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5104B -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5104B
CN105145104B CN201510666090.2A CN201510666090A CN105145104B CN 105145104 B CN105145104 B CN 105145104B CN 201510666090 A CN201510666090 A CN 201510666090A CN 105145104 B CN105145104 B CN 105145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etillae
rhizoma bletillae
tuber
pseudobulbus bletillae
pseudobul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660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5104A (zh
Inventor
向华
唐克华
唐忠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jie Xinn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BENCA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BENCA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BENCA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660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451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45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5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5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5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00Apparatus, or methods of use thereof, for testing or treating seed, roots, or the like, prior to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利用白芨块茎分割繁殖育苗方法,经过白芨鲜块茎的预处理、光照处理、低温处理、诱芽处理、诱根处理、白芨苗移栽、后期管理等步骤。该方法直接以白芨块茎为培养材料,使得外植体比种子育苗更为粗壮,抗病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又充分保证了白芨种苗的遗传稳定性,避免了种苗出现变异的现象。通过光照、分割低温处理,去除主芽对其它侧芽的抑制作用,能快速促进白芨芽体产生,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本培养方法出芽快,增殖率高,方法简单,不需要增加组培设备,生产成本低,可批量生产,应用价值高。

Description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育苗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针对白芨块茎进行分割快速诱导出白芨苗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又名白给、箬兰,为兰科白及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假鳞茎块根状,白色,肥厚,有指状分歧。白芨块茎主要应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其球茎含白及胶质、淀粉、挥发油等。药用,有收效、补肺止血、消肿等作用,外敷治创伤出血、痈肿、烫伤、疔疮等。花美丽,栽培供观赏。茎粗壮,直立,高30-60厘米。叶3-6枚,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稀疏,有花3-8朵,花大而美丽,紫红色。花瓣3,唇瓣倒卵长圆形,深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侧裂片部分包覆蕊柱。萼片3,花瓣状。蒴果,圆柱状,上面,6纵棱突出。种子细小如尘埃。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果熟期11月中、下旬。有变种白花白芨,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必须带顶芽分割。亦可采用播种繁殖,但因种子细小,发育不全,需用培养基无菌接种,操作复杂,故罕用。
目前,白芨的供需量差额太大,造成大量采集和消耗野生植物资源,再加上南方各省的丘陵山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加大,也加剧野生白芨产量年年下降,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的濒危甚至灭绝。同时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也进一步导致药用植物资源的匮乏。从文献资料来看,目前主要以用白芨球茎繁殖,栽种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和腐植质壤土,需温暖较阴湿的环境。
