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04140A - 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04140A
CN105304140A CN201410265879.2A CN201410265879A CN105304140A CN 105304140 A CN105304140 A CN 105304140A CN 201410265879 A CN201410265879 A CN 201410265879A CN 105304140 A CN105304140 A CN 105304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orer
file
writ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58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04140B (zh
Inventor
王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TUT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TUT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TUT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TUT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658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041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304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4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04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04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开始测试指令;响应开始测试指令,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并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其中,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该存储器;在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写入完毕后,通过I/O接口从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确定读取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依据第一总时间和第二总时间,确定存储器的性能结果。可见,本方案可以实现提高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准确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性能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不断的丰富并方便了大众生活。由于利用电子设备处理信息具有方便快捷、节省资源等优势,使得电子设备成为人们的生活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涌现在市场上的电子设备性能高低不一,很多用户在购买电子设备时或者购买之后有了解设备性能的意愿。其中,电子设备都有存储的功能,比如存储文件、图片、音乐等等,这使得存储器性能在电子设备性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用户非常关心的性能,因此,对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对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技术通常为:将文件写入存储器,然后再从存储器读取文件,进而根据写入文件和读取文件的时间确定出存储器性能。尽管现有技术能够基于存储器的性能测试标准(读写性能)进行测试,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存储器中文件碎片(读写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连续文件)和自带的缓存区(位于存储器内部,并非I/O缓存)的影响,将导致测试结果不够准确,不能真正反映存储器的性能。
可见,如何提高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准确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准确性。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包括:
接收开始测试指令;
响应所述开始测试指令,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并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其中,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所述存储器;
在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写入完毕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并确定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依据所述第一总时间和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所述存储器的性能结果。
可选的,
在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时,每个所述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以至少一个数据块的方式写入到所述存储器中,各个所述数据块不同。
可选的,
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包括:
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
在所述一个文件存储完成后,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是否为预定测试量,如果是,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的操作;否则,继续执行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步骤。
可选的,
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包括本地预先存储的数据量大小为预定测试量的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预设子文件,所述预设子文件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各所述数据块不同;
所述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包括:
获得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块确定为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中;
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如果是,继续执行获得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块确定为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的步骤;
否则,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可选的,
所述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包括:
生成随机数据,将所述随机数据确定为本次待写入文件的第一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块不大于所述预定大小;
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
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量是否达到所述预定大小,如果否,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作为下一次所需的第一数据块,并继续执行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的步骤;
如果是,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可选的,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包括:
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
在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读取完毕后,判断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是否为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最后一个文件,如果是,结束读取已写入的数据的过程;否则,将所需读取的下一个文件作为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继续执行通过I/O接口从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过程,包括:
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数据块;
对所读取出的数据块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
并在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后,继续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下一数据块,直到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所有数据块被读取完毕。
可选的,所述预定大小为5M-25M。
可选的,所述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包括:
在开始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一系统时间;
并在结束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二系统时间;
将所述第二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一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所述确定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包括:
在开始读取数据时,记录第三系统时间;
并在结束读取数据时,记录第四系统时间;
将所述第四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三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可选的,所述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包括:
依次记录写入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一时间;
