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55780A - 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55780A
CN105255780A CN201510772106.8A CN201510772106A CN105255780A CN 105255780 A CN105255780 A CN 105255780A CN 201510772106 A CN201510772106 A CN 201510772106A CN 105255780 A CN105255780 A CN 105255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falfa
root nodule
application
nodule bacterium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721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波
刘静
张英俊
李佳欢
漫静
卢靖宜
张佳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7721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557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255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557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用于制备根瘤菌培养基的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为水苏碱或其盐酸盐,组分B为葫芦巴碱或其盐酸盐。采用本发明的用于制备根瘤菌培养基的组合物制备的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均提高了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本发明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的原料易得,包衣方式简单可行,包衣种子适合储存、运输和播种,且包衣的方式能为接种根瘤菌侵染根系提供有利的侵染时间和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性喜温暖、耐寒、适应性广,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苜蓿种子小,自身携带的养分少,处于正常萌发状态的种子,对干旱、寒冷等不利播种条件的抵抗能力相应较弱。因此在种植之前,一般会对苜蓿种子进行丸衣化等技术处理。
根瘤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能够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为植物提供营养。接种苜蓿根瘤菌能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和结瘤固氮,从而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但是,大田生产中的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室内筛选出与紫花苜蓿共生固氮效果好的菌株,在田间的接种效果往往不佳。
水苏碱(Stachydrine,分子式:C7H13NO2,分子量:143.185,CAS:471-87-4,别名:L-水苏碱,水秀克碱,(2S)-1,1-二甲基吡咯烷-2-甲酸),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收缩子宫的作用。
葫芦巴碱(Trigonelline,分子式:C7H7NO2,分子量:137.14,CAS:535-83-1,别名:1-甲基吡啶鎓-3-甲酸内盐),具有温肾,祛寒,止痛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苜蓿(如紫花苜蓿)的固氮能力,进而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用于制备根瘤菌培养基的组合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制备根瘤菌培养基的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可为水苏碱或其盐酸盐,具体可为盐酸水苏碱;所述组分B可为葫芦巴碱或其盐酸盐,具体可为葫芦巴碱盐酸盐。
上述组合物中,所述活性成分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的摩尔比可为(1-2):1,具体可为1:1或2:1。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瘤菌培养基。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根瘤菌培养基,含有上述组合物。
上述根瘤菌培养基是在普通根瘤菌培养基中加入上述组合物得到含有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的培养基;所述根瘤菌培养基中,所述组分A的含量为10μM-20μM(如10μM或20μM),所述组分B的含量为10μM;所述普通根瘤菌培养基不含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
所述普通根瘤菌培养基为常用的培养根瘤菌的培养基,如YAM液体培养基或YMA固体培养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的制备方法,为方法Q,所述方法Q包括将根瘤菌在所述根瘤菌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培养物,即为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
上述方法中,所述培养物可为培养容器内的所有物质。
上述方法中,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与普通根瘤菌培养物相比,所述普通根瘤菌培养物按照方法P制备,所述方法P与所述方法Q的区别仅在于将所述方法Q中的所述根瘤培养基替换为所述普通根瘤菌培养基。
上述方法中,所述根瘤菌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
本发明所提供的利用上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提供的含有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的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也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由含有根瘤菌剂、粘着剂和基质的原料制成,所述根瘤菌剂、所述粘着剂和所述基质这三种组分每种组分均独立包装;所述根瘤菌剂由上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与根瘤菌吸附剂混匀而成;所述根瘤菌吸附剂由菌剂载体、碳源、过磷酸钙、石灰、钼酸铵、硼酸和水组成;所述根瘤菌剂中钼酸铵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0.2%;所述根瘤菌剂中,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与所述根瘤菌吸附剂的配比满足100g所述根瘤菌剂中钼酸铵的含量为(0.1-0.2)g,100g所述根瘤菌剂中所述根瘤菌的含量为≥5×1011cfu。
