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5949B - 二次注液机 - Google Patents

二次注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5949B
CN105185949B CN201510594008.XA CN201510594008A CN105185949B CN 105185949 B CN105185949 B CN 105185949B CN 201510594008 A CN201510594008 A CN 201510594008A CN 105185949 B CN105185949 B CN 1051859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injection
pipe
straight line
fixe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40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85949A (zh
Inventor
陈浩淞
袁小东
刘红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ec Rich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ec Ric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ec Rich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ec Ric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9400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59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85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5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85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5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60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filling or topping-up with liquids; Arrangements or processes for draining liquids from cas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次注液机,包括机架、滑台、治具、分料机械手、注液系统及注液打钉机构。滑台设置于机架,治具固定于滑台。分料机械手滑动设于机架上的立架,注液打钉机构固定于立架并与滑台一一对应。注液打钉机构包括注液杯、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升降架、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注液头及打钉杆。注液杯上下端设置气嘴、入液管及出液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设置于入液管、出液管。第一直线驱动装置驱使升降架滑动,注液头固定于升降架下端且设置有与其内部注液通道连通的送钉管及注液抽气管,注液通道内设有定位胶钉的弹性夹持件,第二直线驱动装置驱使打钉杆伸入弹性夹持件。本二次注液机结构简单紧凑,能完成注液与打钉。

Description

二次注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注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注液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和体积小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注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工序,注液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成品率。为最大化提高电池性能,目前在注液时多采用二次注液,即先对成型的锂电池外壳内抽真空后充入电解液,然后对电池进行化成,化成完成后再对电池进行二次注液。实现上述二次注液工序的设备是二次注液机,现有的二次注液机体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大,制造及维护成本较高,并且只能完成注液操作而无法实现将胶钉打入电池注液孔的密封操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较低且可以完成注液与打钉操作的二次注液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较低且可以完成注液与打钉操作的二次注液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注液机,包括机架、若干滑台、若干治具、分料机械手、注液系统及若干注液打钉机构。若干所述滑台并列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每一所述治具固定于一所述滑台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横跨于若干所述滑台上方的立架,所述分料机械手滑动设置于所述立架,若干所述注液打钉机构设置于所述立架并与若干所述滑台一一对应,所述注液打钉机构与所述注液系统连接。