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5055B -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55055B
CN105155055B CN201510663914.0A CN201510663914A CN105155055B CN 105155055 B CN105155055 B CN 105155055B CN 201510663914 A CN201510663914 A CN 201510663914A CN 105155055 B CN105155055 B CN 105155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hock
bearing
nozzle joint
bearing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639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55055A (zh
Inventor
张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Run Bea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Run Bea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Run Bea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Run Bea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639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55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55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5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55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55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包括轴承座、减震套、轴承外圈、轴杆和转杯,所述减震套、轴承外圈和轴杆均设置在轴承座内部,转杯固定在轴杆端部,轴杆插入到轴承外圈内,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轴杆的外表面各开两个沟槽,减震套套置在轴承外圈外部,还包括集中润滑系统。本发明取消了使用顶丝固定轴承的方式,在润滑孔处使用多种新型油嘴接头,油嘴接头同时具有固定轴承、密封润滑孔和加油通道等三种功能;新型纺杯轴承具有容积更大的统一储油空腔,且没有过油狭缝,在单孔加油时仍能保持润滑油在空腔内自由运动,保证两个摩擦副都能充分给油;通过集中润滑系统可以实现定时、定量润滑及微量给油,减少摩擦副磨损。

Description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集中润滑系统提高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系统稳定性及寿命的方法,包括集中自动润滑系统,新型的纺杯轴承座,新型减震套,新型轴承外圈及一种新型纺杯轴承,新型油嘴接头,新型纺杯轴承集中润滑接口方案以及轴承定位和为保护减震套弹性体而采取的密封技术。
背景技术
纺杯轴承空腔结构、减震套腐蚀及润滑孔密封以轴承内部空腔形态分类
目前现存在两大类纺杯轴承。一种是通孔式,另一种是储油槽式。
捷克的里特埃利特斯公司(Rieter Elitex AS)早在1990年提出一种高速轴承,申请号为CS475090,公开(公告)号为CZ281421B6,后来Rieter Elitex AS在中国申请类似专利,申请号为CN01117824,其空腔结构基本为一个内径相等的直通孔。这种结构有利于润滑脂的推送,但是对于稀油润滑来说,由于没有设置储油槽,稀油很容易渗漏损失。后来就出现了带有两个储油槽的空腔,最早可见1999年Rieter Elitex AS利用优先权CZ29798在中国申请的专利CN99100764中的附图,该专利已被授权,公告号为CN1106464C。两个储油槽连接部分具有一个容纳C型塑料环的沟槽,该C型塑料环主要用于使用顶丝固定纺杯轴承。而轴承内部的空腔结构受到挤压而不得不减少内孔直径,而最终形成了一个哑铃型的空腔结构。这种带储油槽的空腔更有利于稀油润滑中润滑油的储存。
已存在三种具有储油槽的轴承设计
第一种,仅在靠近纺杯侧设一个较大润滑孔,同时带有C型塑料环。这种轴承只需在一个润滑孔加油即可润滑,操作简单方便,而且润滑孔可以竖直向上布置。缺点是油滴到达远离润滑孔的摩擦副比较困难。尤其在轴承缺油时,容易造成较大的磨损。针对失效轴承的大量测量实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另外两种在轴承两端均设有润滑孔,同时带有C型塑料环。一种是两端都是小孔,另一种是纺杯侧为大孔,龙带侧仍是小孔。两个孔均设有一个有孔簧圈可以露出或盖住润滑孔。理论上讲,两个润滑孔有利于对两个储油区分别加油,从而实现均匀润滑。但缺点就是操作麻烦。轴承外面的减震套位置狭小,由于操作顺序的原因,必须把顶丝放在竖直向上的位置。这样就没有位置留给分布在两端的两个润滑孔了。所以适用于两端加油的减震套开孔就只能放在顶丝位置的侧面,并且人工无法直接加油。完成加油过程就意味着需要把轴承从减震套中取出,同时伴有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工作量非常大。
在最新的产品中,两端加油的轴承减震套普遍使用了一种更早的方案,一种只有顶丝孔,没有润滑孔的减震套。这种方案参见1998年的专利CZ29698,该专利已被授权CZ285560B6,优先权号为CZ29698,在中国的申请号为CN99102759,授权公告号为CN1106465C。
具有润滑孔的减震套有两种,一种适用于单孔润滑,减震套的上部设置有顶丝孔、顶丝螺母和一个较大的润滑孔;轴承座与减震套之间夹持一个润滑套,润滑套是一个带孔弹性体,润滑套的内孔与减震套的润滑孔、轴承的润滑孔相通;且顶丝孔和较大的润滑孔大致在同一方向上,均为垂直向上分布,可以从轴承座的上部开口处进行手动装卸顶丝和加润滑油等操作。
当需要重新装入单孔润滑的纺杯轴承的时候,很难保证纺杯轴承的润滑孔完全与减震套的注油孔和润滑套的润滑油通道内孔完全重合。当润滑油沿着润滑套内壁流入轴承内部时,会残留在轴承外圈的外表面,这部分残油在轴承与润滑套的结合部随着常年高频震动,会逐渐的渗透并接触到距离很近的减震套弹性体。
另一种减震套适用于双孔润滑的纺杯轴承,在顶丝侧面开两个偏注油孔,虽然双孔润滑轴承预先设有油孔挡圈,但基本不起什么作用,润滑油泄漏情况很严重,减震套弹性体受损也很严重,而且向偏在一侧的润滑孔加油难度也很大。所以在最新生产的设备上使用了只有顶丝,未设置润滑孔的减震套加油时必须把纺杯轴承完全从减震套中取出。
润滑油逸出
纺杯轴承的轴杆转速可达110000rpm,已经常使用的100000rpm为例,
直径10mm的轴杆表面的气流附面层的气体分子会随轴杆表面一起转动,并不断的受到离心力而被甩出。轴杆直径通常为10mm,这些气体分子的瞬间被甩出的线速度可以达到
V=3.14×0.01×100000=3140米/分钟=188.4千米/小时
众多的高速气体分子强烈撞击储油槽中的润滑油,使得轴承内腔中的润滑油四处飞溅或者被击碎为微米级的油雾颗粒而四处弥漫,从而使轴承内部的两个摩擦副得到很好的润滑。
在轴杆高速转动过程中,一部分被击碎的润滑油会从润滑孔上溯逸出,通过毛细、虹吸等作用接触到减震套上的弹性体,在长期震动且较高温度环境中(纺杯轴承正常工作温度为摄氏60度左右)腐蚀弹性体。仅仅3年左右,就可以使弹性体支离破碎而失效。弹性体失效后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对轴承高速运转造成不利。所以,设备生产商一般会在产品使用手册中要求用户每3年更换一次轴承减震套,以保证整机的良好状态。而当使用者不愿付出高额成本更换减震套时,他们就不得不付出降低速度和产量的代价,同时轴承也会因减震套失效而更多损坏。
实践证明减震套往往是靠近润滑孔的一侧弹性体失效,同时远离润滑孔的另一端基本完好。因此,保持减震套的弹性体与润滑油的隔绝,是延长减震套寿命的关键。除了使用专利CZ29698中的方案外,加强对轴承和减震套润滑孔的密封,也是解决问题的另外一种方式。
人工润滑
传统单孔人工润滑的纺杯轴承的加油循环
切断纱线——拉出纺纱箱——摘下轴承座上盖——5ml针筒式油枪加油0.4ml——盖上轴承座上盖——纺纱箱复位——纱线重新生头
每当为12个纺杯轴承加油后,就要对油枪重新装填一次。而一台转杯纺纱机一般具有320-500个纺杯轴承。
当需要重新装入单孔润滑的纺杯轴承的时候,很难保证纺杯轴承的润滑孔完全与减震套的注油孔和润滑套的润滑油通道完全重合。当润滑油沿着润滑套内壁流入轴承内部时,会残留在轴承的外表面,这部分残油在轴承与润滑套的结合部随着常年高频震动,会逐渐的渗透并接触到距离很近的减震套弹性体。
传统双孔人工润滑的纺杯轴承加油循环
切断纱线——拉出纺纱箱——摘下轴承座上盖——用螺丝刀旋出顶丝——用专用工具取出纺杯轴承结合件——分别推动两个油孔挡圈直至露出两个加油小孔——使用油枪加油每孔0.2ml——分别推动两个油孔挡圈直至两个加油小孔被挡住——使用可以定位的安装工具装入纺杯轴承结合件——拧紧顶丝,并确保顶在C型塑料环上——盖上轴承座上盖——纺纱箱复位——纱线重新生头
集中润滑
几种现有的稀油润滑的纺杯轴承由于顶丝定位的需要,都必须使用C型塑料环。而C型塑料环的存在又挤压了轴承内部空间。呈哑铃形的空间严重限制了润滑油自由运动。纺杯轴承外圈(纵截面)围成的空腔形成一个哑铃形状,其狭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为C型塑料环留出足够的位置。因为原有的顶丝需要顶在一个C型塑料环上,防止轴承发生轴向窜动而发生事故或者自行旋转从而使加油孔错位。在大部分情况下,狭窄的过油狭缝与纺杯轴杆之间围成了一个间距2mm的管形空间C,而该空间的长度却可以达到10mm。正对润滑孔的哑铃头是第一环形储油槽9a。这里的油如果想到达没有远离润滑孔的第二环形储油槽时,需要穿过一个狭长的过油狭缝,这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当轴承进入缺油状态时。长期实践证明,大部分失效的所对应的轨道磨损量都会比大许多倍。这也是影响轴承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密封垫片组和轴杆之间必然存在加工和配合差异。在轴杆高速转动过程中,另一部分被击碎的润滑油会从两端轴承轴杆与密封垫片组的缝隙中渗出。这种渗出日积月累,会造成同一台转杯纺纱机上的几百个轴承存在程度不同的润滑油泄漏问题及轨道磨损问题。从而造成这些轴承即使按照推荐的润滑周期加油,也会面临从运转一开始就不断有轴承失效的问题。
