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7731B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7731B
CN105137731B CN201510272651.0A CN201510272651A CN105137731B CN 105137731 B CN105137731 B CN 105137731B CN 201510272651 A CN201510272651 A CN 201510272651A CN 105137731 B CN105137731 B CN 105137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body
detection part
fixing device
rotation
position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26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7731A (zh
Inventor
近藤昭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37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7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7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77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8Driving control for rotary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speed control, stop posi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加热器、受压部件、支持部件、第二旋转体、位置检测部以及判断部。第二旋转体在其与受压部件之间通过第一旋转体对记录介质进行夹持并形成定影间隙。位置检测部对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进行检测。判断部根据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位置检测部包含第一位置检测部件和第二位置检测部件。第一位置检测部件配置在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定影间隙的上游侧。第二位置检测部件配置在旋转方向上的定影间隙的下游侧。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有些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使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装置。例如,定影装置通过将承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的记录介质插入由环形带状的加热旋转带与加压辊所形成的定影间隙部中,对记录介质施加热和压力来使调色剂定影。例如,对定影间隙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被设于加热旋转带的内侧。
存在如下问题:若停止状态的加热旋转带被加热器加热,则加热旋转带容易变形。因此,在加热旋转带的旋转状态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有必要尽早停止加热器的加热。
例如,有些定影装置能够通过感应器对加热旋转带(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进行定期检测,来对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
发明内容
然而,本发明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有必要对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的位置上发生的更小变化或不规则变化进行检查,来抑制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状态的误判断。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对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状态的误判断进行抑制。
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使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加热器、受压部件、支持部件、第二旋转体、位置检测部以及判断部。所述第一旋转体呈环形带状且可以沿周向旋转。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第一旋转体进行加热。所述受压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内周面毗连接触。所述支持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内侧,对所述受压部件进行支持。所述第二旋转体是可旋转的。所述第二旋转体在其与所述受压部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旋转体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并形成定影间隙。所述位置检测部对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进行检测。所述判断部根据所述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所述位置检测部包含第一位置检测部件和第二位置检测部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定影间隙的上游侧。所述第二位置检测部件配置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定影间隙的下游侧。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将所述调色剂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定影装置使所述调色剂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能够对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状态的误判断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图2中(a)~(f)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第一旋转体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中(a)~(d)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第一旋转体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中(a)和(b)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图中同样或者相当的部分附上同样的附图标记,而不再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一)
