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8094B - 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8094B
CN105198094B CN201510690220.6A CN201510690220A CN105198094B CN 105198094 B CN105198094 B CN 105198094B CN 201510690220 A CN201510690220 A CN 201510690220A CN 105198094 B CN105198094 B CN 1051980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enol
parts
flora
water
nutrient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902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8094A (zh
Inventor
秦森
马韵升
姚刚
刘圣鹏
马杰
孔凡衡
孙学哲
李敬波
王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ijingt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mbroad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902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980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98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8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8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8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化环保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利用土著微生物构建功能菌群并用于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采样;(2)构建功能菌群;(3)投加运行,进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功能菌群“培养‑使用”一体化流程,实现含酚废水的达标排放。本发明所述方法对各类工业高含酚废水具有广泛适用性,功能菌群的构建从未脱离原系统水质环境,菌群组成动态变化,适应性强,投加后可快速起效且稳定持久,无需长期持续投加,适用于生化系统异常状态的恢复、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及停工后的快速启动,本发明工艺合理,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实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化环保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利用土著微生物构建功能菌群并用于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化、焦化、树脂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类工业含酚废水的产生也相应增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有毒物质,对几乎所有生物均有毒害作用,因此,工业高含酚废水的处理刻不容缓。目前,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化学氧化、化学沉淀和生化处理等。其中生化法经济、高效、处理彻底、无二次污染,成为含酚废水处理的研究重点。
传统的生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厌氧生化法和好氧生化法,以好氧生化法为主。但此类废水中的酚类物质毒性较大,对微生物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传统生化系统对酚的承受能力有限。加之工业废水具有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易于对传统生化系统造成强烈冲击,例如,石油炼化行业原油品质的下降即可造成出水酚含量急剧升高,使生化系统出现污泥膨胀、出水不达标等问题,甚至造成生化系统崩溃。
生物强化技术,即生物增强技术(Biological augmentation),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组合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以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的方法。生物强化技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开始在污水处理领域应用,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据报道,使用生物强化方法降解苯酚、1-萘酚、邻苯二酚,去除率分别达到100%、98%、70%,对含酚废水的处理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热点在于寻找或构建高效降酚菌种,通过单一菌种或其相互间的复配制备生物菌剂,向生化系统中投加以提高其耐酚、降酚能力。例如中国专利CN101348305B公开了一种木屑固定化粪产碱杆菌处理含苯酚废水的方法,对高浓度苯酚废水处理效果良好。再如目前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生物菌剂产品在我国投入使用,可用于污水降酚,如美国的利蒙、碧沃丰系列。
