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5441A - 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 - Google Patents

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5441A
CN105235441A CN201410319715.3A CN201410319715A CN105235441A CN 105235441 A CN105235441 A CN 105235441A CN 201410319715 A CN201410319715 A CN 201410319715A CN 105235441 A CN105235441 A CN 1052354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plat part
fatigue ability
spoke body
promo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97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5441B (zh
Inventor
陈文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DAR ACCESSORIES Co Ltd
SHA DAR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DA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DAR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DAR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197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354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354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54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54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54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包括两端分别具有头端部与螺纹部的辐条本体,而所述头端部下方设有一颈部;一设于颈部下方位置处的第一扁平部;以及一设于第一扁平部下方位置处的第二扁平部,且所述第二扁平部与第一扁平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使辐条本体与轮毂及轮圈组装时,利用第一扁平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配合,将辐条本体装设于正确的位置与方向,以致辐条本体在运用时有效吸收或转移所传递的震动波,进而显著强化辐条本体的抗疲劳度,并大幅降低辐条本体断裂的几率。

Description

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设计,尤指可使辐条本体与轮毂及轮圈组装时,利用第一扁平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配合,使辐条本体装设于正确的位置与方向,以致辐条本体在运用时有效吸收或转移所传递的震动波,进而显著强化辐条本体的抗疲劳度,并大幅降低辐条本体断裂的几率。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自行车或机车使用的辐条6(如图7所示),其包括有一弯头部61与一螺纹部62,而所述弯头部61具有一固定的角度a,所述固定的角度a依本领域常规设定,当辐条线径为2.0mm时,弯头部61的角度a须为95度,如此弯头部61角度的一致,确实简化辐条6生产制造的流程,也使辐条6组装快速且连带减少工厂库存。
然而,当辐条6穿过轮毂4的穿孔41与轮圈5的螺接部51进行组装时(如图8所示),至少需要两种不同的弯头部61角度,因为实际组装时,不同的轮径需要不同的弯头部61角度,而不正确的弯头部61角度会影响辐条6的强度,导致辐条6的抗疲劳度明显降低,连带造成弯头部61易有断裂的情形产生。
因此,另有现有的辐条A与B(如图9与图10所示),为在其中段部A1、B1与头部A2、B2之间连接设有一扁状弯折部A3、B3,借以改进上述辐条6的缺陷;当实际进行测试时,将传统的辐条6、现有的辐条A及现有的辐条B,在180kgf/10Hz(180公斤力/10赫兹)的设定条件下进行抗疲劳测试(即持续拉、放、拉、放的动作),验证得知其抗疲劳测试平均分别为11,632次、21,133次及6,472次,且传统的辐条6易自弯头部61处断裂;而现有的辐条A的扁状弯折部A3虽然抗疲劳度佳,但不易与轮毂进行组装,且与轮圈之间产生异常的角度,造成螺纹部易断裂;另现有的辐条B其扁状弯折部B3极易断裂,且抗疲劳度较传统的辐条差。
经由上述的测试,可知传统的辐条6、现有的辐条A及现有的辐条B,三者在组装使用上皆有缺陷且不妥之处。由于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些问题,而且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产品或者方法出现,因此确有作出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使得辐条本体与轮毂及轮圈组装时,利用第一扁平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配合,使辐条本体装设于正确的位置与方向,从而使辐条本体在运用时有效吸收或转移所传递的震动波,进而显著强化辐条本体的抗疲劳度,并大幅降低辐条本体断裂的几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包括有:
一辐条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头端部,另一端具有一螺纹部,且所述头端部下方设有一颈部;
一第一扁平部,设于所述颈部下方位置处;以及
一第二扁平部,设于所述第一扁平部下方位置处,且所述第二扁平部与第一扁平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上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所述颈部呈弯折状。
上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所述颈部为呈一直条状。
上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所述第一扁平部的两侧为分别设有一扁平面,而所述各扁平面与所述头端部呈垂直状态。
上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所述第一扁平部两所设扁平面间的厚度介于1.4mm~1.8mm之间。
上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所述第二扁平部的两侧为分别设有一第二扁平面,而各所述第二扁平面与头端部呈水平状态。
上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所述第二扁平部所设的两所述扁平面间的厚度为介于1.0mm~1.6mm之间。
上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所述第一扁平部的底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顶端连接。
