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3661A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83661A
CN105183661A CN201510446976.6A CN201510446976A CN105183661A CN 105183661 A CN105183661 A CN 105183661A CN 201510446976 A CN201510446976 A CN 201510446976A CN 105183661 A CN105183661 A CN 105183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zone
data manipulation
adjustment mode
storage unit
acti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69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骞
杨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469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83661A/zh
Priority to US14/851,557 priority patent/US20170031822A1/en
Priority to DE102015116470.1A priority patent/DE102015116470A1/de
Publication of CN105183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836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06Multiuser, multiprocessor or multiprocessing cache systems
    • G06F12/0815Cache consistency protocols
    • G06F12/0831Cache consistency protocols using a bus scheme, e.g. with bus monitoring or watch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93Ca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rganisation or structure
    • G06F12/0895Ca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rganisation or structure of parts of caches, e.g. directory or tag arr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06Multiuser, multiprocessor or multiprocessing cache systems
    • G06F12/0811Multiuser, multiprocessor or multiprocessing cache systems with multilevel cache hierarchi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0Input/output [I/O] data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I/O data control circuits, I/O data buffers
    • G11C7/1072Input/output [I/O] data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I/O data control circuits, I/O data buffers for memories with random access ports synchronised on clock signal pulse trains, e.g. synchronous memories, self timed mem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10Providing a specific technical effect
    • G06F2212/1041Resource optimization
    • G06F2212/1044Spac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28Using a specific disk cache architecture
    • G06F2212/283Plural cache mem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62Details of cache specific to multiprocessor cache arrangements
    • G06F2212/621Coherency control relating to peripheral accessing, e.g. from DMA or I/O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检测获取到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再基于所述操作参数来确定操作类型;根据所确定的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以对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从而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调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中大多有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用来缓存数据、存放映射表和其他重要数据。所述DRAM主要用作数据缓存区(Cache),可以吸收负载中实时产生的数据更新操作,通过直接的内存操作以减少闪存的访问次数。
然而,通常所述数据缓存区划分为读取区域和写区域两部分,且所述读区域和写区域的大小是固定分配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所述数据缓存区的使用效率和命中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
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
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以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存区域用于第一数据操作,所述第二缓存区域用于第二数据操作;所述第一数据操作不同于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包括:
若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
若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包括:
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相应的,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达到预设读取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包括:
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相应的,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写阈值,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达到预设写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单元、获取单元、确定单元、生成单元和调整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以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存区域用于第一数据操作,所述第二缓存区域用于第二数据操作;所述第一数据操作不同于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子确定单元和第二子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子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
所述第二子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上述方案中,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相应的,所述调整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达到预设读取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相应的,所述调整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二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写阈值,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达到预设写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存储单元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位于固体硬盘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检测获取到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再基于所述操作参数来确定操作类型;根据所确定的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以对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从而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如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能够解决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固定的问题,有效增加缓存区域的命中率,提高存储单元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现有技术中位于固体硬盘中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分布效果图;
图4-1~4-3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后的分布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6-1~6-3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调整所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后的分布效果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确定单元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方法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S102: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可以是用户通过键盘、鼠标或触摸屏等执行的物理按键操作或虚拟按键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可以包括诸如观看视频、听音乐、查看资料等读取数据操作;所述第一操作还可以包括修改文档、更新图表等写数据操作。这里,所述视频、音乐、资料、文档、图表等均属于预先存储至存储单元的数据信息。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检测由用户通过键盘、鼠标或触摸屏等执行的物理按键操作或虚拟按键操作,以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所述操作参数可以包括观看、听、查看、修改、更新等;其中,所述观看、听、查看等操作参数可以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所述修改、更新等操作参数可以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应用于通用领域的手机、PC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应用于军事、车载、工控、视频监控、网络监控、网络终端、电力、医疗、航空、及导航等领域的智能设备。
步骤S103: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操作参数来确定操作类型包括:若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若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所述第一数据操作不同于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步骤S104: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缓存区域用于第一数据操作,所述第二缓存区域用于第二数据操作。
