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集收割、去叶、装载和称量于一体的甘蔗收割机,以实现甘蔗收割的一体自动化,提高甘蔗的收割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甘蔗收割机,包括机架、收割刀具、输送绞龙、去叶输送辊道、去叶风机、驾驶室、发电机组总成、蔗储存箱和称重组件;
所述收割刀具有两组,分别固定在该甘蔗收割机前端的左右两侧,且该收割刀具通过提升杆可升降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两组收割刀具的后端横向固设有一输送绞龙,所述输送绞龙包括与所述机架的前端固定连接的绞龙底壳以及分别固设在该绞龙底壳的两端并相对输送的两绞龙轴;
所述去叶输送辊道倾斜安装,其前端与所述输送绞龙连通,后端与所述蔗储存箱的上端入口连通,该去叶输送辊道包括间隔接触安装的输送辊和揪叶辊,所述输送辊与揪叶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该输送辊的直径大于揪叶辊直径;
所述去叶风机固设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去叶输送辊道上方的靠前位置;
所述驾驶室通过所述机架固设在所述去叶输送辊道的上方,且该驾驶室位于所述蔗储存箱的前方;
所述发电机组总成固设在所述机架上,该发电机组总成分别向收割刀具、输送绞龙、去叶输送辊道和去叶风机输送电能;
所述蔗储存箱可翻转地固设在所述机架后端的上表面,其入口与所述去叶输送辊道的后端连通;
所述称重组件有四组,呈矩形分别固定在所述机架底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去叶输送轨道的外表面套设安装有一辊道箱。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辊的外表面均匀安装有至少三条弹性胶条,该三条弹性胶条均与该输送辊的中心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机组总成位于所述去叶输送辊道的下方,且位于四组称重组件之间的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蔗割台主支撑轴、蔗前车支撑梁、蔗前车加固横梁、蔗驾驶室前立梁、蔗驾驶室后立梁、蔗称重横梁、蔗储存箱横梁、蔗储存箱立梁和蔗后车支撑梁;
所述蔗前车支撑梁有相互平行的两根,该蔗前车支撑梁的前后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蔗割台主支撑轴和蔗储存箱横梁上;
所述蔗前车支撑梁的前端分别固设有一竖直向上的蔗驾驶室前立梁,该蔗前车支撑横梁上位于所述蔗驾驶室前立梁的后方分别固设有一蔗驾驶室后立梁;
所述蔗前车加固横梁与所述蔗前车支撑梁垂直,该蔗前车加固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蔗前车支撑梁上,并靠近所述蔗前车支撑梁的前端;
所述蔗储存箱横梁有相互平行的两根,分别与所述蔗后车支撑梁的前后两端垂直固定,且位于所述蔗后车支撑梁前端的蔗储存箱横梁与所述蔗前车支撑梁垂直固定,所述蔗储存箱立梁有四根,分别竖直固定在所述蔗储存箱横梁的左右两端;
蔗称重横梁有相互平行的两根,并呈水平分别与所述蔗前车支撑梁和蔗后车支撑梁垂直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室固设在所述蔗驾驶室前立梁和蔗驾驶室后立梁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蔗割台主支撑轴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蔗前车支撑梁的左右两侧,且所述蔗割台主支撑轴与所述蔗前车支撑梁的相交直角处固设有蔗割台主支撑轴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蔗割台主支撑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支撑固定轴与所述绞龙底壳的两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蔗驾驶室前立梁分别固设在所述蔗前车支撑横梁与所述蔗割台主支撑轴的相交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蔗驾驶室前立梁前侧面的上端设有一蔗割台提升上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每组收割刀具的外侧固设有一刀具固定支撑,该刀具固定支撑通过一提升杆与所述机架上的蔗割台提升上支撑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蔗前车支撑梁上分别相对固设有一组前轮辕支撑加固板。