每一所述注液打钉机构包括注液杯、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升降架、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注液头及打钉杆,所述注液杯固定于所述立架上端,所述注液杯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注液杯连通的入液管,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入液管上,所述注液杯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注液杯连通的出液管,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出液管上,所述注液杯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嘴,所述升降架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立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立架并驱使所述升降架滑动,所述注液头固定于所述升降架下端且所述注液头内具有上下贯穿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头上设置有送钉管及位于所述送钉管下方的注液抽气管,所述送钉管及注液抽气管均与所述注液通道连通,所述注液抽气管与所述出液管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注液通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送钉管与注液抽气管之间的弹性夹持件,所述弹性夹持件定位胶钉,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升降架并与所述注液通道上下相对,所述打钉杆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驱使所述打钉杆向下伸入所述弹性夹持件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二次注液机在所述机架上设置了所述立架,所述立架上设置了所述分料机械手及若干所述注液打钉机构,而所述机架上设置承载及运送电池的滑台,注液时所述分料机械手将电池送料到所述滑台上,所述滑台水平运动将电池送到所述注液打钉机构下方,所述注液打钉机构在竖直方向动作以进行抽真空及注液等操作。通过将所述注液打钉机构、所述滑台设置为上下位置关系且动作方向交错,使布局合理,结构更紧凑,有利于减小所述二次注液机的整体占地面积,同时降低制造及维护成本。另外,所述注液打钉机构能够一次性完成注液及打钉工序,中途无需转移电池到其他设备,效率较高。
较佳地,所述立架包括相互固定的横梁以及安装板,所述分料机械手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若干所述注液打钉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注液杯、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升降架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安装板。
较佳地,所述滑台为十字滑台,所述分料机械手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向下朝向电池的注液孔。由于一些电池上的注液孔的位置可能存在细微偏差,而所述注液打钉机构进行注液工序时的位置是不变的,因此存在无法对注液孔偏差的电池进行注液的情况。通过设置所述十字滑台,并在所述分料机械手上设置所述摄像头,当所述分料机械手把电池放到所述滑台上的所述治具内后,所述摄像头可以对电池的注液孔位置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反馈信号给所述十字滑台,所述十字滑台即可进行X轴与Y轴两个方向的微调,确保将电池的注液孔与所述注液打钉机构位置精确对应。
较佳地,所述二次注液机还包括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及两称重筛选机构,两所述称重筛选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分别位于若干所述滑台的两侧,所述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立架的两端并分别与两所述称重筛选机构上下对应,所述分料机械手位于所述上料机械手与下料机械手之间。设置两所述称重筛选机构的目的是对注液前后的电池进行称重筛选,重量合格者可以流通到下一工序,而重量不合格者则由所述称重筛选机构将其筛选出来,并排除在外。所述上料机械手将来料电池上料到一所述称重筛选机构上,所述下料机械手将另一所述称重筛选机构上完整注液的电池从所述二次注机下料。
具体地,所述称重筛选机构包括电子秤、筛选架及直线推顶装置,所述筛选架设置有长形滑槽,所述长形滑槽一端的底部开设供电池穿过的开口,所述电子秤位于所述筛选架下方并与所述开口相对,所述直线推顶装置设置于所述筛选架并将所述电子秤上的电池推动到所述长形滑槽的另一端。电池穿过所述开口后放置到所述电子秤进行称重,假如重量不合格,则所述直线推顶装置将电池推动到所述筛选架的所述长形滑槽的另一端,再由人工或其他机构将电池取走。
具体地,所述上料机械手包括固定座、固定板、曲线板、随动器及夹爪气缸;所述固定座沿所述分料机械手的滑动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立架,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下方并可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所述曲线板固定于所述立架且所述曲线板的底部开设有转向导槽,所述夹爪气缸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随动器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并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向导槽内,所述随动器由所述转向导槽的一端滑至另一端时驱使所述固定板及所述夹爪气缸转过90度。所述上料机械手能够传送带上送来的电池转动90度,从而可以放置到所述治具内。