参照图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00的实施方式一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00的功能的框图。
定影装置100具备第一旋转体1、第二旋转体4、两个加热器6、受压部件2、支持部件3、位置检测部5以及控制部8。例如,定影装置1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定影装置100通过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和加压,使未定影的调色剂TN熔融而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第一旋转体1是圆筒状的加热旋转带。第一旋转体1被形成为卷状(环形带状),具有耐热性。第一旋转体1能够以延伸在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D正交的方向上的旋转轴为中心沿周向(旋转方向R1)进行旋转。第一旋转体1通过若干层被层叠而形成。若干层由金属层、弹性层以及离型层所构成。弹性层配置在金属层的外周面。离型层配置在弹性层的外周面。例如,金属层是厚度30μm的SUS(不锈钢)。弹性层是厚度0.3mm的硅橡胶。离型层是厚度30μm的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或PTFE(聚四氟乙烯)的氟树脂制的耐热性薄膜。
第二旋转体4是圆柱状的加压辊。第二旋转体4包含外周面41和辊轴42。第二旋转体4能够以辊轴42(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辊轴42与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轴是平行的。以下,将沿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轴和第二旋转体4的辊轴42的方向简记为“轴方向”。第二旋转体4由芯棒、弹性层及离型层所构成。弹性层配置在芯棒的外周面。离型层配置在弹性层的外周面。例如,芯棒是直径14mm的铝或铁。弹性层是厚度5.5mm的硅橡胶。离型层是厚度50μm的PFA或PTFE的氟树脂。在辊轴42上直接连接有驱动第二旋转体4进行旋转的第二旋转体驱动部43。第二旋转体驱动部43例如是电动马达。
外周面41配置成与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毗连接触。第一旋转体1从动于第二旋转体4的旋转而进行旋转。因此,在第一旋转体1与第二旋转体4之间,形成对转印有调色剂TN的记录介质P进行夹持的定影间隙N。第一旋转体1中定影间隙N的相反侧的外部以及第一旋转体1和第二旋转体4的轴方向的两端的外部,被壳体包围。
两个加热器6对定影间隙N进行加热。加热器6例如包含卤素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器。两个加热器6分别配置在第一旋转体1的内侧的输送方向D上支持部件3的下游侧和上游侧。加热器6通过第一旋转体1,将热付与要通过定影间隙N的记录介质P。转印有调色剂TN的记录介质P一通过定影间隙N,调色剂TN就熔融而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受压部件2具有在轴方向的截面视图中朝第一旋转体1的径向中心开放的C形状。具体而言,受压部件2具有滑动接触平板部21、两个侧面板部22以及两个倾斜板部23。滑动接触平板部21配置成平行于定影间隙N。两个侧面板部22相对于滑动接触平板部21垂直延伸。两个倾斜板部23的每一个都对沿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D的滑动接触平板部21的端部与侧面板部22进行连接。受压部件2例如由厚度0.2mm的SUS(不锈钢)所构成。受压部件2在第一旋转体1的内侧沿轴方向延伸。受压部件2的轴方向的两端被固定在壳体上。
受压部件2在其与第二旋转体4之间通过第一旋转体1形成定影间隙N。当第一旋转体1进行旋转时,第一旋转体1的下部的内周面12就在滑动接触平板部21和倾斜板部23上滑动。受压部件2为了承受住第二旋转体4对第一旋转体1的压力,需要规定以上的强度。此外,因受压部件2与第一旋转体1的内周面12接触,故优选热容量、耐热性和耐磨损性优异的部件。受压部件2例如由SUS形成。或者,受压部件2也可以由树脂形成。
支持部件3在轴方向的截面视图中,具有大致T形状的部分(包含T形状)。具体而言,支持部件3包含下端板部31、突起板部32、隔热部件33以及反射部件34。支持部件3例如由厚度3mm的SUS所构成。下端板部31隔着隔热部件33抵接于受压部件2的滑动接触平板部21。突起板部32朝第一旋转体1的径向中心延伸,靠近第一旋转体1的内周面12,第一旋转体1的内周面12位于定影间隙N的相反侧。下端板部31的表面和突起板部32的两面的整个区域由反射部件34覆盖。反射部件34例如由厚度0.5mm的铝或金膜所构成。反射部件34对辐射热进行反射,以免加热器6的辐射热进行光热转换。隔热部件33例如由厚度2mm的耐热性硅海绵、硅纤维加工布或玻璃棉所构成。隔热部件33对从受压部件2到支持部件3的热传导进行抑制。
支持部件3与受压部件2同样地沿轴方向延伸,轴方向的两端被固定在壳体上。支持部件3配置在第一旋转体1的内侧。支持部件3承受住第二旋转体4对受压部件2的压力,并支持受压部件2。因此,能够使定影间隙N的压力(定影压)稳定,并对通过定影间隙N的记录介质P施加强压力。另外,由于第一旋转体1与第二旋转体4在定影间隙N发生摩擦(滑动),因此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上发生松弛和拉紧的情况。这样的松弛容易发生在旋转方向R1上定影间隙N的下游侧,而拉紧容易发生在上游侧。
位置检测部5包含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和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和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以下,简记为“位置检测部件51和52”)都配置在第一旋转体1的轴方向的中央部。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配置在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方向R1上的定影间隙N的上游侧。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配置在定影间隙N的下游侧。位置检测部件51和52为检测位置的光感应器。
