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0498A - 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0498A
CN107500498A CN201710733797.XA CN201710733797A CN107500498A CN 107500498 A CN107500498 A CN 107500498A CN 201710733797 A CN201710733797 A CN 201710733797A CN 107500498 A CN107500498 A CN 107500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bed mud
terms
weight
modify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379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00498B (zh
Inventor
韩全
张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angch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eanov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eanov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eanov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3379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04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0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0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00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0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04Sludge detox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08Sludge treatment by fixation or solidific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1Sulfu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02F2101/166Nitr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2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2Odour removal or prevention of malodo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5/00Use of specific compounds during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5/06Nutrients for stimulating the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复合生物酶、维生素、微量元素、矿质增效剂以及无机金属盐组成,能快速、长久、有效地改善河涌污染、底泥黑臭等环境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河涌底泥是城市市政排水系统的副产品,主要来源于城市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泵站和污水处理厂。一般地,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的称为“沉渣”,呈大颗粒,易脱水,不腐化且流动性差。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的称为“污泥”,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等。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稳定化程度,污泥还可分为生物泥、熟污泥、化学污泥等。不同种类的污泥,其性状特点有着较大的差异,采取的最终处理处置措施也应具有针对性。
现在河涌底泥主要采用清淤的方式进行处理,施工难度大,淤泥仍需要进一步处理,并会造成二次污染,对社会交通的影响较大,有噪声扰民现象,工期长,治标不治本,且会造成底泥的重新形成和污染,而形成的泥浆浓度低,为后续处理也增加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将该底泥改性剂应用于河涌治理中以快速长久改善河涌污染、底泥黑臭等环境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底泥改性剂,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复合生物酶、微量元素、矿质增效剂以及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80-480份复合生物酶、6-10份微量元素、2-6份矿质增效剂、1-10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100-400份复合生物酶、6-9份微量元素、2-5份矿质增效剂、2-9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200-350份复合生物酶、7-9份微量元素、3-5份矿质增效剂、3-8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300份复合生物酶, 8份微量元素,4份矿质增效剂,5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所述复合生物酶包含或由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木质素酶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淀粉酶的含量为10-140份,优选50-110 份,更优选60-100份,再优选70-90份,最优选为8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果胶酶的含量为10-110份,优选40-100 份,更优选50-90份,再优选60-80份,最优选为7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脂肪酶的含量为10-100份,优选35-95份,更优选45-85份,再优选为55-75份,最优选为6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木质素酶的含量为10-130份,优选65-105 份,更优选70-100份,再优选75-95份,最优选为85份。
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由过氧化钙、过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优选为过氧化钙或过氧化镁。
优选地,所述矿质增效剂选自沸石、砾石、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沸石和砾石的组合;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沸石的含量为1-4份,优选1-3份,更优选1-2份,最优选为2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砾石的含量为1-4份,优选1-3份,更优选1-2份,最优选为2份。