但类似产品及技术多为单一菌种或其相互间的复配,且多为外源菌种,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差,在系统中难以成为优势菌种,需长期持续投加,加之高效菌种的分离、构建难度大,研发周期长,因此菌剂产品大多价格昂贵,运行成本高,多数企业难以承受,并且外源菌种的投加有可能因与土著菌种生态位重叠而对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另外,依靠目前生物技术仅能分离自然界1%左右的菌种,多数菌种无法分离,因此生态环境中土著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的巨大潜力尚未充分发掘。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在含酚废水污水处理厂现场,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建立一套简单高效的功能菌群“培养-使用”一体化流程,来强化生化系统对含酚废水处理能力的技术方法和工程实例尚不多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将生物强化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含酚废水污水处理厂现有资源,提供了一种利用土著微生物构建功能菌群并用于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在生产现场建立一套完整的功能菌群“培养-使用”一体化流程,实现含酚废水的达标排放。本发明所述方法对各类工业高含酚废水具有广泛适用性,所构建的功能菌群克服了上述单一菌种和外源菌种存在的不足,功能菌群的构建从未脱离原系统水质环境,菌群组成动态变化,适应性强,投加后可快速起效且稳定持久,无需长期持续投加,适用于生化系统异常状态的恢复、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及停工后的快速启动。另外,菌群的构建在开放环境中进行,培养容器采用废旧试剂桶、闲置的小型曝气池、加药池、中试试验池等污水处理厂常见设施利旧即可,培养周期短,特别适合在各种规模污水处理厂现场实施。功能菌群的投加可全面强化系统处理效果,对挥发酚、COD、氨氮、色度等指标均有良好去除效果。本发明工艺合理,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实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就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功能菌群构建方法和具体应用方法,针对于不同环境下的土著微生物具有极佳的效果,不需对微生物的菌种等条件进行限定,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高含酚废水的强化处理,步骤如下:
(1)采样:对工业高含酚废水好氧处理系统进行土著微生物样品采集,静置并弃去上层清液;
其中所述工业高含酚废水包括石化、焦化、塑料、树脂等行业污水处理系统好氧段进水,进水原水酚含量200-800mg/L,COD为1000-4000mg/L,氨氮50-300mg/L;
其中所述土著微生物样品为工业高含酚废水原好氧池泥水混合物,或二沉池回流污泥,或未经处理的剩余污泥;其中所述未经处理指的是没有经过任何可能影响污泥菌种活性的处理,例如污泥消化、污泥脱水、石灰稳定等工序;
(2)构建功能菌群:
A.配制培养液:培养液配方为:0.1-1%(w/v)基础无机盐培养基、10-50%(v/v)待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0.1-2%(w/v)无机载体、余量为自来水;将以上成分在布有曝气设施的培养容器中混合均匀,培养液体积为预计总体积的30-50%,预计总体积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的0.2-2‰计算得出;其中预计总体积指的是预计构建的功能菌群的总体积;好氧系统有效容积指的是功能菌群构建完毕后,投加运行的原工业高含酚废水好氧处理系统的有效容积;
由于菌种培养过程是逐级放大的,所以初始培养液体积占预计总体积的比例不能过高,定在30-50%,而预计总体积按好氧系统有效容积的0.2-2‰是根据菌群投加的用量确定的,太少不够投加,太多会造成浪费;
B.接种:在上述培养液中添加混合酚并混合均匀,使培养液酚浓度达到300-500mg/L,调节pH至6-8,将上述步骤(1)中采集的土著微生物样品接入培养容器中,使接种后土著微生物样品浓度以污泥干质量计为2-10g/L;
C.一级培养:对上述接种后的培养液进行曝气培养,控制DO:2-4mg/L,温度:15-37℃,每24h检测培养液酚含量;酚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后,补充混合酚至500-800mg/L;继续培养至酚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后,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此后酚去除率每达到90%以上,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连续培养5-7d;
D.二级培养:将上述一级培养液静置,弃去培养液体积10-50%的上层清液,按步骤A所述配方配制新鲜培养液并补充到培养容器中,使培养液体积达到预计总体积,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曝气培养,培养条件及检测方式与一级培养的条件相同,酚去除率每达到90%以上,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连续培养10-14d且培养液降酚速率不低于800mg/(L.d)(即每天降解浓度为800mg/L的酚),功能菌群构建完成;
也可将二级培养中培养液体积增加幅度减小,不必一次性达到预计总体积,而是细化为三级及以上的多级培养,每一级持续时间为5-7d,其他操作与二级培养相同,直至培养液体积递增至预计总体积,且降酚速率不低于800mg/(L.d),功能菌群构建完成;
在上述过程中之所以选择上述的取样点,主要原因在于以上采样点均含有大量原系统土著微生物,种类丰富,菌种浓度高,活性强,且已具备一定的耐酚降酚能力,易于强化培养;功能菌群构建完毕后再投加回原系统,适应能力强,可快速起效并形成优势菌种,无需长期持续投加,且不会因生态位重叠造成不良影响;
