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63798B - 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3798B
CN105163798B CN201480023043.XA CN201480023043A CN105163798B CN 105163798 B CN105163798 B CN 105163798B CN 201480023043 A CN201480023043 A CN 201480023043A CN 105163798 B CN105163798 B CN 1051637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urrent
micro
generator
millivol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30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63798A (zh
Inventor
金春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3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3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63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37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20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continuous direct currents
    • A61N1/205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continuous direct currents for promoting a biological proc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02Using electric curr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56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08Us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68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20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continuous direct curr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2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of cells, e.g. bone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8Electrical supp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with further special therapeutic means, e.g. electrotherapy, magneto therapy or radiation therapy, chromo therapy,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07Driving mean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5Wearable inte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1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ment of pa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电流发生器,该微电流发生器利用相互不同的金属之间的间隙而能够产生微电流,并且能够利用已产生的微电流获得治愈效果。本发明的结构通过在相互不同材料的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之间形成间隙(G)而产生微电流。

Description

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更具体地,涉及利用相互不同金属之间的间隙而产生微电流的发生器。这是一种能够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同时,还能够根据需要产生且利用微电流而有助于治疗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利用发电机或者电动机、具有蓄电功能的电池来实现发电。
因此,为了产生电,需要用于发电的装置,并需要用于驱动该装置的预定能量。
此外,利用电流进行治疗时,也是通过将电池或者引入建筑物内的电转变成微电流而使用。
最近,治疗神经疾病或者脑疾病(抑郁症、帕金森病、癫痫病等等)时也采用微电流。
人体中流动有称为生物电流的微小电流(10~60微安,-70毫伏~50毫伏)。生物电流是触发神经传导且进行ATP合成、蛋白质合成、DNA合成、肠蠕动、激素分泌、体液移动等实现人体内所有生命活动的生命能量。特别是在每个细胞相互共享其具有的遗传信息(DNA)时起到媒介作用,为此,需要适当强度的生物电流。
人体内的微电流(生物电流)变弱时,身体健康也会变差,且精神状态也会变得不稳定。广为人知的是,适当强度的微电流能够活跃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在再生细胞、缓解疼痛、治疗水肿以及促进激素分泌、ATP合成、蛋白质合成、DNA合成等中具有功效。
由此,最近正在采取各种努力来开发能够产生微电流的微电流发生装置。
作为现有的微电流发生装置中的一种,公开有将由电池供给的电转换成微电流的微电流发生装置。但是,在采用电池时,为了产生适当程度的微电流,需要采用用于转换成交流电的装置,或者需要采用用于产生适当赫兹的其他装置,因此结构上复杂。
与此相反地,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能够自行产生直流电,因此不需要如上所述的复杂的结构。即,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能够应用为能够执行直流电治疗的装置。
作为现有微电流发生装置中的另一种,公开有利用能够根据施加压力来产生微电流的压电元件的微电流发生装置。但是,由于使用高价压电元件而具有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并且由于必须施加外力才能产生微电流,因此具有适用位置非常有限的问题。
此外,以前公开有一种磁铁相对于线圈移动时产生微电流的结构简单的微电流发生装置。但是,以往的微电流发生装置中,当周围没有移动(或者外力)时,磁铁的移动会停止而不产生微电流,只有在施加外力或者周围产生移动时,磁铁才会移动而产生微电流,因此具有难以连续地产生微电流而会间歇地产生微电流的问题。
