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4537A -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4537A
CN105144537A CN201380075184.1A CN201380075184A CN105144537A CN 105144537 A CN105144537 A CN 105144537A CN 201380075184 A CN201380075184 A CN 201380075184A CN 105144537 A CN105144537 A CN 105144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mentioned
preferential
supply unit
power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51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野伸行
大久保典浩
内藤正记
马越佑治
藤井诚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filed Critical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44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4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ain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not specified as ac or d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10The network having a local or delimited stationary reach
    • H02J2310/12The local stationary network supplying a household or a bui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8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在与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防止由于对负载决定的优先级而对追加连接到电源装置的负载进行不必要的限制。(解决手段)在停电中与电源供给装置(3)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的情况下,对于决定了优先级的优先负载,按优先级来确定应该追加连接的负载,但在所确定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超出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上限值的情况下,跳过按优先级应该确定的负载,尝试确定优先级更低的负载。另外,关于没有决定优先级的非优先负载,按消耗电力从小到大的顺序确定应该追加连接的负载。另一方面,在与电源供给装置(3)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出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上限值的情况下,关于非优先负载按消耗电力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切断,关于优先负载按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切断。

Description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从电源装置向各负载的电力供给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普及以下一种系统:客户例如使用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或者发电装置等电源装置,在由于停电等从电力系统的电力供给停止的情况下,使用电源装置向负载进行电力供给。
在这种系统中,与从电力系统得到的电力相比,从电源装置得到的电力小,因此虽然在停电前,从电力系统得到足够使全部的负载运转的电力,但是在停电时,有时从电源装置无法得到足够使全部的负载运转的电力。
考虑这一点,已知一种在停电时限制从电源装置供给电力的负载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236023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力供给系统中,将住宅所具有的多个负载分为负载群LA和负载群LB,在停电时从电池仅对负载群LB供给电力。另外,该电力供给系统对负载群LB内包含的多个负载决定优先级,并且根据电池的剩余容量和各负载的推定电力消耗量来推定电力余裕,在电力余裕小时,仅对优先级高的负载供给电力。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8-11612号公报所记载的控制系统中,在发电机装置的输出低于预测电力需要的情况下,从优先级高的电力负载开始依次设为基于发电机装置供电的电力供给的对象,在总预测电力需要不超出发电机装置等的总和输出的范围内选择电力负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60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16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停电中使用从电源装置供给的电力来使负载进行动作的期间,有时根据负载的动作状态负载的消耗电力减少。在由于这样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减少从而在电源装置产生余裕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有效利用来自电源装置的电力或者使尽可能多的负载进行动作,期望在该余裕的范围内追加与电源装置相连接的负载。
然而,仅按优先级将负载追加连接到电源装置,如后文中所述,存在对追加连接到电源装置的负载进行不必要的限制的问题。
例如,假设存在负载M1、M2、M3、M4,并以该顺序来设定优先级。而且,在停电发生时,通过将电源装置的输出能力与各负载M1~M4的消耗电力进行比较,在电源装置的输出能力范围内能够供给电力的负载为负载M1和M2,因此仅将负载M1和M2与电源装置相连接。在这种状态下,当在停电持续的期间,负载M1或者M2的消耗电力减少,电源装置产生余裕的情况下,如果仅按优先级将负载追加连接到电源装置,则成为追加连接对象的负载为负载M3。然而,在负载M3的消耗电力超出电源装置的余裕范围的情况下,不连接负载M3。而且,在该情况下,优先级低于负载M3的负载M4也不连接。然而,考虑即使负载M3的消耗电力超出电源装置的余裕范围,但负载M4的消耗电力在电源装置的余裕范围内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从促进有效利用来自电源装置的电力或者使尽可能多的负载进行动作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这样的观点出发,期望将负载M4追加连接到电源装置。
另外,存在设定了优先级的负载以及没有设定优先级的负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停电持续的过程中负载的消耗电力减少而电源装置产生余裕,也仅简单地按优先级将负载追加连接到电源装置,没有设定优先级的负载不与电源装置进行连接。然而,考虑在没有设定优先级的负载中存在消耗电力在电源装置的余裕范围内的负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上述观点,优选将该负载追加连接到电源装置。
另外,在停电持续过程中负载的消耗电力增加,有可能超出电源装置的输出能力的情况下,按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从电源装置切断负载。此时,作为切断负载的结果,有时电源装置产生余裕。在该情况下,在存在消耗电力在电力装置的余裕范围内的未连接的负载的情况下,期望追加连接这样的负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供给控制装置,该电力供给控制装置能够防止在与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对负载决定的优先级而对追加连接到电源装置的负载进行不必要的限制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电力供给控制装置控制从电源装置向多个负载的电力供给,其特征在于,具备:将上述多个负载并联连接到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路;多个断续器,设置在上述电路中,分别对上述电源装置与上述多个负载之间的连接和断开进行切换;优先级设定部,对上述多个负载设定优先级;电力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负载中的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的变化;负载确定部,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的情况下,按上述优先级来选择一个负载,在该选择的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根据上述电源装置的输出能力而设定的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该选择的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在该选择的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是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对上述多个负载中的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的全部的负载反复进行不将该选择的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确定处理;以及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负载确定部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将该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与上述电源装置进行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电力供给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过上述输出上限值的情况下,上述负载确定部将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中的上述优先级最低的负载确定为切断对象,上述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负载确定部确定为切断对象的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该确定为切断对象的负载。