在构建功能菌群时采用的基础无机盐培养基成分组成按重量份计为:NH4NO3 8-12份、K2HPO4 4-6份、KH2PO4 4-6份、CaCl2 0.8-1.2份、NaCl 1.5-2.5份、MgSO4 0.8-1.2份、MnSO4 0.05-0.15份、FeSO4 0.05-0.15份;
采用这种组成的基础无机盐培养基可以解决工业废水成分单一的问题,为土著菌群的强化培养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加快功能菌群的构建,且可提供高氮环境,利于强化菌群脱氮能力;
而同时添加的无机载体采用沸石粉、硅藻土、活性炭、碳酸钙等常用无机载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这样可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场所,从而提高菌群浓度,另外,所选择的无机载体具有一定的水处理功能,功能菌群构建完毕后,随菌群一起加入生化系统,一方面可吸附污染物,供其表面附着生长的功能菌群降解,另一方面,还可吸附重金属、氨氮等特定污染物,达到处理目的,并可增强系统沉降性能,改善污泥状态;
而且在构建功能菌群时待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投加为关键步骤,可使功能菌群的构建过程始终处于原系统水质环境中,并使其菌种组成随培养过程和原系统水质环境变化保持优胜劣汰的动态平衡状态,使功能菌群对待处理废水保持良好的适应性,另外,待处理废水中含有部分原系统运行条件下难以降解的物质,功能菌群构建的过程相当于延长了水力停留时间,使菌群逐步驯化,提高了对此类物质的降解能力;因此对于各种功能菌群都有很好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可使其分别适应其所对应的应用环境。
上述为配置营养液的过程,而该过程以及整个功能菌群的构建在开放环境中进行,不需灭菌等操作,因此无需特殊设备,培养容器采用废旧试剂桶、闲置的小型曝气池、加药池、中试试验池等污水处理厂常见设施配以曝气设施利旧即可,设备成本低廉;
而在B.接种过程中,需要向培养液中添加混合酚,而所述的混合酚为重量百分比60-90%苯酚、10-40%其他酚类,包括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萘酚、氯酚等常见酚类污染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而之所以采用混合酚而非单一酚来调节培养液酚含量,原因在于对任何一种工业高含酚废水而言,所含酚类物质均不止一种,但多以苯酚为主,有文献报道,对苯酚有良好降解能力的菌种均可降解绝大多数其他酚类物质,因此,所采用的混合酚以苯酚为主,但为使菌群的构建更有针对性,还应根据具体水质特点和当地的使用情况适量添加其他生物毒性较大的酚类物质,包含但不仅限于上述列出的物质以提高本发明所述方法的通用性,使之针对不同性质的高含酚水都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在C.一级培养中,采用了酚含量梯度增加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逐步将培养环境转变为高含酚环境,淘汰无法适应高酚环境的杂菌,使能够耐受并降解高含量酚类物质的菌种逐步适应高酚环境,并成为优势菌群,提高适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而D.二级或多级培养的目的在于大量富集能够耐受并降解高含量酚类物质的菌群,同时进一步淘汰无法适应该环境的杂菌,提高培养液菌种浓度并放大培养至总需求体积;
对于某一种特定废水而言,菌群构建的过程其菌种组成随培养时间和原系统水质环境变化保持优胜劣汰的动态平衡状态,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对原系统具有良好适应性的高效功能菌群,上述方法的优势还在于,对于传统生物技术无法分离培养的功能菌种,也可随菌群的培养过程优势生长,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土著微生物的处理能力,降低菌种培养的成本;
通过上述方法构建的功能菌群,其菌种组成随培养过程和原系统水质环境变化保持优胜劣汰的动态平衡状态,因此不限制其具体菌种种类及组成比例,可应用于各种工况下的高含酚废水处理;
在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了适合于对应高含酚废水的功能菌群后,即可利用功能菌群对废水进行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A.菌群投加:好氧处理系统停止进出水,将上述步骤(2)构建完成的功能菌群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00-1000ppm的投加量投加至工业高含酚废水好氧处理系统前端,同时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0-100ppm的投加量投加营养盐;
上述营养盐成分组成按重量份如下:K2HPO4 4-6份、KH2PO4 4-6份、CaCl2 0.8-1.2份、NaCl 1.5-2.5份、MgSO4 0.8-1.2份、MnSO4 0.05-0.15份、FeSO4 0.05-0.15份;
与基础无机盐培养基成分相比,该营养盐减少了NH4NO3组分,这是由于NH4NO3的作用在于增加菌种生长所需的氨氮作为氮源,而一般工业废水中均含有足量氨氮,因此向系统中投加时不必再添加氨氮,而基础无机盐培养基用于菌群构建,该过程工业废水比例较低,且菌群培养对氮的需求大于投加运行,因此需要外加氨氮;
营养盐投加的原因为:工业废水成分单一,功能菌群接入系统初期需经历富集生长的过程,营养盐的投加可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加快功能菌群在系统中的定殖;
B.调试运行:投菌后闷曝24-72h,按预期进水流量1/4-1/3连续进水,每8-12h取样测定出水酚含量,连续72-96h酚去除率达到99%以上后,按预期进水流量的1/4-1/3增加进水流量,直至达到预期进水流量且出水酚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系统强化处理完成;调试运行期间,每天在好氧池前段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0-100ppm的投加量补加功能菌群,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10ppm的投加量补加营养盐。
