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6706A - 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6706A
CN105216706A CN201410231530.7A CN201410231530A CN105216706A CN 105216706 A CN105216706 A CN 105216706A CN 201410231530 A CN201410231530 A CN 201410231530A CN 105216706 A CN105216706 A CN 1052167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held terminal
latch
terminal holding
holding devic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15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6706B (zh
Inventor
黄华
钟益林
白军明
范波
梁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315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167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167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67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6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67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包括:前壳体、后壳体、固定套和运动组件,前壳体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其的开口。后壳体设在前壳体的后侧且与前壳体配合以限定出运动腔室。固定套的前表面上设有适于用于容纳手持终端的容纳槽,固定套上设有第一磁吸件。运动组件上设有与第一磁吸件磁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运动组件设在运动腔室内且控制容纳有手持终端的固定套在容纳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可以实现在车辆上播放手持终端内的音乐、视频或通过手持终端进行导航等目的,方便使用者拿取和放置手持终端,同时手持终端保持装置的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轿车和手持终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传统的家用轿车无法固定手持终端,从而使得家用轿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无法使用手持终端上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将手持终端保持在车辆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手持终端保持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包括:前壳体,所述前壳体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其的开口;后壳体,所述后壳体设在所述前壳体的后侧且与所述前壳体配合以限定出运动腔室;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前表面上设有适于用于容纳手持终端的容纳槽,所述固定套上设有第一磁吸件;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所述运动组件设在所述运动腔室内且控制容纳有所述手持终端的所述固定套在容纳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通过设有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和运动组件,通过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的磁吸配合,可将容纳有手持终端的固定套固定在运动组件上,然后通过控制运动组件的运动过程可将固定套移动在容纳位置或推出位置,从而不仅可以实现在车辆上播放手持终端内的音乐、视频或通过手持终端进行导航等目的,方便使用者拿取和放置手持终端,同时手持终端保持装置的结构简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内具有驾驶舱;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所述手持终端保持装置设在所述驾驶舱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有手持终端保持装置,从而可以将手持终端锁止在驾驶舱内,可以实现在车上播放手持终端上的音乐、视频或者通过手持终端进行导航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容纳有手持终端的固定套位于容纳位置;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容纳有手持终端的固定套位于推出位置;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未设有固定套;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套的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前壳体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8和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底座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位弹簧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锁止块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盖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堵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手持终端200、
前壳体1、开口10、第一止挡部11、第一工作面12、第二工作面13、
后壳体2、后盖20、堵盖21、第一通孔201、第一固定板202、第一固定孔203、第二固定板211、第二固定孔212、套筒22、
固定套3、容纳槽30、基板31、围板32、
第一磁吸件4、
运动组件5、锁止块50、延伸块501、第一配合斜面502、第二止抵表面503、本体部504、凹槽505、环形凸台506、
底座51、立柱511、第二配合斜面512、第二止挡部513、第二通孔514、第一止抵表面514、第一壳体516、第二壳体517、弹簧栓518、移动通道519、第一段5190、第二段5191、