由此,如国内注册专利公报第10-0945145号(2010.02.24),最近提出有针对微电流发生装置的一些对策,即,提出了简化结构、能够节省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并能够提高微电流发生效率的微电流发生装置,但是这些还不能够符合要求,迫切需要进行针对微电流发生装置的开发。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电流发生器,该微电流发生器在解决了上述现有的缺点的同时,不采用电池或者普通电而利用相互不同材料的金属的间隙而能够自行产生电和微电流。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电流发生器,该微电流发生器能够利用自行产生的直流微电流获得治疗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电流发生器,该微电流发生器能够提高微电流的产生效率,并且能够半永久性地产生微电流。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电流发生器,该微电流发生器能够简化结构,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
课题解决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相互不同材料的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之间形成有间隙,并利用能够保持所述间隙的隔膜而产生电流。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金属上形成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插入孔,所述第二金属插入到第一金属的插入孔中以能够产生间隙,所述间隙中布置用于保持间隙的隔膜,所述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上各自连接有端子以能够向电子产品供电。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上各自形成有用于插入端子的端子槽。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金属的插入孔和、第二金属和端子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多个。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金属的外侧依次布置有相互不同的第三金属和第四金属,第一金属和第三金属、第四金属上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端子。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由铜和锌、或者铁和锌制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之间的间隙形成为保持在0.001mm-0.5mm。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具有的效果是不采用电池或者普通电而是通过在相互不同材料的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之间形成间隙而自行产生所需的电流,从而通过端子向电子产品供电。
此外,本发明所具有的效果是能够自行产生微电流,从而利用微电流获得各种治疗效果,在结构上能够提高微电流的产生效率,并能够半永久性地产生微电流。
此外,本发明能够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并且能够持续地保持电流或者微电流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端子刺激穴位、经络或者患部而能够执行目标治愈功能。
这是采用了电学性能不同的金属,当身体的电流流动不通顺时,本发明所具有的效果是能够消除上述电流流通不通顺的状态且能够治疗因身体的电流流动不通顺产生的疼痛和疾病。
附图说明
图1、图2和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例示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又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优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结构如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形成为在相互不同材料的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之间形成间隙G以能够产生微电流,将这一结构作为本发明的技术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般地,电(电流)是指作为沿导线流动的现象,在导体内部从高电位向低电位流动,将正电荷流动的方向作为该电流方向。该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此时,针对生成的电流,将1毫安以下的电流称为微电流,将1毫安以上的电流称为普通电流。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根据所述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之间的间隙G的电位差和隔膜材料的不同而会产生1毫安以上的普通电流和1毫安以下的微电流。
此时,为了获得大电流,所述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优选采用电位差相差大的相互不同的金属。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根据用于保持间隙的隔膜的材料的不同会产生相互不同容量的电流或者微电流,当串联或者并联多个发生器时,能够产生更大容量的电。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采用具有相互不同大小的三种发生器和具有相互不同材料的四种隔膜进行了实验。在此使用的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的大小如下。相互不同的电流发生器的规格如下。
图1是直径为7厘米(cm)的发生器,第一金属10的直径为7厘米,第二金属20为花瓣状的结构,且该第二金属20的直径是小直径为4厘米、大直径为6厘米。
图2是直径为10厘米的发生器,第一金属10的直径为10厘米,第二金属20为花瓣状的结构,且该第二金属20的直径是小直径为6厘米、大直径为8.4厘米。
图3是直径为30厘米的发生器,第一金属10的直径为30厘米,1号至6号第二金属20的直径是小直径为1.5厘米、大直径为3厘米。
7号第二金属20的直径是小直径为20厘米、大直径为25厘米。
8号第二金属20的直径是小直径为18厘米、大直径为22厘米。
9号第二金属20的直径是小直径为10厘米、大直径为12厘米。
10号第二金属20的直径是小直径为4.5厘米、大直径为7.5厘米。
11号第二金属20的直径为2厘米。
隔膜的材料和大小如下。
当隔膜的材料为纸时,其纸的厚度为0.1毫米、宽度为2毫米、高度为15毫米。
