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0584A - 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0584A
CN105140584A CN201410250765.0A CN201410250765A CN105140584A CN 105140584 A CN105140584 A CN 105140584A CN 201410250765 A CN201410250765 A CN 201410250765A CN 105140584 A CN105140584 A CN 1051405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pedestal
access division
discharge
contac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07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0584B (zh
Inventor
郑建林
萧家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40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0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0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0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用以设置充放电组件,所述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至少包括:基座、盖体及连动组件。基座具有一第一基座接触侧并设有一第一基座卡接部。盖体具有一第一盖体接触侧并设有一第一盖体卡接部,且第一盖体卡接部与第一基座卡接部对应组接,以决定基座与盖体之间的固接,并使盖体与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供充放电组件设置。连动组件可围挡充放电组件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其中连动组件的第一端部连接第一基座卡接部与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以于充放电组件发生异常膨胀时,让充放电组件挤压连动组件,并经由其第一端部带动第一基座卡接部与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尤指一种可在充放电组件故障而产生异常膨胀时,为用户提供警示功能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子装置多会在其内部装设一可充放电的组件,例如电池,从使用安全性的角度观之,电池则是其中一种最有可能发生潜在危险的组件。有些电池在发生故障或是在到达其使用寿命后,即容易产生异常的膨胀,或甚至爆裂、爆炸的问题,所产生的危害轻则毁坏电子装置本身,重则波及该电子装置的用户,让该电子装置的用户遭受炸伤、灼烫伤等伤害,除了造成物品、财产上的损失,也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然而电池总是被完善地包覆、设置于电子装置之中,因此当电池在故障初期时所产生的轻微异常膨胀并无法被主动发现,经常在爆裂或爆炸等伤害被真正造成之后,才了解电池其实早已发生故障,然而针对以上情形,一直以来只能事后弥补,无法对上述情形预防于未发之时。又,上述的电子装置多为人们需经常携带在身边而近身使用的种类,例如:手持行动通讯装置。因此如何对上述伤害防范于未然,以尽可能地避免电子装置严重毁坏,或是有效地保障人们使用电子装置时的人身安全,是现今应当努力着手改进的首要课题。
因此,本发明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是用以设置一充放电组件,以解决其中如电池的充放电组件故障时所产生异常膨胀无法被早期预先发现的问题,所述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包括:一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基座接触侧,所述第一基座接触侧设有一第一基座卡接部;一盖体,具有至少一第一盖体接触侧,所述第一盖体接触侧设有一第一盖体卡接部,且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对应组接,使所述盖体与所述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供所述充放电组件设置;以及一连动组件,具有一围挡部、一位于该围挡部的两端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连动组件经由所述第一端及第二端而可围挡所述充放电组件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用以于所述充放电组件发生异常膨胀时,所述充放电组件挤压所述围挡部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所述第一端部带动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其中,所述围挡部还包含有一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接触于所述充放电组件。
其中,所述缓冲件为一泡棉。
其中,所述第二端部固接于所述基座及所述盖体的其中之一的内部。
其中,所述基座具有一第二基座接触侧,所述第二基座接触侧设有一第二基座卡接部;
所述盖体具有一第二盖体接触侧,所述第二盖体接触侧设有一第二盖体卡接部;
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卡接部及所述第二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用以于所述充放电组件发生异常膨胀时,挤压所述围挡部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所述第二端部带动所述第二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其中,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充放电组件。
其中,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凹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充放电组件跨设于所述凹陷部的上方。
其中,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凹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还跨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充放电组件。
其中,所述固定件为一双面胶。
