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0403B - 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10403B CN105210403B CN201480012911.4A CN201480012911A CN105210403B CN 105210403 B CN105210403 B CN 105210403B CN 201480012911 A CN201480012911 A CN 201480012911A CN 105210403 B CN105210403 B CN 1052104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terminal
- transmission
- uplink
- puc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0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08000000649 small cell carcinoma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8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0210 abor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0411 cell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142 ring open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CIWBSHSKHKDKBQ-JLAZNSOCSA-N Ascorb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C@H](O)[C@H]1OC(=O)C(O)=C1O CIWBSHSKHKDKBQ-JLAZNSOC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19 b-lymphocy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4—Signalisation aspects of the TPC commands, e.g. frame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用于在应用站点间CA的终端中增强小小区的方法包括步骤:促使终端通过宏小区传送宏小区基站所控制的宏小区的至少一个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和促使终端通过小小区传送小小区基站所控制的小小区的至少一个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并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最近,连同便携式移动终端和桌面PC的广泛使用以及基于无线因特网技术的移动计算的快速扩展一起,正请求无线网络容量的显著增加。
在许多研究中,预测移动用户的业务使用量将来会显著增加。应用增强物理层技术或分配附加谱的方法可被看作满足由业务的爆炸性增加导致的需求的代表性方案。然而,物理层技术已达到理论极限,并且通过附加谱的分配的蜂窝网络的容量增加不能是基础方案。
因此,作为在蜂窝网络中有效支持爆炸性增加的用户数据业务的方法,密集安装具有缩小尺寸的较大数目小小区或使用具有多层结构的蜂窝网络来提供服务的方法可被看作实践替换方案。
第3代伙伴项目(3GPP)组织的长期演进(LTE)先进标准化组已正对用于小小区增强的技术进行标准化,以便有效调和数据业务迅速增长的需求。
然而,最近,仅正在发生对于小小区增强的场景和需求的讨论,并且还没有对于小小区增强提出详细过程或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向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应用的、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该方法由应用站点间载波聚合(CA)的终端执行,该方法包括:通过宏小区传送关于宏小区基站所管理的宏小区的至少一个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通过小小区传送关于小小区基站所管理的小小区的至少一个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该方法由支持站点间CA的基站执行,该方法包括:设置多个小区作为小区组;设置所述小区组作为主小区组和至少一个辅小区组;和向该终端传送关于设置的小区组的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该方法由应用具有不理想回程的站点间CA的终端执行,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关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传送形式的指示信息;和基于接收的指示信息,来向对应小区组传送用于第一小区组的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用于第二小区组的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仅一个,或者向相应小区组同时传送第一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第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该方法由具有与两个接收点的双连接性的终端执行,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与两个接收点对应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信息;和使用与子帧对应的特定接收点和与特定接收点对应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来执行任何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传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该方法由在频分双工(FDD)类型基站和时分双工(TDD)类型基站中应用eNB间CA的终端执行,该方法包括经由FDD类型小区的上行链路来传送FDD类型小区所传送的下行链路信道的HARQ-ACK信息和TDD类型小区所传送的下行链路信道的HARQ-ACK信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该方法由终端执行,该方法包括:接收包括附加载波配置的TDD载波配置信息;和基于接收的TDD载波配置信息在TDD载波的特定子帧的一些或全部中传送探测参考信号。
【有利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详细提供了用于划分宏层和小小区层的功能的方法、用于增强具有理想回程的站点间CA的方法、支持具有非理想回程的站点间CA的方法、支持双连接性的方法、支持FDD/TDD CA的方法、配置新TDD载波的方法、发现小区的方法、以及用于增强小小区的传送/接收的方法。
因此,小小区增强技术可被容易地应用到诸如LTE或先进LTE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由此显著增加无线网络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了用于小小区增强的小区安排场景的概念图。
图2是图示了包括宏小区和小小区的异构网络环境的概念图。
图3图示了应用eNB内CA的终端的下行链路频率分配。
图4A-4C是图示了映射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5是图示了应用eNB间CA的终端的下行链路频率分配的概念图。
图6是图示了其中共享小区ID的两个传送点使用下行链路传送资源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7图示了高功率传送点与低功率传送点的安排。
图8图示了使用不同小区ID的两个传送点的控制信道资源划分方法。
图9A-9B图示了两个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传送定时方法。
图10是图示了其中应用两个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传送定时方法的小区安排的示范图。
图11图示了两个接收点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方法。
图12图示了两个接收点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送定时方法。
图13图示了使用子帧聚合的HARQ-ACK信息传送方法的示例。
图14图示了使用子帧聚合的HARQ-ACK信息传送方法的另一示例。
图15图示了当下行链路子帧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对应于上行链路子帧时的HARQ-ACK传送方法的示例。
图16图示了当下行链路子帧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对应于上行链路子帧时的HARQ-ACK传送方法的另一示例。
图17图示了用于SPS的子帧分配方法。
图18图示了宏小区和小小区的FDD/TDD频率分配方法的示例。
图19是用于描述向终端应用eNB内FDD/TDD CA的方法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本发明可按照各种方式修改并具有几个示范实施例,所以特定示范实施例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详细描述中进行详细描述。
然而,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可包括在其精神和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修改、等效、替换等。
阐明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以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单数形式“a”、“an”和“the”包括复数含义,除非上下文按照别的方式进行了清楚指示。在本说明书中,将理解的是,使用术语“具有”、“包括”、“包含”等来指定所阐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按照别的方式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和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共同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诸如一般使用并已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本领域的上下文含义匹配的含义。在该描述中,除非清楚定义,否则不按照理想或过分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术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terminal”可被称为用户设备(UE)、移动站(MS)、移动终端(MT)、用户终端(UT)、无线终端、接入终端(AT)、订户单元、订户站(SS)、无线装置、无线通信装置、无线传送/接收单元(WTRU)、移动节点、移动台等。
另外,这里使用的术语“基站”一般表示与终端通信的固定点,并且可被称为基站、节点-B、e节点-B、基站收发信机系统(BTS)、接入点等。
另外,这里使用的术语“传送点”表示这样的传送/接收装置,该装置可包括至少一个传送/接收天线并且可通过光纤或微波连接到基站,以向和从基站传送和接收信息,并且可被称为远程无线电头(RRH)、远程无线电单元(RRU)、分布天线等。
其后,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本发明时,为了促进本发明的整体理解,相同的附图标记贯穿图的描述始终表示相同元件,并且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小区安排场景
图1是图示了用于小小区增强的小区安排场景的概念图。
图1图示了其中小小区121和122被安排在宏小区110的覆盖范围内的示例。
在图1中,宏小区110可被配置为使用频带F1,并且小小区121和122可被配置为使用频带F2。另外,理想回程或不理想回程可形成在宏小区110与小小区121和122之间以及小小区121和122之间。
在小小区增强技术之中,站点间载波聚合(其后称为站点间CA)已吸引了最大注意。站点间CA表示使用具有不同传送/接收位置的两个或更多小区的CA技术。作为站点间CA的应用示例,使用不同频率(或载波)的宏小区110和小小区121可在终端131中被设置为构成CA的小区。一般正考虑的小区安排场景是使用宏小区来提供服务覆盖范围并使用小小区来增加数据传输率。在假设站点内载波聚合(其后称为站点内CA)的情况下,对LTE版本-10/11中的CA进行标准化。站点内CA能呈现(assume)其中CA所分组的小区的传送/接收点位于相同地点的理想回程连接性,并且在基站的控制下的小区之间的信号传递延迟和传输容量限制不存在问题。
当小区具有理想回程连接性时,LTE版本-10/11标准化也能支持站点间CA。相反,当小区具有其中存在信号传递延迟或传输容量限制的不理想回程连接性时,难以使用现有标准化来支持站点间CA。在3GPP中,能经由不理想回程连接的宏小区和小小区之间的站点间CA可被称为回程连接性操作。
特别是,对于上行链路,
-当前规范定义仅使用主小区(其后称为“Pcell”)来传送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在该情况下,如果对于CA设置的小区具有与终端的回程连接性,则终端通过Pcell传送由辅小区(其后称为“Scell”)接收的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ACK,并由此Scell应从Pcell接收HARQ-ACK信息,但是由于不理想回程所以可以不在适当时间内从Pcell接收HARQ-ACK。另外,Scell应从Pcell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其后称为“UCI”),诸如调度请求(其后称为“SR”)、信道状态信息(其后称为“CSI”)等,并由此由于时间延迟所以在动态资源分配和链路适配中可出现问题。
-当前规范限制向Pcell和Scell传送的功率的总和。因此,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Pcell和Scell之间的合作,则终端可能不立即找到用于每一小区的功率余量(headroom)(PHR),并由此在功率控制和链路适配中可出现问题。
如图1中图示的,对于下行链路传送,假设宏小区110使用载波频率F1,而小小区121和122使用与F1不同的载波频率F2。表格1示出了在上述条件下设置Pcell和Scell的示例。
[表格1]
终端 | Pcell | Scell |
终端A | 宏小区 | 小小区 |
终端B | 小小区 | 宏小区 |
如表格1中示出的,CA可被应用到终端A131,并且终端A131的Pcell可被设置为宏小区(使用F1)110,并且其Scell可被设置为小小区(使用F2)121。另外,CA可被应用到终端B132,并且终端B 132的Pcell可被设置为小小区(使用F2)121,并且其Scell可被设置为宏小区(使用F1)110。当基于下行链路进行考虑时,终端A131从宏小区110接收具有更大幅度的信号,并且终端B 132从小小区121接收具有更大幅度的信号。由此,表格1中图示的设置是优选的。
然而,对于上行链路,小小区121接收终端A131的信号在终端的功率消耗和干扰控制方面可以是更有益的。在传统LTE版本-10/11规范中,终端应总是使用Pcell来传送PUCCH。然而,考虑到上述情况,优选的是修改传统规范,以允许终端使用Scell来传送PUCCH。即,存在以下需求,改变规范,使得可在除了传统规范中的Pcell之外的Scell中接收PUCCH。例如,可允许具有用于宏小区和小小区的上行链路的高信道质量(几何排列)的终端在同一子帧中同时向Pcell和Scell传送PUCCH。作为选择,当终端具有比宏小区的质量具有更高质量的下行链路以及比小小区的质量具有更高质量的上行链路时,可允许使用小小区来传送PUCCH,尽管将Pcell指定为宏小区。另外,在进一步考虑关于维持低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并限制最大功率的问题的情况下,允许具有低信道质量的终端在时间上分离并传送Pcell和Scell的PUSCH/PUCCH,由此防止向两个小区同时传送两个PUCCH。
根据LTE版本-10/11规范,终端可通过系统信息块类型2(SIB2)信息知道与下行链路Pcell连接的上行链路载波,并且可被允许将与下行链路Pcell连接的上行链路载波设置为上行链路Pcell,并仅向Pcell传送PUCCH。然而,根据站点间CA,考虑到链路预算,PUCCH需要被传送到在终端的功耗方面有利的小区。因此,网络需要灵活设置Pcell的上行链路载波。
终端的PUCCH传送可如下分类:
-情况A:仅向宏小区传送PUCCH;
-情况B:仅向小小区传送PUCCH;
-情况C:使能PUCCH向宏小区和小小区两者的传送,但是不是同时;以及
-情况D:使能PUCCH向两个小区的同时传送。
当小区具有不理想回程时,由于宏小区和小小区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延迟,使得难以向终端的PUCCH传送应用情况A和情况B。当终端具有针对宏小区和小小区两者的高信道质量时,可应用情况D。当终端具有针对宏小区和小小区两者的低信道质量时,可应用情况C。
当小区具有理想回程时,可应用情况A、情况B、情况C和情况D的任一个。然而,优选的是,根据针对每一小区的终端的信道质量,来确定使用哪种情况。
另外,终端需要考虑使用相同功率放大器(PA)的载波的集合(或相同PA载波组)。一个Pcell可被确定并使用用于相同站点中的载波,如LTE版本-10规范中那样。其间,其中每一站点中使用的载波不同的站点间CA可考虑这样的方案,其中担当Pcell的一个小区位于每一站点中。当终端使用不同PA用于不同载波时,终端不具有PAPR问题但是仍具有最大功率限制问题。
当小区具有不理想回程时,允许终端独立向宏小区和小小区传送PUCCH。然而,如上所述,优选的是,根据终端的信道环境来确定传送类型。
■如何在宏层和小小区层之间划分功能
图2是图示了包括宏小区和小小区的异构网络环境的概念图。
在图2中,假设包括宏小区210的宏层的频率F1与包括小小区220的小层的频率F2不同。表格2示出了在上述假设下、对宏层和小小区层所服务的终端230执行宏层和小层的主要功能的优选形式。
[表格2]
功能 | 宏层 | 小小区层 |
RRC连接/释放 | 执行 | 不执行 |
无线资源设置 | 执行 | 执行 |
RRM测量设置/报告 | 执行 | 不执行 |
诸如移交的移动性控制 | 执行 | 不执行 |
数据业务传送/接收 | 执行 | 执行 |
