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6676A -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6676A
CN105256676A CN201510738125.9A CN201510738125A CN105256676A CN 105256676 A CN105256676 A CN 105256676A CN 201510738125 A CN201510738125 A CN 201510738125A CN 105256676 A CN105256676 A CN 105256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walkway
passage
passageway
pedestrian passag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81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56676B (zh
Inventor
唐飞
徐童
席瑶
朱光宇
董满生
陈宇航
石琴
龙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1073812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56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56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6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56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66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地下人行通道是由变速通道、匀速通道和承重结构组成;承重结构的外侧沿环状设有匀速通道;在匀速通道的外侧沿环状设有变速通道;从而形成同向传动的内外环结构;变速通道由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以及安全步行通道组成;匀速通道由快速自动人行通道组成;变速通道、匀速通道之间设置有隔离防护栏和应急防护栏,并在应急防护栏上设置应急开关;在通道内设置有若干轴流风机和火灾烟雾探测器。本发明提出一种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便捷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以期能利用最少的土地资源和最低的经济成本来缓解短距离的交通拥堵问题,从而缩短中短距离交通的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行通道,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伴随而来是交通流量的急剧增加。高架桥建设日益增多,私家车保有量也在疯狂增长。政府和社会都在倡导共同交通,地铁(轻轨)和专用公交车道建设也在大力发展。虽说这些交通承载设施和出行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高架桥缺点:1、高架桥的设立会占据桥下的行车通道。2、高架桥过于迂回,上下高架桥的位置比较固定。
私家车缺点:1、私家车的增多会导致交通拥堵程度加剧。2、私家车的增多也对空气质量有炎症不良影响。
地铁轻轨缺点:1、钻挖地下大片空间,建筑成本高;2、建设周期长,前期同样由于要挖地道,铺设铁轨,安装设备以及各种调试工作。地铁从开始动工到投入运营需要很长的时间。3、地铁的进出口楼梯位置的设立相对本发明的进出口楼梯来说较固定。
公交缺点:1、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公交车的速度大大降低,甚至有时候不如自行车的速度。2、由于城市交通的不确定性,公交车的到站时间也成为了不确定因素。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承载交通设施和出行工具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城市发展过快,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从而导致对交通承载设施的大量需求;
2)、地上交通承载设施数量增多的同时由于空间的限制从而导致地上交通拥堵;
3)、地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地铁施工周期长、维护次数多、进出口楼梯地点选取限制多等缺点也不容忽视。
4)、针对高架桥,需要短距上下的路段以及已经建设多个高架的路段不能建设。
以上海市陆家嘴为例,陆家嘴行人流动量大,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隔江面对外滩。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国家级战略金融中心(江北嘴、陆家嘴)之一,陆家嘴是众多跨国银行的大中华区及东亚总部所在地,这也使其变成了人流量大的地区之一。在陆家嘴主要有以正大广场、上海国金中心商城等为主的购物地点和以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为主的观光地点等,在这些短距且人流量大的地点之间,采用地铁不能直接到达;采用公交车、私家车可能会由于拥堵而延缓到达时间;而高架在这种高架密布的环境下可能并不适合,况且高架上下距离不能过短也导致了短距交通不宜采取高架的方式,因此急需一种用于地下人行通道来缓解现阶段的短距交通问题。
然而目前对地下人行通道的研究普遍存在以下重要缺陷:
通过调研发现,对比文件CN104278606A仅仅在交叉路口设置斜坡,让车辆从斜坡上经过,行人从斜坡下部的通道中经过,并不会真正的通过改变地上交通流量而实现交通速度的提升,尤其这种结构设置决定了斜坡的坡度不能太大,而高度又有限制,从而又增加了整个斜坡的长度,如果大规模使用的话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地下人行通道应该能够在将地上的人流量转移至地下的同时,还要尽可能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便捷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以期能利用最少的土地资源和最低的经济成本来缓解短距离的交通拥堵问题,从而缩短中短距离交通的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的特点是:所述地下人行通道是由变速通道、匀速通道和承重结构组成;在所述承重结构的外侧沿环状设有所述匀速通道;在所述匀速通道的外侧沿环状设有所述变速通道;从而形成同向传动的内外环结构;