其中,所述盖体还包含有一盖板部,所述盖板部与围挡着所述充放电组件的所述围挡部之间间隔有一间隙。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是用以设置一充放电组件,所述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包括:一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基座接触侧,所述第一基座接触侧设有一第一基座卡接部;以及一盖体,具有至少一第一盖体接触侧,所述第一盖体接触侧设有一第一盖体卡接部,且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对应组接,从而使所述盖体与所述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供所述充放电组件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及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还延伸出一延伸部件,所述延伸部件可围挡所述充放电组件地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当所述充放电组件发生异常膨胀时,所述充放电组件挤压所述延伸部件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形变后的所述延伸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其中,所述延伸部件还包含有一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接触于所述充放电组件。
其中,所述缓冲件为一泡棉。
其中,所述延伸部件进一步延伸至所述基座及所述盖体的其中之一,并连接于所述基座及所述盖体的其中之一的内部。
其中,所述基座具有一第二基座接触侧,所述第二基座接触侧设有一第二基座卡接部;
所述盖体具有一第二盖体接触侧,所述第二盖体接触侧设有一第二盖体卡接部;
所述延伸部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中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卡接部及所述第二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
其中当所述充放电组件发生异常膨胀时,所述充放电组件挤压所述延伸部件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形变后的所述延伸部件带动所述第二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其中,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充放电组件。
其中,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凹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充放电组件跨设于所述凹陷部的上方。
其中,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凹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还跨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充放电组件。
其中,所述固定件为一双面胶。
其中,所述盖体还包含有一盖板部,所述盖板部与围挡着所述充放电组件的所述延伸部件之间间隔有一间隙。
综上所述,盖体与基座的组合即相当于电子装置的壳体,而透过以上的技术内容,当充放电组件异常膨胀时,可让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进而导致壳体的盖体与基座无法密合,达到警示、告知使用者的目的。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关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B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关于第一实施例的仰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C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警示结构作动前的立体组合图;
图1D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关于第一实施例的警示结构作动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关于第一实施例的依据图1C的剖切线的剖视图;
图2B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关于第一实施例且依据图2A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C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关于第一实施例的且依据图2A且在警示结构作动后的示意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关于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第三实施例且依据图4A在警示结构作动前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C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第三实施例且依据图4A在警示结构作动后的局部放大剖视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依据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所衍生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座
101基座底部
1010凹陷部
11第一基座接触侧
111第一基座卡接部
12第二基座接触侧
122第二基座卡接部
20盖体
201盖板部
21第一盖体接触侧
211第一盖体卡接部
211a限位槽
22第二基座接触侧
222第二盖体卡接部
30连动组件
31第一端部
32第二端部
33围挡部
331缓冲件
40固定件
50延伸部件
51缓冲件
B充放电组件
CR容置空间
S壳体
SP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A、图1B及图1C所绘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可应用的电子装置的种类例如可为:手持行动通讯装置(标号略,如图1C所绘示),但是手持行动通讯装置仅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范例,故不以此为限。而所述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可用以设置一充放电组件B,充放电组件B可为用以供应此电子装置电源的组件,例如:可充、放电式的锂电池,但不以此为限。而将可作为电源的充放电组件B设置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之中时,可在充放电组件B因故障而产生异常膨胀时发挥警示的功能,所述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至少包括:一基座10、一盖体20以及一连动组件30。
请参阅图2A、图2B及图2C所绘示,所述基座10可透过卡接的方式而与盖体20相互组接,换言之,基座10与盖体20的结合,相当于一种电子装置的壳体S,是以由此类推,基座10大致相当于壳体的下壳体(标号略),盖体20则相当于壳体的上壳体(标号略)。