优选地,所述无机金属盐选自过氧化钙、氧化钙、硝酸钙、氯化钙、硫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由氧化钙和硝酸钙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氧化钙的含量为0.5-5份,优选1-5份,更优选2-4份,再优选2-3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硝酸钙的含量为0.5-5份,优选1-5份,更优选2-4份,再优选2-3份,最优选2.5份。
其次,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底泥改性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无机金属盐为原料,加入微量元素和复合生物酶;缓慢升温至 85-90℃后恒温进行悬浮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过滤分离,反复水洗、经干燥、水解,再加入矿质增效剂,匀速轻搅至所有物质溶解;
优选地,所述缓慢升温过程控制在半小时内完成;
优选地,所述悬浮聚合反应进行2小时后,吸取反应液于含冷水的表面皿中观察,若聚合物变硬可结束反应;
优选地,在反复水洗后于50℃下温风干燥;
优选地,所述搅拌速度为60-80转/分钟。
再次,本发明提供上述底泥改性剂在河涌治理中的应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底泥改性剂进行河涌治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制备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底泥改性剂、底泥固化剂;
(2)将复合生物菌种注入泥水界面以下;
(3)将底泥改性剂注入泥水界面以下;
(4)将底泥固化剂注入泥水界面以下。
优选地,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复合生物酶、微量元素、矿质增效剂以及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80-480份复合生物酶、6-10份微量元素、2-6份矿质增效剂、1-10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100-400份复合生物酶、6-9份微量元素、2-5份矿质增效剂、2-9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200-350份复合生物酶、7-9份微量元素、3-5份矿质增效剂、3-8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300份复合生物酶, 8份微量元素,4份矿质增效剂,5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所述复合生物酶包含或由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木质素酶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淀粉酶的含量为10-140份,优选50-110 份,更优选60-100份,再优选70-90份,最优选为8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果胶酶的含量为10-110份,优选40-100 份,更优选50-90份,再优选60-80份,最优选为7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脂肪酶的含量为10-100份,优选35-95份,更优选45-85份,再优选为55-75份,最优选为6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木质素酶的含量为10-130份,优选65-105 份,更优选70-100份,再优选75-95份,最优选为85份。
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由过氧化钙、过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优选为过氧化钙或过氧化镁。
优选地,所述矿质增效剂选自沸石、砾石、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沸石和砾石的组合;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沸石的含量为1-4份,优选1-3份,更优选1-2份,最优选为2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砾石的含量为1-4份,优选1-3份,更优选1-2份,最优选为2份。
优选地,所述无机金属盐选自过氧化钙、氧化钙、硝酸钙、氯化钙、硫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由氧化钙和硝酸钙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氧化钙的含量为0.5-5份,优选1-5份,更优选2-4份,再优选2-3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硝酸钙的含量为0.5-5份,优选1-5份,更优选2-4份,再优选2-3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所述底泥固化剂包含或由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基甲酸(丙烯酸)、启动剂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70-100份,优选75-95 份,更优选80-90份,最优选为8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乙酸乙烯的含量为50-70份,优选55-70 份,更优选55-65份,最优选为6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乙烯基甲酸的含量为5-10份,优选为6-9 份,更优选7-8份,最优选为8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启动剂的含量为1-6份,优选2-5份,更优选3-4份,最优选为4份;
优选地,所述启动剂为过氧化氢。
其中,所述底泥固化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先将丙烯酸甲酯和乙酸乙烯作为原料放入反应容器中,加水稀释,水的用量为丙烯酸甲酯的10-20 倍,优选15倍,搅拌均匀,温度40-60℃,优选50℃,然后用过滤机过滤,在滤液中加入乙烯基甲酸和过氧化氢,经氧化后调节PH值为9-11,即得。
优选地,所述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包含或由微生物菌种、吸附载体、微量元素以及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包含或由200-400份微生物菌种、400-600份吸附载体、10-100份微量元素、200-600份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包含或由300份微生物菌种、500份吸附载体、50份微量元素、400份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组成;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种为菌肥,优选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
优选地,所述农家肥为堆肥或沼渣;
优选地,所述吸附载体为多孔吸附材料,选自海绵、沸石、木炭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木炭;
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选自铁、硅、锌、铜、碘、溴、硒、锰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铁、锌、铜、碘的组合;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铁的含量为2-40份,优选5-40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锌的含量为2-40份,优选5-40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铜的含量为2-40份,优选5-40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碘的含量为2-40份,优选5-40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所述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选自淀粉水解型树脂、聚异丁烯-马来酸型树脂、聚丙烯酸钠型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淀粉水解型树脂或聚异丁烯-马来酸型树脂;
