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4318B - 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及使用了其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及使用了其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34318B
CN105234318B CN201510397738.0A CN201510397738A CN105234318B CN 105234318 B CN105234318 B CN 105234318B CN 201510397738 A CN201510397738 A CN 201510397738A CN 105234318 B CN105234318 B CN 1052343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e rod
aerial coil
nozzle
pla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977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34318A (zh
Inventor
斋藤宏树
黑泽孝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ku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34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4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34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343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Formation Of Various Coating Films On Cathode Ray Tubes And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以及天线线圈形成方法,即使线材粗也能够稳定地得到所希望的形状的天线线圈。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具备: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供线嘴(13),供给线材(18);嘴移动单元(52),使供线嘴(13)沿三维方向移动;以及张力装置(53),对线材(18)赋予张力,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具有:呈方形的台板(21);和线材导向件(22),立设于台板(21)的至少四角,且在突出端具有多个凹槽(22b~22e),嘴移动单元(52)构成为使供线嘴(13)在正交于台板(21)的状态下能够在与台板(21)平行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及使用了其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非接触式IC卡等非接触式信息载体被用作定期车票、驾驶证,电话卡、借记卡等的代替品,或者正在研究使用。在这样的非接触IC卡内置有用于在与读/写卡器之间收发电信号的天线线圈。
图9是表示具有这样的天线线圈16的IC卡15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该卡15在薄片状的基板17的外周附近形成有由数圈卷线构成的矩形状的天线线圈16。
JP11-156465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速地形成这样的天线线圈16的技术。形成该天线线圈16的技术中,外径和突出高度分别不同的圆柱或者圆筒状的多个导向销从内侧向外侧设置于同轴上,在该多个导向销螺旋状地卷绕线材,之后,将该螺旋状的线材成形于相同平面内而使之沿规定的路径延伸,由此得到天线线圈16。
另一方面,在汽车行业内,近几年,相对于利用以汽油等为燃料来产生动力的发动机而行驶的以往的汽车,以低公害、省资源的促进为目的,开发了除了安装发动机之外还安装有利用来自电池的电力来产生动力的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不安装发动机而仅利用电动电动机来行驶的电动汽车。
在该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中,若安装于上述车辆的电池的电力被消耗掉,则需要利用设于市区、自家车库等处的充电设备来进行充电。作为对安装于这样的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法之一,提出了如下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利用电磁感应的相互介电效应、磁共振效应,从设于地上(充电桩等)的初级侧(供电侧)的供电侧(送电侧)线圈向设于车辆侧的次级侧(受电侧)的受电侧线圈以非接触的方式供给电力(例如,参照JP2010-246348A。)。
在这样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也使用利用了电磁感应的相互介电效应、磁共振效应的非接触技术,从而认为该天线使用图9所示那样的由数圈卷线构成的矩形状的天线线圈16。
但是,用于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天线线圈根据其供电容量的大小,需要使用由比较粗的线材构成的天线线圈。若使这样的由粗线材构成的天线线圈与以往相同地,在外径和突出高度分别不同的圆柱或者圆筒状的多个导向销卷绕线材,而形成天线线圈,则对比较粗的线材赋予的张力就比较大,从而有可能引出这样的线材的导向销的强度就会不足。
