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1593B - 用于离合器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的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离合器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的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1593B
CN105221593B CN201510362810.6A CN201510362810A CN105221593B CN 105221593 B CN105221593 B CN 105221593B CN 201510362810 A CN201510362810 A CN 201510362810A CN 105221593 B CN105221593 B CN 105221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force
actuator
reinforcement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28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1593A (zh
Inventor
H·莫雷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Embrayag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Embrayag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Embrayages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Embrayages SAS
Publication of CN105221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1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1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15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8/00Electrically-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16D13/752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the adjusting device being located in the actuating mechanism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离合器的致动器(10),尤其是机动车辆离合器的致动器,致动器至少具有:致动器的输出机构(14),起用于作用于离合器(E)的控制部件,输出机构(14)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不工作位置(P1)与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之间活动安装,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根据离合器(E)的磨损相对于一个固定基准点(12)变化;发动机(18),其被控制以使与至少一个作用于输出机构(14)的致动机构(22)配合的驱动部件(20)移动;具有增力弹簧(38)的增力部件(36),增力弹簧在增力机构(40)上施加增力作用力,增力机构在由第一止动部件(42)限定的极限不工作位置与由第二止动部件(44)限定的极限增力位置之间活动安装,所述增力作用力向极限增力位置促动增力机构(40),增力机构(40)通过连接件(62,64)移动地连接于致动机构(22),连接件允许单向调节增力机构(40)相对于致动机构(22)的相对位置,以根据输出机构(14)的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补偿离合器(E)的磨损。

Description

用于离合器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的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致动器的领域,尤其是机动车辆离合器的致动器的领域。
本发明尤其涉及机动车辆离合器的行程或磨损补偿致动器,其直接或非直接地作用于与离合器联接的控制器,例如至少一个离合器分离轴承。
背景技术
当致动器具有也称为“作用力补偿式”增力部件时,致动器一般具有增力弹簧,所述增力弹簧作用于与致动器的输出机构连接的一个凸轮或一个斜面,以便当离合器为“常闭型”时,例如沿着与离合器开启相应的方向促动所述输出机构。
增力弹簧大体上平衡离合器的回位弹簧、通常是膜片提供的抗力,以使由发动机提供的致动离合器的作用力减小到最小值。
应当指出,膜片位置不相应于接合状态的离合器通常称为“常闭”离合器,而膜片不工作位置不相应于分离状态的离合器称为“常开”离合器,后一种“常开”离合器尤其用于具有自动控制变速器的车辆。
在离合器中,控制部件移位造成摩擦衬片的磨损,使得离合器分离轴承,因而致动器的输出机构,由于该输出机构的轴向行程变化以及致动器给予的控制力或大或小的变化,导致离合器的状态变化。
现有技术中公知的许多行程或磨损补偿系统通常集装于离合器,用于随着摩擦衬片磨损而补偿这种磨损,使所述磨损不再影响控制部件的位置和致动器的输出机构的轴向行程。
但是,这种公知装置比较复杂,其工作往往不大精确,使用时不太可靠。
另一种解决方案在于,根据离合器特别是摩擦衬片的磨损,调节致动器的输出机构的轴向位置,尤其借助集装于致动器的可变长度的部件进行调节,补偿控制部件例如离合器分离轴承由于离合器磨损而引起的移位。
在这种解决方案中,增力部件使作用力适应制造公差和离合器磨损的能力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致动器发动机的扭矩取决于增力部件和离合器曲线的良好相对定位,其尤其决定致动器的性能及其部件的尺寸和使用寿命。