所述变速通道由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以及安全步行通道组成,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分别为慢速自动人行通道、低速自动人行通道和中速自动人行通道;相邻两个慢速自动人行通道之间为安全步行通道;
在所述变速通道中设置若干个站点,每站点之间通道的排列顺序为:安全步行通道、慢速自动人行通道、低速自动人行通道、中速自动人行通道、低速自动人行通道、慢速自动人行通道、安全步行通道;
在所述慢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匀速通道之间、所述低速自动人行通道和匀速通道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离防护栏,所述中速自动人行通道能通向所述匀速通道;所述匀速通道为快速自动人行通道;所述匀速通道和安全步行通道之间设置有应急防护栏;
在地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向所述地下人行通道的入口楼梯和地下人行通道的出口楼梯,所述入口楼梯和出口楼梯分别直达所述安全步行通道。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快速自动人行通道上设置有若干乘客座位。
在所述安全步行通道上还设置有安全通道,用于在紧急情况下直达地面。
在所述匀速通道和安全步行通道之间设置有应急防护栏,在所述应急防护栏上设置有应急开关,用于停止所述快速自动人行通道的运行以及控制应急防护栏的启闭。
在所述慢速自动人行通道的传动速度为3-5km/h;所述低速自动人行通道的传动速度为5-7km/h;所述中速自动人行通道的传动速度为7-9km/h;所述快速自动人行通道的传动速度为11-13km/h。
在所述变速通道的外侧墙壁下方间隔设置有轴流风机,用于维持所述地下人行通道的空气流通。
所述地下人行通道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火灾烟雾探测器,用于烟雾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针对现阶段地面上交通问题,可以有效地将部分人流量转移至地面下下,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缓解了短距离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样针对现阶段交通设施的站点位置来说,可以在人流密集地设立多个站点,从而更大程度的满足行人需求,增大了行人出行效益;这种简单的结构也伴随着建设周期短,后期养护方便的优点。
2、本发明在匀速通道和安全步行通道之间设置有应急防护栏上设置有应急开关;发生危险时,能够通过打开应急开关从而使匀速通道停止运行,与此同时会使应急防护栏开启,行人跨入安全步行通道并通过安全通道逃生,此种设计解决了现阶段地下通道的安全设施不到位的问题,增强了地下通道的安全性,提高了行人的安全,降低了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概率。
3、本发明在变速通道中包含有安全步行通道,在安全步行通道上设置有安全通道,比较其它地下通道来说,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尽快使乘客通过安全通道逃生,同样也可以使消防救援人员尽快进入通道,提高了整条通道的安全系数,也降低了财产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的情况。
4、本发明在匀速通道和变速通道的传动速度设计;此设计解决了行人速度提升的问题,从而使行人能够平稳的跨越至快速自动人行通道,提高了该通道的舒适性以及便捷性,也降低了发生危险情况的概率。
5、本发明在变速通道的外侧墙壁下方间隔设置有轴流风机,能够有效地维持地下人行通道的空气流通,提高地下人行通道内空气的质量。
6、本发明在地下人行通道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火灾烟雾探测器,针对地下通道内火灾频发的现状,此设施能够有效预防大型火灾的发生,提高了地下人行通道内安全指标,降低了发生火灾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地下人行通道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入口楼梯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安全步行通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出口楼梯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应急开关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轴流风机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火灾烟雾探测器示意图;
图中标号:1变速通道(实线虚线之间);2匀速通道(虚线阴影部分之间);3承重结构;4慢速自动人行通道;5低速自动人行通道;6中速自动人行通道;7安全步行通道;8地下人行通道的入口楼梯;9快速自动人行通道;10乘客座位;11应急防护栏;12隔离防护栏;13安全通道;14地下人行通道的出口楼梯;15应急开关;16外侧墙壁;17轴流风机;18火灾烟雾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如图1所示,地下人行通道是由变速通道1、匀速通道2和承重结构3组成;承重结构3的外侧沿环状设有所述匀速通道2;匀速通道2的外侧沿环状设有变速通道1;从而形成同向传动的内外环结构;通道总宽度为11m-13m,分别由4m宽变速通道1、6m宽匀速通道2和1m宽承重结构3组成,通道整体高度为4m,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承重结构3由宽度1m,高度4m,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的承重墙构成,承重结构3全程铺设,具体长度视地下通道长度来定。无论变速通道1还是匀速通道2使用的自动人行通道均由电力驱动,功率视地下通道长度、承载人数来定。自动人行道均由踏板式人行道组成,踏板式人行道材料为不锈钢,根据承载人数来确定厚度。