进一步的,所述蔗后车支撑梁上固设有一组后轮辕支撑加固板。
进一步的,所述甘蔗收割机还包括前轮和后轮,所述前轮通过前轮传动固定机构安装在前轮辕支撑加固板上,所述后轮通过后轮传动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后轮辕支撑加固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蔗称重横梁与所述蔗前车支撑梁相交外侧的直角部位分别设有一蔗称重横梁加固板。
进一步的,所述蔗称重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蔗称重缸支撑组件固定一组称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蔗称重横梁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蔗称重缸支撑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蔗称重缸支撑组件包括一固设在所述蔗称重横梁上的紧固环以及由所述紧固环紧固且下端设有连接部件的固定支撑套筒。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组件包括称重气缸、固定在所述称重气缸顶端的重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重力传感器电连接的重量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气缸的伸缩轴与所述固定支撑套筒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蔗储存箱立梁的下端固设有与所述蔗储存箱横梁和蔗后车支撑梁成三角支撑的蔗储存箱立梁加固梁。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蔗后车支撑梁左右两侧的蔗储存箱立梁之间分别设有一组在竖直平面内交叉固定的蔗储存箱立梁支撑加固板。
进一步的,所述蔗储存箱横梁上位于所述蔗后车支撑梁的同一侧分别固设有一蔗翻储存箱顶缸低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蔗储存箱一侧可翻转固定在所述蔗后车支撑梁和蔗储存箱横梁上。
进一步的,所述蔗翻储存箱顶缸低支撑上固设有一蔗翻储存箱顶缸,所述蔗翻储存箱顶缸的伸缩轴顶端与所述蔗储存箱的箱底可转动轴连接。
进一步的,两所述绞龙轴的内端分别对应地与所述去叶输送辊道前端的两侧边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收割刀具包括刀片、刀片夹持板、刀具滚筒和刀具电机;
所述刀具电机位于所述刀具滚筒的内部,该刀具电机上端的刀具定轴穿出滚筒上端盖与刀具固定支撑固定连接,该刀具电机下端的转动输出轴穿过电机隔板上的隔板固定轴承,并经由输出轴承可转动固定伸出刀具滚筒,所述刀具定轴和转动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刀具滚筒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电机隔板固定在所述刀具滚筒的内壁上,所述转动输出轴通过减速器与所述刀具滚筒的内壁传动连接;
