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75144A - 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75144A CN105175144A CN201510606583.7A CN201510606583A CN105175144A CN 105175144 A CN105175144 A CN 105175144A CN 201510606583 A CN201510606583 A CN 201510606583A CN 105175144 A CN105175144 A CN 1051751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terium bag
- bag
- sacks
- fungus
- bacter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具体包括:以玉米芯、棉子壳、麸皮、等为原料,并按常规制备出菌袋。栽培时采用保护地阴畦地栽的方式进行出耳管理,过程是将无棉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1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1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1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出耳管理及采收亦按常规方法进行。本发明所提出的原料应用、菌包制备及栽培方法措施都很独特,而且工艺简单,易实施,生物转化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技术背景
木耳又名黑木耳、光木耳,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久食不厌,有“素中之荤”之美誉。
目前,黑木耳的人工培植方法,主要以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两种模式。
黑木耳最初的培植方法是利用冬季时伐树并去枝后的树段放在本耳生长的山场,任其自然感染木耳菌。这种自然繁殖的方法产量很低、生产周期长,一般需5年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黑木耳生产出现了一次革命,人们仿照日本栽培香菇的纯菌丝段木栽培方法在黑木耳栽培上获得成功,使木耳产量上升,生产周期缩短至2~3年,但这种方法消耗木材量特别大。
我国是一个森林覆率比较少的国家,由于森林缺乏,许多大江大河上游不能得到很好的水土保持,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我国因为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使森林的砍伐强度进一步加大,更造成了环境的恶化。从有关资料上所显示的统计,一年中仅种植黑木耳所砍伐的林木就有200~800万立方米,相当于消耗森林资源(中幼龄林)5万公顷,许多地方的林业部门将无森林资源可采之情况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
消耗森林资源种植黑木耳来换取经济效益,森林资源由此而减少,并造成环境恶化导致频繁发生各种自然灾害,而且还使许多工人因此无业可就,加重了林区的经济困难,真可谓得不偿失。
袋料栽培木耳是近年来人们最普遍应用的一种新技术。袋料栽培木耳是以木屑为主要原料,以农作物秸杆为辅料,再分装于塑料袋中,然后经过灭菌→接种→养菌→在房间、田间堆垒→催耳→出耳。袋料栽培木耳是扩宽了木耳栽培原料的使用与栽培区域,同时还缩短了生产周期,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但袋料栽培所述的主要原料——木屑,同样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来粉碎而成,而所用农作物秸秆仅为辅料,所占组份是少量的。
我国生产玉米在世界排第二,全国各地都栽培有玉米。每一年,农民在将玉米颗粒归仓的同时,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玉米秸秆及玉米芯,而当前,玉米秸秆被青贮利用成动物饲料,但玉米芯却一直无人问津。人们大多是将堆积如山、资源富集的玉米芯作为燃料加以利用。
用资源丰富的玉米芯作为原料栽培黑木耳,原料可谓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但可以使资源富集的玉米芯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升其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森林资源及环境得到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申请号为:201110082269.5的“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黑木耳的原料的处理方法”,该发明解决了现有的以玉米芯为原料栽培黑木耳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污染率高导致木耳产量低的问题。该方法:先称取44%~59.5%的木屑、30%~40%的玉米芯、8%~12%的麦麸、1.5%~2.5%的豆粉和1%~1.5%的石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要改变现状而提供全新的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具体包括:以玉米芯、棉子壳、麸皮、等为原料,并按常规制备出菌袋。栽培时采用保护地阴畦地栽的方式进行出耳管理,过程是将无棉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1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1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1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出耳管理及采收亦按常规方法进行。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组成及配比:玉米芯65%,棉子壳15%,麸皮10%,黄豆粉3%,过磷酸钙1%,红糖0.5%,石膏1%,碳酸钙1.5%,石灰3%。