如图2所示,变速通道1每站点之间由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5条以及安全步行通道7组成,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分别为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和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传动速度为3-5km/h,长度为4-6m,宽度为2-3m;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传动速度为5-7km/h,长度为4-6,宽度为2-3m;中速自动人行通道7传动速度为7-9km/h,长度为8-10m,宽度为2-3m;
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之间为安全步行通道7;安全步行通道7长度视具体站点间距离而定,由钢筋混凝土铺设构成;在变速通道1中设置若干个站点,每站点之间通道排列顺序为:安全步行通道7、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安全步行通道7;
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和匀速通道2之间、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和匀速通道2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离防护栏12,隔离防护栏12长度与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等长,高度为2m;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能通向匀速通道2;匀速通道2为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在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上设置有若干乘客座位10;即匀速通道2由乘客座位10和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共同组成,乘客座位10在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上每隔2m设置一排。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的传动速度为11-13km/h,在匀速通道2全程铺设,宽度与匀速通道2相同为3m。
在地面上设置有通向所述地下人行通道的入口楼梯8,入口楼梯8直达安全步行通道7。
如图4所示,在安全步行通道7设置有通向地面的出口楼梯14,出口楼梯14直达地面,其他设施与图2类似。
如图3所示,在安全步行通道7上设置有安全通道13,用于在紧急情况下直达地面,在在安全步行通道7上安全通道13,安全通道13连接至地面。
如图5所示,匀速通道2和安全步行通道7之间设置有应急防护栏11;应急防护栏11与安全步行通道7等长。应急防护栏11上设置有应急开关15,用于停止所述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的运行以及控制应急防护栏11的启闭。在应急防护栏11上每隔30-50m设置有应急开关15。
如图6所示,变速通道1的外侧墙壁16下方间隔设置有轴流风机17,用于维持所述地下人行通道的空气流通。在通道外侧墙壁16上每隔40-50m,按照规范来放置轴流风机17,选用的轴流风机17所需功率P(KW)计算公式为P=Q×p/(3600×1000×η0×η1),其中,Q—风量,m3/h;p—风机的全风压,Pa;η0—风机的内效率,一般取0.75~0.85,小风机取低值、大风机取高值;η1—机械效率,其中,(1)、风机与电机直联取1;(2)、联轴器联接取0.95~0.98;(3)、用三角皮带联接取0.9~0.95;(4)、用平皮带传动取0.85。
如图7所示,地下人行通道的顶部每隔20-30m放置火灾烟雾探测器18,用于烟雾报警。

Claims (7)

1.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人行通道是由变速通道(1)、匀速通道(2)和承重结构(3)组成;在所述承重结构(3)的外侧沿环状设有所述匀速通道(2);在所述匀速通道(2)的外侧沿环状设有所述变速通道(1);从而形成同向传动的内外环结构;
所述变速通道(1)由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以及安全步行通道(7)组成,三种不同速度的自动人行通道分别为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和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相邻两个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之间为安全步行通道(7);
在所述变速通道(1)中设置若干个站点,每站点之间通道的排列顺序为:安全步行通道(7)、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安全步行通道(7);
在所述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和匀速通道(2)之间、所述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和匀速通道(2)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离防护栏(12),所述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能通向所述匀速通道(2);所述匀速通道(2)为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所述匀速通道(2)和安全步行通道(7)之间设置有应急防护栏(11);
在地面上设置有若干通向所述地下人行通道的入口楼梯(8)和地下人行通道的出口楼梯(14),所述入口楼梯(8)和出口楼梯(14)分别直达所述安全步行通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上设置有若干乘客座位(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安全步行通道(7)上还设置有安全通道(13),用于在紧急情况下直达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匀速通道(2)和安全步行通道(7)之间设置有应急防护栏(11),在所述应急防护栏(11)上设置有应急开关(15),用于停止所述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的运行以及控制应急防护栏(11)的启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慢速自动人行通道(4)的传动速度为3-5km/h;所述低速自动人行通道(5)的传动速度为5-7km/h;所述中速自动人行通道(6)的传动速度为7-9km/h;所述快速自动人行通道(9)的传动速度为11-13km/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是:在所述变速通道(1)的外侧墙壁(16)下方间隔设置有轴流风机(17),用于维持所述地下人行通道的空气流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其特征是:所述地下人行通道的顶部设置有若干火灾烟雾探测器(18),用于烟雾报警。