复位弹簧52、止抵凸台53、空心柱54、第三止挡部540、止挡板541、限位槽542、止挡斜面543、止挡凸起544、导引斜面545、第二磁吸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将手持终端200保持例如固定在车辆内,可选地,手持终端200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车辆为汽车、卡车等交通工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包括:前壳体1、后壳体2、固定套3和运动组件5。前壳体1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其的开口10,也就是说,开口10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前壳体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朝向手持终端200的放入方向为后侧,朝向手持终端200的取出方向为前侧。后壳体2设在前壳体1的后侧且与前壳体1配合以限定出运动腔室。
固定套3的前表面上设有适于用于容纳手持终端200的容纳槽30,固定套3上设有第一磁吸件4。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容纳槽30的结构应该保证手持终端200不会从固定套3上掉落。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固定套3包括基板31和围板32,围板32从基板31的前表面的外沿向前延伸,围板32和基板31限定出容纳槽30,在图5的示例中,围板32设在基板31的前表面的上边沿和下边沿。
运动组件5上设有与第一磁吸件4磁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6,运动组件5设在运动腔室内且控制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在容纳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容纳位置指的是固定套3容纳在开口10内,即在容纳位置时手持终端200的前表面位于前壳体1的前表面的后侧或者与前壳体1的前表面平齐,在图1的示例中,在容纳位置时,局部固定套3隐藏在前壳体1中。推出位置指的是固定套3位于开口10外,在推出位置时,用户可以拿取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6分别为多个,且多个第一磁吸件4和多个第二磁吸件6分别一一对应,在图4的示例中,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6分别为四个。可选地,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6分别为磁铁。
具体而言,固定手持终端200时,首先将手持终端200固定在容纳槽30内,然后将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放置在运动组件5的前侧,使得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6磁吸配合。然后通过运动组件5控制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移动到容纳位置,以将手持终端200保持在车辆上。
当需要取出手持终端200时,控制运动组件5将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移动到推出位置,用户直接拿取固定套3即可。其中由于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6的磁吸配合,在运动组件5移动的过程中,固定套3始终固定在运动组件5上。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运动组件5可以形成为任何结构,只要运动组件5可以控制固定套3在容纳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可移动即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通过设有第一磁吸件4、第二磁吸件6和运动组件5,通过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6的磁吸配合,可将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固定在运动组件5上,然后通过控制运动组件5的运动过程可将固定套3移动在容纳位置或推出位置,从而不仅可以实现在车辆上播放手持终端200内的音乐、视频或通过手持终端200进行导航等目的,方便使用者拿取和放置手持终端200,同时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的结构简单。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后壳体2包括:后盖20和堵盖21,其中,后盖20设在前壳体1的后侧且与前壳体1之间限定出第一腔室。堵盖21设在后盖20的后侧且与后盖20之间限定出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限定出运动腔室。可选地,后盖20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前壳体1上,堵盖21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后盖20上。从而使得后壳体2的结构简单。
在图12的示例中,后盖20形成为前侧敞开且中空的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后盖20的后表面上形成有第一通孔201,后盖20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固定板202,第一固定板202从后盖20的侧壁先向前延伸后沿远离第一腔室的方向弯折延伸,即第一固定板202形成为大体“L”形。第一固定板202上设有第一固定孔203。
在图13的示例中,堵盖21形成为前侧敞开且中空的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堵盖2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二固定板211,即堵盖21上设有四个第二固定板211,每个第二固定板211的自由端形成为圆弧形,每个第二固定板211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12。
