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3735B -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3735B
CN105223735B CN201410232000.4A CN201410232000A CN105223735B CN 105223735 B CN105223735 B CN 105223735B CN 201410232000 A CN201410232000 A CN 201410232000A CN 105223735 B CN105223735 B CN 105223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ness
alignment layers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20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3735A (zh
Inventor
邱长儒
朱夏青
林凤琳
陈俐君
陈傅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2320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23735B/zh
Priority to CN201910153779.3A priority patent/CN1100584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23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3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3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3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其上方设置有一像素电极、一数据线及一扫描线;一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一第一配向层,设于第一基板、数据线、扫描线及像素电极上;以及一液晶层,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其中像素电极上的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一厚度,数据线及扫描线其中的一上的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二厚度,且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尤其指一种具有新颖结构配向层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技术不断进步,所有的装置均朝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等趋势发展,故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装置已由以往的阴极射线管发展成液晶显示设备。特别是,液晶显示设备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多,举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行动导航装置、电视等显示设备,其显示面板多使用液晶显示面板。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对比度、色彩、可视角度为决定液晶显示设备观看效果的主要参数。随着液晶显示设备的发展,目前主流或开发中的面板可区分为:扭曲向列型(TN)、垂直配向型(VA)、平面配向型(IPS)等模式。
其中,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面板需通过配向层帮助注入的液晶分子排列,而达到调整明暗显示的功效。然而,由于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与彩色滤光片(CF)基板上具有图案,且一般的配向层多为均匀厚度涂布,故配向层表面会有段差的情形发生,而此段差将会导致刷磨异常或是单体聚集,而影响到液晶的配向。
有鉴于此,目前亟需发展一种可改善配向层刷磨异常或是单体聚集的液晶显示面板,以期可改善液晶配向异常,进而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以改善液晶配向异常的问题,进而提升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可制作出前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其上方设置有一像素电极、一数据线及一扫描线;一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一第一配向层,设于第一基板、数据线、扫描线及像素电极上;以及一液晶层,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其中,像素电极上的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一厚度,数据线及扫描线其中的一上的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二厚度,且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或/及扫描线的厚度均大于像素电极的厚度。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中,通过将像素电极上的第一配向层的第一厚度设计成大于数据线或/及扫描在线的第一配向层的第二厚度,而可减少像素电极上与数据线或/及扫描在线的第一配向层表面的高度差,进而改善配向层刷磨异常或是单体聚集的问题,而得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其中第一基板上方设置有一像素电极、一数据线及一扫描线,且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形成一第一配向层,设于第一基板、数据线、扫描线及像素电极上,其中像素电极上的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一厚度,数据线及扫描线其中的一上的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二厚度,且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以及注入一液晶层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可使用本领域常用的图案化手段,以使配向层图案化而具有不同厚度。举例而言,可使用具有特殊微结构的凸版(APR版),以转印方式直接制作出图案化的配向层;或者先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配向层,再经由黄光微影蚀刻以制作出图案化的配向层;或者先涂布具有均匀厚度的配向层,于固化前先以压印的方式图案化配向层,再将配向层固化后得的。