上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中,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中,所述根瘤菌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
上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中,所述根瘤菌剂中所述根瘤菌的含量为≥5×109cfu/g,如5×109cfu/g。
上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中,所述根瘤菌吸附剂中所述菌剂载体为草炭,所述碳源为蔗糖,所述根瘤菌吸附剂中菌剂载体、碳源、过磷酸钙、石灰、钼酸铵、硼酸和水的质量比为488.5g菌剂载体:1g碳源:0.5g过磷酸钙:10g石灰:(1-1.5)g钼酸铵:0.005g硼酸:(21-31)g水。
上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中,所述原料由所述根瘤菌剂、所述粘着剂、所述基质和脱脂乳组成,所述根瘤菌剂、所述粘着剂、所述基质和所述脱脂乳的质量比满足100:(1.6-2.0):300:(0.02-0.04)。
上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中,所述粘着剂可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基质可为膨润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下述1)-29)中任一种应用:
1)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制备根瘤菌培养基中的应用;
2)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制备根瘤菌培养物中的应用;
3)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制备根瘤菌种衣剂中的应用;
4)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5)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6)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7)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8)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根瘤菌培养基中的应用;
9)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根瘤菌培养物中的应用;
10)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根瘤菌种衣剂中的应用;
11)所述组合物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12)所述组合物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13)所述组合物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14)所述组合物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15)所述根瘤菌培养基在制备根瘤菌培养物中的应用;
16)所述根瘤菌培养基在制备根瘤菌种衣剂中的应用;
17)所述根瘤菌培养基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18)所述根瘤菌培养基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19)所述根瘤菌培养基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20)所述根瘤菌培养基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21)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在制备根瘤菌种衣剂中的应用;
22)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23)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24)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25)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26)所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27)所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28)所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29)所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中,所述苜蓿产量体现为单株产量,所述单株产量指一株处于现蕾期苜蓿的地上部分的平均干重。
上述应用中,所述苜蓿品质体现为单株苜蓿茎叶粗蛋白含量。
上述应用中,所述根瘤数具体可为单株根瘤总数。
上述应用中,所述丸衣苜蓿种子具体可为用上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和苜蓿种子制成的种子。
上述应用中,所述根瘤菌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
上文中,所述苜蓿可为中苜一号紫花苜蓿。
本发明通过使用上述方法Q制备的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制备的所述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提高了苜蓿(如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为将上述根瘤菌在上述根瘤菌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培养物,所述根瘤菌培养基为在普通根瘤菌培养基中加入所述组合物得到的培养基,所述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为水苏碱或其盐酸盐,所述组分B为葫芦巴碱或其盐酸盐。
实验证明,采用本发明的用于制备根瘤菌培养基的组合物制备的根瘤菌种衣剂均提高了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与对照组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单株干重(1.06±0.21g/株)相比,S1+T1组(3.04±0.48g/株,增加率为186.79%)和S2+T1组(1.98±0.55g/株,增加率为86.79%)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单株干重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1(1.39±0.04g/株,增加率为31.13%);与对照组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单株根瘤总数(0.34±0.14个/株)相比,S1+T1组(2.32±0.48个/株,增加率为582.35%)和S2+T1组(1.66±0.75个/株,增加率为388.24%)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单株根瘤总数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1(0.89±0.31个/株,增加率为161.76%);与对照组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单株茎叶粗蛋白含量(185.6±12.0g/kg茎叶干重)相比,S1+T1组(226.6±14.0g/kg茎叶干重,增加率为22.09%)和S2+T1组(215.6±10.8g/kg茎叶干重,增加率为16.16%)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单株茎叶粗蛋白含量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1(204.8±3.0g/kg茎叶干重,增加率为10.34%)。