当隔膜的材料为塑料时,其塑料的厚度为0.2毫米、宽度为2毫米、高度为15毫米。
当隔膜的材料为包含80%的水分的纸质材料时,其纸质材料的厚度为0.3毫米、宽度为2毫米、高度为15毫米。
当隔膜的材料为浸湿于纯净水的纸时,其纸的厚度为0.3毫米、宽度为由各个第二金属的大直径乘上3.14的大小、高度为15毫米。
在直径为7厘米的发生器中,第一金属10的材料采用了锌,第二金属20的材料采用了赤铜。当将采用0.1毫米的纸或者0.2毫米的塑料材料的隔膜以12毫米的间隔布置时,会产生127毫伏-285毫伏的电压,并产生10微安以下的电流。
在直径为7厘米的发生器中,第一金属10的材料采用了锌,第二金属20的材料采用了赤铜。当采用含有80%的水分的纸质材料的隔膜时,会产生475毫伏-512毫伏的电压和360微安的电流。
在直径为7厘米的发生器中,第一金属10的材料采用了锌,第二金属20的材料采用了赤铜。当采用浸湿于纯净水的纸作为隔膜时,会产生750毫伏-950毫伏的电压和2.20安的电流。
在直径为10厘米的发生器中,第一金属10的材料采用了锌,第二金属20的材料采用了赤铜。当采用0.1毫米的纸或者0.2毫米的塑料材料的隔膜时,会产生135毫伏-348毫伏的电压,并产生10微安以下的电流。
在直径为10厘米的发生器中,第一金属10的材料采用了锌,第二金属20的材料采用了赤铜。当采用含有80%的水分的纸质材料的隔膜时,会产生432毫伏-579毫伏的电压和400微安的电流。
在直径为10厘米的发生器中,第一金属10的材料采用了锌,第二金属20的材料采用了赤铜。当采用浸湿于纯净水的纸作为隔膜时,会产生850毫伏-950毫伏的电压和2.46安的电流。
直径为30厘米的发生器如图所示地将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的结构形成为多层结构。具体地,该发生器形成有十一个多层结构,根据隔膜的材料测定了各个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之间的电流。
第一金属10的材料采用了赤铜,第二金属20的材料中,1号至7号采用了锌,8号采用了赤铜,9号采用了锌,10号采用了赤铜,11号采用了锌。(1号至11号第二金属的大小请参照附图)此时,1号至6号第二金属的大小相同。
此时,当采用0.1毫米的纸或者0.2毫米的塑料材料的隔膜时,1号至6号分别产生了256毫伏-350毫伏的电压,并且分别产生了10微安以下的电流。
当在7号第二金属20和第一金属10之间采用0.1毫米的纸或者0.2毫米的塑料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261毫伏-382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10微安以下的电流。
当在作为7号第二金属20的锌和作为8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之间采用0.1毫米的纸或者0.2毫米的塑料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258毫伏-36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10微安以下的电流。
当在作为8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和作为9号第二金属20的锌之间采用0.1毫米的纸或者0.2毫米的塑料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254毫伏-356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10微安以下的电流。
当在作为9号第二金属20的锌和作为10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之间采用0.1毫米的纸或者0.2毫米的塑料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265毫伏-347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10微安以下的电流。
当在作为10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和作为11号第二金属20的锌之间采用0.1毫米的纸或者0.2毫米的塑料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132毫伏-186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10微安以下的电流。
当在直径为30厘米的发生器中采用含有80%的水分的纸质材料的隔膜时,1号至6号分别产生了410毫伏-580毫伏的电压,并且分别产生了250微安-320微安的电流。
当在7号第二金属20和第一金属10之间采用含有80%的水分的纸质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500毫伏-55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380微安-520微安的电流。
当在作为7号第二金属20的锌和作为8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之间采用含有80%的水分的纸质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480毫伏-53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360微安-430微安的电流。
当在作为8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和作为9号第二金属20的锌之间采用含有80%的水分的纸质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480毫伏-53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420微安-550微安的电流。
当在作为9号第二金属20的锌和作为10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之间采用含有80%的水分的纸质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380毫伏-45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420微安-500微安的电流。
当在作为10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和作为11号第二金属20的锌之间采用含有80%的水分的纸质材料的隔膜时,产生了380毫伏-42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720微安-800微安的电流。
当在直径为30厘米的发生器中采用浸湿于纯净水的纸作为隔膜时,1号至6号分别产生了750毫伏-800毫伏的电压,并且分别产生了2.2毫安的电流。
当在7号第二金属20和第一金属10之间采用浸湿于纯净水的纸作为隔膜时,产生了850毫伏-98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2.5毫安的电流。
当在作为7号第二金属20的锌和作为8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之间采用浸湿于纯净水的纸作为隔膜时,产生了750毫伏-85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2.24毫安的电流。
