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10290A - 开关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开关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0290A
CN105210290A CN201480023621.XA CN201480023621A CN105210290A CN 105210290 A CN105210290 A CN 105210290A CN 201480023621 A CN201480023621 A CN 201480023621A CN 105210290 A CN105210290 A CN 105210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mentioned
pulse width
switch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36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焕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S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S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S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PS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10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0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217Class D power amplifiers; Switching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217Class D power amplifiers; Switching amplifiers
    • H03F3/2171Class D power amplifiers; Switching amplifiers with field-effe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such amplifiers
    • H03F1/52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such amplifiers for amplifiers using field-effe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0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 H03F1/0205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aise the efficiency, e.g. gliding Class A stages, use of an auxiliary oscillation in transist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such amplifiers
    • H03F1/52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such amplifiers protecting by using redundant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1Low-frequency amplifiers, e.g. audio preamplifiers
    • H03F3/183Low-frequency amplifiers, e.g. audio pre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185Low-frequency amplifiers, e.g. audio pre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field-effe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217Class D power amplifiers; Switching amplifiers
    • H03F3/2178Class D power amplifiers; Switching amplifiers using more than one switch or switching amplifier in parallel or in seri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designed for audio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351Pulse width modulation being used in an amplifying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例提供容错型开关放大器,上述容错型开关放大器的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部,上述逆变器部包括N个逆变器,N个逆变器分别包括多个开关元件,根据向多个开关元件输入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启或关闭,来切换被施加的直流电压,并根据上述切换来生成输出信号;以及控制部,分别与N个逆变器的输出端并联,且包括根据N个逆变器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N个开关,N个逆变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来生成合并从各逆变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放大信号。

Description

开关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涉及开关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该部分中记述的内容只用于提供本实施例有关背景信息,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放大器表示通过接收小信号来转换成大信号的装置。周边常见的放大器有被称为音频放大器的音响放大器。大部分放大器以线性放大器呈现,线性放大器通过开启或关闭晶体管来生成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信号。线性放大器具有输出的带宽大、噪音小的优点,但在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的情况下,由于半导体元件的损耗,存在效率大幅下降的缺点。
用于改善线性放大器缺点的方法之一就是开关放大器。不同于线性放大器,开关放大器以开启或关闭等两种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来使晶体管等半导体元件工作,并根据半导体元件的开启或关闭,生成具有最大输入电压和最小输入电压的球形波。开关放大器利用低通滤波器来减少球形波的高频成分后输出。在开关放大器中,半导体元件以开启状态工作而导通有电流时,半导体元件上施加有低于输入电压的电压,因此,相比于线性放大器,开关放大器具有可大幅改善效率的优点。但是,开关放大器需要以足够高于输出带宽的高频进行切换,因此,不仅在确保足够的带宽方面存在局限性,而且在切换过程中开关元件中的电压和电流呈球形波,导致噪音变大。
另一方面,在线性放大器及开关放大器中,当放大器发生故障时,截止到修复放大器的故障之前,无法使输入信号放大,导致放大器的可靠性下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容错型开关放大器来进行控制,使得即使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逆变器发生故障,也能够由剩余逆变器实现正常工作,从而提高开关放大器的可靠性,上述容错型开关放大器采用以绝缘电源进行驱动的多个逆变器串联的方式,并在各逆变器的输出端补充连接有根据逆变器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开关。
并且,本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混合型开关放大器,生成高效率、低噪音的放大信号,并使伴随开关元件的工作的导通损耗及开关损耗最小化,从而高效率地放大信号,上述混合型开关放大器组合有由高耐压低速开关元件构成的逆变器及由低耐压高速开关元件构成的逆变器。
(二)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容错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部,上述逆变器部包括N(N为自然数)个逆变器,上述N个逆变器分别包括多个开关元件,根据向上述多个开关元件输入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上述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启或关闭,来切换被施加的直流电压,并根据上述切换来生成输出信号;以及控制部,分别与上述N个逆变器的输出端并联,且包括根据上述N个逆变器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N个开关,上述N个逆变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来生成合并从各逆变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放大信号。
并且,本实施例的再一实施方式提供混合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器部,上述逆变器部包括N-1(N为大于1的自然数)个逆变器和M(M为自然数)个逆变器,上述N-1个逆变器包括多个开关元件,上述多个开关元件具有不同于上述N-1个逆变器所包括的多个开关元件的电气特性;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分别包括:逆变器部,根据向各个多个开关元件输入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上述各个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启或关闭,来切换被施加的直流电压,并根据上述切换来生成输出信号,以及控制部,分别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输出端并联,且包括根据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N-1个开关及M个开关;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来生成合并从各逆变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放大信号。