位置检测部件51和52都不接触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分别对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的径向位置La、Lb进行检测。以下,将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的径向位置La、Lb简记为径向位置La、Lb。具体而言,位置检测部件51和52利用将光照射到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而产生的反射光,对到第一旋转体1的距离进行测量。位置检测部件51和52持续对径向位置La和Lb进行检测。例如,径向位置La和Lb会由于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的拉紧、松弛、变形或膨胀而产生变化。
控制部8安装在控制基板上。控制部8包含判断部81。判断部81包含旋转判断部81a和故障判断部81b。判断部81根据位置检测部5的检测结果,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具体而言,旋转判断部81a根据径向位置La和Lb各自变化的有无,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有无进行判断。例如,在径向位置La和Lb都有变化的情况下,旋转判断部81a判断第一旋转体1在进行旋转。同样地,在径向位置La和Lb的至少一个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则判断第一旋转体1没有进行旋转。径向位置的“变化”是表示:在第二旋转体4开始驱动之前的径向位置(基准位置)与之后的径向位置的差异。在加热器6开始进行加热之后,径向位置La和Lb的至少一个变化比规定的阈值大的情况下,故障判断部81b判断在第一旋转体1上有故障发生。
控制部8进一步包含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82、加热器控制部83以及通知部84。通知部84中连接有显示输出部85。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82根据判断部81的判断结果,对第二旋转体4的旋转进行控制。具体而言,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82根据由判断部81输出的判断信号S1,将控制信号S2输出到第二旋转体驱动部43。第二旋转体驱动部43根据由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82输出的控制信号S2进行控制,停止或继续执行使第二旋转体4旋转的驱动。
加热器控制部83根据判断部81的判断结果,对加热器6的发热进行控制。加热器控制部83根据由判断部81输出的判断信号S1,将ON/OFF信号S3输出到在电源部到加热器6的电力供应电路中的开关。加热器控制部83通过输出ON信号S3进行控制,以使加热器6对第一旋转体1进行加热动作(加热器6的发热)。同样地,加热器控制部83通过输出OFF信号S3进行控制,以使加热前不进行加热动作,而加热时停止加热。
通知部84根据由判断部81输出的判断信号S1,将控制信号S4输出到显示输出部85。由此,控制显示输出部85,使其对表示定影装置100故障的警告进行显示或者不显示。显示输出部85例如由亮灯或文字来通知警告。另外,通知部84也可以代替显示输出部85,使用通过声音通知警告的警告声输出部,或组合警告显示和警告声的部件。
以上,如参照图1进行的说明,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配置在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方向R1上的定影间隙N的上游侧,对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的径向位置La的变化进行检测。另一方面,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配置在定影间隙N的下游侧,对径向位置Lb的变化进行检测。判断部81根据位置检测部件51和52的检测结果,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因此,在第一旋转体1进行异常旋转的情况下,能够分别对径向位置La和Lb各自的微小变化或不规则变化进行检测。另外,在第一旋转体1停止的情况下,不单检测旋转的有无,也将径向位置La与阈值进行比较,且将径向位置Lb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更正确地对旋转的有无进行检测。结果,能够抑制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状态的误判断。
(实施方式二)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00的实施方式二进行说明。图2(a)~图2(f)是表示第一旋转体1的侧面示意图。在图2(a)~图2(f)中,为了避免图示过度复杂,省略了第二旋转体4、加热器6、受压部件2、支持部件3及调色剂TN。在实施方式二中,在实施方式一所说明的判断部81根据径向位置La和Lb各自的变化方向的不同,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
判断部81根据径向位置La的变化方向Da和径向位置Lb的变化方向Db的不同,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径向位置的“变化方向”相对于基准位置,有径外侧方向(松弛方向)、径内侧方向(拉紧方向)或没有变化的3种。径外侧方向是:从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轴沿径向朝外周面11的方向。径内侧方向是:从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沿径向朝旋转轴的方向。以下,径外侧方向记载为“X1方向”,径内侧方向记载为“X2方向”。
参照图2(a)~图2(f),对径向位置La和Lb的变化方向Da和Db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图2(a)是表示径向位置La和Lb的基准位置。例如,在定影间隙N的上游侧(下游侧)的基准位置是:在第二旋转体4的驱动开始之前,通过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检测的径向位置La(径向位置Lb)。在图2(b)和图2(d)~图2(f)中,双点划线表示检测该基准位置时的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
图2(b)是表示第一旋转体1以一定的转速进行旋转的状态(稳定旋转状态)。在稳定旋转状态下,径向位置La的变化方向Da是X2方向,而径向位置Lb的变化方向Db是X1方向。在此情况下,第一旋转体1的径向位置La和Lb有规则地进行变化,各自变化方向不同。
图2(c)是表示第一旋转体1处于没有正常地开始旋转的状态,或开始旋转之后立即停止了的状态。例如,径向位置La和Lb相对于基准位置检测的前后都没有变化。在这样完全没有发现变化的情况下,大多是第一旋转体1没有被加热器6加热。
