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6682A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6682A
CN105276682A CN201510196689.4A CN201510196689A CN105276682A CN 105276682 A CN105276682 A CN 105276682A CN 201510196689 A CN201510196689 A CN 201510196689A CN 105276682 A CN105276682 A CN 105276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path
path wall
blowout wind
installing component
wall compon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966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章元
石川正人
木南雅英
池田久典
小柳洋平
后藤卓哉
河合信志
石神胜也
内藤洋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76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66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6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refrigerant piping outside the heat exchanger within the unit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在制冷运转时防止背面壳体的内表面产生结露。设置于室内的墙面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具有:送风风扇(5),将室内空气从上部的吸入口(2)向前表面侧下部的吹出口(3)送风;热交换器(4a、4b),配置于送风风扇(5)的上游侧;背面壳体(11),位于比送风风扇(5)靠墙面的位置,对热交换器(4a、4b)进行支承,背面壳体(11)通过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和安装部件(22)前后并排而构成,吹出风路壁部件(21)形成从送风风扇(5)吹出的空气的吹出风路(6),安装部件(22)位于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背面侧,并安装于固定在室内的墙面的安装板(9),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吹出风路壁(21d)的背面与安装部件(22)之间形成第一空间(S)。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特别是涉及设置于室内墙面的壁挂型的室内机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具有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离型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设置于进行空调的房间的墙面上部的室内机,大多在室内机的框体的上表面形成有作为室内空气的入口的吸入口。此外还在框体的内部具有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通过送风风扇的旋转,使从上表面的吸入口引导到框体内部的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中进行冷却或加热而成为调节空气,并将其从形成于框体的前表面侧下部的吹出口向室内吹出。
在送风风扇的背面侧形成有吹出风路壁,该吹出风路壁将由送风风扇送风的室内空气向上述的吹出口引导。在一体形成有该吹出风路壁的背面壳体保持热交换器以及送风风扇,并将其固定于安装板,该安装板安装于室内的设置墙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69105号公报(图1)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在制冷运转时,在热交换器中被冷却,而使温度比室内空气降低的调节空气,在吹出风路中流动,因而吹出风路壁也被该调节空气冷却。因此包含在进出背面壳体的内侧的空间的空气中的水分,被吹出风路壁冷却而冷凝,并成为水滴(结露水)而附着于背面壳体的内表面。若放任该结露水不处理,则水滴有可能落下到室内的地面。
为了防止这样的背面壳体的内表面的结露水向室内的地面落下,存在如下课题:需要在背面壳体的内侧设置不使结露水向室内机的外部落下的单元、例如设置回收结露水并将其向室外引导的结露水回收机构等防止水滴落下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在制冷运转时,防止结露水附着于背面壳体的内表面。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设置于室内的墙面,其特征在于,具有:
送风风扇,其将室内空气从上部的吸入口向前表面侧下部的吹出口送风;
热交换器,其配置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上游侧;以及
背面壳体,其位于比所述送风风扇靠所述墙面的位置,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支承,
所述背面壳体通过将吹出风路壁部件和安装部件前后并排而构成,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形成从所述送风风扇吹出的空气的吹出风路,所述安装部件位于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背面侧,并安装于固定在所述墙面的安装板,
在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吹出风路壁的背面与所述安装部件之间,形成第一空间。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空间设置有隔热件。
优选地,在所述热交换器即配置于所述送风风扇的背面侧的热交换器的下方,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具有截面呈L字形状的接水盘部,该接水盘部接受在所述热交换器结露而落下的水滴。
优选地,在所述接水盘部与所述安装部件之间形成第二空间。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空间设置有隔热件。
优选地,所述隔热件以与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背面接触的方式固定,所述安装部件固定于该隔热件的背面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件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长,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件的下端部,并且所述安装部件以比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向上方突出的方式与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组合。
优选地,在所述安装部件的背面侧形成有配管收纳部,该配管收纳部用于收纳连接配管。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设置于室内的墙面,其特征在于,具有:
送风风扇,其将室内空气从上部的吸入口向前表面侧下部的吹出口送风;
热交换器,其配置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上游侧;以及
背面壳体,其位于比所述送风风扇靠所述墙面的位置,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支承,