上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所述第一扁平部底部与第二扁平部顶端之间具有一距离,使所述第一扁平部与所述第二扁平部呈分离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辐条本体与轮毂及轮圈组装时,利用第一扁平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配合,使辐条本体装设于正确的位置与方向,从而使辐条本体在运用时有效吸收或转移所传递的震动波,进而显著强化辐条本体的抗疲劳度,并大幅降低辐条本体断裂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组装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7为传统辐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传统辐条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9为另一现有的辐条示意图。
图10为又一现有的辐条示意图。
其中:
(本发明部分)
辐条本体1、1a
头端部11、11a
螺纹部12、12a
颈部13、13a
第一扁平部2
扁平面21、22
第二扁平部3
第二扁平面31、32
轮毂4
穿孔41
轮圈5
螺接部51
(现有部分)
轮毂4
穿孔41
轮圈5
螺接部51
辐条6
弯头部61
螺纹部62
辐条A、B
中段部A1、B1
头部A2、B2
扁状弯折部A3、B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发明,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发明或发明构思。
请先参阅「图1与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与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至少由一辐条本体1、一第一扁平部2及一第二扁平部3所构成。
所述辐条本体1的一端具有一头端部11,其中,又如图2所示的头端部的侧面为头端部11所具有的头端部平面,另一端具有一螺纹部12,而所述头端部11下方为设有一颈部13,且所述颈部13呈弯折状。
所述第一扁平部2设于颈部13下方位置处,且所述第一扁平部2的两侧为分别设有一扁平面21、22,而各所述扁平面21、22为与所述头端部11所具有的头端部平面呈垂直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扁平部2所设两扁平面21、22间的厚度介于1.4mm~1.8mm之间。
所述第二扁平部3为设于第一扁平部2下方位置处,且所述第一扁平部2的底部为与第二扁平部3的顶端连接,另所述第一扁平部2底部与第二扁平部3顶端之间具有一距离,使第一扁平部2与第二扁平部3呈分离状态(在本发明中以相互连接的状态为实施方式),而所述第二扁平部3与第一扁平部2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又所述第二扁平部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扁平面31、32,而各所述第二扁平面31、32与头端部11呈水平状态,其中所述第二扁平部3所设的两所述第二扁平面31、32间的厚度为介于1.0mm~1.6mm之间。
再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为分别为本发明的组装状态示意图与本发明组装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发明在使用时,可将多数辐条本体1与轮毂4及轮圈5进行组装,使各辐条本体1以其螺纹部12的一端穿过轮毂4的穿孔41后,借由头端部11与穿孔41形成止挡,再将各辐条本体1的螺纹部12与轮圈5上的各螺接部51予以锁接,而当各辐条本体1与轮毂4及轮圈5组装时,第一扁平部2维持具有的刚性且不致产生变形,而使第一扁平部2下方的第二扁平部3在组装的张力下,得以自由形成适当的角度;如此,即可利用第一扁平部2与第二扁平部3的配合,使各辐条本体1可因应不同的轮径与角度,装设于正确的位置与方向,进而借由具有刚性的第一扁平部2吸收或转移来自颈部13的震动波,以致颈部13于承受上下震动力时,同样不致产生变形;此外,也可利用第二扁平部3所形成的角度,使震动波以正确的方向传递至轮圈5,借以降低螺纹部12断牙的风险与辐条本体1断裂的几率,并强化辐条本体1的抗疲劳度。
此外,设有第一扁平部2与第二扁平部3的辐条本体1,在180kgf/10Hz(180公斤力/10赫兹)的设定条件下进行抗疲劳测试(即持续拉、放、拉、放的动作),验证得知其抗疲劳测试平均可达25,644次,相较于传统的辐条6、现有的辐条A及现有的辐条B的11,632次、21,133次及6,472次,本发明的辐条本体1确实具有极佳的抗疲劳度与角度调适性。
另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除了上述所提的结构形态外,也可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形态,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辐条本体1a的两端同样具有头端部11a与螺纹部12a,而其颈部13a为呈一直条状,且其颈部13a下方也设有位于不同水平面上的第一扁平部2与第二扁平部3,而使所述辐条本体1a呈竖直状态,借以使本发明可因应不同使用状态的所需。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确实有效改进现有缺陷,可使辐条本体与轮毂及轮圈组装时,利用第一扁平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配合,使辐条本体装设于正确的位置与方向,以致辐条本体在运用时有效吸收或转移所传递的震动波,进而显著强化辐条本体的抗疲劳度,并大幅降低辐条本体断裂的几率,明显使本发明更进步、实用且符合生产制造者与组装者需求。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辐条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头端部,另一端具有一螺纹部,且所述头端部下方设有一颈部;
一第一扁平部,设于所述颈部下方位置处;以及
一第二扁平部,设于所述第一扁平部下方位置处,且所述第二扁平部与第一扁平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呈弯折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为呈一直条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部的两侧为分别设有一扁平面,而所述各扁平面与所述头端部呈垂直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部两所设扁平面间的厚度介于1.4mm~1.8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扁平部的两侧为分别设有一第二扁平面,而各所述第二扁平面与头端部呈水平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扁平部所设的两所述扁平面间的厚度为介于1.0mm~1.6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部的底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顶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部底部与第二扁平部顶端之间具有一距离,使所述第一扁平部与所述第二扁平部呈分离状态。
CN201410319715.3A 2014-07-07 2014-07-07 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 Active CN1052354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9715.3A CN105235441B (zh) 2014-07-07 2014-07-07 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9715.3A CN105235441B (zh) 2014-07-07 2014-07-07 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5441A true CN105235441A (zh) 2016-01-13
CN105235441B CN105235441B (zh) 2017-09-29