并且,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用于由容错型开关放大器控制N个逆变器的工作,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输入信号及上述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控制结果,计算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开启或关闭的逆变器的数量的步骤;通过上述计算的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补充开启逆变器的情况下,补充开启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的步骤;通过上述计算的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关闭在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的步骤;以及通过上述计算的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按照占空比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在上述占空比下被关闭的步骤。
并且,本实施例的还有一实施方式提供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用于由混合型开关放大器控制N-1个逆变器及M个逆变器的工作,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输入信号及上述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控制结果,分别计算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数量的步骤;通过上述分别计算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中存在至少一个以上需要补充开启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开启分别已设定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相应顺序的逆变器的步骤;通过上述分别计算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中需要关闭至少一个以上的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关闭分别已设定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相应顺序的逆变器的步骤;以及通过上述分别计算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中需要按照占空比关闭至少一个以上的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分别已设定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相应顺序的逆变器在上述占空比下被关闭的步骤。
(三)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利用容错型开关放大器来进行控制,使得即使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逆变器发生故障,也能够由剩余逆变器实现正常工作,从而提高开关放大器的可靠性,上述容错型开关放大器采用以绝缘电源进行驱动的多个逆变器串联的方式,并在各逆变器的输出端补充连接有根据逆变器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开关。
并且,本实施例还具有如下效果:利用混合型开关放大器,生成高效率、低噪音的放大信号,并使伴随开关元件的工作的导通损耗及开关损耗最小化,从而高效率地放大信号,上述混合型开关放大器组合有由高耐压低速开关元件构成的逆变器及由低耐压高速开关元件构成的逆变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概要表示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的结构图。
图2为概要表示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的结构图。
图3为表示由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N个逆变器的工作的过程的示例图。
图4为表示由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N-1个逆变器及M个逆变器的工作的过程的示例图。
图5为用于说明由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控制N个逆变器的工作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用于说明由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控制N-1个逆变器及M个逆变器工作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在向各附图中的结构要素赋予附图标记时,应注意相同的结构要素即使表示于不同的附图中,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在说明本发明的过程中,若判断为相关公知构成或功能有关具体说明有可能混淆本发明的要旨,则省略其详细说明。
并且,在对本发明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可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这种术语仅仅用于一个结构要素区别于另一个结构要素,该结构要素的本质或次序或顺序等不受该术语的限制。在记载为一结构要素与另一结构要素“相连接”、“相结合”或“相接”的情况下,其一结构要素可直接与其另一结构要素相连接或相接,但也应理解在各结构要素之间能够“连接有”、“结合有”或“相接有”再一结构要素。
开关放大器由包括多个开关元件的逆变器构成。开关放大器根据向多个开关元件输入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启(On)或关闭(Off),来切换被施加的直流电压,从而生成输入信号被放大的放大信号。根据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即使构成开关放大器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逆变器发生故障,剩余逆变器可实现正常工作,从而可增加开关放大器的可靠性。并且,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既可以实现高效率、低噪音的放大信号,又可以使伴随开关元件的工作的导通损耗及开关损耗最小化,从而增加信号放大的效率性。
图1为概要表示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包括:逆变器部110,包括N个逆变器(第一逆变器112至第N逆变器118);控制部120,包括N个开关(第一开关122至第N开关124);低通滤波器130以及负载140。
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通过包含由耐压低、切换速度快的多个开关元件构成的N个逆变器112、118,能够使在放大输入信号的过程中伴随开关元件的工作的开关损耗最小化。并且,在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中,由N个逆变器112、118串联,能够使开关元件的耐压及切换电压减小,由此,可使放大信号的噪音减小。并且,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还包括在串联的各逆变器的输出端根据逆变器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N个开关122、124。由此,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进行控制,使得即使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逆变器发生故障,剩余逆变器能够正常工作。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还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输入信号的反馈控制结果来生成用于决定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即,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基于所接收的输入信号,在每个周期分析出将输入信号放大至已设定的放大水平所需的输出电压,并生成用于决定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各周期生成N个逆变器112、118所需要的输出电压。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基于输入信号及其放大信号的反馈控制结果,分析出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从N个逆变器112、118输出的全部输出电压。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根据所分析的输出电压,计算出N个逆变器112、118中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逆变器的数量。在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按照分别已设定的逆变器的工作顺序来开启或关闭N个逆变器112、118。
即,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补充开启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开启已设定的工作顺序的逆变器。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关闭在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按照规定占空比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在规定占空比下被关闭。
例如,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补充开启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从已设定的工作顺序中的序位高的逆变器开始补充开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从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开始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按照规定占空比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在规定占空比下被关闭。