将各个第一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所述确定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包括:
依次记录读取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二时间;
将各个第二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式,用于接收开始测试指令;
指令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开始测试指令,触发数据写入模块;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第一总时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其中,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所述存储器;
数据读取模块,用于在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写入完毕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
第二总时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总时间和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出所述存储器的性能结果。
可选的,在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时,每个所述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以至少一个数据块的方式写入到所述存储器中,各个所述数据块不同。
可选的,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
写入单元,用于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一个文件存储完成后,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是否为预定测试量,如果是,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的操作;否则,触发所述写入单元执行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包括本地预先存储的数据量大小为预定测试量的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预设子文件,所述预设子文件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各所述数据块不同;
所述写入单元,包括:
第一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用于获得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块确定为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第一数据块写入子单元,用于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中;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如果是,触发所述第一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否则,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可选的,所述写入单元,包括:
第一数据块获得子单元,用于生成随机数据,将所述随机数据确定为本次待写入文件的第一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块不大于所述预定大小;
第二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第二数据块写入子单元,用于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是否达到所述预定大小,如果否,触发第二获得子单元;如果是,结束通过I/O缓冲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所述第二数据块获得子单元,用于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作为下一次所需的第一数据块,并触发所述第二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执行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包括:
读取单元,用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当前待读取的文件;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读取完毕后,判断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是否为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最后一个文件,如果是,结束读取已写入的数据的过程;否则,触发当前文件确定单元;
所述当前文件确定单元,用于将所需读取的下一个文件作为当前待读取的文件,并触发所述读取单元执行通过I/O接口从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读取单元,包括:
读取子单元,用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数据块;
加工子单元,用于对所读取出的数据块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并在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后,触发所述读取子单元,以继续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下一数据块,直到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所有数据块被读取完毕。
可选的,所述第一总时间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记录单元,用于在开始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一系统时间;
第二记录单元,用于在结束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二系统时间;
第一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一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记录单元,用于在开始读取数据时,记录第三系统时间;
第四记录单元,用于在结束读取数据时,记录第四系统时间;
第二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四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三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总时间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时间记录单元,用于依次记录写入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一时间;
第一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各个第一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时间记录单元,用于依次记录读取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二时间;
第二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各个第二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所对应的预定测试量作为对存储器执行读写操作的数据量,且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该存储器,可以有效避免存储器自带的缓存区和文件碎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且,依据通过I/O接口向该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和读取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确定存储器的性能结果,可以有效基于写入动作和读取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确定存储器的性能。因此,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的第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的第二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的第三种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的第四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的第五种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的第六种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准确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适用于电子设备中,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所针对的存储器为电子设备的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存储器,这类存储器在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如ROM(Read-OnlyMemory,只读内存);其中,在实际应用中,ROM可以包括:EMMC存储器(EmbeddedMultiMediaCard,内嵌式存储器)、SD卡(SecureDigitalMemoryCard,安全数码卡)。
S101,接收开始测试指令;
当需要测试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时,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向电子设备发出开始测试指令,而该电子设备可以接收到该开始测试指令,进而进行后续的处理。
S102,响应该开始测试指令,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
S103,确定通过I/O接口向该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其中,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该存储器;