若为了消除这一点,使导向销的直径扩大来提高其强度,则在该导向销卷绕的线材的曲率半径扩大,从而无法得到具有以比较小的曲率半径折弯的角部的所希望的形状的天线线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线材粗,也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形状的天线线圈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以及使用了该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具备: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供线嘴,该供线嘴供给线材;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供线嘴沿三维方向移动;以及张力装置,该张力装置对从供线嘴供给的线材赋予张力,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具有呈方形的台板和布线导向件,该布线导向件立设于台板的至少四角,且在突出端具有多个凹槽,移动单元构成为使供线嘴在正交于台板的状态下能够在与台板平行的方向移动。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天线线圈形成方法使用上述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供线嘴在正交于台板的状态下在与台板平行的方向,向设于台板的四个角的布线导向件依次移动,在被从供线嘴向正交于台板的方向抽出后以规定的曲率折弯而平行于台板的线材的弯曲部向形成于线材导向件的突出端的凹槽依次进入,从而得到方形的天线线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的正面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卷线夹具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卷线夹具卷绕线材而形成了天线线圈的状态的、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2的A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线夹具的主视图。
图5是图2的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线嘴抽出的线材进入凹槽的动作的、图5的C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材导向件中的凹槽的形成的、卷线夹具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使基板粘合于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凹槽突出的线材的状态的图。
图9是在基板粘合有天线线圈的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如图1所示。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例如形成如下天线线圈,该天线线圈由用于非接触IC卡那样的在平面内卷绕了的线材构成。该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具备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此处,设定相互正交的X、Y、Z这三个轴,X轴是水平前后方向,Y轴是水平横向,Z轴是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向,以此对本发明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具备呈方形的台板21、和立设于该台板21的至少四个角的线材导向件22。该实施方式中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表示为:端部导向件23和一对端部导向件24、25、以及四根线材导向件22一起立设于台板21。
图2中的台板21是壁厚比较厚且在俯视时呈长方形的板材,如图1所示,该台板21能够以在水平状态拆下的方式安装于设在基台11的安装工具12。
而且,构成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的台板21在安装于安装工具12的状态下以使短边朝向X轴方向的方式安装,端部导向件23立设在该台板21的上表面中的大致中央部分处。
返回图2,在端部导向件23的突出端,沿X轴方向并列地形成有一对突起23a、23b,在该一对突起23a、23b之间,形成能够供后述的供线嘴13通过的缝隙。而且,在一个突起23a,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该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对从该供线嘴13(图1)抽出的线材18的卷绕始端部18a进行保持。
并且,在形成于端部导向件23的突出端的另一个突起23b,如图3所示,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该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对卷绕终点端部18b进行保持。
如图2所示,立设于台板21的四个角的线材导向件22形成为圆柱状,在其突出端的与台板21的角部对应的位置,形成俯视时呈扇状的扇状突起22a。在该扇状突起22a,形成多个圆弧状的凹槽22b、22c、22d、22e。图7表示圆弧状的凹槽22b、22c、22d、22e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
如图7所示,在圆柱状的线材导向件22的前端,首先同心状地形成多个凹槽22b、22c、22d、22e、该实施方式中为四条凹槽22b、22c、22d、22e。之后,切削而削除以斜线示出的部分。由此,能够在线材导向件22的前端形成扇状突起22a,该扇状突起22a形成有多个圆弧状的凹槽22b、22c、22d、22e。
形成于线材导向件22前端的扇状突起22a在与台板21的角部对应的位置形成。因此,俯视时扇状突起22a的一对半径线22f、22g与所邻接的线材导向件22的半径线22f、22g对置。由于台板21在俯视时呈方形,所以该一对半径线22f、22g所成的扇状突起22a的中心角为直角。