上述调试运行过程中,闷曝的目的在于使投加的功能菌群在系统中定殖,避免随出水过早流失;梯度增加进水流量的目的在于逐步稳定提升系统处理能力,最终达到预期进水流量并保持稳定的处理效果,避免因急剧提高进水量而对系统造成冲击;调试运行期间功能菌群和营养盐的补加可有效维持系统中功能菌群的优势地位,保证系统强化处理成功完成;
采用上述利用土著微生物构建功能菌群并用于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系统强化完成后无需继续投加菌群及营养盐,正常运行期间好氧池出水挥发酚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COD去除率为90%以上,氨氮去除率为85%以上,色度、浊度、气味等感官指标明显改善,可恢复生化系统异常状态、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及完成停工后的快速启动,保证好氧系统达标运行,每立方米好氧池仅需一次性增加投资0.2-2元,特别适合在各种规模含酚污水处理厂现场实施。
发明人进一步提供了更为具体步骤如下:
(1)采样:对工业高含酚废水好氧处理系统进行土著微生物样品采集,采样点为原好氧池泥水混合物,或二沉池回流污泥,或未经处理的剩余污泥,根据不同采样点污泥浓度计算采样量,采样方式为使用潜水泵抽取样品至合适大小的容器中,静置0.5-1h并用潜水泵抽去上层清液;
(2)构建功能菌群:
A.配制培养液:培养液配方为:0.1-1%(w/v)基础无机盐培养基、10-50%(v/v)待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0.1-2%(w/v)无机载体、余量为自来水;
培养液体积为预计总体积的30-50%,预计总体积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的0.2-2‰计算得出,据此计算各成分投加量;
B.接种:在上述培养液中添加混合酚并开启曝气混合均匀,使培养液酚浓度达到300-500mg/L,调节pH至6-8,将上述步骤(1)中采集的土著微生物样品用潜水泵抽入培养容器中,使接种后样品浓度以污泥干质量计为2-10g/L;
C.一级培养:对上述接种后的培养液进行曝气培养,控制DO:2-4mg/L,温度:15-37℃,春、夏、秋三季室外常温培养即可,冬季可根据培养容器具体情况采取转移到室内或通蒸汽加热等方式提高水温;每24h取样检测培养液酚含量;酚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后,补充混合酚至500-800mg/L;继续培养至酚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后,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此后酚去除率每达到90%以上,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连续培养5-7d;
D.二级培养:将上述一级培养液停止曝气,静置0.5-1h,用潜水泵抽离弃去培养液体积10-50%的上层清液,按步骤A所述配方配制新鲜培养液并补充到培养容器中,使培养液体积达到预计总体积,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曝气培养,培养条件及检测方式不变,酚去除率每达到90%以上,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连续培养10-14d且培养液降酚速率不低于800mg/(L.d),功能菌群构建完成;
(3)投加运行:
A.菌群投加:好氧处理系统停止进出水,上述步骤(2)构建完成的功能菌群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00-1000ppm的投加浓度计算总投加量,用水泵抽入工业高含酚废水好氧处理系统前端,同时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0-100ppm的投加浓度计算营养盐投加量,称取并在同一位置投加营养盐;
B.调试运行:投菌后闷曝24-72h,按预期进水流量1/4-1/3连续进水,每8-12h取样测定出水酚含量,连续72-96h酚去除率达到99%以上后,按预期进水流量的1/4-1/3增加进水流量,直至达到预期进水流量且出水酚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系统强化处理完成;调试运行期间,每天在好氧池前段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0-100ppm的投加量补加功能菌群,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10ppm的投加量补加营养盐。
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发明构建功能菌群并强化处理高含酚废水有以下优点:
1、利用本发明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挥发酚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COD去除率为90%以上,氨氮去除率为85%以上,色度、浊度、气味等感官指标明显改善,可快速恢复生化系统异常状态、全面提高系统处理效率及完成停工后的快速启动,保证好氧系统达标运行;
2、本发明利用土著微生物构建功能菌群,有效菌种浓度高,适应性强,投加后可快速起效且稳定持久,无需长期持续投加,运行成本低廉;
3、本发明菌群的构建在开放环境中进行,无需增加特殊设备,培养容器采用废旧试剂桶、闲置的小型曝气池、加药池、中试试验池等污水处理厂常见设施利旧即可,既能进行废旧资源的利用,又能节约设备成本;
4、本发明将生物强化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结合,充分运用微生物固定化理论、驯化理论、原位强化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一套完整的功能菌群“培养-使用”一体化流程,各工艺步骤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运行周期短,每立方米好氧池仅需一次性增加投资0.2-2元,特别适合在各种规模含酚污水处理厂现场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某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A2/O系统异常状态修复项目
