifer
DE102013001346.1 2013-01-28
PCT/EP2014/000216 WO2014114468A1 (de) 2013-01-28 2014-01-28 Stickmaschine mit zumindest einem doppelsteppstich-umlaufgreif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83596A true CN105283596A (zh) 2016-01-27
CN105283596B CN105283596B (zh) 2020-07-28

Family

ID=5019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780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83596B (zh) 2013-01-28 2014-01-28 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48581B1 (zh)
JP (1) JP6533160B2 (zh)
CN (1) CN105283596B (zh)
DE (1) DE102013001346A1 (zh)
WO (1) WO201411446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7923A (zh) * 2018-10-22 2018-12-28 向康城 一种刺绣机及其刺绣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2185A (en) * 1985-06-28 1987-10-27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with an automatic thread tension device
US5010834A (en) * 1987-10-31 1991-04-30 Juki Corporation Clutch type roller feed for a sewing machine needle thread
EP0756031A2 (de) * 1995-07-26 1997-01-29 Franz Lässer AG Fadenleitvorrichtung für Schifflistickmaschine
US20080114484A1 (en) * 2006-11-10 2008-05-15 Bernina International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embroidery patterns
CN101372796A (zh) * 2007-08-20 2009-02-25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调线装置
CN102459739A (zh) * 2009-06-16 2012-05-16 Nsd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
CN102918193A (zh) * 2010-03-24 2013-02-06 中捷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单头或多头绣花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2185A (en) * 1985-06-28 1987-10-27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Sewing machine with an automatic thread tension device
US5010834A (en) * 1987-10-31 1991-04-30 Juki Corporation Clutch type roller feed for a sewing machine needle thread
EP0756031A2 (de) * 1995-07-26 1997-01-29 Franz Lässer AG Fadenleitvorrichtung für Schifflistickmaschine
US20080114484A1 (en) * 2006-11-10 2008-05-15 Bernina International A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embroidery patterns
CN101372796A (zh) * 2007-08-20 2009-02-25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调线装置
CN102459739A (zh) * 2009-06-16 2012-05-16 Nsd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
CN102918193A (zh) * 2010-03-24 2013-02-06 中捷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单头或多头绣花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7923A (zh) * 2018-10-22 2018-12-28 向康城 一种刺绣机及其刺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4468A1 (de) 2014-07-31
CN105283596B (zh) 2020-07-28
EP2948581B1 (de) 2022-11-30
JP6533160B2 (ja) 2019-06-19
DE102013001346A1 (de) 2014-07-31
EP2948581A1 (de) 2015-12-02
JP2016504124A (ja) 2016-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0191B1 (ko) 다두 자수 미싱
ITUD990097A1 (it) Dispositvo per l'applicazione di cordoncini o nastri su tessuti,macchina di cucitura multiaghi comprendente tale dispositivo e
TWI749282B (zh) 縫合管狀針織物開口端之縫紉機及其編織方法
US20150184320A1 (en)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ewing, embroidering, quilting and/or the like
KR20100076449A (ko) 돌출 무늬층이 일체형으로 형성되는 망사직물 제직방법 및망사직물지
CN103668731B (zh) 一种织片结构与编织该织片的编织机以及编织缝合方法
CN111254568A (zh) 一种贾卡褶皱立体织物的制作工艺及其织物
CN103849992B (zh) 带有仿缝合缝份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及编织方法
CN105283596A (zh) 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
CN201864908U (zh) 具有金片绣功能的链式线迹绗缝机
US3580199A (en) Embroidery stitching sewing machine
CN207435677U (zh) 一种碳纤维立体织物成型的多层碳布缝合装置
US2067340A (en) Embroidering means for sewing machines
GB383906A (en) Method of and means for making hem-stitched seams and the like
CN105714489B (zh) 组合盘带绣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JP5822227B2 (ja) 無縫製織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02260966B (zh) 两面双排绗绣一体机
JPS6041909Y2 (ja) 偏平縫いミシン
US20020017227A1 (en) Over lock sewing machine
ITUD980205A1 (it) Macchina multiaghi per cucitura/trapuntatura a punto annodato e/o a punto doppia catenella
EP3081682B1 (en) Buttonholing sewing machine
CN201087268Y (zh) 缝纫机
US767688A (en) Ornamental-stitch sewing-machine.
US1102405A (en) Embroidering-machine.
US1267566A (en) Sewing-mach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