所述转动输出轴的下端与所述刀片夹持板垂直固定连接,该刀片夹持板之间夹持有与该刀片夹持板平行的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刀具定轴通过一滚筒上端盖轴承与所述滚筒上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刀具电机包括刀具定轴、电机定子、电机转子、转动输出轴、转子上端盖和转子下端盖,所述电机定子固定在刀具定轴上,所述电机转子套设在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该电机转子的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转子上端盖和转子下端盖,所述转子上端盖和转子下端盖均通过一转子端盖轴承与所述刀具定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输出轴与所述转子下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输出轴的下端末尾处设有一与所述刀片夹持板下表面贴合的紧固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收割刀具还包括一滚筒支撑板,该滚筒支撑板支撑在所述刀具滚筒的下端,并与所述刀具固定支撑固定连接,该滚筒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转动输出轴相匹配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上侧的内壁上设有一圆环状卡位件。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为一行星齿轮组,该行星齿轮组的中心齿轮固定在所述转动输出轴的上端,该中心齿轮的周围均匀分布有与中心齿轮啮合的至少一个小齿轮,该小齿轮与固设在所述刀具滚筒内壁上的内齿轮相啮合,所述小齿轮套设在小齿轮定盘轴上,所述小齿轮定盘轴固定在小齿轮定盘上,所述小齿轮定盘通过一上端与该小齿轮定盘垂直固定的卡位支撑套筒与滚筒支撑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支撑套筒的下端固设在所述滚筒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承成对存在,分别固定在所述卡位支撑套筒内壁的上下两端。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卡位支撑套筒内壁下端的输出轴承的下表面与所述滚筒支撑板的上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卡位支撑套筒的上下两端分别卡设在一大轴承的内壁上,该大轴承通过轴承支撑与所述刀具滚筒的内壁及滚筒下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刀具滚筒的外表面上固设有至少三条保护胶条,该三条保护胶条均与所述刀具滚筒的中心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去叶输送辊道由滚筒电机提供动能。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辊和揪叶辊均水平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电机包括定轴、电机、减速装置和滚筒;
所述定轴由所述电机和滚筒的中心轴线处穿过;
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滚筒的内部,包括定子、转子和转子外壳;所述定子环绕固定在所述定轴上,所述转子环绕所述定子固定在所述转子外壳的内部,所述转子外壳前端固定的转子前端盖和后端固定的转子后端盖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固定在所述定轴上;
所述减速装置为行星轮组,所述转子前端盖通过行星轮组与所述滚筒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的滚筒前端盖和滚筒后端盖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固定在所述定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组包括一与所述转子前端盖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定轴上的中心齿圈、至少一个与所述中心齿圈啮合的行星轮以及一与所述行星轮啮合且与所述滚筒内壁固定连接的内齿圈。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中心齿圈的外周。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套设在定盘轴上,所述定盘轴固设在定盘上,所述定盘固设在所述定轴上。