文献WO-2007/138216述及行程补偿致动器,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离合器的行程补偿致动器,其具有驱动活动装置平移的发动机,该活动装置作用于致动器的输出机构,例如一杆体,用以引起离合器开启和闭合。
有利地,这种致动器适用于如同控制常开型离合器那样,控制常闭型离合器。
活动部件由一个螺钉-螺母系统构成,可沿两个方向调节长度,以补偿允差,更具体的是补偿离合器的磨损,主要是摩擦衬片的磨损。
在致动器的传动链条中,螺钉-螺母系统紧接地间置在输出机构的上游,根据磨损进行的长度调节在活动部件的不影响离合器状态的行程范围进行,例如在常开型离合器中在相应于过分离的范围进行。
长度调节根据计算机的要求,尤其根据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传送到计算机的信息,例如位置传感器的相应于离合器的触及点的预定位置数值,有选择地进行。
根据第一种可能,增力的调整可参照计算机计算出的触及点获得,但是,该触及点尤其可根据离合器的温度发生变化。
此外,触及点的位置与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的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增力作用力在常开型离合器的情况下必须最大时,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尤其与偏差、膜片的作用力变化、压板复原舌片的磨损、离合器部件的平顺性和刚度的不同允差有关。
根据第二种可能,增力的调整可参照高可传送扭矩值获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合器摩擦系数值的不确定性增加到增力部件的定位中。
在文献WO-2007/138216中,用螺钉-螺母系统进行的调节一步一步地根据活动部件往复路径的导程(pas)进行。因此,从首次使用致动器来看,工作时的初始调节可根据允差需要大量导程,因而在装配线上进行要求时间长。
另外,致动器中的调节在离合器处于其分离状态时进行,有时在有此配备的车辆的发动机关闭时进行,即在驾驶员特别感觉到致动器移动声音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一些车辆厂家要求在发动机运转、离合器处于其接合状态时进行调节,以便尤其是车辆驾驶员感觉不到。
文献FR-2564920述及用于控制常闭型离合器的致动器的磨损补偿装置。
但是,该文献述及的致动器的工作原理仅适用于常闭型离合器。实际上,离合器的不工作位置(相应于零作用力与接合状态)和有效行程分别连接,以致该补偿原理不适用于常开型离合器,在常开型离合器中不管离合器的磨损如何,不工作位置都保持相同。
因此,这种致动器具有这样的缺点:不能标准化和不能用于不同的应用情况,特别是不能用于具有三个离合器的混合机动车,这三个离合器分别是一个常闭型离合器和两个常开型离合器。
当离合器的作用力最小、因而致动作用力不是最大时——其中,增力作用力看来最有效,增力作用力的调整也用机械方法相对于离合器的不工作位置获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离合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特别简单、结构紧凑,并且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致动器的缺陷。
本发明尤其旨在提出一种致动器,所述致动器集装有增力部件,有选择地输送增力作用力,以被动地增力致动作用力,以进行性能良好的运行,同时发动机能量消耗减少,所述致动器与所有类型的常开或常闭离合器兼容。
本发明还旨在提出一种快速调节致动器,用于在装配线上进行致动器的初始调节,调节的操作可无声进行,而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驾驶员感觉不到发动机的运转)。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离合器的致动器,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至少具有:
-致动器的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用于作用于所述离合器的控制部件,以便引起离合器在至少一个接合状态与一个分离状态之间的状态变化,所述输出机构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不工作位置与一个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之间活动安装,所述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根据离合器的磨损相对于一个固定基准点变化;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有选择地被控制以使联接的驱动部件移动,所述驱动部件与至少一个作用于所述输出机构的致动机构配合;
-增力部件,所述增力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增力弹簧,所述增力弹簧通过施力部件在增力部件施上加增力作用力,所述增力机构在由第一止动部件限定的极限不工作位置与由第二止动部件限定的极限增力位置之间活动安装,所述增力作用力向所述极限增力位置促动所述增力机构,
所述增力机构通过互补连接件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致动机构,所述互补连接件允许单向调节增力机构相对于致动机构的相对位置,以根据输出机构的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补偿离合器的磨损。
有利地,本发明的致动器可联接于任何离合器,单离合器或双离合器,不管是什么型式,常开离合器和常闭离合器。
有利地,致动器施用于控制常开离合器,以引起从分离状态向接合状态的改变,如同常闭离合器那样,反之以引起从接合状态向分离状态的改变。
有利地,致动器具有增力部件,在由离合器的膜片施加的反向抗力最大时,所述增力机构释放最大增力作用力。
同现有技术的致动器相比,形成补偿部件的互补连接件不布置在发动机和增力部件的下游以及输出机构的上游,即“串联”布置,借助于这些补偿部件进行可补偿离合器的磨损的调节。
当由离合器的膜片施加的相反的抗力基本上最大时,致动器能够补偿离合器的磨损,所述补偿有利地在离合器的曲线的相应于所述最大作用力的不断增大的线性部分上进行。