所述背面壳体通过将吹出风路壁部件和安装部件前后并排而构成,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形成从所述送风风扇吹出的空气的吹出风路,所述安装部件位于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背面侧,并安装于固定在所述墙面的安装板,
在所述热交换器即配置于所述送风风扇的背面侧的热交换器的下方,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具有截面呈L字形状的接水盘部,该接水盘部接受在所述热交换器结露而落下的水滴。
优选地,在所述安装部件的背面侧形成有配管收纳部,该配管收纳部用于收纳连接配管。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在制冷运转时,能够防止结露水附着于背面壳体的内表面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图3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构成背面壳体的吹出风路壁部件和安装部件分解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吹出风路壁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安装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背面壳体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背面壳体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图7的X-X截面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7的Y-Y截面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Z-Z截面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其他构成例的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其他构成例的纵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空调机的室内机;2...吸入口;3...吹出口;4...热交换器;4a...前表面侧热交换器;4b...背面侧热交换器;5...送风风扇;6...吹出风路;7...接水盘;8...连接配管;9...安装板;10...框体;11...背面壳体;11a...背面壳体侧面;12...侧面面板;13...前表面面板;21...吹出风路壁部件;21a...吹出风路壁;21b...接水盘部;21c...上侧吹出风路壁;21d...下侧吹出风路壁;21e...爪部;21f...通孔;21g...下端部;21h...左侧板;21i...右侧板;22...安装部件;22a...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b...接水盘部对置部;22c...爪固定部;22d...上端;22f...螺孔;22g...下端部;23...连接配管收纳部;24...隔热件;25...隔热件;31...吹出风路壁部件;31a...下侧吹出风路壁;31b...爪部;32...安装部件;32a...吹出风路壁对置部;32b...吹出风路壁上游端;32c...上侧吹出风路壁;32d...上端;32e...爪固定部;33...背面壳体;34...肋部;S...第一空间;T...第二空间;U...第一空间;Q...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表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该室内机1利用制冷剂配管而与设置于屋外的室外机(未图示)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循环回路。
室内机1是设置于进行空调的房间的墙面上部的壁挂型,如图所示,由背面壳体11、侧面面板12、前表面面板13构成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体状的框体10。在该框体10的内部配置有送风风扇5和热交换器4,该热交换器4在该送风风扇5的上游侧并且覆盖送风风扇5。热交换器4构成为包括:配置于框体10内部的前表面侧的前表面侧热交换器4a、和配置于背面侧的背面侧热交换器4b。送风风扇5是细长的圆筒状的横流式风扇,其以长度方向为框体10的左右方向的方式水平地配置。另外,热交换器4和送风风扇5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由背面壳体11支承。如图1所示,背面壳体11的两端由侧面面板12遮盖,并且仅背面壳体侧面11a露出于外侧。背面壳体11的结构详见后述。
另外,在此,对于室内机1,将设置该室内机1的房间的墙面侧的方向记载为背面侧或后方、或者后侧、内侧,将其相反方向记载为前表面侧或前方、或者正面侧、前侧,连接该前表面侧与背面侧的方向记载为前后方向或进深方向。另外,将长方体状的框体10延伸的方向记载为长度方向、左右方向、送风风扇5的旋转轴方向。
在框体10的上表面,设置有作为室内空气的入口的吸入口2,在框体10的前表面侧下部,形成有沿室内机1的左右方向长长地延伸的吹出口3。该吹出口3延伸的方向与框体10的长度方向为相同方向。在前表面侧热交换器4a的下侧形成有接水盘7,该接水盘7接受在前表面侧热交换器4a的表面结露的水滴,汇集于接水盘7的结露水借助排水机构(未图示)而向室外引导。
在背面壳体11的前表面侧设置有吹出风路6,以供从送风风扇5排出的空气流动而到达吹出口3。由上侧吹出风路壁21c和下侧吹出风路壁21d构成的吹出风路壁21a,形成为以相对于吹出风路6凹下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构成吹出风路6的背面壁。在背面壳体11的内侧且在与安装板9之间,形成有收纳制冷剂配管8等的连接配管收纳部23。
背面壳体11由两个部件构成,即:位于送风风扇5的背面侧的吹出风路壁部件21、和位于比吹出风路壁部件21更靠背面侧的安装部件22。吹出风路壁部件21和安装部件22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距离而并排地配置,并且是左右方向上均沿框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由于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距离地配置,因此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吹出风路壁21a的背面侧与安装部件22之间,形成第一空间S。
第一空间S(以下记为空间S)是在前后方向上例如为0.5mm~10mm左右、且在左右方向上与框体10的长度方向同程度地延伸的空间。
图3是将构成背面壳体11的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纵剖视图,图5是安装部件22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纵剖视图,图6是表示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组合而成的背面壳体11的纵剖视图。安装部件22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比吹出风路壁部件21长。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位于比送风风扇5靠墙面的吹出风路壁部件21具有:吹出风路壁21a,其形成吹出风路6的背面侧的壁;接水盘部21b,其朝向吹出风路壁21a的背面侧且以截面呈L字状的方式延伸。吹出风路壁21a构成为包括:上侧吹出风路壁21c,其在内表面形成接水盘部21b;下侧吹出风路壁21d,其比接水盘部21b靠下方。由从该上侧吹出风路壁21c到下侧吹出风路壁21d的整体而形成吹出风路壁21a,该吹出风路壁21a为相对于吹出风路6凹下的方式弯曲的形状。
另外,在上侧吹出风路壁21c的后方,配置有背面侧热交换器4b,并且接水盘部21b位于其下侧。接水盘部21b为经过背面侧热交换器4b的下侧、进而在背面侧热交换器4b的后侧向上方延伸的形状。背面侧热交换器4b的下侧,由上侧吹出风路壁21c的内表面和接水盘部21b形成为截面呈凹状的形状,从而接受在背面侧热交换器4b结露而落下的水滴。在接水盘部21b的背面侧向上方延伸的前端,在长度方向的数个部位,为了固定于安装部件22,而在后侧具有凸形状的爪部21e。