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电力供给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二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在由上述切换控制部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了负载,由此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足上述输出上限值时,上述负载确定部执行上述负载确定处理,上述切换控制部将通过该负载确定处理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与上述电源装置进行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电力供给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的任意一个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具备:测量部,对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进行测量;以及存储部,存储由上述测量部测量到的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测量值,上述负载确定部使用由上述测量部进行测量而存储到上述存储部的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测量值来计算上述消耗电力的总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五电力供给控制装置控制从电源装置向多个负载的电力供给,其特征在于,具备:将上述多个负载并联连接到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路;多个断续器,设置在上述电路中,分别对上述电源装置与上述多个负载之间的连接和切断进行切换;优先级设定部,将上述多个负载中的一部分设为优先负载,将剩余部分设为非优先负载,仅对上述优先负载设定优先级;电力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负载中的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总和的变化;优先负载确定部,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的情况下,按上述优先级来选择一个优先负载,在该选择的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优先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根据上述电源装置的输出能力而设定的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该选择的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在该选择的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优先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是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对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的全部的优先负载反复进行不将该选择的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的优先负载确定处理;非优先负载确定部,在通过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对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的全部的优先负载进行了上述优先负载确定处理后,在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的非优先负载中按消耗电力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一个非优先负载,只要该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则反复进行将该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的非优先负载确定处理;以及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和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分别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将该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电力供给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五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过上述输出上限值,且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中包含上述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将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非优先负载中的消耗电力最大的非优先负载确定为切断对象,上述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确定为切断对象的非优先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该确定为切断对象的非优先负载。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电力供给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五或者第六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过上述输出上限值,且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仅为上述优先负载的情况下,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将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优先负载中的上述优先级最低的优先负载确定为切断对象,上述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确定为切断对象的优先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该确定为切断对象的优先负载。
另外,本发明的第八电力供给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七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在由上述切换控制部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负载,由此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成为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时,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和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分别执行上述优先负载确定处理和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处理,上述切换控制部将通过该优先负载确定处理和该非优先负载确定处理分别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与上述电源装置进行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第九电力供给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五至第八中的任意一个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具备:测量部,对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进行测量;以及存储部,存储由上述测量部测量到的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测量值,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和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使用由上述测量部进行测量而存储到上述存储部的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测量值来分别计算上述消耗电力的总和。
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在与电源装置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由于对负载决定的优先级从而对追加连接到电源装置的负载进行不必要的限制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与电源供给装置和负载等一起表示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停电发生时的负载管理表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的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接着图3的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停电中的负载的消耗电力减少时的负载管理表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的追加负载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停电中的负载的消耗电力增加时的负载管理表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中的切断负载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等。在图1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是在由于停电从电力系统2向负载L1~L8的电力供给停止时,控制从作为电源装置的电源供给装置3向负载L1~L8的电力供给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设置于客户处,由客户控制向负载L1~L8的电力供给。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具备配电板4、个人计算机(以下称为“PC”)5以及切换控制装置6。
电力系统2经由外部切断器7等与配电板4相连接。另外,在配电板4上连接有电源供给装置3。电源供给装置3例如是取出在电动汽车8的蓄电池9中积蓄的电力来提供给配电板4侧的装置。
另外,在配电板4上连接有多个(例如八个)负载L1~L8。在负载L1~L8中,例如包括照明、报火器、冰箱、空调机、电视装置等电气设备。
在配电板4内形成有用于将来自电力系统2的电力和来自电源供给装置3的电力选择性地提供给各负载L1~L8的电路11。电路11具备主干线路12,在主干线路12上相互并联地连接有与电力系统2相连接的外部切断器7以及电源供给装置3。另外,在主干线路12上连接有分支电路单元13。
分支电路单元13具备用于将多个负载L1~L8与主干线路12分别进行连接的多个线路,经由这些线路分别将负载L1~L8与主干线路12并联地进行连接。
另外,在分支电路单元13中,在将负载L1与主干线路12之间进行连接的线路的途中连接有负载断续器21,该负载断续器21对负载L1与主干线路12之间的连接、切断进行切换。负载断续器21例如为布线用切断器。另外,在将负载L1与主干线路12之间进行连接的线路上连接有变流器(CT)31,该变流器(CT)31对经由该线路向负载L1流入的电流进行测量。与此同样地,在将负载L2~L8与主干线路12之间进行连接的线路上也分别连接有负载断续器22~28和变流器32~38。此外,变流器31~38分别为测量部的具体例子。
另外,在配电板4内设置有电源切断器14,该电源切断器14对电力系统2与主干线路12之间的连接、切断进行切换。电源切断器14例如是带UVT(低电压脱扣装置)的布线用切断器。电源切断器14通常时(电力系统运转时)为闭合,从而将电力系统2与主干线路12之间连接,但是当由于停电而来自电力系统2的电力供给停止时,检测到该电力供给的停止而自动地打开,从而将电力系统2与主干线路12之间切断。另外,在配电板4内连接有变流器15,该变流器15对从电力系统2向主干线路12流入的电流进行测量。
另外,在配电板4内设置有接通开关16,该接通开关16对电源供给装置3与主干线路12之间的连接、切断进行切换。接通开关16例如为手动切换式的断续器。接通开关16平时被打开,将电源供给装置3与主干线路12之间切断。使用者以手动方式将接通开关16闭合,从而能够将电源供给装置3与主干线路12之间连接。
切换控制装置6是与PC5一起控制配电板4的装置,在其内部设置有接口电路和控制电路等。在切换控制装置6上连接有PC5、变流器15、电源切断器14、接通开关16、变流器31~38以及负载断续器21~28。切换控制装置6从变流器15和变流器31~38取得由变流器15和变流器31~38分别测量到的电流值,将这些电流值输出到PC5。另外,切换控制装置6取得从电源切断器14输出的跳闸信号,并将与取得的跳闸信号对应的通知信号输出到PC5。另外,切换控制装置6检测接通开关16的接通、断开,将与检测结果对应的检测信号输出到PC5。另外,切换控制装置6取得从PC5输出的指令信号,将与取得的指令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到负载断续器21~28中的通过指令信号指定的负载断续器。该负载断续器按控制信号进行接通和断开。此外,切换控制装置6与PC5一起为切换控制部的具体例子。