有利地,本发明的致动器能借助于致动器的发动机有选择地施加称为超限作用力的受控的作用力根据允差和离合器的磨损以简单而强有力的策略进行调节,该受控的作用力大于接合离合器所需的正常作用力。
有利地,可使用不同的补偿策略,尤其是在传动装置或车辆的装配线上起初根据车辆制造厂限定的条件,或者以后在车辆的使用期限中,使用不同的补偿策略。
在车辆的使用期限中的策略情况下,补偿可在出现磨损或者仅仅在检测到实际磨损时,按照预定的足够长的时间间隔周期性进行。
补偿也可在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磨损检测再现性的情况下进行,特别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在车辆的发动机停止或运转时,根据声应力或者致动器的可使用性,发动机或离合器的估算温度处于确定值范围,离合器的转速适度或为零。
由致动器的发动机产生的所述超限作用力例如通过对发动机逐渐施加电流直至达到预定的规定值或者将一定的动能(速度)赋予发动机直至预定的接合位置而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当常开型的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时,输出机构处于所述第二负载工作位置;
-致动器能够控制常开的离合器;
-致动器能够控制常闭的离合器;
-致动器具有壳体,承载第一和第二止动部件的所述壳体构成所述固定基准点,第二轴向工作位置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准点变化;
-预加载装置布置在所述致动机构和所述输出机构之间;
-所述驱动部件具有将发动机的转动运动转换成传送到致动机构的平移运动的转换部件;
-与发动机联接的驱动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滚珠螺钉和一个滑动架,由发动机驱动滚珠螺钉转动引起所述滑动架平移移动,所述滑动架移动地连接于致动机构;
-致动机构安装成围绕转动轴线转动活动;
-增力机构安装成围绕致动机构的转动轴线转动活动;
-向增力机构施加由增力弹簧释放的增力作用力的施力部件由小轮与凸轮系统构成;
-互补连接件具有止回部件,所述止回部件起作用以允许单向调节致动机构相对于增力机构的相对位置;
-所述止回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棘爪式系统;
-第一止动部件一方面限制增力机构向极限不工作位置的行程,另一方面限制输出机构向轴向不工作位置以及致动机构通过互补连接件和增力机构的行程,因此发动机的回程,沿着与增力机构向极限不工作位置以及输出机构向轴向不工作位置的回程相应的方向,是一短行程;
-增力机构和致动机构的互补连接件具有由至少一个第一轮齿和一个第二轮齿构成的啮合部件,第一轮齿由与致动机构固连的第一连接件承载,第二轮齿相对于增力机构活动安装和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承载;
-发动机被控制以在所确定的条件下有选择地施加超限作用力,以便补偿离合器的磨损;
-致动机构和/或增力机构安装成平移活动;
-致动器能够控制常开型的单离合器或双离合器,特别是具有自动控制变速箱的机动车辆所装备的离合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理解,附图如下:
图1和2是四分之三的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离合器的致动器,分别示出具有和没有壳体的所述致动器;
图3是沿经过转动轴线A的垂直定向平面的剖面图,示出图1和2的没有壳体的致动器;
图4是轴向端视图,示出图1和2的没有壳体的致动器;
图5至9是轴向剖面图,示出图1至4的致动器处于不同工作位置和状态;
图10是示意图,示出本发明的致动器的实施变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为了易于理解,参照附图所示的三面体(L,V,T)的纵向、垂直和横向定向,根据说明书中给出的定义,非限制性地使用用语“前”和“后”、“上”和“下”、“右”和“左”。
因此,根据三面体(L,V,T)的纵向定向相应于致动器的一般轴向操作方向。
图1和2示出致动器10,其用于尤其是机动车辆的离合器E(未详示)。
致动器10具有总体上具有平行六面体形状的壳体12,该壳体内布置至少一部分部件。
如图1所示,致动器10的输出机构14至少一部分延伸在所述壳体12的外部。
优选地,致动器10具有联接于所述输出机构14的保护罩15。保护罩15在其轴向端部之一连接于壳体12的表面之一16,所述垂直表面16由所述输出机构14穿过,保护罩在其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输出机构14。保护罩15围绕输出机构14,并且具有手风琴的总体形状,允许在输出机构14移动时轴向改变长度。
优选地,致动器的输出机构14是一杆体,其自由端部能够作用于离合器E的控制部件(未示出)。
离合器E的控制部件能根据应用情况以不同的方式实施。
作为非限制性的实例,这种机械式控制部件具有叉形件,该叉形件安装成在其两端部之间枢转,其端部之一连接于输出机构14,以便由致动器10有选择地操作,其另一端部能够作用于一个分离止动件,以便与离合器E的膜片施加的弹性恢复力相反(àl’encontrede),控制所述离合器E的状态变化。
在实施变型中,控制部件是液压式控制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发送器和一个接收器,所述输出机构14作用于发送器,接收器由液压连接件连接于发送器,集装有能够作用于离合器尤其是作用于膜片的指杆的自由端部的止动件,以便引起离合器在接合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的状态变化。
输出机构14能够通常通过如机械和/或液压式控制部件,引起离合器E在至少一种接合状态和一种分离状态之间的状态变化。
输出机构14在至少一个图6所示的第一轴向不工作位置(P1)与至少一个图6所示的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之间活动安装。
输出机构14的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随离合器E的磨损而变化,特别是随摩擦衬片的磨损而变化。
在该实施方式中,离合器E是常开离合器,使得处于所述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的致动器的输出机构14处于接合状态。