图2(d)和图2(e)是表示第一旋转体1的转速不固定的状态(异常旋转状态)。图2(d)表示在异常旋转状态下,变化方向Da和Db都是X1方向,变化方向一致。同样地,图2(e)表示变化方向Da和Db都是X2方向,变化方向一致。
图2(f)表示第一旋转体1在没有正常地开始旋转的状态或开始旋转之后立即停止了的状态下被加热器6加热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有可能由于热而使第一旋转体1产生部分变形。例如,如只有径向位置Lb的变化方向Da为X1方向的情况,只有径向位置La和Lb的其中一个出现变化。
参照图3和图4,对旋转判断部81a和故障判断部81b的判断处理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图3和图4是表示定影装置100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T1,对第一旋转体1的径向位置La和Lb进行检测。具体而言,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在第二旋转体驱动部43开始驱动第二旋转体4之前,即,在第一旋转体1停止时,对径向位置La进行检测。另一方面,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在第一旋转体1停止时,对径向位置Lb进行检测。基准位置例如是在开始第二旋转体4的驱动之前(在第一旋转体1停止时)的径向位置La和Lb(参照图2(a))。
在步骤ST2,开始第二旋转体4的旋转。具体而言,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82对第二旋转体驱动部43进行控制,而驱动第二旋转体4进行旋转。第一旋转体1对应第二旋转体4的旋转而从动地进行旋转。
在步骤ST3,对径向位置La的变化后的位置进行检测。例如,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对第二旋转体4开始驱动(第一旋转体1进行旋转)的3秒之后的径向位置La进行检测。
在步骤ST4,与步骤ST3同样地对径向位置Lb的变化进行检测。另外,步骤ST3和步骤ST4同时处理。
在步骤ST5和步骤ST6,旋转判断部81a根据径向位置La和Lb的变化方向Da和Db,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的有无进行判断。具体而言,首先,在步骤ST5,在径向位置La和Lb双方都有变化的情况下(Yes),旋转判断部81a判断第一旋转体1在进行旋转,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6(参照图2(b)、图2(d)或图2(e))。在径向位置La或Lb的任何一个都没有变化的情况下(No),旋转判断部81a判断第一旋转体1没有在旋转,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14(参照图2(c)或图2(f))。在判断为第一旋转体1没有在旋转的情况下,由于可能在定影装置100上有异常发生,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旋转判断部81a中被判断为第一旋转体1没有在旋转的具有代表性的状况是: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相对于第二旋转体4的外周面41打滑,第一旋转体1完全没有从动而没有旋转。或者,由于第二旋转体驱动部43的故障而使第二旋转体4完全没有进行旋转的状况。
在步骤ST6,径向位置La的变化方向Da与径向位置Lb的变化方向Db为不同的情况下(Yes),故障判断部81b判断定影装置100没有发生异常,输出判断信号S1,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7(参照图2(b))。同样地,在变化方向Da与变化方向Db一致的情况下(No),故障判断部81b判断定影装置100有发生异常,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14(参照图2(d)或图2(e))。
在步骤ST7,加热器控制部83开始加热器6的发热。具体而言,加热器控制部83根据由旋转判断部81a和故障判断部81b输出的判断信号S1,将ON信号S3输出到在从电源部到加热器6的电力供应电路中的开关。这样,加热器控制部83进行控制,以使加热器6开始第一旋转体1的加热动作(加热器6的发热)。如此,定影装置100使附着在通过定影间隙N的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TN进行熔解。同时,定影装置100通过第二旋转体4对记录介质P施加压力,使调色剂TN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接着,在步骤ST8~步骤ST12,在通过加热器6进行加热动作的状态下,旋转判断部81a和故障判断部81b开始进行判断。判断处理与步骤ST1、步骤ST3~步骤ST6的判断处理相同。
具体而言,在步骤ST8,与上述步骤ST1相同,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和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持续对径向位置La和Lb进行检测。步骤ST8与步骤ST1的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T8中有通过加热器6进行加热动作。基准位置与步骤ST1相同。此外,基准位置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加热器6开始加热动作的1秒之后的径向位置La和Lb。
在步骤ST9,与上述步骤ST3同样,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对径向位置La的变化之后的位置进行检测。
在步骤ST10,与上述的步骤ST4和步骤ST9同样,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对径向位置Lb的变化之后的位置进行检测。
在步骤ST11,与上述步骤ST5同样,在径向位置La和Lb的双方都有变化的情况下(Yes),旋转判断部81a判断第一旋转体1在进行旋转,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12。在径向位置La或Lb的任何一个都没有变化的情况下(No),旋转判断部81a判断第一旋转体1没有在旋转,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15。
在步骤ST12,与上述步骤ST6同样,在径向位置La的变化方向Da和径向位置Lb的变化方向Db为不同的情况下(Yes),故障判断部81b判断定影装置100没有发生异常,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13。另外,在变化方向Da与变化方向Db为一致的情况下(No),故障判断部81b判断定影装置100有发生异常,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15。
在步骤ST13,定影装置100的定影动作处于停止的情况下(Yes),结束判断处理。另外,在定影动作没有处于停止的情况下(No),判断处理回到步骤ST8之前,位置检测部件51和52分别继续对径向位置La和Lb进行检测。这时候,基准位置可以与步骤ST1或步骤ST8的基准位置相同,也可以再次进行确定。这样,判断处理一直重复进行,直到定影装置100的定影动作停止为止。