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长度方向的左端形成有左侧板21h,在右端形成有右侧板21i,从而使送风风扇5以能够旋转的状态被支承。前表面侧热交换器4a与背面侧热交换器4b的两端部,也由左侧板21h以及右侧板21i保持。
如图3以及图5所示,安装部件22具有: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其与下侧吹出风路壁21d对置;接水盘部对置部22b,其与上述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连续,且与接水盘部21b对置;以及从接水盘部对置部22b的背面侧向上方延伸至上端22d的部分。上端22d是与框体10的上表面相同的位置,使形成于该上端22d的长度方向的数个部位的爪卡挂于金属制的安装板9(参照图2),从而将安装部件22固定于进行空调的房间的墙面。另外,在比安装部件22的上端22d低的位置、且在与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爪部21e一致的位置,具有爪固定部22c,该爪固定部22c供爪部21e插入而固定。
另外,为了使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端部21g与安装部件22的下端部22g对位,在长度方向的数个部位,例如具有通过凹凸形成的嵌合部。并且在下端部21g、22g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用于进行螺栓固定的通孔21f和螺孔22f。
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爪部21e固定于安装部件22的爪固定部22c,并利用螺栓,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通孔21f与安装部件22的螺孔22f螺纹紧固,从而如图6所示,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组合,构成背面壳体11。
另外,作为用于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组合的结构,例如为由爪部21e与爪固定部22c进行的爪固定、由通孔21f与螺孔22f进行的螺栓固定,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都进行爪固定或者螺栓固定,还可以进行粘接。
如图6所示,在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组合而构成背面壳体11时,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侧吹出风路壁21d与安装部件22的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之间,形成空间S。另外,安装部件22比吹出风路壁部件21长,并且使下端部21g与下端部22g对位来进行固定,因此以使安装部件22比吹出风路壁部件21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背面壳体11。
接下来,使用图7~图10,对空间S进行说明。图7是从斜下侧观察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组合而成的背面壳体11的说明图。即,是从斜侧观察将图3表示的分解图组合、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组合、并相对于沿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轴Q(与送风风扇5的旋转轴一致),在安装于安装板9(这里未图示)的背面侧旋转90度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图7的X-X截面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图7的Y-Y截面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图7的Z-Z截面的说明图。
图8表示从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观察背面壳体11的左侧的截面,由吹出风路壁部件21和安装部件22形成的空间S的左端,被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左侧板21h封闭。
另外,图9表示从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观察背面壳体11的右侧的截面,由吹出风路壁部件21和安装部件22形成的空间S的右端,被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右侧板21i封闭。
另外,图10是接水盘部21b的稍下方的横截面,并表示从下侧观察上侧的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接水盘部21b配置为与安装部件22的接水盘部对置部22b接触。因此空间S的上端被接水盘部21b与接水盘部对置部22b封闭。另外,空间S的下端因下端部21g和下端部22g被固定而被封闭。
另外,在左侧板21h、右侧板21i的外侧配设有:使送风风扇5旋转驱动的马达部、对在前表面侧热交换器4a和背面侧热交换器4b的附近产生的结露水进行回收的结露水回收机构等,此外其左右方向的外侧由侧面面板12覆盖。
另外,安装部件22安装于固定在墙面的安装板9,但在其内侧的下部,设置有连接配管收纳部23,并在该部分收纳有与室外机(未图示)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等。该连接配管收纳部23以在设置时、对室内机1维护时能够开闭的方式,通过将侧面面板12的一部分螺钉固定等,从而使该连接配管收纳部23构成为拆装自如。
背面壳体11是将树脂材料的PS(聚苯乙烯)进行非发泡注塑成形而成的树脂成形品。另外,树脂材料不限定于PS,也可以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P(聚丙烯)之类的其他通用树脂材料。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在具备图2表示的室内机1的空调机的制冷运转中,送风风扇5旋转,利用热交换器4对从吸入口2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并使其作为调节空气从吹出口3向室内吹出。此时,在图6表示的背面壳体11中,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送风风扇5侧即吹出风路壁21a的前表面,被调节空气冷却,从而温度下降。同样地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与背面侧热交换器4b对置的部分、即上侧吹出风路壁21c的内表面,也被由背面侧热交换器4b冷却的调节空气冷却,从而温度降低。即,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吹出风路壁21a,上侧吹出风路壁21c的前后的空间,都存在冷空气,因此上侧吹出风路壁21c的前表面以及内表面不会产生结露水。
接下来,对在吹出风路壁21a的下侧吹出风路壁21d的背面侧形成有空间S的部分进行说明。如上所述,下侧吹出风路壁21d的前表面,被在吹出风路6流动的调节空气冷却,从而温度降低。
在下侧吹出风路壁21d与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之间,形成空间S,并存在由该空间S内的空气形成的空气层。如图8~图10所示,空间S是在前后方向上为0.5mm~10mm左右的长度、且在左右方向上为与框体1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同样长度的周围被封闭的空间。使外部的空气难以在空间S流通的结构,且存在于空间S内的空气几乎不产生对流。因此空间S内的空气层,发挥隔热效果,阻挡下侧吹出风路壁21d与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之间的热量的进出。