处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状态、由宏层和小小区层服务、并具有向其设置的站点间CA的终端230,可通过宏层接收诸如RRC连接建立、重新建立、和释放的指令,并可通过宏层接收诸如RRM测量、移交等的移动性管理。数据业务的传送和接收可主要使用小小区层来执行,但是也可使用宏层来执行。
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通过宏层执行跟踪区域更新,接收寻呼,并尝试通过宏层的RRC连接。
这里,建立通过宏层的初始RRC连接的终端可被移交到小小区层,并仅由小小区层管理。相反,建立通过宏层的初始RRC连接的终端可仅由宏层服务。所有上述情况对应于非载波聚合的情况。
■如何增强具有理想回程的站点间CA
站点间CA的形式可被分类为eNB内CA、eNB间CA、以及eNB内CA和eNB间CA的组合。假设传统LTE版本-10/11中描述的CA对应于eNB内CA,并且通过eNB内CA分组的所有小区使能通过一个基站的动态调度合作。相反,eNB间CA具有基站之间的通信中生成的时间延迟、以及通信线路中的容量限制的问题,并由此CA所分组的所有小区可难以通过一个中央控制来执行动态调度合作。由此,难以在CA所分组的小区之间应用基于动态调度合作的LTE版本-10/11的CA。站点间CA的最一般形式可以是包括eNB内CA和eNB间CA两者的形式。在3GPP中,经由不理想回程连接的宏小区eNB和小小区eNB之间的eNB间CA可被称为双连接性操作。
一般,假设LTE版本-10/11规范中描述的CA允许参加CA的小区之间的动态调度合作。然而,为了在更多情况下支持站点间CA,存在以下需求,即,即使当不允许参加CA的小区之间的动态调度合作时,仍通过该规范的补充来支持站点间CA。站点间CA的一般实现可以是其中一个eNB所管理的小区参加的CA或者是其中一个或更多eNB所管理的小区参加的CA。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物理层空中接口规范的方面,重要的是有效支持与诸如eNB内、eNB间等的各种实现对应的站点间CA。在空中接口规范的方面,灵活的规范支持是优选的,这不取决于网络的特定实现。
下面考虑其中宏小区和小小区具有理想连接性的情况。其中宏小区和小小区具有理想连接性的情况表示其中允许小区之间的动态调度合作的情况。一般,当在其中不引入协调多点(CoMP)功能的网络中不使用CA时,使用一个小区实现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传送和接收。相反,根据LTE版本-10/11规范,当使用CA时,终端具有按照主频率(或载波)操作的小区,其被称为Pcell。终端通过Pcell执行初始连接建立和连接重新建立。其他载波被称为Scell。当建立RRC连接时,可对于终端设置Scell。基站通过系统信息块类型2(SIB2)信息来向终端通知与下行链路载波连接的上行链路载波。因此,与终端的Pcell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是通过SIB信息连接的上行链路载波。Scell的系统信息通过终端特定RRC信令从基站传送到终端。另外,终端使用Pcell来传送PUCCH。
如何设置PUCCH传送小区
对于设置了CA的终端,存在以下需求,即,补充LTE规范,使得可使用通过CA设置的小区的任一个来传送PUCCH。特别是,当利用宏小区和小小区设置CA时,从终端到宏小区和小小区的路径损耗可不同。由此,优选的是,考虑到终端的功率损耗,使用具有低路径损耗的小小区来传送PUCCH。下面详细描述设置PUCCH传送小区的方法。
[方法1]通过终端特定RRC信令设置PUCCH传送小区
LTE版本-10/11规范定义终端仅使用被指定为Pcell的小区来传送PUCCH。在本发明中,改进了现有规范。由此,基站通过终端特定RRC信令而设置要被用来向终端传送PUCCH的小区,并且允许终端在接收到RRC信令之后使用设置的小区来传送PUCCH。即,在UCI传送的方面,终端将指定的PUCCH传送小区识别为Pcell以执行UCI传送。
图3图示了应用eNB内CA的终端330的下行链路频率分配,并示出了对于设置CA的终端330配置的下行链路载波。
如图3中图示的,针对应用eNB内CA的终端330,宏小区可使用下行链路频率M0和M1,并且小小区可使用和分配下行链路频率S0、S1和S2。
另外,通过LTE规范的改变,当将使用下行链路频率(或载波)M0的宏小区设置为终端330的Pcell时,终端330可被设置为使用与小小区所使用的下行链路频率(或载波)S0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来传送PUCCH。
在以上方案中,仅在UCI传送方面将PUCCH传送小区识别为Pcell。由此,除了UCI之外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传送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传送不受到PUCCH传送小区设置的影响。然而,优选的是,允许除了现有设置Pcell之外的被设置为PUCCH传送小区的小区来执行通过半持久调度(SPS)的PUSCH传送。
然而,在上述PUCCH小区设置方案中,仅附加设置PUCCH传送小区,而不改变通过SIB2指定的Pcell的上行链路载波和下行链路载波之间的连接。由此,当被设置为上行链路PUCCH传送小区的小区不是Pcell时,可出现由PUCCH传送小区的停止导致的问题,并且需要附加规范补充来防止其出现。与PUCCH传送小区的停止关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禁止PUCCH传送小区的停止。例如,当将终端的Scell设置为终端的PUCCH传送小区时(见图4B),可禁止对应小区的停止。当禁止PUCCH传送小区的停止时,终端应总是监视对应小区的下行链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如果允许PUCCH传送小区的停止,则需要新的附加规范补充,用于当停止PUCCH传送小区时执行的终端的操作。下面将作为示例来描述当停止PUCCH传送小区时执行的终端的操作。
-当停止PUCCH传送小区时,终端可如下遵循现有停止操作:
*不向对应小区报告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器矩阵指示符(PMI)、排序指示符(RI)、和预编码类型指示符(PTI);
*不执行对应小区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传送;
*不监视对应小区所传送的PDCCH(增强PDCCH(EPDCCH));和
*不监视对应小区的PDCCH(EPDCCH)。
-即使当停止PUCCH传送小区时,终端可执行下面要描述的操作:
*HARQ-ACK CQI/PMI/RI/PTI的报告和SR向包括Pcell的(多个)剩余小区的传送仍然使用PUCCH传送小区来执行。即,在UCI传送方面,终端仍然将PUCCH传送小区识别为Pcell以执行传送;和
*在缺省操作中,对应小区不执行探测参考信号(SRS)传送。然而,对应小区可允许SRS传送,以便通过半持久调度(SPS)来传送PUSCH,并控制对应小区所传送的PUCCH信道的功率。
为了简化PUCCH传送小区的自由设置,可使用以下方法2。
[方法2]用于每一终端的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之间的映射
对于频分双工(FDD),根据LTE版本-8到11规范,每一小区使用SIB2信息,以在小区中广播与下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信息。对于Pcell,终端从SIB2信息识别Pcell的上行链路载波,并通过从基站提供的单独RRC信令,来识别到(多个)剩余Scell的下行链路载波、以及与该下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信息。然而,如上所述,信道状态对于每一终端可不同。由此,优选的是,对于每一终端来设置包括Pcell的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之间的连接信息。即,基站使用终端特定RRC信令,来对于每一终端设置针对通过CA设置的小区(包括Pcell)的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之间的连接。在该情况下,终端可忽略SIB2的载波连接信息,并根据通过RRC信令设置的载波连接信息来操作。使用上述方法,可向每一终端通知Pcell的上行链路载波信息。
图4A-4C是图示了映射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的方法的概念图。
图4A图示了通过SIB2用于每一小区的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之间的映射,并图示了使用SIB2设置从上行链路载波到每一下行链路载波的连接。
图4B图示了其中在PUCCH传送小区处设置Scell的情况,并示出了其中将Scell设置为PUCCH传送小区的示例。
图4C图示了用于每一终端的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之间的映射。如图4C中图示的,基站通过终端特定信令设置用于终端的Pcell和Scell的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之间的映射,并且终端使用Pcell的上行链路载波来传送PUCCH。当使用上述方法时,Pcell总是维持为激活状态,由此没有改变地应用传统LTE版本-10/11规范的内容,同时不出现停止所引起的问题。其间,不设置CA的终端可使用单独RRC信令设置Pcell的上行链路。在该情况下,终端可忽略SIB2的上行链路载波信息,并且可使用通过RRC信令命令的载波作为上行链路载波。
如何传送PUCCH
为了使得终端能使用Scell来传送PUCCH,可如下补充该规范。
-终端应在生成PUCCH格式1、1a/1b、2、2a、2b和3的序列时,应用PUCCH传送小区的物理小区身份(PCI)或基站所确定的虚拟小区身份。对于其中通过下行链路PDCCH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的索引映射资源的PUCCH格式1a/1b,当PUCCH传送小区支持传统UE时,可出现与传统UE的PUCCH格式1a/1b的资源的冲突。这是因为对于传统终端,根据SIB2信息将PUCCH资源映射到与下行链路载波连接的上行链路载波。因此,为了避免该冲突,可对于每一终端设置PUCCH格式1a/1b的资源偏移。LTE版本-11规范支持PUCCH格式1a/1b的用于每一终端的虚拟小区ID的设置和资源偏移的设置。
-为了控制用于每一小区的上行链路PUCCH、PUSCH和SRS的功率,终端应知道要用来估计下行链路上的路径损耗的参考下行链路载波。即,终端应知道与每一上行链路载波对应的下行链路载波,以便估计路径损耗来控制上行链路功率。一般,估计路径损耗的上行链路载波和下行链路载波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不同于CA小区设置中的下行链路载波和上行链路载波之间的上述映射关系。这可需要单独信令。例如,当在宏小区站点中传送任一小区的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在小小区站点中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时,小小区站点中的下行链路载波应被用作该小区的参考下行链路载波,并由此可精确估计路径损耗。即,终端应使用在其中接收上行链路的位置处传送的信号来估计路径损耗,以便估计路径损耗以控制上行链路功率。为此,基站应向终端通知关于用于估计每一小区的上行链路路径损耗的参考下行链路载波的信息。参考下行链路载波信息可包括下行链路载波的频率和带宽、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设置信息(物理层小区ID、CRS天线端口的数目等)、以及CRS传送功率,特别是,每一资源元素的能量(EPRE)。这里,基站可向终端通知CSI参考信号(CSI-RS)设置信息和CSI-RS传送功率值,代替CRS设置信息。终端根据参考下行链路载波信息估计参考载波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使用估计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作为用于上行链路开环功率控制的上行链路路径损耗值。
■如何支持具有不理想回程的站点间CA。
CA的最一般形式可包括eNB内CA和eNB间CA。这里,包括eNB内CA的CA具有在基站之间的通信中生成的时间延迟、以及通信线路中的容量限制,并由此通过CA分组的所有小区可难以通过一个中央控制执行动态调度。因此,没有改变地应用基于通过CA分组的小区之间的动态调度合作的、LTE版本-10/11中的CA方案是无效的。
即使在eNB内CA的情况下,可完成实现,使得通过CA分组的小区之间的即时动态调度合作困难。
图5是图示了应用eNB间CA的终端的下行链路频率分配的概念图。图5图示了这样的情况,其中管理宏小区的基站(宏小区基站)510与管理小小区的基站(小小区基站)520不同,并且使用宏小区和小小区向终端530应用CA。图5中示出的实现对应于eNB间CA的最典型形式。
下面假设不实现小区之间的动态调度合作,因为图5的宏小区基站510和小小区基站520之间的连接性不理想。在该情况下,当宏小区基站510和小小区基站520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换困难、并由此在用于PDSCH和PUSCH调度的合作中出现延迟时,存在改变规范的需求,使得两个基站510和520可彼此独立地执行PDSCH和PUSCH调度。特别地,优选的是,宏小区基站510从宏小区基站510所管理的小区直接接收关于所述小区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另外,优选的是,小小区基站520从小小区基站520所管理的小区直接接收关于所述小区的UCI。为了实现这,例如,终端530需要考虑将宏小区和小小区的每一个设置为Pcell。即,允许终端使用宏小区来传送与属于宏小区基站510的小区对应的UCI,并使用小小区来传送与属于小小区基站520的小区对应的UCI。
如何设置CA的解释
下面将描述设置CA的方法,其中CA利用在小区之间的动态调度中具有困难的小区来配置(例如,具有小区之间的不理想回程连接性的eNB间CA或eNB内CA),并被有效应用到终端。
下面要描述的CA设置方法是考虑eNB间、eNB内、理想回程、和不理想回程的全部的集成设置方法,并且不限于任何特定网络的实现。
[小区组设置]
能执行动态合作的小区被分组为一个小区组。一个eNB所管理的载波(或小区)可被设置为一个小区组。
例如,如图5中所示,假设终端530被分配宏小区载波M0和M1以及小小区载波S0、S1和S2。这里,一个基站(eNB-M)510管理宏小区载波M0和M1,而另一基站(eNB-S)520管理小小区载波S0、S1和S2。即,通过不同基站管理宏小区载波和小小区载波。另外,假设由于某一延迟的出现,所以即时动态调度合作在基站510和520之间的信息传递中困难。在该情况下,终端530的CA所设置的小区可被分类为包括宏小区的集合和包括小小区的集合。
[主小区组和(多个)辅小区组的设置、用于每一小区组的主小区的设置]
小区组之一被设置为主小区组,并且其它小区组可被设置为辅小区组。每一小区组中的一个小区被设置为主小区,并且其它小区可被设置为辅小区。这里,每一小区组中的主小区可执行与每一小区组中的LTE版本-10/11的Pcell的功能类似的功能。
例如,在图5中,包括宏小区的集合可被设置为主小区组,并且包括小小区的集合可被设置为辅小区组。
主小区组、辅小区组、和每一小区组的主小区的上述设置可由基站使用终端特定RRC信令对于终端来执行。
[主小区组和辅小区组的角色的分离]
在图3中示出的eNB内CA的应用示例中,考虑到宏小区和小小区之间的角色的划分,优选的是,宏小区起作用以在维持蜂窝服务覆盖范围的同时管理终端的RRC连接状态、移动性管理等,并且小小区用来向和从终端传送和接收大量数据。考虑到此,可允许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用来提供终端的覆盖范围并管理终端的移动性,并且辅小区组可被主要使用以传送和接收数据。
在物理层信道和信号的传送方面,小区组几乎独立操作,并且属于每一小区组的小区与LTE版本-10/11类似地操作。例如,允许属于每一小区组的小区如下操作:
-属于每一小区组的小区传送PDCCH/EPDCCH,以对于属于每一小区组的小区调度PDSCH或PUSCH。
-可在属于每一小区组的小区之间应用交叉载波调度。
-终端使用属于每一小区组的小区之一来传送PUCCH。可使用与传统LTE版本-10/11中定义的内容类似的每一小区组中的主小区、或使用代替主小区的指定为PUCCH传送小区的小区,来传送PUCCH。
-与传统LTE版本-10/11类似地,终端通过一个PUCCH或一个PUSCH同时收集并传送关于由属于一个小区组的小区所传送的PDSCH的HARQ-ACK信息。当终端使用PUCCH传送HARQ-ACK时,终端可使用小区组中的主小区(或设置的PUCCH传送小区)来传送HARQ-ACK。当终端使用PUSCH传送HARQ-ACK时,终端可使用属于小区组的小区之一来传送HARQ-ACK。
-可对于每一小区组来执行CSI向下行链路的报告。即,使用一个PUCCH或PUSCH信道传送的CSI报告中包括的CSI信息(即,CSI测量)的小区可包括属于包括CSI报告所传送到的小区的小区组的一个小区或多个小区。
-可对于每一小区组设置调度请求(SR)资源。即,终端可被分配用于每一小区组的SR资源。取决于终端传送SR的原因,规范或基站设置可预先规定,使用主小区组中的SR资源和辅小区组中的SR资源之一来传送SR。
-通过通过小区组的小区而传送每一小区组的功率余量,来执行功率余量报告。
-通过根据逻辑信道的特性确定该报告的小区组、并向该小区组传送该报告,来执行缓冲状态报告(BSR)。
上述操作方法反映以下事实,即,可在属于相同基站的小区之间完成动态调度合作,但是在属于不同基站的小区之间实现动态调度合作很困难。考虑到信令复杂性和终端复杂性,优选的是,小区组的最大数目是2或更少。在传统LTE Rel-10/11的CA中,小区组的数目是1。
CA设置和小区激活/停止
对于与其建立RRC连接的终端允许CA设置。这里,CA设置表示小区组的设置和小区组中的小区的设置。用来建立终端的RRC连接的小区是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总是激活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下面要描述的方案可应用到其它小区的激活/停止。假设使用LTE版本-10/11规范中定义的MAC控制元素(CE)将小区的激活/停止动态地传递到终端。
[方法1]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总是激活。其它小区由激活命令激活并由停止命令停止。
方法1允许辅小区组中的主小区的停止。这导致以下问题。
-假设从小区组中的主小区传送小区组中的交叉载波调度,当停止主小区时,另一小区应被指定为主小区。因此,主小区动态改变,并且主小区的动态改变导致在终端的PDCCH(或EPDCCH)监视中出现模糊。这是因为,在改变主小区的同时,终端和基站可将不同小区识别为其PDDCH(或EPDCCH)应由终端监视的主小区。
-当使用主小区来传送小区组中的UCI时,主小区的动态改变导致在UCI应传送到的小区中出现模糊。
如上所述,优选的是,应用以下方案,因为关于主小区的模糊降低系统效率。
[方法2]每一小区组中的主小区总是处于激活状态。相反,属于小区组的小区之中的除了主小区之外的剩余小区通过基站所传送的MAC CE的激活命令来激活,并通过停止命令来停止。
由于使用MAC CE将小区激活/停止动态传递到终端,所以优选的是,管理小区组的基站控制小区组中的小区的激活/停止。
PDCCH/EPDCCH公共搜索空间的使用