分别适用于包含在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的N个逆变器112、118的开关频率,相比于在开关放大器由一个逆变器构成的情况下适用于一个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减少恒定大小的频率。
若每个切换周期所需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幅度不大,则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在每个切换周期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处于关闭状态的逆变器中的一个逆变器开启,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一个逆变器关闭。在此情况下,分别适用于N个逆变器112、118的开关频率,相比于在开关放大器由一个逆变器构成的情况下适用于一个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减少最多1/N的频率。即,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由包含有耐压低、切换速度快的多个开关元件的N个逆变器112、118构成开关放大器,并通过控制使得各个逆变器的等效开关频率变低,从而使在放大输入信号的过程中伴随开关元件的工作的开关损耗最小化。
另一方面,已设定于本实施例N个逆变器112、118的逆变器的工作顺序不限定于特定方式,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决定工作顺序。
逆变器部110包括N(N为自然数)个逆变器(第一逆变器112至第N逆变器118)。N个逆变器112、118分别包括多个开关元件116。逆变器部110根据向多个开关元件116输入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多个开关元件116的开启或关闭,来切换被施加的直流电压,从而生成输出信号。N个逆变器112、118分别包括提供直流的直流电源部114。当向各直流电源部114施加Vs(已设定的最大放大水平所需的输出电压)除以逆变器的数量的Vs/N的直流电压时,逆变器部110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控制逆变器。当施加其他电压时,需要进行稍加复杂的计算。
另一方面,图1所示的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的逆变器部110包括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形态呈现的N个逆变器112、118。此时,在伴随多个开关元件116的工作的导通损耗及开关损耗中,相对于导通损耗,为了减少开关损耗,包含在N个逆变器112、118的多个开关元件116使用低耐压、切换速度相对快的开关元件。
在开关放大器中产生的损耗可分为在导通状态(开启状态)下因电流通过所产生的导通损耗和每次切换时所产生的开关损耗。导通损耗随着电流通过量的增加而增加,开关元件的导通时,电压下降越大,导通损耗越增加。开关元件每次切换时所产生的切换能越大,开关损耗越大,开关频率越高,开关损耗越大。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中,当处于导通状态时,产生电阻等特性。即,并联构成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多个开关元件而使电阻减小时,可按需减少导通损耗。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通过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形态呈现N个逆变器112、118来减少导通损耗,而在导通损耗及开关损耗中,相对于导通损耗,为了减少开关损耗,包含在N个逆变器112、118的多个开关元件使用耐压低、切换速度快的开关元件,从而使开关损耗最小化。
相比于能够提供已设定的最大放大水平所需的输出电压的逆变器的数量,本实施例的逆变器部11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逆变器。由此,通过控制使得在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一个装置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使与发生故障的逆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开关短路,通过除了发生故障的逆变器以外的剩余逆变器来提供所需的输出电压。
本实施例N个逆变器112、118设计成即使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一个逆变器发生故障,除了发生故障的逆变器以外的剩余逆变器持续工作。并且,发生故障的逆变器可在剩余逆变器工作期间得到修理或更换,更换后相应逆变器可以重新开始工作。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与逆变器发生故障与否无关,能够持续工作,由此,可提高开关放大器的可靠性。
在图1中示出了逆变器部110包括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形态呈现的N个逆变器112、118,并明示了包含在N个逆变器112、118的多个开关元件116使用耐压低、切换速度相对快的开关元件,使得在伴随多个开关元件116的工作的导通损耗及开关损耗中,相对于导通损耗,减少开关损耗,但并非受此限定,可使用各种形态的逆变器及具有各种电气特性的多个开关元件。
控制部120分别与N个逆变器112、118的输出端并联,并包括根据N个逆变器112、118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N个开关(第一开关122至第N开关124)。在判断为与各开关相连接的逆变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开放N个开关122、124,在判断为与各开关相连接的逆变器未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短路N个开关122、124,以避免无法正常工作的逆变器妨碍剩余逆变器的工作。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还可包括开关工作控制部(未图示),上述开关工作控制部判断N个逆变器112、118的正常工作与否,根据判断结果生成可使N个开关122、124短路或被开放的控制命令。
N个逆变器112、118的输出端相互串联,来生成合并从各逆变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放大信号。由N个逆变器112、118的输出端生成的放大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LowPassFilter)130,滤掉高频要素,最终仅有必要频率成分的信号提供到负载140,例如,负载。
图2为概要表示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的结构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包括:逆变器部210,包括第一逆变器组220及第二逆变器组230;控制部240,包括N-1个开关(第一开关242至第N-1开关244)及M个开关(第一开关246至第M开关248);低通滤波器250以及负载260。在这里,第一逆变器组220包括N-1(N为大于1的自然数)个逆变器(第一逆变器222至第N-1逆变器228),第二逆变器组230包括M个逆变器(第一逆变器232至第M逆变器238)。
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由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混合而成,上述N-1个逆变器222、228由耐压高、开关损耗相对大的多个开关元件226构成,上述M个逆变器232、238由相比于N-1个逆变器222、228所包括的多个开关元件226,耐压低、开关损耗相对小的多个开关元件236构成,具有低导通损耗,并且在高开关频率中也具有低开关损耗。
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还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接收输入信号,并基于输入信号相关反馈控制结果,来生成用于决定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基于所接收的输入信号,在每个周期分析出将输入信号放大至已设定的放大水平所需的输出电压,由此,生成设定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各周期生成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所需要的输出电压。
本实施例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基于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有关放大信号的反馈控制结果,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N-1个逆变器222、228的开关频率低于M个逆变器232、238的开关频率。即,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通过控制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开关频率,使得N-1个逆变器222、228以低开关频率进行切换并提供使输入信号放大所需要的大部分输出电压。并且,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通过控制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开关频率,使得M个逆变器232、238以高开关频率进行切换并提供剩余输出电压。
另一方面,用于供给使输入信号放大所需要的大部分输出电压的N-1个逆变器222、228及用于供给剩余输出电压的M个逆变器232、238的逆变器构成将在说明逆变器部210的过程中补充说明。
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根据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结果,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分别确认需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输出的输出电压。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根据所确认的输出电压,分别计算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逆变器的数量。然后,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在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情况下,按照分别已设定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工作顺序,开启或关闭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