随着离合器E发生磨损,输出机构14的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相对于一个固定基准点变化。
致动器10具有发动机18,该发动机有选择地被控制以使有关驱动部件20移动,在图2更清楚可见。
优选地,所述固定基准点由发动机18的一个前垂直表面16构成,该前垂直表面确定一个在图6上所示的基准位置P,或者在实施变型中,所述固定基准点由壳体12尤其是其表面中的垂直表面构成。
优选地,发动机18是一转动发动机,尤其但非限制性地是一电动机。如图1和2所示,发动机18在上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供给电源的连接器19。
优选地,发动机18例如用螺钉(未示出)固定于壳体12,螺钉与发动机18的固定爪配合,如图1和2上所示的固定爪这里数量为四个,周向分布在发动机18的主体上。
在实施变型中,发动机18是一线性发动机。
在实施变型中,发动机18由液压力或气动力驱动。
为了获得发动机18的良好性能,例如反应时间少,或者避免发热,发动机18有利地在发动机具有最佳效率的扭矩(或电流)范围使用,在扭矩范围中,工作效率是最佳的。
发动机18在运行最佳的该扭矩(或电流)范围以外,通常具有这样一个范围:其中,发动机18具有较低性能,但仍然可使用于输送超限作用力(sur-effort),通常用于提高发动机的加速度或转换扭矩峰值,特别是在本发明中,用于如参照图5至9所详示的那样获得补偿。
有利地,发动机18能够被控制以有选择地施加超限作用力,以便允许本发明的致动器10补偿离合器的磨损,所述超限作用力在所确定的情况下施加,尤其根据一个或多个参数施加。
这些参数例如是配有离合器和致动器10的车辆的发动机的零速度、车辆的给定行驶距离、发动机的给定温度等等。
有利地,如果并且只有离合器存在磨损时,致动器10进行补偿。
由发动机18驱动的驱动部件20与至少一个作用于所述输出机构14的致动机构22配合。
驱动部件20具有运动转换部件,例如将发动机18的转动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该平移运动传送至致动机构22。
如图2所示,与发动机18联接的驱动部件20具有至少一个滚珠螺钉(visàbilles)24和一个滑动架26,由发动机18驱动所述滚珠螺钉24转动,使所述滑动架26平移移动。
在实施变型中,驱动部件20由其它等同机械部件构成,有利地是能够进行运动转换的部件,例如螺钉-螺母系统、具有一个凸轮或至少一个杠杆(levier)的系统、曲柄连杆系统、轮齿系统。
当滚珠螺钉24由发动机18驱动转动时,滑动架26根据转动方向,沿一方向或另一方向,在后退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沿纵向方向轴向移动。
滑动架26具有与一条轴向导道30配合的滚动部件28,滚动部件28例如由两个小轮形成,这两个小轮布置在滑动架26的成形成U形的上部中。
优选地,导道30由一个构件31的下表面形成,该构件与壳体12固连,在实施变型中,该构件直接属于壳体12。
滑动架26移动地连接于致动机构22。
致动机构22由一个杠杆形成,该杠杆安装成围绕横向延伸的轴线A转动活动,所述轴线A是固定的并且与致动器10的壳体12固连。
形成致动机构22的杠杆具有两个侧板,这两个侧板从布置在其下端部的转动轴线A开始,朝驱动部件20的方向总体上垂直延伸,并且总体上平行的这两个侧板相互间横向限定一个间隙。
优选地,滑动架26具有两个驱动臂32,这两个驱动臂横向延伸,相对于滑动架26的主体凸出,并且能够通过形状配合来驱动致动杠杆。
滑动架26的每个驱动臂32具有一个小轮33,该小轮用于在由发动机18驱动的滑动架26轴向平移移动时,驱动杠杆围绕轴线A转动。
优选地,杠杆的每个板具有一个成形成Y形的上端部,该上端部的上分支相互间界定一个凹槽(logement)34,一个驱动臂32接合在该凹槽内。
每个凹槽34由一V形导道界定,该导道的一部分或另一部分沿滑动架26的移动方向,配合驱动臂32的小轮33。
致动器10具有增力部件36,该增力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增力弹簧38,该增力弹簧通过施力部件在一个增力机构40上施加增力作用力(effort d’assistance)。
增力机构40在由第一止动部件42限定的极限不工作位置与由第二止动部件44限定的极限增力位置之间活动安装,通过增力作用力向该极限增力位置促动所述增力机构40。
增力部件36接纳在邻接致动器10的壳体12的一个箱体45中,所述增力弹簧38在其端部的前端部支承在箱体45的横向垂直面上,在其端部的另一后端部通过所述施力部件促动增力机构40。
第一和第二止动部件42、44有利地由致动器10的壳体12承载。
优选地,施力部件具有至少一个轴向支承件46,该轴向支承件具有至少一个前部以及一个后部,所述增力弹簧38围绕前部安装,所述后部具有环形凸缘,在比前部的直径大的直径上径向延伸的该环形凸缘具有支承面48。
增力弹簧38的后端部轴向支靠在支承件46的后部的所述支承面48上,所述后部具有两个翼片50,这两个翼片从所述环形凸缘开始向后轴向延伸。
施力部件具有凸轮与滚轮,用于将增力作用力传送到增力机构40,所述凸轮与滚轮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施加滚轮(galet d’application)52和一个反作用滚轮54,所述至少一个施加滚轮52和一个反作用滚轮54由一个横轴56连接于支承件46,该横轴的端部轴向锁定在翼片50中。
增力机构40安装成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活动。优选地,所述增力机构40由一个杠杆形成,其如同形成致动机构22的杠杆那样,在其下端部围绕转动轴线A活动安装。
形成增力机构40的杠杆具有形成随动件的部分58,增力部件36的施加滚轮52与该部分配合。
形成增力机构40的杠杆具有爪60,向后轴向凸起地延伸的爪用于同第二止动部件44配合。
增力机构40通过互补连接件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致动机构22,互补连接件允许单向调节增力机构40相对于致动机构22的相对位置,以便根据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补偿离合器的磨损。
互补连接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62,该第一连接件连接于形成致动机构22的杠杆。