进一步的,该带有行星轮的滚筒电机上还设有一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呈筒状结构,该输出轴套设在所述定轴的前端,且其后端与所述滚筒的滚筒前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的根部固设有一固定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的末端固设有一传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的直径与所述输送辊直径相同,并与所述揪叶辊接触安装在所述去叶输送辊道中,该滚筒电机通过输出轴末端的传动齿轮与所述输送辊和揪叶辊末端的从动齿轮啮合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下端相对安装有一组前轮辕和一组后轮辕,该两组轮辕均由所述滚筒电机带动,且该滚筒电机中的所述行星轮组为三级行星轮组,该行星轮组包括一级中心齿圈、一级行星轮、一级定盘轴、一级定盘、二级中心齿圈、二级行星轮、二级定盘轴、二级定盘、三级中心齿圈、三级行星轮、三级定盘轴、三级定盘以及内齿圈;所述一级中心齿圈套设在所述定轴上并与所述转子前端盖固定连接,所述一级行星轮与所述一级中心齿圈啮合,该一级行星轮套设在所述一级定盘轴上,所述一级定盘轴固设在所述一级定盘上,所述一级定盘固设在所述二级中心齿圈上,所述二级中心齿圈套设在所述定轴上,所述二级行星轮与所述二级中心齿圈啮合,该二级行星轮套设在所述二级定盘轴上,所述二级定盘轴固设在所述二级定盘上,所述二级定盘固设在所述三级中心齿圈上,所述三级中心齿圈套设在所述定轴上,所述三级行星轮与所述三级中心齿圈啮合,所述三级行星轮套设在所述三级定盘轴上,所述三级定盘轴固设在所述三级定盘上,所述三级定盘固设在所述定轴上,所述一级行星轮、二级行星轮和三级行星轮均与所述内齿圈啮合,所述内齿圈固设在所述滚筒的内壁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甘蔗收割机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甘蔗收割机,在实现自动收割的同时,完成了自动输送、自动揪叶、自动卸载和自动称量功能,实现了甘蔗收割的彻底自动化,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量,降低了收获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包括机架1、收割刀具2、输送绞龙3、去叶输送辊道4、去叶风机5、驾驶室6、发电机组总成7、蔗储存箱8和称重组件9。
收割刀具2有两组,分别固定在该甘蔗收割机前端的左右两侧,且该收割刀具2通过提升杆a可升降固定在机架1上,用以实现甘蔗收割机在行走时,收割刀具2的收起,以及在收割时,收割刀具2所收割宽度与甘蔗收割机的行走宽度等同。
两组收割刀具2的后端横向固设有一输送绞龙3,输送绞龙3包括与机架1的前端固定连接的绞龙底壳31以及分别固设在该绞龙底壳31的两端并相对输送的两绞龙轴32,甘蔗由收割刀具2将根部割断后,即被收割刀具2向前推到,根部朝后,再由收割刀具2的滚筒23滚动向后输送,甘蔗由收割刀具2输送至输送绞龙3后,输送绞龙3将甘蔗由两端向中部聚拢,输送至去叶输送辊道4上。
去叶输送辊道4倾斜安装,其前端与输送绞龙3连通,后端与蔗储存箱8的上端入口连通,该去叶输送辊道4包括间隔接触安装的输送辊41和揪叶辊42,输送辊41与揪叶辊42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该输送辊41的直径大于揪叶辊42直径,甘蔗由转动方向一致的输送辊41输送到蔗储存箱8内,在输送过程中,与输送辊41接触安装且转动方向相反的揪叶辊42逆向卷绕甘蔗杆身上的干叶,并由去叶风机5吹落。
去叶风机5固设在机架1上,并位于去叶输送辊道4上方的靠前位置。