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2C所绘示,基座10可具有至少一第一基座接触侧11,第一基座接触侧11是由基座10的某一侧的侧壁所定义,为了可与盖体20卡接,在所述第一基座接触侧11上还进一步设有第一基座卡接部111。同理,盖体20为了要能够与基座10卡接,也同样具有至少一第一盖体接触侧21,类似地,盖体20的第一盖体接触侧21可被盖体20的某一侧的侧壁所定义,且第一盖体接触侧21与第一基座接触侧11相互对应,使第一盖体接触侧21上的第一盖体卡接部211可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对应组接,换言之第一盖体接触侧21是一朝向外部的外侧壁,第一基座接触侧11是一朝向内部的内侧壁,壳体S上相对于第一盖体卡接部211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卡接处(图2A的左端部位)的一端(图2A的右端部位)可为基座10与盖体20彼此枢接之处(图略)或是彼此干涉配合之处,但是不以此为限,其中如是彼此枢接之处,盖体20对基座10而言相当于一可沿扇形轨迹开启的掀盖;如是彼此干涉配合之处,如图1A所示,盖体20可开设有一大致横向的限位槽211a,基座10可设有可与该限位槽211a相配合的限位柱(图略),此限位柱也是大置朝横向延伸,且可类似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组装时盖体20的限位柱可先插/卡入限位槽211a,之后再由第一盖体卡接部211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卡接以完成盖体10与基座20的组装,因此只要盖体20与基座10之间最后的结合、固接是由第一盖体卡接部211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决定,基座10与盖体20之间尚有哪些其他组接用结构,以用来配合第一盖体卡接部211及第一基座卡接部111则不加以限定。换言之,在此所示范的基座10与盖体20之间,是属于一种单侧卡接的连接、固定关系。盖体20与基座10彼此组接后可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CR,容置空间CR可用以供所述充放电组件B的设置。
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图2B及图2C所绘示,在以上基座10与盖体20之间属于单侧卡接、或较佳地称为单侧弹扣卡结的实施范例之下,所述连动组件30主要是设置在基座10与盖体20两者组接后所形成的壳体S的内部中,换言之,连动组件30即被设置在容置空间CR之中。请参阅图2A、图2B及图2C所绘示,连动组件30具有一围挡部33、一位于围挡部33的两端的第一端部31及第二端部32,所述连动组件30可围挡所述充放电组件B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CR内,换言之,连动组件30基本上是设置于容置空间CR之中,但是连动组件30如何设置在容置空间CR之中基本上也不加以限定,只要连动组件30被设置于容置空间CR中的同时,又可被拉撑以保持本身的张力并围挡着充放电组件B即可,承上,其中较佳的方式为,第一端部31连接于第一基座接触侧11与第一盖体接触侧21两者的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则以第一端部31连接于第一盖体接触侧21作为示范,如此可了解到第一盖体卡接部211的所在位置相对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而言,是较为内部且位在容置空间CR之中,而且第一盖体卡接部211呈相当于卡勾母槽的卡接结构还朝向第一基座接触侧11,以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中相当于公卡勾的卡接结构相互配合,如此一来,当充放电组件B发生异常膨胀时,充放电组件B即可通过膨胀而挤压所述围挡部33或连动组件30整体,并使连动组件30整体产生形变,从而再经由所述第一端部31带动所述第一盖体接触侧21的第一盖体卡接部211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此外,可配合图2A、2B及2C所绘示,要附加说明的是,以上所示范的第一盖体接触侧21是位在第一基座接触侧11的内侧,然而并不以此为限,第一盖体接触侧21也可以位在第一基座接触侧11的外侧(图略)。第一盖体卡结接部211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两者所扮演的公、母角色可相互交换。
又,再配合图2B所绘示,卡合位置的定义为当第一盖体卡接部211可卡接、卡扣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时,第一盖体卡接部211的卡接结构本身所在位置。而关于非卡合位置的定义,可配合图2C所绘示,则为当第一盖体卡接部211无法卡接、卡合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时,第一盖体卡接部211的卡接结构本身所在位置,进一步言之,可由图2B至图2C所绘示,第一盖体卡接部211被连动组件30的第一端部31以朝容置空间CR以内的内部方向牵引拉动后,此时在图2C时第一盖体卡接部211的所在位置即为非卡合位置,此时第一盖体卡接结构211无法与第一基座卡接结构111产生相互卡接的连接效果。而当然,第二端部32在壳体内部将如何连接则不加以限定,其中较佳的方式为,第二端部32固接于基座10及盖体20两者的其中之一的内部,以图2A而言,第二端部32则是固接于盖体20靠右侧端部的内壁(标号略)。
请再参阅图2A、图2B及图2C所绘示,较佳地,本发明所使用的连动组件30,其围挡部33还可以包含有一缓冲件331,当连动组件30围挡于充放电组件B时,缓冲件331也可连带地接触于充放电组件B,较佳地,缓冲件331可为一泡棉,如此一来,当充放电组件B的故障程度轻微,而所产生的异常膨胀尚属轻微时,泡棉可被充放电组件B压缩,以提供空间上的裕度,以允许充放电组件B在容置空间CR中的轻微膨胀,而当充放电组件B的故障程度严重,因而导致充放电组件B的异常膨胀程度过大,进而使膨胀程度超过泡棉压缩后所能提供的空间裕度时,膨胀后的充放电组件B即可达到挤撑围挡部33乃至于达到牵动整个连动组件30的效果,以使连动组件30经由第一端部31带动第一盖体接触侧21及其第一盖体卡接部211从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从而达到使基座10与盖体20两者的组接呈被解开的状态,以达到早期告知、警示使用者关于充放电组件B的故障情形,避免因持续使用而容易产生的潜在危险。
请参阅图2A、图2B及图2C所绘示,较佳地,其中在基座10的一基座底部101还可设有一固定件40,固定件40可用以固定充放电组件B,其中固定件40可为双面胶,使充放电组件B可被黏着于基座底部101上,以避免充放电组件B在容置空间CR之中到处任意滑动。此外,固定件40可以不存在,但在基座底部101之中则局部凹设有一凹陷部1010,充放电组件B则可直接跨设于此凹陷部1010的上方,凹陷部1010的功能及目的与缓冲件331类似,是为了要让初期故障而只产生轻微膨胀的充放电组件B能有适当的空间裕度以容纳其初期故障时轻微胀大的体积。又,其中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为,基座底部101已凹设有凹陷部1010,而凹陷部1010上还可跨设有一固定件40,换言之,固定件40与凹陷部1010同时存在,且固定件40在固定所述充放电组件B时,凹陷部1010及位在固定件40的下方,除了具有可用来固定充放电组件B的固定件40之外,还同时具有凹陷部1010,以便为初期故障的充放电组件B,提供可用以容纳其轻微体积胀大的裕度空间。是以固定件40与凹陷部1010可视情况同时使用于或不同时使用于本发明的警示结构,换言之,两者可以择一存在或同时存在。另外,当充放电组件B设置于容置空间CR之中,且被连动组件30的围挡部33所围挡着时,盖体20的一盖板部201还可以与围档部33之间间隔有一间隙SP,如此当充放电组件B膨胀时,才可让连动组件30有可被胀撑的空间,以使连动组件30在被胀撑后,可经由其第一端部31牵引第一盖体接触侧21及其第一盖体卡接部211,一如由图2B至图2C所绘示,在充放电组件B异常膨胀而挤撑连动组件30后,可发现,图2B空隙SP所占容积在图2C之中则已因被充放电组件B及被充放电组件B所挤撑的连动组件30占据而明显较小。