下面将描述终端监视PDCCH或EPDCCH区域。根据传统LTE版本-10/11规范,对于设置CA的终端,存在仅主小区(Pcell)中的、终端所要监视的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
如图5中所示,下面将详细描述这样的方法,其中设置宏小区基站和小小区基站之间的eNB间CA的终端监视宏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和小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
响应于公共搜索空间中传送的PDCCH(或EPDCCH),终端不传送HARQ-ACK反馈。这是因为以下PDCCH所调度的PDSCH上携带的信息是用于多个终端的系统信息或控制信息:
-利用SI-RNTI设置的PDCCH(EPDCCH)和PDSCH
-利用P-RNTI设置的PDCCH(EPDCCH)和PDSCH
-利用RA-RNTI设置的PDCCH(EPDCCH)和PDSCH。
对于利用系统信息(SI)-无线电网络时间标识符(RNTI)、寻呼(P)-RNTI、和随机存取(RA)-RNTI设置的PDCCH(EPDCCH)和PDSCH,在公共搜索空间中传送对应PDCCH(或EPDCCH)。在该情况下,不需要终端的HARQ-ACK反馈。因此,下面要描述的附加调度限制不需要应用到利用SI-RNTI、P-RNTI或RA-RNTI设置的PDCCH(EPDCCH)的传送。即,不需要向利用SI-RNTI、P-RNTI或RA-RNTI设置的PDCCH(EPDCCH)和PDSCH应用用于避免PUCCH或UCI的同时传送的资源划分。
□用于每一小区组的系统信息的监视和传送
对于eNB间CA,因为很难即时实现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换,所以可考虑其中每一基站自己传送系统信息的方案。在该情况下,设置eNB间CA的终端从每一小区组获取宏小区组的系统信息(SI)和小小区组的系统信息(SI)。由此,终端应监视宏小区组的主小区中利用SI-RNTI和P-RNTI设置的PDCCH(EPDCCH)。在属于宏小区组的辅小区中,如传统LTE版本-10/11规范中定义的,基站通过用于每一终端的RRC消息向终端传递系统信息。类似地,即使在小小区的情况下,终端也监视小小区组中的辅小区中利用SI-RNTI和P-RNTI设置的PDCCH(EPDCCH),并且如传统LTE版本-10/11规范中定义的,属于小小区组的辅小区通过用于每一终端的RRC消息接收系统信息。
如果宏小区和小小区之间的连接具有不理想连接性,则上述方案可应用到甚至eNB内CA。
在终端方面,终端监视在每一小区组中的主小区的PDCCH(EPDCCH)公共搜索空间中、利用SI-RNTI和P-RNTI设置的PDCCH(EPDCCH)的传送。
□主小区组中的主小区的监视和系统信息向剩余小区的传送
在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方法中,考虑到系统信息的改变不频繁出现,甚至在eNB间CA的情况下,可允许终端监视仅一个小区中的系统信息。在该情况下,在终端方面,存在以下优点,其中终端复杂性相对低,因为终端监视仅一个小区的系统信息。
例如,可允许终端监视在主小区组的仅一个主小区中利用SI-RNTI和P-RNTI设置的PDCCH(EPDCCH)。即,终端监视主小区组的主小区的PDCCH(EPDCCH)公共搜索空间。基站可使用用于每一终端的RRC消息来向终端传递对于该终端设置的剩余小区的系统信息。
□用于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公共搜索空间的监视
在传统LTE版本-10/11规范中,仅在Pcell的PDCCH公共搜索空间中传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3/3A。然而,优选的是,设置宏小区基站和小小区基站之间的eNB间CA的终端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允许宏小区和小小区执行独立功率控制。由此,宏小区和小小区可不得不使用并传送DCI格式3/3A,向终端传递PUCCH和PUSCH的功率控制命令。即,可在宏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和小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中传送DCI格式3/3A。允许终端监视每一小区组的主小区公共搜索空间中的DCI格式3/3A。将DCI格式3/3A的功率控制应用到用于DCI传送所使用的小区所属的小区组的PUSCH/PUCCH功率控制。
作为选择,当仅主小区组允许半持久调度(SPS)传送时,考虑到主要使用DCI格式3/3A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用于按照SPS形式调度的PUSCH功率控制,可允许终端监视主小区组的仅主小区公共搜索空间中的DCI格式3/3A。当终端接收在主小区组的仅主小区公共搜索空间中传送的DCI格式3/3A时,向属于终端的主小区组的小区的PUSCH/PUCCH功率控制应用对应功率控制命令。
关于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在携带上行链路调度信息的PDCCH/EPDCCH所传送到的小区中传送与PDCCH/EPDCCH所调度的PUSCH对应的PHICH。PHICH向终端传递下行链路HARQ-ACK信息,用于该终端的PUSCH传送。
关于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终端应从宏小区组和小小区组的每一个中的主小区检测PCFICH。即,终端检测每一小区组中的主小区的PCFICH。在通过交叉载波调度所调度的小区中,基站使用RRC信令来向终端通知小区的PDSCH开始码元的位置。
用于具有不理想回程的站点间CA的上行链路资源划分
优选的是,考虑到终端的功耗和PUCCH接收质量,来确定为了PUCCH传送而使用的小区。为此,基站可指定上行链路载波,终端要使用该上行链路载波来传送用于每一小区组的PUCCH。
可需要以下处理,来确定为了PUCCH传送所使用的小区。
终端搜索每一小区所传送的小区搜索信号或小区发现信息,并向主小区组报告测量结果。已从终端接收到测量结果报告的基站基于终端的测量结果来配置小区组,并且终端在每一小区组中确定终端为了传送PUCCH所要使用的小区,以设置用于每一终端的小区组、用于每一小区组的主小区、PUCCH传送小区等。即,基站可基于终端的测量结果,来设置用于该终端的小区组、主小区、和PUCCH传送小区的改变。
当对于终端设置多个小区组时,可向每一小区组传送一个PUCCH。由此,能同时传送等于小区组的最大数目的PUCCH。然而,由于终端可使用的最大功率有限,所以可存在以下需求,即,避免在同一子帧中同时传送多个PUCCH,以便根据终端的信道环境确保PUCCH的接收质量。
□PUCCH传送形式
在设置小区组1和小区组2的两个小区组的终端中,PUCCH传送可如表格3中所示进行分类。在表格3中,PUCCH_1表示用于小区组1的PUCCH信道,而PUCCH_2表示用于小区组2的PUCCH信道。
[表格3]
[情况A]使用小区组1的主小区或指定的小区来传送小区组1的PUCCH(PUCCH_1),或者使用小区组2的主小区或指定的小区来传送小区组2的PUCCH(PUCCH_2)。然而,不允许PUCCH_1和PUCCH_2在同一帧中同时传送。
[情况B]使用小区组1的主小区或指定的小区来传送小区组1的PUCCH(PUCCH_1),或者使用小区组2的主小区或指定的小区来传送小区组2的PUCCH(PUCCH_2)。然而,允许两个PUCCH(即,PUCCH_1和PUCCH_2)在同一帧中同时传送。
基站向每一终端传递关于终端要选择哪一PUCCH传送形式的指令。终端根据基站所指示的PUCCH传送形式来执行PUCCH传送。
例如,如果小区组1对应于宏小区并且小区组2对应于小小区,可针对宏小区和小小区两者向具有低路径损耗的终端应用[情况A]。相反,对于针对至少一个小区具有高路径损耗的终端,如果难以确保足以执行PUCCH向两个小区的同时传送的功率,则优选应用[情况B]。
基站可从终端接收用于宏小区和小小区的下行链路测量结果报告,根据接收的下行链路测量结果来估计路径损耗,并确定应用[情况A]和[情况B]中的哪一个。作为选择,优选的是,终端向基站报告关于功率余量的信息,使得基站可知道终端实际使用的功率。即,终端向基站报告使用对于设置了CA的每一小区设置的PUCCH功率控制设置参数、所计算的功率余量信息。可允许终端通过主小区组中的小区来报告功率余量报告。可允许管理主小区组的基站基于接收的功率余量信息来确定PUCCH传送形式。
可使用以下形式作为报告功率余量的方法:
-当假设向小区组1传送PUCCH时,用于小区组1的PUCCH传送所使用的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功率余量;
-当假设向小区组2传送PUCCH时,用于小区组2的PUCCH传送所使用的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功率余量;
-当假设向小区组1和小区组2同时传送PUCCH时,用于小区组1的PUCCH传送所使用的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功率余量;和
-当假设向小区组1和小区组2同时传送PUCCH时,用于小区组2的PUCCH传送所使用的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功率余量。
在[情况A]中,当在同一子帧中同时出现对于PUCCH_1和PUCCH_2的传送请求时,终端可以不根据优先级来传送PUCCH_1或PUCCH_2,以便维持[情况A]的传送形式。例如,当PUCCH_1具有比PUCCH_2高的优先级时,终端可以不传送PUCCH_2而仅传送PUCCH_1。
下面将描述控制功率的方法和根据上行链路PUCCH传送形式在时间上划分资源的方法。
为了每一小区组所要使用的最大上行链路功率的上限被先前设置,使得即使当终端向两个或更多小区组同时传送PUCCH时,终端的传送功率不超出可允许最大传送功率,并且小区组自主控制设置范围内的功率。该方案先前导致每一小区组所要使用的最大功率的某一减小,并由此可被应用到具有不受到功率限制限制的性能的终端。相反,不优选向以下终端应用以上方案,该终端不确保用于两个小区组的至少一个的充足接收功率。
小区组可在时间上划分并使用用于终端的UCI传送所使用的上行链路资源。特别是,该方法适于应用到不具有足以向两个或更多小区组同时传送UCI的功率的终端。例如,对于请求HARQ-ACK传送的PDSCH调度,当下行链路PDSCH调度按照时间在小区组之间划分并使用时,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在小区组中不同时出现。这样,当考虑根据资源划分出现的调度约束时,该方法具有的优点在于,能为了小区组之间的业务载荷平衡而有效使用该方法,但是该方法可能不获得在一个终端方面的数据传送/接收率的显著增强。
□传送资源的时间划分所应用到的信息、信道和信号
当终端连接到宏小区和小小区两者时,非常重要的是,允许与终端连接的小区稳定接收UCI。例如,可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因为大干扰或不充分终端功率所以降低UCI的接收质量,并且该情况的出现需要被最小化。当终端尽管向宏小区和小小区同时传送UCI、仍向宏小区和小小区两者提供UCI的稳定接收功率电平时,可允许在同一子帧中同时传送携带宏小区的UCI的PUSCH或PUCCH以及携带小小区的UCI的PUSCH或PUCCH。
如果终端向宏小区和小小区同时传送UCI,则当不向这两个小区的至少一个提供充足接收功率电平时,优选的是,在不同子帧中传送宏小区的UCI和小小区的UCI。对于上述PUCCH传送形式的[情况A],由于两个基站之间的即时合作困难,所以上行链路资源需要在小区组之间划分并使用,以便根据终端的信道状况限制PUCCH同时传送。除了UCI之外,小区组之间的资源划分需要被应用到终端所传送的SRS。
上行链路资源划分所应用到的上行链路信息和信号如下:
-上行链路HARQ-ACK:作为下行链路PDSCH解码结果的、ACK或NACK信息;
-CSI:关于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SR:调度请求信息;和
-SRS:用于获取上行链路信道质量的参考信号。
由于利用C-RNTI和SPS C-RNTI设置的PDCCH和EPDCCH中调度的PDSCH请求终端的上行链路HARQ-ACK反馈,所以向上行链路HARQ-ACK信息应用时间划分表示向利用C-RNTI和SPS C-RNTI设置的PDCCH和EPDCCH所调度的PDSCH应用时间资源划分。例如,当在子帧n中出现PDSCH传送时,在用于FDD的子帧n+4中传送与其对应的上行链路HARQ-ACK。因此,为了在同一子帧中不出现宏小区组和小小区组中的HARQ-ACK信息,不应在同一下行链路子帧中出现下行链路PDSCH传送。即,两个小区组所使用的下行链路子帧不应彼此重叠。当难以即时实现两个小区组之间的调度合作时,宏小区组为了PDSCH传送所要使用的下行链路子帧和小小区组为了PDSCH传送所要使用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是预定的,并且每一小区组可被配置为使用其预定子帧。
相反,可以不向利用C-RNTI和SPS C-RNTI设置的PDCCH和EPDCCH中调度的携带UL-SCH的PUSCH应用该时间资源划分。即使当在和其它信道相同的子帧中同时传送UL-SCH时,UL-SCH可执行适当链路适配。由此,即使当在基站中出现接收故障时,UL-SCH可应用HARQ来执行重传。
其间,当终端知道每一小区组可用的下行链路子帧时,可简化PDCCH和EPDCCH的监视。由此,优选的是,向终端传递关于每一小区组可用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信息。
表格4示出了用于UCI的同时传送的限制形式。
[表格4]
如表格4中示出的,当假设小区组1和小区组2避免在同一子帧中同时传送UCI时,向PDSCH调度应用限制。然而,该限制不需要应用到用于传送UL-SCH的PUSCH调度。即使当在和其它信道相同的子帧中同时传送UL-SCH时,UL-SCH可执行适当链路适配。由此,即使当在基站中出现接收故障时,UL-SCH可应用HARQ来执行重传。为了应用小区组之间的UCI的同时传送限制,其中传送UCI的子帧不应在小区组之间在时间上彼此重叠。由此,每一小区组需要预定并使用要用于终端的UCI传送的子帧。
对于UCI之间的非周期CSI,当在下行链路子帧n中出现对于非周期CSI报告的请求时,使用PUSCH在用于FDD的上行链路子帧n+4中传送与其对应的非周期CSI报告。为了终端不向两个或更多小区组同时传送非周期CSI报告,其中可传送非周期CSI报告请求的子帧可被配置为在小区组之间共享。这里,为了不在同一上行链路子帧中出现一个小区组的非周期CSI报告和另一小区组的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其中出现小区组的非周期CSI报告请求的子帧应与其中出现另一小区组的PDSCH传送的子帧不同(这里,PDSCH表示请求上行链路HARQ-ACK的PDSCH)。因此,为了在同一子帧中不出现一个小区组的非周期CSI报告或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以及另一小区组的非周期CSI报告或HARQ-ACK传送,其中可出现非周期CSI报告请求和PDSCH传送的子帧应没有重叠地在两个小区组之间共享。
即使对于SRS传送,为了避免在两个小区组之间同时传送SRS-UCI,每一小区组应使用其中能传送可为了小区组使用的UCI的一些子帧,来执行SRS传送。
根据优先级的UCI或PUCCH的传送的中止(dropping)
下面将描述为了禁止PUCCH、UCI和SRS的同时传送、根据优先级来中止PUCCH、UCI和SRS的传送的方法。
-根据优先级中止PUCCH的传送的方法:当在PUCCH传送中出现冲突时,不设置PUCCH同时传送的终端根据优先级确定要传送的PUCCH。即,终端传送具有最高优先级的PUCCH并中止具有低优先级的PUCCH的传送(即,不传送)。可考虑到小区组索引来优先确定优先级。例如,具有较低小区组索引的PUCCH可被给定较高优先级。
-根据优先级中止UCI的传送的方法:UCI的传送可使用PUSCH或PUCCH。这里,不管使用哪个信道来传送UCI,都禁止在小区组之间出现UCI同时传送。当在UCI传送中出现冲突时,不设置UCI同时传送的终端根据优先级来确定要传送的UCI。即,终端传送具有最高优先级的UCI并中止具有低优先级的UCI的传送(即,不传送)。可考虑到小区组索引来优先确定优先级。例如,具有较低小区组索引的UCI可被给定较高优先级。
-根据优先级中止SRS的传送的方法:当在SRS传送中出现冲突时,不设置SRS同时传送的终端根据优先级确定要传送的SRS。即,终端传送具有最高优先级的SRS并中止具有低优先级的SRS的传送(即,不传送)。可考虑到小区组索引来优先确定优先级。例如,具有较低小区组索引的SRS可被给定较高优先级。
按时间划分资源的详细方法
可使用与LTE版本-10规范中引入的接入链路和中继回程的资源划分类似的方案,来按时间划分小区组所使用的上行链路资源。作为选择,可考虑LTE版本-10规范中的几乎空白子帧(ABS)方案。应注意,接入链路和中继回程的现有资源划分或ABS类型资源划分是这样的方案,其中划分相同载波中的资源,但是下面要描述的资源划分是其中按时间划分不同载波中的资源的方案。应用时间资源划分的原因是根据同时传送防止PUCCH或UCI的接收性能的降级。
为了按时间划分上行链路,应按时间划分请求HARQ-ACK反馈的下行链路PDSCH传送。为此,可考虑下面要描述的时间资源划分。
方法1:当考虑到下行链路HARQ处理的往返时间(RTT)为8ms、而应按照8ms间隔来执行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以具有用于每一小区组的不同时间偏移时,可避免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和PUSCH传送之间的冲突。下行链路HARQ处理的RTT被固定为8ms,并且可允许下行链路HARQ处理在小区组之间共享。例如,可允许小区组1使用第零下行链路HARQ处理,并且可允许小区组2使用其它HARQ处理,即,第一到第七HARQ处理。应通过信息交换等向管理小区组1的基站和管理小区组2的基站预先通知上述HARQ处理使用信息。
方法2:当不考虑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和PUSCH传送之间的冲突时,可在小区组之间共享下行链路子帧。例如,对于FDD,每一小区组使用包括40比特的位图,以通过0或1来指示是否向40个连续子帧传送PDSCH。应通过信息交换等向管理每一小区组的基站预先通知该信息。
需要用信号通知终端:在eNB间CA中,应在基站之间交换关于时间资源划分的使用细节的信息。每一基站根据关于时间资源划分的使用细节的信息,来向调度应用限制。基站可向终端传送资源划分使用细节。终端可获取关于时间资源划分使用的信息,并通过基于获取的信息执行PDCCH/EPDCCH的监视来降低盲解码的次数。因此,优选的是,基站向终端传送上述时间资源分配信息。
■双连接性的支持
在宏小区和小小区的共信道安排中支持双连接性的方法
考虑其中宏小区和小小区使用相同载波的共信道小区安排。
一般,当终端位于小小区的区域中时,终端接收从宏小区传送的信号可以是困难的,因为小小区的信号比宏小区的信号具有相对更高的强度。因此,为了终端总是维持到宏小区层的连接,需要合适方法来甚至在小小区区域中接收宏小区的信号。
□使用相同小区ID的小区安排结构
在增强小小区的上述方法中,已主要考虑了其中将宏小区和小小区的每一个形成为独立小区(即,具有独立小区ID的小区)的情况。然而,如LTE版本-11规范的CoMP场景4中那样,彼此地理相邻的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可形成相同小区。在该情况下,属于同一小区的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可被看作共享相同小区ID。这样,当彼此地理相邻的多个传送点形成同一小区时,一个或更多传送点可参与传送与小区的物理层小区ID对应的CRS。这里,参与传送CRS的传送点应使用相同CRS序列,使用相同无线资源,并执行同时传送。即,传送点应传送CRS传送资源中的相同CRS序列值。
