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1667B - 偏光膜形成用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偏光膜形成用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1667B
CN105131667B CN201510262609.0A CN201510262609A CN105131667B CN 105131667 B CN105131667 B CN 105131667B CN 201510262609 A CN201510262609 A CN 201510262609A CN 105131667 B CN105131667 B CN 1051316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atom
compound
alkyl
atom number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26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1667A (zh
Inventor
飞田宪之
大川春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31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1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1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1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45/00Compounds containing chains of at least two nitrogen atoms with at least one nitrogen-to-nitrogen multiple bond
    • C07C245/02Azo compounds, i.e. compounds having the free valencies of —N=N— groups attached to different atoms, e.g. diazohydroxides
    • C07C245/06Azo compounds, i.e. compounds having the free valencies of —N=N— groups attached to different atoms, e.g. diazohydroxides with nitrogen atoms of az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07C245/08Azo compounds, i.e. compounds having the free valencies of —N=N— groups attached to different atoms, e.g. diazohydroxides with nitrogen atoms of az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with the two nitrogen atoms of az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e.g. azobenz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9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olymethylene-imine rings with at least five ring members, 3-azabicyclo [3.2.2] nonane, piperazine, morpholine or thiomorpholine rings,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95/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olymethylene-imine rings with at least five ring members, 3-azabicyclo [3.2.2] nonane, piperazine, morpholine or thiomorpholine rings,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nitr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9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olymethylene-imine rings with at least five ring members, 3-azabicyclo [3.2.2] nonane, piperazine, morpholine or thiomorpholine rings,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95/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olymethylene-imine rings with at least five ring members, 3-azabicyclo [3.2.2] nonane, piperazine, morpholine or thiomorpholine rings,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nitrogen atoms
    • C07D295/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olymethylene-imine rings with at least five ring members, 3-azabicyclo [3.2.2] nonane, piperazine, morpholine or thiomorpholine rings,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nitrogen atoms substituted by singly or doubly bound nitrogen atoms
    • C07D295/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polymethylene-imine rings with at least five ring members, 3-azabicyclo [3.2.2] nonane, piperazine, morpholine or thiomorpholine rings, having only hyd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carbon atoms with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attached to ring nitrogen atoms substituted by singly or doubly bound nitrogen atoms with the ring nitrogen atoms and the substituent nitrogen atoms separated by carbocyclic rings or by carbon chains interrupted by carb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5/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5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99/00 - C07D507/00
    • C07D5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D463/00, C07D477/00 or C07D499/00 - C07D50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513/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2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 C09K19/2007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the chain containing -COO- or -OC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60Pleochroic dyes
    • C09K19/601Azoic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4/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D183/00 - C09D183/1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2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 C09K19/2007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the chain containing -COO- or -OCO- groups
    • C09K2019/2035Ph-COO-Ph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含有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式中,Y表示(Y1)或(Y2)。R1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N(R)(R0)。R和R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R与R0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成环。R7和R8为氢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或氰基,构成碳原子数1~4的烷基和碳原子数1~4烷氧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被卤素原子或羟基取代,p和q各自独立地为0~2的整数。R2和R3可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R2与R3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成环。

Description

偏光膜形成用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含有分散在取向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中的吸收二色性的光的化合物(二色性色素)的偏光膜。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作为在波长390~550nm具有最大吸收的二色性色素,具有1,4-萘基结构的双偶氮系色素。然而,含有该二色性色素的偏光膜的二色比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109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1454637号公报(特公昭63-13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寻求一种能够形成含有在波长350~550nm具有最大吸收、作为二色性色素发挥功能的化合物的二色比高的偏光膜的组合物。
本发明包括以下的发明。
[1]一种组合物,含有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式中,Y表示式(Y1)或式(Y2)表示的基团。
(*表示与N的键合位点。
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硫原子、氧原子或者-NR10-,R10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
Q1和Q2各自独立地表示氮原子或者=CH-。)
R1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者-N(R)(R0)。R和R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与R0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构成该基团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
R7和R8为氢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或者氰基,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4的烷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4烷氧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卤素原子或者羟基取代,p和q各自独立地为0~2的整数。
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2与R3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
[2]根据[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式(1)表示的化合物为p=q=0的式(1a)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Y和R1~R3分别表示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义相同的意思。)
[3]根据[1]或者[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显示近晶型液晶相。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进一步含有聚合引发剂。
[5]一种偏光膜,由[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形成。
[6]根据[5]所述的偏光膜,其中,[5]所述的偏光膜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1)比该偏光膜中含有的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2)长。
[7]根据[6]所述的偏光膜,其中,λmax1与λmax2之差为15nm以上。
[8]根据[5]~[7]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膜,其中,X射线衍射测定中显示布拉格(Bragg)峰。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5]~[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膜。