[第二实施例]
在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中所示范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为使用在属于单侧卡接的基座10及盖体20的情况,然而在本实施例之中,请参阅图3所绘示,则为关于将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使用在属于双侧卡接的基座10及盖体20的情况。基座10除了仍具有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基座接触侧11、第一基座卡接部111之外,还可具有一第二基座接触侧12,换言之,第二基座接触侧12与第一基座接触侧11分别位在基座10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同时第二基座接触侧12也设有一第二基座卡接部122。类似地,盖体20除了仍具有前述第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第一盖体接触侧21、第一盖体卡接部211之外,还可具有一第二盖体接触侧22,第二盖体接触侧22与第一盖体接触侧21彼此相对设置,同时第二盖体接触侧22也设有一第二盖体卡接部222。连动组件30的第二端部32可连接于第二基座卡接部122及第二盖体卡接部222的其中之一,以本图3而言,则以第二端部32连接于第二盖体接触侧22作为示范,但不以此为限,如此的连接方式,可用以于充放电组件B因故障而发生异常膨胀时,让发生异常膨胀的充放电组件B得以挤撑围挡部33以使连动组件30整体产生形变,从而使连动组件30可经由第二端部32牵引、带动第二盖体接触侧22,从而导致第二盖体卡接部222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当然,以上第二端部32在带动第二盖体卡接部222移动的同时,第一端部31也正在带动第一盖体卡接部211从卡合位置移动置非卡合位置,因而使基座10与盖体20之间的卡接关系被解开,如此使用者即可从卡接关系被解开的基座10与盖体20而得知充放电组件B目前已有一定程度的故障,须尽早更换正常的电池,以避免对用户或电子装置本身产生进一步的危害。又由于以上第二实施例的示范是以第二基座接触侧22位于第二盖体接触侧12的外侧的状况而呈现。是以基于第二盖体接触侧12也可位在第二基座接触侧22的外侧,以及第二基座卡接部222与第二盖体卡接部122所扮演的公、母卡接角色可相互置换的等效观点,在此第二实施例所举的第二端部32可连接于第二基座接触侧12及第二盖体接触侧22的其中之一,用以在充放电组件B发生异常膨胀时,可挤撑连动组件30的围挡部33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第二端部32带动第二基座接触侧22的第二基座卡接部222与第二盖体接触侧12的第二盖体卡接部122两者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第三实施例]
请再参阅图4A、图4B及图4C所绘示,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基座卡接部111及第一盖体卡接部211的其中之一还可一体成型地延伸出一延伸部件50,因此本延伸部件50可以是第一基座卡接部111及第一盖体卡接部211两者其中之一的一部份,故延伸部件50的材质可以与盖体20或基座10的材质相同,且基本上延伸部件50可以是刚性较强的塑件,例如ABS,但不以此为限。类似地,延伸部件50可围挡充放电组件B地延伸至容置空间CR内,换言之,只要延伸部件50能够围挡充放电组件B,则延伸部件50在容置空间中将如何延伸或设置,并不加以限制。按照以上的原则,使本发明可在当充放电组件B发生异常膨胀时,充放电组件B即可挤压或挤撑到延伸部件50以使延伸部件50产生形变,从而经由形变后的延伸部件50带动第一基座卡接部111及第一盖体卡接部211两者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较佳地,延伸部件50还可包含有一缓冲件51,且缓冲件51接触于充放电组件B,缓冲件51较佳地可为泡棉,但不以此为限。且延伸部件50可进一步于容置空间CR中延伸至基座10及盖体20两者的其中之一,并一体成型地连接于基座10及盖体20两者的其中之一的内部。盖体20还包含有一盖板部201,盖板部201与围挡着充放电组件B的延伸部件50之间还可间隔有一间隙SP。间隙SP可提供一空间裕度,以让延伸部件50能在此足够的空间裕度之下发生形变。
请再参阅图5所绘示,类似于图3,其中基座10具有一第二基座接触侧12,第二基座接触侧12设有一第二基座卡接部122。盖体20具有一第二盖体接触侧22,而第二盖体接触侧22设有一第二盖体卡接部222。然而主要不一样之处在于所述的延伸部件50可延伸至容置空间CR中,并可一体成型地连接于第二基座卡接部122及第二盖体卡接部222两者的其中之一。其中当充放电组件B发生异常膨胀时,充放电组件B可挤压或挤撑延伸部件50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形变后的延伸部件50带动第二基座卡接部122与第二盖体卡接部222两者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换言之,在本第三实施例中,是以延伸部件50替代前述实施例的连动组件30,然而因为此处的延伸部件50主要可为第一基座卡接部111(或第二基座卡接部122可类推)及第一盖体卡接部211(或第二盖体卡接部可类推)两者其中之一的一部份并选择性地自该两者一体成型地延伸而出,故可为同样材质,因此本实施例其实存在着取消前述实施例中所述连动组件30的意味,使延伸部件50实际上应属于基座10及盖体20两者的其中之一的一部份,并可自该两者其中之一再进一步延伸而出,以围挡充放电组件B。除了以上延伸部件较为不一样之处,其余特征结构皆可自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互搭配组合而类推,故不再于此赘述。
综上所述,可再参阅图1C及图1D,由此手持行动通讯装置(标号略)的外部观之,可了解本发明可在基座10与盖体20内部的电池(图略)故障、发生异常膨胀时,而使基座10与盖体20分开,从而让使用者了解内部电池已发生异常膨胀,应及早更换,以避免发生可能的潜在危险,而手持行动通讯装置之中,关于能导致让使用这注意到如图1C至图1D外观结果的各组件之间作动的情形已如前所述,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是用以设置一充放电组件,所述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基座接触侧,所述第一基座接触侧设有一第一基座卡接部;
一盖体,具有至少一第一盖体接触侧,所述第一盖体接触侧设有一第一盖体卡接部,且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对应组接,从而使所述盖体与所述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供所述充放电组件设置;以及