当终端执行解码时需要使用CRS来执行信道估计的信道或传送方法被称为基于CRS的信道方法或基于CRS的传送方法。当终端执行解码时需要使用DM RS来执行信道估计的信道或传送方法被称为基于DM RS的信道方法或基于DM RS的传送方法。
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被安排在小区中的不同位置处(见图7),并且传送点使用相同载波频率。这里,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高功率传送点和至少一个低功率传送点使用相同时间频率资源来传送相同CRS序列,总是使用至少两个传送点来执行基于CRS的传送。如LTE版本-11规范的CoMP场景4中那样,当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经由理想回程连接时,终端可总是通过使用上述方案接收从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同时传送的基于CRS的信道。具有CoMP接收能力的终端能接收从高功率传送点传送的、从低功率传送点传送的、或者从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两者同时传送的基于DM RS的信道。因此,当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经由理想回程连接时,可对于具有CoMP接收能力的终端和不具有CoMP接收能力的终端两者,支持到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的双连接性。
相反,当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经由不理想回程连接时,难以即时实现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之间的调度合作。由此,两个传送点同时执行基于相同小区ID的CRS传送和基于CRS的传送是困难的。这是因为在其中当在两个传送点之间交换信息时时间延迟高的、基于不理想回程的合作中,两个传送点即时共享动态变化的调度信息、并使用相同资源同时传送诸如PDCCH、PDSCH、PCFICH、PHICH等的基于CRS的信道是困难的。因此,当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经由不理想回程连接时,优选的是,仅允许高功率传送点执行CRS传送和基于CRS的传送。即,仅允许高功率传送点执行CRS传送和基于CRS的传送。这里,基于CRS的传送是其中终端利用CRS执行解码的传送。通过基于CRS的传送来传送诸如PCFICH、PHICH和PDCCH的信道,并且PDSCH传送可以取决于传送格式是基于CRS的传送。高功率传送点可执行基于DM RS的传送。PDSCH传送可以取决于传送格式是基于DM RS的传送。
其间,低功率传送点不应执行基于CRS的传送,因为低功率传送点不传送CRS。相反,低功率传送点可执行基于DM RS的传送。通过使用上述方案,终端可总是维持与高功率传送点的连接性,并且可根据终端的位置生成与终端周围的低功率传送点的连接。因此,可允许低功率传送点区域中包括的终端具有到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的双连接性。
图6是图示了其中共享小区ID的两个传送点使用下行链路传送资源的示例的概念图。
图6假设传送点A和传送点B使用相同小区ID并示出了当两个传送点服务终端时用于该终端的PDCCH和EPDCCH传送资源。图6假设传送点A使用两个CRS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和1),传送点B使用两个DM RS天线端口(天线端口17和18),并且传送点A具有与三个OFDM码元对应的控制信道传送区域。在图6中,终端可使用子帧中的前三个OFDM码元,来从传送点A接收作为基于CRS的信道的PCFICH、PHICH和PDCCH,并从传送点B接收作为基于DM RS的信道的EPDCCH。在EPDCCH的情况下,终端可从传送点A接收EPDCCH。
在图6中,当在传送点A和传送点B之间共享关于传送点A的控制信道传送区域的尺寸的信息时,传送点B可知道EPDCCH或PDSCH的开始OFDM码元的位置,并且可利用该位置更有效地使用资源。
其间,终端接收PDCCH或EPDCCH,并通过接收的控制信道来检查是否调度PDSCH。当对于终端调度PDSCH时,终端接收调度的PDSCH以执行解码,并然后使用PUCCH来传送作为解码结果的HARQ-ACK信息。这里,由于传送点不能即时执行信息交换,所以优选的是,可向已传送PDSCH的传送点传送响应于下行链路PDSCH传送来自终端的HARQ-ACK反馈。即,终端通过在将高功率传送点看作接收点的情况下执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而传送关于由高功率传送点传送的基于CRS的PDCCH所调度的PDSCH传送的HARQ-ACK信息。对于关于由低功率传送点传送的基于DM RS的PDSCH传送的HARQ-ACK信息,优选的是,在将低功率传送点看作接收点的情况下执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类似地,对于关于由高功率传送点传送的基于DM RS的PDSCH传送的HARQ-ACK信息,优选的是,在将高功率传送点看作接收点的情况下执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终端接收PDCCH或EPDCCH,并通过接收的控制信道来检查是否批准PUSCH的调度。当对于终端调度PUSCH时,优选的是,当终端传送调度的PUSCH时,终端在将已传送PDCCH或EPDCCH的传送点看作接收点的情况下执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如上所述,为了对两个或更多不同接收点执行独立功率控制,应引入与每一接收点对应的功率控制处理。即,应对于每一接收点实现用于PUSCH、PUCCH和SRS的单独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可被划分为开环部分和闭环部分。终端估计路径损耗来执行开环功率控制。由于上行链路路径损耗的估计可取决于接收点变化,所以基站应向终端通知估计参考信号的路径损耗和传送功率所需的适当参考信号。对于其中将高功率传送点看作接收点的上行链路信道,高功率传送点执行基于CRS的传送。由此,终端可获取该高功率传送点所传送的CRS的传送功率来估计路径损耗。对于其中将低功率传送点看作接收点的上行链路信道,低功率传送点仅执行基于DM RS的传送。由此,为了估计路径损耗,优选的是,基站可向终端通知低功率传送点所传送的CSI-RS设置信息和传送功率,并由此允许终端估计路径损耗。终端可比较信号的传送功率值和接收功率值以估计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并然后将估计的下行链路路径损耗呈现为上行链路路径损耗。
□使用不同小区ID的小区安排结构
下面将描述在使用不同小区ID的小区安排结构中支持双连接性的方法。与传统LTE版本-11的CoMP场景3类似,考虑这样的情况,其中高功率传送点形成宏小区,而宏小区中的低功率传送点形成具有和宏小区不同的小区ID的小小区。为了位于小小区区域中的终端维持与宏小区的连接性,存在以下需求,即,宏小区和小小区使用没有重叠划分的资源。即,当宏小区使用的资源不由小小区使用、并且小小区使用的资源不由宏小区使用时,不存在两个小区之间的干扰。由此,终端可充分接收从两个小区之一传送的信号。对于基于CRS的信道,仅当终端知道哪个小区参与传送时,终端可根据小区的CRS估计信道以解码基于CRS的信道。对于基于DM RS的传送,终端不需要必须知道哪个小区参与传送。然而,当终端知道参与传送的小区以及小区的CRS时,存在的优点在于,可增加PDSCH解码性能。当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之间的连接不理想时,在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方面,优选的是,终端根据哪个小区是传送小区、在将传送小区看作接收小区的情况下、执行适当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当终端监视PDCCH/EPDCCH时,可存在根据宏小区和小小区的小区ID来单独监视每一小区的需求。考虑到终端的复杂性,优选的是,仅监视两个小区之一的搜索空间。考虑到宏小区在双连接性中的角色,优选的是,在公共搜索空间中监视从宏小区传送的PDCCH(或EPDCCH),同时在终端特定搜索空间中监视宏小区和小小区所传送的PDCCH(或EPDCCH)(其取决于终端的位置和信道环境来指定)。
图7图示了高功率传送点与低功率传送点的安排。图7假设高功率传送点710形成宏小区,低功率传送点721和722形成小小区,并且宏小区和小小区721和722使用相同载波。表格5示出了在图7中示出的小区安排中监视终端731和732的搜索空间的方法。
当两个终端(终端A和终端B)731和732位于图7中示出的小区安排环境中时,如表格5中示出的,终端731和732可被设置为总是监视宏小区的公共搜索空间,并根据终端的信道环境监视宏小区或小小区的终端特定搜索空间。
[表格5]
公共搜索空间 | UE特定搜索空间 | |
终端A | 宏小区 | 小小区 |
终端B | 宏小区 | 小小区 |
当终端位于任何小小区的传送点附近时,小小区的PBCH和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的信号强度大,其充当对于宏小区的信道和信号的大干扰。为了避免这样的干扰,宏小区和小小区的无线电帧传送时间需要彼此不同,使得其间传送宏小区的PBCH和PSS/SSS的时间段与其间传送小小区的PBCH和PSS/SSS的时间段不重叠。例如,PBCH和PSS/SSS可以不重叠这两个小区的无线电帧开始时间之间的子帧中的时间差。
其间,如果终端具有干扰消除功能,则尽管其间传送PBCH和PSS/SSS的时间段彼此重叠,但是可利用接收引起干扰的PBCH和PSS/SSS、执行估计、并然后消除接收信号中的对应信道部分的技术,来解决PBCH和PSS/SSS中的干扰的问题。
图8图示了使用不同小区ID的两个传送点的控制信道资源划分方法。
图8图示了当传送点A和传送点B使用不同小区ID并且两个传送点服务终端时、用于该终端的PDCCH和EPDCCH传送资源。图8假设传送点A形成宏小区,传送点B形成小小区,并且传送点A和B的每一个使用两个CRS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和1),并具有与三个OFDM码元对应的控制信道传送区域。
由于两个传送点的控制信道传送区域彼此重叠,所以在两个传送点之间存在大量干扰。作为减轻干扰的方案,按时间分离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使得两个传送点使用不同控制信道资源。然而,尽管控制信道按时间分离并然后使用,但是应总是传送CRS。由此,存在的问题在于,不能避免两个传送点的CRS引起的互相干扰。如果终端具有执行CRS的干扰消除的功能,则可利用其中终端接收给予强干扰的CRS、执行估计、并然后执行从接收信号中减去的技术,来解决CRS干扰问题。
如上所述,对于基于CRS的PDCCH传送,仅当终端知道哪个小区参与传送时,终端可根据小区的CRS估计信道以监视PDCCH并执行解码。因此,基站应通过信令预先向终端通知PDCCH监视所需的信息。对于基于DM RS的EPDCCH传送,基站应通过信令预先向终端通知EPDCCH监视所需的设置信息。
□上行链路传送
当接收点不同时,上行链路PUCCH传送需要使用属于不同资源块(RB)的PUCCH资源。这是因为PUCCH具有其中在相同资源块中复用几个终端的结构,并所以通过在接收点中维持使用相同资源块的PUCCH的相同或相似接收功率,来实现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如果在相同资源块中复用具有不同接收点的PUCCH,则接收点之间的差别可引起远近问题,并由此可难以维持PUCCH的相同或相似接收功率,由此导致降低PUCCH接收质量的问题。为了避免该问题,具有不同接收点的PUCCH信道可不得不被设置为使用不同资源块来传送。换言之,能对于每一接收点独立设置PUCCH资源。
与上面对于站点间CA描述的内容类似地,经由不理想回程连接的接收点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换困难。由此,UCI等应该对于每一接收点单独传送,并且应该对于每一接收点使能资源和参数的独立设置。需要用于每一接收点的独立设置的上行链路信息和信号如下:
-上行链路HARQ-ACK:ACK/NACK信息,其是下行链路PDSCH解码结果;
-CSI:关于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
-SR:调度请求信息;和
-探测RS(SRS):用于获取上行链路信道质量的参考信号。
为了考虑两个或更多接收点执行功率控制,应引入与每一接收点对应的功率控制处理。换言之,应对于每一接收点实现用于PUSCH、PUCCH和SRS的单独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如上所述,上行链路功率控制可被划分为开环部分和闭环部分。终端估计上行链路路径损耗以执行开环功率控制。由于上行链路路径损耗的估计可取决于接收点而变化,所以基站应向终端通知估计参考信号的路径损耗和传送功率所需的参考信号。当将高功率传送点看作接收点时,高功率传送点执行基于CRS的传送。由此,终端可获取该CRS的传送功率来估计路径损耗。当将低功率传送点看作接收点时,为了估计低功率传送点的路径损耗,优选的是,基站可向终端通知低功率传送点所传送的CSI-RS或CRS信息和传送功率,并由此允许终端估计路径损耗。
以下情况可在上行链路UL-SCH和UCI的同时传送中出现。
(情况1)使用PUSCH来同时传送UL-SCH和UCI,并且UL-SCH和UCI的接收点相同。
-由于在接收点处设置UL-SCH调度和UCI传送,所以不存在与接收关联的问题。
(情况2)使用PUSCH来同时传送UL-SCH和UCI,并且UL-SCH和UCI的接收点不同。
-假设不在接收点之间实现动态PUSCH调度信息交换,接收点和终端两者识别精确传送格式很困难,并由此应防止出现情况2。
(情况3)在同一子帧中同时传送PUSCH和PUCCH,并且PUSCH和PUCCH的接收点相同。
-由于在接收点处设置UL-SCH调度和UCI传送,所以不存在问题。
(情况4)在同一子帧中同时传送PUSCH和PUCCH,并且PUSCH和PUCCH的接收点不同。
-假设不在接收点之间实现动态PUSCH调度信息交换,接收点和终端两者识别对于每一信道实际使用的功率很困难,并由此优选的是防止出现情况4。优选的是,对PUCCH优先执行功率控制,并向PUSCH分配剩余功率。
如上所述,不优选的是,在同一子帧中传送具有不同接收点的数据或控制信息。因此,接收点可使用的上行链路子帧需要没有重叠地划分并然后使用。作为详细时间资源划分方法,可应用用于上述站点间CA所描述的时间资源划分方法。
□在使用不同小区ID的小区安排中支持双连接性的方法
下面将描述在其中高功率传送点和低功率传送点使用相同载波但是不同小区ID的小区安排中支持双连接性的方法。
[方法1:以子帧为单位的传送点之间的资源划分
可使用其中确定可用于每一传送点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方案。假设考虑到地理上分开的传送点A和传送点B,终端与两个传送点通信。当假设经由不理想回程连接这两个传送点时,优选的是,传送点使用下面要描述的方案与终端通信。
首先,传送点A使用的下行链路子帧和传送点B使用的子帧是预定不彼此重叠的。这对应于其中下行链路资源被预先划分和使用的情况,因为其中没有即时和动态实现两个传送点的调度合作的环境。通过以子帧为单位的资源分离,终端可在同一子帧中从仅一个传送点接收资源。
优选的是,终端知道使得哪个传送点能执行任何子帧中的传送,以便终端执行从传送点的正常接收。
为了成功监视PDCCH,终端应预先知道以下信息:
-为了PDCCH传送所使用的物理层小区ID(从PSS/SSS获得的信息);
-CRS天线端口的数目(从物理广播信道(PBCH)获得的信息);
-传送带宽(从PBCH获得的信息);
-控制区域的尺寸(PCFICH携带的信息);和
-PHICH设置信息(从PBCH获得的信息)
当这两个传送点的每一个形成具有唯一小区ID的小区时,终端需要上述信息用于这两个小区的PDCCH传送,以便监视这两个传送点的PDCCH传送。当终端与高功率传送点连接时,终端通过典型过程获取关于高功率传送点所形成的小区的信息。其间,优选的是,基站通过终端特定信令向终端传送关于低功率传送点的信息。
基站应通过信令向终端预先传递子帧和传送点之间的映射信息,使得终端可知道每一子帧中经受PDCCH监视的传送点。假设根据每一子帧中通过基站的信令获取的信息所确定的传送点的传送,终端监视PDCCH公共搜索空间和终端特定搜索空间。
[方法2:传送点之间的搜索空间划分]
当终端支持EPDCCH的接收时,可使用其中终端监视高功率传送点所传送的PDCCH并且仅监视低功率传送点所传送的EPDCCH的方案。特别是,该方案可有用地应用到其中低功率传送点使用不允许基于CRS的传送的新载波类型(NCT)的情况。这是因为NCT不传送利用CRS解码的信道。
当终端监视高功率传送点(宏小区)所传送的PDCCH并且仅监视低功率传送点(小小区)所传送的EPDCCH以便接收DCI时,优选的是,终端监视PDCCH公共搜索空间中的PDCCH,并监视EPDCCH终端特定搜索空间中的EPDCCH。
终端可使用从宏小区的PSS/SSS、PBCH等获取的信息,来监视宏小区所传送的PDCCH。
与PDCCH不同,当终端监视EPDCCH时,基站应向终端单独传送接收EPDCCH所需的信息。接收EPDCCH所需的信息可包括以下信息:
-关于其中EPDCCH传送开始的OFDM码元的信息;
-CRS设置信息:小区ID或CRS天线端口的数目;
-非零功率(NZP)CSI-RS设置信息和零功率(ZP)CSI-RS设置信息;和
-准并置(co-location)信息
准并置信息可以是与用于EPDCCH解码的DM RS天线端口(天线端口107到110)准并置的CRS天线端口(天线端口0到3)或CSI-RS天线端口(天线端口15到22)的设置信息。这里,准并置信息应该是向终端传送EPDCCH的传送点所传送的CRS天线端口的设置信息,或者是向终端传送EPDCCH的传送点所传送的CSI-RS天线端口的设置信息。
终端从传送EPDCCH的传送点的CRS设置信息、非零功率(NZP)CSI-RS设置信息、或零功率(ZP)CSI-RS设置信息识别出EPDCCH资源映射中排除的CSI-RS资源。
当低功率传送点(小小区)传送其自己的控制信道PCFICH/PHICH/PDCCH时,可出现与高功率传送点的干扰的问题。为了解决该干扰问题,控制信道资源按时间划分并然后由两个传送点使用。当尽管控制信道按时间划分并使用、但是传送CRS时,小小区的CRS充当对于宏小区的控制信道的干扰。如果终端具有执行CRS的干扰消除的功能,则可利用其中终端接收给予强干扰的CRS、执行估计、并然后从接收信号中减去估计信号的技术,来解决CRS干扰问题。
通过使用上述方法,终端可维持经由PDCCH与高功率传送点的连接,并且还维持经由EPDCCH与低功率传送点的连接。
用于在不理想回程中支持双连接性的传送方法
下面将描述用于在不理想(或限制)回程环境中支持双连接性的传送方法。如上所述,可以不优选的是,一个终端在同一子帧中向不同接收点同时传送两个信号或信道。
这里,在上行链路方面在描述中使用属于“接收点”。为了便于描述,在下行链路方面的高功率传送点在上行链路方面被称为大区域接收点,并且在下行链路方面的低功率传送点在上行链路方面被称为小区域接收点。另外,应注意的是,一个传送点可形成一个独立小区或者多个传送点可形成一个小区。在以下描述中,根据小区形成方案,每一传送点、接收点、或传送/接收点可形成一个小区,或者多个传送点、接收点、或多个传送/接收点可形成一个小区。