[10]一种液晶单元,具备基体、液晶层和[5]~[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膜。
[11]根据[10]所述的液晶单元,其中,上述偏光膜配置在基体与液晶层之间。
[12]根据[11]所述的液晶单元,其中,在基体与液晶层之间进一步配置滤色器。
[13]一种圆偏振片,具有[5]~[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膜和1/4波长板。
[14]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13]所述的圆偏振片和有机EL元件。
[15]根据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使式(2)表示的化合物与式(3)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式中,Y表示式(Y1)或式(Y2)表示的基团。
(*表示与N的键合位点。
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硫原子、氧原子或者-NR10-,R10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
Q1和Q2各自独立地表示氮原子或者=CH-。)
R1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者-N(R)(R0)。R和R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与R0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构成该基团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
R7和R8为氢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或者氰基,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4的烷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被卤素原子或者羟基取代,p和q各自独立地为0~2的整数。
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2与R3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
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者碘原子。
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4与R5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氧原子和硼原子一起形成环。)]
[16]一种式(5)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Y表示式(Y1)或式(Y2)表示的基团。
(*表示与N的键合位点。
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硫原子、氧原子或者-NR10-,R10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
Q1和Q2各自独立地表示氮原子或者=CH-。)
R6表示碳原子数2~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者-N(R)(R0)。R和R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与R0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上述碳原子数2~20的烷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构成该基团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上述碳原子数2~20的烷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
R7和R8为氢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或者氰基,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4的烷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卤素原子或者羟基取代,p和q各自独立地为0~2的整数。
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2与R3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
[17]根据[16]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式(5)表示的化合物为p=q=0的式(5a)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Y、R2、R3以及R6分别表示与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定义相同的意思。)
[18]一种偏光膜,含有[16]或者[17]所述的化合物。
[1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18]所述的偏光膜。
[20]一种液晶单元,具备基体、液晶层和[18]所述的偏光膜。
[21]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18]所述的偏光膜。
本发明的组合物含有在波长390~550nm具有最大吸收、作为二色性色素发挥功能的化合物,采用该组合物能够形成二色比高的偏光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偏光膜的连续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具有本发明的偏光膜的圆偏振片的连续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具备本发明的偏光膜的液晶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具备本发明的偏光膜的液晶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具备本发明的偏光膜的液晶单元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210 第1卷
210A 卷芯
220 第2卷
220A 卷芯
211A、211B 涂布装置
212A、212B 干燥炉
213A 偏振光UV照射装置
213B 活性能量线照射装置
300 辅助辊
230 第3卷
230A 卷芯
240 第4卷
240A 卷芯
300 辅助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组合物含有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1))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化合物(1)>
优选化合物(1)的偶氮基为反式体。
式(Y1)和式(Y2)中,P1和P2优选为硫原子。
作为R10表示的碳原子数1~4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以及叔丁基等。
Q1和Q2优选都为氮原子。Q1更优选为=CH-。Q2更优选为氮原子。
式(1)中,R1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者-N(R)(R0)。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者-N(R)(R0)表示的基团。
作为R1表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以及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以及正癸基等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氟原子等卤素原子、羟基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取代。作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例如可举出N-甲基氨基、N-乙基氨基、N,N-二甲基氨基、以及N,N-二乙基氨基等氨基所具有的一个或者两个氢原子被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取代的氨基。作为它们的例子,可举出氟甲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以及九氟丁基等碳原子数1~20的卤代烷基;羟基甲基和2-羟基乙基等碳原子数1~20的羟基烷基;氨基甲基和2-(N,N-二甲基氨基)乙基等具有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上述R1表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作为在碳原子间具有醚键的烷基,可举出甲氧基甲基、2-乙氧基乙基、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2-(乙基氨基)乙基氨基]乙氧基等。R1表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作为R1表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异戊氧基、新戊氧基、正己氧基、正庚氧基、正辛氧基、正壬氧基、以及正癸氧基等不具有取代基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氧基。
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氟原子等卤素原子、羟基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取代。作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例如可举出N-甲基氨基、N-乙基氨基、N,N-二甲基氨基、N,N-二乙基氨基等氨基所具有的一个或者两个氢原子被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取代的氨基。作为它们的例子,可举出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九氟丁氧基等碳原子数1~20的卤代烷氧基;羟基甲氧基、2-羟基乙氧基等碳原子数1~20的羟基烷氧基;氨基甲氧基、2-(N,N-二甲基氨基)乙氧基等具有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
上述R1表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作为在碳原子间具有醚键的烷氧基,可举出甲氧基甲氧基、2-乙氧基乙氧基、2-(2-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2-[2-(乙基氨基)乙基氨基]乙氧基等。R1表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氧基。
上述R1为-N(R)(R0)时,R和R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与R0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
作为R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以及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以及正癸基等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氟原子等卤素原子、羟基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取代。作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例如可举出N-甲基氨基、N-乙基氨基、N,N-二甲基氨基、N,N-二乙基氨基等氨基所具有的一个或者两个氢原子被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取代的氨基。作为它们的例子,可举出氟甲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九氟丁基等碳原子数1~10的卤代烷基;羟基甲基、2-羟基乙基等碳原子数1~10的羟基烷基;氨基甲基、2-(N,N-二甲基氨基)乙基等具有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
上述R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作为在碳原子间具有醚键的烷基,可举出甲氧基甲基、2-乙氧基乙基、2-(2-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2-(乙基氨基)乙基氨基]乙氧基等。R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作为R0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举出与作为R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例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R0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作为-N(R)(R0),可举出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二乙基氨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吗啉代基、硫代吗啉代基、3,5-二甲基吗啉代基、以及3-乙基硫代吗啉代基等。
R与R0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时,形成的环可以为4~10元环,也可以为杂环。杂环是指碳原子数4~10的脂环式烃基中,其中的至少一个亚甲基被亚氨基(-NH-)、氧原子、硫原子等杂原子取代。优选形成的环为5~7元环。
式(1)中,两个亚苯基的构成该基团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分别被氢以外的取代基R7或者R8取代。R7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或者氰基。R7和R8可以分别取代亚苯基的任意位置的氢原子。
作为碳原子数1~4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等不具有取代基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4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氟原子等卤素原子或者羟基取代。作为它们的例子,可举出氟甲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九氟丁基等碳原子数1~4的卤代烷基;羟基甲基、2-羟基乙基等碳原子数1~4的羟基烷基。