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开始测试指令后,该电子设备可以响应该开始测试指令,从而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实现对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的写入性能的测试;并且,由于测试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包括测试存储器的写入性能和读取性能,而通常需要通过完成读写操作所消耗的时间判断存储器的性能,因此,需要确定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其中,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中写入数据的具体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该存储器;具体而言,基于存储器的文件存储方式,该存储器中的预定测试量的数据的存储形式为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其中,所存储的每一文件由向存储器多次写入的数据块构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一些存储器本身自带特定大小的缓冲区(该缓冲区并非I/O缓存,其位于存储器内部),如果写入存储器的数据的总量太小,在后续读取数据过程中,将会存在所读取的部分数据是从存储器自带的缓冲区所读取出的,从而影响测试准确性;而如果写入存储器的数据的总量太大,可能会引入文件碎片,使得后写入的部分数据受到文件碎片的影响,也将影响测试准确性。因此,为了避免存储器自带的缓存区和文件碎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写入存储器的数据的总量(即预定测试量)通常在几十兆到几百兆之间,其中,具体的测试量可以根据存储器的实际存储容量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存储容量大的存储器所对应的预定测试量可以较大,而存储容量小的存储器所对应的预定测试量可以较小。举例而言:通常存储容量较大的SD卡自带缓存的较大,因此,预定测试量可以较大,而存储容量较小的EMMC存储器自带缓存较小,因此,预定测试量可以较小。
同时,在存储器中存在文件碎片的情况下,如果写入数据块太大,为了找到所需的满足大小的可用空间,可能需要跳过的文件碎片较多,影响写入速度,因此,该存储器中的预定测试量的数据的存储形式为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而每一文件由至少一个数据块构成,以此降低写入数据块时受到文件碎片影响的几率。其中,预定大小通常可以为5M-25M,具体的大小可以根据存储器的存储容量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存储容量大的存储器所对应的预定大小可以较大,而存储容量小的存储器所对应的预定大小可以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容易把握写入数据的量,从而更好的完成测试,预定测试量和预定大小通常为特定范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
S104,在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写入完毕后,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
其中,在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写入完毕后,可以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从而实现对存储器的读取性能的测试。其中,通过I/O接口从存储器读取数据的具体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S105,确定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测试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包括测试存储器的写入性能和读取性能,而通常需要通过完成读写操作所消耗的时间判断存储器的性能,因此,需要确定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S106,依据该第一总时间和该第二总时间,确定该存储器的性能结果。
在确定出写入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和读取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后,可以依据该第一总时间和该第二总时间,确定该存储器的性能结果。其中,该性能结果可以为分数值,也可以为不同等级的评价内容,例如:差、良、好、优,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预先设定读写总时间与性能结果的对应关系,从而在获得作为写入数据所消耗时间的第一总时间和作为读取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后,依据两个时间之和确定出电子设备的存储器的性能结果。其中,关于读写总时间与性能结果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多次测试总结获得。当然,当性能结果为分数时,也可以预先设定写入数据所消耗时间与写入性能分数的对应关系,以及读取数据所消耗时间与读取性能分数的对应关系,从而在获得作为写入数据时间的第一总时间后,确定出写入性能分数,而在获得作为读取数据所消耗时间的第二总时间后,确定出读取性能分数,进而将写入性能分数和读取性能分数之和确定为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的性能结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确定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可以包括:
在开始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一系统时间;
并在结束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二系统时间;
将该第二系统时间与该第一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确定通过I/O接口从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可以包括:
在开始读取数据时,记录第三系统时间;
并在结束读取数据时,记录第四系统时间;
将该第四系统时间与该第三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更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所确定出的作为写入数据所消耗时间的第一总时间和作为读取数据所消耗时间的第二总时间的精准性,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确定通过I/O接口向该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可以包括:
依次记录写入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一时间;
将各个第一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该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确定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可以包括:
依次记录读取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二时间;
将各个第二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所对应的预定测试量作为对存储器执行读写操作的数据量,且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该存储器,可以有效避免存储器自带的缓存区和文件碎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且,依据通过I/O接口向该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和读取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确定存储器的性能结果,可以有效基于写入动作和读取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确定存储器的性能。因此,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准确。
实际应用中,I/O缓存也会对存储器性能测试带来影响,具体的:由于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是测试数据从内存到存储器的时间,当待写入的数据重复性较高时,写入数据时将直接从I/O缓存到存储器,这降低了写入时间,使得测试时间不准确。因此,为了避免I/O缓存对存储器测试性能的影响,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中,优选的,在向该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时,每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以至少一个数据块的方式写入到该存储器中,各个数据块不同。可见,由于所存储的每一文件由向存储器多次写入的不同数据块构成,以此保证了每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的差异性较大,从而使得写入每一数据块时,无法直接从I/O缓存到存储器,而需要从内存到存储器。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存储器性能测试的准确性,所谓各个数据块不同具体指:一个文件中的各个数据块不同,并且,每个文件的数据块也不同。
基于上述所提供的优选方案,介绍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的过程以及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的过程。其中,所述的优选方案中,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该存储器,且在向该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时,每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以至少一个数据块的方式写入到该存储器中,各个数据块不同。
具体的,如图2所示,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的过程,可以包括:
S201,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
在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大小的数据后,将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其中,所存储的一个文件由向存储器多次写入的不同数据块构成。
S202,在该一个文件存储完成后,判断已写入该存储器的数据是否为预定测试量,如果是,执行步骤S203;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201;
在该一个文件存储完成后,可以判断已写入该存储器的数据是否为预定测试量,并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执行不同的步骤。其中,当判断出已写入该存储器的数据为预定测试量时,表明完成写入操作,此时,执行步骤S203即可;而当判断出已写入该存储器的数据不为预定测试量,此时,表明写入操作未结束,此时,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201。
S203,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的操作。
在判断出已写入该存储器的数据为预定测试量时,可以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的操作,至此完成写入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可以为本地所存储的数据量大小为预定测试量的目标文件,该目标文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预设子文件,该预设子文件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各数据块不同,以此保证该目标文件的内容重复性较低;当然,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也可以依据随机生成的数据形成,这都是合理的。