下面使用的术语“传送点”、“接收点”或“传送/接收点”表示一个传送点、接收点、或传送/接收点,或者当考虑协同多点(CoMP)方案时表示传送点的集合、接收点的集合、或传送/接收点的集合。
□下行链路传送定时
可将以下两种方法看作设置大区域传送/接收点和小区域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传送定时的方法。
方法1:大区域传送/接收点和小区域传送/接收点具有相同下行链路定时。
方法2:考虑到大区域传送/接收点和小区域传送/接收点的传播延迟,在终端的接收方面,这两个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接收定时相同,或者具有小于循环前缀(CP)的差别。
图9A-9B图示了两个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传送定时方法。另外,图10是图示了其中应用两个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传送定时方法的小区安排的示范图。
在图9A和9B中,两个传送/接收点被表示为传送/接收点A和传送/接收点B,并且当分别使用方法1和方法2时示出了下行链路传送定时。这里,假设传送/接收点A是大区域传送/接收点,并且传送/接收点B是小区域传送/接收点。在其中一个传送/接收点形成一个小区的方案中,传送/接收点A对应于宏小区传送/接收点,并且传送/接收点B对应于小小区传送/接收点。
图9A对应于方法1,其中两个传送/接收点具有相同下行链路子帧定时。图9B对应于方法2,其中传送/接收点B的下行链路子帧的传送定时被设置为比传送/接收点A延迟与传播延迟对应的时间Δ的时间点。方法2具有的优点在于,传送/接收点A和传送/接收点B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接收定时在传送/接收点B附近的终端方面几乎相同。为了支持双连接性,终端可需要接收以子帧为单位按时间划分的、两个传送/接收点所传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在该情况下,当使用方法2的下行链路定时时,终端所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不(几乎不)彼此重叠。由此,方法2的无线资源使用效率高于方法1的无线资源使用效率。方法2是这样的方法,其中当终端1030位于远离宏小区传送/接收点1010的小小区中时(即,当图9B的传送/接收点A对应于宏小区传送/接收点1010,并且传送/接收点B对应于小小区传送/接收点1020时),小小区传送定时被延迟从宏小区传送/接收点1010到小小区区域的传播延迟,使得宏小区和小小区的下行链路接收定时相同或几乎相同。
为了实现方法2,小小区可接收宏小区的同步信号或CRS,获取宏小区的下行链路接收定时,并使用下行链路接收定时作为其自己的下行链路传送定时。作为选择,位于小小区附近的终端1030使用现有规范中的下行链路接收定时条件和PRACH传送定时条件,来传送PRACH。在该情况下,假设终端1030接近小小区并由此终端和小小区之间的传播延迟非常小(等于或小于大约1us),则小小区可接收终端1030传送的PRACH,估计终端的宏小区下行链路接收定时,并使用该接收定时为其自己的下行链路传送定时。除了小小区之外的宏小区可接收终端1030传送的PRACH,估计终端1030和宏小区传送/接收点1010之间的传播延迟值,并将该传播延迟值传递到小小区。
上行链路传送定时
当终端具有针对两个接收点的至少一个的低SINR时,不优选的是,在同一子帧中同时执行大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传送和小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传送。另外,考虑其中终端使用仅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在不同上行链路子帧中执行向大区域接收点和小区域接收点的传送的情况,优选的是,不在同一子帧中执行大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传送和小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传送。
为了终端使用不同上行链路子帧用于大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和小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可使用一些上行链路子帧用于小区域接收点的接收,并且可使用其它上行链路子帧用于大区域接收点的接收。
由于大区域接收点和小区域接收点位于地理上不同的位置处,所以优选的是,对于每一接收点单独管理终端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因此,终端可按照定时提前(TA)的形式从对应基站接收与每一接收点对应的上行链路定时。当在任何子帧中执行传送时,终端可考虑到与子帧对应的接收点、使用要向对应接收点应用的上行链路定时、来执行上行链路传送。
图11图示了两个接收点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方法。如图11中图示的那样,当时间上彼此相邻的两个上行链路子帧对应于不同接收点时,要向两个子帧应用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彼此不同,并由此可以存在其中两个子帧在时间上彼此重叠的部分。当终端具有针对两个接收点的至少一个的低SINR时,不优选的是,同时执行大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传送和小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传送。另外,考虑到其中终端仅使用一个上行链路载波在在不同子帧中执行向大区域接收点和小区域接收点的传送的情况,不能同时执行大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传送和小区域接收点要接收的上行链路传送。
如图11中所示,如果在相邻子帧之间出现重叠问题,则终端应选择重叠区域中的两个接收点之一,并执行用于选择的接收点的传送。如果大区域接收点的接收被优先考虑,以便保护与大区域接收点对应的子帧,则终端可传送与大区域接收点对应的所有子帧,并且可以不传送与小区域接收点对应的子帧的部分重叠区域。例如,如图11中所示,当接收点A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和接收点B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不同时,终端根据优先级传送与具有高优先级的接收点对应的整个上行链路子帧。然而,针对与具有相对低优先级的接收点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终端不传送与具有高优先级的接收点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重叠的区域。
从根本上解决上述子帧之间的重叠问题的方法是允许上行链路传送定时针对两个接收点之一相同。
图12图示了两个接收点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送定时方法。参考图12,在终端的接收方面,两个传送/接收点的下行链路接收定时相同或具有被调整为小于CP的接收定时差Δ。接下来,在终端的传送方面,终端使用相同或几乎相同的传送定时(在CP长度内)用于接收点A和接收点B的上行链路定时。通过使用上行链路定时,如图11中所示,子帧之间的重叠问题不出现或仅在CP长度内的短时段中出现,由此防止接收点处的接收质量出现大问题。子帧之间的时间重叠区域非常小。由此,当具有不同接收点的子帧n和子帧n+1在时间上彼此重叠时,可使用其中完全传送子帧n、并且除了重叠部分之外部分传送子帧n+1的方案。
如图12中所示,小小区应向终端传递适当定时提前(TA)命令,以便终端使用相同或几乎相同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用于接收点。小小区传送/接收点B可将下行链路子帧的传送定时确定为比宏小区传送/接收点A延迟与传播延迟对应的时间Δ的时间点,并且可用信号通知终端,使得与2×Δ对应的时间是用于终端的上行链路传送定时的TA。由此,在小小区传送/接收点方面,下行链路传送定时和上行链路接收定时具有2×Δ的时间差。即,在小小区的传送/接收点方面,上行链路接收定时在时间上比下行链路传送定时领先2×Δ。当值Δ大时,可存在限制通过下行链路向终端传送的码字和传输块的尺寸的需求。这是因为终端可以不确保用于上行链路传送的充分处理时间。
根据传统LTE版本11规范,终端可以被设置为具有多个定时提前组(TAG),并且终端可甚至在除了PCell之外的SCell中执行无竞争随机存取。将无竞争随机存取中基站对终端的PRACH传送的应答传送到PCell。在该情况下,在公共搜索空间中传送包括使用的应答消息的调度信息的PDCCH或EPDCCH。
如上所述,需要对于每一传送/接收点管理上行链路定时,以便经由不理想回程交换信息的两个传送/接收点和终端维持双连接性。在该情况下,两个传送/接收点可使用相同或不同频率。在LTE版本-11规范的方面,两个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定时的分离和管理表示向两个传送/接收点传送不同TA,并且终端管理和应用用于每一传送/接收点的TA。然而,如图12中所示,当相同上行链路定时意欲应用到两个传送/接收点时,终端可使用向两个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定时两者应用一个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定时的方法。即,终端甚至向用于小小区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定时应用向宏小区传送/接收点应用的上行链路定时。当使用该方案时,终端向两个传送/接收点应用一个TA。
□使用子帧聚合来传送HARQ-ACK的方法
子帧聚合方法根据时间轴上子帧中的载波聚合,来扩展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方法。使用子帧聚合的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方法如下。
-预先向终端设置用于每一接收点的上行链路子帧。这里,优选的是,按照某些距离来分配与接收点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并且考虑到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往返时间(RTT)是8ms、而以上行链路HARQ处理为单位来分配上行链路子帧之间的距离,因为可避免用于终端的不同接收点的接收的PUSCH传送和HARQ处理之间的冲突。
-仅当每一分配的上行链路子帧具有对应下行链路子帧、并且在对应下行链路子帧中接收命令一个或多个PDSCH或SPS的释放的PDCCH/EPDCCH时,终端生成HARQ-ACK信息并向基站传送。
-根据下行链路载波的传送模式来确定HARQ-ACK比特的数目。即,当设置的传送模式支持一个子帧中至多两个传输块的传送时,HARQ-ACK比特数是每子帧2个比特。当设置的传送模式支持一个传输块的传送时,HARQ-ACK比特数是每子帧1个比特。这样,根据传送模式和下行链路子帧的数目来确定HARQ-ACK比特的总数。
-当设置的传送模式支持一个子帧中至多两个传输块的传送、并且终端仅接收一个传输块时,对于另一传输块生成NACK。
-当设置的传送模式支持一个子帧中至多2个传输块的传送、并且终端仅接收一个传输块时,将关于另一传输块的HARQ-ACK信息看作NACK。
-如果终端生成HARQ-ACK信息并向基站传送(即,当上行链路子帧具有对应下行链路子帧、并且接收对应下行链路子帧中命令一个或多个PDSCH或SPS的释放的PDCCH/EPDCCH时),当设置的传送模式支持一个子帧中至多2个传输块的传送、但是终端不接收这两个传输块两者时,关于相应传输块的HARQ-ACK信息生成NACK。另外,当设置的传送模式支持一个子帧中一个传输块的传送、并且不接收传输块时,关于传输块的HARQ-ACK信息被看作NACK。
-当在其中终端传送HARQ-ACK信息的子帧中分配调度请求(SR)资源时,通过在HARQ-ACK信息中添加一个比特以便表示SR状态,来配置该信息。这里,这一个比特指示调度请求的出现。例如,当出现调度请求时将该比特表示为“1”,并且当不出现调度请求时将该比特表示为“0”。
-终端使用PUCCH来传送生成的HARQ-ACK信息,或者在PUSCH中插入HARQ-ACK信息,并然后传送HARQ-ACK信息。当终端使用PUCCH传送HARQ-ACK时,可使用LTE规范的PUCCH格式3。
-使用与应接收控制信息的接收点对应的上行链路子帧,来传送CSI信息(例如,CQI、PMI、RI等)和SR信息,所述信息是除了HARQ-ACK之外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图13图示了使用子帧聚合的HARQ-ACK信息传送方法的示例。
在图13中,当假设将终端的上行链路传送模式设置为支持一个子帧中的一个传输块的传送模式时,终端能设置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数目至多为8。在图13中,上行链路子帧中代表的数字表示该子帧所属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编号。当假设将终端的上行链路传送模式设置为支持一个子帧中至多2个传输块的传送模式时,终端能设置的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数目至多为16。不管终端的传送模式,HARQ处理的RTT为8ms。
图13图示了每四个子帧周期性分配用于接收点A的上行链路子帧(其后称为“接收点A上行链路子帧”)。即,分配与一共8个上行链路HARQ处理之中的代表为编号1和编号5的两个HARQ处理对应的子帧作为用于接收点A的上行链路子帧。
当接收点A上行链路子帧是上行链路子帧n时,对应下行链路子帧是子帧n-7、子帧n-6、子帧n-5和子帧n-4。即,当终端在下行链路子帧n-7、下行链路子帧n-6、下行链路子帧n-5或下行链路子帧n-4中接收命令PDSCH或SPS的释放的PDCCH/EPDCCH时,终端生成与其对应的HARQ-ACK信息,并在上行链路子帧n中传送所生成的HARQ-ACK信息。
图14图示了使用子帧聚合的HARQ-ACK信息传送方法的另一示例
图14图示了用于接收点B的上行链路子帧(其后称为“接收点B上行链路子帧”)包括与一共8个上行链路HARQ处理之中的代表为编号0、编号2、编号3、编号4、编号6和编号7的6个HARQ处理对应的子帧。这里,当作为接收点B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n属于与第零上行链路HARQ处理、第三上行链路HARQ处理、第四上行链路HARQ处理、和第七上行链路HARQ处理对应的子帧时,与上行链路子帧n对应的接收点B的下行链路子帧是子帧n-4。因此,当终端在下行链路子帧n-4中接收命令PDSCH或SPS的释放的PDCCH/EPDCCH时,终端生成与其对应的HARQ-ACK信息,并在上行链路子帧n中传送所生成的HARQ-ACK信息。另一方面,当作为接收点B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n属于与第二上行链路HARQ处理和第五上行链路HARQ处理对应的子帧时,上行链路子帧n是与接收点B的下行链路子帧n-4和下行链路子帧n-5对应的下行链路子帧。因此,在该情况下,当终端在下行链路子帧n-4和下行链路子帧n-5中接收命令PDSCH或SPS的释放的PDCCH/EPDCCH时,终端生成与其对应的HARQ-ACK信息,并在上行链路子帧n中传送所生成的HARQ-ACK信息。
上述方案可应用到其中终端执行传送所使用的上行链路载波的数目是一的情况。另外,上述方案也可应用到以下情况,其中终端执行传送所使用的上行链路载波的数目是二或更多,上行链路载波对于每一接收点不同,并且终端被分配上行链路子帧,要用于每一接收点的传送。
与上述方法不同,下面将描述当一个上行链路子帧对应于一个下行链路子帧时的HARQ-ACK传送方法。
图15图示了当下行链路子帧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对应于上行链路子帧时的HARQ-ACK传送方法的示例。
在图15中,当作为接收点A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n对应于下行链路子帧n-4、并且终端在下行链路子帧n-4中接收命令PDSCH或SPS的释放的PDCCH/EPDCCH时,终端生成与其对应的HARQ-ACK信息,并在上行链路子帧n中传送所生成的HARQ-ACK信息。
图16图示了当下行链路子帧按照一对一的方式对应于上行链路子帧时的HARQ-ACK传送方法的另一示例。
在图16中,当作为接收点B上行链路子帧的上行链路子帧n对应于下行链路子帧n-4、并且终端在下行链路子帧n-4中接收命令PDSCH或SPS的释放的PDCCH/EPDCCH时,终端生成与其对应的HARQ-ACK信息,并在上行链路子帧n中传送所生成的HARQ-ACK信息
□下行链路SPS、上行链路SPS、SRS子帧周期、和CQI报告周期的考虑
根据LTE版本-11规范,10、20、32、40、64、80、128、160、320和640之一可被用作以子帧为单位的半持久调度(SPS)的时间周期。这里,SPS时间周期表示其中在HARQ中出现初始传送或第一次传送的子帧的分配周期。从其中出现初始传送的子帧开始每八个子帧分配用于初始传送的重传的子帧。优选的是,在用于每一接收点的子帧分配中允许SPS分配。
图17图示了用于SPS的子帧分配方法。图17示出了其中SPS分配时间周期为10ms的情况。这里,SPS分配时间周期表示初始传送的时间周期,并且图17图示了该时间周期是10ms。如图17中所示,当在SPS分配中出现任何初始传送之后的重传时,可在与初始传送相距8ms的子帧中执行第一重传,并然后按照每8ms的间隔来实现重传。
优选的是,能在用于每一接收点的子帧分配中分配的SPS时间周期支持10、20、32、40、64、80、128、160、320和640,它们是现有SPS分配时间周期。另外,用于确定SPS分配的参数可包括现有规范中的SPS时间周期和子帧偏移。
根据LTE版本-11规范,周期性CSI报告的时间周期可以是以子帧为单位的2、5、10、20、40、80、160、32、64或128。
另外,根据LTE版本-11规范,SRS子帧周期如下。
小区特定SRS子帧的设置时间周期是以子帧为单位的用于FDD的1、2、5或10以及用于TDD的2、5或10。
终端特定SRS时间周期是以子帧为单位的用于FDD的2、5、10、20、40、80、160或320以及用于TDD的2、5、10、20、40、80、160或320。
与SPS分配的情况类似,用于向每一接收点的CSI报告的子帧分配和SRS子帧分配应该是可能的。这里,由于向终端的CSI报告和SRS传送应用与另一终端的码分复用(CDM),所以优选的是,甚至新终端也支持在传统LTE规范中定义的时间周期。
总之,可使用以下方案对于每一接收点来分配子帧:
-以HARQ处理为单位的子帧分配;
-现有终端特定SRS子帧分配;和
-现有周期性CSI报告子帧分配。
优选的是,对于不同接收点分配的终端特定SRS子帧不在时间上彼此重叠(即,不在同一子帧中同时出现)。当充分选择每一SRS子帧的分配时间周期和子帧偏移时,可没有重叠地向接收点分配SRS子帧。对于周期性CSI报告,也优选的是,在同一子帧中不同时出现(即,不在同一子帧中同时出现)对于不同接收点分配的周期性CSI报告子帧。当充分选择每一周期性CSI报告子帧的分配时间周期和子帧偏移时,可没有重叠地向接收点分配周期性CSI报告子帧。