然而,本发明的配向层图案化方式并不限于此些手段。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只要像素电极上的第一配向层的第一厚度(T1)大于数据线及/或扫描线的第一配向层的第二厚度(T2),即可改善光配向异常的问题。较佳为,第一厚度与第二厚度间的比值(T1/T2)介于1至10之间(1≤T1/T2≤10);更佳地介于1至5之间(1≤T1/T2≤5);且最佳地介于2至4之间(2≤T1/T2≤4)。然而,此厚度比可依据像素电极、数据线及扫描线距离第一基板表面的距离而有所调整,而并非仅限于此厚度比范围内。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于第二基板上还设有一彩色滤光单元及一黑色矩阵。此外,还形成一第二配向层于彩色滤光单元及黑色矩阵上。其中,彩色滤光单元上的第二配向层具有一第四厚度,黑色矩阵上的第二配向层具有一第五厚度,且第四厚度小于第五厚度。于部分实施态样中,彩色滤光单元会部分覆盖黑色矩阵,此时,彩色滤光单元与黑色矩阵交迭处的第二配向层厚度,小于彩色滤光单元未与黑色矩阵交迭处的第二配向层厚度。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于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更设有至少一间隔物,且较佳为间隔物设于第二基板上。当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对组时,间隔物则可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以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形成一预定空间,以利后续液晶分子注入。当第一基板上设有间隔物时,第一配向层覆盖此间隔物上并具有一第三厚度,且第三厚度小于第一厚度及第二厚度。较佳的情形为,第二基板上设有间隔物,而第二配向层覆盖此间隔物上并具有一第三厚度,且第三厚度小于第四厚度及第五厚度;同时,第三厚度亦小于第一厚度及第二厚度。于部分情形下,间隔物上的配向层的第三厚度趋近于0nm,即几乎量测不到此第三厚度。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第一基板上可还设有一薄膜晶体管组件,其中薄膜晶体管组件包括:一栅极、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一源极及一漏极,其中绝缘层覆盖栅极,半导体层设于绝缘层上,源极及漏极设于半导体层上,源极及漏极相距一预定距离以形成一通道区。在此,第一配向层亦设于薄膜晶体管组件上,其中源极及漏极上的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六厚度,通道区中的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七厚度,且第六厚度小于第七厚度。
此外,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于第一基板上还形成一保护层,覆盖数据线、扫描线及薄膜晶体管组件。其中,保护层具有一开口以显露薄膜晶体管组件的漏极,像素电极设于保护层上并向开口延伸以与漏极电性连接,其中于开口中的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八厚度,而于漏极上(更具体而言,于漏极上的像素电极上)的第一配向层的第六厚度小于第八厚度。
再者,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设于薄膜晶体管组件外(更具体而言,于第一基板上未设有薄膜晶体管组件而设有像素电极的区域)的第一配向层具有第一厚度,且第一厚度大于第六厚度。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层及第二配向层)材料并无特殊限制,可为本领域常用的配向层材料,如聚亚酰胺(polyimide,PI)、聚乙烯肉桂酸酯(polyvinylcinnamate,PVCN)、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等,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较佳为,本发明的配向层材料是使用聚亚酰胺。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除了设计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层及第二配向层)厚度外,还可于配向层表面形成至少一突起结构、至少一隆凸、或其组合。较佳为,第一基板包括一显示区与一非显示区,而前述的突起结构及隆凸设于对应于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上的第一配向层上。此外,第二基板亦可包括一显示区与一非显示区,其分别与第一基板的显示区与非显示区相互对应,且前述的突起结构及隆凸亦设于对应于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上的第二配向层上。较佳为,前述的突起结构及隆凸设于第一配向层及/或第二配向层的边缘区域。由突起结构及隆凸的设计,可增强配向层边缘对基板(包括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压力与附着力,减少配向层材料溢流及固化时缩膜的问题,进而防止配向层有位移情形产生。
其中,无论是第一配向层或第二配向层,配向层的材料可与其上方设置的突起结构及/或隆凸的材料相同。此外,突起结构及/或隆凸较佳与配向层一体成型。在此,可使用具有对应于突起结构及/或隆凸的特殊微结构的凸版或光罩,以使配向层与其上方所设的突起结构及/或隆凸同时形成或分开形成。在此,所谓的「突起结构」是指突起顶端距离配向层表面高度超过30nm;而所谓的「隆凸」是指突起顶端距离配向层表面高度小于30nm。此外,于本发明中,突起结构是具有一不平整表面,或者突起结构是具有一山脊状结构。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配向层材料的黏度是与聚合物的聚合度或种类有关。举例而言,当使用同一种聚合物材料时,聚合度越高时,配向层材料具有越高的黏度。因此,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态样中,配向层使用具有高黏度的材料,如: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于此情形下,还可于配向层表面形成至少一突起结构、至少一隆凸、或其组合。较佳为,于配向层表面同时形成有突起结构及隆凸。此外,当配向层表面形成有突起结构时,突起结构的高度(更具体而言,突起结构的顶端距离配向层一表面的高度)与相邻于突起结构的配向层的厚度比值介于2~10之间。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态样中,配向层是使用具有较低黏度的材料,如:分子量较小的聚合物。于此情形下,于配向层表面可形成隆凸;此外,于配向层的边缘可还具有至少一弯曲结构。在此,所谓的「弯曲结构」可包括由弧型、折线型、波浪型、或其组合所形成的结构。