从轴承修复率角度来看,按照推荐的2000小时润滑周期操作的失效轴承,其失效原因多为轨道严重磨损,轴承修复率普遍不足10%;而从一开始就按照700小时润滑周期操作的轴承,轨道磨损量大大减少,保持架损坏的比例增加,经更换保持架、陶瓷球、润滑脂后的轴承修复率可达50%;也有极个别使用者以350小时为润滑周期,得到的反馈是轴承损坏率更低。没人愿意以更小的润滑周期进行操作,其原因是人工加油成本昂贵。
但从摩擦副润滑原理而言,多次少量的添加润滑油以及摩擦副周围的储油槽随时保持充足的润滑油量,对延长轴承寿命、减少轨道磨损是有重大意义的。而定时、定量、集中、自动润滑是解决润滑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使用集中润滑系统提高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系统稳定性及寿命的方法,包括集中自动润滑系统,新型的纺杯轴承座,新型减震套,新型轴承外圈,新型油嘴接头,新型纺杯轴承集中润滑接口方案以及纺杯轴承定位和为保护减震套弹性体而采取的密封技术。
本发明纺杯轴承机构及集中润滑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包括轴承座、减震套、轴承外圈、轴杆和转杯,所述减震套、轴承外圈和轴杆均设置在轴承座内部,转杯固定在轴杆端部,轴杆插入到轴承外圈内,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轴杆的外表面各开两个沟槽,沟槽内由两列保持架和滚珠进行支撑,减震套套置在轴承外圈外部;还包括集中润滑系统,所述集中润滑系统包括可卸压的润滑油泵、时间程序控制装置、螺旋油管、油嘴接头和定量注油器,油嘴接头通过螺旋油管与定量注油器相连接,且油嘴接头穿过轴承座和减震套与轴承外圈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的前端不与轴杆接触;可卸压的润滑油泵在时间程序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完成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定量注油器用于在可卸压的润滑油泵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定量储油、定量注油的循环,所述定量注油器为加压式定量注油器或卸压式定量注油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套为减震套一,减震套一为中空圆筒形,在减震套一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在弹性体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在减震套一上开有注油孔,减震套一上设置有用于旋入顶丝的顶丝螺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一,在轴承座一上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开有左上开口和右上开口,凸台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在两个锁紧板之间夹有一个锁紧缝,在锁紧板上设置有锁紧孔,在锁紧孔内穿入有螺栓,在轴承座一上设置有上盖,上盖盖在凸台的左上开口和右上开口上,在上盖上设置有通孔,在左上开口内塞入有带孔弹性体,在带孔弹性体内设置有内孔,带孔弹性体被轴承座一和减震套一之间的狭缝所夹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外圈为轴承外圈一,在轴承外圈一上设置有直通润滑光孔,在轴承外圈一内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储油槽和第二环形储油槽,在轴承外圈中部内侧设置有过油狭缝,在轴承外圈中部外侧设有C型塑料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油嘴接头为油嘴接头一,油嘴接头一的出油端插入到带孔弹性体的内孔内,所述出油端为宝塔管32或光面管,宝塔管或光面管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与螺旋油管活动连接,所述宝塔管或者光面管的外径大于带孔弹性体孔径并被带孔弹性体夹持,在宝塔管或者光面管前端设置有呈锥形的头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油嘴接头一的头部穿过上盖上的通孔、上开口、带孔弹性体的内孔、注油孔、轴承外圈一上的直通润滑光孔,伸入轴承外圈一的内部且不与轴杆接触;定量注油器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内流动,穿过油嘴接头一,将油滴入到位于轴承外圈一内部的轴杆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第一环形储油槽,当轴杆高速旋转时,扰动第一环形储油槽中的润滑油通过过油狭缝进入第二环形储油槽;减震套一与带孔弹性体压紧后形成密封,油嘴接头一的头部伸入轴承外圈一内部,防止轴承高速运转时出现直通润滑光孔渗油污染减震套弹性体的情况,顶丝由轴承座一的右上开口旋入焊接在减震套一外壁上的顶丝螺母并压紧C型塑料环,从而使纺杯轴承机构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套为减震套二,减震套二为中空圆筒形,在减震套二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在弹性体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在减震套二上开有注油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二,轴承座二套置在减震套二外部,并与两个钢环套圈接触,轴承座二上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开有上开口,在上开口上面盖有上盖,凸台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两个锁紧板之间夹有锁紧缝,锁紧板设置有锁紧孔,锁紧孔内设置有螺栓,旋松或旋紧螺栓就可以控制轴承座与减震套上的钢环套圈配合的松紧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外圈为丝孔轴承外圈,丝孔轴承外圈为中空圆筒形,在丝孔轴承外圈上开有带有内螺纹的直通润滑丝孔,在直通润滑丝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丝孔轴承外圈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丝孔轴承外圈的内壁开有直通储油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油嘴接头为油嘴接头二,油嘴接头二的出油端带有与丝孔轴承外圈上的直通润滑丝孔相配合的外螺纹,油嘴接头二通过螺纹与丝孔轴承外圈固定连接并与丝孔轴承外圈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二的出油端不与轴杆接触,在油嘴接头二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倒角,在油嘴接头二中部设置有压环,在油嘴接头二上穿有仿形橡胶密封垫圈,仿形橡胶密封垫圈通过压环压在减震套二外壁上;所述油嘴接头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与螺旋油管连通,所述螺旋油管为可弯曲的柔性管,在柔性管中部设置有螺旋伸缩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油嘴接头二的出油端伸入丝孔轴承外圈内部,且不与轴杆接触;油嘴接头二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连接螺旋油管;定量注油器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内流动,穿过轴承座二上的上盖的通孔、上开口、仿形橡胶密封垫圈和注油孔,通过油嘴接头二将油滴入到位于丝孔轴承外圈内部的轴杆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油嘴接头二的外螺纹与直通润滑丝孔的内螺纹旋紧配合后具有纺杯轴承机构定位和密封的功能,油嘴接头与仿形橡胶密封垫圈压紧后形成辅助密封,两处密封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直通润滑丝孔渗油污染减震套和环状弹性体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套为螺纹减震套,螺纹减震套为中空圆筒形,在螺纹减震套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在环状弹性体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在螺纹减震套上开有注油孔,在注油孔上方固定设置有螺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三,轴承座三套置在螺纹减震套外部,并与两个钢环套圈相接触,在轴承座上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开有上开口,在上开口上面盖有上盖,通过上开口可以进行与油嘴接头有关的操作,所述凸台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在两个锁紧板之间夹有锁紧缝,在锁紧板上设置有锁紧孔,锁紧孔内穿入有螺栓,旋松或旋紧螺栓就可以控制轴承座与减震套上的钢环套圈配合的松紧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外圈为光孔轴承外圈,光孔轴承外圈为中空圆筒形,在光孔轴承外圈上开有带有倒角的直通润滑光孔,光孔轴承外圈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光孔轴承外圈的内壁上开有直通储油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油嘴接头为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的出油端由紧固螺纹管和导流头组成,紧固螺纹管和导流头之间设置有过渡倒角,紧固螺纹管带有与螺纹减震套的螺母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紧固螺纹管通过螺纹与螺纹减震套上的螺母固定并与光孔轴承外圈内部连通,且导流头前端不与轴杆接触;在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与螺母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