当仅使用上述基于接收点的上行链路子帧设置方法分配子帧时,以上行链路HARQ处理为单位来设置基于接收点的子帧。由此,优选的是,终端的SPS、CIS报告、SRS等的上行链路传送周期也基于上行链路HARQ处理的RTT,并被允许是大于RTT的整数倍数。因此,优选的是,SPS传送周期和CSI报告周期包括FDD中的8、16、24和32(以子帧为单位)。另外,优选的是,LTE版本-11规范中不包括的8、16、24、48等被添加为可选择周期。还优选的是,终端特定SRS周期具有FDD中被添加为可选择周期的8、16、24、48等。还优选的是,小区特定SRS子帧的设置周期具有被添加为可选择周期的4、8、16等。
□冲突处理方法
在上述基于接收点的上行链路子帧设置方法中,可对于每一接收点分配上行链路HARQ处理,并且还能执行使用SPS的资源分配。然而,一般来说,通过SPS分配在初始传送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不是大于上行链路RTT的整数倍数,由此引起冲突问题。例如,当向接收点A分配具有分配周期10ms的下行链路SPS、并且通过上行链路认可(grant)向接收点B分配上行链路资源时,接收点B的上行链路子帧和用于接收点A的SPS分配子帧可彼此重叠。在该情况下,终端可被设置为选择两个接收点之一,执行向选择的接收点(但是不向其它接收点)的传送。下面将描述处理上述环境中的冲突的终端的传送方法。
由于难以在两个传送/接收点之间即时交换动态调度信息,所以管理传送/接收点A的基站(其后称为“传送/接收点A基站”)不能预先知道是否在同一子帧中已出现SPS分配和动态分配。相反,管理传送/接收点B的基站(其后称为“传送/接收点B基站”)可被预先提供有来自传送/接收点A的SPS分配信息,并且可预先知道其中SPS分配已出现的子帧。
在该情况下,当传送/接收点A基站可在SPS分配中呈现SPS传送时,不需要执行盲检测。由此,存在的优点在于,可简化基站的接收处理。另外,考虑到因为半静态地执行SPS分配所以资源分配的改变不比通过认可的动态分配更容易、以及通过认可传送的动态分配具有其中可动态分配要传送的子帧的自由度,优选的是,通过动态分配来优先考虑SPS分配。因此,当假设终端由传送/接收点A和传送/接收点B服务时,终端可遵循下面要描述的传送形式。
-当在传送/接收点B上行链路子帧中出现上行链路SPS资源分配中用于传送/接收点A的PUSCH传送时,终端执行在上行链路子帧中用于传送/接收点A的PUSCH传送,但是不执行用于传送/接收点B的传送。
-当传送/接收点A通过下行链路SPS资源分配传送PDSCH、并且在传送/接收点B上行链路子帧中出现与该传送对应的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时,终端执行在子帧中用于传送/接收点A的传送,但是不执行用于传送/接收点B的传送。
表格6示出了在用于不同传送/接收点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中可出现的资源分配的冲突的示例。
[表格6]
下面将描述表格6中示出的冲突形式。
冲突形式(1):用于传送/接收点A的HARQ-ACK可动态出现。当HARQ-ACK传送子帧和SRS子帧彼此重叠、并且终端不传送SRS(即,终端中止SRS的传送)时,传送/接收点B不知道该情况。由此,应作出附加努力,以检测是否接收到SRS。避免其的方法是使得两个传送/接收点的小区特定SRS子帧设置相同。由此,终端可同时传送HARQ-ACK和SRS,并且这两个传送/接收点可不含糊地接收HARQ-ACK和SRS。当这两个传送/接收点形成同一小区时,这两个传送/接收点具有相同的小区特定SRS子帧设置。由此,这两个传送/接收点的小区特定SRS子帧总是相同。
冲突形式(2):用于传送/接收点A的HARQ-ACK可动态出现。当HARQ-ACK与周期性CSI报告传送子帧重叠时,终端中止CSI报告。为了简化传送/接收点B处的接收,可在具有冲突可能性的所有子帧中中止CSI报告的传送。
冲突形式(3):中止SRS的传送。可在具有冲突可能性的所有子帧中中止SRS的传送。
冲突形式(4):根据预定优先级来确定传送。可根据优先级来中止SPS传送或HARQ-ACK传送。当中止SPS传送时,优选的是,中止具有冲突可能性的所有子帧中的SPS传送,以便不增加接收点处的接收复杂性。相反,可中止HARQ-ACK传送。在该情况下,终端可中止HARQ-ACK传送,并且当在与SPS传送相同的子帧中出现HARQ-ACK时执行SPS传送。
冲突形式(5):根据预定优先级来确定传送。可根据优先级来中止SPS传送或CSI报告。当两种传送之一中止时,应在具有冲突可能性的所有子帧中中止传送,以便简化接收点处的接收。
冲突形式(6)、(7)、(8)和(9):当执行适当分配时可避免冲突。如果出现冲突,则根据优先级来确定要中止传送的信号/信道。
■FDD/TDD CA支持方法
用于支持FDD/TDD CA的规范的补充
FDD/TDD CA表示对于终端设置的一些载波在频分双工(FDD)方案中操作并且其它载波在时分双工(TDD)方案中操作。特别是,FDD/TDD站点间CA表示取决于其中出现基站的下行链路传送的点来执行不同的双工方案。LTE版本-10/11规范不支持使用不同双工方案的载波的CA,但是需要支持用于有效系统操作的FDD/TDD CA。下面将详细描述FDD/TDD CA支持方法。
图18图示了宏小区和小小区的FDD/TDD频率分配方法的示例。图18示出了当宏小区使用FDD并且小小区使用TDD时的频率分配方法,该方法对于终端被设置为FDD/TDD站点间CA的示例。
由于宏小区的载波在FDD中操作,所以存在与下行链路载波FM_DL1和FM_DL2对应的上行链路载波FM_UL1和FM_UL2。相反,由于小小区的载波在TDD中操作,所以在一个载波中存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
FDD/TDD CA可被分类为eNB内FDD/TDD CA和eNB间FDD/TDD CA.
□eNB内FDD/TDD CA支持方法
图19是用于描述向终端应用eNB内FDD/TDD CA的方法的概念图。如图19中所示,假设已向终端1930应用eNB内FDD/TDD CA。另外,如图18中图示的,假设宏小区1910在FDD中操作并且小小区1920在TDD中操作,并且还假设宏小区1910和小小区1920由一个基站1900管理,并且在宏小区1910和小小区1920之间允许动态调度合作。
对于eNB内FDD/TDD CA,基站1900可管理用于FDD小区和TDD小区两者的调度,并由此可使用以下方案。
根据传统LTE版本-10/11规范,终端使用对于CA设置的小区之中的与Pcell对应的小区来传送PUCCH。对于FDD/TDD CA,将一个小区指定为Pcell,并且终端可使用Pcell来传送PUCCH。然而,在该情况下,需要规范补充来解决由于使用不同双工方法的载波而出现的问题。
例如,当FDD宏小区之一是Pcell时,终端可使用FDD Pcell来传送与TDD小小区所传送的下行链路PDSCH的接收对应的上行链路HARQ-ACK信息。在该情况下,使用利用FDD的小区的上行链路来传送使用TDD的小区的HARQ-ACK信息。使用Pcell来传送通过TDD小区生成的HARQ-ACK信息和通过FDD小区生成的HARQ-ACK信息两者。特别是,当在TDD小区的下行链路子帧n中出现PDSCH时,通过FDD Pcell在上行链路子帧n+4中传送与PDSCH对应的HARQ-ACK信息。这里,由于经由具有不同频率的FDD小区来执行在TDD小区中出现的用于PDSCH的上行链路HARQ-ACK传送,所以可没有改变地应用在FDD小区的CA中传送上行链路HARQ-ACK的方案。
能向FDD/TDD CA应用FDD载波和TDD载波之间的交叉载波调度。
另外,如上所述,在eNB内CA的情况下,可使用被指定为PUCCH传送小区的小区来传送PUCCH。在其中包括eNB内CA的情况下,可使用对于每一小区组指定的PUCCH传送小区来传送PUCCH。
在eNB内CA中,当将使用TDD的小区指定为终端的PUCCH传送小区时,可存在调整用于在FDD小区中接收的PDSCH传送的HARQ-ACK传送定时的需求。这时因为当已在FDD小区的子帧n中出现PDSCH传送时,TDD PUCCH传送小区的子帧n+4可以不是上行链路子帧。在最简单的方案中,当子帧n+4不是上行链路子帧时,可使用子帧n+4之后的子帧之中的最早上行链路子帧,来传送上行链路HARQ-ACK。
□eNB间FDD/TDD CA的支持
在其中包括eNB间CA的情况下,可对于每一小区组传送PUCCH。这里,当TDD小区和FDD小区不被包括在同一小区组中时,对于每一小区组执行PUCCH传送。相反,如果TDD小区和FDD小区被包括在同一小区组中,则如eNB内CA中所示,当将TDD小区指定为PUCCH传送小区时,需要调整用于在FDD小区中接收的PDSCH传送的HARQ-ACK传送定时。
■新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引入
可引入仅由用于TDD载波的特定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配置的新载波。即,TDD载波不具有上行链路子帧。终端可使用特定子帧来传送探测参考信号(SRS)。可使用FDD上行链路载波或具有上行链路子帧的TDD载波来传送上行链路数据。
表格7示出了在LTE版本-8~11中定义的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在表格7中,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并且S表示包括保护周期的特定子帧。
[表格7]
表格8示出了附加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示例,并且每一配置可仅包括下行链路子帧和特定子帧。终端可在一些或全部特定子帧中传送SRS。基站应向终端通知包括添加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的所有可允许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之中的、向小区应用的配置。
[表格8]
由于小小区比宏小区具有相对小的小区覆盖范围,所以可将特定子帧中的保护周期(GP)设置为小值。当小小区的半径是R并且光的传播速度是C时,保护周期的需要长度是用于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所需的时间+2R/C。例如,当小小区的半径R是100m时,保护周期的长度是2R/C微秒(us)。由此,考虑到终端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时间是20us,包括循环前缀(CP)的一个OFDM码元的长度被分配71us,并且可使用剩余时间周期用于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传送。即,对于正常CP,可使用一共13个OFDM码元用于一个特定子帧中的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传送。可使用属于特定子帧的一些码元用于SRS传送。LTE版本-8~10规范定义了可使用特定子帧中的一个或两个码元用于SRS传送。由于附加TDD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配置不具有上行链路子帧,所以优选的是,允许使用大量码元用于上行链路SRS传送。
由于不能使用上述下行链路和探测专用TDD载波来传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息,所以可向终端设置能传送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连同(多个)其它载波一起的由CA分组的载波。即,可通过Pcell传送在对于CA设置的载波之中的上述下行链路和探测专用TDD载波中出现的、用于PDSCH的HARQ-ACK信息等的UCI。能携带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另一载波(即,具有上行链路子帧的FDD载波或TDD载波)被设置为Pcell。
■小区发现
小区发现信号
终端可搜索并检测发现信号,以找到相邻小区。该发现信号可经由小区的下行链路周期性传送。发现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空间中的位置可在该规范中预先定义,或者可由与终端连接的基站预先传递到终端。
可向小区引入休眠状态,以便节能,并且可允许小区传送发现信号以便找到休眠状态的小区。在该情况下,在该规范中,应定义发现信号的传送/接收。优选的是,按照某些周期来传送发现信号,并且相邻小区考虑到终端的有效断续接收(DRX)操作而参与一个可允许传送周期中的所有发现信号传送。
为了增加检测终端的发现信号的成功率,优选的是相邻小区不使用通过其传送任何小区的发现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作为数据传送资源。
终端可根据基站的请求检测发现信号,并向基站报告通过测量所检测的发现信号而获得的测量结果。
终端的报告的内容可包括以下信息:
-小区索引或发现信号索引;
-发现信号的接收强度;和
-发现信号的接收定时信息:例如,针对终端的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子帧定时的发现信号的接收定时信息。
该发现信号可使用用于FDD的下行链路载波来传送。
对于TDD载波,应考虑到相邻小区或终端引起的显著干扰,来设计发现信号传送。
可向TDD应用仅使用下行链路子帧0、1、5和6来传送发现信号的方法。子帧1和6可使用特定子帧中作为能经由下行链路传送的部分的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除了子帧0、1、5和6之外的子帧可取决于小区被设置为上行链路子帧,因为当另一终端传送的上行链路的时间位置与传送发现信号的时间位置重叠时,这将引起对接收发现信号的终端来说非常大的干扰,并由此可能不充分实现接收。
为了有效接收发现信号,可使用噪声抑制(muting)方法,其中不使用其中传送相邻小区的发现信号的资源来传送数据。对于TDD载波,也需要除了下行链路之外的上行链路资源的噪声抑制,因为相邻终端的上行链路传送可引起对于发现信号接收的大干扰。关于对其执行噪声抑制的资源元素的信息应该用信号传送到终端,并然后应用到PDSCH/PUSCH的速率匹配。
■用于增强小小区的传送/接收的方法
报告RS和CSI的方法
□下行链路UE特定RS
小小区的一般信道环境具有弱频率选择性,并所以频域中的调度的效果可以小。具有相对低强度的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特定参考信号)可被看作考虑到特性的频率轴。即,根据终端的信道环境、小区的类型等,来考虑多个终端特定参考信号结构。这里,终端特定参考信号表示用来解码PDSCH或EPDCCH的参考信号。在该规范中定义多个终端特定参考信号结构,并由此终端可识别应用哪个参考信号结构。
可使用以下方法作为其中终端识别向终端应用的终端特定参考信号的形式的方案。
-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终端通知该终端特定参考信号的形式。
-基站通过RRC信令向终端通知可根据PDSCH传送格式来改变该终端特定参考信号的形式。随后,可根据PDSCH传送格式来确定向终端传送的终端特定参考信号的形式。这里,PDSCH传送格式可包括调制阶数、传输块的尺寸、分配的资源块的数目等。
□基于下行链路UE特定RS的CSI的报告
如上所述,小小区的信道环境具有弱频率选择性,并所以可期望频域中的调度的效果小。因此,向终端分配的资源的频率轴的位置不需要被频繁改变。考虑到该特性,可有效的是,执行向终端分配的资源的CSI报告。能理解,对于频率选择性调度来执行基于基本CSI-RS的CSI报告。相反,对于更精确的链路适配,需要仅向基站选择的资源引入执行CSI报告的方案。终端可基于在分配的资源中传送的终端特定RS(UE特定RS)来生成CSI,并向基站报告生成的CSI。
尽管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及其优点,但是应理解的是,可在这里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在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交互作用的终端中执行的站点间载波聚合(CA)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该第一基站接收用于调度构成主小区组(PCG)的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该PCG包括第一主小区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
从该第二基站接收用于调度构成辅小区组(SCG)的小区的PDSCH的PDCCH或EPDCCH,该SCG包括第二主小区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
通过使用构成该PCG的小区来接收PDSCH;
通过使用构成该SCG的小区来接收PDSCH;
通过该第一主小区传送包括对于通过使用构成该PCG的小区所接收的PDSCH的确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和
通过该第二主小区传送包括对于通过使用构成该SCG的小区所接收的PDSCH的确收信息的PUCCH。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站点间CA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该第一基站接收用于调度构成该PCG的小区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PDCCH或EPDCCH;
从该第二基站接收用于调度构成该SCG的小区的PUSCH的PDCCH或EPDCCH;
通过构成该PCG的小区传送构成该PCG的小区的PUSCH;和
通过构成该SCG的小区传送构成该SCG的小区的PUSCH。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站点间CA方法,其中该终端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从该第一基站接收用于该PCG、该SCG、和该第二主小区的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站点间CA方法,其中所述构成主小区组的小区是第一基站管理的小区,并且所述构成辅小区组的小区是第二基站管理的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站点间CA方法,其中所述构成主小区组的小区是宏小区,并且所述构成辅小区组的小区是小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站点间CA方法,其中该终端在该第一主小区上监视利用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时间身份(SI-RNTI)设置的PDCCH或EPDCCH,并且该终端不在第二主小区上监视利用SI-RNTI设置的PDCCH或EPDCCH。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站点间CA方法,其中该终端在该第一主小区上监视利用寻呼–无线电网络时间身份(P-RNTI)设置的PDCCH或EPDCCH,并且该终端不在第二主小区上监视利用P-RNTI设置的PDCCH或EPDCCH。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站点间CA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该第一主小区接收PDCCH,该PDCCH包括格式3/3A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用于传递用于该PCG的PUCCH的功率控制命令;和