上述结果显示,适宜浓度的水苏碱和葫芦巴碱的组合物对于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产量、品质和单株根瘤菌总数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为10μM的水苏碱和浓度为10μM的葫芦巴碱的组合物对于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具有最强的促进生长作用,浓度为20μM的水苏碱和浓度为10μM的葫芦巴碱的组合物对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促进生长作用次之,浓度为10μM的水苏碱和浓度为20μM的葫芦巴碱的组合物对中苜一号紫花苜蓿无明显促进生长作用。本发明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的原料易得,包衣方式简单可行,包衣种子适合储存、运输和播种,且包衣的方式能为接种根瘤菌侵染根系提供有利的侵染时间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于本申请的申请日前收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griculturalCultureCollectionofChina,简称ACCC,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邮编100081),自收藏之日起,公众可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农业微生物中心获得这株菌株,该生物材料只为重复本发明的相关实验所用,不可作为其它用途使用。
下述实施例中的盐酸水苏碱(产品目录号:B21443)和葫芦巴碱盐酸盐产品目录号:B20522)均为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
下述实施例中的YMA液体培养基:甘露醇10g、K2HPO40.25g、KH2PO40.25g、MgSO4·7H2O0.2g、酵母粉0.8g、NaCl0.1g、蒸馏水1000mL,pH6.8-7.0。
下述实施例中与实验直接相关的试剂、仪器、操作无特殊说明的,均严格按照消毒灭菌操作和无菌操作进行。
下述实施例中的茎叶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凯式定氮法,仪器为FOSS凯式定氮仪KjelteTM2300。
实施例1、水苏碱和葫芦巴碱组成的组合物对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接种效果的影响
一、利用水苏碱和葫芦巴碱组成的组合物制备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及丸衣苜蓿种子
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由根瘤菌剂、作为粘着剂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基质的膨润土和脱脂乳组成,根瘤菌剂、粘着剂、基质和脱脂乳这四种组分每种组分均独立包装。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中,根瘤菌剂、粘着剂、基质和脱脂乳的质量比满足100:1.6:300:0.02。根瘤菌剂由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下文简称根瘤菌培养物)与含钼根瘤菌吸附剂混匀而成。每532.505g含钼根瘤菌吸附剂由488.5g作为菌剂载体的草炭、1g作为碳源的蔗糖、0.5g过磷酸钙、10g石灰、1.5g钼酸铵、0.005g硼酸和31g水组成。根瘤菌剂中,钼酸铵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含量为5×109cfu/g。根瘤菌剂中,根瘤菌培养物与根瘤菌吸附剂的配比满足根瘤菌剂中钼酸铵和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配比为0.2g钼酸铵:5×1011cfu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对照组1为将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中的根瘤菌培养物替换为普通根瘤菌培养物,其余成分保持不变。
1.1、根瘤菌培养物的制备
水苏碱溶液配制:称取0.0359g盐酸水苏碱,用蒸馏水定容到200mL,配成浓度为1mM的水苏碱溶液;取50mL浓度为1mM水苏碱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到100mL,配成浓度为0.5mM的水苏碱溶液。
葫芦巴碱溶液配制:称取0.0347g葫芦巴碱盐酸盐,用蒸馏水定容到200mL,配成浓度为1mM葫芦巴碱溶液;取50mL浓度为1mM的葫芦巴碱溶液液,用蒸馏水稀释到100mL,配成浓度为0.5mM的葫芦巴碱溶液。
将400μL浓度为0.5mM的水苏碱溶液和400μL浓度为0.5mM的葫芦巴碱溶液加入到19.2mL的YMA液体培养基中,配置成根瘤菌培养基1(记为S1+T1),根瘤菌培养基1中水苏碱和葫芦巴碱的浓度均为10μM;将400μL浓度为1mM的水苏碱溶液和400μL浓度为0.5mM的葫芦巴碱溶液加入到19.2mL的YMA液体培养基中,配置成根瘤菌培养基2(记为S2+T1),根瘤菌培养基2中水苏碱的浓度为20μM,葫芦巴碱的浓度为10μM;将400μL浓度为0.5mM的水苏碱溶液和400μL浓度为1mM的葫芦巴碱溶液加入到19.2mL的YMA液体培养基中,配置成根瘤菌培养基3(记为S1+T2),根瘤菌培养基3中水苏碱的浓度为10μM,葫芦巴碱的浓度为20μM。
菌种活化:实验菌株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将其在斜面培养基上28℃培养48h后,分别加入到根瘤菌培养基1、根瘤菌培养基2、根瘤菌培养基3和YMA液体培养基中,28℃,160r·min-1转速的摇床中震荡培养48h,分别制备成种子液1、种子液2、种子液3和普通种子液。将种子液1按照体积比1:99接种到根瘤菌培养基1中,种子液2按照体积比1:99接种到根瘤菌培养基2中,种子液3按照体积比1:99接种到根瘤菌培养基3中,普通种子液按照体积比1:99接种到YMA液体培养基中,在28℃,160r·min-1转速的摇床中震荡培养48h,分别获得根瘤菌培养物1、根瘤菌培养物2、根瘤菌培养物3和普通根瘤菌培养物。根瘤菌培养物1中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含量为1.73×1010cfu/g,根瘤菌培养物2中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含量为1.73×1010cfu/g,根瘤菌培养物3中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含量为1.73×1010cfu/g,普通根瘤菌培养物中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含量为1.73×1010cfu/g。
1.2、根瘤菌吸附剂的制备