第一连接件62布置在由形成所述杠杆的两个板横向界定的间隙内。
第一连接件62用于通过啮合连接于第二连接件64,第二连接件64移动地连接于增力机构40。
第一连接件62总体上具有弧形形状,并且具有朝向转动轴线A凹入的下表面65。
第一轮齿66由第一连接件62承载,这里,该第一连接件直接设置在所述下表面65上,与第一轮齿66互补的第二轮齿68由所述第二连接件64承载。
有利地,互补连接件具有止回部件,该止回部件起作用以允许单向调节致动机构22相对于增力机构40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止回部件由至少一个棘爪式系统或其他等同锁紧件形成。
第二轮齿68由第二连接件64承载,该第二连接件在增力机构40的一个凹槽中活动安装,所述第二连接件64由一个弹性机构70促动,在图3上可见,以形成这种棘爪式系统。
第二连接件64在第二轮齿68的接合位置与收起位置之间活动安装,所述弹性机构70使所述第二连接件64向接合位置自动地返回。
弹性机构70布置在增力机构40的凹槽的底部与第二连接件64之间,弹性机构70促动下部,以使得在啮合位置,第一和第二轮齿66和68一起配合,以移动地连接致动机构22与增力机构40。
收起位置可使第一轮齿66相对于第二轮齿68相对移动,因此使致动机构22相对于增力机构40相对移动。
当致动机构22与增力机构40被驱动转动、增力机构40的爪60与第二止动部件44相接触时,获得收起位置。
实际上,与形成致动机构22的杠杆连接的第一连接件62不锁定,使得第一轮齿66与弹性机构70相反,以阶式效应因此促动第二轮齿68,以便允许与待补偿离合器磨损相应的多个给定齿一个相对于另一个进行移动。
优选地,致动器10具有预加载部件72,该预加载部件布置在致动机构22与输出机构14之间。
有利地,这种预加载部件72尤其允许方便致动器10的输出机构14与离合器E的控制部件进行连接。
有利地,预加载部件72可补偿任何存在的间隙,保持所述输出机构14与所述离合器E的控制部件进行接触。
如图2和4所示,预加载部件72具有至少一个预加载弹簧74,该预加载弹簧的一端部支承在一个总体上具有U形马镫(étrier)形状的中间部件76上。
优选地,预加载弹簧74的另一端部支承在垫片78在轴向上在后部所具有的一个凸缘上。
预加载部件72的中间部件76分别移动地挂接(atteler)于致动器10的输出机构14和致动机构22。中间部件76的前轴向部分挂接于杠杆14的后轴向端部,中间部件的后轴向部分由两个从外部夹紧的U形分支形成,挂接于致动机构22。
中间部件76为了与所述致动机构22连接,在每个分支上具有一个填密圈(embouti)80。所述填密圈80横向进入形成所述致动机构22的每个板所具有的孔82中。
因此,预加载弹簧74轴向插置在输出机构14与致动器10的致动机构22之间。
下面更具体地描述参照图l至4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致动器10的运行情况。
在图5上示出,当致动器10在其安装联接于离合器E、使之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的控制部件和使用前处于交付状态时,致动器10的部件处于彼此分别所处的位置。
在该交付状态,致动机构22处于轴向向前偏移的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对应分离状态且对应驱动部件20的滑动架26的后退位置。
增力机构40处于稳定位置,通过其爪60支靠在第二止动部件44上。
增力弹簧38具有其最大长度,通过凸轮与滚轮系统52、54以最大增力作用力促动增力机构40,如图5上箭头F所示。
如图5所示,弹簧38在轴向上具有其最大长度,对于该最大长度作用力F是最小的,但相对于轴线A的作用距离X因此是最大的,在形成增力机构40的杠杆上增力扭矩C(相应于作用力F与距离X的乘积)也是最大的,因此增力是最大的。
同图5相比,相对于轴线A的作用距离X在图7上是最小的。
因此,增力弹簧38处于稳定位置,使得消除了弹簧38意外释开的任何危险。
致动器10的输出机构14处于轴向向前的极限位置,在分离状态以外,可无过载地使输出机构14连接于离合器E的控制部件例如叉形件。
有利地,预加载弹簧74可无过载地使输出机构14连接于离合器的控制部件,但是同时施加足以补偿任何存在的间隙的作用力,并且可保持所述输出机构14与所述离合器E的控制部件进行接触。
在图6上示出,当与离合器E(处于新的接合状态)连接的致动器10首次使用时,致动器10的部件处于彼此分别所处的位置。
致动器10被控制以与由离合器特别是所述离合器E的膜片所施加的相反的抗力相反地作用于离合器E,直至建立平衡。
发动机18驱动滚珠螺钉24转动,致使滑动架26沿去程路径轴向移动,在此去程路径过程中,驱动部件20的滑动架26驱动致动机构22沿顺时针方向,从第一止动部件42向第二止动部件44,围绕转动轴线A枢转。
当致动机构22如此被驱动转动时,支靠在所述第二止动部件44上的增力机构40仍然不动,使得在致动机构22与增力机构40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与致动机构22连接的第一连接件62的第一轮齿66相对于由第二连接件64承载的第二轮齿68进行移动,该第二连接件与弹性机构70相反被垂直地推向收起位置。
在第一连接件62移动时,第一轮齿66的每个齿都具有一个形成斜坡的倾斜面,其对与之配合的第二轮齿68的表面施加的作用力大于弹性机构70施加的恢复力,以获得致动机构22相对于增力机构40的相对移动。
有利地,致动器10的初始使用调节,在借助于单个发动机18而不借助于增力部件36驱动的致动机构22单独移动时进行。
致动器10的使用简单且快速,尤其无需任何学习。
有利地,致动器10的使用可不受配有离合器E的机动车辆的发动机状态的影响而实施,所述发动机停车时包括在内。
然后,滑动架26通过发动机18轴向反向移动,以处于图7所示的位置,在该回程路径中,致动机构22通过啮合驱动增力机构40,其为第一轮齿66与第二轮齿68之间形状配合的结果。
增力机构40离开由第二止动部件44限定的极限增力位置,由发动机18驱动的驱动部件20恢复到由第一止动部件42限定的极限不工作位置。在回程路径时,增力机构40轴向压缩增力弹簧38。
在首次松开离合器时,致动器10的部件起初处于图7所示的位置。
发动机18再次驱动滚珠螺钉24转动,致使滑动架26沿去程方向平移,所述滑动架26通过驱动臂32驱动致动机构22围绕轴线A转动。
增力机构40也被驱动围绕轴线A转动,伴随着致动机构22移动,传送由增力部件36尤其是增力弹簧38释放的增力作用力。
沿去程移动方向,增力机构40和致动机构22通过啮合更确切地说通过属于互补连接件的第一与第二轮齿66和68移动地连接。