公开号为CN101940158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利用白芨种子快速繁殖小苗的方法,采用碘伏溶液浸泡消毒白芨种子,在智能气候箱中诱导丛生芽阶段,采用改良培养基,并合理调整发育温度,光照经过35~50天培育成的幼苗植入盛有基质的不锈钢盘或瓷盘中,再放入20~26℃室内炼苗,白芨幼苗生长3~4个月进入大田栽植。缩短幼苗成苗周期,提高了白芨幼苗在大田中的成活率,避免了原技术用氯化汞溶液消毒白芨种子时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很多白芨种子发育不完全,基本上白芨种子不发芽,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难以大规模推广该技术。
公开号为CN102283115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快速繁殖白芨苗的方法:选择白芨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2)种子消毒后接种至萌发培养基,7天左右种子萌发,14天左右形成原球茎,切割原球茎,转接至原球茎增殖培养基。3)原球茎转接至丛生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4)切割丛生芽使其大量繁殖,等丛生芽长成高约3cm的小苗后转接至生根壮苗培养基,待苗长成高约7~10cm时移栽。解决了目前白芨无性繁殖存在的种苗携带病毒、品种退化、有效产量低等问题。本发明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获得大量有性繁殖的无病毒苗,与传统繁殖方式相比,产量提高约30%,对缓解白芨的市场供需矛盾有积极意义。采用该法能使白芨形成种植规模,但是其种植管理较难,种植时间也加长,并且组培苗的本身成本高,农民经济效益并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也难以大规模推广该技术。
公开号为CN103609312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白芨种子室外播种繁殖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育苗床准备:在山上开深度为20~30厘米的坑,底部垫上塑料薄膜,薄膜上放10~20厘米厚的山基土,细度在1厘米以下,将山基土喷水至饱和;取150目以下的河沙在日光下晒3~7天;取150目以下的腐殖土,用90℃的以上的蒸汽消毒30~60分钟,降至常温;取150目以下的松木屑,用90℃的以上的蒸汽消毒30~60分钟,降至常温;按河沙∶腐殖土∶松木屑=10∶5~7∶3~5的体积比混合均匀作为培养基;在山基土上放培养基5~10厘米厚,喷水至培养基饱和;在培养基上放一层1厘米的水苔屑,喷水至饱和;(2)播种:在100份的“菌王”500倍液中加入5~20份的普通食醋制成浸种液;将白芨种子放入浸种液中浸种10~24小时;过滤后用50克的纸包好在阳光下晒3~5小时;将白芨种子均匀地播撒在水苔屑上;将浸种液均匀地喷在水苔屑上;播种量为每平方米3~5克;(3)管理:用黑色塑料膜做成拱棚将苗床罩住,并在四周开通风孔;保持棚内温度在10~30℃、湿度在80%以上;每周喷一次水至水苔屑饱和;隔周浇施医用阿司匹林1000倍液1次,用量为每平方米500~1000毫升;隔周浇施“菌王”500倍液加入1%至10%的食用醋一次,用量为每平方米600~1200毫升;培养4~6个月出芽完成后去掉塑料膜,用遮荫网遮荫;继续每周的喷水和隔周的施药及除草防虫工作;待白芨苗的叶片达5~8厘米后即可移栽。
公开号为CN104380994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白芨的规模化高产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种苗的繁殖、炼苗、大田移栽、生长期管理、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和采收。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微生物技术与生态种植技术相结合,使用的EM原露快速的促进植物的生长、分解了药物的残留,大大的缩短了种植的周期和提高了白芨的产量,与传统的种植方法相比,白芨的种植周期缩短了1~2年,3年即可采收,采收后的白芨根茎个大、色正、其亩产量是传统根茎栽培的2~3倍,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投资的风险,前期种植的投资成本低,经济效益见效快、且效益高、无污染,完全能满足白芨产业化、规模化的种植条件、易于推广应用。
公开号为CN104719152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白及工厂化育苗方法。利用了白及蒴果种子数量大的优势,以种子为外植体,建立了白及组培快繁技术和组培苗驯化技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萌发生长,克服了外界环境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白及种子萌发率和生长速度,5个月即可从种子长成球茎直径0.7cm左右的植株,中间只需转接1次,实现了白及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它操作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整个育苗周期约8个月,驯化成活率达91%以上。驯化3个月左右的白及苗直接移栽大田成活率高达98%左右,4~5年后即可采收,解决了白及种苗繁殖难的问题,实现了白及的工厂化育苗。