2014年初,该公司由于原油品质的下降,产生的污水酚含量急剧升高,A2/O系统进水酚含量达到400-500mg/L,好氧池受到强烈冲击,出水酚含量一度达到100mg/L,COD500mg/L,氨氮80mg/L,出水颜色深,气味大,并且好氧池活性污泥泡沫严重,系统濒临崩溃,生化系统处理不达标严重影响到后续处理工艺,只能通过限制进水流量的方法维持最终出水达标排放。为修复系统异常状态,该公司曾花费50余万元购买某进口菌剂,投加运行3个月后,效果尚可但极不稳定,一旦停止投加,出水即出现恶化,长期持续投加运行费用高昂。该公司于2014年8月开始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系统恢复,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A2/O系统进水水质:COD:3000-3200mg/L,挥发酚:400-500mg/L,氨氮:80-100mg/L,系统总容积:13000m3,正常进水流量:150m3/h;
对A2/O系统二沉池回流污泥进行土著微生物样品采集,采样量为2m3,静置1h,用潜水泵抽去上层清液;
采用有效容积为10m3的闲置小型加药池配以曝气设施作为培养容器,按NH4NO3 10份、K2HPO4 5份、KH2PO4 5份、CaCl2 1份、NaCl 2份、MgSO4 1份、MnSO4 0.1份、FeSO4 0.1份的比例称取基础无机盐培养基15kg,投入培养容器中并加少量水溶解完全,称取无机载体沸石粉25kg,硅藻土5kg,投入培养容器中,同时加入0.6m3A2/O系统进水,2.4m3工业自来水,开启曝气,混合均匀即为培养液;
称取1.2kg该公司其他工段生产的粗酚调节培养液酚浓度,粗酚组成为重量分数80%苯酚、19%邻、间、对甲苯酚(三种酚等量),1%杂质;投加粗酚后曝气0.5h混合均匀,培养液pH为6.5,无需调节;
用潜水泵将沉淀完成的二沉池回流污泥抽入培养容器中,此时培养液总体积约为4m3,曝气培养,控制DO:2-4mg/L,温度为气温,每24h取样检测培养液酚含量;培养1d后,酚剩余18mg/L;补充2.4kg粗酚,继续培养2d后酚剩余23mg/L;补充3.6kg粗酚,继续培养,此后每当酚低于90mg/L,补加3.6kg粗酚,持续培养7d;
停止曝气,静置1h,用潜水泵抽去1m3上层清液,同时在培养容器中加入3m3新鲜培养液,并加入5.4kg粗酚,继续曝气培养,每24h取样检测酚含量,每当酚低于90mg/L,补加5.4kg粗酚,连续培养12d后,培养液颜色由深褐色变为棕黄色,菌种浓度明显提高,培养液降酚速率达到900mg/(L.d),功能菌群构建结束;
A2/O系统停止进水,将2.6m3上述功能菌群用潜水泵均匀投加至好氧序列前端,同时按照K2HPO4 5份、KH2PO4 5份、CaCl2 1份、NaCl 2份、MgSO4 1份、MnSO4 0.1份、FeSO4 0.1份的比例称取营养盐1040kg均匀投加至好氧序列前端;
投加菌群和营养盐后,闷曝48h,之后开始连续进水,并每天在好氧序列前端补加150L功能菌群和60kg营养盐;首先按照50m3/h流量开始连续进水,每8h取样测定出水酚含量,连续3d出水酚含量保持在3mg/L以下;将进水流量增加至100m3/h,连续4d出水酚含量保持在3mg/L以下;将进水流量增加至150m3/h,连续7d出水酚含量保持在4mg/L以下,调试运行完成,停止补加菌群和营养盐,开始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3个月后,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核查,以下为连续一周好氧出水水质情况:
由检测数据可知,调试完成并停止投加菌群及营养盐3个月后,好氧池出水挥发酚去除率维持在99%以上,COD去除率为92%以上,氨氮去除率为87%以上,并且水质澄清透明无异味,成功完成生化系统异常状态的修复。该项目菌群构建与投加成本共计10360元,每立方米好氧池仅一次性增加投资0.8元。
实施例2 某焦化公司污水处理厂处理量提升中试
该公司前期生产规模较小,生化系统进水流量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未达到设计流量,运行情况良好。然而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近期计划提升系统处理量。该公司首先利用其120m3小型曝气池进行中试,根据中试情况制定整改计划。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直接提升进水流量至原流量1.5倍,7d后出水挥发酚开始升高,并于5d内增至150mg/L,中试失败。随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中试,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中试系统进水水质:COD:2800-3000mg/L,挥发酚:300-400mg/L,氨氮:150-180mg/L,系统总容积:120m3,正常进水流量:1.4m3/h,预期进水流量:2.1m3/h;
对原生化系统好氧池泥水混合物进行土著微生物样品采集,采样量为100L,静置40min,用潜水泵抽去上层清液;
采用有效容积为200L的废旧试剂桶投加曝气头作为培养容器,按NH4NO3 8份、K2HPO4 5份、KH2PO4 5份、CaCl2 0.8份、NaCl 1.5份、MgSO4 0.8份、MnSO4 0.08份、FeSO4 0.08份的比例称取基础无机盐培养基0.5kg,投入培养容器中并加少量水溶解完全,称取无机载体沸石粉1kg,投入培养容器中,同时加入30L中试系统进水,70L工业自来水,开启曝气,混合均匀,即为培养液;
称取35g苯酚,邻、间、对甲苯酚各5g组成混合酚;投加混合酚后曝气40min混合均匀,培养液pH为6.8,无需调节;
用小型潜水泵将沉淀完成的好氧池泥水混合物抽入培养容器中,此时培养液总体积约为140L,曝气培养,控制DO:2-4mg/L,温度为气温,每24h取样检测培养液酚含量;培养1d后,酚剩余6mg/L;补充84g混合酚,继续培养1d后酚剩余15mg/L;补充112g混合酚,继续培养,此后每当酚低于80mg/L,补加112g混合酚,持续培养5d;
停止曝气,静置40min,用小型潜水泵抽去40L上层清液,同时在培养容器中加入100L新鲜培养液,并加入160g混合酚,继续曝气培养,每24h取样检测酚含量,每当酚低于80mg/L,补加160g混合酚,连续培养14d后,培养液呈棕黄色浑浊,无异味,菌种浓度明显提高,培养液降酚速率达到800mg/(L.d),功能菌群构建结束;