当在作为8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和作为9号第二金属20的锌之间采用浸湿于纯净水的纸作为隔膜时,产生了750毫伏-85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2.2毫安的电流。
当在作为9号第二金属20的锌和作为10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之间采用浸湿于纯净水的纸作为隔膜时,产生了680毫伏-750毫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2.2毫安的电流。
当在作为10号第二金属20的赤铜和作为11号第二金属20的锌之间采用浸湿于纯净水的纸作为隔膜时,产生了980毫伏-1.3伏的电压,并且产生了2.54毫安的电流。
当将微电流应用于治疗时,根据症状使用不同微安的微电流。例如,用于骨头再生的微电流为10微安-60微安之间。用于ATP合成或者DNA合成、蛋白质合成、消肿的微电流为400微安。用于抗病毒的微电流为20微安-60微安之间。
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根据隔膜的材料能够产生多种强度的微电流,因此具有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病症的优点。
对利用本发明的微电流的健康辅助器具进行说明如下。
通过将在所述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之间的间隙G中产生的微电流接触于身体上特定的穴位、经络以及其他部位,从而能够作为对人体产生有益效果或者治疗的目的而使用。对于利用微电流产生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以下论文证实采用微电流的效果:1)吴慧珍、金政佑等,“微电流电刺激对白鼠创伤的组织学结构的影响”,韩国物理治疗学会期刊(TheJournal Korean Society of Physical Therapy),大韩物理治疗学会,2008;2)吴贤珠,金钟烈等,“针对慢性腰痛患者的微电流刺激治疗对痛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大韩物理医学会期刊,第3卷、第1号,2008年2月;3)朴来俊、崔尚俊等,“足底筋膜炎患者穿戴微电流发生鞋时对足部筋疲劳和缓解疼痛的影响”,大韩物理治疗学会期刊,第18卷、第1号,2006年2月;4)李允美、朴来俊等,“微电流发生鞋的穿戴对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血流量变化的影响”,大韩物理治疗学会期刊,第18卷、第3号,2006年6月;5)朴永韩,“电刺激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大韩物理治疗学会期刊,第6卷、第1号,1994年等。
除此之外,曾多次发表过通过微电流可以实现癌细胞的逆分化。史蒂芬·史密斯在试管实验中观察到微电流能够将培养中的恶性淋巴癌细胞转变成良性纤维蛋白。
1950年代,琼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汉弗莱(C.E.Humphrey)和西尔(E.H.Seal)等观察到当对老鼠的癌施加脉冲直流电时能够停止老鼠的癌生长的事实,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利洛·诺顿(L.Norton)和劳里·汤斯曼(L.Tansman)以及弗吉尼亚医学院的威廉·黎杰生(W.Reigelson)等也称在老鼠的癌照射脉冲电磁场时会抑制癌扩散。1960年代,肯尼思·麦克莱恩(Kenneth MacLean)主张对老鼠的癌使用磁场时能够治疗癌症。撰写“生命和电”这一本书并获得诺贝尔奖的罗伯特·贝克尔(Robert Becker)发现了对癌细胞施加微电流时能够使得癌细胞逆分化为正常细胞的事实。
*1987年,通过Ngok Cheng发布的研究发表内容中指出微电流使细胞内的能量ATP的生产比率增加500%,并使蛋白质生产比率和废物除去功能提高70%。
*在英国学界已证明微电流对于骨头再生和创伤治疗的效果
-世界级学者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Hertfordshire Univ.)的汤姆·沃森教授
*微电流有效缓解痉挛患者的脊椎神经兴奋性
-日本关西大学的铃木敏晃教授
*微电流刺激有助于骨折治疗和骨头愈合的动物实验结果
-拿撒勒大学赵美淑教授
*发表通过纳米银修饰电极具有抗菌效果
-岭南大学医疗器械临床实验中心团队
*对于延迟成长激素的减少、增加成长激素的积极影响
-江原大学医学院徐仁范博士
*微电流刺激和高电压脉动直流通电对兔子的腓骨骨折治疗的效果
-高承贤、尹范哲、金志成、闵京玉
*微电流治疗对风湿性关节炎诱发白鼠的研究
-李贤民、蔡尹源
在生物化学方面观察如上的微电流治疗的效果时,微电流使ATP增加500%、促进蛋白质合成、使细胞膜的透过性增加40%。另外,促进DNA的合成,并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性。
由此,这种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能够应用于制造床、桌子、地毯、装饰品、手链、项链、健康辅助装置等中,此外,还能够制造成建筑设计或者各种治愈产品而进行应用。
此外,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也能够应用于使用微电流的电子设备。
以下,参照附图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式。
如图4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金属10上形成有插入孔11,所述第二金属20插入到插入孔11中以形成间隙G,所述间隙G中布置有用于保持间隙的隔膜30,所述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上各自连接有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端子40、41。此时,所述第一金属10、插入孔11以及第二金属20优选形成为如图所示的圆形,但是需要明确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金属10、插入孔11以及第二金属20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为多种形状。
此外,所述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插入端子40、41的端子槽12、21。此时,利用所述端子槽12、21能够将端子40、41简单地连接于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插入孔11、第二金属20和端子40、41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多个。此时,各个所述插入孔11和各个第二金属20之间也分别形成有如上所述的间隙和隔膜。由此,在多个所述第二金属20的间隙上分别产生微电流。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金属10的外侧依次布置有相互不同的第三金属50和第四金属60,第一金属10和第三金属50、第四金属60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端子40、41。此时,所述第一金属10、第三金属50和第四金属60之间也分别形成有如上所述的间隙和隔膜。由此,在所述第三金属50和所述第四金属60的间隙上分别产生微电流。