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层及第二配向层)可选择性的包括复数个粒子。其中,设于非显示区的粒子尺寸大于设于显示区的粒子尺寸。在此,所谓的「粒子」可如晶核、晶体、晶粒、或聚集物等,只要有显著颗粒状形成于配向层中即属于本发明粒子所定义的范围内。特别是,于部分实施态样中,隆凸除了使用具特殊微结构的凸版或光罩形成外,亦可为由复数粒子聚集所导致的微结构。
此外,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中,还使用一框胶以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对组。因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一框胶,位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框胶可选择性的覆盖部分的配向层;更具体而言,框胶可选择性的覆盖配向层的边缘区域。当配向层上还设有突起结构及/或隆凸时,框胶较佳是覆盖突起结构及/或隆凸;由于突起结构及/或隆凸的设计,可增加框胶与配向层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框胶与配向层剥离的情形发生。
除前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外,本发明还提供一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一背光模块;以及前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设于该背光模块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于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D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于非显示区的剖面示意图。
图8A至图8C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于非显示区的剖面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与框胶间的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一另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与框胶间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于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部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薄膜晶体管基板,11第一基板,12扫描线,13数据线,14薄膜晶体管单元,141栅极,142绝缘层,143半导体层,1441源极,1442漏极,1443通道区,145保护层,1451开口,15像素电极,16第一配向层,161突起结构,162隆凸,163表面,164粒子,17储存电极,2彩色滤光片基板,21第二基板,22彩色滤光单元,23黑色矩阵,24保护层,25共电极层,26第二配向层,3间隔物,4液晶层,5框胶,6布线,7液晶显示设备,D显示区,H1高度,H2高度,N非显示区,P边缘区域,T厚度,T1第一厚度,T2第二厚度,T3第三厚度,T4第四厚度,T5第五厚度,T6第六厚度,T7第七厚度,T9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亦可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针对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基板1、一彩色滤光片基板2、复数间隔物3、一液晶层4及一框胶5。其中,薄膜晶体管基板1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系相对设置,间隔物3与液晶层4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间,且薄膜晶体管基板1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是通过框胶5进行对组。接下来,将分别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及彩色滤光片基板2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首先,如图2及图3所示,其中图2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沿图2的A-A’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图未示),上方设置有一扫描线12、一数据线13、一薄膜晶体管单元14、一像素电极15及一储存电极17。在此,以两相邻的扫描线12及两相邻的数据线13定义出一像素单元;于一像素单元中,包括一薄膜晶体管单元14、一像素电极15及一储存电极17,且像素电极15设于两相邻的扫描线12及两相邻的资料线13间。在此,扫描线12、数据线13、储存电极17的材料可使用本领域常用的导电材料,如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氮氧化物、或其他本领域常用的电极材料;且较佳为金属材料。
接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数据线13、一扫描线(图未示)及一薄膜晶体管单元14,其中,数据线13、扫描线(图未示)及一薄膜晶体管单元14设于第一基板11上。于薄膜晶体管单元14中,包括:一栅极141,设于该第一基板11上;一绝缘层142(亦可称之为栅极绝缘层),覆盖栅极141及第一基板11;一半导体层143,设于绝缘层142上;一源极1441及一漏极1442,设于半导体层143上,其中源极1441及漏极1442相距一预定距离以形成一通道区1443。在此,绝缘层142亦同时覆盖数据线13及扫描线(图未示)。于本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单元14可采用公知的薄膜晶体管制程制作,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一基板11使用本领域常用的基板,如玻璃基板、塑料基板、硅基板及陶瓷基板等。再者,栅极141的材料可使用本领域常用的导电材料,如金属、合金、金属氧化物、金属氮氧化物、或其他本领域常用的电极材料;且较佳为金属材料,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至于绝缘层142的材料,则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栅极绝缘层材料,如氮化硅(SiN);而半导体层143,亦可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半导体层材料,包括:非晶硅、多晶硅、如P13、DH4T、五苯环的有机材料等;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于形成数据线13、扫描线(图未示)及薄膜晶体管单元14后,如图3所示,还形成一保护层145,覆盖数据线13、扫描线(图未示)及薄膜晶体管组件14。其中,保护层145具有一开口1451以显露漏极1442。接着,形成一像素电极15,其设于保护层145上并向开口1451延伸以与漏极1442电性连接。在此,保护层145的材料可为本领域常用的如氧化硅的钝化层材料。此外,像素电极15可为本领域常用的图案化电极层,如米字电极或锯齿状电极;且像素电极15的材料可为本领域常用的透明导电材料,如ITO、IZO等金属氧化物的透明电极材料。