中试系统停止进水,将60L上述功能菌群用潜水泵均匀投加至曝气池前端,同时按照K2HPO4 5份、KH2PO4 5份、CaCl2 0.8份、NaCl 1.5份、MgSO4 0.8份、MnSO4 0.08份、FeSO40.08份的比例称取营养盐12kg均匀投加至曝气池前端;
投加菌群和营养盐后,闷曝24h,之后开始连续进水,并每天在曝气池前端补加6L功能菌群和1.2kg营养盐;首先按照0.7m3/h流量开始连续进水,每8h取样测定出水酚含量,连续3d出水酚含量保持在2mg/L以下;将进水流量增加至1.4m3/h,连续3d出水酚含量保持在2mg/L以下;将进水流量增加至1.9m3/h,连续3d出水酚含量保持在2mg/L以下;将进水流量增加至2.5m3/h,连续4d出水酚含量保持在2.5mg/L以下,此时已超出预期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进水流量至3m3/h,连续4d出水酚含量保持在3mg/L以下,调试运行结束,此时进水流量已提升至原流量的2倍以上,出水挥发酚去除率依旧保持良好;
此后停止投加菌群及营养盐并保持3m3/h进水流量连续运行14d,出水挥发酚始终保持在3mg/L以下,COD保持在200mg/L以下,氨氮保持在20mg/L以下,出水水质澄清透明无异味,中试成功。

Claims (5)

1.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样:对工业高含酚废水好氧处理系统进行土著微生物样品采集,静置并弃去上层清液;
其中所述工业高含酚废水是石化、焦化、塑料或树脂行业污水处理系统好氧段进水,进水原水酚含量200-800mg/L,COD为1000-4000mg/L,氨氮50-300mg/L;
其中所述土著微生物为工业高含酚废水原好氧池泥水混合物,或二沉池回流污泥,或未经处理的剩余污泥;
(2)构建功能菌群:
A.配制培养液:培养液配方为:0.1-1%w/v基础无机盐培养基、10-50%v/v待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0.1-2%w/v无机载体、余量为自来水;将以上成分在布有曝气设施的培养容器中混合均匀,培养液体积为预计总体积的30-50%,预计总体积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的0.2-2‰计算得出;
B.接种:在上述培养液中添加混合酚并混合均匀,使培养液酚浓度达到300-500mg/L,调节pH至6-8,将上述步骤(1)中采集的土著微生物样品接入培养容器中,使接种后土著微生物样品浓度以污泥干质量计为2-10g/L;
C.一级培养:对上述接种后的培养液进行曝气培养,控制DO:2-4mg/L,温度:15-37℃,每24h检测培养液酚含量;酚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后,补充混合酚至500-800mg/L;继续培养至酚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后,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此后酚去除率每达到90%以上,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连续培养5-7d;
D.二级培养:将上述一级培养液静置,弃去培养液体积10-50%的上层清液,按步骤A所述配方配制新鲜培养液并补充到培养容器中,使培养液体积达到预计总体积,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曝气培养,培养条件及检测方式与一级培养的条件相同,酚去除率每达到90%以上,补充混合酚至800-1000mg/L,连续培养10-14d且培养液降酚速率不低于800mg/(L.d),功能菌群构建完成;
(3)投加运行:
A.菌群投加:好氧处理系统停止进出水,将上述步骤(2)构建完成的功能菌群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00-1000ppm的投加量投加至工业高含酚废水好氧处理系统前端,同时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0-100ppm的投加量投加营养盐;
B.调试运行:投菌后闷曝24-72h,按预期进水流量1/4-1/3连续进水,每8-12h取样测定出水酚含量,连续72-96h酚去除率达到99%以上后,按预期进水流量的1/4-1/3增加进水流量,直至达到预期进水流量且出水酚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系统强化处理完成;调试运行期间,每天在好氧池前段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0-100ppm的投加量补加功能菌群,按照好氧系统有效容积1-10ppm的投加量补加营养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基础无机盐培养基成分组成按重量份如下:NH4NO3 8-12份、K2HPO4 4-6份、KH2PO4 4-6份、CaCl2 0.8-1.2份、NaCl 1.5-2.5份、MgSO4 0.8-1.2份、MnSO4 0.05-0.15份、FeSO4 0.05-0.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无机载体为沸石粉、硅藻土、活性炭、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加入的混合酚为重量分数为60-90%苯酚和10-40%其他酚类,所述的其他酚类包括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萘酚、氯酚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投加的营养盐成分组成按重量份如下:K2HPO4 4-6份、KH2PO4 4-6份、CaCl2 0.8-1.2份、NaCl 1.5-2.5份、MgSO4 0.8-1.2份、MnSO4 0.05-0.15份、FeSO4 0.05-0.15份。
CN201510690220.6A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Active CN105198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0220.6A CN105198094B (zh)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90220.6A CN105198094B (zh)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8094A CN105198094A (zh) 2015-12-30