实际上,各承载所述第一和第二轮齿66和68之一的第一和第二连接件62和64,因此作为一个棘爪式系统工作,一起移动地单向连接增力机构40和致动机构22。
有利地,发动机18是在增力部件36向增力机构40释放的增力作用力协助这种操作时进行工作。
图8和9示出在已经使用离合器的最大磨损补偿能力时分别处于接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的致动器10的部件。
如图8和9所示,已经使用互补连接件62和64的第一轮齿66和第二轮齿68之间的最大相对移动。
如图9所示,由滑动架26和致动机构22形成的活动系统处于由面对着的壳体12所界定的轴向极限位置。
图1至9所示的已描述的实施方式作为非限制性实例给出。
图10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致动器10的实施变型。
同图1至9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图10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变型,其中,尤其是部件的移动呈线型。
有利地,致动机构22和增力机构40安装成平移活动。
优选地,根据该实施变型的致动器适于控制常开型单离合器或双离合器,特别是装备具有自动控制变速器的机动车辆的离合器E。
有利地,致动器例如适于作用于具有液压连接件的离合器E的控制部件。所述液压连接件例如布置在致动器10的输出机构14与所述离合器E之间。
根据应用情况,液压连接件具有至少一个发送器和一个接收器,所述发送器和接收器优选分别为同心式的。
本发明的致动器10绝不限于图1至9的实施方式或图10的实施变型的常开离合器E的控制。
有利地,当常开型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时,输出机构14处于所述第二负载工作位置P2。
在未示出的实施变型中,致动器10适于控制常闭离合器E。为此,致动作用力必须是超过输出机构14的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的连续增大的作用力,离合器E的磨损引起输出机构14的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沿致动方向移动,即超过输出机构14所处的前述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
在这个实施变型中,当常闭离合器E处于分离状态时,致动器10的输出机构14因而处于所述第二负载工作位置P2。
图10示出第一轴向不工作位置P1和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分别处于与字母“N”相应的新的状态以及在与字母“U”相应的离合器磨损之后。

Claims (15)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E)的致动器(10),所述致动器至少具有:
-所述致动器的输出机构(14),所述输出机构用于作用于所述离合器(E)的控制部件,以便引起所述离合器(E)在至少一个接合状态与一个分离状态之间的状态变化,所述输出机构(14)在至少一个第一轴向不工作位置(P1)与一个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之间活动安装,所述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根据所述离合器(E)的磨损相对于一个固定基准点(12)变化;
-发动机(18),所述发动机有选择地被控制以使联接的驱动部件(20)移动,所述驱动部件与至少一个作用于所述输出机构(14)的致动机构(22)配合;
-增力部件(36),所述增力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增力弹簧(38),所述增力弹簧通过施力部件(52,54,58)在增力机构(40)上施加增力作用力,所述增力机构在由第一止动部件(42)限定的极限不工作位置与由第二止动部件(44)限定的极限增力位置之间活动安装,所述增力作用力向所述极限增力位置促动所述增力机构(40),
所述增力机构(40)通过互补连接件(62,64)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致动机构(22),所述互补连接件允许单向调节所述增力机构(40)相对于所述致动机构(22)的相对位置,以根据所述输出机构(14)的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补偿所述离合器(E)的磨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10)能够控制常开的离合器(E)。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10)具有壳体(12),承载第一和第二止动部件(42,44)的所述壳体构成所述固定基准点,所述第二轴向负载工作位置(P2)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准点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预加载部件(72)布置在所述致动机构(22)与所述输出机构(1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20)具有将所述发动机(18)的转动运动转换成传送到所述致动机构(22)的平移运动的转换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发动机(18)联接的所述驱动部件(20)具有至少一个滚珠螺钉(24)和一个滑动架(26),由所述发动机(18)驱动所述滚珠螺钉(24)转动引起所述滑动架(26)平移移动,所述滑动架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致动机构(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机构(22)安装成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力机构(40)安装成围绕所述致动机构(22)的转动轴线(A)转动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增力机构(40)施加由所述增力弹簧(38)释放的增力作用力的所述施力部件由小轮与凸轮系统(52,54,58)