其中,对于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为本地所存储的数据量大小为预定测试量的目标文件而言,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如图3所示,可以包括:
S301,获得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存储器的数据块,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块确定为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文件中的每一预设子文件对应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一个文件。
S302,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中;
其中,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的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S303,判断是否存在该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该存储器的数据块,如果是,执行步骤S301;否则,执行步骤S304;
在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中后,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该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该存储器的数据块,并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执行不同的操作。其中,当判断出存在该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该存储器的数据块时,可以继续执行步骤S301;而当判断出不存在该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该存储器的数据块时,可以执行步骤S304。
S304,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其中,当判断出不存在该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该存储器的数据块时,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其中,对于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依据随机生成的数据形成而言,通过I/O缓存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
S401,生成随机数据,将该随机数据确定为本次待写入文件的第一数据块;
其中,该第一数据块不大于预定大小。
S402,对该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其中,该第一加工方式可以包括:加密、傅里叶变化、加密并压缩、傅里叶变化并压缩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所采用的加密算法可以为现有的DSA(DigitalSignature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DES(DataEncryption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算法、RSA算法等,也可以为自行设计的算法;而所采用的压缩算法可以为现有的DEFLATE算法,当然,也可以为自行设计的算法。
S403,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
其中,将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的具体过程与现有技术相似,在此不作赘述。
S404,判断已写入该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量是否达到该预定大小,如果否,执行步骤S405;否则,执行步骤S406;
在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后,可以判断已写入该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是否达到该预定大小,并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执行不同的操作。其中,当判断出已写入该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达到预定大小时,表明写入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操作完成,此时,执行步骤S406;而当判断出已写入该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未达到预定大小时,表明写入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操作未完成,此时,执行步骤S405。
S405,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作为下一次所需的第一数据块,并继续执行步骤S402;
在判断出已写入该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未达到预定大小时,表明写入当前文件的操作未完成,可以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作为下一次所需的第一数据块,进而继续执行步骤S402,使得下一次的待写入的数据块与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不同,避免了直接从I/O缓存到存储器所造成的性能测试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S406,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在判断出已写入该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达到预定大小时,表明写入当前文件的操作完成,可以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写入存储器的数据块的过程为边写入边生成,当然,也可以在写入之前,生成形成本次待写入文所需写入存储器的所有数据块,其中,具体的生成过程可以包括:生成随机数据,将该随机数据确定为本次待写入文件的第一数据块,对该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第一次待写入的数据块,进而将第一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第二次待写入的数据块,将第二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第三次写入的数据块,以此类推,直至所形成的待写入的数据块的总量达到预定大小时,完成形成本次待写入文件所需的数据块。其中,对于预先生成数据块的过程,发生在响应该开始测试指令之后,记录写入数据时间之前,也就是,预先生成的过程不属于存储器写入性能和读取性能的测试过程,此时,存储器性能测试的时间将被缩短。
具体的,如图5所示,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可以包括:
S501,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
其中,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数据的具体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写入数据时,多个数据块将构成存储于存储器的文件,其中,形成文件时将记录各个数据块之间的关系以及写入顺序等信息,而各个文件的写入顺序等信息也将被记录并存储,因此,可以根据所记录的文件形成顺序依次读取存储器中以文件形式存储的预定测试量的数据。
S502,在该当前待读取的文件读取完毕后,判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是否为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最后一个文件,如果是,执行步骤S503;否则,执行步骤S504;
在该当前待读取的文件读取完毕后,判断该当前待读取的文件是否为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最后一个文件,并根据不同的判断结果执行不同的操作。其中,当判断出该当前待读取的文件为最后一个文件时,可以执行步骤S503;当判断出该当前待读取的文件不为最后一个文件时,表明读取操作未结束,此时,可以执行步骤S504。
S503,结束读取已写入的数据的操作;
当判断出该当前待读取的文件为最后一个文件时,可以结束读取已写入的数据的操作。
S504,将所需读取的下一个文件作为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继续执行S501。
当判断出该当前待读取的文件不为最后一个文件时,表明读取数据操作未结束,此时,可以将所需读取的下一个文件作为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继续执行步骤S50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过程,可以包括:通过I/O接口依次从该存储器中读取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数据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有时会分配特定大小的内存作为存储器的辅助缓存,当向存储器写完数据再读取时,部分数据在该辅助缓存也有保存,这些保存的数据将会影响到测试的准确性。基于该因素,读取完数据块后可以进行简单操作,以使用到内存,此时,可以使得保留在该辅助缓存的数据可能被清除掉,能够打断读取数据的连续性,最终可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因此,基于上述原理,为了进一步提供测试准确性,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过程,如图6所示,可以包括:
S601,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数据块;
其中,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数据的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S602,对所读取出的数据块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
其中,该第二加工方式可以为该第一加工方式的逆向加工方式,当然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的简单的操作或运算。
S603,在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后,继续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下一数据块,直到该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所有数据块被读取完毕。
在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后,可以继续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下一数据块,直到该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所有数据块被读取完毕,至此结束通过I/O接口从该存储器中读取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过程。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装置,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