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在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需要补充开启的情况下,补充开启分别已设定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顺序的逆变器。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在需要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在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从已设定的顺序的逆变器开始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在需要按照规定占空比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在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已设定的顺序的逆变器在规定占空比下被关闭。
例如,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补充开启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从分别已设定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工作顺序中的序位高的逆变器开始补充开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从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开始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根据输入信号来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按照规定占空比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在规定占空比下被关闭。
由此,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如前述的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可使包含在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的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各自的开关频率减小。并且,若每个切换周期所需的输出电压的变化幅度不大,则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可使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开关频率最大限度地减小,从而可以达到以相对高效率且低噪音的方式生成放大信号的效果。
分别已设定于本实施例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逆变器的工作顺序不限定于特定方式,可通过各种方式来决定工作顺序。
逆变器部210包括:N-1个逆变器(第一逆变器222至第N-1逆变器228)和M个逆变器(第一逆变器232至第M逆变器238),上述N-1个逆变器包括多个开关元件226,上述M个逆变器包括多个开关元件236,该多个开关元件236具有不同于包含在N-1个逆变器222、228中的多个开关元件226的电气特性。此时,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根据向各个多个开关元件输入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开启或关闭各个多个开关元件,切换被施加的直流电压,并生成输出信号。另一方面,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分别包括用于提供直流的直流电源部224、234。
另一方面,在Vs(已设定的最大放大水平所需要的输出电压)进行N(全部逆变器的数量)等分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的逆变器部210使得各个逆变器可生成Vs/N的输出电压的N-1个逆变器222、228的全部输出电压生成Vs(N-1)/N的输出电压。并且,逆变器部210使得各个逆变器可生成Vs/(N×M)的输出电压的M个逆变器232、238的全部输出电压生成Vs/N的输出电压。最终,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可生成最大Vs的输出电压。由此,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通过控制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开关频率,使得N-1个逆变器222、228以低开关频率切换,并供给放大输入信号所需的大部分输出电压,M个逆变器232、238以高开关频率切换,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提供剩余输出电压。
图2所示的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的逆变器部210包括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形态呈现的N-1个逆变器222、228及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形态呈现的M个逆变器232、238。如图1的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中所明示,在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形态构成的逆变器中,通过并联构成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多个开关元件来使电阻减小,并且可按需使导通损耗减少。在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形态构成的逆变器中,对于高电压具有效率性,且相比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导通开关元件时的电压下降相对小,因此,可使导通损耗减少(这表示在相同耐压的情况下,半导体元件单位面积的电流更大)。即,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利用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形态呈现的N-1个逆变器222、228及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形态呈现的M个逆变器232、238工作,以产生低导通损耗。
另一方面,在图2所示的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中,示出了N-1个逆变器222、228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形态呈现,M个逆变器232、238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形态呈现,但不受此限定,若放大器由具有不同特性的多个元件构成,则可采用任何形态。例如,可由相同耐压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替代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形态。
相比于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形态呈现的M个逆变器232、238中所包含的多个开关元件236,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形态呈现的N-1个逆变器222、228中所包含的多个开关元件226使用耐压高、开关损耗相对大的开关元件。并且,相比于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形态呈现的N-1个逆变器222、228中所包含的多个开关元件226,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形态呈现的M个逆变器232、238中所包含的多个开关元件236使用耐压低、开关损耗相对小的开关元件。即,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中混合有由具有不同电气特性的开关元件构成的逆变器,具有低导通损耗,在高开关频率下也具有低开关损耗。
另一方面,虽然明示了相比于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形态呈现的M个逆变器232、238中所包含的多个开关元件236,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形态呈现的N-1个逆变器222、228中所包含的多个开关元件226使用耐压高、开关损耗相对大的开关元件,但不受此限定,可使用相对于多数开关元件的耐压高、开关损耗相对大的开关元件。
同样,虽然明示了相比于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形态呈现的N-1个逆变器222、228中所包含的多个开关元件226,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形态呈现的M个逆变器232、238中所包含的多个开关元件236使用耐压低、开关损耗相对小的开关元件,但不受此限定,可使用相对于多数开关元件的耐压低、开关损耗相对小的开关元件。
另一方面,相比于能够提供已设定的最大放大水平所需的输出电压的逆变器的数量,本实施例逆变器部210还可包括至少多出一个逆变器来包含在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由此,通过控制使得在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的一个逆变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使与发生故障的逆变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的开关短路,通过除了发生故障的逆变器以外的剩余逆变器来提供所需的输出电压。
控制部240分别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输出端并联,并包括根据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N-1个开关(第一开关242至第N-1开关244)及M个开关(第一开关246至第M开关248)。此时,在判断为与各开关相连接的逆变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开放N-1个开关242、244及M个开关246、248,在判断为与各开关相连接的逆变器未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短路N-1个开关242、244及M个开关246、248,以避免无法正常工作的逆变器妨碍剩余逆变器的工作。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还可包括开关工作控制部(未图示),上述开关工作控制部判断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正常工作与否,根据判断结果生成可使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短路或被开放的控制命令。