在渡倒角式油嘴接头中部设置有压环,压环压在橡胶密封垫圈上部,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方式与螺旋油管连通,所述螺旋油管为可弯曲的柔性管,在柔性管中部设置有螺旋伸缩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的导流头伸入光孔轴承外圈内部且不与轴杆接触,紧固螺纹管与螺纹减震套一上的螺母螺纹连接,并通过压环将橡胶密封垫圈压在压环与螺母之间形成软密封,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连接螺旋油管;定量注油器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内流动,穿过轴承座三上的上盖的通孔、上开口、橡胶密封垫圈、螺母和注油孔,通过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将油滴入到位于光孔轴承外圈内部的轴杆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出油端的紧固螺纹管和导流头之间的过渡倒角紧压直通润滑光孔的倒角,具有纺杯轴承机构定位及硬密封的功能,加上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与橡胶密封垫圈压紧后形成软密封,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直通润滑光孔渗油污染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套为减震套四,减震套四为中空圆筒形,在减震套四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在环状弹性体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在减震套四开有注油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座为丝孔轴承座,丝孔轴承座套置在减震套四外部,并与钢环套圈直接接触,在丝孔轴承座上部设置有凸台,在凸台上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丝孔,凸台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两个锁紧板之间夹有锁紧缝,在锁紧板设置有锁紧孔,锁紧孔内穿入有螺栓,旋松或旋紧螺栓就可以控制丝孔轴承座与减震套上的钢环套圈配合的松紧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外圈为轴承外圈四,轴承外圈四为中空圆筒形,在轴承外圈四上开有锥形润滑孔,轴承外圈四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轴承外圈四的内壁上开有直通储油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油嘴接头为缓震油嘴接头,在缓震油嘴接头的出油端设置有空心外螺纹管,在空心外螺纹管上部设置有卡台,在空心外螺纹管下部设置有硬质芯管,在硬质芯管外部包裹有弹性体缓震头,弹性体缓震头的形状与锥形润滑孔的形状相配合,空心外螺纹管的外螺纹与凸台上的丝孔内螺纹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缓震油嘴接头的出油端旋入丝孔轴承座上的丝孔中,穿过减震套四上的注油孔并顶在轴承外圈四上的锥形润滑孔内,缓震油嘴接头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连接螺旋油管;定量注油器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内流动,穿过丝孔和注油孔,通过缓震油嘴接头将油滴入到位于轴承外圈四内部的轴杆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在硬质芯管外部包裹的弹性体缓震头的形状与锥形润滑孔相配合,旋紧后起到密封的作用并使纺杯轴承机构定位,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锥形润滑孔渗油污染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减震套为螺纹减震套,螺纹减震套为中空圆筒形,在螺纹减震套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在弹性体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在螺纹减震套上开有注油孔,在注油孔上方焊接有螺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五,轴承座五套置在螺纹减震套外部,并与两个钢环套圈相接触,在轴承座上部设置有凸台,在凸台上开有上开口,上开口上面盖有上盖,所述凸台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两个锁紧板之间夹有锁紧缝,在锁紧板设置有锁紧孔,锁紧孔内穿入有螺栓。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外圈为轴承外圈五,轴承外圈五为中空圆筒形,在轴承外圈五上开有锥形润滑孔,轴承外圈五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轴承外圈五的内壁上开有直通储油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油嘴接头为油嘴接头五,油嘴接头五的出油端带有与螺纹减震套的螺母相对应的外螺纹,油嘴接头五的进油端通过各种锁母卡扣方式与螺旋油管连通,在油嘴接头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倒角,弧形倒角的形状与锥形润滑孔相配合,在油嘴接头五与螺母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在油嘴接头五上部设置有压环,压环压在橡胶密封垫圈上,所述螺旋油管为可弯曲的柔性管,在柔性管中部设置有螺旋伸缩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油嘴接头五的出油端穿过上盖上的通孔、上开口和橡胶密封垫圈、螺母和注油孔深入到锥形润滑孔内,油嘴接头五的出油端通过外螺纹与螺纹减震套的螺母螺纹连接,油嘴接头五6d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连接螺旋油管;定量注油器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内流动,穿过轴承座五上盖的通孔、上开口、橡胶密封垫圈、螺母、注油孔和锥形润滑孔,通过油嘴接头五将油滴入到位于轴承外圈五内部的轴杆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油嘴接头端面的弧形倒角形状与锥形润滑孔相配合,旋紧后起到硬密封和纺杯轴承机构定位的作用,油嘴接头与具有弹性的橡胶密封垫圈压紧后形成辅助性的软密封,硬密封和辅助性的软密封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锥形润滑孔渗油污染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直通储油槽由位于轴承外圈内部两端的环状突出部和位于轴承外圈内部中间的环状凹陷部连接而成,环状凹陷部的环径大于环状突出部的环径,环状凹陷部和环状突出部之间通过连接坡角进行连接,在环状突出部内表面开有滚珠轨道,在轴杆4两端相应部位的外表面也开有滚珠轨道,两滚珠轨道之间装有滚珠和保持架作为支撑,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纺杯轴承,直通储油槽与轴杆、两端的滚珠及保持架共同围城较大储油空间,便于直通储油槽中的润滑油自由运动,实现对轴承两端摩擦副的润滑。
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的优点是,取消了使用顶丝固定轴承的方式,在润滑孔处使用多种新型油嘴接头,油嘴接头同时具有固定轴承、密封润滑孔和加油通道等三种功能;新型纺杯轴承具有容积更大的统一储油空腔,且没有过油狭缝,在单孔加油时仍能保持润滑油在空腔内自由运动,保证两个摩擦副都能充分给油;通过集中润滑系统可以实现定时、定量润滑及微量给油,减少摩擦副磨损;纺杯轴承上的润滑孔在工作状态和检修状态会处在不同的位置,螺旋伸缩油管很好的处理了这一问题;可以在不停止纺纱的前提下完成在线加油;出油端带有宝塔管或光面管的插管式油嘴接头适用于带顶丝机构的旧式轴承,经弹性润滑套直接深入轴承内部腔体,与现有方案相比可以减少润滑油沿润滑套和轴承外圈的接缝渗出;多种密封技术杜绝润滑油从润滑孔逸出,避免减震套弹性体因与润滑油接触而被腐蚀。上述一系列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减震套和纺杯轴承的寿命,从而显著提高纺杯轴承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设备长期维持高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螺旋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的集中润滑系统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1的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1的减震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1的轴承外圈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2的减震套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2的轴承外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3的减震套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3的轴承外圈及以此为基础的新型纺杯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4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4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4的减震套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4的轴承外圈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5的主视图。