通过该第二主小区接收PDCCH,该PDCCH包括格式3/3A的DCI,用于传递用于该SCG的PUCCH的功率控制命令。
9.根据权利要求1的站点间CA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该第一主小区接收PDCCH,该PDCCH包括格式3/3A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用于传递用于该PCG的PUSCH的功率控制命令;和
通过该第二主小区接收PDCCH,该PDCCH包括格式3/3A的DCI,用于传递用于该SCG的PUSCH的功率控制命令。
10.一种在与终端和第一基站交互作用的第二基站中执行的站点间载波聚合(CA)方法,该第一基站管理包括第一主小区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的主小区组(PCG),该方法包括:
向终端传送用于调度构成辅小区组(SCG)的小区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或增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该SCG包括第二主小区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
通过使用该SCG向该终端传送PDSCH;
通过该第二主小区从该终端接收包括对于通过使用该SCG所传送的PDSCH的确收信息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
其中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从该第一基站向该终端传送用于该PCG、该SCG、和该第二主小区的配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站点间CA方法,其中所述构成PCG的小区是宏小区,并且所述构成SCG的小区是小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站点间CA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该第二主小区传送PDCCH,该PDCCH包括格式3/3A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用于传递用于该SCG的PUCCH的功率控制命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站点间CA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该第二主小区传送PDCCH,该PDCCH包括格式3/3A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用于传递用于该SCG的PUSCH的功率控制命令。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站点间CA方法,其中该终端不在该第二主小区上监视利用系统信息–无线电网络时间身份(SI-RNTI)设置的PDCCH或EPDCCH。
15.根据权利要求10的站点间CA方法,其中该终端不在该第二主小区上监视利用寻呼–无线电网络时间身份(P-RNTI)设置的PDCCH或EPDCC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82038.8A CN110086588B (zh) | 2013-01-10 | 2014-01-09 | 载波聚合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20130002972 | 2013-01-10 | ||
KR10-2013-0002972 | 2013-01-10 | ||
KR20130025691 | 2013-03-11 | ||
KR10-2013-0025691 | 2013-03-11 | ||
KR10-2013-0077337 | 2013-07-02 | ||
KR20130077337 | 2013-07-02 | ||
PCT/KR2014/000273 WO2014109580A2 (ko) | 2013-01-10 | 2014-01-09 | 소형 셀 향상 방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82038.8A Division CN110086588B (zh) | 2013-01-10 | 2014-01-09 | 载波聚合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10403A CN105210403A (zh) | 2015-12-30 |
CN105210403B true CN105210403B (zh) | 2019-04-05 |
Family
ID=5173834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82038.8A Active CN110086588B (zh) | 2013-01-10 | 2014-01-09 | 载波聚合方法 |
CN201480012911.4A Active CN105210403B (zh) | 2013-01-10 | 2014-01-09 | 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82038.8A Active CN110086588B (zh) | 2013-01-10 | 2014-01-09 | 载波聚合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12308B2 (zh) |
KR (2) | KR102058609B1 (zh) |
CN (2) | CN11008658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6588A (zh) * | 2013-01-10 | 2019-08-02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载波聚合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00447B2 (en) | 2011-10-19 | 2016-03-29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and wireless device using same |
WO2014107053A1 (ko) | 2013-01-03 | 2014-07-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493420B (zh) * | 2013-08-06 | 2018-09-2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EP2854460B1 (en) | 2013-09-27 | 2017-04-05 | Sun Patent Trust | Power control and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dual connectivity |
KR102287928B1 (ko) * | 2013-09-27 | 2021-08-10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985756B2 (en) * | 2014-01-29 | 2018-05-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carrier-base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981316B (zh) * | 2014-02-13 | 2018-07-0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支持机器型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
JP5745121B1 (ja) * | 2014-02-19 | 2015-07-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
JP6298329B2 (ja) * | 2014-03-20 | 2018-03-2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6031058B2 (ja) * | 2014-03-20 | 2016-11-24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5167981A1 (en) * | 2014-04-28 | 2015-11-0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imultaneous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
CN106471858B (zh) * | 2014-06-12 | 2020-01-1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载波聚合中切换到双连接性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US9521608B2 (en) * | 2014-07-02 | 2016-12-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echniques to create, update, disseminate, and use dynamic subset backhaul channel lists in a mesh network |
US9800387B2 (en) * | 2014-11-06 | 2017-10-2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Computing apparatus with cross-subframe scheduling |
EP3242501B1 (en) * | 2014-12-29 | 2020-07-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plink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425921B2 (en) * | 2015-04-01 | 2019-09-24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WO2016163825A1 (ko) * | 2015-04-08 | 2016-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사이드링크 단말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KR102250991B1 (ko) * | 2015-04-16 | 2021-05-1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종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기지국을 관리하는 제어기 및 그 관리 방법, 기지국 관리 시스템 |
US9866309B2 (en) | 2015-06-03 | 2018-01-09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Host node device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
US10103801B2 (en) | 2015-06-03 | 2018-10-16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Host node device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
KR20160143093A (ko) | 2015-06-04 | 2016-12-1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소형 셀 시스템 및 그 자원 할당 방법 |
US10200177B2 (en) * | 2015-06-12 | 2019-02-05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Scheduling request on a secondary cell of a wireless device |
US9948487B2 (en) | 2015-06-15 | 2018-04-17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JP6757323B2 (ja) * | 2015-09-01 | 2020-09-1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10582443B2 (en) | 2016-03-25 | 2020-03-03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Vehicle wireless device discovery |
US10965479B2 (en) | 2016-04-02 | 2021-03-30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Bearer modification for V2X communications |
EP3451732B1 (en) * | 2016-04-28 | 2021-10-0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
US11057925B2 (en) | 2016-08-07 | 2021-07-06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Deactivation timer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US10687319B2 (en) | 2016-08-08 | 2020-06-16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Group power control for a secondary cell |
CN109804684A (zh) * | 2016-10-31 | 2019-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上行载波聚合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JP6918105B2 (ja) | 2016-11-04 | 2021-08-11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サブサブフレーム動作における半永続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
CN110115081B (zh) * | 2016-11-04 | 2023-04-2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半持续传输调度的方法、发送节点以及无线电节点 |
US10959218B2 (en) | 2016-11-14 | 2021-03-23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onfirmation |
US12082055B2 (en) | 2016-11-17 | 2024-09-03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Handov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s |
EP3552428A1 (en) * | 2016-12-12 | 2019-10-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wireless device using channel quality of scell |
CN110192422B (zh) | 2017-02-05 | 2023-07-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与免许可资源关联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391447B (zh) * | 2017-08-11 | 2020-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探测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0167154B (zh) * | 2018-02-12 | 2021-03-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信号的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474734B (zh) * | 2018-05-11 | 2022-02-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20060281A1 (ko) * | 2018-09-21 | 2020-03-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949595A1 (en) * | 2019-03-28 | 2022-02-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ultiple down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configurations for new radio internet of things |
CN112291031B (zh) * | 2019-07-24 | 2022-03-29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协同调度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
CN113826340B (zh) * | 2019-09-26 | 2022-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13206727B (zh) * | 2020-02-01 | 2022-05-31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1160262A1 (en) * | 2020-02-13 | 2021-08-1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First apparatus, method to operate a first apparatus, second apparatus, method to operate a second apparatus |