在步骤ST14,加热器控制部83根据由旋转判断部81a或故障判断部81b输出的判断信号S1,进行控制,不输出控制信号S3。因此,加热器6维持在不进行第一旋转体1的加热的状态。另外,加热器控制部83也可以通过输出控制信号S3来控制加热器6不进行加热。在步骤ST14中加热器控制部83进行控制之后,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16。
在步骤ST16,根据由旋转判断部81a或故障判断部81b输出的判断信号S1,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82将控制信号S2输出到第二旋转体驱动部43,以停止驱动第二旋转体4的旋转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在步骤ST16中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82进行控制之后,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17。
在步骤ST17,根据由旋转判断部81a或故障判断部81b输出的判断信号S1,通知部84将控制信号S4输出到显示输出部85,控制显示输出部85进行警告显示。经过步骤ST17之后,结束判断处理。
在步骤ST15,根据由旋转判断部81a或故障判断部81b输出的判断信号S1,加热器控制部83输出控制信号S3。因此,电力供应电路中的开关被控制为OFF。然后,从电源部到加热器6的电力供应就停止。加热器6的加热因此而停止。
然后,与上述同样,在步骤ST16,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82进行控制,停止驱动第二旋转体4的旋转。之后,在步骤ST17,通知部84控制显示输出部85进行警告显示。经过步骤ST17之后,结束判断处理。
以上,如参照图1~图4进行的说明,判断部81根据径向位置La和Lb各自变化方向Da、Db的不同,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因此,在第一旋转体1进行了异常旋转(或停止)时,能够对应于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上出现的不规则变化,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
进一步,在判断部81判断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加热器控制部83控制加热器6不加热第一旋转体1。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82在确认到第一旋转体1没有被加热之后,使第二旋转体4停止。因此,在第一旋转体1的异常旋转时,能够尽早抑制发生加热器6导致第一旋转体1变形之类的异常。
(实施方式三)
参照图1、图5(a)~图7,对本发明的定影装置100的实施方式三进行说明。图5(a)~图5(d)是表示第一旋转体1的侧面示意图。与图2(a)~图2(f)同样,在图5(a)~图5(d)中省略了第二旋转体4、加热器6、受压部件2、支持部件3和调色剂TN。不同点在于,相对于实施方式二所说明的判断部81是根据变化方向不同而进行判断,实施方式三的判断部81是根据径向位置La和Lb的变化量的和来进行判断。
判断部81根据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所检测的径向位置La的变化量Qa与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所检测的径向位置Lb的变化量Qb的和,对旋转状态进行判断。径向位置的“变化量”例如是表示径向位置La和Lb各自相对于基准位置的摇动宽度。此外,在图5(a)~图5(d)中,双点划线表示在参照图2(a)~图2(f)说明的检测基准位置时的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
参照图5(a)~图5(d),对变化量Qa和Qb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图5(a)是表示第一旋转体1刚开始旋转之后的状态。在此,变化量没有稳定,例如变化量Qa为0.2mm、变化量Qb为0.3mm,变化量的和为0.5mm。
图5(b)与图2(c)同样,表示第一旋转体1没有被加热器6加热,处于停止的状态。例如,变化量Qa和Qb都为0mm。
图5(c)与图2(b)同样,表示第一旋转体1的稳定旋转状态。在稳定旋转状态下,变化量Qa与变化量Qb的差小,且处于稳定。例如,变化量Qa和Qb都为0.5mm,变化量的和为1.0mm。
图5(d)是表示第一旋转体1的异常旋转状态。在异常旋转状态下,变化量Qa和Qb各自的大小容易产生偏差,有时比稳定旋转状态的变化量大(或小)极多。例如,变化量Qa为0.6mm、变化量Qb为1.0mm,变化量的和为1.6mm。
参照图6和图7,对旋转判断部81a和故障判断部81b的判断处理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图6和图7是表示定影装置100的判断处理的流程图。此外,为了明确与实施方式二之间的差异,省略与实施方式二的判断处理相同之处的说明。
步骤ST21~步骤ST24分别对应于参照图3进行说明的步骤ST1~步骤ST4。
在步骤ST25,旋转判断部81a根据径向位置La和Lb的变化量的和,对第一旋转体1是否在旋转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变化量Qa与Qb的和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Yes),旋转判断部81a判断第一旋转体1在进行旋转,输出判断信号S1,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26。同样地,在变化量Qa与Qb的和比阈值小的情况下(No),旋转判断部81a判断第一旋转体1因发生故障造成转速小(或没有在旋转),输出判断信号S1,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32。
例如,在将步骤ST25的阈值设定为0.4mm的情况下,若如参照图5(a)进行说明的那样变化量Qa与Qb的和为0.5mm的话,则为阈值以上,故被判断为第一旋转体1在进行旋转。由于也包含了变化量Qb的变化量来进行判断,因此即使变化量Qa是微小的变化量(0.2mm)也不易发生误检测。此外,若如参照图5(b)进行的说明那样变化量Qa与Qb的和为0mm的话,则比阈值小,故被判断为第一旋转体1发生故障而没有在旋转。
阈值是考量第一旋转体1的变形所引起的定影装置100的性能下降而预先设定。具体而言,优选在不造成以下的状况下设定阈值:第一旋转体1的变形导致不能确保第一旋转体1的内周面12与受压部件2的滑动性的状况;或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11在定影间隙N相对于第二旋转体4的外周面41打滑而使第一旋转体1不进行旋转的状况;或不能形成定影间隙N的状况。另外,阈值优选考虑设计余量而设定。
步骤ST26~步骤ST29分别对应于参照图3和图4进行说明的步骤ST7~步骤ST10。