如图1-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后盖20上设有第一通孔201,前壳体1上设有第一止挡部11,运动组件5包括:锁止块50、底座51、复位弹簧52、止抵凸台53和空心柱54。其中,锁止块50穿过第一通孔201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可移动。底座51设在第一腔室内,底座51的后表面设有向后延伸的立柱511,立柱511外套在锁止块50上且与锁止块50之间斜面配合,底座51上设有第二止挡部513,第二止挡部513与第一止挡部11配合以限制底座51的前后位移。也就是说,在底座51向前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止挡部11和第二止挡部513的配合可限制底座51向前移动,在底座51向后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止挡部11和第二止挡部513的配合可限制底座51向后移动。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第二磁吸件6设在底座51上,如图9所示,第二磁吸件6设在底座51的前表面上。
复位弹簧52设在第一腔室内且分别止抵在底座51和后盖20的前表面上。在图4和图10的示例中,复位弹簧52为两个。止抵凸台53设在第二腔室的后壁上且向前突出,止抵凸台53适于止挡锁止块50的向后移动以使得锁止块50的直线移动转化为锁止块50的旋转运动。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止抵凸台53形成在堵盖21的前表面上,止抵凸台53形成为圆柱形凸台或圆环形柱体,止抵凸台53的外径与锁止块50的外径相等。
空心柱54与第一通孔201连通且空心柱54从后盖20的后表面向后延伸,空心柱54的后端设有用于止挡锁止块50旋转运动的第三止挡部540。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空心柱54的后表面与堵盖21的前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具体而言,当需要将手持终端200保持在容纳位置时,首先使用者将手持终端200固定在固定套3的容纳槽30内,然后通过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6的磁吸配合,将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固定在底座51上。接着用手向后推动手持终端200,底座51受到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立柱511与锁止块50之间的配合关系,底座51带动立柱511和锁止块50向后移动,在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复位弹簧52被压缩而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止挡部11和第二止挡部513配合时,便限制底座51的向后移动,同时锁止块50的后表面与止抵凸台53接触,限制锁止块50向后移动。此时由于锁止块50和立柱511之间为斜面配合,从而在锁止块50的后表面止抵在止抵凸台53上时,锁止块50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锁止块50的旋转运动,锁止块50旋转到与第三止挡部540对应的位置。当使用者松开手后,底座51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复位弹簧52的弹力将底座51往前推,由于底座51和锁止块50之间的配合关系,将向外的推动传递到锁止块50上,锁止块50向前移动直到锁止块50与第三止挡部540配合,第三止挡部540可止挡锁止块50的旋转运动和向前运动,此时固定套3位于容纳位置,即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固定在底座51上,局部隐藏在前壳体1中(如图1所示)。
当需要控制固定套3移动到推出位置时,用力向后推动手持终端200,底座51带动立柱511和锁止块50向后移动,在向后移动的过程中,复位弹簧52被压缩而处于压缩状态,锁止块50和第三止挡部540脱离配合,当第一止挡部11和第二止挡部513配合时,便限制底座51的向后移动,同时锁止块50的后表面与止抵凸台53接触,限制锁止块50向后移动。此时由于锁止块50和立柱511之间为斜面配合,从而在锁止块50的后表面止抵在止抵凸台53上时,锁止块50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锁止块50的旋转运动,锁止块50旋转到与第三止挡部540交错设置的位置。当使用者松开手后,在复位弹簧52的弹力作用下,立柱511和锁止块50向前移动直到第一止挡部11和第二止挡部513配合,此时固定套3位于推出手持终端200的推出位置。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1所示,锁止块50的后端端部具有多个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延伸块501,延伸块501的前端具有从后向前延伸的第一配合斜面502;立柱511的后端具有适于与第一配合斜面502分别配合的多个第二配合斜面512。也就是说,锁止块50上设有第一配合斜面502,立柱511上设有第二配合斜面512,第一配合斜面502和第二配合斜面512配合使得锁止块50和立柱511之间为斜面配合。从而使得锁止块50和立柱511之间的装配关系简单。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1所示,底座51上设有第二通孔514,第二通孔514与立柱511构造出移动通道519,移动通道519包括第一段5190和与第一段5190的后端相连的第二段5191,第二段5191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段5190的横截面积以构造出第一止抵表面515,锁止块50可移动地设在移动通道519内,且锁止块50的前端设有第二止抵表面503,第二止抵表面503止抵在第一止抵表面515上以止挡锁止块50的向后移动。从而在复位弹簧52推动底座51向前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止抵表面515和第二止抵表面503之间的配合作用,保证底座51可以带动锁止块50向前运动。
在图8、图9和图11的示例中,立柱511形成为从底座51的后表面向后延伸的中空的圆柱形柱体,多个第二配合斜面512设在该圆柱形柱体的后表面上,多个第二配合斜面512绕立柱511的轴线均匀分布。锁止块50包括本体部504和延伸块501,本体部504形成为圆柱形,延伸块501设在本体部504的后端,多个延伸块501绕本体部504的轴线均匀分布。本体部504的前端设有环形凸台506,环形凸台506从本体部504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环形凸台506的后表面限定出第二止抵表面503。本体部504的前端设有多个凹槽505,每个凹槽505沿本体部504的轴向延伸且在径向方向上贯穿本体部504和环形凸台506,从而使得本体部504具有弹性力,便于本体部504装配在立柱511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空心柱54的后端具有沿周向彼此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止挡板541,其中第三止挡部540由止挡板541的一部分构成,每相邻两个止挡板541之间限定出限位槽542,限位槽542的宽度大于延伸块501的宽度。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每个止挡板541的后端形成为沿空心柱54周向方向向前倾斜的止挡斜面543,止挡斜面543的前端设有向后伸出的止挡凸起544,其中第三止挡部540由止挡凸起544和止挡斜面543限定构成。