图19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5的减震套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实施例5的轴承外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
所述纺杯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减震套、轴承外圈、轴杆4和转杯5,所述减震套、轴承外圈和轴杆4均设置在轴承座内部,转杯5固定在轴杆4端部,轴杆4插入到轴承外圈内,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轴杆4的外表面各开两个沟槽,沟槽内由两列保持架和滚珠进行支撑,减震套套置在轴承外圈外部。
所述减震套为减震套一2a,减震套一2a为中空圆筒形,在减震套一2a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35,在弹性体35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31,在减震套一2a上开有注油孔11,减震套一2a上设置有用于旋入顶丝36的顶丝螺母33。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一1a,在轴承座一1a上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上开有左上开口27a和右上开口27b,凸台17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在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一个锁紧缝19,在锁紧板18上设置有锁紧孔15,在锁紧孔15内穿入有螺栓16,旋松或旋紧螺栓16可以控制轴承座一1a与减震套一2a上的钢环套圈31配合的松紧状态,在轴承座一1a上设置有上盖14,上盖14盖在凸台17的左上开口27a和右上开口27b上,在上盖14上设置有通孔10a,在左上开口27a内塞入有带孔弹性体25,在带孔弹性体25内设置有内孔30,带孔弹性体25被轴承座一1a和减震套一2a之间的狭缝28所夹持。所述轴承外圈为轴承外圈一3a,在轴承外圈一3a上设置有直通润滑光孔13b,在轴承外圈一3a内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储油槽9a和第二环形储油槽9b,在轴承外圈中部内侧设置有过油狭缝9c,在轴承外圈中部外侧设有C型塑料环34。
所述集中润滑系统包括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螺旋油管7、油嘴接头和定量注油器43,油嘴接头通过螺旋油管7与定量注油器43相连接,且油嘴接头穿过轴承座和减震套与轴承外圈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的前端不与轴杆4接触。
所述油嘴接头为油嘴接头一6a,油嘴接头一6a的出油端插入到带孔弹性体25的内孔30内,所述出油端为宝塔管32或光面管,宝塔管32或光面管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与螺旋油管7活动连接,光面管后端也可以通过中空管与螺旋油管7固定连接,所述宝塔管32或者光面管的外径大于带孔弹性体25孔径并被带孔弹性体25夹持,在宝塔管32或者光面管前端设置有呈锥形的头部26,用可纠正旧式减震套a上的注油孔11和外圈3上的直通润滑光孔13b略微错位的情况。
油嘴接头一6a的头部26穿过上盖上的通孔、上开口、带孔弹性体的内孔、注油孔11、轴承外圈一3a上的直通润滑光孔13b,伸入轴承外圈一的内部且不与轴杆4接触;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油嘴接头一6a,将油滴入到位于轴承外圈一3a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第一环形储油槽9a,当轴杆4高速旋转时,扰动第一环形储油槽9a中的润滑油通过过油狭缝9c进入第二环形储油槽9b;减震套一2a与带孔弹性体25压紧后形成密封,油嘴接头一6a的头部26伸入轴承外圈一3a内部,防止轴承高速运转时出现直通润滑光孔13b渗油污染减震套弹性体的情况,顶丝36由轴承座一1a的右上开口27b旋入焊接在减震套一2a外壁上的顶丝螺母33并压紧C型塑料环34,从而使纺杯轴承机构定位。
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在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的控制下,完成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定量注油器43用于在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定量储油、定量注油的循环,所述定量注油器43为加压式定量注油器或卸压式定量注油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
所述纺杯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减震套、轴承外圈、轴杆4和转杯5,所述减震套、轴承外圈和轴杆4均设置在轴承座内部,转杯5固定在轴杆4端部,轴杆4插入到轴承外圈内,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轴杆4的外表面各开两个沟槽,沟槽内由两列保持架和滚珠进行支撑,减震套套置在轴承外圈外部。
所述减震套为减震套二2e,减震套二2e为中空圆筒形,在减震套二2e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35,在弹性体35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31,在减震套二2e上开有注油孔11。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二1e,轴承座二1e套置在减震套二2e外部,并与两个钢环套圈31接触,轴承座二1e上部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上开有上开口27,在上开口27上面盖有上盖14,凸台17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锁紧缝19,锁紧板18设置有锁紧孔15,锁紧孔15内设置有螺栓16,旋松或旋紧螺栓16就可以控制轴承座与减震套上的钢环套圈31配合的松紧状态。 所述轴承外圈为丝孔轴承外圈3e,丝孔轴承外圈3e为中空圆筒形,在丝孔轴承外圈3e上开有带有内螺纹的直通润滑丝孔13c,在直通润滑丝孔13c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丝孔轴承外圈3e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丝孔轴承外圈3e的内壁开有直通储油槽9。
所述集中润滑系统包括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螺旋油管7、油嘴接头和定量注油器43,油嘴接头通过螺旋油管7与定量注油器43相连接,且油嘴接头穿过轴承座和减震套与轴承外圈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的前端不与轴杆4接触。
所述油嘴接头为油嘴接头二6e,油嘴接头二6e的出油端带有与丝孔轴承外圈3e上的直通润滑丝孔13c相配合的外螺纹,油嘴接头二6e通过螺纹与丝孔轴承外圈3e固定连接并与丝孔轴承外圈3e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二6e的出油端不与轴杆4接触,在油嘴接头二6e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倒角21,在油嘴接头二6e中部设置有压环,在油嘴接头二6e上穿有仿形橡胶密封垫圈22,仿形橡胶密封垫圈22通过压环压在减震套二2e外壁上;所述油嘴接头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与螺旋油管7连通,所述螺旋油管7为可弯曲的柔性管,在柔性管中部设置有螺旋伸缩部8。
油嘴接头二6e的出油端伸入丝孔轴承外圈3e内部,且不与轴杆4接触;油嘴接头二6e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连接螺旋油管7;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轴承座二1e上的上盖14的通孔10a、上开口27、仿形橡胶密封垫圈22和注油孔11,通过油嘴接头二6e将油滴入到位于丝孔轴承外圈3e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9;油嘴接头的外螺纹与直通润滑丝孔13c的内螺纹旋紧配合并与仿形橡胶密封垫圈22压紧后形成软密封,软、硬密封可以有效的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直通润滑丝孔13c渗油污染减震套弹性体35的情况。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在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的控制下,完成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定量注油器43用于在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定量储油、定量注油的循环,所述定量注油器43为加压式定量注油器或卸压式定量注油器。
同时,油嘴接头二6e的外螺纹与直通润滑丝孔13c的内螺纹旋紧配合后具有纺杯轴承机构定位和密封的功能,油嘴接头二6e与仿形橡胶密封垫圈22压紧后形成辅助密封,两处密封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直通润滑丝孔13c渗油污染减震套二2e和环状弹性体35的情况。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
所述纺杯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减震套、轴承外圈、轴杆4和转杯5,所述减震套、轴承外圈和轴杆4均设置在轴承座内部,转杯5固定在轴杆4端部,轴杆4插入到轴承外圈内,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轴杆4的外表面各开两个沟槽,沟槽内由两列保持架和滚珠进行支撑,减震套套置在轴承外圈外部。