最后,如图3所示,于保护层145及像素电极15上还涂布一光配向单体,经固化后,则可形成一第一配向层16。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向层16并不具有均匀厚度,而是随着第一配向层16下方组件结构高低,而调整第一配向层16的厚度,使得第一配向层16表面的高低差(段差)可降到最低。在此,可使用具有特殊微结构的凸版(APR版),以转印方式直接制作出图案化的配向层;或者先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配向层,再经由黄光微影蚀刻以制作出图案化的配向层;或者先涂布具有均匀厚度的配向层,于固化前先以压印的方式图案化配向层,使配向层具有不同厚度后,再将配向层固化后得的。然而,本发明的配向层图案化方式并不限于此些手段。经由前述工艺后,则完成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第一配向层16的厚度设计。
如图4A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数据线区域部分放大示意图。其中,像素电极15上的第一配向层16具有一第一厚度T1,数据线13的第一配向层16具有一第二厚度T2,且第一厚度T1大于第二厚度T2。较佳为,第一厚度T1与第二厚度T2间的比值(T1/T2)介于1至10之间(1≤T1/T2≤10);更佳地介于1至5之间(1≤T1/T2≤5);且最佳地介于2至4之间(2≤T1/T2≤4)。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厚度T1可介于0.1μm至0.2μm之间,而第二厚度T2可介于0.01μm至0.08μm之间;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前述厚度范围,只要是第一配向层16下方组件结构越高则第一配向层16的厚度越薄,即可达到本发明降低第一配向层16表面高低差的目的。在此,仅以数据线区域部分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均了解,扫描线区域亦可使用与数据线区域相同的第一配向层厚度设计。
此外,如图4B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薄膜晶体管组件区域部分放大示意图。其中,源极1441及漏极1442上的第一配向层16具有一第六厚度T6,通道区1443中的第一配向层16具有一第七厚度T7,且第六厚度T6小于第七厚度T7。此外,于开口1451中的第一配向层16具有一第八厚度T8,且于漏极1442上的第一配向层16的第六厚度T6小于第八厚度T8。再者,设于薄膜晶体管组件14外(更具体而言,于第一基板11上未设有薄膜晶体管组件14而设有像素电极15的区域)的第一配向层16具有第一厚度T1,且第一厚度T1大于漏极1442上的第一配向层16的第六厚度T6。
如图4A及图4B所示,本实施例由调整不同区域的第一配向层16厚度大小,使得第一配向层16的厚度随着第一配向层16下方组件结构增加而递减,进而达到本发明降低第一配向层16表面高低差(段差)的目的。由此,可防止因第一配向层16段差所导致的刷磨异常或是单体聚集而影响到液晶配向等问题,进而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接着,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基板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包括:一第二基板21、一彩色滤光单元22及一黑色矩阵23。其中,彩色滤光单元22及黑色矩阵23系设于第二基板21上,且黑色矩阵23设于两相邻的彩色滤光单元22间。而后,于彩色滤光单元22及黑色矩阵23上更依序形成一保护层24、一共电极层25及一第二配向层26,则完成本实施例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在此,保护层24材料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保护层145(如图3所示)材料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本实施例的共电极层25可为本技术领域常用的平板电极层,且其材料可为本领域常用的透明导电材料,如ITO、IZO等金属氧化物的透明电极材料。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二配向层26采用与第一配向层相同方法制备,故在此不再赘述。需特别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配向层26亦不具有均匀厚度,而是随着第二配向层26下方组件结构高低,而调整第二配向层26的厚度,使得第二配向层26表面的高低差(段差)可降到最低。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第二配向层26的厚度设计。
如图5所示,彩色滤光单元22上的第二配向层26具有一第四厚度T4,黑色矩阵23上的第二配向层26具有一第五厚度T5,且第四厚度T4小于第五厚度T5。在此,第四厚度T4可介于0.01μm至0.08μm之间,而第五厚度T5可介于0.1μm至0.2μm之间;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前述厚度范围,只要是第二配向层26所覆盖的组件结构越高则第二配向层26的厚度越薄,即可达到本发明降低第二配向层26表面高低差的目的。此外,彩色滤光单元22会部分覆盖黑色矩阵23,此时,彩色滤光单元22与黑色矩阵23交迭处的第二配向层26的厚度T9小于彩色滤光单元22未与黑色矩阵23交迭处的第二配向层26厚度(即第四厚度T4所标示处)。
此外,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间隔物3,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及彩色滤光片基板2之间(如图1所示)。更具体而言,间隔物3设于第二基板21上,且第二配向层26覆盖间隔物3;其中,于间隔物3上的第二配向层26具有一第三厚度T3,且第三厚度T3小于第四厚度T4及第五厚度T5。若将间隔物3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第一配向层16厚度比较时(请同时参考图3),第三厚度T3小于像素电极15上的第一配向层16的第一厚度T1及资料线13的第一配向层16的第二厚度T2。于部分实施例中,间隔物3上第二配向层26的第三厚度T3相当薄,甚至趋近于0nm(即,以扫描是电子显微镜(SEM)也无法量测得到)。