驾驶室6通过机架1固设在去叶输送辊道4的上方,且该驾驶室6位于蔗储存箱8的前方。
发电机组总成7固设在机架1上,该发电机组总成7分别向收割刀具2、输送绞龙3、去叶输送辊道4和去叶风机5输送电能。
蔗储存箱8可翻转地固设在机架1后端的上表面,其入口与去叶输送辊道4的后端连通。
称重组件9有四组,呈矩形分别固定在机架1底端上,以便于在称重时,保持甘蔗收割机重心的平稳。
发电机组总成7位于去叶输送辊道4的下方,且位于四组称重组件9之间的部位。
去叶输送轨道4的外表面套设安装有一辊道箱,该辊道箱保护去叶输送辊道4不受外界碰撞。
输送辊41的外表面均匀安装有至少三条弹性胶条,该三条弹性胶条均与该输送辊41的中心轴线平行,用以避免甘蔗在输送途中被输送辊41损坏外表。
如图3和4所示,机架1包括蔗割台主支撑轴11、蔗前车支撑梁12、蔗前车加固横梁13、蔗驾驶室前立梁14、蔗驾驶室后立梁15、蔗称重横梁16、蔗储存箱横梁17、蔗储存箱立梁18和蔗后车支撑梁19。
蔗前车支撑梁12有相互平行的两根,该蔗前车支撑梁12的前后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蔗割台主支撑轴11和蔗储存箱横梁17上,用以支撑甘蔗收割机的前半部分,包括收割刀具2、去叶输送辊道4、驾驶室6以及前轮c等。
蔗前车支撑梁12的前端分别固设有一竖直向上的蔗驾驶室前立梁14,该蔗前车支撑横梁12上位于蔗驾驶室前立梁14的后方分别固设有一蔗驾驶室后立梁15。蔗驾驶室后立梁15高于蔗驾驶室前立梁14,使得蔗驾驶室前立梁14和蔗驾驶室后立梁15配合支撑驾驶室。
蔗前车加固横梁13与蔗前车支撑梁12垂直,该蔗前车加固横梁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蔗前车支撑梁12上,并靠近蔗前车支撑梁12的前端,用以稳定蔗前车支撑梁12的支撑结构,增强甘蔗收割机底盘的稳固性。
蔗储存箱横梁17有相互平行的两根,分别与蔗后车支撑梁19的前后两端垂直固定,且位于蔗后车支撑梁19前端的蔗储存箱横梁17与蔗前车支撑梁12垂直固定,蔗储存箱立梁18有四根,分别竖直固定在蔗储存箱横梁17的左右两端。
蔗称重横梁16有相互平行的两根,并呈水平分别与蔗前车支撑梁12和蔗后车支撑梁19垂直固定。
蔗割台主支撑轴11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蔗前车支撑梁12的左右两侧,且蔗割台主支撑轴11与蔗前车支撑梁12的相交直角处固设有蔗割台主支撑轴加强板111,用以增强蔗割台主支撑轴11和蔗前车支撑梁12的稳定结构。
蔗驾驶室前立梁14分别固设在蔗前车支撑横梁12与蔗割台主支撑轴11的相交部位。驾驶室6固设在蔗驾驶室前立梁14和蔗驾驶室后立梁15的顶端。
蔗割台主支撑轴1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支撑固定轴与绞龙底壳31的两端固定连接,使得输送绞龙3固定在机架1上。
蔗驾驶室前立梁14前侧面的上端设有一蔗割台提升上支撑141。
每组收割刀具2均通过一提升杆a与蔗割台提升上支撑141可转动连接,用以实现蔗驾驶室前立梁14对甘蔗收割机收割刀具2的支撑安装,进而实现甘蔗收割机收割刀具2的上下调整。
蔗前车支撑梁12上分别相对固设有一组前轮辕支撑加固板121,用以固定安装甘蔗收割机的前轮。
蔗后车支撑梁19上固设有一组后轮辕支撑加固板191,用以固定安装甘蔗收割机的后轮以及方向调整等行走调整机构。
甘蔗收割机还包括前轮c和后轮d,前轮c通过前轮传动固定机构c1安装在前轮辕支撑加固板121上,后轮d通过后轮传动固定机构d1安装在后轮辕支撑加固板191上,用以实现甘蔗收割机的行走。
蔗称重横梁16与蔗前车支撑梁12相交外侧的直角部位分别设有一蔗称重横梁加固板161,用以增强蔗称重横梁16的稳固性。
蔗称重横梁16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一蔗称重缸支撑组件162,用以固定称重气缸等称重组件。
蔗称重缸支撑组件162包括一固设在蔗称重横梁16上的紧固环以及由紧固环紧固且下端设有连接部件的固定支撑套筒。
称重组件9包括称重气缸、固定在称重气缸顶端的重力传感器以及与重力传感器电连接的重量显示器。
称重气缸的伸缩轴与固定支撑套筒固定连接。
蔗储存箱立梁18的下端固设有与蔗储存箱横梁17和蔗后车支撑梁19成三角支撑的蔗储存箱立梁加固梁181。位于蔗后车支撑梁19左右两侧的蔗储存箱立梁18之间分别设有一组在竖直平面内交叉固定的蔗储存箱立梁支撑加固板182,用以加强蔗储存箱8支撑结构的稳固性。