作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等不具有取代基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氧基。
构成上述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氟原子等卤素原子或者羟基取代。作为它们的例子,可举出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九氟丁氧基等碳原子数1~4的卤代烷氧基;羟基甲氧基、2-羟基乙氧基等碳原子数1~4的羟基烷氧基。
式(1)中,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2与R3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作为R2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和R3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举出与作为R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例示的烷基相同的烷基。R2和R3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作为-N(R2)(R3),可举出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二乙基氨基、吡咯烷基、哌啶基、吗啉代基、硫代吗啉代基、3,5-二甲基吗啉代基、以及3-乙基硫代吗啉代基等。
R2与R3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时,形成的环可举出与上述-N(R)(R0)中例示的环相同的环。
式(1)中的p和q各自独立地为0~2的整数,更优选同时为0。此时,化合物(1)为式(1a)表示的化合物。
如果具体示出优选的化合物(1),则可举出式(1-1)~式(1-39)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更优选式(1-3)、式(1-4)、式(1-5)、式(1-12)以及式(1-13)表示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式(1-4)和式(1-13)表示的化合物。
本组合物所含有的化合物(1)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
化合物(1)优选通过使式(2)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2))与式(3)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3))反应而得到。式(3)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3)。
化合物(2)中的X优选为溴原子。
作为化合物(3)中的R4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和R5表示的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以及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以及正癸基等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作为-B(OR4)(OR5),可举出硼酸、硼酸二甲酯、硼酸二乙酯、硼酸频哪醇酯等。优选为硼酸。
式(2)和(3)中,R1、R2、R3、R8和q表示与上述式(1)中记载的定义相同的意思。
如果具体示出优选的化合物(2),则可举出式(2-1)~式(2-25)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可以使用市售的化合物,也可以根据Synthesis,1997,6,681,Journal ofOrganic Chemistry,1970,35,505中记载的方法合成。另外,可以由根据日本特开昭58-38756等中记载的方法得到的前体氨基物,通过桑德迈尔(Sandmeyer)反应合成。桑德迈尔(Sandmeyer)反应可以根据Journal of Chemical society,Perkin Trans.1998,685中记载的方法来实施。
如果具体示出优选的化合物(3),则可举出以下的式(3-1)~式(3-15)表示的化合物。
化合物(3)可以使用市售的物质,还可以根据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95,60,7508中记载的方法合成。
化合物(2)与化合物(3)的反应,例如可以根据Chemical Reviews,1995,95(7),2457中记载的方法进行。
化合物(1)可以在反应之后,通过重结晶、再沉淀、萃取、各种色谱等通常的精制操作,或者组合这些精制操作而取出。
<化合物(5)>
本发明还涉及式(5)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Y表示式(Y1)或式(Y2)表示的基团。
(*表示与N的键合位点。
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硫原子、氧原子或者-NR10-,R10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
Q1和Q2各自独立地表示氮原子或者=CH-。)
式(5)中,R2、R3、R7、R8、p和q意味着与式(1)中定义的含义相同的含义。
R6表示碳原子数2~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者-N(R)(R0)。R和R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与R0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上述碳原子数2~20的烷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构成该基团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卤素原子、羟基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取代。另外,上述碳原子数2~20的烷基、上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上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
式(5)表示的化合物的偶氮基优选为反式体。以下有时将式(5)表示的化合物称为化合物(5)。
作为R6表示的碳原子数2~20的烷基,可举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以及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以及正癸基等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
上述碳原子数2~20的烷基的构成该基团的至少一个氢原子可以独立地被卤素原子、羟基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氨基取代,可以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醚键(-O-)。作为这样的碳原子数2~20的烷基的例子,可举出基于化合物(1)的R1中例示的烷基。
表示R6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N(R)(R0),可举出与化合物(1)中记载相同的烷氧基和-N(R)(R0)。
式(5)中的p和q各自独立地为0~2的整数,更优选同时为0。此时,化合物(5)为式(5a)表示的化合物。
作为优选的化合物(5),可举出与作为优选的化合物(1)例示的化合物相同的化合物。
化合物(5)可以通过与化合物(1)相同的方法制造得到。
化合物(1)和(5)在波长350nm~550nm的范围、优选在波长390nm~550nm的范围、更优选在波长390nm~500n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在波长400nm~500nm的范围、更进一步优选在波长410nm~490nm的范围、再进一步优选在波长420nm~480nm的范围具有最大吸收。这些化合物是作为二色性色素发挥功能的化合物。特别是通过使这些化合物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一起取向而得到的偏光膜显示更高的二色性。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基团、能够通过取向而显示液晶相的化合物,优选为能够通过单独取向而显示液晶相的化合物。
聚合性基团是指参与聚合反应的基团,优选为光聚合性基团。这里,聚合性基团是指可利用由后述的聚合引发剂产生的活性自由基、酸等参与聚合反应的基团。作为聚合性基团,可举出乙烯基、乙烯氧基、1-氯乙烯基、异丙烯基、4-乙烯基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乙烷基、氧杂环丁烷基等。其中,优选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烯氧基、环氧乙烷基以及氧杂环丁烷基,更优选丙烯酰氧基。
另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以是热致液晶型,也可以是溶致液晶型。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以显示向列型液晶相,也可以显示近晶型液晶相,还可以显示向列型液晶相和近晶型液晶相这两者。优选显示近晶型液晶相,更优选显示高阶近晶型液晶相。通过使用含有显示近晶型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能够得到偏振光性能更优异的偏光膜。另外,本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以是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
化合物(1)由显示近晶型液晶相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形成,即便为分散在密集的分子链间的状态,也能够显示高的二色性,能够给予二色比高的偏光膜。
作为高阶近晶型液晶相,可举出近晶B相、近晶D相、近晶E相、近晶F相、近晶G相、近晶H相、近晶I相、近晶J相、近晶K相以及近晶L相等。其中,优选近晶B相、近晶F相以及近晶I相。如果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所显示的近晶型液晶相为这些高阶近晶相,则能够制造取向秩序度更高的偏光膜。另外,由这样取向秩序度高的高阶近晶型液晶相制造的偏光膜在X射线衍射测定中显示来自六角相(ヘキサチック相)或者晶相之类的高级结构的布拉格峰。布拉格峰是指来自分子取向的面周期结构的峰。从本组合物得到的偏光膜所具有的周期间隔优选为(0.30nm~0.50nm)。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所显示的液晶相的种类,例如,可以如下确认。准备适当的基材,在该基材上涂布含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溶剂的溶液形成涂布膜后,通过加热处理或者减压处理将涂布膜中含有的溶剂除去。接着,将形成在基材上的涂布膜加热到各向同性相温度,对缓缓冷却而体现的液晶相通过利用偏振光显微镜进行的结构观察、X射线衍射测定或者示差扫描热量测定进行检查。该检查中,例如,可以确认通过冷却到第1温度而显示向列型液晶相,再缓缓冷却到第2温度而显示近晶型液晶相。
聚合性液晶组合物优选为式(4)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将式(4)表示的化合物称为化合物(4)。
U1-V1-W1-X1-Y1-X2-Y2-X3-W2-V2-U2 (4)
[式(4)中,
X1、X2和X3相互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己烷-1,4-二基。但是,X1、X2和X3中的至少一个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构成环己烷-1,4-二基的亚甲基(-CH2-)可以替换成-O-、-S-或者-NR-。R表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者苯基。
Y1和Y2相互独立地表示-CH2CH2-、-CH2O-、-COO-、-OCOO-、单键、-N=N-、-CRa=CRb-、-C≡C-或者-CRa=N-。Ra以及Rb相互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
U1表示氢原子或者聚合性基团。
U2表示聚合性基团。
W1和W2相互独立地表示单键、-O-、-S-、-COO-或者-OCOO-。
V1和V2相互独立地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链烷二基,构成该链烷二基的-CH2-可以替换为-O-、-S-或者-NH-。]
化合物(4)中,X1、X2和X3中的至少一个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
可以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己烷-1,4-二基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反式-环己烷-1,4-二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反式-环己烷-1,4-二基更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反式-环己烷-1,4-二基。
作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1,4-亚苯基或者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己烷-1,4-二基任意具有的取代基,可举出甲基、乙基以及丁基等碳原子数1~4的烷基、氰基以及卤素原子等。
Y1优选为-CH2CH2-,-COO-或者单键,Y2优选为-CH2CH2-或者-CH2O-。
U2为聚合性基团。U1为氢原子或者聚合性基团,优选为聚合性基团。U1和U2均优选为聚合性基团,均优选为光聚合性基团。具有光聚合性基团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在能够在更低温条件下聚合方面有利。
U1和U2表示的聚合性基团可以相互不同,但优选为相同。作为聚合性基团,可举出乙烯基、乙烯氧基、1-氯乙烯基、异丙烯基、4-乙烯基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乙烷基、氧杂环丁烷基等。其中,优选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烯氧基、环氧乙烷基以及氧杂环丁烷基,更优选丙烯酰氧基。