另一方面,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输出端相互串联,来生成合并从各逆变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放大信号。然后,所生成的放大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LowPassFilter)250,滤掉高频要素,最终仅有必要频率成分的信号提供到负载260。
图3为示出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N个逆变器112、118的工作的过程的示例图。另一方面,在图3中假定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共由12个逆变器112、118构成,按顺序分别赋予1至12的编号。
并且,在图3中例示了通过图1所示的工作顺序补充开启或关闭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过程,但不受此限定,可通过各种工作顺序补充开启或关闭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
另一方面,假定12个逆变器112、118可分别生成的最大输出电压为Vs/12,基于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有关放大信号的反馈结果,在第一个周期中需要生成5.50×Vs/12的全部输出电压,则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在切换周期内5个逆变器全负荷开启、1个逆变器以50%的占空比开启后工作即可。即,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在第一个周期内使12个逆变器112、118中的第三逆变器至第八逆变器以开启状态工作,其中,序位最低的第三逆变器在50%的占空比下被关闭,从而在一个周期内作为全部输出电压生成5.50×Vs/12。另一方面,在图3中作为第一个工作的逆变器明示了第三逆变器,但这仅仅是用于说明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12个逆变器112、118的工作的过程的例示,并非受此限定。
接着,假定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基于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结果,在第二个周期中需要生成7.75×Vs/12的全部输出电压。此时,在上一个周期结束时有5个逆变器处于开启状态,而下一个周期开始时需要有8个逆变器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补充开启下一序位的3个逆变器,并使得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序位最低的逆变器在75%的占空比下被关闭。即,由于在上一个周期中第四逆变器至第八逆变器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使得下一序位的第九逆变器至第十一逆变器以开启状态工作,使得在第四逆变器至第十一逆变器中序位最低的第四逆变器在75%的占空比下被关闭。
接着,假定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基于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结果,在第三个周期中需要生成4.50×Vs/12的全部输出电压,则在下一个周期开始时应有共5个逆变器处于开启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上一个周期结束时有第五逆变器至第十一逆变器的7个逆变器以开启状态工作,因此,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应使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序位低的2个逆变器关闭,并使得剩余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序位最低的逆变器在50%的占空比下被关闭。即,使得第五逆变器至第六逆变器关闭,作为剩余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第七逆变器至第十一逆变器中序位最低的第七逆变器在50%的占空比下被关闭。
接着,假定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基于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结果,在第四个周期中需要生成11.25×Vs/N的全部输出电压,则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应在切换周期开始时有12个逆变器处于开启状态。另一方面,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在上一周期中有第八逆变器至第十一逆变器以开启状态工作,因此,补充开启下一序位的八个逆变器,并使得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序位最低的逆变器在25%的占空比下被关闭。
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通过从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接收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来控制N个逆变器的工作。此时,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基于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结果,分析出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从N个逆变器112、118输出的全部输出电压。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根据所分析的输出电压,计算出第一逆变器112至第N逆变器118中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逆变器的数量。在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按照已设定的逆变器的工作顺序从序位高的逆变器开始开启。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在需要关闭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从序位低的逆变器开始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105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在需要按照规定占空比关闭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从序位低的逆变器开始关闭。由此,分别适用于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的第一逆变器至第N逆变器112、118的开关频率,相比于在开关放大器由一个逆变器构成的情况下适用于一个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最多减少至1/N,由于切换电压减少至1/N,因此,开关损耗也可实现明显小于1/N的效果。
图4为示出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工作的过程的示例图。另一方面,假定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可生成的最大输出电压为2500Vs,N-1个逆变器222、228可分别生成的最大输出电压为500Vs,M个逆变器232、238可分别生成的最大输出电压为100Vs,N-1个逆变器222、228共由4个逆变器构成,M个逆变器232、238共由5个逆变器构成。此时,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分别按顺序设有1至4、1至5的序号。
并且,在图4中例示了通过图2所示的工作顺序补充开启或关闭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过程,但不受此限定,可通过各种工作顺序补充开启或关闭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
另一方面,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假定了输出电压从最小电压到最大电压线性增加并减少的情况。基于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结果,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在每个周期需要生成的全部初始电压为500Vs以下的情况下,M个逆变器232、238依次开启并工作,从而生成输出电压。接着,在需要生成500Vs以上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N-1个逆变器222、228中的一个逆变器以开启状态工作,M个逆变器232、238以开启或关闭状态工作,并提供所需的输出电压。即,在需要生成650Vs的输出电压的情况下,N-1个逆变器222、228中序位最低的第一逆变器以开启状态工作,并且为了提供剩余150Vs的输出电压,M个逆变器232、238中的序位低的第一逆变器至第二逆变器以开启状态工作。接着,通过使得在开启状态的M个逆变器232、238中序位低的第一逆变器在50%的占空比下被关闭,生成650Vs的输出电压。
即,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使得N-1个逆变器222、228以低开关频率进行切换并提供使输入信号放大所需要的大部分输出电压。同时,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利用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205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M个逆变器232、238以高开关频率进行切换并提供剩余输出电压,从而以低导通损耗工作,在高开关频率中也能够以低开关损耗工作。