所述减震套为螺纹减震套一2b,螺纹减震套一2b为中空圆筒形,在螺纹减震套一2b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35,在环状弹性体35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31,在螺纹减震套一2b上开有注油孔11,在注油孔上方固定设置有螺母12。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三1b,轴承座三1b套置在螺纹减震套一2b外部,并与两个钢环套圈31相接触,在轴承座上部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上开有上开口27,在上开口27上面盖有上盖14,通过上开口27可以进行与油嘴接头有关的操作,所述凸台17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在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锁紧缝19,在锁紧板18上设置有锁紧孔15,锁紧孔15内穿入有螺栓16,旋松或旋紧螺栓16就可以控制轴承座与减震套上的钢环套圈31配合的松紧状态。所述轴承外圈为光孔轴承外圈3b,光孔轴承外圈3b为中空圆筒形,在光孔轴承外圈3b上开有带有倒角的直通润滑光孔13b,光孔轴承外圈3b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光孔轴承外圈3b的内壁上开有直通储油槽9。
所述集中润滑系统包括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螺旋油管7、油嘴接头和定量注油器43,油嘴接头通过螺旋油管7与定量注油器43相连接,且油嘴接头穿过轴承座和减震套与轴承外圈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的前端不与轴杆4接触。
所述油嘴接头为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的出油端由紧固螺纹管39和导流头48组成,紧固螺纹管39和导流头48之间设置有过渡倒角24,紧固螺纹管39带有与螺纹减震套一2b的螺母12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紧固螺纹管39通过螺纹与螺纹减震套一2b上的螺母12固定并与光孔轴承外圈3b内部连通,且导流头48前端不与轴杆4接触;在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与螺母1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23,在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中部设置有压环,压环压在橡胶密封垫圈23上部,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方式与螺旋油管7连通,所述螺旋油管7为可弯曲的柔性管,在柔性管中部设置有螺旋伸缩部8。
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的导流头48伸入光孔轴承外圈3b内部且不与轴杆4接触,紧固螺纹管39与螺纹减震套b上的螺母12螺纹连接,并通过压环将橡胶密封垫圈23压在压环与螺母之间形成软密封,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连接螺旋油管7;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轴承座三上的上盖14的通孔10a、上开口27、橡胶密封垫圈23、螺母12和注油孔11,通过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将油滴入到位于光孔轴承外圈3b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9。
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在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的控制下,完成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定量注油器43用于在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定量储油、定量注油的循环,所述定量注油器43为加压式定量注油器或卸压式定量注油器。
同时,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出油端的紧固螺纹管39和导流头48之间的过渡倒角24紧压直通润滑光孔13b的倒角,具有纺杯轴承机构定位及硬密封的功能,加上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与橡胶密封垫圈23压紧后形成软密封,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直通润滑光孔13b渗油污染的情况。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
所述纺杯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减震套、轴承外圈、轴杆4和转杯5,所述减震套、轴承外圈和轴杆4均设置在轴承座内部,转杯5固定在轴杆4端部,轴杆4插入到轴承外圈内,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轴杆4的外表面各开两个沟槽,沟槽内由两列保持架和滚珠进行支撑,减震2套置在轴承外圈外部。
所述减震套为减震套四2c,减震套四2c为中空圆筒形,在减震套四2c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35,在环状弹性体35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31,在减震套四2c开有注油孔11。所述轴承座为丝孔轴承座1c,丝孔轴承座1c套置在减震套四2c外部,并与钢环套圈31直接接触,在丝孔轴承座1c上部设置有凸台17,在凸台17上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丝孔10b,凸台17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锁紧缝19,在锁紧板18设置有锁紧孔15,锁紧孔15内穿入有螺栓16,旋松或旋紧螺栓16就可以控制丝孔轴承座1c与减震套上的钢环套圈31配合的松紧状态。所述轴承外圈为轴承外圈四3c,轴承外圈四3c为中空圆筒形,在轴承外圈四3c上开有锥形润滑孔13a,轴承外圈四3c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轴承外圈四3c的内壁上开有直通储油槽9。
所述集中润滑系统包括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螺旋油管7、油嘴接头和定量注油器43,油嘴接头通过螺旋油管7与定量注油器43相连接,且油嘴接头穿过轴承座和减震套与轴承外圈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的前端不与轴杆4接触。
所述油嘴接头为缓震油嘴接头6c,在缓震油嘴接头6c的出油端设置有空心外螺纹管,在空心外螺纹管上部设置有卡台,在空心外螺纹管下部设置有硬质芯管,在硬质芯管外部包裹有弹性体缓震头38,弹性体缓震头38的形状与锥形润滑孔13a的形状相配合,空心外螺纹管的外螺纹与凸台17上的丝孔10b内螺纹相配合。
所述缓震油嘴接头6c的出油端旋入丝孔轴承座1c上的丝孔10b中,穿过减震套四2c上的注油孔11并顶在轴承外圈四3c上的锥形润滑孔13a内,缓震油嘴接头6c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连接螺旋油管7;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丝孔10b和注油孔11,通过缓震油嘴接头6c将油滴入到位于轴承外圈四3c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9。
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在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的控制下,完成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定量注油器43用于在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定量储油、定量注油的循环,所述定量注油器43为加压式定量注油器或卸压式定量注油器。
同时,在硬质芯管外部包裹的弹性体缓震头38的形状与锥形润滑孔13a相配合,旋紧后起到密封的作用并使纺杯轴承机构定位,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锥形润滑孔13a渗油污染的情况。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
所述纺杯轴承机构包括轴承座、减震套、轴承外圈、轴杆4和转杯5,所述减震套、轴承外圈和轴杆4均设置在轴承座内部,转杯5固定在轴杆4端部,轴杆4插入到轴承外圈内,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轴杆的外表面各开两个沟槽,沟槽内由两列保持架和滚珠进行支撑,减震套套置在轴承外圈外部。
所述减震套为螺纹减震套二2d,螺纹减震套二2d为中空圆筒形,在螺纹减震套二2d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35,在弹性体35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31,在螺纹减震套二2d上开有注油孔11,在注油孔上方焊接有螺母12。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五1d,轴承座五1d套置在螺纹减震套二2d外部,并与两个钢环套圈31相接触,在轴承座上部设置有凸台17,在凸台17上开有上开口27,上开口27上面盖有上盖14,所述凸台17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锁紧缝19,在锁紧板18设置有锁紧孔15,锁紧孔15内穿入有螺栓16,旋松或旋紧螺栓16就可以控制轴承座与螺纹减震套二2d上的钢环套圈31配合的松紧状态。所述轴承外圈为轴承外圈五3d,轴承外圈五3d为中空圆筒形,在轴承外圈五3d上开有锥形润滑孔13a,轴承外圈五3d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轴承外圈五3d的内壁上开有直通储油槽9。