优选地,所述第三金属50布置与第二金属20的材料相同的金属,所述第四金属60布置与第一金属10的材料相同的金属。
此外,需要明确说明的是,所述第四金属60的外侧还可以依次布置不同的第五金属、第六金属……,此外,在所述第一金属10、第三金属50和第四金属60上也分别形成有如图8所示的多个插入孔而能够分别产生微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由铜和锌、或者铁和锌制成。此时,所述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优选采用铜和锌、或者铁和锌,但是需要明确说明的是,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如金、银、铝、不锈钢等电学性能优异的材料,并且即使不属于上面提及的金属,如果为电导率大的物质则可以采用其他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间隙G保持在0.001mm-0.5mm。
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具有如下优点,即,不采用电池或者普通电而通过利用相互不同材料的金属的间隙能够自行产生微电流,并且通过应用自行产生的微电流而能够获得治愈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具有能够提高微电流的产生效率且能够半永久性地产生微电流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具有能够简化结构且能够节省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的优点。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微电流,而可以用于代替家庭中使用的电发生器。
即,如上所述,第一金属10的外侧依次布置有相互不同的第三金属50和第四金属60,第一金属10和第三金属50、第四金属60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端子40、41。此时,所述第一金属10、第三金属50、第四金属60之间也分别形成有间隙和隔膜,从而构成电发生器。
形成多个如上所述结构的电发生器并使上述电发生器在一个盒子中进行单元化,从而能够产生所需的电。由此,当需要生产大容量的电时,设置多个电发生器单元而能够生产所需的电,并通过使单元化的电发生器进行串联或者并联连接,从而能够获得所需的电流和电压。
如此构成的本发明的电发生器与现有的太阳能电相比,具有的特点是设置费用和管理费用低,并且由于不采用用于驱动如发电机和电动机等而消耗的能源,因此具有能够提供为绿色能源的优点。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能够自行产生所需的电流,并通过端子刺激穴位、经络、患部而能够用于治疗疼痛和疾病。
此外,能够应用于制造床、桌子、地毯、装饰品、手链、项链、健康辅助装置等中,此外,还能够制造成建筑设计或者各种治愈产品而进行应用。
此外,本发明的微电流发生器也能够应用于使用微电流的电子设备。

Claims (1)

1.一种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中,相互不同材料的第一金属(10)和第二金属(20)之间的间隙(G)中布置有隔膜(30),通过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金属(10)的端子(40)和所述第二金属(20)的端子(41),以能够向电子产品提供电流,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10)的直径为7厘米-30厘米,所述隔膜(30)由纸或者塑料制成,所述间隙(G)保持在0.001mm-0.5mm,
所述第一金属(10)上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第二金属(20)的插入孔(11),所述第一金属(10)和所述第二金属(20)上各自形成有用于插入端子(40、41)的端子槽(12、21),所述插入孔(11)、所述第二金属(20)和所述端子(40、41)分别形成有相互对应的多个,
所述第一金属(10)的外侧依次布置有相互不同的第三金属(50)和第四金属(60),所述第三金属(50)、所述第四金属(60)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所述端子(40、41),所述第一金属(10)、第三金属(50)和第四金属(60)之间分别形成有所述间隙(G)和所述隔膜(30)。
CN201480023043.XA 2013-07-09 2014-05-13 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 Active CN105163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80521A KR101369409B1 (ko) 2013-07-09 2013-07-09 전기 및 미세전류 생성기
KR10-2013-0080521 2013-07-09
PCT/KR2014/004260 WO2015005575A1 (ko) 2013-07-09 2014-05-13 전기 및 미세전류 생성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3798A CN105163798A (zh) 2015-12-16
CN105163798B true CN105163798B (zh) 2018-04-03

Family

ID=50647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3043.XA Active CN105163798B (zh) 2013-07-09 2014-05-13 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775993B2 (zh)
EP (1) EP3020447B1 (zh)
JP (1) JP2016523654A (zh)
KR (1) KR101369409B1 (zh)
CN (1) CN105163798B (zh)
HK (1) HK1213518A1 (zh)
SG (1) SG11201510729RA (zh)
TR (1) TR201807146T4 (zh)
WO (1) WO20150055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720025B2 (es) * 2018-01-17 2019-12-30 Armenta Aitaro Seikai Unidad autónoma de neuro-estimulación
KR102073906B1 (ko) * 2018-07-25 2020-02-05 김춘기 미세전류 마스크팩