指令接收模式710,用于接收开始测试指令;
指令响应模块720,用于响应所述开始测试指令,触发数据写入模块730;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730,用于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第一总时间确定模块740,用于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其中,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所述存储器;
数据读取模块750,用于在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写入完毕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
第二总时间确定模块760,用于确定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结果确定模块770,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总时间和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出所述存储器的性能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所对应的预定测试量作为对存储器执行读写操作的数据量,且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该存储器,可以有效避免存储器自带的缓存区和文件碎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且,依据通过I/O接口向该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和读取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确定存储器的性能结果,可以有效基于写入动作和读取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确定存储器的性能。因此,通过利用本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准确。
更进一步的,在数据写入模块730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时,每个所述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以至少一个数据块的方式写入到所述存储器中,各个所述数据块不同。
其中,所述数据写入模块730,可以包括:
写入单元,用于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一个文件存储完成后,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是否为预定测试量,如果是,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的操作;否则,触发所述写入单元执行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步骤。
其中,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包括本地预先存储的数据量大小为预定测试量的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预设子文件,所述预设子文件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各所述数据块不同;
所述写入单元,可以包括:
第一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用于获得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存储器的数据块,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块确定为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第一数据块写入子单元,用于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中;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如果是,触发所述第一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否则,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其中,所述写入单元,可以包括:
第一数据块获得子单元,用于生成随机数据,将所述随机数据确定为本次待写入文件的第一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块不大于所述预定大小;
第二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第二数据块写入子单元,用于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是否达到所述预定大小,如果否,触发第二获得子单元;如果是,结束通过I/O缓冲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所述第二获得子单元,用于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作为下一次所需的第一数据块,并触发所述第二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执行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的步骤。
其中,所述数据读取模块750,可以包括:
读取单元,用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当前待读取的文件;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读取完毕后,判断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是否为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最后一个文件,如果是,结束读取已写入的数据的过程;否则,触发当前文件确定单元;
所述当前文件确定单元,用于将所需读取的下一个文件作为当前待读取的文件,并触发所述读取单元执行通过I/O接口从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步骤。
其中,所述读取单元,可以包括:
读取子单元,用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数据块;
加工子单元,用于对所读取出的数据块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并在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后,触发所述读取子单元,以继续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下一数据块,直到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所有数据块被读取完毕。
其中,所述第一总时间确定模块740,可以包括:
第一记录单元,用于在开始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一系统时间;
第二记录单元,用于在结束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二系统时间;
第一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一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模块760,可以包括:
第三记录单元,用于在开始读取数据时,记录第三系统时间;
第四记录单元,用于在结束读取数据时,记录第四系统时间;
第二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四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三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其中,所述第一总时间确定模块740,可以包括:
第一时间记录单元,用于依次记录写入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一时间;
第一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各个第一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模块760,可以包括:
第二时间记录单元,用于依次记录读取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二时间;
第二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各个第二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对于系统或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方式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这里所称得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开始测试指令;
响应所述开始测试指令,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并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其中,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所述存储器;
在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写入完毕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并确定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依据所述第一总时间和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所述存储器的性能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时,每个所述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以至少一个数据块的方式写入到所述存储器中,各个所述数据块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包括:
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
在所述一个文件存储完成后,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是否为预定测试量,如果是,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的操作;否则,继续执行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包括本地预先存储的数据量大小为预定测试量的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预设子文件,所述预设子文件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各所述数据块不同;
所述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包括:
获得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块确定为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中;
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如果是,继续执行获得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块确定为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的步骤;