每532.505g根瘤菌吸附剂由488.5g作为菌剂载体的草炭、1g作为碳源的蔗糖、0.5g过磷酸钙、10g石灰、1.5g钼酸铵,0.005g硼酸和31g水。121℃下灭菌30min,其中,草炭过100目筛。
1.3、根瘤菌剂的制备
分别将步骤1.1中的根瘤菌培养物1、根瘤菌培养物2、根瘤菌培养物3和普通根瘤菌培养物与步骤1.2中的根瘤菌吸附剂按29:71的质量比混匀,分别得到根瘤菌剂1、根瘤菌剂2、根瘤菌剂3和对照组1根瘤菌剂。根瘤菌剂1中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含量为5×109cfu/g,钼酸铵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根瘤菌剂2中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含量为5×109cfu/g,钼酸铵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根瘤菌剂3中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含量为5×109cfu/g,钼酸铵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2%;对照组1根瘤菌剂中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的含量为5×109cfu/g,钼酸铵的质量百分含量均为0.2%。
1.4、丸衣苜蓿种子的制备
1.4.1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丸衣种子的制备
用95%乙醇浸泡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5min,再用新洁尔灭表面灭菌5min,最后用灭菌水清洗10次,得到无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
取100g步骤1.3中的根瘤菌剂(根瘤菌剂1、根瘤菌剂2、根瘤菌剂3或对照组1根瘤菌剂),向其中加入40mL浓度为4%(4g/100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粘着剂,并加入0.1%(0.1g/100mL)的脱脂乳20mL,搅拌均匀,再加入1000g无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反复搅拌,使每粒种子上都粘上有根瘤菌剂的粘着剂,最后加入300g膨润土作为基质再反复搅拌,使每粒种子都裹上一层丸衣材料,使其丸衣紧实,表面光洁,单粒率高。将丸衣种子放通风处,阴干待用,分别得到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1丸衣种子、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2丸衣种子、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3丸衣种子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对照组1根瘤菌种衣剂丸衣种子。
2、水苏碱和葫芦巴碱组成的组合物对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接种效果的影响
分别将步骤1中得到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1丸衣种子(记为S1+T1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2丸衣种子(记为S2+T1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3丸衣种子(记为S1+T2组)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对照组1根瘤菌种衣剂丸衣种子(记为对照组1)以条播的方式播种到田间,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播种一个小区,小区为2.5×2m2,对照组未经过根瘤菌种衣剂包衣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种子,按照同样的方式播种。试验地在河北省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地处沧州市东北部,地理坐标38°23'35〞-38°33'44〞N,117°18'15〞-117°38'17〞E,东濒渤海,试验地盐碱程度高,理化性质见表1。种植当季气温较高,降雨少。
表1、试验地土壤理化性质
待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在田间生长进入现蕾期(6月28日播种,9月20日收获),田间生长83天后观测各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单株干重(地上部分的平均干重)、单株根瘤总数及茎叶粗蛋白含量。
结果见表2,与对照组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单株干重(1.06±0.21g/株)相比,S1+T1组(3.04±0.48g/株,增加率为186.79%)和S2+T1组(1.98±0.55g/株,增加率为86.79%)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单株干重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1(1.39±0.04g/株,增加率为31.13%);与对照组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单株根瘤总数(0.34±0.14个/株)相比,S1+T1组(2.32±0.48个/株,增加率为582.35%)和S2+T1组(1.66±0.75个/株,增加率为388.24%)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单株根瘤总数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1(0.89±0.31个/株,增加率为161.76%);与对照组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单株茎叶粗蛋白含量(185.6±12.0g/kg茎叶干重)相比,S1+T1组(226.6±14.0g/kg茎叶干重,增加率为22.09%)和S2+T1组(215.6±10.8g/kg茎叶干重,增加率为16.16%)的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单株茎叶粗蛋白含量的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1(204.8±3.0g/kg茎叶干重,增加率为10.34%)。上述结果显示,适宜浓度的水苏碱和葫芦巴碱的组合物对于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产量、品质和单株根瘤菌总数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为10μM的水苏碱和浓度为10μM的葫芦巴碱的组合物对于中苜一号紫花苜蓿具有最强的促进生长作用,浓度为20μM的水苏碱和浓度为10μM的葫芦巴碱的组合物对中苜一号紫花苜蓿的促进生长作用次之,浓度为10μM的水苏碱和浓度为20μM的葫芦巴碱的组合物对中苜一号紫花苜蓿无明显促进生长作用。
表2、水苏碱和葫芦巴碱组成的组合物对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Claims (10)

1.用于制备根瘤菌培养基的组合物,其活性成分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为水苏碱或其盐酸盐,所述组分B为葫芦巴碱或其盐酸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的摩尔比为(1-2):1。