蔗储存箱横梁17上位于蔗后车支撑梁19的同一侧分别固设有一蔗翻储存箱顶缸低支撑171,用以固定实现蔗储存箱8翻转的顶缸,进而实现蔗储存箱8的翻转,为甘蔗收割机的卸载货物提供便利。
蔗储存箱8一侧可翻转固定在蔗后车支撑梁19和蔗储存箱横梁17上。
蔗翻储存箱顶缸低支撑171上固设有一蔗翻储存箱顶缸,蔗翻储存箱顶缸的伸缩轴顶端与蔗储存箱8的箱底可转动轴连接,以便于蔗储存箱8在卸载甘蔗时的翻转。
两绞龙轴32的内端分别对应地与去叶输送辊道4前端的两侧边齐平,以便于甘蔗收割机两端的甘蔗向去叶输送辊道4的聚拢,避免收割后的甘蔗的掉落。
如图1所示,每组收割刀具2的外侧固设有一刀具固定支撑25,该刀具固定支撑通过提升杆a与机架1可转动连接。
其中,刀具固定支撑25为一倒立后反向的L状支撑板。
如图5所示,收割刀具2包括刀片21、刀片夹持板22、刀具滚筒23和刀具电机24。
刀具电机24位于刀具滚筒23的内部,包括刀具定轴241、电机定子242、电机转子243、转动输出轴244、转子上端盖245和转子下端盖246,电机定子242固定在刀具定轴241上,电机转子243套设在电机定子242的外周,该电机转子243的上下两端分别固设有转子上端盖245和转子下端盖246,转子上端盖245和转子下端盖246均通过一转子端盖轴承247与刀具定轴241固定连接,转动输出轴244与转子下端盖246固定连接,用以实现刀具电机24的固定,以及转动输出轴244在电机转子243的带动下转动。
该刀具电机24上端的刀具定轴241穿出滚筒上端盖231与刀具固定支撑25固定连接,且该刀具定轴241通过一滚筒上端盖轴承2311与滚筒上端盖231固定连接,以便于实现刀具滚筒23的可转动固定。
该刀具电机24下端的转动输出轴244穿过电机隔板232上的隔板固定轴承2321,并经由输出轴承2441可转动固定伸出刀具滚筒23,刀具定轴241和转动输出轴244的中心轴线均与刀具滚筒23的中心轴线重合,电机隔板232固定在刀具滚筒23的内壁上,转动输出轴244通过减速器233与刀具滚筒23的内壁传动连接,转动输出轴244的下端与刀片夹持板22垂直固定连接,该刀片夹持板22之间夹持有与该刀片夹持板22平行的刀片21,用以实现刀具电机24在转动输出轴244带动下的动力输出,实现转动输出轴244带动刀片21高速旋转,带动刀具滚筒23低速旋转。
转动输出轴244的下端末尾处设有一与刀片夹持板22下表面贴合的紧固螺栓221,用以实现刀片夹持板22的固定。
收割刀具2还包括一滚筒支撑板251,该滚筒支撑板251支撑在刀具滚筒23的下端,并与刀具固定支撑25固定连接,该滚筒支撑板251上设有与转动输出轴244相匹配的通孔,使得转动输出轴244能够自该滚筒支撑板251的通孔中穿过,用以固定刀片21。
通孔上侧的内壁上设有一圆环状卡位件,用以实现对转动输出轴244的定位,同时减小该通孔内壁与转动输出轴244之间的摩擦。
减速器233为一行星齿轮组,该行星齿轮组的中心齿轮2331固定在转动输出轴244的上端,该中心齿轮2331的周围均匀分布有与中心齿轮2331啮合的至少一个小齿轮2332,该小齿轮2332与固设在刀具滚筒23内壁上的内齿轮2333相啮合,小齿轮2332套设在小齿轮定盘轴2334上,小齿轮定盘轴2334固定在小齿轮定盘2335上,小齿轮定盘2335通过一上端与该小齿轮定盘2335垂直固定的卡位支撑套筒2336与滚筒支撑板251固定连接,使得转动输出轴244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中心齿轮2331同步转动,中心齿轮2331与小齿轮2332啮合,中心齿轮2331带动小齿轮2332转动,小齿轮2332带动内齿轮2333转动,实现中心齿轮2331到内齿轮2333的减速转动,进而实现刀具滚筒23的减速转动。
卡位支撑套筒2336的下端固设在滚筒支撑板251上,用以实现对小齿轮定盘2335和小齿轮定盘轴2334的固定。
输出轴承2441成对存在,分别固定在卡位支撑套筒2336内壁的上下两端,用以实现对转动输出轴244的固定,使得转动输出轴244在高速旋转带动刀片21切割时更加平稳。
位于卡位支撑套筒2336内壁下端的输出轴承2441的下表面与滚筒支撑板251的上表面相接触,用以实现滚筒支撑板251对刀具滚筒23的良好支撑。