更具体地,所述转向导槽包括平行于所述固定座的滑动方向的第一平直段与第二平直段及相对所述固定座的滑动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一端连接并构成V形,所述第一平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平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另一端。将所述转向导槽设置为由所述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第一倾斜段及第二倾斜段组成的结构是为了使所述随动器在所述转向导槽中滑动的同时可以拉动所述固定板转动。
较佳地,所述弹性夹持件包括主体及由所述主体向下延伸形成的若干夹持瓣,若干所述夹持瓣可弹性变形而相互远离,每一所述夹持瓣下端的内壁具有与胶钉接触的斜面。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若干所述夹持瓣处于相对靠近的状态,其内侧斜面与胶钉接触从而将胶钉夹持定位。当所述打钉杆往下伸入所述弹性夹持件后顶推胶钉往下移动,胶钉藉由与所述斜面的配合推开若干所述夹持瓣并使其变形,变形后的若干所述夹持瓣对胶钉不再具有夹持作用,胶钉便可以在打钉杆的驱动下打入电池的注液孔。
较佳地,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回转夹紧气缸及上下开口的下入钉管,所述下入钉管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送钉管连通,所述回转夹紧气缸上设置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在所述回转夹紧气缸的驱动下封闭或开放所述下入钉管上端的开口。
具体地,所述连接臂呈V字形,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回转夹紧气缸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上下开口的上入钉管,所述回转夹紧气缸开放所述下入钉管后转动使所述上入钉管与所述下入钉管上下对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二次注液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二次注液机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二次注液机的后视图。
图4是二次注液机中滑台的立体图。
图5是二次注液机中称重筛选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二次注液机中横梁、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及分料机械手的立体图。
图8是上料机械手的立体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是上料机械手另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1是曲线板上转向导槽的形状示意图。
图12是二次注液机中注液打钉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注液打钉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4是注液打钉机构注液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注液打钉机构打钉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注液打钉机构中弹性夹持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二次注液机,包括机架1、若干滑台2、若干治具3、两称重筛选机构4、上料机械手5、下料机械手6、分料机械手7、注液系统8及若干注液打钉机构9。
若干滑台2并列地设置于机架1,每一治具3固定于一滑台2上,滑台2可驱使治具3相对机架1滑动。两称重筛选机构4设置于机架1并分别位于若干滑台2的两侧,即并列设置的所有滑台2都位于两称重筛选机构4之间。机架1上设置横跨于若干滑台2上方的立架,立架包括相互固定的横梁11及安装板12,分料机械手7滑动设置于横梁11的一侧,安装板12固定于横梁11的另一侧,上料机械手5、下料机械手6设置于横梁11的两端并分别与两称重筛选机构4上下对应,分料机械手7位于上料机械手5与下料机械手6之间。若干注液打钉机构9设置于安装板12并与若干滑台2一一对应,注液打钉机构9与注液系统8连接,注液系统8包括注液工序中所必须的电解液容器、注液泵、真空泵及氦气气罐等。
以下将分别介绍各个机构的具体结构及作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滑台2具体为十字滑台(又称XY轴滑台),其包括X轴移动平台21、X轴电机22、Y轴移动平台23及Y轴电机24,在X轴电机22与Y轴电机24的分别驱动下,X轴移动平台21与Y轴移动平台23可以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滑动,其中X轴移动平台21的行程较小而Y轴移动平台23的行程较大。十字滑台是本领域内常用的实现双轴移动的装置,本实施例中采用现有的十字滑台即可,无需对滑台2进行任何改进。治具3固定在X轴移动平台21上,通过X轴移动平台21与Y轴移动平台23的动作,治具3可以相对机架1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移动调整。治具3的开口朝上,其大小恰好可以装载容纳一个电池a。将滑台2设置为十字滑台的作用将在以下内容中结合分料机械手7进行说明。