图5为用于说明用于由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控制N个逆变器112、118的工作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用于由本实施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控制N个逆变器112、118的工作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首先从计算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需要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补充开启或关闭的逆变器的数量的过程开始(步骤S510)。即,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基于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结果,分析出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从N个逆变器112、118输出的全部输出电压,并根据所分析的输出电压,计算出N个逆变器112、118中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逆变器的数量。
在需要补充开启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步骤S520),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补充开启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步骤S530)。例如,在需要补充开启N个逆变器112、11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按照已设定的逆变器的工作顺序从序位高的逆变器开始补充开启。
在N个逆变器112、118中存在需要关闭的逆变器的情况下(步骤S540),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关闭(步骤S550)。例如,在N个逆变器112、118中存在需要关闭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开始关闭。
在N个逆变器112、118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需要以规定占空比关闭的情况下(步骤S560),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在规定占空比下关闭(步骤S570)。例如,在N个逆变器112、118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需要以规定占空比关闭的情况下,容错型开关放大器1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序位最低的逆变器在规定占空比下关闭。
图6为用于说明用于由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控制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工作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用于由本实施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控制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工作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首先从计算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需要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补充开启或关闭的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数量的过程开始(步骤S610)。即,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基于输入信号及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结果,分析出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输出的全部输出电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根据所分析的输出电压,计算出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逆变器的数量。
在需要补充开启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步骤S620),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补充开启已设定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顺序的逆变器(步骤S630)。例如,在需要补充开启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按照分别已设定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逆变器的工作顺序从序位高的逆变器开始补充开启。
在需要关闭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处于开启状态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步骤S640),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分别已设定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顺序的逆变器关闭(步骤S650)。例如,在需要关闭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处于开启状态的至少一个逆变器的情况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开始关闭。
在需要以规定占空比关闭第一逆变器222至第M逆变器228及第M+1逆变器232至第N逆变器238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步骤S660),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分别已设定于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的顺序的逆变器在规定占空比下关闭(步骤S670)。例如,在需要以规定占空比关闭N-1个逆变器222、228及M个逆变器232、238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混合型开关放大器200生成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序位最低的逆变器在规定占空比下关闭。
图5及图6中记载了依次执行步骤S510至步骤S550以及步骤S610至步骤S670,但这仅仅是对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技术思想的示例性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对于在图5及图6中记载的顺序进行变更后执行,或者并列执行步骤S510至步骤S550以及步骤S610至步骤S670中的至少一个步骤,可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形,因此,图5及图6并非受到时间顺序的限制。
以上的说明只是举例说明了本实施例的技术思想,只要是本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实施例的本质特征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因此,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需通过权力要求来解释,且与此相同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应解释为包括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ROSS-REFERENCETORELATEDAPPLICATION
若本申请将2013年4月25日在韩国申请的专利申请号第10-2013-0046340号,根据美国专利法119(a)条(35U.S.C§119(a))主张优先权,则其所有内容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包括在本专利申请中。若本申请对于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也以相同的理由主张优先权时,其所有内容以参考文献的形式包括在本专利申请中。

Claims (16)

1.一种容错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逆变器部,上述逆变器部包括N(N为自然数)个逆变器,上述N个逆变器分别包括多个开关元件,根据向上述多个开关元件输入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上述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启或关闭,来切换被施加的直流电压,并根据上述切换来生成输出信号;以及
控制部,分别与上述N个逆变器的输出端并联,且包括根据上述N个逆变器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N个开关,
上述N个逆变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来生成合并从各逆变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放大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错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上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接收输入信号并按照上述输入信号来生成用于决定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错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入信号来计算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逆变器的数量,并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按照已设定的逆变器的工作顺序,开启或关闭上述N个逆变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错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入信号来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在需要补充开启逆变器的情况下,从上述已设定的逆变器的工作顺序中的序位高的逆变器开始补充开启,在需要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从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开始关闭,在需要按照占空比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使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在上述占空比下被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错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逆变器部还包括数量比已设定的最大放大水平所需的逆变器的数量多出至少一个以上的逆变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错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N个逆变器中存在无法正常工作的逆变器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与相应的逆变器相对应的开关短路。