作为V1和V2表示的链烷二基,可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丙烷-1,3-二基、丁烷-1,3-二基、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庚烷-1,7-二基、辛烷-1,8-二基、癸烷-1,10-二基、十四烷-1,14-二基以及二十烷-1,20-二基等。V1和V2优选为碳原子数2~12的链烷二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12的链烷二基。
作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链烷二基所任意具有的取代基,可举出氰基和卤素原子等。该链烷二基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的链烷二基,更优选为不具有取代基、且直链状的链烷二基。
W1和W2相互独立地优选为单键或者-O-。
作为化合物(4)的具体例,可举出式(4-1)~式(4-43)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4)具有环己烷-1,4-二基时,该环己烷-1,4-二基优选为反式体。
其中,优选选自式(4-5)、式(4-6)、式(4-7)、式(4-8)、式(4-9)、式(4-10)、式(4-11)、式(4-12)、式(4-13)、式(4-14)、式(4-15)、式(4-22)、式(4-24)、式(4-25)、式(4-26)、式(4-27)、式(4-28)以及式(4-29)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例示的化合物(4)可以单独或者组合地用于本组合物。另外,组合2种以上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优选至少1种为化合物(4),更优选2种以上为化合物(4)。通过组合,即便为液晶-结晶相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有时也能够暂时保持液晶相。作为组合2种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时的混合比,通常为1:99~50:50,优选为5:95~50:50,更优选为10:90~50:50。
化合物(4)例如,可以用Lub et al.Recl.Trav.Chim.Pays-Bas,115,321-328(1996)、或者专利第4719156号等中记载的公知方法制造。
从提高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性的观点出发,本组合物中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含有比例相对于本组合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70~99.5质量份,更优选为80~99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80~94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80~90质量份。这里,固体成分是指从本组合物除去溶剂的成分的合计量。
本组合物优选进一步含有聚合引发剂和溶剂。另外,可以含有光敏剂、阻聚剂以及流平剂。
本组合物中的化合物(1)的含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通常为5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0.1质量份~10质量份,更优选为0.1质量份~5质量份。如果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的化合物(1)的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下,则有能够得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化合物(1)的取向的混乱少的偏光膜的趋势,因此优选。
<溶剂>
溶剂优选可完全溶解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化合物(1)。另外,优选为对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不具有活性的溶剂。
作为溶剂,可举出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二醇、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丁醚以及丙二醇单甲醚等醇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甲醚乙酸酯、γ-丁内酯或者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以及乳酸乙酯等酯溶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戊酮、环己酮、2-庚酮以及甲基异丁基酮等酮溶剂;戊烷、己烷以及庚烷等脂肪族烃溶剂;甲苯以及二甲苯等芳香族烃溶剂、乙腈等腈溶剂;四氢呋喃和二甲氧基乙烷等醚溶剂;氯仿以及氯苯等含氯溶剂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本组合物含有溶剂时,溶剂的含有比例相对于本组合物的总量优选50~98质量%。换言之,本组合物中的固体成分优选2~50质量%。如果该固体成分为50质量%以下,则本组合物的粘度变低,因此偏光膜的厚度大致均匀,由此由该偏光膜不易产生不均的趋势。另外,上述固体成分可以考虑要制造的偏光膜的厚度来确定。
<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是可引发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的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优选通过光的作用而产生活性自由基的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苯偶姻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烷基苯酮化合物、酰基氧化膦化合物、三嗪化合物、碘盐以及锍盐等。
作为苯偶姻化合物,例如可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醚以及苯偶姻异丁醚等。
作为二苯甲酮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二苯甲酮、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3,3’,4,4’-四(叔丁基过氧化羰基)二苯甲酮以及2,4,6-三甲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烷基苯酮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二乙氧基苯乙酮、2-甲基-2-吗啉代-1-(4-甲基硫代苯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2-二苯基-2,2-二甲氧基乙烷-1-酮、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以及2-羟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烷-1-酮的低聚物等。
作为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举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和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
作为三嗪化合物,例如可举出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萘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4-二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以及2,4-双(三氯甲基)-6-〔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等。
作为碘盐和锍盐,例如可举出下述式表示的盐。
聚合引发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二种以上使用。
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市售的聚合引发剂。作为市售的聚合引发剂,可举出Irgacure(注册商标)907、184、651、819、250以及369(Ciba Specialty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SEIKUOL(注册商标)BZ、Z以及BEE(精工化学株式会社制);kayacure(注册商标)BP100和UVI-6992(Dow Chemical株式会社制);Adekaoptomer SP-152和SP-170(株式会社ADEKA制);TAZ-A和TAZ-PP(Nihon Siberhegner株式会社制);以及TAZ-104(株式会社Sanwa Chemical制)等。
从不易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混乱的观点出发,本组合物含有聚合引发剂时,本组合物中的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含量100质量份,通常为0.1~30质量份,优选为0.5~10质量份,更优选为0.5~8质量份。
<光敏剂>
本组合物含有光聚合引发剂时,本组合物优选含有光敏剂。通过本组合物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和光敏剂,有本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被进一步促进的趋势。作为该光敏剂,可举出呫吨酮和噻吨酮等呫吨酮化合物(例如,2,4-二乙基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等);蒽和含有烷氧基的蒽(例如,二丁氧基蒽等)等蒽化合物;吩噻嗪和红荧烯等。
本组合物含有光敏剂时,本组合物中的光敏剂的含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5~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8质量份。
<阻聚剂>
作为阻聚剂,可举出对苯二酚,含有烷氧基的对苯二酚,含有烷氧基的邻苯二酚(例如,丁基邻苯二酚等),邻苯三酚,2,2,6,6-四甲基-1-哌啶基氧基自由基等自由基捕捉剂;苯硫酚类;β-萘胺类以及β-萘酚类等。
通过本组合物含有阻聚剂,能够控制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的进行程度。
本组合物含有阻聚剂时,本组合物中的阻聚剂的含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0.5~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8质量份。
<流平剂>
流平剂具有调整本组合物的流动性、使涂布本组合物得到的涂布膜更平坦的功能,例如,可以举出表面活性剂。作为优选的流平剂,可举出以聚丙烯酸酯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流平剂和以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流平剂。
作为以聚丙烯酸酯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流平剂,可举出BYK-350、BYK-352、BYK-353、BYK-354、BYK-355、BYK-358N、BYK-361N、BYK-380、BYK-381以及BYK-392(BYK-Chemie GmbH制)等。
作为以含有氟原子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流平剂,可举出Megafac(注册商标)R-08、R-30、R-90、F-410、F-411、F-443、F-445、F-470、F-471、F-477、F-479、F-482、F-483(DIC株式会社制);Surflon(注册商标)S-381、S-382、S-383、S-393、SC-101、SC-105、KH-40以及SA-100(AGC Seimi Chemical株式会社制);E1830和E5844(株式会社Daikin Fine Chemical研究所制);Eftop EF301、EF303、EF351以及EF352(MitsubishiMaterials Electronic Chemicals株式会社制)等。
本组合物含有流平剂时,流平剂的含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3质量份~5质量份,更优选为0.5质量份~3质量份。
如果流平剂的含量为上述的范围内,则有容易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水平取向,并且得到的偏光膜变得更平滑的趋势。如果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流平剂的含量超过上述的范围,则得到的偏光膜容易产生不均的趋势。流平剂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偏光膜的制造方法>
由本组合物形成的含有化合物(1)的偏光膜可以通过涂布本组合物而得到。可以优选通过包含下述(1)~(3)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含有化合物(5)的偏光膜也可以通过涂布化合物(5)得到。另外,与由本组合物制造偏光膜的方法同样地通过涂布含有化合物(5)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而得到偏光膜,可以优选通过包含下述(1)~(3)的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以下,有时将由本组合物形成的偏光膜和含有化合物(5)的偏光膜一起称为本偏光膜。
(1)在基材或者形成有取向膜的基材的表面涂布本组合物的工序
(2)使被涂布的本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化合物(1)取向的工序
(3)通过对取向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线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的工序
<(1)的工序>
<基材>
基材可以是玻璃基材也可以是树脂基材,优选为树脂基材。通过使用由树脂构成的膜基材,能够得到薄的偏振片。
树脂基材优选为透明树脂基材。透明树脂基材是指具有能透射光、特别是可见光的透光性的基材,透光性是指相对于波长380nm~780nm的光线的能见度校正透射率(視感度補正透過率)为80%以上的特性。
基材优选为具有1/4波长板功能的相位差膜(以下,有时称为1/4波长板)。基材使用1/4波长板,由此能够得到圆偏振片。
这时,优选使偏光膜的透射轴与1/4波长板的慢轴(光轴)实质上呈45°进行层叠。实质上45°是指通常45±5°的范围。另外,通过使偏光膜与1/4波长板的光轴一致或者正交,能够得到作为光学补偿膜发挥功能的偏振光膜。
1/4波长板通常具有式(40)表示的光学特性,具有优选式(40-1)表示的光学特性。
100nm<Re(550)<160nm (40)
130nm<Re(550)<150nm (40-1)
Re(550)表示相对于波长550nm的光的面内相位差值。