综上所述,采用白芨种子育苗时发芽率低很难大规模发展和降低种子苗的成本,而采用白芨进行组培,大大提升了组培苗的成本,很难使种植户接爱,并且很难实现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也是文献资料报道过利用带芽白芨块茎进行分繁,将带有芽头的白芨块茎分开,而没有芽头的白芨小块茎跟随有芽头的白芨块茎,造成种植过程中其种子成本较高,而且没有芽头的白芨小块茎所占比例很大,并且在种植过程中很有可能死亡而浪费,并且每年采用这种方式只能使育苗提高6-8倍,会造成白芨不带芽块茎的浪费。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大的药用需求,充分利用白芨各个小块茎,针对各个小块茎快速诱导出白芨芽体,有效提高繁殖系数,降低育苗的价格,避免了利用白芨种子繁殖出苗率极低,种子培育过程烦琐,生长速度慢,利用快繁技术,实现人工栽培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尚未见关于直接针对白芨块茎在普通育苗床上进行药物诱导形成多个芽头的报道。我们通过大量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方法,成功实现了白芨的快速繁殖,可以快速培育出大量幼苗,为实现工业化人工栽培白芨提供可能。白芨块茎快繁技术方法的成功建立,可以为大规模人工栽培药用植物白芨提供种苗,为现代科技农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开发项目。
发明内容
针对白芨种子成苗率极低、常规假鳞茎繁殖系数过低和组培苗培育时投入大,产出不高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培育环境不高、投入低、繁殖系数高的白芨快速繁殖方法,达到适合工业化生产,配方效果佳,出芽率高,培养时间短,植株生长旺盛,可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等优点。
本发明所述利用白芨块茎分割繁殖育苗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白芨鲜块茎的预处理:选刚采挖的白芨鲜块茎,去除须根,再将各个块茎分开,形成单个块茎,并用5~10%多菌灵溶液洗净;
(2)白芨鲜块茎的光照处理:用光照度为1000~2000LX进行24小时连续照射,中间使相对湿度维持在70~85%,温度在20~25℃,中途翻动6-8次,处理8~15天,获得变绿的单一块茎白芨;
(3)白芨鲜块茎的低温处理:将变绿块茎白芨用刀横切分割成小块,再用杀菌后的活性碳进行混合,在0~4℃下,相对湿度维持在70~85%,进行低温处理5~15天;
(4)白芨鲜块茎的诱芽处理:低温处理结束后每间隔一天喷洒促芽生长溶液一次,每100kg白芨块茎喷洒7~15kg/次,维持相对湿度在60~75%,光照强度1000~1200LX,每天光照11~15小时,温度在20~25℃,10~15天长出芽体;
(5)白芨鲜块茎的诱根处理:诱芽处理结束后用育根溶液处理共两次,两次处理间隔时间为3~6天,每100kg白芨块茎喷洒10~35kg/次,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12~13小时,光照强度900~13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50~65%,培养15~25天长出大量须根;
(6)白芨苗移栽:将带根白芨小苗取出,再移栽到营养土中,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8~12小时,光照强度700~1000LX,湿度控制在50~65%,移栽大棚培养20~150天;
(7)后期管理:在每年的3~5月份期间从大棚移植到大田后,6~9月份用两层遮阳网进行覆盖,并采用滴管方式进行补水,进入11月份后用地膜进行保温保水,到下一年2月份~3月份去除地膜,按照常规白芨栽培方法进行肥料和病虫害管理。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5%多菌灵溶液的配制方法为称取5g的市场购买多菌灵粉剂,加入95g的水进行混合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白芨块茎分割大小为1cm~3cm厚;颗粒活性碳大小为1~10目;颗粒活性碳的使用量与白芨小块重量比为0.8~8kg:1kg。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4)中所述促芽生长溶液是指含有0.5~5g/L的6-BA(6-苄氨基腺嘌呤)、0.2~0.5g/L NAA(奈乙酸)、2%~5%多菌灵的水溶液。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5)中所述育根溶液是指含有0.8~2g/L NAA(奈乙酸)、1%~3%多菌灵的水溶液。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6)中所述营养土,可以自制,其配方为园土3~5份、堆肥(农家堆肥)3~6份、河沙2~3份、草木灰1~2份,混合即可,或直接市场购买杭州锦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金色3号”农户自主型穴盘育苗基质,或镇江市绿之源有限公司的快乐农场栽培土。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7)中所述大田湿度控制在50~65%;温度控制在10~30℃。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7)中所述常规白芨栽培方法:对去除地膜后的大田洒施经堆制过的饼肥(菜枯:茶油枯3:1或2:1,拌入茶枯能预防虫害)拌土杂肥(经堆制或烧过,以杀灭杂草种子、虫卵和病菌),每亩施入1000~2000kg(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从4月份开始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若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若发生根结线虫病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
技术效果:
(1)直接以白芨块茎为培养材料,使得外植体比种子育苗更为粗壮,抗病能力更强,生长速度更快,比组培苗要缩短1~2年时间种植。采用块茎为诱导材料,充分保证了白芨种苗的遗传稳定性,避免了种苗出现变异的现象。
(2)本发明方法利用白芨块茎分割繁殖,增芽生根同步化这一技术路线,仅需30天左右形成完整植株,4~6个月内获得大量完整植株,实现白芨的大规模工厂化育苗。