PC5具备CPU(中央处理装置)41和存储部42。另外,在PC5中具备由键盘、指点设备等构成的操作输入部43以及由显示装置等构成的信息显示部44。并且,PC5具有用于与切换控制装置6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的接口(未图示)等。CPU41按预先安装到PC5的计算机程序,如后文中所述那样进行(a)优先级设定处理、(b)消耗电力计算处理、(c)连接负载确定处理、(d)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以及(e)切断负载确定处理。存储部42例如为硬盘驱动装置、闪速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在存储部42中存储有负载管理表(参照图2)。此外,PC5为优先级设定部、电力检测部、负载确定部、优先负载确定部以及非优先负载确定部的具体例子。
(负载管理表)
图2的上段表示负载管理表的一例。在图2中,负载管理表T1是表示各负载L1~L8的管理状态的表。在负载管理表T1中,“负载编号”是用于识别各个负载L1~L8的信息。“优先/非优先”是表示各负载L1~L8为设定了优先级的负载还是没有设定优先级的负载的信息。“优先级”是表示设定了优先级的各负载的优先级的信息。“消耗电力”是各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值。“连接/切断”是表示各负载L1~L8与主干线路12连接还是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信息。“选择标志”是表示在后述的连接负载确定处理、追加负载设定处理以及切断负载设定处理中是否选择了各负载L1~L8的信息。此外,图2的下段、图5和图7所示的负载管理表T2~T6与图2的上段的负载管理表T1相同,但是为不同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因此,在负载管理表中记录的值各自不同。
(优先级设定处理)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在PC5的CPU41的控制下进行优先级设定处理。优先级设定处理是按使用者的输入对各负载L1~L8进行优先、非优先的设定以及优先级的设定的处理。
如后文中所述,在连接负载确定处理、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以及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中,以负载的消耗电力成为根据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能力而设定的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方式,确定应该与主干线路12连接或者应该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负载。此时,各负载L1~L8中的设定了优先级的负载(以下,将其称为“优先负载”)与没有设定优先级的负载(以下,将其称为“非优先负载”)相比,用于确定应该与主干线路12连接或者应该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负载的基准不同。另外,在负载确定处理中,考虑对各优先负载设定的优先级来确定应该与主干线路12连接或者应该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优先负载。因此,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除了执行连接负载确定处理、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以及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以外,还进行优先级设定处理,按使用者的输入,对各负载L1~L8进行优先、非优先的设定以及对优先负载进行优先级的设定。
在优先级设定处理中,具体地说,PC5的CPU41在PC5的信息显示部44中显示用于对各负载L1~L8进行优先、非优先的设定输入以及对优先负载进行优先级的设定输入的设定输入画面。用户一边观察设定输入画面一边操作PC5的操作输入部43,能够对各负载L1~L8进行优先、非优先的设定输入以及对优先负载进行优先级的设定输入。将用户输入的针对各负载L1~L8的优先、非优先的设定以及针对优先负载的优先级的设定作为负载管理表(参照图2)的一部分而存储到存储部42中。
用户还能够对全部的负载L1~L8设定优先级,或者从负载L1~L8中选择几个负载而对所选择的负载设定优先级而不对剩余的负载设定优先级。另外,也能够不对全部的负载L1~L8设定优先级。另外,用户始终能够变更针对负载L1~L8的优先、非优先的设定以及针对优先负载的优先级的设定。
(消耗电力计算处理)
另外,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在PC5的CPU41的控制下进行消耗电力计算处理。消耗电力计算处理是计算各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并将计算出的各消耗电力存储到存储部42的处理。
在后述的连接负载确定处理、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以及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中,考虑各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来确定应该与主干线路12连接或者应该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负载。因此,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进行消耗电力计算处理,计算各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此外,在停电中也进行消耗电力计算处理。
消耗电力计算处理例如如下那样进行。即,变流器31~38对每个负载始终测量流入负载L1~L8的电流,始终将测量到的电流值输出到切换控制装置6。接着,切换控制装置6针对每个负载将从变流器31~38输出的电流值输出到PC5。接着,PC5取得这些电流值,PC5的CPU41使用取得的电流值对每个负载来计算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CPU41对各负载L1~L8连续地进行消耗电力的计算,并间隔预定的时间(例如1秒钟间隔)将计算出的消耗电力的值存储到存储部42的临时存储区域。
将各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值蓄积在存储部42的临时存储区域。CPU41按每个预定时间例如每10分钟参照在存储部42的临时存储区域内蓄积的负载L1的消耗电力值,确定在从该时间点开始追溯的10分钟的期间蓄积的负载L1的消耗电力值中的最大的消耗电力值,将所确定的消耗电力值作为负载管理表(参照图2)的一部分而存储到存储部42的另一区域。紧接着,CPU41将存储部42的临时存储区域内蓄积的负载L1的消耗电力值全部删除。CPU41对于在存储部42的临时存储区域内蓄积的各负载L2~L8的消耗电力值也进行同样的处理。结果,在图2表示的负载管理表中,对每个负载记录负载L1~L8最近的10分钟内的最大的消耗电力值。在后述的连接负载确定处理、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以及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中对于负载的消耗电量进行计算时,使用在负载管理表中记录的最新的消耗电力值。
(连接负载确定处理)
另外,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在PC5的CPU41的控制下进行连接负载确定处理。连接负载确定处理是在停电发生时确定应该从电源供给装置3供给电力的负载的处理。具体地说,连接负载确定处理是在由于停电从而电力系统2从主干线路12被切断,并且电源供给装置3与主干线路12连接时,确定应该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处理。
首先,使用第一例说明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的基本内容。图2的上段表示第一例中的连接负载确定处理开始时的负载管理表,图2下段表示第一例中的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结束时的负载管理表。
在第一例中,通过用户事先进行的设定输入,对负载L1~L8中的负载L1~L4设定了优先级,没有对负载L5~L8设定优先级。因此,负载L1~L4为优先负载,负载L5~L8为非优先负载。另外,将优先负载L1、L2、L3、L4按照这样的顺序设定了优先级。另外,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依次为500W、200W、600W、300W、400W、200W、100W、80W。
在这种状态下,当在停电发生时开始了连接负载确定处理时,首先,从主干线路12切断全部负载L1~L8。图2的上段的负载管理表T1表示该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的状态。此外,在后文中说明选择标志。
接着,按优先级来选择一个优先负载,在该选择的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根据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能力而预先设定的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该选择的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立即将该优先负载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另一方面,在该选择的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是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不将该选择的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在该情况下,维持该优先负载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按优先级对全部优先负载依次反复进行这种处理。在此,上述输出上限值例如为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额定(例如1500W)以下的适当的值(例如1200W)。此外,将输出上限值设为比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额定低的值是因为,在负载通过来自电源供给装置3的电力而进行动作的期间,即使负载的消耗电力增加,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也不会立即超出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额定。
接着,只要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则反复进行按消耗电力从小到大的顺序来选择一个非优先负载,将该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的处理。此外,当在此期间选择了全部的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该处理结束。
具体地说明这两种处理,首先,在优先负载确定处理中,从优先负载L1~L4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优先负载L1。在选择了优先负载L1的阶段,不存在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因此在该阶段,选择的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等于优先负载L1的消耗电力,为500W。而且,该消耗电力为输出上限值即1200W以下,因此将优先负载L1确定为连接对象,立即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
接着,选择优先级第二高的优先负载L2。在选择了优先负载L2的阶段,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为优先负载L1。而且,优先负载L2和优先负载L1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700W。该消耗电力为1200W以下,因此将优先负载L2确定为连接对象,立即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
接着,选择优先级第三高的优先负载L3。在选择了优先负载L3的阶段,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为优先负载L1和L2。