一连动组件,具有一围挡部、一位于该围挡部的两端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连动组件可围挡所述充放电组件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用以于所述充放电组件发生异常膨胀时,所述充放电组件挤压所述围挡部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所述第一端部带动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部还包含有一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接触于所述充放电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一泡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固接于所述基座及所述盖体的其中之一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具有一第二基座接触侧,所述第二基座接触侧设有一第二基座卡接部;
所述盖体具有一第二盖体接触侧,所述第二盖体接触侧设有一第二盖体卡接部;
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卡接部及所述第二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用以于所述充放电组件发生异常膨胀时,挤压所述围挡部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所述第二端部带动所述第二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充放电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凹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充放电组件跨设于所述凹陷部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凹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还跨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充放电组件。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一双面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含有一盖板部,所述盖板部与围挡着所述充放电组件的所述围挡部之间间隔有一间隙。
11.一种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是用以设置一充放电组件,所述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基座接触侧,所述第一基座接触侧设有一第一基座卡接部;以及
一盖体,具有至少一第一盖体接触侧,所述第一盖体接触侧设有一第一盖体卡接部,且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对应组接,从而使所述盖体与所述基座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供所述充放电组件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及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还延伸出一延伸部件,所述延伸部件可围挡所述充放电组件地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当所述充放电组件发生异常膨胀时,所述充放电组件挤压所述延伸部件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形变后的所述延伸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一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件还包含有一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接触于所述充放电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一泡棉。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件进一步延伸至所述基座及所述盖体的其中之一,并连接于所述基座及所述盖体的其中之一的内部。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具有一第二基座接触侧,所述第二基座接触侧设有一第二基座卡接部;
所述盖体具有一第二盖体接触侧,所述第二盖体接触侧设有一第二盖体卡接部;
所述延伸部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中并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卡接部及所述第二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
其中当所述充放电组件发生异常膨胀时,所述充放电组件挤压所述延伸部件以产生形变,从而经由形变后的所述延伸部件带动所述第二基座卡接部与所述第二盖体卡接部的其中之一自卡合位置移动至非卡合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充放电组件。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凹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充放电组件跨设于所述凹陷部的上方。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基座底部还凹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上还跨设有一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以固定所述充放电组件。
19.如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一双面胶。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含有一盖板部,所述盖板部与围挡着所述充放电组件的所述延伸部件之间间隔有一间隙。
CN201410250765.0A 2014-05-28 2014-06-06 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 Active CN1051405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8575 2014-05-28
TW103118575A TWI493771B (zh) 2014-05-28 2014-05-28 電子裝置的警示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0584A true CN105140584A (zh) 2015-12-09
CN105140584B CN105140584B (zh) 2017-06-30

Family