所述集中润滑系统包括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螺旋油管7、油嘴接头和定量注油器43,油嘴接头通过螺旋油管7与定量注油器43相连接,且油嘴接头穿过轴承座和减震套与轴承外圈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的前端不与轴杆4接触。
所述油嘴接头为油嘴接头五6d,油嘴接头五6d的出油端带有与螺纹减震套二2d的螺母12相对应的外螺纹,油嘴接头五6d的进油端通过各种锁母卡扣20方式与螺旋油管7连通,在油嘴接头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倒角21,弧形倒角21的形状与锥形润滑孔13a相配合,在油嘴接头五6d与螺母1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23,在油嘴接头五6d上部设置有压环,压环压在橡胶密封垫圈23上,所述螺旋油管7为可弯曲的柔性管,在柔性管中部设置有螺旋伸缩部8。
油嘴接头五6d的出油端穿过上盖上的通孔10a、上开口和橡胶密封垫圈23、螺母12和注油孔深入到锥形润滑孔13a内,油嘴接头五6d的出油端通过外螺纹与螺纹减震套二2d的螺母12螺纹连接,油嘴接头五6d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连接螺旋油管7;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轴承座五1d上盖14的通孔10a、上开口27、橡胶密封垫圈23、螺母12、注油孔11和锥形润滑孔13a,通过油嘴接头五6d将油滴入到位于轴承外圈五3d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9。
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在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的控制下,完成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定量注油器43用于在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定量储油、定量注油的循环,所述定量注油器43为加压式定量注油器或卸压式定量注油器。
同时,油嘴接头6d端面的弧形倒角21形状与锥形润滑孔13a相配合,旋紧后起到硬密封和纺杯轴承机构定位的作用,油嘴接头6d与具有弹性的橡胶密封垫圈23压紧后形成辅助性的软密封,硬密封和辅助性的软密封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锥形润滑孔13a渗油污染的情况。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纺织机纺杯轴承机构的结构与实施例1至5纺织机纺杯轴承机构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轴承座上设置有供油管固定孔、供油管固定槽或供油管固定块。供油管固定孔、供油管固定槽或供油管固定块进一步对供油管的管体进行固定,防止供油管松脱、位移产生磨损。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纺织机纺杯轴承机构的结构与实施例1至5纺织机纺杯轴承机构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各种快速插接或固定连接的现有技术实现螺旋油管与油嘴接头、插接式油嘴接头、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缓震油嘴接头的连通,代替锁母卡扣旋接技术。
实施例8
上述实施例中的直通储油槽9均由位于轴承外圈内部两端的环状突出部和位于轴承外圈内部中间的环状凹陷部连接而成,环状凹陷部的环径大于环状突出部的环径,环状凹陷部和环状突出部之间通过连接坡角进行连接,在环状突出部内表面开有滚珠轨道,在轴杆4两端相应部位的外表面也开有滚珠轨道,两滚珠轨道之间装有滚珠和保持架作为支撑,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纺杯轴承机构,直通储油槽9与轴杆4、两端的滚珠及保持架共同围城储油较大空间,便于直通储油槽9中的润滑油自由运动,实现对轴承两端摩擦副的润滑。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为对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其并非意在对本发明进行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 ( 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 ) 均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理解相同。还须明确的是,除在本文中有明确的定义外,诸如字典中通常定义的术语应该解释为在本说明书以及相关技术的语境中可具有一致的意思,而不应解释的理想化或过分形式化。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处于简要和清楚地考虑或不再赘述。

Claims (26)

1.一种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包括轴承座、减震套、轴承外圈、轴杆(4)和转杯(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轴承外圈和轴杆(4)均设置在轴承座内部,转杯(5)固定在轴杆(4)端部,轴杆(4)插入到轴承外圈内,在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轴杆(4)的外表面各开两个沟槽,沟槽内由两列保持架和滚珠进行支撑,减震套套置在轴承外圈外部;还包括集中润滑系统,所述集中润滑系统包括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螺旋油管(7)、油嘴接头和定量注油器(43),油嘴接头通过螺旋油管(7)与定量注油器(43)相连接,且油嘴接头穿过轴承座和减震套与轴承外圈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的前端不与轴杆(4)接触;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在时间程序控制装置(41)的控制下,完成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定量注油器(43)用于在可卸压的润滑油泵(42)加压、保持压力、卸压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定量储油、定量注油的循环,所述定量注油器(43)为加压式定量注油器或卸压式定量注油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为减震套一(2a),减震套一(2a)为中空圆筒形,在减震套一(2a)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35),在弹性体(35)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31),在减震套一(2a)上开有注油孔(11),减震套一(2a)上设置有用于旋入顶丝(36)的顶丝螺母(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一(1a),在轴承座一(1a)上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上开有左上开口(27a)和右上开口(27b),凸台(17)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在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一个锁紧缝(19),在锁紧板(18)上设置有锁紧孔(15),在锁紧孔(15)内穿入有螺栓(16),在轴承座一(1a)上设置有上盖(14),上盖(14)盖在凸台(17)的左上开口(27a)和右上开口(27b)上,在上盖(14)上设置有通孔(10a),在左上开口(27a)内塞入有带孔弹性体(25),在带孔弹性体(25)内设置有内孔(30),带孔弹性体(25)被轴承座一(1a)和减震套一(2a)之间的狭缝(28)所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为轴承外圈一(3a),在轴承外圈一(3a)上设置有直通润滑光孔(13b),在轴承外圈一(3a)内部与轴杆(4)围成第一环形储油槽(9a)和第二环形储油槽(9b),在轴承外圈中部内侧轴杆(4)围成过油狭缝(9c),在轴承外圈中部外侧设有C型塑料环(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接头为油嘴接头一(6a),油嘴接头一(6a)的出油端插入到带孔弹性体(25)的内孔(30)内,所述出油端为宝塔管(32)或光面管,宝塔管(32)或光面管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与螺旋油管(7)活动连接,所述宝塔管(32)或者光面管的外径大于带孔弹性体(25)孔径并被带孔弹性体(25)夹持,在宝塔管(32)或者光面管前端设置有呈锥形的头部(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油嘴接头一(6a)的头部(26)穿过上盖上的通孔、上开口、带孔弹性体的内孔、注油孔(11)、轴承外圈一(3a)上的直通润滑光孔(13b),伸入轴承外圈一的内部且不与轴杆(4)接触;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油嘴接头一(6a),将油滴入到位于轴承外圈一(3a)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第一环形储油槽(9a),当轴杆(4)高速旋转时,扰动第一环形储油槽(9a)中的润滑油通过过油狭缝(9c)进入第二环形储油槽(9b);减震套一(2a)与带孔弹性体(25)压紧后形成密封,油嘴接头一(6a)的头部(26)伸入轴承外圈一(3a)内部,顶丝(36)由轴承座一(1a)的右上开口(27b)旋入焊接在减震套一(2a)外壁上的顶丝螺母(33)并压紧C型塑料环(34),从而使纺杯轴承机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为减震套二(2e),减震套二(2e)为中空圆筒形,在减震套二(2e)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35),在弹性体(35)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31),在减震套二(2e)上开有注油孔(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二(1e),轴承座二(1e)