并且,形成于扇状突起22a的凹槽22b、22c、22d、22e形成为以线材导向件22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凹槽22b、22c、22d、22e在线材导向件22的半径方向空开规定间隔地形成多条,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四条。
凹槽22b、22c、22d、22e形成能够容纳线材18的宽度。若容纳于凹槽22b、22c、22d、22e的线材18以若从其端缘亦即扇状突起22a的半径线22f、22g突出则沿X轴或者Y轴笔直延伸地到达邻接的线材导向件22的方式被供给(图3)。
返回图2,一对端部导向件24、25形成圆柱状,立设于线材导向件22的大致中央部分,该线材导向件22在形成为长方形的台板21的短边的两侧形成。
线材18的端部保持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而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向端部导向件24延伸,一个端部导向件24使该线材18以规定的曲率朝向与端部导向件24邻接的线材导向件22。
因此,在端部导向件24的突出端,形成俯视时呈扇状的突起24a,在该突起24a形成圆弧状的凹槽24b。突起24a的形成顺序与上述的线材导向件22中的扇状突起22a相同。突起24a的凹槽24b形成为以端部导向件24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
凹槽24b形成为,通过使端部保持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的线材18进入其中,来使线材18朝向形成于邻接的线材导向件22的最外侧的凹槽22b。
线材18从与端部导向件25邻接的线材导向件22延伸,另一个端部导向件25使该线材18以规定的曲率朝向形成有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的突起23b。
因此,在端部导向件25的突出端,形成俯视时呈扇状的突起25a,并在该突起25a形成圆弧状的凹槽25b。突起25a的形成顺序与上述的线材导向件22中的扇状突起22a相同。凹槽25b形成为以端部导向件25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
凹槽25b形成为通过使从邻接的线材导向件22的最内侧的凹槽22e过来的线材18进入其中,来使线材18以规定的曲率折弯,而朝向形成有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的突起23b。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立设于台板21的四个线材导向件22、端部导向件23、以及端部导向件25的前端设置的扇状突起22a、突起23a、突起23b、突起25a的前端缘至台板21的距离L1形成为分别相等。
在扇状突起22a、突起23a、突起23b、以及突起25a形成的一个或者多个凹槽22b、22c、22d、22e、25b、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以及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的深度形成为分别相等。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槽的深度形成为线材18的剖面直径的1.1~2.0倍的深度,优选形成为线材18的剖面直径的1.5倍的深度。因此,在线材导向件22、端部导向件23以及另一个端部导向件25形成的凹槽22b、22c、22d、22e、25b、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以及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的底面位于与台板21平行的相同平面内。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设于端部导向件24的前端的突起24a的前端缘至台板21的距离L2形成为比线材导向件22等的距离L1短了线材18的直径大小。
形成于端部导向件24的突起24a的一个凹槽24b的深度形成为与设于线材导向件22等的凹槽22b、22c、22d、22e等的深度相同。
因此,形成于突起24a的一个凹槽24b相对于包括形成于线材导向件22等的凹槽22b、22c、22d、22e在内的平面,形成为错开线材18的直径大小的量。
返回图1,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具备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并且还具备供给线材18的供线嘴13、作为使供线嘴13沿三维方向(三个轴向)移动的移动单元的嘴移动单元52、以及对从供线嘴13供给的线材18赋予张力的张力装置53。上述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以能够拆下的方式安装在设于基台11的安装工具12。
线材18是绝缘包覆导线,具有由Cu构成的导线和包覆该导线的外周面的绝缘覆层。在该实施方式中,线材18使用其外径为0.3~1.0mm的比较粗的线材。
供线嘴13是供上述那样的比较粗的线材18贯通的笔直的中空管状物。并且,供线嘴13使用使线材18插通的部分的内径为线材18的外径的1.1~1.5倍那样的部件。供线嘴13以与基台11正交的方式沿Z轴方向延伸,而固定于支承板54。嘴移动单元52构成为使支承板54能够相对于基台11沿三维方向移动。
嘴移动单元52由X轴、Y轴以及Z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6~58的组合构成。构成嘴移动单元52的各个伸缩致动器56~58由如下部件构成:细长的箱形壳体56d~58d;在壳体56d~58d内部沿长边方向延伸设置、且由伺服电动机56a~58a驱动而转动的滚珠丝杠56b~58b;以及与滚珠丝杠56b~58b螺纹结合而平行移动的从动件56c~58c等。
各伸缩致动器56~58构成为,若伺服电动机56a~58a驱动而滚珠丝杠56b~58b旋转,则与滚珠丝杠56b~58b螺纹结合的从动件56c~58c能够沿壳体56d~58d的长边方向移动。