并且,1/4波长板优选具有逆波长分散特性。逆波长分散特性是指短波长的面内相位差值比长波长的面内相位差值大,优选满足式(50)和式(51)表示的光学特性。Re(λ)表示相对于波长λnm的光的面内相位差值。具备具有式(50)和式(51)表示的光学特性的1/4波长板的圆偏振片,相对于可见光区域的各波长的光,得到一样的偏振光转换的特性,因此有反射防止特性优异的趋势。
Re(450)/Re(550)≤1.00 (50)
1.00≤Re(630)/Re(550) (51)
另外,基材可以是具有1/2波长板功能的相位差膜。
作为构成基材的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等聚烯烃;环状烯烃系树脂;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三乙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以及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等纤维素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脂;聚砜;聚醚砜;聚醚酮;聚苯硫醚;以及聚苯醚等。优选纤维素酯、环状烯烃系树脂、聚碳酸脂、聚醚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
纤维素酯是纤维素中含有的羟基的至少一部分被酯化而得到的,可以从市场得到。另外,含有纤维素酯的基材也可以从市场得到。作为市售的包含纤维素酯的基材,可举出FUJITAC(注册商标)膜(Fuji Photo Film株式会社制);KC8UX2M、KC8UY以及KC4UY(Konica Minolta Opto株式会社制)等。
环状烯烃系树脂包括降冰片烯或者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环状烯烃的聚合物,或它们的共聚物。该环状烯烃系树脂可以含有开环结构,另外,对含有开环结构的环状烯烃系树脂加氢而得的。另外,在不显著损害透明性的情况下,不显著增大吸湿性的范围,该环状烯烃系树脂可以含有来自链状烯烃和乙烯基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另外,该环状烯烃系树脂可以在其分子内导入极性基团。
作为链状烯烃,可举出乙烯以及丙烯等,作为乙烯基化芳香族化合物,可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以及烷基取代苯乙烯等。
环状烯烃系树脂为环状烯烃与链状烯烃或者乙烯基化芳香族化合物的共聚物时,来自环状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共聚物的全部结构单元,通常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15~50摩尔%。
环状烯烃系树脂为环状烯烃、链状烯烃和乙烯基化芳香族化合物的三元共聚物时,来自链状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共聚物的全部结构单元,通常为5~80摩尔%,来自乙烯基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共聚物的全部结构单元,通常为5~80摩尔%。这样的三元共聚物有能够使高价的环状烯烃的使用量变得较少的优点。
环状烯烃系树脂可以从市场得到。作为市售的环状烯烃系树脂,可举出Topas(注册商标)(Ticona社制)、ARTON(注册商标)(JSR株式会社制)、ZEONOR(注册商标)(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ZEONEX(注册商标)(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以及Appel(注册商标)(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等。这样的环状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利用溶剂浇铸法、熔融挤出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制膜,制成基材。
作为市售的包含环状烯烃系树脂的基材,可举出Escena(注册商标)(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CA40(注册商标)(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ZEONOR film(注册商标)(Optes株式会社制)以及ARTON膜(注册商标)(JSR株式会社制)等。
可以对基材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从真空到大气压的气氛下,通过电晕或者等离子体对基材的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对基材表面进行激光处理的方法;对基材表面进行臭氧处理的方法;对基材表面进行皂化处理的方法;对基材表面进行火焰处理的方法;对基材表面涂布耦合剂的方法;对基材表面进行底漆处理的方法以及使反应性单体、具有反应性的聚合物附着于基材表面后照射放射线、等离子体或者紫外线使其反应的接枝聚合法等。其中,优选从真空到大气压的气氛下,对基材表面进行电晕或者等离子体处理的方法。
作为通过电晕或者等离子体进行基材的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举出在大气压附近的压力下,在对置的电极间设置基材,产生电晕或者等离子体,进行基材的表面处理的方法;在对置的电极间流过气体,在电极间将气体等离子体化,向基材喷射等离子体化的气体的方法;以及低压条件下,产生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进行基材的表面处理的方法。
其中,优选在大气压附近的压力下,在对置的电极间设置基材,产生电晕或者等离子体,进行基材的表面处理的方法;或者在对置的电极间流过气体,在电极间将气体等离子体化,向基材喷射等离子体化的气体的方法。上述基于电晕或者等离子体的表面处理,通常利用市售的表面处理装置进行。
基材可以在与涂布本组合物的面相反的面具有保护膜。作为保护膜,可举出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脂以及聚烯烃等的膜,以及,在该膜上进一步具有粘着层的膜等。其中,因为干燥时的热变形小而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通过在与涂布本组合物的面相反的面具有保护膜,能够抑制基材搬运时的膜的晃动、涂布面的微量振动,能够提高涂膜的均匀性。
从实用上可操作的程度的重量方面考虑,基材的厚度优选薄,但如果过薄,则强度降低,有加工性差的趋势。基材的厚度通常为5~300μm,优选为20~200μm。
基材的长边方向的长度通常为10~3000m,优选为100~2000m。基材的短边方向的长度通常为0.1~5m,优选为0.2~2m。
<取向膜>
本发明中的取向膜是指具有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在所希望的方向取向的取向限制力的膜。
作为取向膜,具有通过本组合物的涂布等而不溶解的溶剂耐性,另外,优选具有用于除去溶剂、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取向的加热处理时的耐热性。作为上述取向膜,可举出含有取向性聚合物的取向膜,光取向膜和在表面形成凹凸图案、多个槽而取向的槽(groove)取向膜等。
作为取向性聚合物,可举出分子内具有酰胺键的聚酰胺、明胶类、分子内具有酰亚胺键的聚酰亚胺及其水解物的聚酰胺酸、聚乙烯醇、烷基改性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唑、聚乙烯亚胺、聚苯乙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酸以及聚丙烯酸酯类。其中,优选聚乙烯醇。可以组合2种以上的取向性聚合物使用。
含有取向性聚合物的取向膜,通常通过将取向性聚合物溶解于溶剂而得的组合物涂布于基材,除去溶剂或者除去溶剂并摩擦(摩擦法)而形成在基材的表面。以下,有时将取向性聚合物溶解于溶剂而得的组合物称为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
作为上述溶剂,可举出水;甲醇、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丙二醇、甲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以及丙二醇单甲醚等醇溶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甲醚乙酸酯、γ-丁内酯、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以及乳酸乙酯等酯溶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环戊酮、环己酮、甲基戊基酮以及甲基异丁基酮等酮溶剂;戊烷、己烷和庚烷等脂肪族烃溶剂;甲苯和二甲苯等芳香族烃溶剂;乙腈等腈溶剂、四氢呋喃以及二甲氧基乙烷等醚溶剂;以及、氯仿和氯苯等氯化烃溶剂。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二种以上使用。
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中的取向性聚合物的浓度只要是取向性聚合物材料能够完全溶解于溶剂的范围即可,相对于溶液以固体成分换算计优选0.1~20%,更优选0.1~10%左右。
作为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可以直接使用市售的取向膜材料。作为市售的取向膜材料,可举出SUNEVER(注册商标,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Optoma(注册商标,JSR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将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涂布于基材的方法,可举出旋涂法、挤压法、凹版涂布法、模涂法、狭缝涂布法、棒涂法、涂敷器法等涂布法、柔版法等印刷法等公知的方法。通过后述的卷对卷(Roll to Roll)形式的连续制造方法制造本偏光膜时,该涂布方法通常采用凹版涂布法、模涂法或者柔版法等印刷法。
作为将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的溶剂除去的方法,可举出自然干燥法、通风干燥法、加热干燥以及减压干燥法等。
为了对取向膜赋予取向限制力,根据需要进行摩擦(摩擦法)。通过选择摩擦的方向,能够任意控制取向限制力的方向。
作为利用摩擦法赋予取向限制力的方法,可举出使通过将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并退火而在基材表面形成的取向性聚合物的膜与卷绕有摩擦布且旋转的摩擦辊接触的方法。
光取向膜通常通过将含有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或者单体和溶剂的组合物涂布于基材,照射光(优选偏振光UV)而形成在基材的表面。从通过对照射的光的偏振光方向进行选择,能够任意控制取向限制力的方向方面考虑,更优选光取向膜。以下,有时将含有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或者单体和溶剂的组合物称为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
光反应性基团是指通过光照射而产生液晶取向能力的基团。具体而言,可举出参与通过光照射而产生的分子的取向诱导或者异构化反应、二聚反应、光交联反应或光分解反应等成为液晶取向能力的起源的光反应的基团。其中,从取向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参与二聚反应或者光交联反应的基团。作为光反应性基团,优选具有不饱和键、特别是双键的基团、特别优选具有选自碳-碳双键(C=C键)、碳-氮双键(C=N键)、氮-氮双键(N=N键)和碳-氧双键(C=O键)中的至少一个的基团。
作为具有C=C键的光反应性基团,可举出乙烯基、多烯基、茋基、茋唑基、茋唑基、查耳酮以及肉桂酰基。作为具有C=N键的光反应性基团,可举出具有芳香族席夫碱、芳香族腙等结构的基团。作为具有N=N键的光反应性基团,可举出具有偶氮苯基、偶氮萘基、芳香族杂环偶氮基、双偶氮基、甲(Formazan)基以及氧化偶氮苯结构的基团。作为具有C=O键的光反应性基团,可举出二苯甲酮基、香豆素基、蒽醌基以及马来酰亚胺基。这些基团可以具有烷基、烷氧基、芳基、烯丙氧基、氰基、烷氧羰基、羟基、磺酸基、卤代烷基等取代基。
其中,优选参与光二聚反应的光反应性基团,从光取向所需的偏振光照射量比较少、且容易得到热稳定性、经时稳定性优异的光取向膜的方面考虑,优选肉桂酰基和查耳酮。作为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特别优选该聚合物侧链的末端部具有成为肉桂酸结构的肉桂酰基。
作为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中含有的溶剂,可举出与上述的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中含有的溶剂相同的溶剂,可以根据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或者单体的溶解性适当地选择。
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中的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或者单体的含量,可以根据聚合物或者单体的种类、目标光取向膜的厚度适当地调节,优选至少0.2质量%,更优选0.3~10质量%的范围。在不显著损害光取向膜的特性的范围,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含有聚乙烯醇、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光敏剂。
作为将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基材的方法,可举出与将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涂布于基材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作为从涂布的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除去溶剂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与从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除去溶剂的方法相同的方法。
照射偏振光,可以是从涂布在基板上的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除去溶剂后直接照射偏振光UV的形式,也可以是从基材侧照射偏振光,透射偏振光进行照射的形式。另外,特别优选该偏振光实质上为平行光。照射的偏振光的波长优选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或者单体的光反应性基团可吸收光能的波长区域。具体而言,特别优选波长250~400nm的范围的UV(紫外线)。作为该偏振光照射中使用的光源,可举出氙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KrF、ArF等紫外光激光等,更优选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以及金属卤化物灯。这些灯因波长313nm的紫外线的发光强度大而优选。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通过适当的偏振光镜而进行照射,能够照射偏振光UV。作为上述偏振光镜,可以使用偏振光过滤器、格兰-汤普森(グラントムソン)、格兰-泰勒(グランテ-ラ-)等偏振棱镜、线栅型偏振光镜。