(3)本发明通过光照白芨块茎,使各个白芨块茎都能利用上,增强白芨块茎本身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后期诱导芽体提供条件。通过分割低温处理,去除主芽对其它侧芽的抑制作用,能快速促进白芨芽体产生,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本培养方法出芽快,增殖率高,方法简单,不需要增加组培设备,生产成本低,可批量生产,应用价值高。
(4)白芨的生产可以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不受季节、气候条件与土壤等因素的制约,可排除病虫害的侵袭和农药残留的影响,严格控制白芨的质量。
(5)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快繁技术得到白芨幼苗,进行人工栽培,移栽成活率比组培苗要高,更能快速适应自然环境。
(6)可以保存白芨的种质资源,同时有利于保护白芨野生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7)该方法能完全避免白芨单一块茎上各个潜在芽体之间的抑制效应,最大程度地增大白芨繁殖系数。
附图说明:
图1:白芨单一块茎分割示意图,1为白芨单一块茎;2为横切方向;3为白芨各个块茎连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用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它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的任一个或类似实例。
实施例1
选刚采挖的白芨鲜块茎,去除须根,再将各个块茎分开,形成单个块茎,并用5%多菌灵溶液洗净。用光照度为1000~2000LX进行24小时连续照射,中间使相对湿度维持在80%,温度维持在24℃左右,中途翻动6次,处理8天,获得变绿的单一块茎白芨。将各个变绿的白芨块茎用刀横切分割成2cm厚的小块10kg(按图1进行分割白芨块茎),再用杀菌后5目左右的颗粒活性碳9kg进行混合,在3℃下相对湿度维持在85%左右,进行低温处理12天。低温处理完毕取出后再间隔一天喷洒促芽生长溶液一次,促芽生长溶液为含有2g/L的6-BA、0.3g/L NAA、3%多菌灵的水溶液,每100kg白芨块茎喷洒促芽生长溶液10kg/次,维持环境相对湿度在70%左右,光照强度1000~1200LX,每天光照12~13小时,温度在20~25℃,13天长出芽体。诱芽处理结束后向100kg白芨块茎喷洒含有1g/L NAA、1%多菌灵的水溶液(育根溶液)15kg处理一次,再间隔5天,向该白芨块茎喷洒含有1g/L NAA、1%多菌灵的水溶液15kg再处理一次,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12~13小时,光照强度900LX~13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65%,培养25天长出大量须根。将带根白芨小苗取出,再移栽到营养土中,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8~12小时,光照强度700~10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60%,移栽大棚培养90天。按上述方法处理500个白芨单一块茎,分割了1810个白芨小块,获得了1756株小苗,成苗率为97.01%。在3月中旬从大棚移植到大田后,6-9月份用两层遮阳网进行覆盖,并采用滴管方式进行补水,进入11月份后用地膜进行保温保水,大田相对湿度控制在55%;温度控制在10~30℃,到下一年2月下旬去除地膜,对去除地膜后的大田洒施经堆制过的饼肥(菜枯:茶油枯3:1或2:1,拌入茶枯能预防虫害)拌土杂肥(经堆制或烧过,以杀灭杂草种子、虫卵和病菌),每亩施入1000~2000kg(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从4月份开始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若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若发生根结线虫病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将所获得的小苗经大田种植后成活了1720株小苗,成活率达到了97.9%。
实施例2
选9月中旬采挖的白芨鲜块茎,去除须根,再将各个块茎分开,形成单个块茎,并用8%多菌灵溶液洗净。用光照度为1000~2000LX进行24小时连续照射,中间使相对湿度维持在80%左右,温度维持在22℃左右,中途翻动8次,处理10天,获得变绿的单一块茎白芨。将各个变绿的白芨块茎用刀横切分割成1.5cm厚的小块20kg(按图1所示进行),再用杀菌后5目左右的颗粒活性碳18kg进行混合,在4℃下环境相对湿度维持在75%,进行低温处理10天。低温处理完毕取出后再每间隔一天喷洒促芽生长溶液(含有2g/L的6-BA、0.2g/L NAA、4%多菌灵的水溶液)一次,每100kg白芨块茎喷洒促芽生长溶液15kg/次,维持相对湿度在75%,光照强度1000~1200LX,每天光照12~13小时,温度在20~25℃,10天长出芽体。诱芽处理结束后用育根溶液(含有0.8g/L NAA、2%多菌灵的水溶液)处理共两次,两次间隔处理时间4天,每100kg白芨块茎喷洒育根溶液20kg/次,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12~13小时,光照强度900LX~13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65%,培养20天长出大量须根。将带根白芨小苗取出,再移栽到营养土中,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8~12小时,光照强度800~10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从大棚直接移栽大棚培养120天。