2、玉米芯采集及处理:选新鲜干燥的玉米芯为原料,然后粉碎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颗粒备用。
3、原料处理:先将玉米芯、棉子壳、石膏粉、碳酸钙几种原料干料拌匀,再将石灰溶于水中,制成石灰水溶液,过滤取其溶液,用撒壶将其均匀的浇撒在刚才拌匀的料上,然后用清水补足水分,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65%,料拌匀后整理成底宽2m,高1.5m,顶宽1.2m的梯形堆进行发酵处理,当料温达65℃左右,及时翻堆,一般翻堆2~3次,使料发至淡褐色为好,在第2次翻堆时,将麸皮、黄豆粉、过磷酸钙同时均匀的拌入料中,并把红糖溶于水中制成水溶液,均匀的喷洒于料中,在装袋前,将培养料提前30分钟摊开,使料中的异味气体充分散发。
4、装袋灭菌:将发酵后的培养料装入20cm×36cm的聚乙烯筒袋内,装袋完毕,及时将袋料装入常压灭菌灶或高压灭菌锅中灭菌。
5、接种:灭菌后的袋料待袋温降至28℃以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接种。
6、发菌管理:接完种后,立即将菌袋搬入菌袋培养室,然后亦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至菌丝发满菌袋。
7、栽置菌袋:当大多数菌袋有原基出现时,采用保护地阴畦地栽的方式进行出耳管理,在保护地内,挖600cm×90cm×30cm的阴畦若干个,畦与畦间留人行道40cm,便于操作和行走,在栽置菌袋前2h,首先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表面进行浸泡杀菌1~3min,然后将无棉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1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1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1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
8、出耳管理:菌袋全部栽完后,为了防止菌袋初期失水过多,及时将稻草帘用清水浸泡覆盖于畦面上,以达到保湿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阳光的直接照射,以促进耳芽的快速形成,耳棚内菌袋全部栽置完毕后,及时增加耳棚湿度至85%以上,此后,每日通风2~3次,每次1~2h,保持棚内湿度在85%以上,温度在23℃左右,10天后,开始有大量耳芽形成,并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加强通风,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并增加光照强度至13001x,促使形成大量的优质木耳。
9、采收:当黑木耳子实体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采收时,要将菌袋上的残留物清理干净,防止菌袋污染,1潮采收完后,要停止喷水2~3天,使菌丝体恢复,然后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般采收3潮。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的原料应用、菌包制备及栽培方法措施都很独特,而且工艺简单,易实施。
2、通过实施本发明,用资源丰富的玉米芯作为原料栽培黑木耳,原料可谓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但可以使资源富集的玉米芯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提升其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使森林资源及环境得到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3、通过实施本发明,栽培时采用保护地阴畦地栽的方式进行出耳管理,过程是将无棉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1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1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1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
4、通过实施本发明,更适合人工栽培木耳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原料组成及配比:玉米芯65%,棉子壳15%,麸皮10%,黄豆粉3%,过磷酸钙1%,红糖0.5%,石膏1%,碳酸钙1.5%,石灰3%。
2、玉米芯采集及处理:选新鲜干燥的玉米芯为原料,然后粉碎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颗粒备用。
3、原料处理:先将玉米芯、棉子壳、石膏粉、碳酸钙几种原料干料拌匀,再将石灰溶于水中,制成石灰水溶液,过滤取其溶液,用撒壶将其均匀的浇撒在刚才拌匀的料上,然后用清水补足水分,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65%,料拌匀后整理成底宽2m,高1.5m,顶宽1.2m的梯形堆进行发酵处理,当料温达65℃左右,及时翻堆,一般翻堆2~3次,使料发至淡褐色为好,在第2次翻堆时,将麸皮、黄豆粉、过磷酸钙同时均匀的拌入料中,并把红糖溶于水中制成水溶液,均匀的喷洒于料中,在装袋前,将培养料提前30分钟摊开,使料中的异味气体充分散发。
4、装袋灭菌:将发酵后的培养料装入20cm×36cm的聚乙烯筒袋内,装袋完毕,及时将袋料装入常压灭菌灶或高压灭菌锅中灭菌。
5、接种:灭菌后的袋料待袋温降至28℃以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接种。