用于设置供线嘴13的支承板54以能够沿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X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6的壳体56d。并且,为了使支承板54能够与X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6一起沿Z轴方向移动,将X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6的从动件56c安装于Z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7的从动件57c。
并且,为了使支承板54能够与该X轴以及Z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6、57一起沿Y轴方向移动,将Z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7的壳体57d安装于Y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8的从动件58c。
Y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8的壳体58d以沿Y轴方向延伸的方式固定于基台11。各伸缩致动器56~58中的各伺服电动机56a~58a与控制各伺服电动机56a~58a的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控制输出连接。
这样,嘴移动单元52构成为能够使供线嘴13在正交于台板21的状态下以与台板21平行的方式移动。
如图1所示,在X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6的壳体56d,安装支承板54和沿垂直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安装板55。
而且,在安装板55设置切断装置59,该切断装置59利用气压对通过供线嘴13后的线材18进行切断(参照JP2011-217824A)。
切断装置59经由气缸60安装于安装板55,该气缸66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指令而驱动。切断装置59构成为能够在通过气缸60下降进而在其刀具齿59b切断线材18的切断位置和上升而离开线材18的待机位置之间移动。
这样,切断装置59构成为与供线嘴13一起移动,并且能够由未图示的控制器进行控制。
张力装置53对从供线嘴13抽出的线材18赋予张力,并且能够拉回线材18。张力装置53具备安装于基台11的外壳61和设于外壳61的Y轴方向上的侧面的卷筒62以及张力杆63。
线材18卷绕于卷筒62。抽出控制电动机64使卷筒62旋转而抽出线材18,该抽出控制电动机64在外壳61的内部设置。从卷筒62抽出了的线材18被朝向设于张力杆63前端的转向带轮63a引导。被引导至转向带轮63a的线材18以从转向带轮63a贯通供线嘴13的方式布线。
此处,附图标记54a是辅助带轮,进一步使从转向带轮63a朝向供线嘴13的线材18转向,而使转向后的线材18笔直地插通于供线嘴13。辅助带轮54a枢轴支承于和供线嘴13一起移动的X轴方向伸缩致动器56的壳体56d。
张力杆63能够以基端的转动轴63b为支点地向X轴方向转动。转动轴63b的转动角度由作为转动角度检测单元的电位计65来检测,该电位计65容纳于外壳61内,安装在转动轴63b。电位计65的检测输出被输入至未图示的控制器,并且来自控制器的控制输出被输入至抽出控制电动机64。
并且,在张力杆63的转动轴63b与转向带轮63a之间的规定位置,经由安装托架63c安装作为施力单元的弹簧66的一端,该弹簧66向张力杆63的转动方向施加作用力。
张力杆63通过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66来施加与转动角度对应的弹力。弹簧66的另一端固定于移动部件67。
移动部件67与张力调节螺纹件68的阳螺纹68a螺纹结合,并构成为能够随着该阳螺纹68a的旋转而进行移动调整。这样,弹簧66的另一端的固定位置构成为能够变更,并构成为能够对由张力杆63赋予的线材18的张力进行调节。
在张力装置53中,选择即使使用外径为0.3~1.0mm的比较粗的线材18、也能够对线材18赋予每单位剖面积一定范围的张力那样的弹簧66。
未图示的控制器对抽出控制电动机64进行控制,以使得由作为转动角度检测单元的电位计65检测到的转动角度成为规定角度。因此,在张力装置53中,由弹簧66经由张力杆63对线材18赋予张力,并且以使张力杆63成为规定角度的方式使卷筒62旋转而抽出规定量的线材18。由此,线材18的张力维持为规定值。
接下来,对使用了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天线线圈形成方法是如下方法:使用上述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在使供线嘴13正交于台板21的状态下,以与台板21平行的方式,使供线嘴13向设于台板21的四个角的线材导向件22依次移动,在从供线嘴13向正交于台板21的方向抽出后以规定的曲率折弯而平行于台板21的线材18的弯曲部18c向形成于线材导向件22的突出端的凹槽22b、22c、22d、22e依次进入,从而得到四个角进入设于台板21的四个角的线材导向件22的凹槽22b、22c、22d、22e的方形的天线线圈16(图3)。
以下按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将卷绕有线材18的卷筒62设于外壳61的侧面,从卷筒62拉出线材18而将其向张力杆63的前端的转向带轮63a引导。而且,在使线材18在转向带轮63a中转向后,将其引导至供线嘴13并以贯通供线嘴13的方式进行布线。
在该实施方式中准备的线材18是其外径为0.3~1.0mm的比较粗的线材18。并且,供线嘴13是其内径为线材18的外径的1.1~1.5倍的供线嘴。将线材18从上方朝下方插通于供线嘴13。将从供线嘴13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线材18向水平方向、该实施方式中为设有切断装置59的X轴方向折弯,从而利用由张力装置53赋予的张力,而防止了线材18从供线嘴13脱出。