套置在减震套二(2e)外部,并与两个钢环套圈(31)接触,轴承座二(1e)上部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上开有上开口(27),在上开口(27)上面盖有上盖(14),凸台(17)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锁紧缝(19),锁紧板(18)设置有锁紧孔(15),锁紧孔(15)内设置有螺栓(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为丝孔轴承外圈(3e),丝孔轴承外圈(3e)为中空圆筒形,在丝孔轴承外圈(3e)上开有带有内螺纹的直通润滑丝孔(13c),在直通润滑丝孔(13c)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丝孔轴承外圈(3e)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丝孔轴承外圈(3e)的内壁开有直通储油槽(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接头为油嘴接头二(6e),油嘴接头二(6e)的出油端带有与丝孔轴承外圈(3e)上的直通润滑丝孔(13c)相配合的外螺纹,油嘴接头二(6e)通过螺纹与丝孔轴承外圈(3e)固定连接并与丝孔轴承外圈(3e)内部连通,同时油嘴接头二(6e)的出油端不与轴杆(4)接触,在油嘴接头二(6e)的端面设置有弧形倒角(21),在油嘴接头二(6e)中部设置有压环,在油嘴接头二(6e)上穿有仿形橡胶密封垫圈(22),仿形橡胶密封垫圈(22)通过压环压在减震套二(2e)外壁上;所述油嘴接头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与螺旋油管(7)连通,所述螺旋油管(7)为可弯曲的柔性管,在柔性管中部设置有螺旋伸缩部(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接头二(6e)的出油端伸入丝孔轴承外圈(3e)内部,且不与轴杆(4)接触;油嘴接头二(6e)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连接螺旋油管(7);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轴承座二(1e)上的上盖(14)的通孔(10a)、上开口(27)、仿形橡胶密封垫圈(22)和注油孔(11),通过油嘴接头二(6e)将油滴入到位于丝孔轴承外圈(3e)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9);油嘴接头二(6e)的外螺纹与直通润滑丝孔(13c)的内螺纹旋紧配合后具有纺杯轴承机构定位和密封的功能,油嘴接头二(6e)与仿形橡胶密封垫圈(22)压紧后形成辅助密封,两处密封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直通润滑丝孔(13c)渗油污染减震套二(2e)和环状弹性体(35)的情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为螺纹减震套一(2b),螺纹减震套一(2b)为中空圆筒形,在螺纹减震套一(2b)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35),在环状弹性体(35)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31),在螺纹减震套一(2b)上开有注油孔(11),在注油孔上方固定设置有螺母(1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三(1b),轴承座三(1b)套置在螺纹减震套一(2b)外部,并与两个钢环套圈(31)相接触,在轴承座上部设置有凸台(17),凸台(17)上开有上开口(27),在上开口(27)上面盖有上盖(14),所述凸台(17)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在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锁紧缝(19),在锁紧板(18)上设置有锁紧孔(15),锁紧孔(15)内穿入有螺栓(1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为光孔轴承外圈(3b),光孔轴承外圈(3b)为中空圆筒形,在光孔轴承外圈(3b)上开有带有倒角的直通润滑光孔(13b),光孔轴承外圈(3b)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光孔轴承外圈(3b)的内壁上开有直通储油槽(9)。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接头为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的出油端由紧固螺纹管(39)和导流头(48)组成,紧固螺纹管(39)和导流头(48)之间设置有过渡倒角(24),紧固螺纹管(39)带有与螺纹减震套一(2b)的螺母(12)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紧固螺纹管(39)通过螺纹与螺纹减震套一(2b)上的螺母(12)固定并与光孔轴承外圈(3b)内部连通,且导流头(48)前端不与轴杆(4)接触;在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与螺母(1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23),在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中部设置有压环,压环压在橡胶密封垫圈(23)上部,形成软密封,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方式与螺旋油管(7)连通,所述螺旋油管(7)为可弯曲的柔性管,在柔性管中部设置有螺旋伸缩部(8)。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的导流头(48)伸入光孔轴承外圈(3b)内部且不与轴杆(4)接触,紧固螺纹管(39)与螺纹减震套一(2b)上的螺母(12)螺纹连接,并通过压环将橡胶密封垫圈(23)压在压环与螺母之间,形成软密封,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连接螺旋油管(7);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轴承座三上的上盖(14)的通孔(10a)、上开口(27)、橡胶密封垫圈(23)、螺母(12)和注油孔(11),通过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将油滴入到位于光孔轴承外圈(3b)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9);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出油端的紧固螺纹管(39)和导流头(48)之间的过渡倒角(24)紧压直通润滑光孔(13b)的倒角,具有纺杯轴承机构定位及硬密封的功能,加上过渡倒角式油嘴接头(6b)与橡胶密封垫圈(23)压紧后形成软密封,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直通润滑光孔(13b)渗油污染的情况。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为丝孔轴承座(1c),丝孔轴承座(1c)套置在减震套四(2c)外部,并与钢环套圈(31)直接接触,在丝孔轴承座(1c)上部设置有凸台(17),在凸台(17)上设置有具有内螺纹的丝孔(10b),凸台(17)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锁紧缝(19),在锁紧板(18)设置有锁紧孔(15),锁紧孔(15)内穿入有螺栓(16)。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为轴承外圈四(3c),轴承外圈四(3c)为中空圆筒形,在轴承外圈四(3c)上开有锥形润滑孔(13a),轴承外圈四(3c)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轴承外圈四(3c)的内壁上开有直通储油槽(9)。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接头为缓震油嘴接头(6c),在缓震油嘴接头(6c)的出油端设置有空心外螺纹管,在空心外螺纹管上部设置有卡台,在空心外螺纹管下部设置有硬质芯管,在硬质芯管外部包裹有弹性体缓震头(38),弹性体缓震头(38)的形状与锥形润滑孔(13a)的形状相配合,空心外螺纹管的外螺纹与凸台(17)上的丝孔(10b)内螺纹相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油嘴接头(6c)的出油端旋入丝孔轴承座(1c)上的丝孔(10b)中,穿过减震套四(2c)上的注油孔(11)并顶在轴承外圈四(3c)上的锥形润滑孔(13a)内,缓震油嘴接头(6c)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连接螺旋油管(7);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丝孔(10b)和注油孔(11),通过缓震油嘴接头(6c)将油滴入到位于轴承外圈四(3c)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9),在硬质芯管外部包裹的弹性体缓震头(38)的形状与锥形润滑孔(13a)相配合,旋紧后起到密封的作用并使纺杯轴承机构定位,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锥形润滑孔(13a)渗油污染的情况。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为螺纹减震套二(2d),螺纹减震套二(2d)为中空圆筒形,在螺纹减震套二(2d)两端外部设置有环状弹性体(35),在弹性体(35)外部套置有钢环套圈(31),在螺纹减震套二(2d)上开有注油孔(11),在注油孔上方焊接有螺母(12)。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为轴承座五(1d),轴承座五(1d)套置在螺纹减震套二(2d)外部,并与两个钢环套圈(31)相接触,在轴承座上部设置有凸台(17),在凸台(17)上开有上开口(27),上开口(27)上面盖有上盖(14),所述凸台(17)向后延伸形成两个平行的锁紧板(18),两个锁紧板(18)之间夹有锁紧缝(19),在锁紧板(18)设置有锁紧孔(15),锁紧孔(15)内穿入有螺栓(16)。