CN105198094B true CN105198094B (zh) 2017-06-20

Family

ID=54946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90220.6A Active CN105198094B (zh) 2015-10-22 2015-10-22 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980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8807A (zh) * 2016-03-01 2016-06-15 云南圣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微生物处理煤化工废水的方法
CN106865740B (zh) * 2017-02-24 2020-04-24 上海宝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焦化废水生化系统处理生物载体及应用
CN109868233B (zh) * 2018-12-27 2022-12-06 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酸性水专用菌剂及其应用方法
CN109678257A (zh) * 2019-03-01 2019-04-26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功能菌群构建方法及应用该菌群治理黑臭水体的方法
CN109665633A (zh) * 2019-03-01 2019-04-23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修复酚类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功能菌群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8001A (zh) * 2004-02-02 2008-12-24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885557A (zh) * 2010-06-24 2010-11-17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酚废水的回收和处理方法
KR20100133691A (ko) * 2009-06-12 2010-12-22 부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바실러스균을 이용한 고농도 유기성 폐수 및 하폐수 처리장치
CN102642933A (zh) * 2012-05-15 2012-08-22 黑龙江大学 厌氧微生物在降解含酚废水中的应用及利用其降解含酚废水的方法
CN103043871A (zh) * 2013-01-18 2013-04-17 信发集团有限公司 含酚废水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JP2015077551A (ja) * 2013-10-16 2015-04-23 株式会社東芝 リン除去型排水処理プロセス、及びリン除去型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CN104609649A (zh) * 2015-01-05 2015-05-1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含高浓度苯酚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8001A (zh) * 2004-02-02 2008-12-24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有机性排水的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100133691A (ko) * 2009-06-12 2010-12-22 부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바실러스균을 이용한 고농도 유기성 폐수 및 하폐수 처리장치
CN101885557A (zh) * 2010-06-24 2010-11-17 山东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酚废水的回收和处理方法
CN102642933A (zh) * 2012-05-15 2012-08-22 黑龙江大学 厌氧微生物在降解含酚废水中的应用及利用其降解含酚废水的方法
CN103043871A (zh) * 2013-01-18 2013-04-17 信发集团有限公司 含酚废水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JP2015077551A (ja) * 2013-10-16 2015-04-23 株式会社東芝 リン除去型排水処理プロセス、及びリン除去型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CN104609649A (zh) * 2015-01-05 2015-05-13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含高浓度苯酚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SB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刘建荣 等;《环境科学与技术》;19930331(第3期);全文 *