这里,所述存储单元通常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所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位于固体硬盘中。所述固体硬盘可以内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中,还可以通过通用接口与所述电子设备外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固体硬盘的读写速度快的优点,通常优选地将所述固体硬盘内置于所述电子设备中。
具体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的不同,可以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不同的调整方式。
步骤S105: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以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具体地,电子设备基于操作类型所生成的调整方式,来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以改变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在一示例中,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即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此时,可以通过增大用于第一数据操作的第一缓存区域的比例和/或减小用于第二数据操作的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来改变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在另一示例中,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即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此时,可以通过减小用于第一数据操作的第一缓存区域的比例和/或增大用于第二数据操作的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来改变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第二缓存区域对应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检测获取到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再基于所述操作参数来确定操作类型;根据所确定的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以对所述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从而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如此,能够解决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固定的问题,有效增加缓存区域的命中率,提高存储单元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方法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S102: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步骤S103: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步骤S101~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步骤S101~S103的实现过程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201: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这里,由于当所述操作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时,确定出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因此,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即所述存储单元的使用场景为第一数据操作所对应的读取数据状态。此时,电子设备生成将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的第一调整方式。
步骤S202: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的同时,所述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
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对于现有技术中位于固体硬盘中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30而言,所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用来作为数据缓存区(Cache)时,所述数据缓存区(Cache)中用于第一数据操作(读数据操作)的第一缓存区域31和用于第二数据操作(写数据操作)的第二缓存区域32的比例大小是固定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3中的除缓存区域(Cache)之外的其他区域(Other)主要用于存放映射表和其他重要数据。此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a,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b后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分布效果图,如图4-1~4-3所示。这样,如图4-1~4-3所示,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即所述存储单元的使用场景为第一数据操作所对应的读取数据状态时,由于所述用于第一数据操作的第一缓存区域31的比例大于所述用于第二数据操作的第二缓存区域32的比例,使得在所述存储单元用于缓存数据时,能够增加从第一缓存区域31读取数据的概率,减少向第二缓存区域32写数据的概率,从而增加命中率。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出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的基础上,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从而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如此,能够解决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固定的问题,有效增加缓存区域的命中率,提高存储单元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方法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S102: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步骤S103: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步骤S101~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步骤S101~S103的实现过程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501: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这里,由于当所述操作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时,确定出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因此,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即所述存储单元的使用场景为第二数据操作所对应的写数据状态。此时,电子设备生成将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的第二调整方式。
步骤S502: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的同时,所述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
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对于现有技术中位于固体硬盘中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30而言,所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用来作为数据缓存区(Cache)时,所述数据缓存区中用于第一数据操作(读数据操作)的第一缓存区域31和用于第二数据操作(写数据操作)的第二缓存区域32的比例大小是固定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3中的除缓存区域(Cache)之外的其他区域(Other)主要用于存放映射表和其他重要数据。此时,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c,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d后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分布效果图,如图6-1~6-3所示。这样,如图6-1~6-3所示,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即所述存储单元的使用场景为第二数据操作所对应的写数据状态时,由于所述用于第一数据操作的第一缓存区域31的比例小于所述用于第二数据操作的第二缓存区域32的比例,使得在所述存储单元用于缓存数据时,能够减少从第一缓存区域31读取数据的概率,增加向第二缓存区域32写数据的概率,从而增加命中率。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出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的基础上,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从而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如此,能够解决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固定的问题,有效增加缓存区域的命中率,提高存储单元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方法实施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S102: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步骤S103: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步骤S101~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步骤S101~S103的实现过程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701: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这里,由于当所述操作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时,确定出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因此,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即所述存储单元的使用场景为第一数据操作所对应的读取数据状态。
其中,所述预设读取阈值是指所述存储单元的使用场景为第一数据操作所对应的读取数据状态时所需要的读取速率阈值。所述预设读取阈值的确定通常可以综合所述存储单元所属固态硬盘的性能及用户对所述电子设备的读取速率要求等因素。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进一步检测确定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达到预设读取阈值时,可以确定需要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进行调整,故继续执行后续步骤S702;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未达到预设读取阈值,即低于预设读取阈值时,可以确定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能够满足所述存储单元用来作为数据缓存区的基本要求,故不需要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进行调整,故直接结束本次操作流程。
步骤S702: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达到预设读取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在得到所述第一数据操作达到预设读取阈值的第一检测结果后,生成将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的第一调整方式。
步骤S703: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