3.一种根瘤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根瘤菌培养基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根瘤菌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根瘤菌培养基是在普通根瘤菌培养基中加入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得到含有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的培养基;所述根瘤菌培养基中,所述组分A的含量为10μM-20μM,所述组分B的含量为10μM;所述普通根瘤菌培养基不含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
5.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方法Q,所述方法Q包括将根瘤菌在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根瘤菌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培养物,即为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瘤菌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ACCC17631。
7.利用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所述用于提高苜蓿产量和/或品质的根瘤菌培养物。
8.含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根瘤菌培养物的根瘤菌种衣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根瘤菌种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根瘤菌种衣剂由含有根瘤菌剂、粘着剂和基质的原料制成,所述根瘤菌剂、所述粘着剂和所述基质这三种组分每种组分均独立包装;所述根瘤菌剂由权利要求7所述的根瘤菌培养物与根瘤菌吸附剂混匀而成。
10.下述1)-29)中任一种应用:
1)权利要求1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制备根瘤菌培养基中的应用;
2)权利要求1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制备根瘤菌培养物中的应用;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制备根瘤菌种衣剂中的应用;
4)权利要求1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5)权利要求1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1中所述组分A和所述组分B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根瘤菌培养基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根瘤菌培养物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根瘤菌种衣剂中的应用;
11)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12)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1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1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15)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根瘤菌培养基在制备根瘤菌培养物中的应用;
16)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根瘤菌培养基在制备根瘤菌种衣剂中的应用;
17)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根瘤菌培养基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18)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根瘤菌培养基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19)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根瘤菌培养基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20)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根瘤菌培养基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21)权利要求7所述的根瘤菌培养物在制备根瘤菌种衣剂中的应用;
22)权利要求7所述的根瘤菌培养物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23)权利要求7所述的根瘤菌培养物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24)权利要求7所述的根瘤菌培养物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25)权利要求7所述的根瘤菌培养物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26)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根瘤菌种衣剂在制备丸衣苜蓿种子中的应用;
27)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根瘤菌种衣剂在提高苜蓿产量中的应用;
28)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根瘤菌种衣剂在提高苜蓿根瘤数中的应用;
29)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根瘤菌种衣剂在提高苜蓿品质中的应用。
CN201510772106.8A 2015-11-12 2015-11-12 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52557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2106.8A CN105255780A (zh) 2015-11-12 2015-11-12 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72106.8A CN105255780A (zh) 2015-11-12 2015-11-12 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5780A true CN105255780A (zh) 2016-01-20

Family

ID=55095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72106.8A Pending CN105255780A (zh) 2015-11-12 2015-11-12 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557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2251A (zh) * 2016-01-26 2016-05-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苜蓿消化率的栽培方法