利用空间S内的空气层来隔热,从而防止下侧吹出风路壁21d的温度降低向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传递。因此即使下侧吹出风路壁21d被冷却,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的温度也不会降低。安装部件22的内侧的空间为连接配管收纳部23,且室内空气有可能进入,但由于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不会被冷却,因此即使在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的内侧有室内空气,也不会被冷却,从而能够防止在安装部件22的内表面结露。因此无需在连接配管收纳部23设置结露水回收机构等防止水滴落下单元。
另外,从吸入口2吸入的室内空气由背面侧热交换器4b冷却而结露的结露水,向背面侧热交换器4b的下方落下,并汇集于接水盘部21b。该汇集的结露水,借助设置于长度方向的左右任一方的排水机构(未图示),在侧面面板12的内侧,与在前表面侧热交换器4a的下方的接水盘7汇集的冷凝水一起向室外排水。
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例中,在背面壳体的吹出风路壁部件的内表面,且在与连接配管收纳部面对面的部分结露,因此在该部分需要结露水的回收机构。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供一种如下的室内机1,该室内机1构成为将背面壳体11划分分割为吹出风路壁部件21和安装部件22这两个部件,并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之间设置有空间S,由此不会在安装部件22的内表面、即连接配管收纳部23结露。利用空间S,得到代替以往所需的背面壳体11的结露水回收构造的效果,从而能够削减费用、节省资源。此外也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安装部件22的内表面不产生结露水,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安装部件22的内侧的空间。并在这里形成收纳连接配管的配管收纳部23,并且结露水回收机构等防止水滴落下单元不直接露出于该空间,因此在设置室内机1时以及维护时,能够容易进行配管作业,从而实现作业时间的缩短。
另外,优选以使空间S内不产生室内空气进出的方式,通过熔敷等将空间S的周围密闭,但即使树脂部件彼此嵌合,也能够抑制空气的进出,从而获得由空气层进行的隔热效果。
但是,如果通过熔敷或在空间S的周围粘贴密封件,对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之间进行密封,则能够可靠地消除空间S与外部的空气的进出,从而不使空气在空间S内对流,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背面壳体11分割为两个部件(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而构成,因此能够使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各自的形状比一体成形时的形状简单化。例如,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背面侧的形状,是截面呈L字形状的接水盘部21b,从而与构成为一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参照图4)。另一方面,安装部件22的前表面侧的形状,是从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保持原样地与接水盘部对置部22b连接、进而向上端22d延伸的形状(参照图5),是简单的形状。
背面壳体11是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塑成形所制造的,但是通过分割为形状简单的两个部件来构成背面壳体11,从而能够在树脂成形时使金属模容易滑动。特别是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将背面壳体一体成形的情况下困难的接水盘部21b的位置,形成于更靠下方,从而能够加深接水盘部21b。因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增大背面侧热交换器4b,从而能够实现空调机性能的提高。
另外,由于由吹出风路壁部件21和安装部件22这两个部件构成背面壳体11,因此也存在如下的效果。
对于背面壳体11的材料,在前面进行了记载,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的材料也可以不同。安装部件22露出于长方体状的室内机1的侧面与背面。即如图3所示,露出于侧面的背面壳体侧面11a是安装部件22的侧面。相对于此,吹出风路壁部件21是收纳于室内机1的内侧、从外面看不到的部件。因此能够以吹出风路壁部件21使用考虑了强度、功能的材料,且安装部件22使用还考虑了美观的材料的方式,用不同的材料成形。例如,若吹出风路壁部件21使用再生材料,则能够节省资源,并能够实现对自然环境作出的贡献以及削减费用。
另外,在实现改善室内机1的性能,改变热交换器4的形状的情况下,也具有仅改变吹出风路壁部件21即可的效果。在使背面壳体一体成形的情况下,需要根据热交换器4的改变,而使背面壳体整体重新成形。相对于此,在该背面壳体11的情况下,安装部件22的形状保持不变,仅使吹出风路壁部件21重新成形即可。根据该点也能够实现节省资源、削减费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吹出风路壁部件21是具有接水盘部21b的结构,在比接水盘部21b和接水盘部对置部22b靠下方,且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侧吹出风路壁21d的背面与安装部件22之间,形成空间S,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前后并排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整个区域,设置空间。设置空间S的上下方向的范围,尽量广比较好。在长度方向上在背面壳体11的整个区域设置有空间S。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其他构成例的纵剖视图。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是在图2表示的空间S设置有隔热件24的例子。
在空间S设置隔热件24,通过将隔热件24粘贴于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吹出风路壁21a的内表面、详细而言粘贴于下侧吹出风路壁21d的内表面,或者粘贴于安装部件22的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前表面,并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组合即可。与利用空气进行隔热相比,利用隔热件24能够使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侧吹出风路壁21d与安装部件22更可靠地进行隔热。因此即使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侧吹出风路壁21d,因冷却的调节空气而温度下降,安装部件22的温度也不会下降,从而连接配管收纳部23的空气不会被冷却,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安装部件22的内表面结露。
另外,利用粘接剂将隔热件24粘贴并固定于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侧吹出风路壁21d的内表面,并利用安装部件22从背面侧进行按压,从而能够消除随着时间流逝隔热件24浮起等。而且隔热件24不露出于连接配管收纳部23,从而也不会担心因配管作业等而使隔热件24剥离。
隔热件24的固定不限定于使用粘接剂进行的粘贴固定。例如,也可以在下侧吹出风路壁21d的内表面,一体形成朝向背面侧的折回片、突起构成的固定框,并将隔热件24嵌入该固定框进行固定。但是使用粘接剂进行粘贴固定,具有能够使下侧吹出风路壁21d的背面与隔热件24可靠地接触的优点。
另外,最简单的,可以仅使隔热件24压缩并夹入下侧吹出风路壁21d与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之间,并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组合,而形成背面壳体11。