具体而言,当固定套3位于容纳位置时,锁止块50的第一配合斜面502与第三止挡部540的止挡斜面543配合,当固定套3位于推出位置时,锁止块50位于限位槽542内且锁止块50的第一配合斜面502与后盖20的后表面配合。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每个止挡板541上,止挡凸起544的后端面形成为朝向限位槽542倾斜延伸的导引斜面545,从而在导引斜面545的作用下,便于锁止块50的延伸块501进入到限位槽542内。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每个限位槽542的后端与后盖20的后表面平齐。如图12所示,为了避免空心柱54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断裂等现象,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后盖20的后表面上设有向后延伸的套筒22,套筒22外罩在空心柱54上,且套筒22的内表面与空心柱54的外表面接触。
如图1-图4、如6-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体1上设有装配孔以构造出第一止挡部11,第二止挡部513形成为从底座51的外周壁向外延伸的凸块,凸块513可移动地设在装配孔11内。具体地,装配孔11的前表面构造出第一工作面12,装配孔11的后表面构造出第二工作面13,当凸台513的前表面与第一工作面12接触时,底座51的向前运动得到限制,当凸台513的后表面与第二工作面13接触时,底座51的向后运动得到限制。在图6-图9所示的示例中,前壳体1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设有装配孔11,底座51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设有与装配孔11一一对应的凸块5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如图8和图9所示,底座51包括:第一壳体516和第二壳体517,第二止挡部513设在第一壳体516的外周壁上。第二壳体517从第一壳体516的后表面向后延伸,立柱511设在第二壳体517的后表面上。优选地,第一壳体516的一部分向后凹入以限定出第二壳体517。
如图4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底座51的后表面上设有弹簧栓518,复位弹簧52的一端外套在弹簧栓518上。从而便于复位弹簧52的装配。可选地,弹簧栓518的横截面形成为多边形。在图8的示例中,弹簧栓518的横截面形成为“十”字形。
下面参考图1-图13对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手持终端200安装过程:
如图3所示,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处于无手持终端200的状态,将手持终端200装配到固定套3中,通过容纳槽30将手持终端200固定在固定套3中。再将固定套3的后表面对着底座51,放入到底座51中,此时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6产生吸力,将固定套3以及套在固定套3中的手持终端200一起固定在底座51上。
用手向里(即向后)推动手持终端200,通过底座51的传递,克服复位弹簧52的弹力,即复位弹簧52处于压缩状态,手持终端200、固定套3和底座51向里移动,同时,底座51的第二配合斜面512与锁止块50的第一配合斜面502接触,并推动锁止块50向里运动。当底座51的第二止挡部513的后端与前壳体1的第二工作面13接触时,便限制底座51向里运动,同时锁止块50的后表面与堵盖21的止抵凸台53接触,限制锁止块50继续向后运动。
此时由于锁止块50和立柱511之间为斜面配合,从而在锁止块50的后表面止抵在止抵凸台53上时,锁止块50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锁止块50的旋转运动,锁止块50旋转到与第三止挡部540的止挡斜面543对应的位置。
松开手时,复位弹簧52的弹力将底座51往外推(即往前推),底座51的第一止抵表面515和锁止块50的第二止抵表面503接触,将向外的推力传递到锁止块50上,锁止块50向前运动直到第一配合斜面502与止挡斜面543配合以进行锁止,底座51便停止向前运动,手持终端200便安装固定在底座51上,局部隐藏在前壳体1上,此时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位于容纳位置。换言之,在手持终端200安装过程中,锁止块50的第一配合斜面502在底座51的第二配合斜面512的导向作用下过渡到后盖20的空心柱54的止挡斜面543上进行锁止。
手持终端200取出过程:
如图1所示,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装有手持终端200,用手向里推动手持终端200,克服复位弹簧52的弹力,底座51向后移动使得底座51的第二配合斜面512与锁止块50的第一配合斜面502接触,以推动锁止块50向里运动一段距离。当底座51的第二止挡部513的后端与前壳体1的第二工作面13接触时,便限制底座51向里运动,同时锁止块50的后表面与堵盖21的止抵凸台53接触,限制锁止块50继续向后运动。也就是说,仍然是通过前壳体1的第二工作面13和堵盖21的止抵凸台53分别对底座51和锁止块50进行向里的限位。
此时由于锁止块50和立柱511之间为斜面配合,从而在锁止块50的后表面止抵在止抵凸台53上时,锁止块50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锁止块50的旋转运动,锁止块50从止挡斜面543通过导引斜面545旋转到与空心柱54的限位槽542对应的位置。
松开手后,在复位弹簧52的弹力作用下,底座51向前移动,由于底座51的第一止抵表面515和锁止块50的第二止抵表面503接触,从而将向外的推力传递到锁止块50上,锁止块50向前移动到限位槽542内直到第一配合斜面502与限位槽542的后表面接触,同时第二止挡部513的前表面与前壳体1的第一工作面12接触限位,整个机构停止向外运动,手持终端200被推出到前壳体1之外(如图2所示),即容纳有手持终端200的固定套3位于推出位置,便可取下手持终端200。
也就是说,在安装手持终端200的过程中,把容纳在固定套3中的手持终端200放在底座51上,通过固定套3上内置的第一磁吸件4和底座51上预置的第二磁吸件6产生的吸附力将固定套3固定在底座51上,再用点力推动手持终端200,推到底后放开手,容纳在固定套3中的手持终端200在复位弹簧52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被锁止块50和前壳体1上的第一止挡部11卡住,从而把手持终端200隐藏固定在前壳体1上,与前壳体1保持良好的配合关系。