按上述方法处理500个白芨单一块茎,分割了1945个白芨小块,获得了1907株小苗,成苗率为98.04%。到2月中旬开始从大棚直接移植大田后,6-9月份用两层遮阳网进行覆盖,并采用滴管方式进行补水,进入11月份后用地膜进行保温保水,大田相对湿度控制在50%;温度控制在10~30℃,到下一年3月份左右去除地膜,对去除地膜后的大田洒施经堆制过的饼肥(菜枯:茶油枯3:1或2:1,拌入茶枯能预防虫害)拌土杂肥(经堆制或烧过,以杀灭杂草种子、虫卵和病菌),每亩施入1000~2000kg(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从4月份开始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若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若发生根结线虫病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将所获得的小苗经大田种植后成活了1855株小苗,成活率达到了97.3%。
实施例3
选8月20日采挖的白芨鲜块茎,去除须根,再将各个块茎分开,形成单个块茎,并用5%~10%多菌灵溶液洗净。用光照度为1000~2000LX进行24小时连续照射,中间使相对湿度维持在75%,温度维持在20℃左右,中途翻动7次,处理12天,获得变绿的单一块茎白芨。将各个变绿的白芨块茎用刀横切分割成1.5cm厚的小块10kg按图1所示进行,再用杀菌后5目左右的颗粒活性碳12kg进行混合,在0℃下,相对湿度维持在75%,进行低温处理7天。低温处理完毕取出后再每间隔一天喷洒含有3g/L的6-BA、0.4g/L NAA、2%多菌灵的水溶液(促芽生长溶液)一次,每100kg白芨块茎喷洒13kg/次,维持相对湿度在75%左右,光照强度1000~1200LX,每天光照12~13小时,温度在20~25℃,12天长出芽体。诱芽处理结束后用含有1.5g/L NAA、1%多菌灵的水溶液(育根溶液)处理共两次,两次处理时间间隔5天,每100kg白芨块茎喷洒20kg/次,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12~13小时,光照强度900~12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65%,培养15天长出大量须根。将带根白芨小苗取出,再移栽到营养土中,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8~12小时,光照强度800~10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移栽大棚培养140天。按上述方法处理500个白芨单一块茎,分割了2025个白芨小块,获得了1987株小苗,成苗率为98.12%。从3月中旬从大棚移植到大田后,6-9月份用两层遮阳网进行覆盖,并采用滴管方式进行补水,进入11月份后用地膜进行保温保水,大田相对湿度控制在60%;温度控制在10~30℃,到下一年3月份左右去除地膜,对去除地膜后的大田洒施经堆制过的饼肥(菜枯:茶油枯3:1或2:1,拌入茶枯能预防虫害)拌土杂肥(经堆制或烧过,以杀灭杂草种子、虫卵和病菌),每亩施入1000~2000kg(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从4月份开始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若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若发生根结线虫病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将所获得的小苗经大田种植后成活了1952株小苗,成活率达到了98.2%。
对照实施例1
按照公开号为CN103828717A的方法进行:将泥沙土放在最低层,泥沙层高度为2~6cm,在泥沙上层放入营养土,营养土层高度为5~8cm,每亩喷洒40kg的0.45%多菌灵溶液进行杀菌;选用白芨的假鳞茎上芽体作为培养材料,将白芨块根去掉根须,再将白芨小块茎分开,经洗洁精和自来水洗净,置流水下冲洗10~30分钟后,置于75%酒精中处理10~30秒,切去外植体变色的部分后备用;取300个白芨单一块茎在一面用普通手术刀片划二到三下,深度达到1.5~3.5mm,将其置入含有0.4%赤霉素、0.4%多菌灵、2.0%6-苄氨基腺嘌呤的育苗诱导液中处理7min,再将白芨小块茎从诱导液中取出平放在育苗床上,用刀划过的地方朝上,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16小时,光照强度1000LX~1500LX,湿度控制在70~85%,培养15~35天,直到有芽体长出。喷洒含有0.15%NAA的育苗培养液共二次,间隔3~6天,每亩喷洒20kg/次,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12~13小时,光照强度900LX~1300LX,湿度控制在70~85%,培养15~25天。将白芨小块茎取出,用刀将各个芽分开,放入草木灰中混合20~30min,再移栽到营养土中,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8~12小时,光照强度700~1000LX,湿度控制在55~80%,移栽20~30天,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每年4月份左右移植大田后,6-9月份用两层遮阳网进行覆盖,并采用滴管方式进行补水,进入11月份后用地膜进行保温保水,大田湿度控制在40~70%;温度控制在10~30℃,到第二年3月份左右去除地膜,采用以上方式进行白芨栽培管理;若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若发生根结线虫病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若缺肥时在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结果有芽体产生的有258个,移栽到营养土中的成活率数为240株,产芽率达到86%,成活率达到93%。

Claims (4)