而且,优先负载L3和优先负载L1和L2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1300W。该消耗电力超出1200W,因此不将优先负载L3确定为连接对象。结果,不将优先负载L3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维持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
接着,选择优先级第四高的优先负载L4。在选择了优先负载L4的阶段,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为优先负载L1和L2。而且,优先负载L4和优先负载L1和L2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1000W。该消耗电力为1200W以下,因此将优先负载L4确定为连接对象,立即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
接着,从非优先负载L5~L8中选择消耗电力最小的非优先负载L8。在选择了非优先负载L8的阶段,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为优先负载L1、L2和L4。而且,非优先负载L8和优先负载L1、L2和L4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1080W。该消耗电力为1200W以下,因此将非优先负载L8确定为连接对象,立即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
接着,选择消耗电力第二小的非优先负载L7。在选择了非优先负载L7的阶段,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为优先负载L1、L2、L4和非优先负载L8。而且,非优先负载L7和优先负载L1、L2、L4以及非优先负载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1180W。该消耗电力为1200W以下,因此将非优先负载L7确定为连接对象,立即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
接着,选择消耗电力第三小的非优先负载L6。在选择了非优先负载L6的阶段,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为优先负载L1、L2、L4和非优先负载L7、L8。而且,非优先负载L6与优先负载L1、L2、L4以及非优先负载L7、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1380W。该消耗电力超出1200W,因此不将非优先负载L6确定为连接对象,维持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然后,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结束。图2下段的负载管理表T2表示该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的状态。
这样,根据连接负载确定处理,按优先级来确定负载L1、L2,接着,按优先级来尝试确定下一个负载L3,但是当确定了负载L3时,负载L1~L3的消耗电力的总和超出输出上限值,因此不确定负载L3而跳过,尝试确定优先级更低的负载L4。由此,除了负载L1和L2以外,还确定负载L4,能够将这些优先负载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因而,根据连接负载确定处理,与仅按优先级来连接负载的情况相比,能够连接更多的负载。另外,在对于设定了优先级的负载L1、L2和L4将它们与主干线路12已连接的时间点,在电源供给装置3中剩余200W的余裕,因此在该余裕的范围内,能够连接没有设定优先级的负载L7和L8。因而,能够防止在停电发生时由于对负载设定的优先级从而对与电源供给装置3连接的负载进行了不必要的限制的情况。
接着,详细说明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的实施例。图3和图4是表示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的具体流程的流程图。在图3中,当由于停电来自电力系统2的电力供给停止时(步骤S1:“是”),电源切断器14检测出该电力供给的停止而自动地打开,将电力系统2与主干线路12之间断开(步骤S2)。
当电源切断器14打开时,从电源切断器14向切换控制装置6输出跳闸信号,根据跳闸信号,从切换控制装置6向PC5输出通知信号。PC5根据该通知信号,识别出电力系统2已停止。接着,PC5将命令打开全部负载断续器21~28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切换控制装置6。根据该指令信号,从切换控制装置6向各负载断续器21输出控制信号,根据该控制信号,各负载断续器21~28打开,将全部的负载L1~L8从主干线路12切断。接着,PC5的CPU41分别将全部负载L1~L8的选择标志置为关(步骤S3)。
接着,当使用者为了开始从电源供给装置3供给电力而将接通开关16接通时,切换控制装置6检测出该情况而将检测信号输出到PC5,PC5的CPU41根据该检测信号识别出接通开关16已接通(步骤S4:“是”)。接着,CPU41判断全部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是否为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步骤S5)。而且,在全部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5:“是”),CPU41将命令闭合全部负载断续器21~28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切换控制装置6。根据该指令信号,从切换控制装置6向各负载断续器21~28输出控制信号,根据该控制信号各负载断续器21~28闭合,将全部负载L1~L8与主干线路12连接。接着,CPU41分别将全部负载L1~L8的选择标志置为开(步骤S6),并结束连接负载确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全部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5:“否”),CPU41判断是否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优先负载(步骤S7)。而且,在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7:“是”),CPU41从选择标志为关的优先负载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优先负载(步骤S8)。
接着,CPU41判断在步骤S8中选择的优先负载和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是否为输出上限值以下(步骤S9)。然后,在步骤S8中选择出的优先负载和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9:“是”),CPU41向切换控制装置6输出用于命令将与步骤S8中选择出的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闭合的指令信号。根据该指令信号,从切换控制装置6向该负载断续器输出控制信号。由此,与步骤S8中选择出的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闭合,从而将步骤S8中选择出的优先负载与主干线路12连接。接着,CPU41将步骤S8中选择出的优先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开(步骤S10),并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7。
另一方面,在步骤S8中选择出的优先负载和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9:“否”),CPU41将步骤S8中选择出的优先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开(步骤S10),并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7。结果,对于在步骤S8中选择出的优先负载,维持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7中,在不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7:“否”),如图5所示,CPU41判断是否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非优先负载(步骤S12)。然后,当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12:“是”),CPU41从选择标志为关的非优先负载中选择消耗电力最小的非优先负载(步骤S13)。
接着,CPU41判断在步骤S13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是否为输出上限值以下(步骤S14)。然后,在步骤S13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4:“是”),CPU41将命令闭合与步骤S13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切换控制装置6。根据该指令信号,从切换控制装置6向该负载断续器输出控制信号。由此,与在步骤S13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闭合,在步骤S13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与主干线路12连接。接着,CPU41将步骤S13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开(步骤S15),并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12。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4:“否”),CPU41将在步骤S13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开(步骤S16),并结束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结果,关于在步骤S13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维持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另外,关于在该连接负载确定处理中未选择的非优先负载,也维持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中不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12:“否”),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结束。
(追加负载确定处理)
另外,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在PC5的CPU41的控制下,进行追加负载确定处理。追加负载确定处理是在由于停电电力系统2被从主干线路12切断,并且电源供给装置3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状态持续的期间,在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的情况下,确定应该追加连接到主干线路12的负载的处理。追加负载确定处理,在停电发生时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结束之后立即开始,在停电持续的期间,例如与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交替地重复进行。
首先,使用第二例说明追加负载确定处理的基本内容。图5的上段表示在第二例中在停电中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的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另外,图5下段表示在第二例中追加负载确定处理结束的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
第二例是在上述第一例之后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减少的情况的示例。即,如图2下段的负载管理表T2所示,负载L1~L4为优先负载,负载L5~L8为非优先负载,对优先负载L1、L2、L3、L4按该顺序设定优先级,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如负载管理表T2所示那样。而且,作为由于发生停电而进行了上述连接负载设定处理的结果,在连接负载设定处理的结束时间点,负载L1、L2、L4、L7和L8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将负载L3、L5和L6从主干线路12切断。假设在该状态下停电持续,在停电中,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L1、L2、L4、L7和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