应予说明,进行摩擦或者偏振光照射时,如果进行掩蔽,则可以形成液晶取向的方向不同的多个区域(图案)。
槽取向膜是通过膜表面的凹凸图案或者多个槽得到液晶取向的膜。H.V.Quesnel等人报道了使液晶分子置于具有多个等间隔并列的直线状的槽(沟)的基材时,液晶分子在沿其槽的方向取向的事实(Physical Review A24(5),2713页,1981年)。
作为在基材的表面形成槽取向膜的具体的方法,可举出介由具有周期性的图案形状的狭缝的曝光用掩模对感光性聚酰亚胺表面进行曝光后,进行显影和冲洗处理将不需要的聚酰亚胺膜除去而形成凹凸图案的方法;在表面具有槽的板状的原盘上形成UV固化树脂层,将树脂层移至基材膜后固化的方法;搬运形成有UV固化树脂层的基材膜,将具有多个槽的卷状的原盘按压在UV固化树脂层表面而形成凹凸后固化的方法等;可以使用日本特开平6-34976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242743号公报记载的方法等。
上述方法中,优选将具有多个槽的卷状的原盘按压在UV固化树脂层表面而形成凹凸后固化的方法。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不锈钢(SUS)作为卷状原盘。
作为UV固化树脂,可以使用单官能丙烯酸酯的聚合物、多官能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的聚合物。
单官能丙烯酸酯是指分子内具有一个选自丙烯酰氧基(CH2=CH-COO-)和甲基丙烯酰氧基(CH2=C(CH3)-COO-)中的基团的化合物。以下,也将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记为(甲基)丙烯酰氧基。
作为具有一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官能丙烯酸酯,可举出碳原子数4~16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碳原子数2~14的β羧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碳原子数2~14的烷基化苯基(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以及异冰片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多官能丙烯酸酯是指通常分子内具有2个~6个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2官能丙烯酸酯,可例示1,3-丁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双酚A的双(丙烯酰氧基乙基)醚;乙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3-甲基戊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具有3个~6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
可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
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与酸酐的反应物;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与酸酐的反应物;
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与酸酐的反应物;
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与酸酐的反应物;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与酸酐的反应物,以及己内酯改性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与酸酐的反应物等。应予说明,这里例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的具体例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者甲基丙烯酸酯。另外,己内酯改性是指(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来自醇的部位与(甲基)丙烯酰氧基之间导入己内酯的开环体或者开环聚合物。
上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可以使用市售品。
作为上述市售品,可以举出A-DOD-N、A-HD-N、A-NOD-N、APG-100、APG-200、APG-400、A-GLY-9E、A-GLY-20E、A-TMM-3、A-TMPT、AD-TMP、ATM-35E、A-TMMT、A-9550、A-DPH、HD-N、NOD-N、NPG、TMPT(新中村化学株式会社制)、“ARONIX M-220”、“ARONIX M-325”、“ARONIX M-240”、“ARONIX M-270”、“ARONIX M-309”、“ARONIXM-310”、“ARONIX M-321”、“ARONIX M-350”、“ARONIX M-360”、“ARONIX M-305”、“ARONIX M-306”、“ARONIX M-450”、“ARONIX M-451”、“ARONIX M-408”、“ARONIX M-400”、“ARONIX M-402”、“ARONIX M-403”、“ARONIX M-404”、“ARONIX M-405”、“ARONIXM-406”(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EBECRYL11”、“EBECRYL145”、“EBECRYL150”、“EBECRYL40”、“EBECRYL140”、“EBECRYL180”、DPGDA、HDDA、TPGDA、HPNDA、PETIA、PETRA、TMPTA、TMPEOTA、DPHA、EBECRYL系列(Daicel Cytec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槽取向膜的凹凸,凸部的宽度优选为0.05~5μm,凹部的宽度优选为0.1~5μm,凹凸的阶梯差的深度为2μm以下,优选为0.01~1μm以下。如果为该范围,则能够得到取向混乱小的液晶取向。
取向膜的厚度通常为10nm~10000nm,优选为10nm~1000nm,更优选为10nm~500nm。
作为涂布本组合物的方法,可举出与作为将取向性聚合物组合物涂布于基材的方法而例示的方法相同的方法。
<(2)的工序>
本组合物含有溶剂时,通常,从涂布的本组合物除去溶剂。作为溶剂的除去方法,可举出自然干燥法、通风干燥法、加热干燥以及减压干燥法等。
涂布的本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通常通过加热到转变为溶液状态的温度以上,接着冷却到液晶取向的温度而取向,从而形成液晶相。
涂布的本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取向的温度可以预先通过使用含有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的结构观察等而求出。另外,可以同时进行溶剂的除去和液晶取向。作为这时的温度,不受除去的溶剂、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限制,但优选50~200℃的范围,基材为树脂基材时,更优选80~130℃的范围。
使用1/4波长板的基材,得到具有本偏光膜和该1/4波长板的圆偏振片时,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使得到的偏光膜的透射轴和该基材的慢轴(光轴)实质上呈45°即可。
<(3)的工序>
通过向取向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照射活性能量线,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
通过取向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得到含有以取向的状态聚合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与该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共同取向的化合物(1)的偏光膜。
含有保持近晶型液晶相的状态直接聚合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偏光膜与以往的主客型偏光膜,即,保持向列型液晶相的状态直接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等聚合而得到的偏光膜相比,偏振光性能高,另外,仅涂布二色性色素或者溶致液晶型的液晶化合物的偏光膜相比,偏振光性能和强度优异。
作为活性能量线的光源,只要产生紫外线、电子束、X射线等即可。优选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光源。
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能量优选以对聚合引发剂的活性化有效的波长区域的照射强度为10~5000mJ/cm2的方式进行设定,更优选为100~2000mJ/cm2。如果照射能量低于10mJ/cm2,则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变得不充分的趋势。
因此,形成的本偏光膜的厚度优选0.5μm~10μm的范围,更优选1μm~5μm。本偏光膜的厚度可以通过干扰膜厚计、激光显微镜或触针式膜厚计的测定求出。
本偏光膜特别优选在X射线衍射测定中得到布拉格峰。作为这样的得到布拉格峰的本偏光膜,例如可举出显示来自六角相(ヘキサチック相)或者晶相的衍射峰。
本偏光膜的最大吸收(λmax1)优选在400~550nm的范围存在,更优选在410~540nm的范围存在,进一步优选在430~530nm的范围存在。另外,与将本偏光膜中含有的化合物(1)溶解于适用的溶剂并测定的最大吸收(λmax2)相比,λmax1优选长波长移动。上述长波长移动在化合物(1)分散在由聚合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形成的分子链间,时体现,显示该化合物(1)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长波长移动是指吸收最大之间的差分(λmax1-λmax2)为正的值,该差优选为15nm以上,更优选为30nm以上。
本偏光膜显示的二色比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5以上。
使用的基材不是1/4波长板时,可以通过层叠得到的本偏光膜和1/4波长板来获得圆偏振片。这时,优选本偏光膜的透射轴与1/4波长板的慢轴(光轴)实质上呈45°地层叠。另外,通过使本偏光膜的透射轴与1/4波长板等相位差膜的光轴一致或者正交,能够得到作为光学补偿膜发挥功能的偏振片。
本偏光膜与1/4波长板的层叠可以与形成有本偏光膜的基材或者形成有取向膜的基材一起进行,可以除去基材或者基材和取向膜后进行。在基材或者形成有取向膜的基材的表面形成的本偏光膜与1/4波长板的层叠,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将形成有本偏光膜的面与1/4波长板贴合后,将该基材或者形成有取向膜的基材除去而进行。这时,粘合剂可以涂布于本偏光膜,也可以涂布于1/4波长板。
<本偏光膜的连续的制造方法>
本偏振片优选通过卷对卷(Roll to Roll)形式连续地制造。参照图1,对通过卷对卷(Roll to Roll)形式连续地制造的方法的主要部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基材被卷绕于第1卷芯210A的第1卷210例如可以从市场容易地得到。作为能够以这样的卷的形态从市场得到的基材,在已经例示的基材中,可举出由纤维素酯、环状烯烃系树脂、聚碳酸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甲基丙烯酸酯构成的膜等。
接着,从上述第1卷210卷出基材。卷出基材的方法通过在该第1卷210的卷芯210A设置适当的旋转机构,利用该旋转机构使第1卷210旋转而进行。另外,也可以是在从第1卷210搬运基材的方向设置适当的辅助辊300,用该辅助辊300的旋转机构将基材卷出的形式。并且,还可以是通过与第1卷芯210A和辅助辊300一起设置旋转机构,对基材赋予适度的张力并将基材卷出的形式。
从上述第1卷210卷出的基材,通过涂布装置211A时,在其表面上利用该涂布装置211A涂布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作为用于这样连续地涂布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装置211A,优选凹版涂布法、模涂法以及柔版法。
通过涂布装置211A的基材向干燥炉212A搬运,被干燥炉212A干燥,在基材表面连续地形成第一涂布膜。干燥炉212A例如使用组合通风干燥法和加热干燥法的热风式干燥炉。干燥炉212A的设定温度根据上述光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中含有的溶剂的种类等设定。干燥炉212A可以是由设定温度相互不同的多个区域构成的,也可以设定温度相互不同的多个干燥炉以串联的方式设置而成的。
通过偏振光UV照射装置213A对得到的第一涂布膜照射偏振光,得到光取向膜。
接着,使形成有光取向膜的基材通过涂布装置211B。利用涂布装置211B在光取向膜上涂布含有溶剂的本组合物后,通过干燥炉212B,由此得到该本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取向的第二涂布膜。干燥炉212B承担从含有光取向膜上涂布的溶剂的本组合物除去溶剂的作用,并且承担给予热能以使得该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取向的作用。干燥炉212B与干燥炉212A同样可以是由设定温度相互不同的多个区域构成的,也可以是将设定温度相互不同的多个干燥炉以串联的方式设置而成的。
第二涂布膜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取向的状态向活性能量线照射装置213B搬运。在活性能量线照射装置213B中进一步照射活性能量线。通过利用活性能量线照射装置213B进行的活性能量线照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取向的状态聚合而得到偏光膜。
因此,连续地制造的本偏振片被卷绕于第2卷芯220A,得到第2卷220的形态。应予说明,卷绕时,可以进行使用适当的隔离物的供卷。
这样,通过基材从第1卷210起依次通过涂布装置211A、干燥炉212A、偏振光UV照射装置213A、涂布装置211B、干燥炉212B、活性能量线照射装置213B,能够利用卷对卷(Rollto Roll)形式连续地制造本偏振片。
另外,图1所示的制造方法中,示出了连续地制造本偏光膜的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基材从第1卷依次通过涂布装置211A、干燥炉212A、偏振光UV照射装置213A,将其卷绕于卷芯而制造卷状的基材与光取向膜的层叠体,进一步将该卷状的层叠体卷出,依次通过涂布装置211B、干燥炉212B、活性能量线照射装置213B,连续地制造本偏光膜。