1.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白芨鲜块茎的预处理:选刚采挖的白芨鲜块茎,去除须根,再将各个块茎分开,形成单个块茎,并用5~10%多菌灵溶液洗净;
(2)白芨鲜块茎的光照处理:用光照度为1000~2000LX进行24小时连续照射,中间使相对湿度维持在70~85%,温度在20~25℃,中途翻动6-8次,处理8~15天,获得变绿的单一块茎白芨;
(3)白芨鲜块茎的低温处理:将变绿块茎白芨用刀横切分割成小块,再用杀菌后的活性碳进行混合,在0~4℃下,相对湿度维持在70~85%,进行低温处理5~15天,其中颗粒活性碳的使用量与白芨小块重量比为0.8~8kg:1kg;
(4)白芨鲜块茎的诱芽处理:低温处理结束后每间隔一天喷洒促芽生长溶液一次,每100kg白芨块茎喷洒7~15kg/次,维持相对湿度在60~75%,光照强度1000~1200LX,每天光照11~15小时,温度在20~25℃,10~15天长出芽体,其中促芽生长溶液是指含有0.5~5g/L的6-BA、0.2~0.5g/L NAA、2%~5%多菌灵的水溶液;
(5)白芨鲜块茎的诱根处理:诱芽处理结束后用育根溶液处理共两次,两次处理间隔时间为3~6天,每100kg白芨块茎喷洒10~35kg/次,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12~13小时,光照强度900~1300LX,相对湿度控制在50~65%,培养15~25天长出大量须根,其中育根溶液是指含有0.8~2g/L NAA、1%~3%多菌灵的水溶液;
(6)白芨苗移栽:将带根白芨小苗取出,再移栽到营养土中,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8~12小时,光照强度700~1000LX,湿度控制在50~65%,移栽大棚培养20~150天;
(7)后期管理:在每年的3~5月份期间从大棚移植到大田后,6~9月份用两层遮阳网进行覆盖,并采用滴管方式进行补水,进入11月份后用地膜进行保温保水,到下一年2月份~3月份去除地膜,按照常规白芨栽培方法进行肥料和病虫害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1)中所述5~10%多菌灵溶液,当浓度为5%时,其配制方法为称取5g的市场购买多菌灵粉剂,加入95g的水进行混合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3)中所述白芨块茎分割大小为1cm~3cm厚;颗粒活性碳大小为1~10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7)中大田相对湿度控制在50~65%;温度控制在10~30℃。
CN201510666090.2A 2015-10-15 2015-10-15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 Active CN105145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6090.2A CN105145104B (zh) 2015-10-15 2015-10-15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6090.2A CN105145104B (zh) 2015-10-15 2015-10-15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5104A CN105145104A (zh) 2015-12-16
CN105145104B true CN105145104B (zh) 2016-09-21

Family

ID=54786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6090.2A Active CN105145104B (zh) 2015-10-15 2015-10-15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451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9106B (zh) * 2016-06-30 2021-04-16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 一种百子莲促芽分株的繁殖方法
CN106134750A (zh) * 2016-08-18 2016-11-23 安徽省彩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白芨块茎繁殖技术
CN106717997B (zh) * 2017-01-24 2020-08-11 贵州省武陵山药用植物白芨开发有限公司 促进白芨块茎膨大的栽培方法及由其栽培出的白芨块茎
CN107466768A (zh) * 2017-08-22 2017-12-15 湖口县顺昌中药材有限公司 黄精育苗与栀子套载的方法
CN107439189A (zh) * 2017-08-22 2017-12-08 长沙爱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黄精根茎快速培育优质苗的方法
CN107347421A (zh) * 2017-08-22 2017-11-17 长沙爱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玉竹优质芽苗快速培育方法
CN107484514A (zh) * 2017-08-22 2017-12-19 长沙湘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玉竹废弃根茎快速培育优质苗的方法
CN108815382A (zh) * 2017-11-21 2018-11-16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绿色白及片的制备方法
CN113951118B (zh) * 2021-10-18 2023-02-17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黄花白芨快速发苗的简易栽培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0158A (zh) * 2009-07-09 2011-01-12 正安县绿野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白芨种子快速繁殖小苗的方法