在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中,在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的情况下,检测出该情况,并据此在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优先负载中按优先级来选择一个优先负载。接着,在该选择的优先负载和在该时间点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电源供给装置3的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该选择的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并立即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另一方面,在该选择的优先负载和在该时间点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不将该选择的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在该情况下,维持该优先负载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对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全部优先负载反复进行这种处理。
接着,只要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输出上限值以下,则反复进行在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非优先负载中按消耗电力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一个非优先负载,并将该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的处理。此外,当在此期间选择了全部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结束该处理。
使用图5的上段表示的示例,再次具体地说明这两种处理,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L1从500W减少到100W,与此同时,负载L2从200W减少到100W,结果,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L1、L2、L4、L7和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从1180W减少到680W。图5的上段的负载管理表T3表示该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检测出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L1、L2、L4、L7和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而且,根据该情况,在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优先负载中,作为优先级最高的优先负载选择优先负载L3。在选择了优先负载L3的阶段中,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为优先负载L1、L2、L4、L7和L8。而且,优先负载L3和负载L1、L2、L4、L7和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1280W。该消耗电力超出作为输出上限值的1200W,因此不将优先负载L3确定为连接对象,维持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
接着,在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非优先负载L5和L6中选择消耗电力最小的非优先负载L6。在选择了非优先负载L6的阶段,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为优先负载L1、L2、L4和非优先负载L7、L8。而且,非优先负载L6和优先负载L1、L2、L4以及非优先负载L7、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880W。该消耗电力为1200W以下,因此将非优先负载L6确定为连接对象,立即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
接着,选择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非优先负载L5。在选择了非优先负载L5的阶段,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为优先负载L1、L2、L4和非优先负载L6~L8。而且,非优先负载L5和优先负载L1、L2、L4以及非优先负载L6~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1280W。该消耗电力超出1200W,因此不将非优先负载L5确定为连接对象,维持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图5下段的负载管理表T4表示该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的状态。
根据上述追加负载确定处理,在由于负载L1和L2的消耗电力减少从而电源供给装置3产生余裕时,虽然无法追加连接消耗电力超出余裕的范围的负载L3,但是能够追加连接消耗电力在余裕的范围内的负载L6。这样,根据追加负载确定处理,在电源供给装置3的余裕的范围内,能够对尽可能多的负载供给电力。因而,能够促进有效利用电源供给装置3的电力,并且能够使尽可能多的负载进行动作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接着,详细说明追加负载确定处理的实施例。图6是表示追加负载确定处理的具体流程的流程图。在图6中,在由于停电从而电力系统2被从主干线路12切断,并且电源供给装置3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期间,PC5的CPU41检测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的减少(步骤S21)。该检测例如以下那样进行。即,如上所述,关于各负载L1~L8,在存储部42中存储预定时间的消耗电力的最大值。按每个上述预定时间,更新与该各负载L1~L8有关的消耗电力的最大值,但是在存储部42中,针对与负载L1~L8有关的消耗电力的最大值,不仅存储更新后的值,还存储更新前的值。CPU41从存储部42读出关于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最大值的更新前的值和更新后的值,根据这两个值的差来检测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的减少。
在检测出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时(步骤S21:“是”),CPU41将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全部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关(步骤S22)。
接着,CPU41判断是否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优先负载(步骤S23)。在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23:“是”),CPU41从选择标志为关的优先负载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优先负载(步骤S24)。
接着,CPU41判断在步骤S24中选择的优先负载和在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是否为输出上限值以下(步骤S25)。然后,当在步骤S24中选择的优先负载和在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5:“是”),CPU41将命令闭合与步骤S24中选择的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切换控制装置6。根据该指令信号,从切换控制装置6向该负载断续器输出控制信号。由此,与步骤S24中选择的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闭合,将步骤S24中选择的优先负载与主干线路12连接。接着,CPU41将在步骤S24中选择的优先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开(步骤S26),并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23。
另一方面,在步骤S24中选择的优先负载和在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5:“否”),CPU41将在步骤S24中选择的优先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开(步骤S27),并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23。结果,关于在步骤S24中选择的优先负载,维持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中不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23:“否”),CPU41判断是否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非优先负载(步骤S28)。而且,当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28:“是”),CPU41从选择标志为关的非优先负载中选择消耗电力最小的非优先负载(步骤S29)。
接着,CPU41判断在步骤S29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在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是否为输出上限值以下(步骤S30)。而且,在步骤S29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在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0:“是”),CPU41将命令闭合与步骤S29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切换控制装置6。根据该指令信号,从切换控制装置6向该负载断续器输出控制信号。由此,与步骤S29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闭合,将在步骤S29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接着,CPU41将步骤S29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开(步骤S31),并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28。
另一方面,在步骤S29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在该时间点负载断续器已闭合从而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30:“否”),CPU41将在步骤S29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开(步骤S32),并结束追加负载确定处理。结果,关于在步骤S29中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维持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28中不存在选择标志为关的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28:“否”),追加负载确定处理结束。
(切断负载确定处理)