手持终端200取出的过程,用手推动手持终端200向里运动一段距离,然后放开手,锁止块50解除锁止后,容纳在固定套3中的手持终端200、底座51在复位弹簧52的作用下,将容纳在固定套3中的手持终端200和底座51推出前壳体1外,此时用手就可以把手持终端200取出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可以将手持终端200锁止在底座51上,从而可以实现在车上播放手持终端200上的音乐、视频或者通过手持终端200进行导航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和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其中,车身内具有驾驶舱。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设在驾驶舱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有手持终端保持装置100,从而可以将手持终端200锁止在驾驶舱内,可以实现在车上播放手持终端200上的音乐、视频或者通过手持终端200进行导航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8)

1.一种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体,所述前壳体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其的开口;
后壳体,所述后壳体设在所述前壳体的后侧且与所述前壳体配合以限定出运动腔室;
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前表面上设有适于用于容纳手持终端的容纳槽,所述固定套上设有第一磁吸件;
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所述运动组件设在所述运动腔室内且控制容纳有所述手持终端的所述固定套在容纳位置和推出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所述后壳体包括:
后盖,所述后盖设在所述前壳体的后侧且与所述前壳体之间限定出第一腔室;
堵盖,所述堵盖设在所述后盖的后侧且与所述后盖之间限定出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限定出所述运动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前壳体上设有第一止挡部,所述运动组件包括:
锁止块,所述锁止块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可移动;
底座,所述底座的后表面设有向后延伸的立柱,所述立柱外套在所述锁止块上且与所述锁止块之间斜面配合,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第一止挡部配合以限制所述底座的前后位移;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分别止抵在所述底座和所述后盖的前表面上;
止抵凸台,所述止抵凸台设在所述第二腔室的后壁上且向前突出,所述止抵凸台适于止挡所述锁止块的向后移动以使得所述锁止块的直线移动转化为所述锁止块的旋转运动;
空心柱,所述空心柱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空心柱从所述后盖的后表面向后延伸,所述空心柱的后端设有用于止挡所述锁止块旋转运动的第三止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块的后端端部具有多个沿径向向外伸出的延伸块,所述延伸块的前端具有从后向前延伸的第一配合斜面;所述立柱的后端具有适于与所述第一配合斜面分别配合的多个第二配合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的后端具有沿周向彼此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止挡板,其中所述第三止挡部由所述止挡板的一部分构成,每相邻两个所述止挡板之间限定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延伸块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止挡板的后端形成为沿所述空心柱周向方向向前倾斜的止挡斜面,所述止挡斜面的前端设有向后伸出的止挡凸起,其中所述第三止挡部由所述止挡凸起和所述止挡斜面限定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止挡板上,所述止挡凸起的后端面形成为朝向所述限位槽倾斜延伸的导引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立柱构造出移动通道,所述移动通道包括第一段和与所述第一段的后端相连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段的横截面积以构造出第一止抵表面,所述锁止块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移动通道内,且所述锁止块的前端设有第二止抵表面,所述第二止抵表面止抵在所述第一止抵表面上以止挡所述锁止块的向后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上设有装配孔以构造出所述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形成为从所述底座的外周壁向外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装配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设有所述装配孔,所述底座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设有与所述装配孔一一对应的凸块。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抵凸台形成为圆柱形凸台或圆环形柱体,所述止抵凸台的外径与所述锁止块的外径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吸件设在所述底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二止挡部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壁上;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后表面向后延伸,所述立柱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后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部分向后凹入以限定出所述第二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后表面上设有弹簧栓,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外套在所述弹簧栓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栓的横截面形成为多边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分别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第一磁吸件和所述多个第二磁吸件分别一一对应。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所述车身内具有驾驶舱;
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所述手持终端保持装置设在所述驾驶舱内。