微生物降解炼油厂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沈齐英 等;《四川环境》;20030831;第22卷(第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8094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8094B (zh) 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Li et al. Aerobic sludge granulation in a full‐scal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Zhu et al. Roles of vegetation, flow type and filled depth on livestock wastewater treatment through multi-level mineralized refuse-based constructed wetlands
CN107352752A (zh) 在活化污泥废水处理工艺中改善污泥的去除并保持排放质量的方法
CN104278002A (zh) 一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621783A (zh) 利用序批式微藻反应器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方法
CN208471815U (zh) 一种ao工艺与芬顿系统配套的高浓度污水处理系统
Azzouz et al. Membrane bioreactor performance in treating Algiers’ landfill leachate from using indigenous bacteria and inoculating with activated sludge
CN105217911B (zh) 一种利用生物沥浸反应进行污泥脱水的工艺
CN109384354B (zh) 一种基于目标贡献度的黑臭河道治理方法
Chen et al. Treatment of dairy wastewater by immobilized microbial technology using polyurethane foam as carrier
CN204211547U (zh) 一种用于污水和废水处理的微生物处理装置
Brasil et 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membrane bioreactor and air-stripping/absorption processes in the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Liu et al.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conditioning and Ca2+ addition prior to the reintroduction of effluent sludge into SBR sharply accelerates the formation of aerobic granules
CN105330028A (zh)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复配絮凝体系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Giesen et al. Aerobic granular biomass for cost-effective, energy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CN107500498A (zh) 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983938B (zh) 一种甘蔗渣基生物膜的制备方法
CN105776750B (zh) 一种三段式加酶催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调试工艺
CN109052624A (zh) 一种移动式净化污水和黑臭水体的方法及装置
JP2022105557A (ja) 廃水処理施設で生じる汚泥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6277560B (zh) 一种高cod平整液废水的源头减排方法和系统
Zhong et al. Constructed wetland treating mine drainage wastewater: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mechanisms
CN104609541B (zh) 一种癸二酸废水不脱盐直接生化处理方法
KR100311587B1 (ko) 유기성 하수 오폐수의 회분식 자연정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30

Assignee: Shandong Haijingt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Yellow River Delta Jingbo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937000001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performing intensified treatment on industrial high phenol-content wastewat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020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8

Address after: 256602 No. 1063, No. 15 Huanghe Road, Bincheng District, Bin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Haijingt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56500 Box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inzhou,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Yellow River Delta Jingbo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