参照图5与图6,两个称重筛选机构4的结构完全相同,每一称重筛选机构4包括电子秤41、筛选架42及直线推顶装置43。筛选架42包括主体421及四个支脚422,四个支脚422设置于主体421的四个角落位置并支撑固定于机架1使得主体421下方具有空间。电子秤41固定于机架1并位于主体421的下方。主体421上设置有长形滑槽421a,长形滑槽421a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Y轴移动平台23的滑动方向。长形滑槽421a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向下贯穿主体421的开口421b,该开口421b的大小可以容纳电池a穿过,并且开口421b的位置与电子秤41上下相对,电池a穿过开口421b后承载到电子秤41上从而可以得到电池a的重量。直线推顶装置43设置于主体421并具有一可以沿长形滑槽421a的延伸方向来回滑动的输出轴(未图示),输出轴伸入到长形滑槽421a内,并可以将电子秤41上的电池a推动到长形滑槽421a的另一端。直线推顶装置43可以采用气缸。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长形滑槽421a的两侧壁与开口421b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一气缸44,气缸44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并且两气缸44的活塞杆共同固定一上支撑件45,上支撑件45为“日”字形结构,并且由两气缸44驱使而在开口421b内上下滑动,每一气缸44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滑动穿设于主体421的导杆46以稳定上支撑件45。电子秤41上对应地设置有下支撑件47,下支撑件47为若干凸起与凹陷配合的结构从而可以与“日”字形的上支撑件45交错配合。当气缸44的活塞杆处于缩回状态时,上支撑件45的顶面高于下支撑件47的顶面。在进行称重时,电池a是先被放置到上支撑件45上,然后在气缸44的推动下,上支撑件45往下平缓滑动并与下支撑件47交错,使上支撑件45的顶面低于下支撑件47的顶面,从而将电池a轻轻地过渡到了下支撑件47上以进行称重。在称重筛选机构4内设置可以相互交错配合的上支撑件45与下支撑件47,目的是让电池a能够平缓稳定地承载到电子秤41上,从而避免电池a直接落到电子秤41上时由于重力影响而导致的读数偏差。
参照图7并回顾图1,分料机械手7沿横梁11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横梁11上,驱使其在横梁11上滑动的可以是电机皮带或气缸等。通过在横梁11上滑动,分料机械手7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精准地停留在任一滑台2的上方。分料机械手7包括可以夹持电池a的夹爪气缸71,夹爪气缸71可以将夹持的电池a放置到滑台2上的治具3内。分料机械手7上还设置有摄像头72,摄像头72向下朝向电池a的注液孔。在实际电池外壳加工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导致少数电池a上的注液孔的位置不准确,而二次注液机上每一注液打钉机构9进行注液操作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因此注液孔位置不准确可能导致注液工序无法正常进行。将滑台2设置为十字滑台并设置摄像头72的目的就在于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具体的,当分料机械手7的夹爪气缸71将电池a放入某一治具3后,摄像头72拍摄得到电池a上注液孔的实际位置,该位置信息由控制系统获取后再对应输出控制信号到滑台2,滑台2即在X轴与Y轴两个方向进行位置调整,从而确保注液孔的实际位置能够与注液打钉机构9的注液位置精确对应。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及保护重点皆在于二次注液机的结构,对于控制协调二次注液机各机构部件动作的控制系统及传感元件等,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二次注液机的结构及其实现功能所能够自行得到或设计的。
继续参照图7并结合图8至图11,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械手5与下料机械手6在结构上完全相同,以上料机械手5为例进行说明。上料机械手5包括固定座51、转动轴52、固定板53、升降气缸54、曲线板55、随动器56及夹爪气缸57。
固定座51沿横梁11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横梁11,其滑动行程较小,可由气缸驱动。转动轴52设置于固定座51的下端并与固定座51枢接。固定板53位于固定座51及转动轴52的下方并与转动轴52的下端枢接。通过在固定座51及固定板53之间设置转动轴52,可以令固定板53跟随固定座51横向移动同时也能够相对固定座51转动。具体的,固定板53大致呈梯形。升降气缸54固定于固定板53一端的底面,且升降气缸54的活塞杆朝下设置。夹爪气缸57位于升降气缸54下方并与升降气缸54的活塞杆固定。当升降气缸54的活塞杆向下伸出时,夹爪气缸57被顶推往下移动;当升降气缸54的活塞杆向上回缩时,夹爪气缸57被向上拉动。
曲线板55固定于横梁11,且曲线板55的位置低于固定座51而略高于固定板53,曲线板55并不在固定座51、转动轴52、固定板53、升降气缸54及夹爪气缸57连线的上下方向上,而是位于固定板53的一侧。曲线板55的底部开设有转向导槽551,转向导槽551包括平行于固定座51的滑动方向的第一平直段551a与第二平直段551b及相对固定座51的滑动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段551c与第二倾斜段551d,第一倾斜段551c的一端与第二倾斜段551d的一端连接并共同呈现出V形,第一平直段551a连接于第一倾斜段551c的另一端,第二平直段551b连接于第二倾斜段551d的另一端。