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步骤S703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步骤S202的实现过程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出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得到第一检测结果;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达到预设读取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从而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如此,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作为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的必要条件,在解决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固定的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控制调整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的时机,增加缓存区域的命中率,提高存储单元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方法实施例五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S102: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步骤S103: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本发明实施例五所述步骤S101~S103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步骤S101~S103的实现过程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801: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二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写阈值,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这里,由于当所述操作参数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时,确定出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因此,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即所述存储单元的使用场景为第二数据操作所对应的写数据状态。
其中,所述预设写阈值是指所述存储单元的使用场景为第二数据操作所对应的写数据状态时所需要的写速率阈值。所述预设写阈值的确定通常可以综合所述存储单元所属固态硬盘的性能及用户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写速率要求等因素。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进一步检测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写阈值,得到第二检测结果。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达到预设写阈值时,可以确定需要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进行调整,故继续执行后续步骤S802;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未达到预设写阈值,即低于预设写阈值时,可以确定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能够满足所述存储单元用来作为数据缓存区的基本要求,故不需要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进行调整,故直接结束本次操作流程。
步骤S802: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达到预设写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具体地,所述电子设备在得到所述第二数据操作达到预设写阈值的第二检测结果后,生成将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的第二调整方式。
步骤S803: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
本发明实施例五所述步骤S803的具体实现过程与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步骤S502的实现过程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出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所述第二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写阈值,得到第二检测结果;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达到预设写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从而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如此,通过检测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作为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的必要条件,在解决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固定的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控制调整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比例大小的时机,增加缓存区域的命中率,提高存储单元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产品实施例: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单元901、获取单元902、确定单元903、生成单元904和调整单元905;
所述检测单元901,用于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
所述获取单元902,用于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903,用于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所述生成单元904,用于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
其中,所述第一缓存区域用于第一数据操作,所述第二缓存区域用于第二数据操作;所述第一数据操作不同于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这里,所述存储单元通常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可以位于固体硬盘中。
所述调整单元905,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以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确定单元903包括第一子确定单元9031和第二子确定单元9032;
所述第一子确定单元9031,用于当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
所述第二子确定单元9032,用于当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生成单元904,用于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相应的,所述调整单元905,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901,还用于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生成单元904,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达到预设读取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生成单元904,用于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相应的,所述调整单元905,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901,还用于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二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写阈值,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生成单元904,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达到预设写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检测单元901、获取单元902、确定单元903、生成单元904和调整单元905及其所述确定单元903中所包括的第一子确定单元9031和第二子确定单元9032均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实现,也可以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比如,在实际应用中,可由位于所述电子设备中的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
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
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以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区域用于第一数据操作,所述第二缓存区域用于第二数据操作;所述第一数据操作不同于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包括:
若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
若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包括:
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相应的,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达到预设读取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包括:
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相应的,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写阈值,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达到预设写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检测单元、获取单元、确定单元、生成单元和调整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操作;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对应所述第一操作的操作参数;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操作类型;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操作类型,生成针对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
所述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方式对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进行调整,以改变二者存储空间的比例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存区域用于第一数据操作,所述第二缓存区域用于第二数据操作;所述第一数据操作不同于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子确定单元和第二子确定单元;
所述第一子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读取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