另外,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在PC5的CPU41的控制下进行切断负载确定处理。切断负载确定处理是在由于停电从而电力系统2被从主干线路12切断,并且电源供给装置3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状态持续的期间,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从而超出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上限值的情况下,确定应该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负载的处理。另外,在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中,根据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出输出上限值这一情况,在将负载从主干线路12切断之后,在该时间点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负载中尝试追加连接消耗电力更小的负载。切断负载确定处理在停电发生时连接负载确定处理结束之后立即开始,在停电持续的期间,例如与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交替地重复进行。
首先,使用第三例说明切断负载确定处理的基本内容。图7的上段表示在第三例中在停电中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的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另外,图7下段表示在第三例中切断负载确定处理结束的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
第三例是在上述第一例之后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增加的情况的示例。即,如图2下段的负载管理表T2所示,负载L1~L4为优先负载,负载L5~L8为非优先负载,对优先负载L1、L2、L3、L4按照这样的顺序设定优先级,负载L1~L8的消耗电力为负载管理表T2所示那样。而且,作为由于发生停电,进行了上述连接负载设定处理后的结果,在连接负载设定处理的结束时间点,负载L1、L2、L4、L7和L8与主干线路12连接,将负载L3、L5和L6从主干线路12切断。假设在该状态下停电持续,在停电中,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L1、L2、L4、L7和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出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上限值。
在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中,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出输出上限值的情况下,检测出该情况,此时,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中包含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将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非优先负载中的消耗电力最大的非优先负载确定为切断对象,立即从主干线路12切断。
另一方面,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超出输出上限值时,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仅为优先负载的情况下,将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优先负载中的优先级最低的优先负载确定为切断对象,立即从主干线路12切断。
在通过这样的负载的切断,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足输出上限值时,进行上述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以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和追加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超出输出上限值的方式,将负载追加连接到主干线路12。
当使用图7的上段表示的示例,再次具体地说明这三种处理时,假设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L1从500W增加到800W,结果,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L1、L2、L4、L7和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从1180W增加到1480W,超出作为输出上限值的1200W。图7的上段的负载管理表T5表示该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的状态。
在该情况下,检测出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L1、L2、L4、L7和L8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出作为输出上限值的1200W。此时,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中包含非优先负载L7和L8,因此将非优先负载L7和L8中的消耗电力最大的非优先负载L7确定为切断对象,立即从主干线路12切断。
通过切断非优先负载L7,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成为1380W,但是该消耗电力仍超出1200W,因此在该阶段中,将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非优先负载中的消耗电力最大的非优先负载L8确定为切断对象,立即从主干线路12切断。
通过切断非优先负载L8,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成为1300W,但是该消耗电力仍超出1200W。而且,在该阶段中,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L1、L2和L4全部为优先负载。在该情况下,将优先负载L1、L2和L4中的优先级最低的优先负载L4确定为切断对象,立即从主干线路12切断。
通过切断优先负载L4,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成为1000W,成为1200W以下。在该阶段中,与主干线路12相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与输出上限值之间存在200W的差,因此能够将消耗电力为200W以下的负载追加连接到主干线路12。因此,进行上述追加负载确定处理,结果,追加连接非优先负载L7和L8。图7下段的负载管理表T6表示该时间点的负载管理表的状态。
根据上述切断负载确定处理,在负载L1的消耗电力增加而超出输出上限值的情况下,不仅将负载L4、L7和L8从主干线路12切断而使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下降至输出上限值以下,之后,在电源供给装置3的余裕的范围内能够再次连接负载L7和L8。这样,根据切断负载确定处理,能够消除与电源供给装置3连接的负载的超载,同时还能够在电源供给装置3的余裕的范围内将尽可能多的负载与电源供给装置3连接。因而,能够促进有效利用电源供给装置3的电力,并且能够使尽可能多的负载进行动作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接着,详细说明切断负载确定处理的实施例。图8是表示切断负载确定处理的具体流程的流程图。在图8中,在由于停电电力系统2被从主干线路12切断,并且电源供给装置3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期间,PC5的CPU41检测出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出输出上限值这一情况(步骤S41:“是”)。检测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的方法与检测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的方法相同,为如上所述的方法。接着,CPU41将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全部负载的选择标志置为关(步骤S42)。
接着,CPU41判断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中是否存在非优先负载(步骤S43)。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中存在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43:“是”),CPU41将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非优先负载中的消耗电力最大的非优先负载从主干线路12切断(步骤S44)。具体地说,CPU41将命令打开与该非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切换控制装置6。根据该指令信号,从切换控制装置6向该负载断续器输出控制信号,由此,该负载断续器打开,将该非优先负载从主干线路12切断。
接着,CPU41判断在步骤S44中切断了非优先负载的阶段,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是否为输出上限值以下(步骤S45)。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5:“是”),CPU41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48。另一方面,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5:“否”),CPU41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43。
另一方面,在步骤S43中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中不存在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步骤S43:“否”),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仅为优先负载,因此CPU41将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优先负载中的优先级最低的优先负载从主干线路12切断(步骤S46)。即,CPU41将命令打开与该优先负载对应的负载断续器的指令信号输出到切换控制装置6。根据该指令信号,从切换控制装置6向该负载断续器输出控制信号,由此,该负载断续器打开,将该优先负载从主干线路12切断。
接着,CPU41判断在步骤S46中优先负载被切断的阶段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是否为输出上限值以下(步骤S47)。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7:“否”),CPU41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46。另一方面,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47:“是”),CPU41使处理转移到步骤S48。