优选地,所述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吸水率为300-1600倍,优选800 倍。
其中,所述复合生物菌种制剂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微生物菌种投入到多孔吸附材料固态发酵中培养基的载体中,缩短驯化的时间,放入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容易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使微生物菌种生存在湿润的环境中,促进菌种的繁殖生长,加入微量元素,增加菌种剂的营养成分,提高微生物肥料效能。
优选地,所述步骤(2)包括将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加入注射器中,注入距离泥水界面深度20-50cm处,优选35cm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复合生物菌种制剂的浓度为30g/L~60g/L,优选为50g/L;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复合生物菌种制剂的使用量为每平方米水使用2~15L,优选5-10L,最优选8L;
优选地,所述步骤(3)包括将底泥改性剂加入底泥注射器中,注入距离泥水界面深度20-50cm处,优选35cm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底泥改性剂的浓度为60-120g/L,优选为80-100 g/L,最优选100g/L;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底泥改性剂的使用量为每平方米水域2-15L,优选5-10L,最优选8L;
优选地,所述步骤(4)包括将底泥固化剂加入底泥注射器中,注入距离泥水界面深度20-50cm处,优选35cm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底泥固化剂的浓度为50-100g/L,优选为70-90 g/L,最优选80g/L;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底泥固化剂的使用量为每平方米水域5-10L,优选7-9L,最优选8L。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底泥改性剂是精心研制而成的新型环保生态水质与底质调理剂,其中,底泥改性剂能快速作用于底泥,降低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稳定pH值;将其投放至河道后,可直达底泥层,并以底泥中的有机物、氮、磷等为食,快速生物繁殖,将污染物分解成氮气、二氧化碳及水等,其比重较大,极易沉降,其上附着的微生物比较稳定,不会随水流动而流失,其能够使底泥矿化,从而阻断底泥与水体之间污染物的交换,使得彻底矿化后的底泥,泥层变薄、质地较硬、固着稳定。
本发明的底泥固化剂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其能够调节水色,改良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将其投放至河道后,能不断的从水中吸取污染物质,然后通过激活的有益菌群,进一步分解去除污染物质,从而使水体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此外,本发明的底泥改性剂还能够絮凝与沉淀重金属离子,降解化工原料及农药中的毒害成份;营造底泥环境,营养激活有益菌群,消解底泥特别是浮泥中的有机污染物,消除异味、臭味。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生物菌种制剂中含有有益微生物,有效活菌数稳定,在发酵过程中可大量繁殖功能菌,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刺激菌种生长发育,提高抗病、抗旱、抗寒能力,改良基土结构、增加基土养分,因此,其具有繁殖快速、生命力强、安全无毒等特点,能有效消除恶臭困扰,防止病原菌蚊蝇滋生。
本发明将复合生物菌种制剂与底泥改性剂、底泥固化剂以特定的方式结合使用,多角度、多层次递进的作用于河涌底泥,快速且最大程度地改善、缓解了河涌污染、黑臭的情况,并且正常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投放复合生物菌种制剂与底泥改性剂1周后,黑臭便能得到缓解,水体的透明度便有大幅提高,半个月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施工成本低、周期短,有效持久性长;相较于常规的机械清淤的方式具有不伤及原生土、防止扰动、扩散,防止水体二次污染、降低水体浑浊度、无噪音、不扰民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的底泥改性剂之前与之后的河涌水质与底泥的对照图 (应用例1);其中,图A为原始底泥,图B为加底泥改性剂处理10天的底泥,图C为未加底泥改性剂的河涌与加底泥改性剂15天后的河涌对比图,其中,图C中以沙袋为界限,沙袋上侧为未加底泥改性剂的河涌,沙袋下侧为加底泥改性剂处理15天后的河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应当理解,本发明给出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
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实施例1复合生物菌种制剂的制备
将300份堆肥投入到500份多孔吸附材料固态发酵中培养基的载体木炭中,放入400份聚异丁烯-马来酸型树脂(800倍吸水率),再加入50份微量元素(含铁、锌、铜、碘,四者用量比为1:1:1:1),即得。
实施例2复合生物菌种制剂的制备
200份堆肥投入到400份多孔吸附材料固态发酵中培养基的载体木炭中,放入200份聚异丁烯-马来酸型树脂(800倍吸水率),再加入10份微量元素(含铁、锌、铜、碘,四者用量比为1:1:1:1),即得。
实施例3复合生物菌种制剂的制备
400份堆肥投入到600份多孔吸附材料固态发酵中培养基的载体木炭中,放入600份聚异丁烯-马来酸型树脂(800倍吸水率),再加入100份微量元素(含铁、锌、铜、碘,四者用量比为1:1:1:1),即得。
实施例4底泥改性剂的制备
以5份无机金属盐(氧化钙和硝酸钙1:1混合)为原料,加入8份微量元素(过氧化钙)和300份复合生物酶(复合生物酶由80份淀粉酶、70份果胶酶、65份脂肪酶和85份木质素酶组成),在半个小时内将温度慢慢加热至85-90℃,并保持此温度悬浮聚合反应2小时,用吸管吸少量反应液于含冷水的表面皿中观察,若聚合物变硬则结束反应;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过滤分离,反复水洗,然后在50℃下温风干燥,然后进行水解,水解后加入 4份矿质增效剂(砾石和沸石各2份混合),然后以60-80转/分钟的速率匀速轻轻搅拌至所有物质溶解,得到本发明的底泥改性剂。
实施例5-10底泥改性剂的制备
根据表1中所述的底泥改性剂的配方按照实施例4所述方法制备底泥改性剂。
表1底泥改性剂的组成(重量份)
实施例11-17底泥固化剂的制备
先将70-100份丙烯酸甲酯、50-70份乙酸乙烯作为原料放入反应容器中,加水稀释,水的用量为丙烯酸甲酯的10-20倍,优选15倍,搅拌均匀,温度40-60℃,优选50℃,然后用过滤机过滤,在滤液中加入5-10份乙烯基甲酸和1-6份过氧化氢,经氧化后调节PH值为9-11,即得。
其中,实施例11-17中底泥固化剂的具体组成如表2所示。
表2固化剂的组成(重量份)
组成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实施例13 实施例14 实施例15 实施例16 实施例17
丙烯酸甲酯 85 70 100 75 95 80 90
乙酸乙烯 60 50 70 55 70 55 65
乙烯基甲酸 8 5 10 6 9 7 8