否则,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包括:
生成随机数据,将所述随机数据确定为本次待写入文件的第一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块不大于所述预定大小;
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
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量是否达到所述预定大小,如果否,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作为下一次所需的第一数据块,并继续执行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的步骤;
如果是,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包括:
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
在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读取完毕后,判断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是否为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最后一个文件,如果是,结束读取已写入的数据的过程;否则,将所需读取的下一个文件作为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继续执行通过I/O接口从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过程,包括:
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数据块;
对所读取出的数据块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
并在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后,继续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下一数据块,直到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所有数据块被读取完毕。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大小为5M-25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包括:
在开始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一系统时间;
并在结束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二系统时间;
将所述第二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一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所述确定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包括:
在开始读取数据时,记录第三系统时间;
并在结束读取数据时,记录第四系统时间;
将所述第四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三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包括:
依次记录写入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一时间;
将各个第一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所述确定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包括:
依次记录读取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二时间;
将各个第二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11.一种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令接收模式,用于接收开始测试指令;
指令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开始测试指令,触发数据写入模块;
所述数据写入模块,用于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
第一总时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其中,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以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的方式写入所述存储器;
数据读取模块,用于在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写入完毕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
第二总时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结果确定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总时间和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出所述存储器的性能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时,每个所述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以至少一个数据块的方式写入到所述存储器中,各个所述数据块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包括:
写入单元,用于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一个文件存储完成后,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是否为预定测试量,如果是,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的操作;否则,触发所述写入单元执行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测试量的数据包括本地预先存储的数据量大小为预定测试量的目标文件,所述目标文件中包括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预设子文件,所述预设子文件包括至少一个数据块,各所述数据块不同;
所述写入单元,包括:
第一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用于获得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块确定为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第一数据块写入子单元,用于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中;
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所述预设子文件的未被写入到所述存储器的数据块,如果是,触发所述第一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否则,结束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写入单元,包括:
第一数据块获得子单元,用于生成随机数据,将所述随机数据确定为本次待写入文件的第一数据块,所述第一数据块不大于所述预定大小;
第二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
第二数据块写入子单元,用于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通过I/O接口写入存储器;
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已写入所述存储器中的关于本次待写入文件的数据是否达到所述预定大小,如果否,触发第二获得子单元;如果是,结束通过I/O缓冲向存储器写入数据,形成存储于存储器的一个文件的过程;
所述第二数据块获得子单元,用于将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作为下一次所需的第一数据块,并触发所述第二待写入数据块确定子单元执行对所述第一数据块经过第一加工方式处理,形成本次待写入的数据块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包括:
读取单元,用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当前待读取的文件;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读取完毕后,判断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是否为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的最后一个文件,如果是,结束读取已写入的数据的过程;否则,触发当前文件确定单元;
所述当前文件确定单元,用于将所需读取的下一个文件作为当前待读取的文件,并触发所述读取单元执行通过I/O接口从存储器中读取所述至少一个符合预定大小的文件中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单元,包括:
读取子单元,用于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数据块;
加工子单元,用于对所读取出的数据块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并在经过第二加工方式处理后,触发所述读取子单元,以继续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下一数据块,直到所述当前待读取的文件的所有数据块被读取完毕。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时间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记录单元,用于在开始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一系统时间;
第二记录单元,用于在结束写入数据时,记录第二系统时间;
第一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一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记录单元,用于在开始读取数据时,记录第三系统时间;
第四记录单元,用于在结束读取数据时,记录第四系统时间;
第二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四系统时间与所述第三系统时间之差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1-17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总时间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时间记录单元,用于依次记录写入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一时间;
第一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各个第一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向所述存储器写入预定测试量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一总时间;