接着,在步骤S48中,CPU41判断在该阶段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是否不足输出上限值,在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足输出上限值的情况下(步骤S48:“是”),执行追加负载确定处理(图6中的步骤S22~S32)(步骤S49)。然后,切断负载确定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在停电中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对负载决定的优先级而对追加连接或者再次连接到主干线路12的负载进行不必要的限制的情况。由此,在电源供给装置3的输出能力的范围内,能够连接尽可能多的负载,促进有效利用电源供给装置3的电力,并且,能够使尽可能多的负载进行动作从而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另外,根据电力供给控制装置1,通过变流器31~38取得负载L1~L8的实际消耗电力,并存储这些实际消耗电力,在连接负载确定处理、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以及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中,使用这些取得的负载L1~L8的实际消耗电力来判断是否进行负载对主干线路12的连接、切断。因而,能够根据负载L1~L8的具体状况来进行负载的连接、切断,从而能够实现与各种状况相应的灵活且高精度的电力供给控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源装置,举例说明了使用取出在电动汽车8的蓄电池9中积蓄的电力来提供给配电板4侧的电源供给装置3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蓄电池或发电装置等用作电源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连接负载确定处理、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以及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中在每次将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追加连接对象或者切断对象时,立即将该负载与主干线路12连接或者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连接负载确定处理中,可以在应该与主干线路12连接的全部负载的确定结束后,将所确定的全部负载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在追加负载确定处理中,可以在应该追加连接到主干线路12的全部负载的确定结束之后,将所确定的全部负载与主干线路12进行连接。另外,在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中,在应该从主干线路12切断的全部负载和应该与主干线路12再次连接的全部负载的确定结束之后,进行所确定的全部负载针对主干线路12的连接、切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停电中进行追加负载确定处理和切断负载确定处理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由于停电以外的原因导致电力系统停止的期间进行追加负载确定处理和切断负载确定处理,也可以在电力系统运转的期间,代替电源供给装置的输出上限值而使用电力系统的供给电力的上限值来进行追加负载确定处理和切断负载确定处理。
另外,本发明在不脱离能够从权利要求书和全部说明书中读取出的发明的宗旨或者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伴随这种变更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内。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源供给控制装置;2:电力系统;3:电源供给装置(电源装置);4:配电板;5:个人计算机(切换控制部);6:切换控制装置(切换控制部);7:外部切断器;11:电路(电路);12:主干线路;13:分支单元;15:变流器;21~28:负载断续器(断续器);31~38:变流器(测量部);41:CPU(优先级设定部、电力检测部、负载确定部、优先负载确定部、非优先负载确定部);42:存储部;L1~L8:负载。

Claims (9)

1.一种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其控制从电源装置向多个负载的电力供给,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上述多个负载并联连接到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路;
多个断续器,设置在上述电路中,分别对上述电源装置与上述多个负载之间的连接和断开进行切换;
优先级设定部,对上述多个负载设定优先级;
电力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负载中的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的变化;
负载确定部,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的情况下,按上述优先级来选择一个负载,在该选择的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根据上述电源装置的输出能力而设定的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该选择的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在该选择的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是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对上述多个负载中的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的全部的负载反复进行不将该选择的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确定处理;以及
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负载确定部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将该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与上述电源装置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过上述输出上限值的情况下,上述负载确定部将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中的上述优先级最低的负载确定为切断对象,
上述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负载确定部确定为切断对象的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该确定为切断对象的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切换控制部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了负载,由此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足上述输出上限值时,上述负载确定部执行上述负载确定处理,上述切换控制部将通过该负载确定处理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与上述电源装置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测量部,对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进行测量;以及
存储部,存储由上述测量部测量到的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测量值,
上述负载确定部使用由上述测量部进行测量而存储到上述存储部的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测量值来计算上述消耗电力的总和。
5.一种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其控制从电源装置向多个负载的电力供给,其特征在于,具备:
将上述多个负载并联连接到上述电源装置的电路;
多个断续器,设置在上述电路中,分别对上述电源装置与上述多个负载之间的连接和切断进行切换;
优先级设定部,将上述多个负载中的一部分设为优先负载,将剩余部分设为非优先负载,仅对上述优先负载设定优先级;
电力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负载中的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总和的变化;
优先负载确定部,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减少的情况下,按上述优先级来选择一个优先负载,在该选择的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优先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根据上述电源装置的输出能力而设定的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将该选择的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在该选择的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优先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不是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对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的全部的优先负载反复进行不将该选择的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的优先负载确定处理;
非优先负载确定部,在通过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对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的全部的优先负载进行了上述优先负载确定处理后,在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的非优先负载中按消耗电力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一个非优先负载,只要该选择的非优先负载和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以及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为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则反复进行将该选择的非优先负载确定为连接对象的非优先负载确定处理;以及
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和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分别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将该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过上述输出上限值,且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中包含上述非优先负载的情况下,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将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非优先负载中的消耗电力最大的非优先负载确定为切断对象,
上述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确定为切断对象的非优先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该确定为切断对象的非优先负载。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述电力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在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增加而超过上述输出上限值,且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仅为上述优先负载的情况下,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将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优先负载中的上述优先级最低的优先负载确定为切断对象,