在该室内机1中,作为隔热件24,利用隔热性高且具有通用性的优点,而使用发泡成形的发泡树脂,其中特别是使用将通用性高的聚苯乙烯(PS)发泡注塑成形后的发泡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另外,隔热件24不限定于发泡苯乙烯,也可以是发泡聚乙烯、发泡聚氨基甲酸乙酯等其他发泡树脂。另外,也能够利用不是非发泡树脂的玻璃纤维制成的玻璃棉等。
另外,设置于空间S内的隔热件24可以不是一种,也可以将数种隔热件组合。例如也可以使用再生的多个隔热件。
此外,隔热件24也可以不设置于空间S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整个区域,而仅设置于一部分。但是设置于整个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因而是优选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壳体11通过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前后并排而构成,其中吹出风路壁部件21形成从送风风扇5吹出的空气的吹出风路6,安装部件22位于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背面侧吗,且安装在固定于室内的墙面的安装板,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吹出风路壁21a的背面与安装部件22之间,形成第一空间S,从而具有能够得到在制冷运转时,能够防止在背面壳体11的内表面产生结露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空间S设置隔热件24,能够提高吹出风路壁21a与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之间的隔热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隔热件24以与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背面接触的方式固定,并在该隔热件24的背面侧固定有安装部件22,从而能够使吹出风路壁21a的背面与隔热件24可靠地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22在上下方向上比吹出风路壁部件21长,并且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端部21g固定于安装部件22的下端部22g,并以使安装部件22比吹出风路壁部件21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进行组合,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之间形成第一空间S,并能够使由两个部件(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构成的背面壳体11各自的形状容易进行树脂成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壳体11通过将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前后并排而构成,该吹出风路壁部件21形成从送风风扇5吹出的空气的吹出风路6,安装部件22位于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背面侧,并安装在固定于室内的墙面的安装板9,在热交换器4即配置于送风风扇5的背面侧的热交换器4b的下方,吹出风路壁部件21具有截面呈L字形状的接水盘部21b,用于接受在热交换器4b结露而落下的水滴,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使由两个部件(吹出风路壁部件21与安装部件22)构成的背面壳体11各自的形状容易进行树脂成形,且能够由不同的材质成形而实现节省资源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安装部件22的背面侧形成收纳连接配管的配管收纳部23,由此发挥在设置室内机1时以及维护时,容易进行配管作业这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在图中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侧吹出风路壁21d和安装部件22的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之间的空间S(第一空间S)连接的方式,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接水盘部21b和安装部件22的接水盘部对置部22b之间也设置空间T(第二空间T)。第二空间T(以下记为空间T)在纵截面上呈L字形状。
在空调机的制冷运转中,使从吸入口2吸入的室内空气,在前表面侧热交换器4a以及背面侧热交换器4b中,与在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室内空气的温度下降来进行空气调节。在背面壳体11的周边,若室内空气在背面侧热交换器4b中被冷却,则室内空气所包含的水蒸气结露,而在构成背面侧热交换器4b的部件、例如翅片结露,并且逐渐因重力而流向下方。
该结露水从背面侧热交换器4b落下,由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截面呈L字形状的接水盘部21b接受。落下到接水盘部21b的结露水,由排水机构(未图示)向室外引导,但结露水的温度与调节空气相同,且低于室内空气。因此若如实施方式1那样,使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接水盘部21b、与安装部件22的接水盘部对置部22b接触,则在结露水存积于接水盘部21b的情况下,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接水盘部21b以及安装部件22的接水盘部对置部22b有可能因结露水而冷却。若接水盘部对置部22b被冷却,则安装部件22的内侧的空间亦即连接配管收纳部23的接水盘部对置部22b周边的空气被冷却,从而在接水盘部对置部22b的内表面产生结露。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间T形成在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接水盘部21b与安装部件22的接水盘对置部22b之间。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构造与图8、图9相同,空间T的左右端由左侧板21h、右侧板21i封闭。另外,通过使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爪部21e与安装部件22的爪固定部22c嵌合,从而将空间T的上端封闭。此外与空间T连续的空间S的下端,与实施方式1同样,通过使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端部21g与安装部件22的下端部22g对位,并进行螺栓固定,从而将与空间T连续的空间S的下端封闭。虽然空间S与空间T连通,但是由于构成周围的空气难以自由地进出的封闭空间,并且夹有上述空间S、T的空气层,因此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下侧吹出风路壁21d与安装部件22的吹出风路壁对置部22a之间、以及接水盘部21b与接水盘部对置部22b之间被隔热。
即,借助存在于空间S、T的空气,由调节空气、结露水引起的吹出风路壁部件21的温度降低,不会向安装部件22传递,从而即使吹出风路壁部件21被冷却,也能够防止安装部件22的温度降低。即,安装部件22的内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不会被安装部件22冷却,因此能够防止在安装部件22的内表面产生结露。因此无需在连接配管收纳部23设置结露水回收机构等防止水滴落下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实施方式1以外,接水盘部21b与接水盘部对置部22b之间也由存在于空间T的空气层隔热,从而即使背面侧热交换器4b附近的结露水存积于接水盘部21b,而导致接水盘部21b被冷却,也能够防止在背面壳体11的内表面结露。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例的室内机1的纵剖视图。与图1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在该结构中,在空间S、T设置有隔热件25。与实施方式1同样,若在空间S、T设置隔热件25,则能够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在背面壳体11的内表面结露。对于隔热件25的材料、设置方法与实施方式1同样。