于本实施例中,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层16及第二配向层26)材料并无特殊限制,可为本领域常用的配向层材料,如聚亚酰胺(polyimide,PI)、聚乙烯肉桂酸酯(polyvinylcinnamate,PVCN)、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等,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较佳为,本实施例的配向层材料使用具有高黏度的聚亚酰胺。
当完成前述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及彩色滤光片基板2后,如图1所示,将薄膜晶体管基板1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对组并以框胶5接合,且注入液晶分子后形成液晶层4,则完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为了提升第一配向层16及第二配向层26与框胶5(请同时参考图1、图3及图5)的附着力,本实施例的第一配向层16及第二配向层26的边缘区域还设计有一微结构。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第一配向层16及第二配向层26的边缘区域的微结构;其中,第一配向层16与第二配向层26的边缘区域可具有相同或不同设计,在此,仅以第一配向层16加以说明,而第二配向层26部分则不再赘述。
图6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于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第一配向层16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且第一配向层16的边缘区域P还设有一突起结构161及复数隆凸162。若将薄膜晶体管基板1定义出显示区D及非显示区N时,第一配向层16上的突起结构161及隆凸162设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的非显示区N上。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向层16的材料与突起结构161及隆凸162的材料相同,且突起结构161及隆凸162与该第一配向层16一体成型。在此,可使用一与第一配向层16及其上方的突起结构161的图案对应的凸版或光罩,于形成第一配向层16的同时形成突起结构161;且亦可使用一与第一配向层16及其上方的突起结构161及隆凸162的图案对应的凸版或光罩,于形成第一配向层16的同时形成突起结构161及隆凸162。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隆凸162可无需使用一与隆凸162的图案对应的凸版或光罩来形成,而是通过配向层材料聚合时所产生的粒子(包括晶核、晶体、晶粒、或聚集物)来形成。
图7A至图7D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于图6非显示区N的沿B-B’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A所示,第一配向层16上的突起结构161距离第一配向层16的一表面163的高度H1与相邻于突起结构161的配向层16的厚度T比值介于2~10之间。在此,高度H1可介于150nm至300nm之间,而厚度T可介于10nm至100nm之间;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前述厚度范围,只要突起结构161于第一配向层16有一显著高度,即可达到增强配向层边缘对基板的压力与附着力,减少配向层材料溢流及固化时缩膜的问题,进而防止配向层有位移情形产生。此外,于第一配向层16上的突起结构161旁还设有复数隆凸162;在此,隆凸162的高度H2可介于5nm至30nm之间,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再者,图7A所示的突起结构161具有与垂直于第一配向层16的表面163的侧边;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突起结构16的两侧边可皆一斜面(如图7B所示);或突起结构16呈圆弧状(如图7C所示);或突起结构16的一侧边垂直于第一配向层16的表面163(如图7D所示);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此外,图7A至图7D所示的突起结构161均以一平整表面表示;然而,于其他实施例中,突起结构161可具有一平整表面,如山脊状结构。
图8A至图8C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配向层于图6非显示区N的沿C-C’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一般而言,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N设有布线,而本实施例的第一配向层161可还设于非显示区N的布线6上。
当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以框胶5封装时,第一配向层16的突起结构161与框胶5间的关系如图9A所示。由设置此突起结构161,可框胶5可覆盖此突起结构161而增加与第一配向层16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框胶5与第一配向层16剥离的情形发生。同时,如图9A所示,第一基板11外缘凸出于框胶5外。
然而,于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外缘可与框胶5切齐,如图9B所示。此外,于此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配向层材料是使用具有低黏度的聚亚酰胺;故虽然无法形成如图9A的突起结构161,但所形成的第一配向层16的边缘系形成一特殊弯曲结构,如波浪型结构,如图11所示。
无论是如图6所示的具有突起结构161及隆凸162的第一配向层16、或是如图11所示的具有隆凸162及波浪型结构边缘的第一配向层16,第一配向层16内均可能产生复数个粒子164,此些粒子可为第一配向层16于固化时所形成的晶核、晶体、晶粒、或聚集物,如图10所示。特别是,设于非显示区N的粒子164尺寸大于设于显示区D的粒子164尺寸。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配向层16可不包括前述粒子164,或仅有非显示区N形成有前述粒子164。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图6至图10仅绘制第一基板11上设置第一配向层16;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均了解,在此是省略第一基板11与第一配向层16间的其他组件(如:薄膜晶体管组件等)。