上述切换控制部对由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确定为切断对象的优先负载所对应的上述断续器进行切换控制,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该确定为切断对象的优先负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切换控制部从上述电源装置切断负载,由此与上述电源装置连接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总和成为上述输出上限值以下时,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和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分别执行上述优先负载确定处理和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处理,上述切换控制部将通过该优先负载确定处理和该非优先负载确定处理分别确定为连接对象的负载与上述电源装置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测量部,对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进行测量;以及
存储部,存储由上述测量部测量到的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测量值,
上述优先负载确定部和上述非优先负载确定部使用由上述测量部进行测量而存储到上述存储部的上述各负载的消耗电力的测量值来分别计算上述消耗电力的总和。
CN201380075184.1A 2013-03-28 2013-03-28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Pending CN1051445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59366 WO2014155626A1 (ja) 2013-03-28 2013-03-28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4537A true CN105144537A (zh) 2015-12-09

Family

ID=51617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5184.1A Pending CN105144537A (zh) 2013-03-28 2013-03-28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11884A1 (zh)
EP (1) EP2980950A4 (zh)
JP (1) JP5586812B1 (zh)
KR (1) KR101744037B1 (zh)
CN (1) CN105144537A (zh)
WO (1) WO201415562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9372A (zh) * 2017-11-01 2018-03-06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供电的交直流电源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08099691A (zh) * 2016-11-25 2018-06-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9050B2 (ja) * 2015-01-22 2017-03-0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蓄電池装置
KR101943398B1 (ko) 2018-09-28 2019-01-29 주식회사 주빅스 Rf 통신과 이동통신망기술을 접목한 원격검침모뎀
JP7167791B2 (ja) * 2019-03-20 2022-1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需給制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2504A (ja) * 1994-05-20 1995-12-08 Toshiba Corp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492595A (zh) * 2002-09-30 2004-04-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便携终端
WO2007060669A2 (en) * 2005-11-25 2007-05-31 Computerized Electricity Systems Ltd. Flexible electric loa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1826749A (zh) * 2009-03-06 2010-09-08 布里格斯斯特拉顿公司 电力管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2545394A (zh) * 2010-11-22 2012-07-04 索尼公司 电力中继装置、电力中继方法、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330A (ja) * 1983-06-27 1985-01-18 株式会社東芝 系統切換制御装置
JP3922794B2 (ja) * 1997-09-09 2007-05-30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切替器
DE102005044829A1 (de) * 2005-09-20 2007-03-29 Robert Bosch Gmbh Energiemanagement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775952B2 (ja) 2006-02-27 2011-09-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建物の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4606389B2 (ja) 2006-06-28 2011-01-05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分散型発電機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08125295A (ja) * 2006-11-14 2008-05-29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需要家における負荷選択遮断方法及び需要家における負荷選択遮断装置
US20100019574A1 (en) * 2008-07-24 2010-01-28 John Baldassarr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xiliary power source
KR101119865B1 (ko) * 2009-06-02 2012-02-2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수요전력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30187462A1 (en) * 2010-06-03 2013-07-25 Briggs & Stratton Corporation Active load management system
KR101729019B1 (ko) * 2010-10-12 2017-04-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력 관리 장치, 그를 가지는 전력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2504A (ja) * 1994-05-20 1995-12-08 Toshiba Corp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492595A (zh) * 2002-09-30 2004-04-2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便携终端
WO2007060669A2 (en) * 2005-11-25 2007-05-31 Computerized Electricity Systems Ltd. Flexible electric loa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1826749A (zh) * 2009-03-06 2010-09-08 布里格斯斯特拉顿公司 电力管理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2545394A (zh) * 2010-11-22 2012-07-04 索尼公司 电力中继装置、电力中继方法、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9691A (zh) * 2016-11-25 2018-06-0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方法和系统
CN108099691B (zh) * 2016-11-25 2022-08-0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方法和系统
CN107769372A (zh) * 2017-11-01 2018-03-06 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不间断供电的交直流电源系统及供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44037B1 (ko) 2017-06-07
JP5586812B1 (ja) 2014-09-10
WO2014155626A1 (ja) 2014-10-02
EP2980950A4 (en) 2016-12-28
US20160111884A1 (en) 2016-04-21
KR20150136099A (ko) 2015-12-04
EP2980950A1 (en) 2016-02-03
JPWO2014155626A1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56884B1 (ko) 전력 공급 제어 장치
US844604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power to loads
CN105144537A (zh) 电力供给控制装置
EP2479867B1 (e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EP2574949A2 (en) Photovoltaic panel diagnosis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US8841800B2 (en) Intelligent backup power system
CN107346886B (zh) 配电网负荷转供方法和系统
US11804729B2 (en) Transfer switch power source sel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7020129A1 (en) Modular system for monitoring batteries
CN104011956A (zh) 过载检测设备
JP2004274912A (ja) 直流配電ネットワークの信頼性を高く維持する電力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56509B2 (ja) 接続直流配電システム、電力調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236455A1 (en)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protection method for main line thereof
JP2003061247A (ja) 配電線の区間負荷算出装置
JP2009095114A (ja) 蓄電装置
JP2015023456A (ja) 制御可能コンセントおよび消費電力管理システム
JP2021069236A (ja) 電力管理システム、電力管理装置、電力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923327B2 (ja) 給電システム、給電方法及び負荷接続制御装置
CN215419598U (zh) 供电系统
KR101253757B1 (ko) 보조전원을 이용한 전력공급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926975B2 (ja) 給電システム、給電方法及び負荷接続制御装置
CN113471969A (zh) 供电系统及供电系统的供电方法
WO2017168974A1 (ja) 電力系統連系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N116260236A (zh) 配电控制方法、配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JPH05252664A (ja) 電力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