另外,在此将隔热件25设置于空间S与空间T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但是也可以不在整个区域而仅在一部分、例如仅在空间S的部分,设置隔热件25。但是若考虑隔热效果,则优选在整个区域设置隔热件25。与实施方式1同样,隔热件25也可以不是一体,而是将多个隔热件组合。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送风风扇5的背面侧的热交换器4b的下方,吹出风路壁部件21具有截面呈L字形状的接水盘部21b,用于接受在热交换器4b结露而落下的水滴,并且在接水盘部21b与安装部件22之间形成第二空间T,从而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得到在制冷运转时,能够防止在背面壳体11的内表面产生结露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二空间T设置隔热件25,能够提高接水盘部21b与接水盘部对置部22b之间的隔热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热交换器4仅配置于送风风扇5的前表面侧、且在背面侧不具备热交换器的室内机1。图中与图2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上表面形成有吸入口2,在前表面侧下部形成有吹出口3,并且具有:送风风扇5,其使室内空气从吸入口2向吹出口3送风;热交换器4,其配置于送风风扇5的上游侧;背面壳体33,其配置于送风风扇5的背面侧,对热交换器4进行支承,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设置于室内的墙面。
背面壳体33通过分割为吹出风路壁部件31和安装部件32这两个部件而构成。将吹出风路壁部件31与安装部件32以前后隔开距离的方式并排,从而在吹出风路壁部件31的背面与安装部件32的前表面之间,形成空间U(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U(以下记为空间U)是前后方向上例如为0.5mm~10mm左右、且左右方向上与框体10的长度方向同程度地延伸的空间,并以周边的空气不能自由地进出的程度,将周围封闭。
吹出风路壁部件31具有下侧吹出风路壁31a,该下侧吹出风路壁31a在上下方向上比安装部件32短,且成为吹出风路6的背面的风路壁。在上下方向上比吹出风路壁部件31长的安装部件32具有:吹出风路壁对置部32a,其隔着空间U而与下侧吹出风路壁31a的背面侧对置;上侧吹出风路壁32c,其与吹出风路壁对置部32a的上方连续而形成上侧的吹出风路壁。吹出风路壁上游端32b在背面壳体33中且在室内机1的纵截面中,位于与送风风扇5最近的位置,从吹出风路壁上游端32b附近到吹出口3成为吹出风路6。即,由安装部件32的上侧吹出风路壁32c、和吹出风路壁部件31的下侧吹出风路壁31a,形成以相对于吹出风路6凹下的方式弯曲的吹出风路壁。上侧吹出风路壁32c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上侧吹出风路壁21c,下侧吹出风路壁31a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下侧吹出风路壁21d。
吹出风路壁部件31和安装部件32,通过使设置于吹出风路壁部件31的上端的爪部31b嵌合于爪固定部32e而固定。背面壳体33的下端部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吹出风路壁部件31与安装部件32组合后,将背面壳体33安装于进行空调的室内的墙面。
安装部件32的上端32d是与框体10的上表面同样的位置,通过将在该上端32d的长度方向上的数个部位形成的爪卡挂于金属制的安装板9来固定。
另外,安装部件32在爪固定部32e的背面附近具有肋部34。该肋部34与实施方式1的接水盘部21b同样,用于汇集在肋部34的上方产生的结露水。肋部34与安装部件32一体地成形,具有从安装部件32的内表面朝向斜上方倾斜的截面形状。肋部34的左右方向沿室内机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室内机1左右的长度相同。肋部34构成为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朝向左右端,略向下倾斜。其中,肋部34可以不与安装部件32一体地成形,也可以通过粘接剂、爪固定、螺栓固定等,固定于安装部件32的背面。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在具备该室内机1的空调机的制冷运转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送风风扇5旋转,利用热交换器4对从吸入口2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冷却,并使其作为调节空气而从吹出口3向室内吹出。此时,吹出风路壁部件31与安装部件32的送风风扇5侧、即从吹出风路壁上游端32b通过上侧吹出风路壁32c、下侧吹出风路壁31a,而到达吹出口3的部分的前表面,被调节空气冷却,从而温度下降。
在从安装部件32的吹出风路壁上游端32b到上侧吹出风路壁32c的背面,位于安装部件32的背面侧附近的空气被冷却而结露。在该部分产生的结露水,沿着上侧吹出风路壁32c的内表面而流向下方,并且因肋部34的倾斜而停止。然后,流向长度方向的左右端的任一方,并与在送风风扇5的前表面侧的接水盘7汇集的冷凝水一起,由设置于侧面面板12(参照图1)的内侧的排水机构(未图示)向室外排水。
下侧吹出风路壁31a的前表面,也因温度低的调节空气而温度下降,但由于被空间U内存在的空气层隔热,因此下侧吹出风路壁31a温度的降低不会向吹出风路壁对置部32a传递,其中空间U下形成在吹出风路壁部件31与安装部件32之间。由于吹出风路壁对置部32a的温度不降低,因而吹出风路壁对置部32a的内表面的周边的空气不会被冷却,从而能够防止在吹出风路壁对置部32a的内表面结露。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无需在位于背面壳体33的背面的连接配管收纳部23,设置结露水回收机构等防止水滴落下单元。
另外,虽然空间U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肋部34的下方,但也可以设置到更靠上方的位置。若在上下方向较广的范围内形成空间U,则能够在较广的范围发挥隔热效果。若在背面壳体33的内表面的较广的范围防止结露,则能够降低存积于肋部34的结露水的量,从而能够缩短肋部34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另外,也可以根据结构而不设置肋部34。
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若在空间U设置隔热件,则具有能够提高隔热效果的效果。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也优选以使外部的空气难以在空间U内循环的方式,在吹出风路壁部件31与安装部件32之间的空间U的周围,通过熔敷等密闭。
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利用爪部31b和爪固定部32e进行吹出风路壁部件31与安装部件32的固定的方法、由上端32d向安装板9固定的方法等,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使它们嵌合,还可以是爪固定、螺栓固定、粘接固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送风风扇5,其将室内空气从上部的吸入口2向前表面侧下部的吹出口3送风;热交换器4,其配置于送风风扇5的上游侧;背面壳体33,其位于比送风风扇5靠墙面的位置,对热交换器4进行支承,并且该空调机的室内机设置于室内的墙面,背面壳体33通过将吹出风路壁部件31与安装部件32前后并排而构成,该吹出风路壁部件31形成从送风风扇5吹出的空气的吹出风路6,该安装部件32位于吹出风路壁部件31的背面侧,并安装在固定于室内的墙面的安装板,在吹出风路壁部件31的吹出风路壁31a的背面与安装部件32之间,形成第一空间U,从而发挥能够得到在制冷运转时,能够防止在背面壳体33的内表面产生结露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设置于室内的墙面,其特征在于,具有:
送风风扇,其将室内空气从上部的吸入口向前表面侧下部的吹出口送风;
热交换器,其配置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上游侧;以及
背面壳体,其位于比所述送风风扇靠所述墙面的位置,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支承,
所述背面壳体通过将吹出风路壁部件和安装部件前后并排而构成,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形成从所述送风风扇吹出的空气的吹出风路,所述安装部件位于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背面侧,并安装于固定在所述墙面的安装板,
在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吹出风路壁的背面与所述安装部件之间,形成第一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空间设置有隔热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交换器即配置于所述送风风扇的背面侧的热交换器的下方,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具有截面呈L字形状的接水盘部,该接水盘部接受在所述热交换器结露而落下的水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水盘部与所述安装部件之间形成第二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空间设置有隔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件以与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背面接触的方式固定,所述安装部件固定于该隔热件的背面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在上下方向上比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长,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下端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件的下端部,并且所述安装部件以比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向上方突出的方式与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部件的背面侧形成有配管收纳部,该配管收纳部用于收纳连接配管。
9.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设置于室内的墙面,其特征在于,具有:
送风风扇,其将室内空气从上部的吸入口向前表面侧下部的吹出口送风;
热交换器,其配置于所述送风风扇的上游侧;以及
背面壳体,其位于比所述送风风扇靠所述墙面的位置,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支承,
所述背面壳体通过将吹出风路壁部件和安装部件前后并排而构成,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形成从所述送风风扇吹出的空气的吹出风路,所述安装部件位于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的背面侧,并安装于固定在所述墙面的安装板,
在所述热交换器即配置于所述送风风扇的背面侧的热交换器的下方,所述吹出风路壁部件具有截面呈L字形状的接水盘部,该接水盘部接受在所述热交换器结露而落下的水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部件的背面侧形成有配管收纳部,该配管收纳部用于收纳连接配管。
CN201510196689.4A 2014-07-23 2015-04-23 空调机的室内机 Pending CN1052766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9725 2014-07-23
JP2014149725A JP6252392B2 (ja) 2014-07-23 2014-07-23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6682A true CN105276682A (zh) 2016-01-27

Family

ID=532693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6689.4A Pending CN105276682A (zh) 2014-07-23 2015-04-23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1520254592.XU Active CN204629746U (zh) 2014-07-23 2015-04-23 空调机的室内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54592.XU Active CN204629746U (zh) 2014-07-23 2015-04-23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76758B2 (zh)
EP (1) EP2977689B1 (zh)
JP (1) JP6252392B2 (zh)
CN (2) CN10527668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6102A (zh) * 2019-05-16 2019-07-1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底座及空调器
CN111670327A (zh) * 2018-02-09 2020-09-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配管配置构造和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12352130A (zh) * 2018-07-03 2021-0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9221B1 (ko) * 2013-07-23 2015-1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및 상기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의 냉매관을 연결하는 방법
JP6252392B2 (ja) * 2014-07-23 2017-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070805B1 (ja) * 2015-10-27 2017-02-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545293B2 (ja) * 2016-02-03 2019-07-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US11604001B2 (en) 2018-03-06 2023-03-14 Carrier Corporation Slim fan coil unit
US11913666B2 (en) * 2018-12-29 2024-02-27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KR20200107002A (ko) 2019-03-05 2020-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11750434B (zh) * 2020-06-24 2022-05-3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2555993B (zh) * 2020-12-07 2022-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01464A (ja) * 1997-09-30 1999-04-1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207162A (ja) * 2002-01-17 2003-07-25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断熱構造