在步骤ST30,故障判断部81b根据径向位置La与Lb的变化量Qa、Qb的和,对第一旋转体1是否发生故障进行判断。步骤ST30与步骤ST25的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T30进行加热器6对第一旋转体1的加热动作(加热器6的发热)。因此,将阈值设定为比步骤ST25的阈值大,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的异常进行判断。具体而言,在变化量Qa与Qb的和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小的情况下(No),故障判断部81b判断第一旋转体1没有发生故障,输出判断信号S1,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31。同样地,在变化量Qa与Qb的和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Yes),故障判断部81b判断第一旋转体1发生故障,输出判断信号S1,判断处理进入到步骤ST33。
例如,在步骤ST30的阈值设定为1.5mm的情况下,若如参照图5(c)进行的说明那样变化量Qa与Qb的和为1.0mm,则比阈值小,故被判断为第一旋转体1没有异常发生。此外,若如参照图5(d)进行的说明那样变化量Qa与Qb的和为1.6mm,则为阈值以上,故被判断为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有异常发生。即使变化量Qa是接近稳定旋转时的变化量(0.5mm)的0.6mm,由于也包含着变化量Qb的变化量来进行判断,因此也容易发现异常旋转。
故障判断部81b判断变化量Qa与Qb的和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具有代表性的状况是:某些原因使第一旋转体1变形造成第一旋转体1变得歪斜的状况;或第一旋转体1的外周面形成有凹凸的状况。
步骤ST31~步骤ST35分别与参照图3和图4进行说明的步骤ST13~步骤ST17相同。经过步骤ST31或步骤ST35之后,结束判断处理。
以上,如参照图1和图5(a)~图7进行的说明,判断部81对径向位置La和Lb的变化量进行检测。判断部81根据径向位置La和Lb的变化量Qa、Qb的和,对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因此,在加热器6开始加热之前,能够以径向位置La和Lb的微小的变化量对旋转的有无进行判断。此外,在加热器6开始加热之后,即使在第一旋转体1的旋转异常只引起径向位置La和径向位置Lb中的一个径向位置的变化量大、而另一个径向位置的变化量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异常有无的误判断进行抑制。
此外,一般而言,众所周知的是,加热旋转带在刚开始旋转之后,外周面的松弛和拉紧容易过小或过大(皮带容易不稳定)。这样的皮带不稳定反而不是异常。例如,加热旋转带在凉下来的状态下停止旋转一定时间后,加热旋转带的柔韧性降低而造成残留有定影间隙引起的凹凸形状。若加热旋转带在此状态下开始旋转,则皮带容易不稳定。另一方面,若加热旋转带开始旋转并被加热(加热旋转带的温度上升),则加热旋转带的柔韧性提高而使旋转逐渐变得平滑。结果,加热旋转带的松弛或拉紧的大小逐渐变得稳定。对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三所涉及的定影装置100,在步骤ST25能够以径向位置La和Lb的微小的变化量来对第一旋转体1(加热旋转带)旋转的有无进行判断,即使皮带不稳定也能够抑制误判断。另外,优选设计为:在判断异常旋转的情况下,不对刚开始旋转之后的状态进行判断。
此外,如图8(a)和图8(b)所示,加热器6也可以包含电磁感应线圈61或电阻发热体65。图8(a)和图8(b)是表示定影装置100的变形例的侧面示意图。
在图8(a),加热器6包含配置在第一旋转体1外部的电磁感应线圈61、磁芯62及线轴63。第一旋转体1进一步包含电磁感应发热层。加热器6沿第一旋转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包围外周面11的大致一半的方式配置成与第一旋转体1相对。通过电磁感应线圈61发出的磁力线,电磁感应发热层进行发热,第一旋转体1被加热。
在图8(b)中,加热器6包含配置在定影间隙N附近的电阻发热体65。加热器6例如是陶瓷加热器。通过受压部件2保持电阻发热体65。
(实施方式四)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四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200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200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兼具这些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以下,以作为复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200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200具备定影装置100、图像读取部110及图像形成部170。图像形成部170具有供纸匣120、成像部130、调色剂补充装置140、纸张排出部150及纸张输送部160。图像形成部170根据通过图像读取部110读取的图像数据来形成图像。
供纸匣120中收纳印刷用的记录介质P。在进行复印时,供纸匣120内的记录介质P以经由成像部130与定影装置100而从纸张排出部150排出的方式,由纸张输送部160进行输送。
在成像部130,将调色剂像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成像部130包含感光体131、显影装置132及转印装置133。
在感光体131上,通过激光形成静电潜像,该激光基于由图像读取部110生成的原稿图像的电子信号。显影装置132具有显影辊121。显影辊121通过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体131来使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体131上形成调色剂像。调色剂由调色剂补充装置140补充到显影装置132。
转印装置133将形成在感光体131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
通过定影装置100对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和加压,使在成像部130形成的未定影的调色剂熔融并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以上,参照附图(图1~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方式的实施(例如,如下所示的(1)~(4))。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在主体中示意性地表示各结构要素,为了方便作图,图示各结构要素的厚度、长度、个数、间隔等可能与实际有出入。另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结构要素的材质、形状、尺寸等只是一个例子,不是特别限定,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1)参照图1~图9进行说明的定影装置100中,驱动第二旋转体4(加压辊)进行旋转,而第一旋转体1(加热旋转带)从动地进行旋转,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驱动第一旋转体1进行旋转,而第二旋转体4从动地进行旋转。此外,虽然使用了作为加压辊的第二旋转体4,但也可以使用由环状挠性的皮带构成的加压旋转体进行代替。