另一方面,在设于基台11的安装工具12,以使台板21的短边朝向X轴方向的方式安装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
从该状态开始,使供线嘴13以正交于台板21的状态平行地移动。供线嘴13的移动由嘴移动单元52(图1)来进行。在供线嘴13的移动时,由气缸60使切断装置59上升而处于待机位置,防止切断装置59在使供线嘴13移动时成为障碍。
对于供线嘴13的移动,首先如图2所示,朝在台板21的上表面中的大致中央部分立设的端部导向件23引导供线嘴13,并使供线嘴13从上方进入一对突起23a、23b之间的缝隙,该一对突起23a、23b沿X轴方向并列地形成于端部导向件23的突出端。而且,将从供线嘴13的下端向下方突出而向X轴方向折弯了的线材18作为卷绕始端部18a,并使之插入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
接下来,如图2的点划线所示,使处于突起23a、23b之间的缝隙的供线嘴13沿Y轴方向而朝向端部导向件24移动。在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以沿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插入卷绕始端部18a。因此,即使供线嘴13沿Y轴方向移动,卷绕始端部18a也以插入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的状态被保持。因此,从供线嘴13新抽出线材18。
通过使供线嘴13移动,从而使从沿Y轴方向朝向端部导向件24移动的供线嘴13抽出的线材18进入形成于端部导向件24突出端的圆弧状的凹槽24b。通过像这样使供线嘴13移动,来使端部保持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且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向端部导向件24延伸的线材18以朝向与端部导向件24邻接的线材导向件22的方式折弯。
之后,使供线嘴13以与台板21平行的方式向设于台板21的四个角的线材导向件22依次移动,并使从供线嘴13向正交于台板21的方向抽出了的线材18向形成于线材导向件22的突出端的圆弧状的凹槽22b、22c、22d、22e依次进入,从而如图3所示地形成四个角进入凹槽22b、22c、22d、22e的方形的天线线圈16。
此处,线材18从外侧向形成于线材导向件22的突出端的圆弧状的凹槽22b、22c、22d、22e依次进入,而形成天线线圈16。该情况下的线材18向凹槽22b、22c、22d、22e进入的具体进入方法如图6所示,使供线嘴13的下端在线材导向件22的上缘附近以与台板21平行的方式沿水平方向移动,在从供线嘴13向正交于台板21的方向抽出后以规定的曲率折弯而平成于台板21的线材18的弯曲部18c向线材导向件22的凹槽22b、22c、22d、22e依次进入。
线材18是其外径为0.3~1.0mm的比较粗的线材,供线嘴13的内径d为线材18的外径的1.1~1.5倍。因此,在从供线嘴13向正交于台板21的Z轴方向下方抽出了的线材18中,在被抽出后直至与台板21平行的期间,一定形成以规定的曲率折弯的弯曲部18c。
在外径不足0.3mm的线材18中,所形成的弯曲部18c的曲率半径变小,进入凹槽22b、22c、22d、22e的深度有可能不足。并且,在外径超过1.0mm的线材18中,其刚性变高,存在使用了供线嘴13的线材18的布线变得困难的不良情况。
并且,若供线嘴13的内径d不足线材18的外径的1.1倍,则供线嘴13与线材18之间的摩擦增加,而有使用了供线嘴13的线材18的布线变得困难的不良情况。
并且,若供线嘴13的内径d超过线材18的外径的1.5倍,则线材18在供线嘴13的内部弯曲,从而难以从供线嘴13向正交于台板21的Z轴方向下方抽出线材18。在该状态下,供线嘴13的下端与从供线嘴13抽出后变得与台板21平行后的线材18之间的、在垂直方向上的缝隙r变小,进入凹槽22b、22c、22d、22e的深度有可能不足。
当使供线嘴13以与台板21平行的方式移动、并且使线材18向凹槽22b、22c、22d、22e依次进入时,张力装置53一边调整一边对从供线嘴13抽出的线材18赋予每单位剖面积一定范围的张力。
若对线材18赋予的张力过小,则在从供线嘴13向正交于台板21的Z轴方向下方抽出了的线材18上形成的弯曲部18c超过需要地变大,从而难以使弯曲部18c进入凹槽22b、22c、22d、22e。并且,若对线材18赋予的张力过大,则在被抽出了的线材18上形成的弯曲部18c的曲率半径变小,进入凹槽22b、22c、22d、22e的深度有可能不足。
使供线嘴13向形成于台板21的四个角的线材导向件22依次移动,并使线材18从外侧向形成于线材导向件22的突出端的圆弧状的凹槽22b、22c、22d、22e依次进入,从而如图3所示地形成四个角进入凹槽22b、22c、22d、22e的方形的天线线圈16。此时,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向端部导向件24延伸的线材18、和在夹持端部导向件24的两侧的线材导向件22间架设的线材18交叉。
然而,如图5所示,一个端部导向件24的形成于突起24a的一个凹槽24b相对于包括形成于其它线材导向件22等的凹槽22b、22c、22d、22e在内的平面,错开线径大小的量形成。因此,相对于在夹持端部导向件24的两侧的线材导向件22间架设的线材18,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向端部导向件24延伸的线材18错开。因此,在夹持端部导向件24的两侧的线材导向件22间架设的线材18不会与从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向端部导向件24延伸的线材18接触而弯曲。
由此,线材18进入在设于台板21的四个角的线材导向件22的突出端形成的圆弧状的凹槽22b、22c、22d、22e从而形成有四个角的图3所示的方形的天线线圈16在一个平面内存在。
而且,在形成了天线线圈16之后,使天线线圈16的卷绕终止的线材18亦即卷绕终端部18b保持于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使供线嘴13从线材导向件22移动至端部导向件25,并使线材18进入形成于端部导向件25的凹槽25b,而使线材18的行进方向沿凹槽25b转向。而且,使线材18从线材导向件22朝向形成有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的突起23b。