7.一种混合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逆变器部,上述逆变器部包括N-1(N为大于1的自然数)个逆变器和M(M为自然数)个逆变器,上述N-1个逆变器包括多个开关元件,上述M个逆变器包括多个开关元件,上述多个开关元件具有不同于上述N-1个逆变器所包括的多个开关元件的电气特性,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根据向各多个开关元件输入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上述各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启或关闭,来切换被施加的直流电压,并根据上述切换来生成输出信号;以及
控制部,分别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输出端并联,且包括根据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正常工作与否来短路或被开放的N-1个开关及M个开关,
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输出端相互串联,来生成合并从各逆变器输出的输出信号的放大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上述M个逆变器所包括的多个开关元件,对上述N-1个逆变器所包括的多个开关元件选择耐压高、开关损耗相对大的开关元件,
相比于上述N-1个逆变器所包括的多个开关元件,对上述M个逆变器所包括的多个开关元件选择耐压低、开关损耗相对小的开关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上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接收输入信号并按照上述输入信号来生成用于决定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入信号来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上述N-1个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低于上述M个逆变器的开关频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入信号来分别计算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数量,并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按照分别已设定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工作顺序,来开启或关闭所计算的数量程度的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合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部根据上述输入信号来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使得在需要补充开启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逆变器的情况下,从上述分别已设定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工作顺序中的序位高的逆变器开始补充开启,在需要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从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开始关闭,在需要按照占空比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使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序位低的逆变器在上述占空比下被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上述N-1个逆变器和上述M个逆变器分别包括数量比已设定的最大放大水平所需的逆变器的数量多出至少一个以上的逆变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混合型开关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N-1个逆变器或上述M个逆变器中存在无法正常工作的逆变器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使与相应的逆变器相对应的开关短路。
15.一种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用于由容错型开关放大器控制N个逆变器的工作,
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输入信号及上述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控制结果,计算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逆变器的数量的步骤;
通过上述计算的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补充开启逆变器的情况下,补充开启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的步骤;
通过上述计算的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关闭在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的步骤;以及
通过上述计算的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需要按照占空比关闭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中的已设定顺序的逆变器在上述占空比下被关闭的步骤。
16.一种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用于由混合型开关放大器控制N-1个逆变器及M个逆变器的工作,
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生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输入信号及上述输入信号相关放大信号的反馈控制结果,分别计算在每个切换周期的开始点需要补充开启或关闭的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数量的步骤;
通过上述分别计算的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中存在至少一个以上需要补充开启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开启分别已设定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相应顺序的逆变器的步骤;
通过上述分别计算的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中需要关闭至少一个以上的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关闭分别已设定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相应顺序的逆变器的步骤;以及
通过上述分别计算的步骤,生成上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以在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中需要按照占空比关闭至少一个以上的处于开启状态的逆变器的情况下,分别已设定于上述N-1个逆变器及上述M个逆变器的相应顺序的逆变器在上述占空比下被关闭的步骤。
CN201480023621.XA 2013-04-25 2014-04-25 开关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52102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046340A KR101491658B1 (ko) 2013-04-25 2013-04-25 스위칭 증폭기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013-0046340 2013-04-25
PCT/KR2014/003646 WO2014175695A1 (ko) 2013-04-25 2014-04-25 스위칭 증폭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0290A true CN105210290A (zh) 2015-12-30

Family

ID=5179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3621.XA Pending CN105210290A (zh) 2013-04-25 2014-04-25 开关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99693A1 (zh)
EP (1) EP2991222A4 (zh)
JP (1) JP6105154B2 (zh)
KR (1) KR101491658B1 (zh)
CN (1) CN105210290A (zh)
WO (1) WO20141756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7225A (zh) * 2016-11-24 2017-01-2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功率开关放大器共模噪声抑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07863B1 (en) 2016-06-09 2017-10-31 Advanced Energy Industries, Inc. Switching amplifier