随动器56具体的是一圆柱螺钉,其螺钉头的尺寸与转向导槽551的宽度对应。随动器56带有螺纹的一端穿过固定板53的另一端后通过一螺母58与固定板53固定,随动器56的螺钉头滑动地容纳于转向导槽551内。在进行上料或下料之前,随动器56位于转向导槽551的一端,上料或下料之后,随动器56位于转向导槽551的另一端。
以下说明上料机械手5上料时的动作过程:上料前,随动器56位于第一平直段551a内,此时以曲线板55为参照物,固定座51位于曲线板55的一侧。上料时,升降气缸54的活塞杆首先伸出,将夹爪气缸57推到较低位置,使其高度与传送带上的电池a相对。然后夹爪气缸57夹住电池a,接着升降气缸54的活塞杆回缩将夹爪气缸57提高。固定座51被驱动在横梁11上滑动,连接于固定座51下方的转动轴52、固定板53、升降气缸54及夹爪气缸57一起跟随固定座51移动,而固定于固定板53的随动器56也被推动而在转向导槽551内滑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固定板53与随动器56固定的一端会被引向第一倾斜段551c与第二倾斜段551d连接的位置,而固定板53的另一端始终保持与转动轴52的连接,因此固定板53会发生转动。当固定座51滑动到曲线板55的另一侧时,随动器56滑动到第二平直段551b内,此时固定板53与升降气缸54、夹爪气缸57以及被夹爪气缸57夹持的电池a已经转过90度。最后升降气缸54再次推低夹爪气缸57使电池a放置于图5中所示的筛选架42的长形滑槽421a内并承载于上支撑件上,完成上料。
根据以上上料过程可以推断出下料机械手6的下料过程。
参照图12至图16,每一注液打钉机构9包括注液杯90、第一阀门91、第二阀门92、升降架93、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4、第二直线驱动装置95、回转夹紧气缸96、注液头97及打钉杆98。
注液杯90固定于安装板12上端。注液杯90上端设置有入液管901,入液管901与注液杯90连通且上端开口,入液管901上端的开口通过管路与注液泵连接,注液泵可将电解液泵入到入液管901内。第一阀门91设置于入液管901上以控制入液管901的开闭。注液杯90的下端设置出液管902,出液管902与注液杯90连通且下端开口。第二阀门92设置于出液管902上以控制出液管902的开闭。注液杯90的杯顶上还设置有两个与其内部连通的气嘴,两气嘴中包括一抽真空气嘴903以及一打正压气嘴904,其中抽真空气嘴903通过管路与真空泵连接,而打正压气嘴904通过管路与打气泵及储存有氦气的气罐连接。通过该抽真空气嘴903可以对注液杯90内抽真空,通过该打正压气嘴904可将氦气打入注液杯90内。
升降架93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安装板12并位于注液杯90的下方,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4固定于安装板12并位于升降架93与注液杯90之间,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4具有朝下设置并可以上下滑动的输出轴941,该输出轴941与升降架93固定。当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4的输出轴941伸出或缩回时驱使升降架93在安装板12上滑动。
升降架93的上端与下端均为平板状,其上端靠近外侧的位置贯穿地固定有一上下开口的下入钉管931。回转夹紧气缸96固定于升降架93上端,回转夹紧气缸96的输出轴961朝上设置,并且其输出轴961可以上下伸缩,同时也可以绕一竖直轴线转动。回转夹紧气缸96上设置一连接臂962,连接臂962呈V字形因而具有一拐点及两端。连接臂962的一端与回转夹紧气缸96的输出轴961固定,因此回转夹紧气缸96可带动连接臂962升降或转动。连接臂962的另一端贯穿地固定有一上下开口的上入钉管942。连接臂962的拐点位置可向下压实于下入钉管931的上端开口处从而将下入钉管931的上端密封,为了增强密封效果,可在拐点位置设置胶圈。当回转夹紧气缸96的输出轴961带动连接臂962上升而开放下入钉管931后,回转夹紧气缸96的输出轴961可进一步带动连接臂962转动,使上入钉管942与下入钉管931上下相对。
注液头97固定于升降架93下端且注液头97内具有上下贯穿的注液通道970,注液头97底部固定有与注液通道970连通并与电池a上的注液孔匹配的注液嘴979,注液时注液嘴979密封地插入到注液孔内。注液头97上设置有送钉管971及位于送钉管971下方的送钉注液抽气管972,送钉管971及送钉注液抽气管972均与注液通道970连通。并且送钉管971通过管路与下入钉管931的下端开口连通,而送钉注液抽气管972通过管路与出液管902的下端开口连通。注液通道970内设置有一弹性夹持件973,弹性夹持件973的位置位于送钉注液抽气管972与注液通道970的连通位置及送钉管971与注液通道970的连通位置之间。
在具体加工的过程中,注液头97由上注液头974与下注液头975相互扣合固定而成,上注液头974与下注液头975之间设置密封圈b。送钉管971设置于上注液头974,送钉注液抽气管972位于下注液头975。
弹性夹持件973的具体结构包括主体973a及由主体973a向下延伸形成的若干夹持瓣973b,若干夹持瓣973b可弹性变形而相互远离,每一夹持瓣973b下端的内壁具有与胶钉接触的斜面973c。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若干夹持瓣973b处于相对靠近的状态,其内侧斜面973c与胶钉接触从而将胶钉夹持定位。当胶钉受外力作用向下移动时,若干夹持瓣973b变形并相互远离,最终不再具有夹持作用,胶钉便可以脱离弹性夹持件973。弹性夹持件973虽然安装于注液通道970内,但是其尺寸小于注液通道970的尺寸同时为中空结构,因此弹性夹持件973并不会影响注液通道970的畅通。