(2)参照图1~图9进行说明的定影装置100中,根据由旋转判断部81a输出的判断信号S1来自动进行第二旋转体4的旋转驱动控制和加热器6的发热控制,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观察显示输出部85发出的警告显示,通过人为操作,进行第二旋转体4的旋转驱动控制和加热器6的发热控制。
(3)加热器6的个数和配置,没有特别限定于参照图1~图9进行说明的定影装置100的结构。此外,例示出了加热器6包含卤素加热器、电磁感应线圈61或电阻发热体65,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4)参照图1~图9进行说明的定影装置100中,位于定影间隙N的上游侧的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和位于定影间隙N的下游侧的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的个数都是1个,但是本发明中分别是至少一个就可以。例如,作为位置检测部5,也可以配置两个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和两个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此外,轴方向的配置位置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第一位置检测部件51和第二位置检测部件52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一旋转体1的轴方向可移动。在此情况下,故障判断部81b能够在第一旋转体1的轴方向的若干个位置上对第一旋转体1的故障进行判断。

Claims (7)

1.一种定影装置,使调色剂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具备:
第一旋转体,其呈环形带状且可以沿周向旋转;
加热器,其对所述第一旋转体进行加热;
受压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内周面毗连接触;
支持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内侧,对所述受压部件进行支持;
第二旋转体,其可以旋转,且在其与所述受压部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旋转体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夹持并形成定影间隙;
位置检测部,其对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的径向位置进行检测;以及
判断部,其根据所述位置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对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状态进行判断,
所述位置检测部包含第一位置检测部件和第二位置检测部件,所述第一位置检测部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定影间隙的上游侧,所述第二位置检测部件配置在所述旋转方向上的所述定影间隙的下游侧,
所述判断部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位置的变化方向与所述第二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位置的所述变化方向的不同,对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旋转状态进行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位置的变化量与所述第二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位置的变化量的和,对所述旋转状态进行判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只有在通过所述第一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径向位置与通过所述第二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径向位置中的其中之一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旋转状态为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在通过所述第一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变化方向与通过所述第二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变化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旋转状态为正常,
在通过所述第一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变化方向与通过所述第二位置检测部件所检测的所述变化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判断所述旋转状态为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包含卤素加热器、电磁感应线圈及电阻发热体中的任何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加热器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对所述加热器的发热进行控制;以及
第二旋转体驱动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对所述第二旋转体的旋转进行控制。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其将所述调色剂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所述定影装置使所述调色剂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CN201510272651.0A 2014-05-27 2015-05-26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7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9115 2014-05-27