CN103430847A (zh) * 2013-08-15 2013-12-11 张家界本草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快速繁殖育苗方法
CN103749032A (zh) * 2014-01-07 2014-04-30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白及的催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0158A (zh) * 2009-07-09 2011-01-12 正安县绿野科技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白芨种子快速繁殖小苗的方法
CN103430847A (zh) * 2013-08-15 2013-12-11 张家界本草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快速繁殖育苗方法
CN103828717A (zh) * 2013-08-15 2014-06-04 张家界本草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快速繁殖育苗方法
CN103749032A (zh) * 2014-01-07 2014-04-30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白及的催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5104A (zh)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5104B (zh)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分割繁殖育苗方法
CN104322257B (zh) 一种铁皮石斛简易大棚规范化种植的方法
CN103283450B (zh) 一种金花茶芽苗砧嫁接的繁殖方法
CN102577814B (zh) 一种金银花与白芨高效套栽方法
CN103828717A (zh)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快速繁殖育苗方法
CN103004566A (zh) 一种铁皮石斛种植方法
CN105165368A (zh) 利用白芨块茎进行快速繁殖育苗方法
CN104303735A (zh) 一种叶用迷迭香园gap栽培方法
CN105104213B (zh) 利用七叶一枝花根茎快速繁殖育苗方法
CN102948355A (zh) 红树林大苗培育的盆栽技术
CN104126397A (zh) 白芨直播育苗方法
CN104429500A (zh) 夏季叶菜类蔬菜有机生产方法
CN105613024A (zh)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5230333A (zh) 一种藏红花—水稻、牡丹和青菜轮作种植技术
CN105766298A (zh) 一种夏秋季西瓜与菜用蚕豆、水稻、荸荠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5475076A (zh) 一种大叶女贞扦插培育方法
CN103329802A (zh) 一种无公害草莓高产栽培方法
CN105123253B (zh) 一种七叶一枝花的育苗方法
CN101627729B (zh) 彩色马蹄莲优质球茎及其培育方法
CN111466263A (zh) 一种日光温室辣椒栽培的贴接育苗方法
CN107079693A (zh) 一种具有抗虫效果的设施蔬菜种植方法
CN105900662A (zh) 一种有机韭菜无土半水培的种植方法
CN104365309A (zh) 一种春甜玉米-秋西瓜-冬莴苣高效模式与高产栽培技术
CN103548543B (zh) 一种楝树幼苗扦插的培养方法
CN104686173A (zh) 一种在农田中联合种植富硒枇杷和蔬菜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Xinyi Road Xiufeng District, Guilin city 541001 No. 93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Zhangjiagang Benca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Wu Yu in Zhangjiajie city of Hunan province Wuling 427000 neighborhood park Ping Street Office (a group of Military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hospital)

Patentee before: Zhangjiagang Bencao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6

Address after: Group 15, Guangdong village, Dongyueguan Town, Cili County, Zhangjiajie City, Hunan Province, 427200

Patentee after: Zhangjiajie Xinno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Xinyi Road Xiufeng District, Guilin city 541001 No. 93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ZHANGJIAGANG BENCAO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