所述第二子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操作参数表征所述第一操作为写数据操作,则确定所述操作类型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相应的,所述调整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增加第一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减少第二预设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一数据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一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读取阈值,得到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一数据操作达到预设读取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一调整方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成单元,用于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生成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相应的,所述调整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调整方式控制所述存储单元中的第一缓存区域减少第三预设值,和/或第二缓存区域增加第四预设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操作类型为第二数据操作时,检测所述第二数据操作是否达到预设写阈值,得到第二检测结果;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数据操作达到预设写阈值时,生成针对所述存储单元中第一缓存区域和/或第二缓存区域的调整方式为第二调整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单元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位于固体硬盘中。
CN201510446976.6A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51836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6976.6A CN105183661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4/851,557 US20170031822A1 (en) 2015-07-27 2015-09-11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DE102015116470.1A DE102015116470A1 (de) 2015-07-27 2015-09-29 Steuerverfahren und Elektronikgerä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6976.6A CN105183661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83661A true CN105183661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05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6976.6A Pending CN105183661A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31822A1 (zh)
CN (1) CN105183661A (zh)
DE (1) DE10201511647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900A (zh) * 2017-01-17 2017-08-18 清华大学 无人机飞行控制参数更新系统
CN107305531A (zh) * 2016-04-20 2017-10-31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缓存容量限值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设备
CN110533176A (zh) * 2018-05-25 2019-12-03 北京深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神经网络计算的缓存装置及其相关计算平台
CN110968562A (zh) * 2019-11-28 2020-04-0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zfs文件系统的缓存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设备
CN115373594A (zh) * 2022-07-12 2022-11-22 浙江大学 一种双向动态切换的存储系统及动态切换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1745B (zh) * 2016-01-26 2017-02-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緩存管理方法及使用該方法的電子裝置
US20180067858A1 (en) * 2016-09-06 2018-03-08 Prophetstor Data Service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ata in cache memory of cloud storage architecture and cloud storage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10599579B2 (en) * 2018-06-25 2020-03-24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cache partitioning in a persistent memory module
CN111355962A (zh) * 2020-03-10 2020-06-30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多参考帧的视频解码高速缓存方法、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20170664A (ko) * 2021-06-23 2022-12-30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호스트 장치, 저장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6560875B (zh) * 2023-05-19 2023-10-31 广州经传多赢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日志的高速异步缓冲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4577B2 (en) * 2005-08-26 2008-09-09 Network Appliance, Inc.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cache memory
CN102411541A (zh) * 2010-10-13 2012-04-11 微软公司 使用分开的读和写高速缓存的动态高速缓存配置
US20130290599A1 (en) * 2012-04-25 2013-10-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everaging a hybrid infrastructure for dynamic memory allocation and persistent file stor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9486B1 (en) * 2013-07-17 2015-02-03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Direct memory access to storage devices
CN104461935B (zh) * 2014-11-27 2018-03-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数据存储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4577B2 (en) * 2005-08-26 2008-09-09 Network Appliance, Inc. Dynamic optimization of cache memory
CN102411541A (zh) * 2010-10-13 2012-04-11 微软公司 使用分开的读和写高速缓存的动态高速缓存配置
US20130290599A1 (en) * 2012-04-25 2013-10-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everaging a hybrid infrastructure for dynamic memory allocation and persistent file storag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5531A (zh) * 2016-04-20 2017-10-31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缓存容量限值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设备
CN107305531B (zh) * 2016-04-20 2020-10-16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缓存容量限值确定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设备
CN107065900A (zh) * 2017-01-17 2017-08-18 清华大学 无人机飞行控制参数更新系统
CN107065900B (zh) * 2017-01-17 2020-04-28 清华大学 无人机飞行控制参数更新系统
CN110533176A (zh) * 2018-05-25 2019-12-03 北京深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神经网络计算的缓存装置及其相关计算平台
CN110968562A (zh) * 2019-11-28 2020-04-07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zfs文件系统的缓存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设备
CN110968562B (zh) * 2019-11-28 2023-05-12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zfs文件系统的缓存自适应调整方法及设备
CN115373594A (zh) * 2022-07-12 2022-11-22 浙江大学 一种双向动态切换的存储系统及动态切换管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116470A1 (de) 2017-02-02
US20170031822A1 (en)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3661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797185B2 (en) Solid-state drive control device and learning-based solid-state drive data access method
CN105302478B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637470B (zh) 用于脏数据管理的方法和计算设备
CN104423533B (zh) 一种处理器频率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11075270A2 (en) Touch panel region of interest reporting scheme
EP3866015B1 (en) Storage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memory controller
CN104850321A (zh) 一种终端
CN106933315A (zh) 一种终端温度调节的方法和终端
CN110221781B (zh) 一种磁盘碎片的制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KR20170053630A (ko) 압축 알고리즘들을 위한 캐시 뱅크 스프레딩
CN104216639A (zh) 一种终端操作方法
CN108153454B (zh) 多点触摸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05304140A (zh) 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1506232B (zh) 一种用于在阅读应用中控制菜单显示的方法与设备
CN105005612A (zh) 一种音乐文件的获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7056144A (zh) 一种处理器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0664952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ordinate conversion
KR101575369B1 (ko) 비휘발성 메모리에 기록 및 소거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8491325B (zh) 文件系统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4615349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804968B2 (en) Storage system and data writing method
JP2004007245A (ja) 音響特性の設定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182002A1 (zh) 触控面板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显示装置
JP6112193B2 (ja) 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