EP3506498B1 (en) * 2017-12-29 2021-03-1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Increased audio power output amplifier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fault tolerance suitable for use in alarm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94935A1 (en) * 2002-08-28 2004-03-03 Flying Mole Corporation Switching circuit and digital power amplifier
WO2006111840A1 (en) * 2005-04-20 2006-10-26 O.C.E.M. S.P.A. A method for voltage modulation
CN101385238A (zh) * 2006-03-03 2009-03-11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D类放大器及其方法
JP2009131107A (ja) * 2007-11-27 2009-06-11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交直変換器
JP2012010542A (ja) * 2010-06-28 2012-01-12 Hitachi Ltd 直列多重インバータ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CN102647191A (zh) * 2006-05-21 2012-08-22 株式会社特瑞君思半导体 数字扬声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65857D1 (en) * 1983-05-10 1987-10-08 Bbc Brown Boveri & Cie Digital power switching amplifier
JP2558631B2 (ja) * 1986-03-10 1996-11-27 勲 高橋 電圧形多重pwmインバ−タ
WO1996008079A1 (en) * 1993-06-10 1996-03-14 Crown International, Inc. Power supply modulator circuit for transmitter
US5381109A (en) * 1994-04-12 1995-01-10 Harris Corporation Pulse step modulator having faulted module detection and compensation
DE19709767C1 (de) * 1997-03-10 1998-04-2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nsteuern mehrerer Schaltendstufen, Ansteuereinrichtung und Leistungsverstärker
DE19736612A1 (de) * 1997-08-22 1999-02-25 Asea Brown Boveri Wechselrichter
US5930128A (en) * 1998-04-02 1999-07-27 Ericsson Inc. Power waveform synthesis using bilateral devices
DE19857524C2 (de) * 1998-12-14 2001-09-06 Siemens Ag Leistungsverstärker
US6294955B1 (en) * 2000-04-07 2001-09-25 Harri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disconnecting and/or replacing one of a plurality of power amplifiers in a transmitter while the transmitter is operating
JP4096502B2 (ja) * 2000-08-08 2008-06-04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多重電力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JP2002367763A (ja) 2001-06-12 2002-12-20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誘導加熱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加熱方法
JP2003092515A (ja) * 2001-09-17 2003-03-28 Denon Ltd 増幅器
US7116166B2 (en) * 2004-06-15 2006-10-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High fidelity, high power switched amplifier
KR100723729B1 (ko) 2005-12-01 2007-05-30 주식회사 피에스텍 통합형 유도가열 열처리 장치
KR100701886B1 (ko) * 2006-07-13 2007-04-02 (주)서울전원시스템 다중병렬운전방식에 의한 무정전 전원장치 시스템
KR101052275B1 (ko) * 2009-02-28 2011-07-27 울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Fpga를 사용한 멀티-레벨 인버터 pwm 발생장치
WO2011158170A1 (en) * 2010-06-17 2011-12-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Gradient coil power supply and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US9263971B2 (en) * 2011-12-16 2016-02-16 Empower Micro Systems Inc. Distributed voltage source invert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94935A1 (en) * 2002-08-28 2004-03-03 Flying Mole Corporation Switching circuit and digital power amplifier
WO2006111840A1 (en) * 2005-04-20 2006-10-26 O.C.E.M. S.P.A. A method for voltage modulation
CN101385238A (zh) * 2006-03-03 2009-03-11 半导体元件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D类放大器及其方法
CN102647191A (zh) * 2006-05-21 2012-08-22 株式会社特瑞君思半导体 数字扬声器系统
JP2009131107A (ja) * 2007-11-27 2009-06-11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交直変換器
JP2012010542A (ja) * 2010-06-28 2012-01-12 Hitachi Ltd 直列多重インバータ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7225A (zh) * 2016-11-24 2017-01-2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功率开关放大器共模噪声抑制方法
CN106357225B (zh) * 2016-11-24 2019-02-1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功率开关放大器共模噪声抑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91222A4 (en) 2017-06-07
JP2016517247A (ja) 2016-06-09
KR20140127677A (ko) 2014-11-04
US20160099693A1 (en) 2016-04-07
KR101491658B1 (ko) 2015-02-09
JP6105154B2 (ja) 2017-03-29
WO2014175695A1 (ko) 2014-10-30
EP2991222A1 (en)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858B (zh) 电力变换装置
US20200328674A1 (en) Boost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CN102347681B (zh) 开关元件驱动装置
CN205725436U (zh) 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包括栅极驱动电路的桥电路
CN106357251A (zh) 半导体开关装置
US20110103117A1 (en) Grid interconnection inverter and grid interconnection device
CN104205638B (zh) 共射共基电路
CN106941318B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01674028A (zh) 三电平逆变器
CN105553007A (zh) 一种升降压电池充电电路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03119840B (zh) 双向dc调节器
CN106489233A (zh) 多电平逆变器
CN109962699A (zh) 用于控制mosfet开关模块的方法和装置
CN105612689B (zh) 电源装置
CN102648506B (zh) 牵引变流器的真空开关的功能测试方法
CN103312150A (zh) 一种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组合变换器的均压控制方法
CN105210290A (zh) 开关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51406A (zh) 带驱动器电路和至少一个功率开关的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4054253A (zh) 电力变换装置
US1047637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ries connected switch modules
JP2013158224A (ja) 電力伝送装置
CN105324939B (zh) Rc-igbt开关脉冲控制
US20060170443A1 (en) Avalanche testing at final test of top and bottom FETs of a buck converter
CN104253600A (zh) 功率半导体电路
CN106712558A (zh) 高可靠性五电平三相双输入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