6、发菌管理:接完种后,立即将菌袋搬入菌袋培养室,然后亦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至菌丝发满菌袋。
7、栽置菌袋:当大多数菌袋有原基出现时,采用保护地阴畦地栽的方式进行出耳管理,在保护地内,挖600cm×90cm×30cm的阴畦若干个,畦与畦间留人行道40cm,便于操作和行走,在栽置菌袋前2h,首先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表面进行浸泡杀菌1~3min,然后将无棉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1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1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1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
8、出耳管理:菌袋全部栽完后,为了防止菌袋初期失水过多,及时将稻草帘用清水浸泡覆盖于畦面上,以达到保湿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阳光的直接照射,以促进耳芽的快速形成,耳棚内菌袋全部栽置完毕后,及时增加耳棚湿度至85%以上,此后,每日通风2~3次,每次1~2h,保持棚内湿度在85%以上,温度在23℃左右,10天后,开始有大量耳芽形成,并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加强通风,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并增加光照强度至13001x,促使形成大量的优质木耳。
9、采收:当黑木耳子实体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采收时,要将菌袋上的残留物清理干净,防止菌袋污染,1潮采收完后,要停止喷水2~3天,使菌丝体恢复,然后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般采收3潮。
Claims (1)
1.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组成及配比:玉米芯65%,棉子壳15%,麸皮10%,黄豆粉3%,过磷酸钙1%,红糖0.5%,石膏1%,碳酸钙1.5%,石灰3%;
(2)玉米芯采集及处理:选新鲜干燥的玉米芯为原料,然后粉碎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颗粒备用;
(3)原料处理:先将玉米芯、棉子壳、石膏粉、碳酸钙几种原料干料拌匀,再将石灰溶于水中,制成石灰水溶液,过滤取其溶液,用撒壶将其均匀的浇撒在刚才拌匀的料上,然后用清水补足水分,使培养料的含水量达65%,料拌匀后整理成底宽2m,高1.5m,顶宽1.2m的梯形堆进行发酵处理,当料温达65℃左右,及时翻堆,一般翻堆2~3次,使料发至淡褐色为好,在第2次翻堆时,将麸皮、黄豆粉、过磷酸钙同时均匀的拌入料中,并把红糖溶于水中制成水溶液,均匀的喷洒于料中,在装袋前,将培养料提前30分钟摊开,使料中的异味气体充分散发;
(4)装袋灭菌:将发酵后的培养料装入20cm×36cm的聚乙烯筒袋内,装袋完毕,及时将袋料装入常压灭菌灶或高压灭菌锅中灭菌;
(5)接种:灭菌后的袋料待袋温降至28℃以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接种;
(6)发菌管理:接完种后,立即将菌袋搬入菌袋培养室,然后亦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管理至菌丝发满菌袋;
(7)栽置菌袋:当大多数菌袋有原基出现时,采用保护地阴畦地栽的方式进行出耳管理,在保护地内,挖600cm×90cm×30cm的阴畦若干个,畦与畦间留人行道40cm,便于操作和行走,在栽置菌袋前2h,首先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菌袋表面进行浸泡杀菌1~3min,然后将无棉盖掀去,并剪掉多余的塑料袋露出约1cm长的菌料,将露出菌料的一端向下,挖松畦底土壤约3cm,把露出的菌料栽入土中并轻轻压实周围土壤,菌袋间距为10~15cm,每栽完一畦,先在菌袋间畦床上均匀的撒1层厚约0.5cm的炉灰混合土,并及时向畦内大喷水1次,使菌袋与土壤牢固结合,以达到保水的目的;
(8)出耳管理:菌袋全部栽完后,为了防止菌袋初期失水过多,及时将稻草帘用清水浸泡覆盖于畦面上,以达到保湿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阳光的直接照射,以促进耳芽的快速形成,耳棚内菌袋全部栽置完毕后,及时增加耳棚湿度至85%以上,此后,每日通风2~3次,每次1~2h,保持棚内湿度在85%以上,温度在23℃左右,10天后,开始有大量耳芽形成,并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加强通风,适当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并增加光照强度至1300lx,促使形成大量的优质木耳;
(9)采收:当黑木耳子实体长至八成熟时要及时采收,采收时,要将菌袋上的残留物清理干净,防止菌袋污染,1潮采收完后,要停止喷水2~3d,使菌丝体恢复,然后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般采收3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06583.7A CN105175144A (zh) | 2015-09-22 | 2015-09-22 | 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06583.7A CN105175144A (zh) | 2015-09-22 | 2015-09-22 | 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75144A true CN105175144A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4897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06583.7A Pending CN105175144A (zh) | 2015-09-22 | 2015-09-22 | 一种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袋栽黑木耳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7514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93596A (zh) * | 2016-05-25 | 2016-10-12 | 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一种黑木耳丰产栽培方法 |