而且,在使供线嘴13位于一对突起23a、23b之间的缝隙之后,使之沿X轴方向移动,并使从供线嘴13向下方抽出的线材18进入形成于端部导向件23的突起23b的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此时,进入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并被保持了的线材18是卷绕终端部18b。
之后,经由气缸60(图1)使切断装置59下降而处于切断位置,利用刀具齿59b对从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向供线嘴13延伸的线材18进行切断(图3)。由此,使线材18进入设于台板21的四个角的线材导向件22的凹槽22b、22c、22d、22e,而使形成有四个角的方形的天线线圈16独立。
若切断线材18,则如图1所示,从供线嘴13的下端向下方突出了的线材18以向设有切断装置59的X轴方向折弯了的状态被切断。因此,即使由张力装置53赋予张力,线材18也不会从供线嘴13脱出。因此,能够立即开始下一个卷线。
并且,天线线圈16四个角进入设于台板21的四角的线材导向件22的凹槽22b、22c、22d、22e,之后将该天线线圈16与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一起从安装工具12拆下,并向在天线线圈16粘合基板的其它工序搬运。在安装工具12安装其它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并立即开始新的卷线。
这样,在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以及使用了该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中,在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中的台板21的四个角立设的线材导向件22的突出端形成凹槽22b、22c、22d、22e,使线材18进入凹槽22b、22c、22d、22e,从而得到进入凹槽22b、22c、22d、22e的部分成为四个角的方形的天线线圈16。因此,提高线材导向件22的强度而防止卷线所产生的变形,从而即使线材18粗,也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形状的天线线圈16。
并且,在线材导向件22形成凹槽22b、22c、22d、22e,从而得到进入了该凹槽22b、22c、22d、22e的线材18成为角部的天线线圈16。因此,通过设定描绘所希望的曲率半径那样的凹槽22b、22c、22d、22e,能够避免角部的扩大,从而能够得到具有以所希望的曲率半径折弯的角部的所希望的形状的天线线圈16。
在以往的天线线圈的制造方法中,当在外径和突出高度分别不同的多个导向销螺旋状地卷绕了线材后,将该螺旋状的线材成形于相同平面内而得到平板状的天线线圈。然而,若线材粗,则其弹力也变高,即使将螺旋状地卷绕了的线材成形为处于相同平面内,也会因弹性而复原为螺旋状。这样,也认为相同平面内的天线线圈的形成变得困难。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中,线材导向件22的凹槽22b、22c、22d、22e形成为处于相同平面。由此,通过使线材18向凹槽22b、22c、22d、22e进入而得到天线线圈16,该天线线圈16由存在于相同平面内的线材18形成。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由存在于相同平面内的线材18构成的天线线圈16。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将天线线圈16和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一起从基台11拆下而向其它工序搬运,并在该其它工序中进行在天线线圈16粘合基板的基板粘合工序。然而,也可以不将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从基台11拆下地进行基板粘合工序。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一个或者多个凹槽22b、22c、22d、22e、25b、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以及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的深度形成为线材18的剖面直径的1.1~2.0倍,优选形成为线材18的剖面直径的1.5倍。然而,也可以如图8所示,将在四个线材导向件22的扇状突起22a形成的多个凹槽22b、22c、22d、22e的深度h形成为超过线材18的剖面半径且不足直径。在该结构中,进入了凹槽22b、22c、22d、22e的线材18的上缘从凹槽22b、22c、22d、22e突出。
因此,在设于台板21的四个角的线材导向件22的端缘上形成凹槽22b、22c、22d、22e,通过在四个角进入该凹槽22b、22c、22d、22e的方形的天线线圈16重合单面形成有粘合层17a的基板17,来将从凹槽22b、22c、22d、22e突出的线材18粘合于该基板17。由此,通过将凹槽22b、22c、22d、22e的深度h形成为超过线材18的剖面半径且小于直径,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在基板17粘合天线线圈16的基板粘合工序。

Claims (5)

1.一种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形成螺旋状的线材(18)沿平面配置的天线线圈,其特征在于,具备:
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
供线嘴(13),该供线嘴(13)供给线材(18);
移动单元(52),该移动单元(52)使上述供线嘴(13)沿三维方向移动;以及
张力装置(53),该张力装置(53)对从上述供线嘴(13)供给的上述线材(18)赋予张力,
上述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具有呈方形的台板(21)和线材导向件(22),上述线材导向件(22)立设于上述台板(21)的至少四个角,且在突出端具有多个凹槽(22b、22c、22d、22e),