除此之外,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制得的液晶显示面板还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7,如图12所示;其中,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一背光模块(图未示);以及设于背光模块上的液晶显示面板(图未示)。在此,仅以显示器作为液晶显示设备的一示例,其他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行动导航装置、电视等显示设备,亦可使用本发明前述实施例所制得的液晶显示面板。
上述实施例仅系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含:
一第一基板,其上方设置有一像素电极、一数据线及一扫描线;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第一配向层,设于该第一基板、该数据线、该扫描线及该像素电极上;
一液晶层,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间;以及
至少一间隔物,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其中该像素电极上的该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一厚度,该数据线及该扫描线其中之一上的该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二厚度,一第二配向层设于该间隔物上并具有一第三厚度,且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该第三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及该第二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基板包括一显示区与一非显示区,对应于该第一基板的该非显示区上的该第一配向层上更设有至少一突起结构、至少一隆凸或其组合,该至少一突起结构的突起顶端距离该第一配向层表面高度超过30nm,该至少一隆凸的突起顶端距离该第一配向层表面高度小于30n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配向层的材料与该突起结构或该隆凸的材料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突起结构或该隆凸与该第一配向层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突起结构的高度与相邻于该突起结构的该第一配向层的厚度比值介于2~10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包括一框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部分覆盖该第一配向层。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包括一框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部分覆盖至少一该突起结构、至少一该隆凸或其组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厚度与该第二厚度比值介于1~10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包括一彩色滤光单元及一黑色矩阵,其中该彩色滤光单元及该黑色矩阵设于该第二基板上,该第二配向层设于该彩色滤光单元及该黑色矩阵上,而该彩色滤光单元上的该第二配向层具有一第四厚度,该黑色矩阵上的该第二配向层具有一第五厚度,且该第四厚度小于该第五厚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三厚度小于该第四厚度及该第五厚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基板上设有一薄膜晶体管组件,该薄膜晶体管组件包括:一栅极、一绝缘层、一半导体层、一源极及一漏极,其中该绝缘层系覆盖该栅极,该半导体层设于该绝缘层上,该源极及该漏极设于该半导体层上,该源极及该漏极相距一预定距离以形成一通道区,且该第一配向层设于该薄膜晶体管组件上,其中该源极及该漏极上的该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六厚度,该通道区中的该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七厚度,且该第六厚度小于该第七厚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包括一保护层,覆盖该数据线、该扫描线及该薄膜晶体管组件,其中,该保护层具有一开口以显露该漏极,该像素电极设于该保护层上并向该开口延伸以与该漏极电性连接,其中于该开口中的该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八厚度,且于该漏极上的该第一配向层的第六厚度小于该第八厚度。
1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其上方设置有一像素电极、一薄膜晶体管组件、一数据线及一扫描线;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第一配向层,设于该第一基板、该数据线、该扫描线、该薄膜晶体管组件及该像素电极上;
一液晶层,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间;以及
至少一间隔物,设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其中该像素电极上的该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一厚度,该数据线及该扫描线其中之一上的该第一配向层具有一第二厚度,该第一配向层设于该间隔物上并具有一第三厚度,且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该第三厚度小于该第一厚度及该第二厚度。
CN201410232000.4A 2014-05-28 2014-05-28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Active CN105223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2000.4A CN105223735B (zh) 2014-05-28 2014-05-28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201910153779.3A CN110058459B (zh) 2014-05-28 2014-05-28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2000.4A CN105223735B (zh) 2014-05-28 2014-05-28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3779.3A Division CN110058459B (zh) 2014-05-28 2014-05-28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3735A CN105223735A (zh) 2016-01-06
CN105223735B true CN105223735B (zh) 2019-03-26