以第2卷220的形态制造本偏光膜时,可以从第2卷220卷出长条本偏光膜,裁断成规定的尺寸后,将1/4波长板贴合于裁断的偏光膜,制造圆偏振片。另外,也可以通过准备长条的1/4波长板被卷绕于卷芯的第3卷,连续地制造长条圆偏振片。
参照图2对连续地制造长条圆偏振片的方法进行说明。该制造方法由以下工序构成:
从第2卷220连续地卷出本偏光膜,从卷绕有长条的1/4波长板的第3卷230连续地卷出长条的1/4波长板的工序;
将本偏光膜与上述长条的1/4波长板连续地贴合而得到长条圆偏振片的工序;
将得到的长条圆偏振片卷绕于第4卷芯240A,得到第4卷240的工序。该方法是所谓的卷对卷(Roll to Roll)贴合。应予说明,贴合可以使用粘合剂。
<本偏光膜的用途>
本偏光膜、含有化合物(1)的偏光膜以及具有本偏光膜和1/4波长板的圆偏振片可以用于各种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是具有显示元件的装置,包含发光元件或者发光装置作为发光源。作为具备本偏振片的显示装置,例如可举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电子发射显示装置(例如电场发射显示装置(FED)、表面电场发射显示装置(SED))、电子纸(使用了电子油墨、电泳元件的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投射型显示装置(例如光栅光阀(GLV)显示装置、具有数字微镜器件(DMD)的显示装置)以及压电陶瓷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也包括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半透射式液晶显示装置、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直视型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投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等中的任一种。这些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二维图像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显示三维图像的立体显示装置。
本偏光膜能够特别有效地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以及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
具有本偏光膜和1/4波长板的圆偏振片能够特别有效地用于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和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
将本偏光膜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本偏光膜可以在液晶单元的外部具备,也可以在液晶单元内部具备。
以下使用图3对特别是在透射式的有源矩阵的彩色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内部具备时的第一构成进行说明。该显示装置30由第一基体31、第一本偏光膜32、滤色器层33、平坦化层34、ITO电极层35、第一取向膜36、液晶层37、第二取向膜38、第二本偏光膜39、包含薄膜晶体管电路和像素电极的TFT层40、以及第二基体41构成。
滤色器层表示从来自基盘41侧的入射光取出所希望的波长的光的层,例如可以是从白色光吸收所希望的波长以外的波长的光而仅使所希望的波长的光透射的层,也可以是使入射光的波长进行波长转换而使所希望的波长的光射出的层。
前期第一和第二本偏光膜可以分别在第一和第二基体侧包含取向膜。取向膜可以使用摩擦取向膜,也可以使用光取向膜。另外,第一本偏光膜也包含相位差层。
接着,以下使用图4对第二构成进行说明。该显示装置60由第一基体61、第一本偏光膜62、滤色器层63、平坦化层64、ITO电极层65、第一取向膜66、液晶层67、第二取向膜68、包含薄膜晶体管电路和像素电极的TFT层70、以及第二基体71、第二偏光膜72构成。
位于第二基盘71的与TFT层70相反的一侧的第二偏光膜72可以是本发明的偏光膜,也可以是将聚乙烯醇用碘染色并拉伸而制成的偏光膜。
以下使用图5对第三构成进行说明。该显示装置80由第一基体81、滤色器层82、第一本偏光膜83、平坦化层84、ITO电极层85、第一取向膜86、液晶层87、第二取向膜88、包含薄膜晶体管电路和像素电极的TFT层90、以及第二基体91、第二偏光膜92构成。
第三构成中,第二偏光膜92可以是本发明的偏光膜,也可以是将聚乙烯醇用碘染色并拉伸而制成的偏光膜。第二偏光膜92为本发明的偏光膜时,第二偏光膜可以与第一构成同样地位于第二基体91与TFT层90之间。
另外,第三构成中的滤色器层82可以位于第一基体81的与液晶层相反的一侧。
可以利用滤色器层中包含的粒子使偏振光散射而进行偏振光消除。因此,第一~第三构成中,更优选本发明的第一偏光膜相对于滤色器层更位于液晶层侧的第三构成。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例中的“%”和“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质量%和质量份。
实施例1[化合物(1)(下述式(1A)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A)])的制造]
化合物(1A)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A)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A)]0.15g、式(3A)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A)]0.090g、磷酸钾(K3PO4)0.50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087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11g以及1,4-二烷3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18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甲苯)进行精制,浓缩并将甲苯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10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A)。收率以化合物(2A)基准计为59%。光谱数据Mw:357(GC-MS),最大吸收波长(λmax2)=394nm(氯仿溶液)。
应予说明,上述化合物(2A)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由4-正丁基-4’-氨基偶氮苯3.0g和水15g形成的混合物冷却到0℃,滴加48%氢溴酸4.0g和33%亚硝酸钠水溶液4.9g。在60℃将得到的混合物滴加到由溴化铜(Ⅰ)3.4g和48%氢溴酸17g形成的混合物中,于60℃保温1小时。25℃冷却后,滤取析出物得到式(2A)表示的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2A))1.6g。
实施例2[化合物(1)(下述式(1B)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B)])的制造]
化合物(1B)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B)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B)]0.12g、式(3A)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A)]0.064g、磷酸钾(K3PO4)0.34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059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075g以及1,4-二烷2.4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18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甲苯)进行精制,浓缩并将甲苯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067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B)。收率以化合物(2B)基准计为52%。光谱数据Mw:413(GC-MS),λmax2=398nm(氯仿溶液)。
实施例3[化合物(1)(下述式(1C)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C)])的制造]
化合物(1C)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A)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A)]0.12g、式(3B)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B)]0.088g、磷酸钾(K3PO4)0.40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069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088g以及1,4-二烷2.4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18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庚烷=1/3)精制,浓缩并将溶剂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054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C)。收率以化合物(2A)基准计为36%。光谱数据Mw:385(GC-MS),λmax2=418nm(氯仿溶液)。
实施例4[化合物(1)(下述式(1D)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D)])的制造]
化合物(1D)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C)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C)]0.15g、式(3A)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A)]0.078g、磷酸钾(K3PO4)0.45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078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099g以及1,4-二烷3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18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进行精制,浓缩并将氯仿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090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D)。收率以化合物(2C)基准计为60%。光谱数据Mw:344(GC-MS),λmax2=436nm(氯仿溶液)。
实施例5[化合物(1)(下述式(1E)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E)])的制造]
化合物(1E)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C)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C)]0.20g、式(3B)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B)]0.132g、磷酸钾(K3PO4)0.60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104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132g以及1,4-二烷4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18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进行精制,浓缩并将氯仿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187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E)。收率以化合物(2C)基准计为89%。光谱数据Mw:372(GC-MS),λmax2=442nm(氯仿溶液)。
实施例6[化合物(1)(下述式(1F)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F)])的制造]
化合物(1F)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D)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D)]0.20g、式(3A)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A)]0.104g、磷酸钾(K3PO4)0.56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193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244g以及1,4-二烷4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18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庚烷=1/3)进行精制,浓缩并将溶剂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035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F)。收率以化合物(2D)基准计为16%。M/Z:420(EI-MS),λmax2:488nm(氯仿溶液)。
实施例7[化合物(1)(下述式(1G)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G)])的制造]