卡位支撑套筒2336的上下两端分别卡设在一大轴承2337的内壁上,实现刀具滚筒23与卡位支撑套筒2336之间的可转动连接,该大轴承2337通过轴承支撑2338与刀具滚筒23的内壁及滚筒下端盖固定连接,实现该大轴承2337随着刀具滚筒23的转动而转动。
刀具滚筒23的外表面上固设有至少三条保护胶条,该三条保护胶条均与刀具滚筒23的中心轴线平行。
去叶输送辊道4由滚筒电机b提供动能。
输送辊41和揪叶辊42均水平安装。
如图6至11所示,滚筒电机b包括定轴b1、电机b2、减速装置b3和滚筒b4。
定轴b1由电机b2和滚筒b4的中心轴线处穿过,用以固定该滚筒电机b。
电机b2位于滚筒b4的内部,包括定子b21、转子b22和转子外壳b23;定子b21环绕固定在定轴b1上,转子b22环绕定子b21固定在转子外壳b23的内部,转子外壳b23前端固定的转子前端盖b231和后端固定的转子后端盖b232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固定在定轴b1上,以便于转子外壳b23支撑转子b22环绕定子b21旋转。
减速装置b3为行星轮组,转子前端盖b231通过行星轮组与滚筒b4传动连接。
滚筒b4的滚筒前端盖b41和滚筒后端盖b42分别通过轴承可转动固定在定轴b1上,用以实现滚筒b4环绕定轴b1的平稳转动。
行星轮组包括一与转子前端盖b231固定连接并套设在定轴b1上的中心齿圈b31、至少一个与中心齿圈b31啮合的行星轮b32以及一与行星轮b32啮合且与滚筒b4内壁固定连接的内齿圈b33,用以实现电机b2输出端到滚筒b4的平稳减速。
行星轮b32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中心齿圈b31的外周。
行星轮b32套设在定盘轴b34上,定盘轴b34固设在定盘b35上,定盘b35固设在定轴b1上,用以实现行星轮b32位置的固定,进而实现中心齿圈b31到内齿圈b33的减速。
该滚筒电机b上还设有一输出轴b5,输出轴b5呈筒状结构,该输出轴b5套设在定轴b1的前端,且其后端与滚筒b4的滚筒前端盖b41固定连接,用以实现滚筒b4的动能输出。
输出轴b5的根部固设有一固定轴承b6,用以实现该滚筒电机b的固定。
输出轴b5的末端固设有一传动齿轮b7,用以实现滚筒电机b的动力输出。
滚筒b4的直径与输送辊41直径相同,并与揪叶辊42接触安装在去叶输送辊道4中,该滚筒电机b通过输出轴b5末端的传动齿轮b7与输送辊41末端的从动齿轮链传动,与该传动齿轮b7相邻的揪叶辊42末端的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该传动齿轮b7相邻的揪叶辊42末端的从动齿轮再与其他揪叶辊42末端的从动齿轮链传动。
去叶输送辊道4的左右两侧各固设有一辊道支撑梁,所述辊道支撑梁的内侧面相对固设有与所述输送辊41和揪叶辊42的两端固定安装的辊道轴承。
机架1的下端相对安装有一组前轮辕和一组后轮辕,该两组轮辕均由滚筒电机b带动,且该滚筒电机b中的行星轮组为三级行星轮组,该行星轮组包括一级中心齿圈b311、一级行星轮b321、一级定盘轴b341、一级定盘b351、二级中心齿圈b312、二级行星轮b322、二级定盘轴b342、二级定盘b352、三级中心齿圈b313、三级行星轮b323、三级定盘轴b343、三级定盘b353以及内齿圈b33;一级中心齿圈b311套设在定轴b1上并与转子前端盖b231固定连接,一级行星轮b321与一级中心齿圈b311啮合,该一级行星轮b321套设在一级定盘轴b341上,一级定盘轴b341固设在一级定盘b351上,一级定盘b351固设在二级中心齿圈b312上,二级中心齿圈b312套设在定轴b1上,二级行星轮b322与二级中心齿圈b312啮合,该二级行星轮b322套设在二级定盘轴b342上,二级定盘轴b342固设在二级定盘b352上,二级定盘b352固设在三级中心齿圈b313上,三级中心齿圈b313套设在定轴b1上,三级行星轮b323与三级中心齿圈b313啮合,三级行星轮b323套设在三级定盘轴b343上,三级定盘轴b343固设在三级定盘b353上,三级定盘b353固设在定轴b1上,一级行星轮b321、二级行星轮b322和三级行星轮b323均与内齿圈b33啮合,内齿圈b33固设在滚筒b4的内壁上,当转子前端盖b231带动一级中心齿圈b311转动时,一级中心齿圈b311带动与其啮合的一级行星轮b321转动,一级行星轮b321套设在一级定盘轴b341上,一级定盘轴b341通过一级定盘b351与二级中心齿圈b312固定连接,故二级中心齿圈b312在一级行星轮b321的匹配传动下转动,同理二级中心齿圈b312依次向二级行星轮b322、三级中心齿圈b313和三级行星轮b323匹配传动,由于一级行星轮b321、二级行星轮b322和三级行星轮b323同时与内齿圈b33啮合,故在二级中心齿圈b12和三级中心齿b313圈的转动配合以及内齿圈b33的限位下,实现了一级行星轮b321、二级行星b322轮和三级行星轮b323与内齿圈b33的同步啮合,实现了滚筒电机b的转子前端盖b231到滚筒b4的三级减速,避免滚筒b4转动过快导致去叶输送辊道4的揪叶不稳。