CN201410231530.7A 2014-05-28 2014-05-28 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1052167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1530.7A CN105216706B (zh) 2014-05-28 2014-05-28 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1530.7A CN105216706B (zh) 2014-05-28 2014-05-28 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6706A true CN105216706A (zh) 2016-01-06
CN105216706B CN105216706B (zh) 2018-02-09

Family

ID=54986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1530.7A Active CN105216706B (zh) 2014-05-28 2014-05-28 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167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106A (zh) * 2018-06-21 2018-11-13 天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手机导航车联网系统
CN112572154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受流器及轨道车辆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5113A (en) * 1998-11-25 2000-07-04 Eagle Fan Hand-free holding device for a mobile telephone set II
CN101099370A (zh) * 2005-01-24 2008-01-02 诺基亚公司 用于移动电话的支座
CN201264563Y (zh) * 2008-07-22 2009-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手机座及车载手机装置
CN102438861A (zh) * 2009-05-07 2012-05-02 法国欧陆汽车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装置的车辆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5113A (en) * 1998-11-25 2000-07-04 Eagle Fan Hand-free holding device for a mobile telephone set II
CN101099370A (zh) * 2005-01-24 2008-01-02 诺基亚公司 用于移动电话的支座
CN201264563Y (zh) * 2008-07-22 2009-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手机座及车载手机装置
CN102438861A (zh) * 2009-05-07 2012-05-02 法国欧陆汽车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装置的车辆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1106A (zh) * 2018-06-21 2018-11-13 天派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手机导航车联网系统
CN112572154A (zh) * 2019-09-30 2021-03-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受流器及轨道车辆
CN112572154B (zh) * 2019-09-30 2022-07-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轨道车辆的受流器及轨道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6706B (zh) 2018-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2900A (zh) 方块式电子换挡杆
CN105216706A (zh) 用于车辆的手持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150034197A (ko) 스위치 장치
EP1879093A3 (en) Improved knob assembly for operating the switch of a radio
US9216696B2 (en) Device for vehicle-mounted equipment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CN105336530A (zh) 新型变速箱开关常开常闭通用结构
CN203864590U (zh) 车辆及其移动终端固定装置
CN103161926A (zh) 改善可操作性的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换档杆
CN203864591U (zh) 车辆及其移动终端固定装置
KR101094034B1 (ko) 복합 스위치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복합 스위치 장치
CN203946039U (zh) 车辆及其移动终端固定装置
CN104015666B (zh) 一种搁物架装置及其车辆
CN201226313Y (zh) 车用按钮式警告开关
CN204103118U (zh) 用于车辆的usb充电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130053369A (ko) 차량용 레버 스위치 및 그 조립 방법
US20180361923A1 (en) Vehicle interior panel
CN205292459U (zh) 车载移动终端翻转机构
WO2012060265A1 (ja) 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
JP5899538B2 (ja) 車載用電子機器用の支持装置
CN103775447B (zh) 按压锁定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4309543A (zh) 使导航器具有两种使用状态的安装结构
CN104742814A (zh) 用于车辆的移动终端保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615907U (zh) 一种智能卡卡托结构及电子设备
US10948056B2 (en) Elevation mechanism for a central input selector knob
KR101906323B1 (ko) 흡착식 단말기 거치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