CN109621193A (zh) * 2019-01-15 2019-04-16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微电流脉冲发生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2760A (zh) * 2011-11-25 2012-06-27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呼吸运动的植入式能量采集器
CN102646788A (zh) * 2012-04-19 2012-08-22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纳米发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22166A (en) * 1941-01-16 1952-12-16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interrupter
DE2262674A1 (de) * 1972-12-26 1974-06-27 Burnel Energieversorgungseinrichtung fuer einen herz-schrittmacher
DE3830043C2 (de) * 1988-09-03 1995-05-18 Hieber Fritz E W Element zur Stimulation von Akupunktur-Punkten
JPH0556154U (ja) 1992-01-13 1993-07-27 威光 臼井 生体電流調整具
US5395398A (en) * 1993-07-28 1995-03-07 C. R. Bard, Inc. Microelectric apparatus for the antisepsis, promulgation of healing and analgesia of wound and chronic skin ulcers
JP2002030504A (ja) 2000-05-11 2002-01-31 Leben Co Ltd 身体装着具又は衣類又は身体貼付け具
EP1673139A2 (en) * 2003-09-10 2006-06-28 Power Paper Ltd. Disposable electric bandage
KR100837064B1 (ko) 2006-08-09 2008-06-11 강장옥 이종(異種) 금속이 생체 전해질을 이용한 겔화체 졸음방지밴드
US20110015712A1 (en) * 2007-07-04 2011-01-20 Kwan Ho Mok Living body electricity needle
KR101031127B1 (ko) * 2009-07-03 2011-04-27 전쟌수길 전기자극판
KR100945145B1 (ko) 2009-08-01 2010-03-08 (주)지원에프알에스 미세전류 자극장치가 내장된 신발안창
KR20120001299U (ko) * 2010-08-16 2012-02-24 정우협 미세전류를 이용한 착용물
DE202010016971U1 (de) * 2010-12-27 2011-03-03 Aiysh, Jehad Bauelement zur Erzeugung von thermoelektrischem Strom
KR200468146Y1 (ko) * 2011-06-02 2013-08-05 정우협 마스크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2760A (zh) * 2011-11-25 2012-06-27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呼吸运动的植入式能量采集器
CN102646788A (zh) * 2012-04-19 2012-08-22 纳米新能源(唐山)有限责任公司 纳米发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20447A1 (en) 2016-05-18
CN105163798A (zh) 2015-12-16
EP3020447B1 (en) 2018-05-02
TR201807146T4 (tr) 2018-06-21
US20160346535A1 (en) 2016-12-01
EP3020447A4 (en) 2017-03-08
JP2016523654A (ja) 2016-08-12
KR101369409B1 (ko) 2014-03-03
WO2015005575A1 (ko) 2015-01-15
SG11201510729RA (en) 2016-01-28
US9775993B2 (en) 2017-10-03
HK1213518A1 (zh) 2016-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nesan et al. Low 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a viable alternative therapy for arthritis
Markov Magnetic field therapy: a review
KR101209102B1 (ko) 전기자극 기능을 가지는 미세전류 기기
Becker Six pillars of energy medicine: Clinical strengths of a complementary paradigm
CN105163798B (zh) 用于产生电以及微电流的发生器
US2015036002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izing the stimulation of cellular function in tissue
CN202036701U (zh) L型双端激光玉磁氧脉冲药灸仪
UA53553U (en) Applicator
KR20170124888A (ko) 펄스전자기장자극 패치시스템
KR20130026647A (ko) 생체전류 활성화기
CN101376045A (zh) 一种中老年延长生命的方法及仪器
TWM541866U (zh) 軟薄膜微電極裝置
US1055610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lectrostimulation therapy of plants
CN201403508Y (zh) 磁疗衣裤
Markov Therapeutic application of static magnetic fields
CN201098468Y (zh) 纳米光磁理疗裤
CN102686272A (zh) 用于电刺激治疗的设备
CN210078618U (zh) 一种组合式反向生物波保健设备及保健仪器
CN202185061U (zh) 理疗仪
CN104491985A (zh) 一种通过透皮给药的电疗仪
CN217246261U (zh) 非药物心脑血管病治疗装置
CN1083402A (zh) 气功电、磁疗手套
CN202876101U (zh) 一种能量转换仪
Sarkar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based TENS device using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Oschman Energy Medicine and Longev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351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