上述移动单元(52)构成为使上述供线嘴(13)在正交于上述台板(21)的状态下能够在与上述台板(21)平行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夹具(20)中,形成有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和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上述卷绕初始线材保持槽(23c)对从上述供线嘴(13)抽出的上述线材(18)的卷绕始端部(18a)进行保持,上述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对上述线材(18)的卷绕终点端部(18b)进行保持,
上述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还具备切断装置(59),该切断装置(59)构成为能够对从上述卷绕终点线材保持槽(23d)向上述供线嘴(13)延伸的上述线材(18)进行切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材(18)的外径是0.3~1.0mm,上述供线嘴(13)的内径是上述线材(18)的外径的1.1~1.5倍。
4.一种天线线圈形成方法,使用了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供线嘴(13)在正交于上述台板(21)的状态下以与上述台板(21)平行的方式向设于上述台板(21)的四个角的上述线材导向件(22)依次移动,
在被从上述供线嘴(13)向正交于上述台板(21)的方向抽出后以规定的曲率折弯而平行于上述台板(21)的线材(18)的弯曲部(18c)向形成于上述线材导向件(22)的突出端的凹槽(22b、22c、22d、22e)依次进入,从而得到方形的天线线圈(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凹槽(22b、22c、22d、22e)的深度形成为超过上述线材(18)的剖面半径且小于直径,
上述天线线圈形成方法包括基板粘合工序,在该基板粘合工序中,使基板(17)重合于上述方形的天线线圈(16),并使从上述凹槽(22b、22c、22d、22e)突出的上述线材(18)粘合于上述基板(17)。
CN201510397738.0A 2014-07-10 2015-07-08 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及使用了其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34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2098A JP6336838B2 (ja) 2014-07-10 2014-07-10 アンテナコイル形成用巻線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ンテナコイル形成方法
JP2014-142098 2014-07-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34318A CN105234318A (zh) 2016-01-13
CN105234318B true CN105234318B (zh) 2017-07-25

Family

ID=55032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9773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34318B (zh) 2014-07-10 2015-07-08 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及使用了其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36838B2 (zh)
CN (1) CN105234318B (zh)
TW (1) TWI6026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2208B (zh) * 2017-08-11 2020-12-15 苏州乾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电磁炉线圈自动安装方法
CN108465758B (zh) * 2018-05-07 2023-10-20 江苏巨力钢绳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加工用金属丝锁死装置
CN108889880B (zh) * 2018-06-15 2020-07-14 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螺旋天线成型装置
CN110202079B (zh) * 2019-05-30 2020-12-04 苏州福菁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弹簧的生产方法
JP7313107B2 (ja) * 2019-10-02 2023-07-24 Nittoku株式会社 線材配設装置及び線材配設方法
CN110970715B (zh) * 2019-12-24 2024-01-26 天津光电惠高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天线的精确绕线骨架及使用方法
CA3138422A1 (en) * 2021-11-10 2023-05-10 Ineo Solutions Inc.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pedestal with extruded frame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1007859A3 (nl) * 1993-12-07 1995-11-07 Philips Electronics Nv Zadelvormige afbuigspoel, meerdraads gewikkeld, en wikkelmethode.