Family

ID=55033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9715.3A Active CN105235441B (zh) 2014-07-07 2014-07-07 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3544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2763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Rolf Dietrich Spoke for a tensioned spoked wheel assembly
US20040174066A1 (en) * 2001-09-28 2004-09-09 Rolf Dietrich Spoke for a tensioned spoked wheel assembly
CN1569358A (zh) * 2003-07-14 2005-01-26 协达车料股份有限公司 强化自行车、机车辐条结构强度的方法
CN1865029A (zh) * 2005-05-16 2006-11-22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自行车车轮的辐条和包括该辐条的自行车车轮
CN2887634Y (zh) * 2006-03-16 2007-04-11 协达车料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辐条结构
CN202863011U (zh) * 2012-10-29 2013-04-10 天津市万华车料有限公司 有利于安全的辐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2763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Rolf Dietrich Spoke for a tensioned spoked wheel assembly
US20040174066A1 (en) * 2001-09-28 2004-09-09 Rolf Dietrich Spoke for a tensioned spoked wheel assembly
CN1569358A (zh) * 2003-07-14 2005-01-26 协达车料股份有限公司 强化自行车、机车辐条结构强度的方法
CN1865029A (zh) * 2005-05-16 2006-11-22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自行车车轮的辐条和包括该辐条的自行车车轮
CN2887634Y (zh) * 2006-03-16 2007-04-11 协达车料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辐条结构
CN202863011U (zh) * 2012-10-29 2013-04-10 天津市万华车料有限公司 有利于安全的辐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5441B (zh)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5441A (zh) 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
CN203674667U (zh) 马鞍型均压环
CN204236227U (zh) 一种排气系统的吊挂装置以及汽车
CN204254890U (zh) 双内胆热水器内胆固定结构
CN205202641U (zh) 新型汽车减震套
CN103287254A (zh) 一种改进散热器上悬置总成
CN103661003A (zh) 一种电气化铁路附加导线用预绞式支撑线夹
CN104149856B (zh) 一种扁担式车架横梁结构
CN105627565A (zh) 双内胆热水器内胆固定结构
CN205078568U (zh) 一种铝角码
CN205542760U (zh) 侧连接二极管
CN203529015U (zh) 包装箱
CN204128191U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水箱的内置盘管组件
CN204372412U (zh) 制动软管接头固定结构
CN205136885U (zh) 一种法兰盘
CN204172628U (zh) 一种汽车悬架车轮支架端部结构
CN204260231U (zh) 一种层架支撑立柱
CN104729054B (zh) 面板组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03637458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驱动桥壳的凸缘
CN204916763U (zh) 一种新型罐车胶管箱总成
CN204313861U (zh) 一种用于电子节气门的传感器转轴
CN205573479U (zh) 一种用于烧烤设备的钢轮
CN202266130U (zh) 轿车门铰链加强板
CN206337350U (zh) 张力器挡纱盘结构
CN204254864U (zh) 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