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补连接件(62,64)具有止回部件,所述止回部件起作用以允许单向调节所述致动机构(22)相对于所述增力机构(40)的相对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部件具有至少一个棘爪式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部件(42)一方面限制所述增力机构(40)向所述极限不工作位置的行程,另一方面限制所述输出机构(14)向所述第一轴向不工作位置(P1)的行程以及所述致动机构(22)通过所述互补连接件(62,64)和所述增力部件(36)的行程,因此所述发动机(18)的回程,沿着与所述增力机构(40)向所述极限不工作位置以及所述输出机构向所述第一轴向不工作位置(P1)的回程相应的方向,是一短行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力机构(40)和所述致动机构(22)的互补连接件(62,64)具有由至少一个第一轮齿(66)和一个第二轮齿(68)构成的啮合部件,所述第一轮齿由与所述致动机构(22)固连的第一连接件(62)承载,所述第二轮齿由相对于所述增力机构(40)活动安装和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64)承载。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8)被控制以在所确定的条件下有选择地施加超限作用力,以便允许补偿所述离合器(E)的磨损。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机构(22)和/或所述增力机构(40)安装成平移活动。
CN201510362810.6A 2014-06-26 2015-06-26 用于离合器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的致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15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456011A FR3022966B1 (fr) 2014-06-26 2014-06-26 Actionneur pour un embrayage, notam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FR1456011 2014-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1593A CN105221593A (zh) 2016-01-06
CN105221593B true CN105221593B (zh) 2019-04-12

Family

ID=5172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281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21593B (zh) 2014-06-26 2015-06-26 用于离合器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的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160001668A (zh)
CN (1) CN105221593B (zh)
DE (1) DE102015110186A1 (zh)
FR (1) FR3022966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52207B1 (fr) 2016-06-03 2018-05-25 Valeo Embrayages Actionneur pour un embrayage, notamme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9690110B (zh) * 2016-07-20 2020-08-07 Gkn汽车有限公司 促动器组件和离合器组件
JP6460413B2 (ja) * 2016-08-26 2019-01-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KR102651621B1 (ko) 2016-12-15 2024-03-2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클러치 액추에이터
CN108050169B (zh) * 2017-12-03 2019-10-18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操纵力调节装置
US11268580B2 (en) * 2018-06-13 2022-03-08 Ka Group Ag Electrically driven clutch actuator
KR102564642B1 (ko) * 2018-06-28 2023-08-07 발레오 앙브라이아쥐 클러치 액츄에이터
KR102540435B1 (ko) 2018-07-25 2023-06-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클러치 액추에이터용 마모보상장치
KR102106571B1 (ko) * 2018-09-21 2020-05-04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기어 액추에이터의 하중 보상 장치
KR102119711B1 (ko) * 2018-09-21 2020-06-05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클러치 액추에이터
KR102168563B1 (ko) * 2018-11-29 2020-10-22 주식회사평화발레오 클러치 액츄에이터의 마모 보상장치
KR102209980B1 (ko) * 2019-07-31 2021-02-03 주식회사평화발레오 자동차의 클러치 액츄에이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9967A (en) * 1971-12-04 1974-02-05 Volkswagenwerk Ag Clu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FR2564920A2 (fr) * 1984-05-28 1985-11-29 Valeo Rattrapeur d'usure pour la commande d'un dispositif d'accouplement tel qu'embrayage