第二直线驱动装置95固定于升降架93并位于注液头97的上方,第二直线驱动装置95具有朝下设置并可以上下滑动的输出轴951,该输出轴951与注液通道970上下相对。打钉杆98与第二直线驱动装置95的输出轴951固定,且打钉杆98的下端伸入于注液通道970之内,为了保证注液通道970的密封性,在注液通道970与打钉杆98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当第二直线驱动装置95的输出轴951未伸出时,打钉杆98的下端虽处于注液通道970内,但位于弹性夹持件973的上方而不与弹性夹持件973接触。当第二直线驱动装置95的输出轴951伸出时,打钉杆98可向下伸入到弹性夹持件973内。
注液打钉机构9的工作过程如下:
1,电池a在治具3内被滑台2移动到注液打钉机构9下方指定位置,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4启动顶推升降架93下滑,使注液嘴979插入电池a上的注液孔。
2,第一阀门91与第二阀门92关闭,回转夹紧气缸96的输出轴961升起并开放下入钉管931,回转夹紧气缸96的输出轴961转动使上入钉管942与下入钉管931上下相对。将胶钉放入上入钉管942并施加一定气压,胶钉通过下入钉管931、管路、送钉管971后进入到注液通道970内并被弹性夹持件973定位住。
3,回转夹紧气缸96重新封闭下入钉管931,第一阀门91保持关闭,第二阀门92打开,与抽真空气嘴903连接的真空泵启动以对电池a、注液杯90及机构内管路进行抽真空,气体流动的方向为电池a→送钉注液抽气管972→出液管902→注液杯90→抽真空气嘴903→真空泵。
4,当真空度达到-90KPa时开始注液,先将第二阀门92关闭将第一阀门91打开,电解液被注液泵到入液管901并进入注液杯90中。当注液杯90中电解液满足需求量后,第一阀门91关闭而第二阀门92打开,电解液经由出液管902、管路、送钉注液抽气管972、注液通道970及注液嘴979注入到电池a内。
5,注液进行大概20秒后停止,第一阀门91保持关闭,第二阀门92保持打开,打气泵将氦气打入电池a内,氦气的途径为打气泵→管路→打正压气嘴904→注液杯90→出液管902→送钉注液抽气管972→注液通道970→电池a。当电池a内压力达到-20KPa时停止打氦气。
6,第二直线驱动装置95的输出轴951向下伸出,带动打钉杆98向下伸入弹性夹持件973内并顶推胶钉,使胶钉向下打入电池a的注液孔内。
出于提高自动化程度的目的,将上入钉管942的上端开口通过管路与装载有胶钉的振动盘连接,胶钉逐个地被抖送到上入钉管942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阀门91与第二阀门92均为隔膜阀,而第一直线驱动装置94及第二直线驱动装置95均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为其输出轴。
以上内容中已经对二次注液机几个主要机构的工作过程做了详细介绍,因此对于二次注液及的整体工作过程只做简单描述:电池a从传送带上被送到二次注液机一侧,上料机械手5将电池a上料到对应的称重筛选机构4上进行称重,重量不合格的电池a被直线推顶装置43推向长形滑槽421a的前端,再由人工或机械手取走。重量合格的电池a被分料机械手7进一步上料到滑台2上的治具3中,滑台2动作将电池a送到注液打钉机构9下方进行注液工序。完成注液后分料机械手7将电池a转移到下料机械手6对应的称重筛选机构4上再次进行称重及筛选。经测试合格的电池a由下料机械手6下料到二次注液机另一侧的传送带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二次注液机通过将注液打钉机构9、滑台2设置为上下位置关系且动作方向交错,使布局合理,结构更紧凑,有利于减小二次注液机的整体占地面积,同时降低制造及维护成本。另外,注液打钉机构9能够一次性完成注液及打钉工序,中途无需转移电池a到其他设备,效率较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若干滑台、若干治具、分料机械手、注液系统及若干注液打钉机构;
若干所述滑台并列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每一所述治具固定于一所述滑台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横跨于若干所述滑台上方的立架,所述分料机械手滑动设置于所述立架,若干所述注液打钉机构设置于所述立架并与若干所述滑台一一对应,所述注液打钉机构与所述注液系统连接,
每一所述注液打钉机构包括注液杯、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升降架、第一直线驱动装置、第二直线驱动装置、注液头及打钉杆,所述注液杯固定于所述立架上端,所述注液杯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注液杯连通的入液管,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入液管上,所述注液杯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注液杯连通的出液管,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出液管上,所述注液杯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气嘴,所述升降架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立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立架并驱使所述升降架滑动,所述注液头固定于所述升降架下端且所述注液头内具有上下贯穿的注液通道,所述注液头上设置有送钉管及位于所述送钉管下方的注液抽气管,所述送钉管及注液抽气管均与所述注液通道连通,所述注液抽气管与所述出液管通过管路连通,所述注液通道内设置有位于所述送钉管与注液抽气管之间的弹性夹持件,所述弹性夹持件定位胶钉,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升降架并与所述注液通道上下相对,所述打钉杆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