过氧化氢 4 1 6 2 5 3 4
实施例18本发明的底泥改性剂在河涌治理中的应用
选取水质与底泥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涌(进行处理前检测包括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PH值等指标,如表3所示,并拍摄记录处理前河涌底泥的情况),分割成多块60*120CM的区域,进行圈围处理,然后以沙袋为界将每块围圈的区域分隔成两部分,经测试两部分底泥及水质的污染情况基本相同,以其中一侧作为对照,另一侧作为实验侧投放使用本发明的底泥改性剂。
正常情况下无污染的地表水环境按基本指标可分为5类,其中1类为最好标准,如表3所示。
表3
使用本发明的底泥改性剂进行河涌治理的方法如下:
(1)准备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底泥改性剂和底泥固化剂,具体如表4 所示。
表4
复合生物菌种 底泥改性剂 底泥固化剂
应用例1 来自实施例1 来自实施例4 来自实施例11
应用例2 来自实施例1 来自实施例6 来自实施例11
应用例3 来自实施例1 来自实施例8 来自实施例11
应用例4 来自实施例1 来自实施例9 来自实施例11
应用例5 来自实施例1 来自实施例10 来自实施例11
应用例6 来自实施例2 来自实施例5 来自实施例12
应用例7 来自实施例3 来自实施例7 来自实施例13
应用例8 来自实施例1 来自实施例4 来自实施例14
应用例9 来自实施例1 来自实施例4 来自实施例15
应用例10 来自实施例1 来自实施例4 来自实施例16
应用例11 来自实施例1 来自实施例4 来自实施例17
(2)将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加入注射器中,注射入深度距离泥水界面 20-50cm处。其中,复合生物菌种的浓度为50g/L,控制每平方米水域的使用量为8L。
(3)使用底泥注射器将底泥改性剂注入距离泥水界面深度20-50cm处。其中,底泥改性剂的浓度为100g/L,控制每平方米水域的使用量为8L。
(4)使用底泥注射器将底泥固化剂注入距离泥水界面深度20-50cm处。其中,底泥固化剂的浓度为80g/L,控制每平方米水域的使用量为8L。
按照上述方法处理河涌后7天河涌的黑臭有所缓解,底泥得到改良,水体透明度逐渐提高,处理第10天底泥明显改善,如图1B所示,底泥已恢复正常的泥土色,处理15天后河涌水质明显清澈、河涌环境恢复正常,如图1C所示,并且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效果对比明显,处理60天后,河涌水质及底泥保持良好。
此外,发明人分别在实验第10天、第15天及第60天分别取实验侧水样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
此外,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当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底泥改性剂和底泥固化剂注射入距离泥水界面深度20-50cm处,尤其均注射入约35cm 处时,效果最好。
表5
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述发明不限于特定的方法学、实验方案或试剂,因为这些是可以变化的。本文所提供的论述和实例仅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实施方案呈现而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受到权利要求的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底泥改性剂,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复合生物酶、微量元素、矿质增效剂以及无机金属盐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80-480份复合生物酶、6-10份微量元素、2-6份矿质增效剂、1-10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100-400份复合生物酶、6-9份微量元素、2-5份矿质增效剂、2-9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200-350份复合生物酶、7-9份微量元素、3-5份矿质增效剂、3-8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底泥改性剂包含或由300份复合生物酶,8份微量元素,4份矿质增效剂,5份无机金属盐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物酶包含或由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木质素酶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淀粉酶的含量为10-140份,优选50-110份,更优选60-100份,再优选70-90份,最优选为8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果胶酶的含量为10-110份,优选40-100份,更优选50-90份,再优选60-80份,最优选为7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脂肪酶的含量为10-100份,优选35-95份,更优选45-85份,再优选为55-75份,最优选为6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木质素酶的含量为10-130份,优选65-105份,更优选70-100份,再优选75-95份,最优选为8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由过氧化钙、过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优选为过氧化钙或过氧化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矿质增效剂选自沸石、砾石、陶粒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沸石和砾石的组合;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沸石的含量为1-4份,优选1-3份,更优选1-2份,最优选为2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砾石的含量为1-4份,优选1-3份,更优选1-2份,最优选为2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泥改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金属盐选自过氧化钙、氧化钙、硝酸钙、氯化钙、硫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由氧化钙和硝酸钙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氧化钙的含量为0.5-5份,优选1-5份,更优选2-4份,再优选2-3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硝酸钙的含量为0.5-5份,优选1-5份,更优选2-4份,再优选2-3份,最优选2.5份。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泥改性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无机金属盐为原料,加入微量元素和复合生物酶;缓慢升温至85-90℃后恒温进行悬浮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过滤分离,反复水洗、经干燥、水解,再加入矿质增效剂,匀速轻搅至所有物质溶解;
优选地,所述缓慢升温过程控制在半小时内完成;
优选地,所述悬浮聚合反应进行2小时后,吸取反应液于含冷水的表面皿中观察,若聚合物变硬可结束反应;
优选地,在反复水洗后于50℃下温风干燥;
优选地,所述搅拌速度为60-80转/分钟。