JP2014109115A JP6154782B2 (ja) 2014-05-27 2014-05-27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7731A CN105137731A (zh) 2015-12-09
CN105137731B true CN105137731B (zh) 2017-10-24

Family

ID=54701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26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7731B (zh) 2014-05-27 2015-05-26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29540B2 (zh)
JP (1) JP6154782B2 (zh)
CN (1) CN105137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24426A (ja) * 2017-02-01 2018-08-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3445A (ja) * 2007-03-20 2008-10-02 Ricoh Co Ltd 画像転写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76758A (ja) * 2009-05-27 2010-12-09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2021B2 (ja) * 2006-03-10 2011-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転写方法、およびたわみ作成方法
US7711301B2 (en) * 2006-03-10 2010-05-0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transfer devic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028098B2 (ja) * 2006-07-03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加熱装置
JP5223697B2 (ja) * 2009-01-27 2013-06-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5104B2 (ja) * 2009-09-12 2013-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75570B2 (ja) * 2009-12-07 2013-12-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26072A (ja) * 2012-07-26 2014-02-06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3445A (ja) * 2007-03-20 2008-10-02 Ricoh Co Ltd 画像転写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76758A (ja) * 2009-05-27 2010-12-09 Kyocera Mita Corp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7731A (zh) 2015-12-09
JP2015225162A (ja) 2015-12-14
US20150346656A1 (en) 2015-12-03
JP6154782B2 (ja) 2017-06-28
US9329540B2 (en) 2016-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8409B2 (en) Fixing apparatus
US7603069B2 (en)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CN105278297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769788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9197864A (ja) 加熱定着装置
CN105137731B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076664A (ja)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2010016647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device
JP4810590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記録媒体
JP2010156818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8809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5735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ing device, heating device with fixing belt, and heating control method for heating device
JP2003215956A (ja)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367917A (zh) 旋转检测机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H1097150A (ja) 定着装置
CN105739269B (zh) 定影装置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1172003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714371B2 (en) Fixing apparatus
JP2005049390A (ja) 定着装置
US1179694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24869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7835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01416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25092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211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