一级行星轮b321、二级行星轮b322和三级行星轮b323均有三个,分别均匀分布在一级中心齿圈b311、二级中心齿圈b312和三级中心齿圈b313的周围。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1)启动称重组件9,称重气缸的伸缩轴伸长,使得称重气缸的底座下降至与地面接触,同时继续伸长,伸缩轴在称重气缸底座的支撑下,通过固设在蔗称重横梁16上的蔗称重缸支撑组件161将蔗称重横梁16顶起,进而使得甘蔗收割机的车身离开地面,由称重气缸顶端的重力传感器感应甘蔗收割机重量,在重量显示器中读取,并记录,再由称重气缸的伸缩轴收缩,使得甘蔗收割机的车身落至地面,称重气缸的底座上升离开地面;
(2)启动甘蔗收割机,通过甘蔗收割机的前轮c和后轮d将甘蔗收割机移至甘蔗种植区,调整提升杆a高度,使得收割刀具2的刀片21与甘蔗的切割根部等高;
打开收割刀具的刀具电机24,电机转子243带动转子上端盖245和转子下端盖246转动,转子下端盖246与转动输出轴244固定连接,则转动输出轴244在电机隔板232上的隔板固定轴承2321以及卡位支撑套筒2336内的输出轴承2441的固定下随着转子下端盖246的转动而转动;
刀片21通过刀片夹持板22固定在转动输出轴244的下端,故刀片21随着转动输出轴244高速旋转,进而切割甘蔗根部;
刀片21切割甘蔗后,由于甘蔗收割机一直在向前移动,故甘蔗收割机的前端就会将切割后的甘蔗向前推到,甘蔗的根部向后伸出;
刀具滚筒23通过行星齿轮组与转动输出轴244传动连接,故刀具滚筒23随着转动输出轴244的转动而低速旋转;
由于卡位支撑套筒2336与刀具固定支撑25固定,故其内侧固设有与转动输出轴244固定安装的输出轴承2441,外侧固定安装在与刀具滚筒23内壁及滚筒下端盖固定连接的大轴承2337内,以便于实现其内侧转动输出轴244的旋转和外侧刀具滚筒23的旋转;
甘蔗收割机的前端固设有两组收割刀具2,每组为相对设置的两个,该两个收割刀具2的刀具滚筒23相邻的侧面均向机架1方向转动,使得根部向前伸出的甘蔗在刀具滚筒23的带动下向机架1方向输送;
(3)向机架1方向输送的甘蔗有一部分位于去叶输送辊道4的正前端,剩余部分则位于去叶输送辊道4左右边沿的两侧,此时打开位于收割刀具2和去叶输送辊道4之间的输送绞龙3,输送绞龙3向中部输送甘蔗,进而使得收割刀具2切割后的甘蔗均进入去叶输送辊道4;
(4)打开去叶输送辊道4中的滚筒电机b,则转子b22带动转子外壳b23环绕定子b21转动,转子前端盖b231带动中心齿圈b31转动,中心齿圈b31带动行星轮b32转动,行星轮b32带动内齿圈b33转动,内齿圈b33与滚筒b4固定连接,故内齿圈b33带动滚筒b4转动,由于从中心齿圈b31经行星轮b32到内齿圈b33的减速,故电机b2的转子前端盖b231的输出速度经衰减后带动滚筒b4转动;
滚筒b4通过位于其前端的传动齿轮b7与输送辊41和揪叶辊42上的从动齿轮传动连接,带动输送辊41和揪叶辊42反向转动,输送辊41的直径大于揪叶辊42直径,故输送辊41上端的转动方向朝向蔗储存箱8,将甘蔗输送至蔗储存箱8,揪叶辊42反向转动不影响甘蔗的输送方向,揪叶辊42在甘蔗输送过程中配合输送辊41逆向揪叶;
(5)在去叶输送辊道4上揪下的甘蔗叶由去叶风机5吹走;
(6)当蔗储存箱8装满后,停止收割,并将甘蔗收割机移至卸载区,再次启动称重组件9,称量此时甘蔗收割机的重量,并记录,减去步骤(1)中称量的数据,即可得到蔗储存箱8中的甘蔗重量,然后再通过蔗翻储存箱顶缸将蔗储存箱8翻转倾倒,实现甘蔗的卸载,再次重复上述过程,继续收割甘蔗。
本发明在自动收割、自动输送、自动揪叶、自动卸载的基础上,同样实现了甘蔗收获的自动称量,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劳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