相应的,所述第二总时间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时间记录单元,用于依次记录读取每一文件所消耗的第二时间;
第二总时间确定单元,用于将各个第二时间之和确定为通过I/O接口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已写入的数据所消耗的第二总时间。
CN201410265879.2A 2014-06-13 2014-06-13 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304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5879.2A CN105304140B (zh) 2014-06-13 2014-06-13 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5879.2A CN105304140B (zh) 2014-06-13 2014-06-13 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4140A true CN105304140A (zh) 2016-02-03
CN105304140B CN105304140B (zh) 2018-07-13

Family

ID=5520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5879.2A Active CN105304140B (zh) 2014-06-13 2014-06-13 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0414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639A (zh) * 2016-04-08 2016-08-3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写入文件系统的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221781A (zh) * 2019-06-04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磁盘碎片的制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1209257A (zh) * 2020-01-15 2020-05-29 西安奥卡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系统碎片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11796805A (zh) * 2019-06-27 2020-10-20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一种aml语言性能验证方法
CN113297023A (zh) * 2021-06-23 2021-08-24 东莞市小精灵教育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emmc验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7451A1 (en) * 1997-11-24 1999-06-03 Terascape Software, Inc. Method for analyzing disk performance of large database systems
CN101246446A (zh) * 2008-03-12 2008-08-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pc服务器性能表现的方法
CN101533366A (zh) * 2009-03-09 2009-09-16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性能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方法
CN102033796A (zh) * 2009-09-25 2011-04-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2789410A (zh) * 2012-06-29 2012-11-21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03559113A (zh) * 2013-11-06 2014-02-05 北京安兔兔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运算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27451A1 (en) * 1997-11-24 1999-06-03 Terascape Software, Inc. Method for analyzing disk performance of large database systems
CN101246446A (zh) * 2008-03-12 2008-08-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pc服务器性能表现的方法
CN101533366A (zh) * 2009-03-09 2009-09-16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性能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方法
CN102033796A (zh) * 2009-09-25 2011-04-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测试系统和方法
CN102789410A (zh) * 2012-06-29 2012-11-21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性能的测试方法
CN103559113A (zh) * 2013-11-06 2014-02-05 北京安兔兔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运算性能测试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2639A (zh) * 2016-04-08 2016-08-3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写入文件系统的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912639B (zh) * 2016-04-08 2020-05-29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写入文件系统的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221781A (zh) * 2019-06-04 2019-09-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磁盘碎片的制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0221781B (zh) * 2019-06-04 2022-08-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磁盘碎片的制造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CN111796805A (zh) * 2019-06-27 2020-10-20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一种aml语言性能验证方法
CN111796805B (zh) * 2019-06-27 2024-05-07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一种aml语言性能验证方法
CN111209257A (zh) * 2020-01-15 2020-05-29 西安奥卡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系统碎片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09257B (zh) * 2020-01-15 2023-05-09 西安奥卡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系统碎片化的方法及装置
CN113297023A (zh) * 2021-06-23 2021-08-24 东莞市小精灵教育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emmc验证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04140B (zh)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2489B (zh) 磨损均衡方法及装置
US8560926B2 (en) Data writing method, memory controller and memory storage apparatus
US20170102899A1 (en) Data partitioning scheme for non-volatile memories
US8392797B2 (en) Error correcting controller, flash memory chip system, and error corr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05304140A (zh) 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TW201245959A (en) Dynamic and static data for a system having non-volatile memory
KR20110089728A (ko) 솔리드 스테이트 드라이브의 에러 제어 방법
KR101720101B1 (ko) 메모리 시스템에 데이터를 쓰는 쓰기 방법 및 메모리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쓰기 방법
CN105446848A (zh) 电子设备的数据处理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328281B (zh) 固态硬盘异常掉电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045603A (zh) 一种固态硬盘的坏块替换方法和装置
TWI591533B (zh) 可用於資料儲存裝置之資料儲存方法與資料回復程序、以及採用這些方法的資料儲存裝置
US9858366B2 (en) Simulator and simulating method for flash memory background
KR100643287B1 (ko) 플래시 메모리의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5495025B (zh) 一种管理异常存储块的方法和装置
TW201403319A (zh) 記憶體儲存裝置、其記憶體控制器與資料寫入方法
TW201526007A (zh) Nand快閃記憶體燒錄資料的處理、使用方法及裝置、運行系統
TWI707234B (zh) 資料儲存裝置與資料處理方法
CN111930581A (zh) 一种内存接口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97657B (zh) 一种面向ssd仿真平台错误注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133357A (zh) 一种eMMC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WO2019007315A1 (zh) 闪存设备中数据写入的方法及设备
TWI670640B (zh) 可用於資料儲存裝置之資料儲存方法與資料回復程序、以及採用這些方法的資料儲存裝置
CN105786643B (zh) 基于异构混合内存的数据备份方法和系统
CN114356218A (zh) Flash存储器的数据纠错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