装置驱使所述打钉杆向下伸入所述弹性夹持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包括相互固定的横梁以及安装板,所述分料机械手滑动设置于所述横梁,若干所述注液打钉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所述注液杯、第一直线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升降架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安装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为十字滑台,所述分料机械手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向下朝向电池的注液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注液机还包括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及两称重筛选机构,两所述称重筛选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分别位于若干所述滑台的两侧,所述上料机械手、下料机械手设置于所述立架的两端并分别与两所述称重筛选机构上下对应,所述分料机械手位于所述上料机械手与下料机械手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筛选机构包括电子秤、筛选架及直线推顶装置,所述筛选架设置有长形滑槽,所述长形滑槽一端的底部开设供电池穿过的开口,所述电子秤位于所述筛选架下方并与所述开口相对,所述直线推顶装置设置于所述筛选架并将所述电子秤上的电池推动到所述长形滑槽的另一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械手包括固定座、固定板、曲线板、随动器及夹爪气缸;所述固定座沿所述分料机械手的滑动方向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立架,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固定座的下方并可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所述曲线板固定于所述立架且所述曲线板的底部开设有转向导槽,所述夹爪气缸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随动器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并滑动设置于所述转向导槽内,所述随动器由所述转向导槽的一端滑至另一端时驱使所述固定板及所述夹爪气缸转过90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导槽包括平行于所述固定座的滑动方向的第一平直段与第二平直段及相对所述固定座的滑动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一端连接并构成V形,所述第一平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倾斜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平直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倾斜段的另一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件包括主体及由所述主体向下延伸形成的若干夹持瓣,若干所述夹持瓣可弹性变形而相互远离,每一所述夹持瓣下端的内壁具有与胶钉接触的斜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回转夹紧气缸及上下开口的下入钉管,所述下入钉管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送钉管连通,所述回转夹紧气缸上设置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在所述回转夹紧气缸的驱动下封闭或开放所述下入钉管上端的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呈V字形,所述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回转夹紧气缸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设置有上下开口的上入钉管,所述回转夹紧气缸开放所述下入钉管后转动使所述上入钉管与所述下入钉管上下对应。
CN201510594008.XA 2015-09-17 2015-09-17 二次注液机 Active CN105185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4008.XA CN105185949B (zh) 2015-09-17 2015-09-17 二次注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94008.XA CN105185949B (zh) 2015-09-17 2015-09-17 二次注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5949A CN105185949A (zh) 2015-12-23
CN105185949B true CN105185949B (zh) 2017-11-21

Family

ID=5490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4008.XA Active CN105185949B (zh) 2015-09-17 2015-09-17 二次注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859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8143B (zh) * 2016-08-19 2018-07-03 重庆市中欣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带电解液挥发气吸收功能的锂电池电解液注液系统