8.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泥改性剂在河涌治理中的应用。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泥改性剂进行河涌治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制备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底泥改性剂、底泥固化剂;
(2)将复合生物菌种注入泥水界面以下;
(3)将底泥改性剂注入泥水界面以下;
(4)将底泥固化剂注入泥水界面以下;
优选地,所述底泥改性剂如权利要求1至6中所述;
优选地,所述底泥固化剂包含或由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乙烯基甲酸、启动剂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丙烯酸甲酯的含量为70-100份,优选75-95份,更优选80-90份,最优选为8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乙酸乙烯的含量为50-70份,优选55-70份,更优选55-65份,最优选为6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乙烯基甲酸的含量为5-10份,优选为6-9份,更优选7-8份,最优选为8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启动剂的含量为1-6份,优选2-5份,更优选3-4份,最优选为4份;
优选地,所述启动剂为过氧化氢;
优选地,所述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包含或由微生物菌种、吸附载体、微量元素以及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包含或由200-400份微生物菌种、400-600份吸附载体、10-100份微量元素、200-600份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组成;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包含或由300份微生物菌种、500份吸附载体、50份微量元素、400份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组成;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种为菌肥,优选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
优选地,所述农家肥为堆肥或沼渣;
优选地,所述吸附载体为多孔吸附材料,选自海绵、沸石、木炭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木炭;
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选自铁、硅、锌、铜、碘、溴、硒、锰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铁、锌、铜、碘的组合;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铁的含量为2-40份,优选5-40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锌的含量为2-40份,优选5-40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铜的含量为2-40份,优选5-40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碘的含量为2-40份,优选5-40份、最优选25份;
优选地,所述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选自淀粉水解型树脂、聚异丁烯-马来酸型树脂、聚丙烯酸钠型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淀粉水解型树脂或聚异丁烯-马来酸型树脂;
优选地,所述吸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吸水率为300-1600倍,优选800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将复合生物菌种制剂加入注射器中,注入距离泥水界面深度20-50cm处,优选35cm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复合生物菌种制剂的浓度为30g/L~60g/L,优选为50g/L;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复合生物菌种制剂的使用量为每平方米水使用2~15L,优选5-10L,最优选8L;
优选地,所述步骤(3)包括将底泥改性剂加入底泥注射器中,注入距离泥水界面深度20-50cm处,优选35cm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底泥改性剂的浓度为60-120g/L,优选为80-100g/L,最优选100g/L;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底泥改性剂的使用量为每平方米水域2-15L,优选5-10L,最优选8L;
优选地,所述步骤(4)包括将底泥固化剂加入底泥注射器中,注入距离泥水界面深度20-50cm处,优选35cm处;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底泥固化剂的浓度为50-100g/L,优选为70-90g/L,最优选80g/L;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底泥固化剂的使用量为每平方米水域5-10L,优选7-9L,最优选8L。
CN201710733797.XA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75004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3797.XA CN107500498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3797.XA CN107500498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0498A true CN107500498A (zh) 2017-12-22
CN107500498B CN107500498B (zh) 2020-06-09

Family

ID=60691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3797.XA Active CN107500498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0049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4246A (zh) * 2018-12-06 2019-04-05 北京翔鲲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促进剂
CN109607988A (zh) * 2019-02-22 2019-04-12 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坑式黑臭水体处理方法
CN110104922A (zh) * 2019-05-27 2019-08-09 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固化修复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8498A (ja) * 1991-08-05 1993-02-19 Enzaimu Kk 腐植による汚水の脱臭および浄化法
CN102010109A (zh) * 2010-10-29 2011-04-13 孙祥章 生物酶催化在剩余污泥处理处置中的应用
CN104445847A (zh) * 2014-11-28 2015-03-25 浙江绿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底泥修复剂以及底泥锁定方法
CN104445635A (zh) * 2014-10-31 2015-03-25 安徽华亿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生物净水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5420147A (zh) * 2015-12-01 2016-03-23 胡艳晖 一种强化硝酸钙治理黑臭河流的复合微生物制剂