Family

ID=549927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3779.3A Active CN110058459B (zh) 2014-05-28 2014-05-28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201410232000.4A Active CN105223735B (zh) 2014-05-28 2014-05-28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3779.3A Active CN110058459B (zh) 2014-05-28 2014-05-28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00584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1714A (zh) * 2016-08-03 2021-11-05 朱夏青 显示面板
CN107422543B (zh) * 2017-07-04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389A (zh) * 2006-09-04 2008-03-12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3930283U (zh) * 2014-05-28 2014-11-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2294B2 (ja) * 1992-11-17 2002-02-0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3071650B2 (ja) * 1994-12-07 2000-07-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0498451C (zh) * 2006-12-08 2009-06-1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29025B (zh) * 2011-04-21 2016-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
CN102654685A (zh) * 2011-11-18 2012-09-0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取向膜、液晶面板及取向膜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389A (zh) * 2006-09-04 2008-03-12 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3930283U (zh) * 2014-05-28 2014-11-05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58459B (zh) 2022-08-30
CN105223735A (zh) 2016-01-06
CN110058459A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1520B1 (ko) 횡전계 방식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798232B1 (ko)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액정 표시 패널
KR101641535B1 (ko) 액정표시패널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표시패널
US8107048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array substrate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a soft mold
CN105158980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US1003137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US915199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0495132C (zh) 具有恒定单元间隙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13874A (zh) 液晶显示器及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US982352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597665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9874778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3336396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03930284U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05223735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US2015007064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18418B (zh) 液晶顯示面板及包含其之液晶顯示裝置
CN109375411B (zh) 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3930283U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液晶显示设备
US2016000410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US20130083415A1 (en) Color fil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193032U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該液晶表示パネル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10255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16878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3193033U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該液晶表示パネル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