CN106007868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赖卫华 | 一种黑木耳培养料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217A (zh) * | 1994-03-09 | 1995-01-11 | 刘永昶 | 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及培养方法 |
CN102225878A (zh) * | 2011-04-01 | 2011-10-26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黑木耳的原料的处理方法 |
-
2015
- 2015-09-22 CN CN201510606583.7A patent/CN10517514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217A (zh) * | 1994-03-09 | 1995-01-11 | 刘永昶 | 塑料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及培养方法 |
CN102225878A (zh) * | 2011-04-01 | 2011-10-26 |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一种利用玉米芯栽培黑木耳的原料的处理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丁湖广: "《黑木耳袋栽新技术》", 31 July 1996,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吕凯等: "《木耳高效益生产关键技术问答》", 31 March 2008,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93596A (zh) * | 2016-05-25 | 2016-10-12 | 句容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一种黑木耳丰产栽培方法 |
CN106007868A (zh) * | 2016-07-11 | 2016-10-12 | 赖卫华 | 一种黑木耳培养料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14734B (zh) | 一种茭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
CN105993613A (zh) |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季种植方法 | |
CN101233808B (zh) | 一种药用金线莲割茎留根再生种植方法 | |
CN103918536A (zh) | 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 |
CN103524178B (zh) | 一种利用山核桃生产加工废弃物制作金针菇栽培料的方法 | |
CN104987156B (zh) | 一种利用菌糠的宾王菇培养基及栽培宾王菇的方法 | |
CN103891496B (zh) | 一种人参果的种植方法 | |
CN105660239B (zh) | 紫山药育苗栽培基质及其育苗方法 | |
CN105594567A (zh) |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 |
CN102523861B (zh) | 一种玫瑰茄与麻风树间种的方法 | |
CN105349435B (zh) | 一种野生松露培植的方法 | |
CN101874445A (zh) | 有机韭菜的栽培方法 | |
CN108450230B (zh) | 一种平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3733857A (zh) | 一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方法 | |
CN106258484A (zh) |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松乳菇高效种植方法 | |
CN103232273A (zh) | 长裙竹荪成品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生产上的使用法 | |
CN103651067A (zh) | 一种无土草皮栽培基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134723A (zh) | 一种黄心红薯的脱毒种植方法 | |
CN104871913A (zh) | 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大果山楂树的栽培方法 | |
CN104956981A (zh) | 涵养石漠化山地大果山楂树的栽培方法 | |
CN104478546A (zh) |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猴头的方法 | |
CN107801574A (zh) | 小竹笋的种植方法 | |
CN104521564A (zh) | 一种套种金线莲和黑木耳的方法 | |
CN104350919A (zh) | 一种绿色池田藕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 |
CN106688797A (zh) | 一种油茶林下套种沙参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