JP4034393B2 (ja) * 1997-11-27 2008-01-16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非接触icカードのアンテナコイルの巻線治具及び製造方法
DE19900922C1 (de) * 1999-01-13 2000-09-21 Elmotec Elektro Motoren 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Wellenwicklung für Statoren oder Rotoren elektrischer Maschinen
JP3451033B2 (ja) * 1999-04-28 2003-09-29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
JP4755360B2 (ja) * 2001-05-16 2011-08-24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コイルの巻線装置、icチップとコイルの接続装置、フレキシブルic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及び情報担体の製造装置
TWM277741U (en) * 2005-05-27 2005-10-11 Jang Chau Rung Tri-axial standing twisted spring wire winding machine
JP4189683B2 (ja) * 2005-05-31 2008-12-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ンテナコイル、通信基板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ド型無線機
TWM280079U (en) * 2005-07-26 2005-11-01 Lankom Electronics Co Ltd Wire winder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CN200974106Y (zh) * 2006-11-30 2007-11-14 上海理工大学 连续变丝径弹簧绕制装置
CN201026582Y (zh) * 2007-05-09 2008-02-27 张中钢 一种用于立式钢球加工机床上的输球导板
TW200915191A (en) * 2007-09-26 2009-04-01 Jun-Hong Lin Automatic production method of a sensor chip and an induction coil
TWM360238U (en) * 2009-02-20 2009-07-01 Teamwork Automatic Machinery Co Ltd Tension control structure for winding wire
JP2010246348A (ja) * 2009-04-09 2010-10-28 Fujitsu Ten Ltd 受電装置、及び送電装置
CN101618420B (zh) * 2009-07-24 2010-11-03 宁波奥赛减震系统有限公司 帘子线线圈的加工工艺及其设备
CA2781430A1 (en) * 2009-11-19 2011-05-26 Cubic Corporation Variable pitch mandrel wound antenna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JP5460432B2 (ja) * 2010-04-06 2014-04-02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開閉動作装置及び対象物の切断方法
JP2012137842A (ja) * 2010-12-24 2012-07-19 Nec Tokin Corp アンテナコイル形成用巻線治具
JP5936268B2 (ja) * 2012-08-08 2016-06-22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及び線材の端子への絡げ方法
CN102930972B (zh) * 2012-09-05 2015-05-20 广东岭先技术投资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四维成型模具及采用该模具制造变压器铁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2628B (zh) 2017-10-21
CN105234318A (zh) 2016-01-13
TW201601855A (zh) 2016-01-16
JP2016016442A (ja) 2016-02-01
JP6336838B2 (ja) 2018-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4318B (zh) 天线线圈形成用卷线装置及使用了其的天线线圈形成方法
CN101952916B (zh) 扁绕绕组的卷绕方法和扁绕绕组的卷绕设备
JP5114372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における電力伝送方法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JP5114371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KR101108925B1 (ko) 비접촉 전력 전송 장치
JP5604181B2 (ja) 充電装置
CN103246287B (zh) 无人行驶作业车的控制装置
US9994255B2 (en) Vehicle guidance apparatus and vehicle guidance method
CN103827997A (zh) 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和电力传输系统
JP2011244530A (ja) 共鳴型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の受電側設備
WO2014054358A1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WO2011086694A1 (ja) 非接触受電装置、非接触送電装置、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
DE102019112488A1 (de) Bewegliches drahtloses ladesystem
CN103874646A (zh) 收装装置
CN105431324A (zh) 屏蔽装置以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KR20100091117A (ko) 비접촉 전력 전송 장치
CN105765824A (zh) 非接触供电系统
CN103347730A (zh) 车辆及外部供电装置
CN100495866C (zh) 绕组绕线及排出装置
CN104285362A (zh) 扁立线圈绕线方法以及绕线装置
CN106981363A (zh) 线圈制造装置以及线圈制造方法
CN106103181B (zh)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对象物供电装置
WO2017154985A1 (ja) 車両充電システム、駐車場システム及び車両の充電方法
KR20150112446A (ko) 차량 무선 충전 시스템
CN105765677A (zh) 非接触电力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