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为轴承外圈五(3d),轴承外圈五(3d)为中空圆筒形,在轴承外圈五(3d)上开有锥形润滑孔(13a),轴承外圈五(3d)的外壁为光滑圆柱形,在轴承外圈五(3d)的内壁上开有直通储油槽(9)。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嘴接头为油嘴接头五(6d),油嘴接头五(6d)的出油端带有与螺纹减震套二(2d)的螺母(12)相对应的外螺纹,油嘴接头五(6d)的进油端通过各种锁母卡扣(20)方式与螺旋油管(7)连通,在油嘴接头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倒角(21),弧形倒角(21)的形状与锥形润滑孔(13a)相配合形成硬密封,在油嘴接头五(6d)与螺母(1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圈(23),在油嘴接头五(6d)上部设置有压环,压环压在橡胶密封垫圈(23)上,所述螺旋油管(7)为可弯曲的柔性管,在柔性管中部设置有螺旋伸缩部(8)。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油嘴接头五(6d)的出油端穿过上盖上的通孔(10a)、上开口和橡胶密封垫圈(23)、螺母(12)和注油孔深入到锥形润滑孔(13a)内,油嘴接头五(6d)的出油端通过外螺纹与螺纹减震套二(2d)的螺母(12)螺纹连接,油嘴接头五(6d)的进油端通过锁母卡扣(20)连接螺旋油管(7);定量注油器(43)注出的润滑油在螺旋油管(7)内流动,穿过轴承座五(1d)上盖(14)的通孔(10a)、上开口(27)、橡胶密封垫圈(23)、螺母(12)、注油孔(11)和锥形润滑孔(13a),通过油嘴接头五(6d)将油滴入到位于轴承外圈五(3d)内部的轴杆(4)表面,并最终依靠重力流入直通储油槽(9),油嘴接头(6d)端面的弧形倒角(21)形状与锥形润滑孔(13a)相配合,旋紧后起到硬密封和纺杯轴承机构定位的作用,油嘴接头(6d)与具有弹性的橡胶密封垫圈(23)压紧后形成辅助性的软密封,硬密封和辅助性的软密封保证轴承高速运转时不会出现锥形润滑孔(13a)渗油污染的情况。
26.根据权利要求9、14、18或23所述的适用于转杯纺纱机纺杯轴承机构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储油槽(9)由位于轴承外圈内部两端的环状突出部和位于轴承外圈内部中间的环状凹陷部连接而成,环状凹陷部的环径大于环状突出部的环径,环状凹陷部和环状突出部之间通过连接坡角进行连接,在环状突出部内表面开有滚珠轨道,在轴杆(4)两端相应部位的外表面也开有滚珠轨道,两滚珠轨道之间装有滚珠和保持架作为支撑,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纺杯轴承机构,直通储油槽(9)与轴杆(4)、两端的滚珠及保持架共同围成较大储油空间,便于直通储油槽(9)中的润滑油自由运动,实现对轴承两端摩擦副的润滑。
CN201510663914.0A 2015-10-15 2015-10-15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Active CN105155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3914.0A CN105155055B (zh) 2015-10-15 2015-10-15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3914.0A CN105155055B (zh) 2015-10-15 2015-10-15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5055A CN105155055A (zh) 2015-12-16
CN105155055B true CN105155055B (zh) 2017-11-24

Family

ID=5479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3914.0A Active CN105155055B (zh) 2015-10-15 2015-10-15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550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1618B (zh) * 2017-11-24 2023-11-03 江苏康康同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杯纺纱机用纺杯轴承的润滑系统
CZ2019385A3 (cs) * 2019-06-18 2020-12-30 Rieter Cz S.R.O. Uložení spřádacího rotoru rotorového dopřádacího stroje a krytka s trnem pro uzavření otvoru pro domazávání dvouřadého kuličkového ložiska spřádacího rotoru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9414A (en) * 1969-07-17 1971-08-17 Lev Judelevich Polyakovsky Twisting and forming device for a pneumatic spinning system
CN1225425A (zh) * 1998-02-02 1999-08-11 里特埃利特斯公司 一种高速轴承,特别是气流纺纱机高速轴承的辅助润滑系统
CN1232930A (zh) * 1998-02-02 1999-10-27 里特埃利特斯公司 一种特别是用于气流纺纱机的带有弹性元件的高速轴承
CN1322866A (zh) * 2000-05-10 2001-11-21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自由端式纺纱装置的磁性轴承装置
CN1446958A (zh) * 2002-03-25 2003-10-08 里特机械公司 气流纺纱杯的一个立式止推轴承用的润滑脂筒
CN1914431A (zh) * 2004-02-18 2007-02-14 泰斯博斯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高速转子的轴承装置
CN205133854U (zh) * 2015-10-15 2016-04-06 郑州润飞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9414A (en) * 1969-07-17 1971-08-17 Lev Judelevich Polyakovsky Twisting and forming device for a pneumatic spinning system
CN1225425A (zh) * 1998-02-02 1999-08-11 里特埃利特斯公司 一种高速轴承,特别是气流纺纱机高速轴承的辅助润滑系统
CN1232930A (zh) * 1998-02-02 1999-10-27 里特埃利特斯公司 一种特别是用于气流纺纱机的带有弹性元件的高速轴承
CN1322866A (zh) * 2000-05-10 2001-11-21 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自由端式纺纱装置的磁性轴承装置
CN1446958A (zh) * 2002-03-25 2003-10-08 里特机械公司 气流纺纱杯的一个立式止推轴承用的润滑脂筒
CN1914431A (zh) * 2004-02-18 2007-02-14 泰斯博斯有限公司 用于安装高速转子的轴承装置
CN205133854U (zh) * 2015-10-15 2016-04-06 郑州润飞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55055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61687B2 (en) Wellhead sealing device of sucker-rod pumping machine
CN105155055B (zh)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CN205012943U (zh) 一种连续油管旋转冲洗工具
CN106246731A (zh) 滚动轴承装置
CN205133854U (zh) 转杯纺纱机的纺杯轴承机构及润滑系统
CN206268268U (zh) 一种油润滑的轴套装置
CN206129889U (zh) 一种旋转滤网的轴承润滑油路监测系统
CN202531086U (zh) 可润滑式抽油机井口光杆密封盘根盒
CN204140322U (zh) 压缩机、压缩机油路结构及曲轴
CN104389778B (zh) 盘根密封装置及应用方法
CN108561521A (zh) 丝杆装置的润滑结构
CN102889463A (zh) 一种单柱塞多线多点并联自动润滑泵
CN108278383B (zh) 一种强制密封球阀及其注脂清洗方法
CN103659452A (zh) 一种间歇式自动循环润滑系统
CN103486423A (zh) 一种万向接轴自润滑装置
CN205260587U (zh) 一种转轴结构
CN206528541U (zh) 紧凑型张紧装置
CN115013713A (zh) 一种用于航空器机轮轴承的压力注油方法和装置
CN205242054U (zh) 一种自动加油的旋梭轴结构及绣花机旋梭箱
CN110513069B (zh) 一种基于油井口抽油器械的密封装置
CN100400905C (zh) 一种带密封结构的销轴装置
CN201080522Y (zh) 倍捻机龙带张紧轮偏心小轴轴承润滑装置
CN206397962U (zh) 十字轴用密封盖以及十字轴总成和传动轴
CN206267959U (zh) 发动机增压器快速润滑系统
CN202270899U (zh) 一种蒸汽-空气锤的润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50000 No. 10, No. 3, building No. 238, South Tongbai Road, Zhongyuan District, Henan, Zhengzhou, 1004

Applicant after: Zhengzhou run Bea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0000 No. 10, No. 3, building No. 238, South Tongbai Road, Zhongyuan District, Henan, Zhengzhou, 1004

Applicant before: ZHENGZHOU RUNFEI MARKETING PLANNING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