CN116199538A (zh) * 2022-11-30 2023-06-02 乐施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花生生长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6419A1 (en) * 2008-11-13 2010-05-19 Tchibo GmbH NMP-containing extract, a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WO2010145798A1 (en) * 2009-06-15 2010-12-23 Tchibo Gmbh Nmp-enriched extract
CN104387150A (zh) * 2014-09-25 2015-03-04 中国农业大学 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6419A1 (en) * 2008-11-13 2010-05-19 Tchibo GmbH NMP-containing extract, a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WO2010145798A1 (en) * 2009-06-15 2010-12-23 Tchibo Gmbh Nmp-enriched extract
CN104387150A (zh) * 2014-09-25 2015-03-04 中国农业大学 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RLETTE GOLDMANN等: "Betaine Use by Rhizosphere Bacteria:Genes Essential for Trigonelline,Stachydrine,and Carnitine Catabolism in Rhizobium meliloti Are Located on pSym in the Symbiotic Region",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
DONALD A. PHILLIPS等: "Trigonelline and Stachydrine Released from Alfalfa Seeds Activate NodD2 Protein in Rhizobium meliloti", 《PLANT PHYSIOL》 *
何成军等: "益母草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 《中草药》 *
张健主编: "《重庆市主推牧草栽培利用技术》", 31 March 2010 *
杜秉海等: "苜蓿中华根瘤菌042BM noeAB基因的转录调控", 《微生物学报》 *
魏建英编著: "《肉牛高效饲养管理技术》", 30 June 201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2251A (zh) * 2016-01-26 2016-05-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苜蓿消化率的栽培方法
CN116199538A (zh) * 2022-11-30 2023-06-02 乐施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花生生长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97186A (en) Flocculated microbial inoculants for delivery of agriculturally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
CN102344812B (zh) 改良盐碱地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283751B (zh) 促进豆科植物生长的菌剂及其所用菌株与应用
CN101864376B (zh) 一种荧光假单胞菌菌株、菌剂及其作为防治番茄青枯病的育苗基质的应用
BR0211920B1 (pt) preparações adequadas para tratamento do solo e de sementes de planta, processos para preparação das referidas preparações, para preparação de microorganismos, para tratamento de solo, para tratamento de sementes de plantas, bem como para melhorar e manter a estrutura do solo.
CN104560045B (zh) 微生物菌剂及化肥过度使用促生次生盐碱及沙化土壤的改良应用
CN111676177B (zh) 一种萌发促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833664A (zh) 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6093A (zh) 一种茄果类蔬菜专用混合菌株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5638A (zh) 一种微生物解磷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imtha John et al.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R68 assisted enhancement in growth an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of Amaranthus tricolor (L.)
CN106190929B (zh) 一种地衣芽孢杆菌新菌株及其应用
CN103203356A (zh) 次生盐渍化土壤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用途
CN110818500A (zh) 一种红豆草专用菌肥及制备方法
CN104387150B (zh) 苜蓿种子根瘤菌种衣剂及其应用
CN104232532A (zh) 一种植物内生短小芽孢杆菌及其菌剂、制法与应用
CN108522207A (zh) 一种辣椒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55274B (zh) 一株锦鸡儿根瘤菌及其发酵培养方法与应用
CN107628894A (zh) 提高土壤肥力的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556099A (zh) 一种红豆草专用的混合菌株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5162B (zh) 一种用于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5255780A (zh) 一种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18125B (zh) 一种发根根瘤菌菌株、菌剂及其作为防治番茄青枯病的育苗基质的应用
CN108841761B (zh) 促进三叶草生长和/或提高三叶草产量的方法及其所用菌剂
CN114806945B (zh) 一种解鸟氨酸拉乌尔菌e315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