CN201510738125.9A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56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8125.9A CN105256676B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38125.9A CN105256676B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6676A true CN105256676A (zh) 2016-01-20
CN105256676B CN105256676B (zh) 2017-07-21

Family

ID=55096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812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56676B (zh) 2015-11-02 2015-11-02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5667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0868A (ja) * 1999-09-14 2001-03-2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動く歩道
JP2001106462A (ja) * 1999-10-07 2001-04-1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加減速式動く歩道のパレット可変速用スクリューロッド
CN1865117A (zh) * 2005-05-18 2006-11-22 李其森 一种既能转弯又可以有不同速度段的自动人行道
CN102234055A (zh) * 2010-04-22 2011-11-09 赵峰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CN104648410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高架匀速自动路
CN205077348U (zh) * 2015-11-02 2016-03-0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80868A (ja) * 1999-09-14 2001-03-2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動く歩道
JP2001106462A (ja) * 1999-10-07 2001-04-1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加減速式動く歩道のパレット可変速用スクリューロッド
CN1865117A (zh) * 2005-05-18 2006-11-22 李其森 一种既能转弯又可以有不同速度段的自动人行道
CN102234055A (zh) * 2010-04-22 2011-11-09 赵峰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CN104648410A (zh) * 2013-11-25 2015-05-27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高架匀速自动路
CN205077348U (zh) * 2015-11-02 2016-03-09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6676B (zh) 2017-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9044B (zh) 一种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102002900B (zh) 一种快速公交系统
Težak et al. Increasing the capacities of cable cars for use in public transport
CN105442471B (zh) 智能安全道闸及安全岛组件
CN106758579A (zh) 立体城市的建筑与交通一体化系统
CN111691249A (zh) 地下交通系统和对象的运输方法
CN201678353U (zh)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CN205077348U (zh)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CN102234055B (zh) 自动人行步道公共交通系统
CN202577079U (zh) 一种公共交通系统
CN101607557A (zh) 一种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WO2011105928A1 (ru) Городская канатная дорога
RU2381931C1 (ru) Городская канатная дорога
CN105256676A (zh) 一种基于内外环结构的地下人行通道
Tough et al. Passenger conveyors
KR101441661B1 (ko) 지상도로의 차선 감소가 없는 지하 유출입 시설
Chin et al. Transport accessibility and infrastructure in Singapore–pedestrian facilities
CN209907131U (zh) 一种自动式行人过街装置
CN105350577B (zh) 一种水下复合式交通隧道
CN214410282U (zh) 一种智能自动驾驶车辆高速专用通道
CN205445101U (zh) 立柱式大厦
JP7097882B2 (ja) 都市輸送および物流システム
CN205061314U (zh) 一种基于双向环结构的全自动人行通道
CN102286900A (zh) 城市公交系统
CN104746398A (zh) 两用公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