US11678284B2 (en) | 2020-04-17 | 2023-06-13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ime-sensitive networ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12203359B (zh) * | 2020-09-29 | 2022-06-21 | 广东云纱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用于区块链系统的上游供应链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
US11510132B2 (en) | 2021-03-17 | 2022-11-22 | Sprint Spectrum L.P. | Use of cell-edge FDD coverage to separate cell-center TDD coverage from adjacent TDD coverage with conflicting TDD configuration |
WO2023206222A1 (en) * | 2022-04-28 | 2023-11-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eive timing difference reporting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operation |
US20240040454A1 (en) * | 2022-07-27 | 2024-02-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1/l2 mobility and cell group activation/deactivation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8801A (zh) * | 2011-03-31 | 2011-07-0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多载波聚合系统中的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2164414A (zh) * | 2011-04-11 | 2011-08-24 |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WO2012065438A1 (zh) * | 2010-11-15 | 2012-05-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确认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
CN102611993A (zh) * | 2011-01-19 | 2012-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组播控制信道变更通知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93322A (ko) | 2001-06-08 | 2002-12-16 |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 피코 셀 환경에서 고속 이동 단말기의 다중망 연결핸드오버 방법 |
KR20100083440A (ko) | 2009-01-13 | 2010-07-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 반송파 전송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장치 및 방법 |
JP5985828B2 (ja) | 2009-02-09 | 2016-09-06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複数キャリアを使用する無線送受信機ユニットのアップリンク電力制御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KR101797491B1 (ko) | 2009-12-02 | 2017-1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종망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완화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10073217A (ko) | 2009-12-23 | 2011-06-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캐리어 집합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pucch 자원 또는 phich 자원 정의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JP5677465B2 (ja) | 2010-01-11 | 2015-02-25 |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でキャリア集成 |
KR101803015B1 (ko) | 2010-02-10 | 2017-12-01 |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 다수의 요소 반송파를 운영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업링크 동기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083153B (zh) * | 2010-08-12 | 2014-09-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主小区更换的方法及装置 |
CN101951684B (zh) * | 2010-09-30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
US8804639B2 (en) * | 2010-10-04 | 2014-08-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for multi-bit ACK/NAK |
CN101977099B (zh) * | 2010-10-29 | 2016-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信道的发送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KR20120048757A (ko) * | 2010-11-06 | 2012-05-16 | 주식회사 팬택 | Ack/nack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873425B2 (en) | 2010-11-12 | 2020-12-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cknowledgement /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for TDD |
JP5926276B2 (ja) * | 2010-11-18 | 2016-05-25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制御情報を伝送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KR101191216B1 (ko) | 2010-11-24 | 2012-10-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
KR101907528B1 (ko) | 2011-02-18 | 2018-10-1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
CN104883243B (zh) * | 2011-02-24 | 2018-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载波聚合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KR101961807B1 (ko) * | 2011-05-31 | 2019-07-18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tdd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타이밍 및 자원 할당을 정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8964683B2 (en) * | 2012-04-20 | 2015-02-24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Sounding signal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device |
US20130242881A1 (en) | 2012-03-16 | 2013-09-19 | Yiping Wang | Explicit indication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s |
WO2014008360A2 (en) * | 2012-07-06 | 2014-01-09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Communicating broadcast signals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4021664A1 (ko) * | 2012-08-01 | 2014-02-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 정보를 시그널링 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712308B2 (en) * | 2013-01-10 | 2017-07-1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enhancing small cell |
US20140348146A1 (en) * | 2013-05-21 | 2014-11-27 | Nokia Corporation | Transition period for dual connectivity |
JP6505019B2 (ja) * | 2013-10-25 | 2019-04-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における方法 |
-
2014
- 2014-01-09 US US14/760,245 patent/US9712308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1-09 CN CN201910182038.8A patent/CN110086588B/zh active Active
- 2014-01-09 CN CN201480012911.4A patent/CN105210403B/zh active Active
- 2014-01-09 KR KR1020140002882A patent/KR10205860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
- 2019-12-12 KR KR1020190165679A patent/KR10211016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065438A1 (zh) * | 2010-11-15 | 2012-05-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确认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
CN102611993A (zh) * | 2011-01-19 | 2012-07-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组播控制信道变更通知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118801A (zh) * | 2011-03-31 | 2011-07-0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多载波聚合系统中的上行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2164414A (zh) * | 2011-04-11 | 2011-08-24 |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系统中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86588A (zh) * | 2013-01-10 | 2019-08-02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载波聚合方法 |
CN110086588B (zh) * | 2013-01-10 | 2021-11-02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载波聚合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090958A (ko) | 2014-07-18 |
KR20200002723A (ko) | 2020-01-08 |
CN110086588A (zh) | 2019-08-02 |
US9712308B2 (en) | 2017-07-18 |
KR102110165B1 (ko) | 2020-05-13 |
US20150365831A1 (en) | 2015-12-17 |
CN105210403A (zh) | 2015-12-30 |
KR102058609B1 (ko) | 2019-12-23 |
CN110086588B (zh) | 2021-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10403B (zh) | 用于增强小小区的方法 | |
US20200154356A1 (en)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using a wakeup signal | |
CN110431795B (zh) | 用于下行链路通信的波形信令的技术和装置 | |
US9826536B2 (en) |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
EP3089531B1 (en) |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5940756B (zh) | 用于实现双连通性的方法和装置 | |
US9642162B2 (en) | Signaling method to configure multiple carriers used by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operation | |
CN107534482B (zh) |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和方法 | |
CN102281099B (zh) | Tdd无线帧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A2886028C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further l1 enhancements in lt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
US9930642B2 (en) | Management of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using channel symmetry | |
JP7086067B2 (ja) | 新無線における共通アップリンク部分を構成するための技法および装置 | |
US20150271811A1 (en) | Power headroom report method of dual-connectivity u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2016225996A (ja) | アップリンク電力制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側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 | |
KR20170080609A (ko) |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통신을 조력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EP2734002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an increased coverage area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 |
WO2018169649A1 (en)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using a wakeup signal | |
US11184915B2 (en) | Sidelink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equipment | |
WO2012072009A1 (zh) | 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04025673A (zh) | 用于在无线接入系统中设置下行发射功率的方法及其设备 | |
US20150063139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etween Cellular and Local Area Networks | |
EP4383615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3516490A (zh) | Tdd上下行配置的传输反馈方法及装置 | |
EP4383613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2015001280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간 통신을 위한 소프트 버퍼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