CN101225980A (zh) * 2007-01-18 2008-07-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落地式空调机
CN204629746U (zh) * 2014-07-23 2015-09-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60839U (zh) * 1973-09-28 1975-06-04
US6701738B2 (en) * 2001-09-05 2004-03-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Wire fixing structure, electrical equipment mount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JP2004011941A (ja) 2002-06-04 2004-01-15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3862077B2 (ja) 2002-08-02 2006-1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の組立方法
US7398654B2 (en) * 2002-12-17 2008-07-15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EP2157377B1 (en) * 2008-08-21 2017-05-03 Sanyo Electric Co., Ltd. Indoor unit of an airconditione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cross-flow fan
US8627672B2 (en) 2009-08-27 2014-01-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Wall-hung air conditioner and installing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JP5447567B2 (ja) 2012-03-23 2014-03-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5668739B2 (ja) * 2012-09-28 2015-02-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6112540B2 (ja) 2012-10-11 2017-04-1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01464A (ja) * 1997-09-30 1999-04-1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207162A (ja) * 2002-01-17 2003-07-25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の断熱構造
CN101225980A (zh) * 2007-01-18 2008-07-2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落地式空调机
CN204629746U (zh) * 2014-07-23 2015-09-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0327A (zh) * 2018-02-09 2020-09-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配管配置构造和空调装置的室内机
CN112352130A (zh) * 2018-07-03 2021-02-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CN110006102A (zh) * 2019-05-16 2019-07-1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底座及空调器
CN110006102B (zh) * 2019-05-16 2020-07-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底座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77689A2 (en) 2016-01-27
JP2016023891A (ja) 2016-02-08
CN204629746U (zh) 2015-09-09
EP2977689B1 (en) 2020-01-01
US9976758B2 (en) 2018-05-22
EP2977689A3 (en) 2016-04-27
US20160025357A1 (en) 2016-01-28
JP6252392B2 (ja)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29746U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10375493A (zh) 冷冻室在冷却室前侧回风的冰箱
CN106196332B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US20130102238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EP3450870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3874397B (zh) 机柜空调器及其风向导引装置
CN101650110A (zh) 电冰箱
CN21494938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2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2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4678504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106152272A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1217902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347U (zh)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US10982878B2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1217903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308159U (zh) 用于空调器的出风组件和空调器室内机
CN2121790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3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290678U (zh) 一种内腔干燥的小冰箱
CN10372759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2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48U (zh) 空调室内机
KR100921039B1 (ko) 버스용 냉방장치의 응축유닛
KR100697194B1 (ko)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의 드레인 팬 고정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