FR2790806A1 (fr) * 1999-03-08 2000-09-15 Valeo Dispositif de commande pour moyen d'accouplement avec moderation d'effort variable
US6269926B1 (en) * 1996-09-25 2001-08-07 Valeo Friction clutch with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
CN101438073A (zh) * 2006-05-29 2009-05-20 Valeo离合器公司 特别用于机动车离合器的行程补偿式致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94101A (ja) * 2001-12-27 2003-07-09 Exedy Corp クラッチ断接装置
ITTO20030736A1 (it) * 2003-09-24 2005-03-25 Skf Ab Gruppo attuatore con dispositivo integrato di compensazione dell'usura della frizio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89967A (en) * 1971-12-04 1974-02-05 Volkswagenwerk Ag Clu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FR2564920A2 (fr) * 1984-05-28 1985-11-29 Valeo Rattrapeur d'usure pour la commande d'un dispositif d'accouplement tel qu'embrayage
US6269926B1 (en) * 1996-09-25 2001-08-07 Valeo Friction clutch with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
FR2790806A1 (fr) * 1999-03-08 2000-09-15 Valeo Dispositif de commande pour moyen d'accouplement avec moderation d'effort variable
CN101438073A (zh) * 2006-05-29 2009-05-20 Valeo离合器公司 特别用于机动车离合器的行程补偿式致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3022966B1 (fr) 2016-06-10
CN105221593A (zh) 2016-01-06
KR20160001668A (ko) 2016-01-06
DE102015110186A1 (de) 2015-12-31
FR3022966A1 (fr) 201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1593B (zh) 用于离合器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的致动器
US11261966B2 (en) Parking brake and operating method
JP6145172B2 (ja) ブースタ及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EP2683960B1 (en) Self-adjusting clutch actuator for operating a vehicle clutch
CN101058309B (zh) 制动装置的液压调节器
CN103443495B (zh) 制动装置
US10378600B2 (en) Braking-force-mainta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and electric braking device for vehicle
JP6192842B2 (ja) 油圧式のクラッチ調整器を作動させる、最大位置において係止する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電気作動式のクラッチシステム
GB2309761A (en) An electrically-operated actu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friction clutch
ITMI952760A1 (it) Dispositivo e procedimento per il comando di un sistema di trasmissione di momento torcente efficace fra una unita' di
CN101896742A (zh) 机动车变挡变速器的伺服支持装置
CN108779813B (zh) 减振离合器致动器
CN104736872B (zh) 用于磨损补偿调节的摩擦离合器的驱动棘爪
CN103671609A (zh) 配有改进的磨损补偿装置的离合器系统
CN112969618A (zh) 电动制动器及控制装置
CN113015862A (zh) 电动制动器及控制装置
JP2011131886A (ja) 電動倍力装置
CN105209727B (zh) 用于促动内燃机的气门的可变气门机构
CN100538129C (zh) 机动车辆的离合器所用的机电致动器
CN107110236B (zh) 离合器系统
CN103890430A (zh) 具有以路径控制的方式进行磨损补偿的摩擦离合器
CN109469689B (zh) 一种步进电机式汽车离合器
CN111194384B (zh) 振动解耦系统
KR20210103484A (ko) 클러치 액추에이터
CN113997917B (zh) 一种可机械液压解耦的电子制动助力器的机械液压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