CN105712599A (zh) * 2016-03-31 2016-06-29 同济大学 一种景观水体底泥修复剂、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6495421A (zh) * 2016-12-07 2017-03-15 宁波大红鹰学院 用于原位修复河道底泥的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46429A (zh) * 2017-05-08 2017-07-14 宁波市川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底泥消解剂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8498A (ja) * 1991-08-05 1993-02-19 Enzaimu Kk 腐植による汚水の脱臭および浄化法
CN102010109A (zh) * 2010-10-29 2011-04-13 孙祥章 生物酶催化在剩余污泥处理处置中的应用
CN104445635A (zh) * 2014-10-31 2015-03-25 安徽华亿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生物净水剂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CN104445847A (zh) * 2014-11-28 2015-03-25 浙江绿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底泥修复剂以及底泥锁定方法
CN105420147A (zh) * 2015-12-01 2016-03-23 胡艳晖 一种强化硝酸钙治理黑臭河流的复合微生物制剂
CN105712599A (zh) * 2016-03-31 2016-06-29 同济大学 一种景观水体底泥修复剂、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6495421A (zh) * 2016-12-07 2017-03-15 宁波大红鹰学院 用于原位修复河道底泥的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46429A (zh) * 2017-05-08 2017-07-14 宁波市川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底泥消解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军,等: "城市河道底泥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第二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4246A (zh) * 2018-12-06 2019-04-05 北京翔鲲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微生物促进剂
CN109607988A (zh) * 2019-02-22 2019-04-12 合肥市东方美捷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坑式黑臭水体处理方法
CN110104922A (zh) * 2019-05-27 2019-08-09 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底泥原位生物固化修复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0498B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60506B (zh) 一种微生物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190371B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培育方法
CN102875210A (zh) 一种蓝藻和污染底泥共堆肥的方法
CN109734199A (zh) 固定化微生物结构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01228A (zh) 一种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
CN103374525B (zh) 一种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78257A (zh) 一种适合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功能菌群构建方法及应用该菌群治理黑臭水体的方法
CN103103153B (zh) 一株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厌氧反硝化聚磷菌及其应用
CN107500498A (zh) 一种底泥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33574A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净化的生态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9672A (zh) 一种有效菌水质净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4894033A (zh) 一种降解cod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0287B (zh) 一种氨氧化细菌的培养方法
CN105254155A (zh) 一种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生物破壁方法
CN103114062B (zh) 一株具有脱氮除磷双重能力的反硝化聚磷菌及其应用
CN105198094B (zh) 一种强化处理工业高含酚废水的方法
CN108203165A (zh) 一种复合酶生化净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6140B (zh) 一株耐冷假单胞菌Den-05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CN106947718B (zh) 一种以猪场废水为原料培养植物促生细菌制备稀土尾矿改良菌剂的方法
CN105217911B (zh) 一种利用生物沥浸反应进行污泥脱水的工艺
CN103409335A (zh) 氨氧化古菌菌群培育方法及其在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CN108220186A (zh) 一种脱氮除藻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6822B (zh) 一株特效聚磷菌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7337283B (zh) 一种用于生猪养殖污水活性污泥快速培养的方法
CN105731750A (zh) 一种混合基质生物淋滤去除污泥重金属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6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606, No. 69, Xincheng Middle Road, JIEKOU street, Conghu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hangch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63, building 4, No.3 middle Qianjin Road, Aotou Town, Conghua,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40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YEANOV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