CN106159186B (zh) * 2016-08-19 2019-01-04 重庆市中欣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带自检功能的锂电池电解液注液系统
CN106067536B (zh) * 2016-08-19 2018-02-23 重庆市中欣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带抽真空功能的锂电池电解液注液系统
CN106450144A (zh) * 2016-12-13 2017-02-22 衡阳市鑫晟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注液装置
CN106684307B (zh) * 2016-12-30 2023-09-26 深圳市恒瑞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电池自动注液设备
CN106784593B (zh) * 2017-02-15 2019-05-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注液装置
CN107195853B (zh) * 2017-06-30 2023-06-23 深圳市誉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解液自动注液设备
CN108039448B (zh) * 2017-12-27 2024-04-16 深圳市誉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电池注液入钉系统
CN110212150B (zh) * 2019-05-06 2022-03-1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注液打钉机构
CN110429238B (zh) * 2019-08-23 2022-02-25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电池酸液注入装置
CN110797501A (zh) * 2019-09-23 2020-02-14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二次注液下料分料机构
CN111933885B (zh) * 2020-04-24 2021-09-10 深圳市誉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全自动方形铝壳锂电池转盘式二次注液机
CN114883760B (zh) * 2022-04-08 2024-03-26 南通科瑞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注液机
CN115207581B (zh) * 2022-09-19 2022-11-25 深圳市铂纳特斯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锂电池全自动充氦打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7826A (ja) * 2002-10-04 2004-04-22 Sony Corp 注液装置及び漏液除去装置
CN203103396U (zh) * 2013-01-29 2013-07-3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注液装置
CN103208608B (zh) * 2013-03-26 2015-05-20 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注液机构及注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5949A (zh) 2015-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5949B (zh) 二次注液机
CN104678224B (zh) 触摸屏电测对位机
CN101539585B (zh) 炸药造型粉流动性测量装置
CN201126845Y (zh) 一种电芯入壳设备
CN107036836A (zh) 一种装订类文具综合测试仪及其测试方法
CN104659419A (zh) 一种锂电池钢珠封口装置
CN208075819U (zh) 铝塑膜封印厚度测量装置
CN207300529U (zh) 一种电子设备真空跌落测试设备
CN201923842U (zh) 一种新型羽绒充绒器
CN208897457U (zh) 一种包装袋撑开装置
CN104897351B (zh) 一种测试焊接隔膜式蓄能压力容器气密性的方法及系统
CN208577691U (zh) 一种配液站
CN104550045B (zh) 用于铝质球体的传送装置
CN206772238U (zh) 一种用于测量手机丝网芯片的影像测量仪
CN208171182U (zh) 一种笔记本背板检测治具
CN207254774U (zh) 一种检测机构
CN206920138U (zh) 一种装订类文具综合测试仪
CN206863124U (zh) 燃油箱油泵阻值检测工作台
CN207876786U (zh) 一种牙刷自动检测设备的精准自动上料装置
CN207009877U (zh) 连接器自动插针机
CN207556406U (zh) 一种可测量与辅助侧面检查的治具
CN206068390U (zh) 用于全自动气密性检测的料盘组件
CN206505142U (zh) 连接器自动测试机
CN208464663U (zh) 一种胶囊填充机的分送装置
CN205120223U (zh) 一种纸币称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