ID=54151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0765.0A Active CN105140584B (zh) 2014-05-28 2014-06-06 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33651B2 (zh)
CN (1) CN105140584B (zh)
TW (1) TWI4937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06700A4 (en) * 2015-05-28 2019-01-2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BATTERY HOUSING,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9909U (zh) * 2010-03-21 2011-02-16 旭达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池膨胀提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2105026A (zh) * 2009-12-22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JP2012204251A (ja) * 2011-03-28 2012-10-22 Gs Yuasa Corp 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
US20140106184A1 (en) * 2011-08-24 2014-04-17 Huawei Device Co., Ltd. Battery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Detecting Battery Cell De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86814A (ja) * 1997-09-03 1999-03-30 Tesco:Kk 小型電子機器の電池収納構造
JP4073612B2 (ja) * 2000-08-31 2008-04-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2463965Y (zh) * 2001-01-10 2001-12-05 杨泰和 藉结合力启动充电及充电饱和时推离断电的充电装置
JP2013093127A (ja) * 2011-10-24 2013-05-16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CN203242690U (zh) * 2013-04-26 2013-10-16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单电池结构模块及其串并联结构
JP6216182B2 (ja) * 2013-08-21 2017-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5026A (zh) * 2009-12-22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1749909U (zh) * 2010-03-21 2011-02-16 旭达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池膨胀提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2204251A (ja) * 2011-03-28 2012-10-22 Gs Yuasa Corp 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
US20140106184A1 (en) * 2011-08-24 2014-04-17 Huawei Device Co., Ltd. Battery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Detecting Battery Cell Deform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33651B2 (ja) 2016-06-15
JP2015225853A (ja) 2015-12-14
TW201545392A (zh) 2015-12-01
TWI493771B (zh) 2015-07-21
CN105140584B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59347B1 (ko) 배터리 셀 가압형 엔드 플레이트와 확장형 센싱 하우징 구조가 적용된 배터리 모듈
EP3133669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improved safety and operational lifespan
CN104466049B (zh) 电池组
CN105977411B (zh) 二次电池顶盖及二次电池
JP2014067719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ケース
JP6667631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用電装ボック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ーパック構造体
US20130189554A1 (en) Cell frame for extended range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module
EP3223337B1 (en) Container for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JP2014500198A (ja) 同心封止のための自己センタリングヒンジ構成を備えたエンクロージャ
KR102123661B1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JP2020527278A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CN103117365A (zh) 一种电动车载电池内外箱的连接方法及结构
KR20180114475A (ko) 배터리 팩
US20180151857A1 (en) Ess battery pack case
JP2013114952A (ja) 電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JP6136407B2 (ja) 電源モジュール
CN105140584A (zh) 电子装置的警示结构
CN207346114U (zh) 一种云台组件、承载装置及无人机
CN209561507U (zh) 一种内部架空式锂离子电池组
CN204312700U (zh) 密封垫片和包括该密封垫片的设备
CN105845867B (zh) 用于动力电池箱的防爆阀
CN210234618U (zh) 遮阳板
KR20190070748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보호 구조
KR20220070959A (ko) 배터리 모듈,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KR20210011154A (ko) 휴대폰 배터리 장착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