化合物(1G)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E)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E)]0.15g、式(3B)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B)]0.11g、磷酸钾(K3PO4)0.48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083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105g以及1,4-二烷3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18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进行精制,浓缩并将氯仿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069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E)。收率以化合物(2C)基准计为34%。光谱数据M/Z:400(EI-MS),λmax2:456nm(氯仿溶液)。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作为本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使用下述式(4-6)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4-6)]、下述式(4-8)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4-8)]、下述式(4-22)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4-22)]以及下述式(4-25)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4-25)]。
应予说明,化合物(4-6)用Lub et al.Recl.Trav.Chim.Pays-Bas,115,321-328(1996)记载的方法合成。另外,按照该方法,制造化合物(4-8)。
化合物(4-22)和化合物(4-25)根据专利第4719156号记载的方法制造。
化合物(4-6):
〔相转变温度的测定〕
化合物(4-6)的相转变温度通过求出由化合物(4-6)构成的膜的相转变温度来确认。其操作如下。
在形成有取向膜的玻璃基板上形成由化合物(4-6)构成的膜,一边加热,一边通过用偏振光显微镜(BX-51,Olympus公司制)进行的结构观察确认相转变温度。化合物(4-6)升温到120℃后,降温时,在112℃相转变为向列相,在110℃相转变为近晶A相,在94℃向近晶B相进行相转变。
化合物(4-8):
〔相转变温度的测定〕
与化合物(4-6)的相转变温度测定同样地确认化合物(4-8)的相转变温度。化合物(4-8)在升温到140℃后,降温时,在131℃相转变为向列相,在80℃相转变为近晶A相,在68℃向近晶B相进行相转变。
化合物(4-22):
〔相转变温度的测定〕
与化合物(4-6)的相转变温度测定同样地确认化合物(4-22)的相转变温度。化合物(4-22)升温到140℃后,降温时,在106℃相转变为向列相,在103℃相转变为近晶A相,在86℃向近晶B相进行相转变。
化合物(4-25):
〔相转变温度的测定〕
与化合物(4-6)的相转变温度测定同样地确认化合物(4-25)的相转变温度。化合物(4-25)升温到140℃后,降温时,在119℃相转变为向列相,在100℃相转变为近晶A相,在77℃向近晶B相进行相转变。
实施例8
〔组合物的制备〕
混合下述的成分,于80℃搅拌1小时,因此得到组合物(1)。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化合物(4-6) 75份
化合物(4-8) 25份
化合物(1); 化合物(1A) 2.5份
聚合引发剂;
2-二甲基氨基-2-苄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Irgacure369;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 6份
流平剂;
聚丙烯酸酯化合物(BYK-361N;BYK-Chemie社制)
1.5份
溶剂;甲苯 250份
〔相转变温度的测定〕
与化合物(4-6)同样地求出组合物(1)中含有的成分的相转变温度。将上述成分升温到140℃后,降温时,在115℃相转变为向列相,在105℃相转变为近晶A相,在75℃向近晶B相进行相转变。
〔本偏光膜的制造和评价〕
1.取向膜的形成
利用旋涂法在玻璃基板上涂布聚乙烯醇(聚乙烯醇1000完全皂化型,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制)的2质量%水溶液,干燥后,形成厚度100nm的膜。接着,对得到的膜的表面实施摩擦处理,由此形成取向膜。摩擦处理使用半自动摩擦装置(商品名:LQ-008型,常阳工学株式会社制),利用布(商品名:YA-20-RW,吉川化工株式会社制),在压入量0.15mm、转速500rpm、16.7mm/s的条件下进行。通过上述摩擦处理得到在玻璃基板上形成有取向膜的层叠体1。
2.偏光膜的形成
利用旋涂法在层叠体1的取向膜上涂布组合物(1),120℃的加热板上加热干燥1分钟后,迅速冷却到室温,在上述取向膜上形成含有取向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干燥被膜。接着,通过使用UV照射装置(SPOT CURE SP-7;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以曝光量2000mJ/cm2(365nm基准)向干燥被膜照射紫外线,使该干燥被膜中含有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保持取向状态的情况下聚合,由该干燥被膜形成偏光膜(1),得到层叠体2。利用激光显微镜(Olympus株式会社社制OLS3000)测定这时的偏光膜的厚度,为1.7μm。
3.X射线衍射测定
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X’Pert PRO MPD(Spectris株式会社制)对偏光膜(1)进行X射线衍射测定。使用Cu作为靶在X射线管电流40mA、X射线管电压45kV的条件下产生的X射线经由固定扩散狭缝1/2°从摩擦方向(预先求出位于偏光膜下的取向膜的摩擦方向)入射,在扫描范围2θ=4.0~40.0°的范围以2θ=0.01671°步长扫描而进行测定,结果在2θ=20.1°附近得到半峰宽(FWHM)=约0.31°的尖锐的衍射峰(布拉格峰)。另外,从摩擦垂直方向入射也得到同等的结果。由峰位置求出的秩序周期(d)为约可知形成了反映高阶近晶相的结构。
4.二色比的测定
使用在分光光度计(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制UV-3150)安装有具备层叠体2的折叠器(フォルダー)的装置通过双光束法(ダブルビーム法)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处的透射轴方向的吸光度(A1)和吸收轴方向的吸光度(A2)。该折叠器的基准(リファレンス)侧设置切断50%光量的网。由测定的透射轴方向的吸光度(A1)和吸收轴方向的吸光度(A2)的值,计算比(A2/A1),作为二色比。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40nm,该波长的二色比显示36这样高的值。可以说二色比越高,作为偏光膜越有用。另外,以溶液的状态(氯仿溶液)对该组合物(1)中使用的化合物(1A)测定出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394nm,判明有长波长移动。该长波长移动的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A)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A)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实施例9
使用化合物(1B)代替化合物(1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本偏光膜。同样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40nm,二色比显示28这样高的值。另外,像实施例2中记载的那样,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398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其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B)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B)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实施例10
使用化合物(4-22)代替化合物(4-6),使用化合物(4-25)代替化合物(4-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44nm,二色比显示31这样高的值。另外,像实施例1中记载的那样,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394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
实施例11
使用化合物(4-22)代替化合物(4-6),使用化合物(4-25)代替化合物(4-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制作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41nm,二色比显示26这样高的值。另外,像实施例2中记载的那样,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398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
实施例12
使用化合物(1C)代替化合物(1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本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54nm,二色比显示21这样高的值。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418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其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C)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C)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实施例13
使用化合物(1D)代替化合物(1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本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54nm,二色比显示23这样高的值。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436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其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D)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D)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实施例14
使用化合物(1E)代替化合物(1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本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72nm,二色比显示36这样高的值。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442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其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E)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E)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实施例15
使用化合物(1F)代替化合物(1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本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532nm,二色比显示43这样高的值。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488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其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F)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F)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实施例16
使用化合物(1G)代替化合物(1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本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80nm,二色比显示26这样高的值。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456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其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G)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G)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实施例17[化合物(1)(下述式(1H)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H)])的制造]
化合物(1H)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F)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F)]0.25g、式(3C)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C)]0.22g、磷酸钾(K3PO4)0.81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139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176g以及1,4-二烷5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9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和四氢呋喃)进行精制,浓缩并将溶剂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079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H)。收率以化合物(2F)基准计为25%。光谱数据M/Z:412(EI-MS),λmax2:391nm(氯仿溶液)。
1H-NMR(CDCl3):δ(ppm)3.24(t,4H),3.89(t,4H),7.01(m,2H),7.62(m,2H),7.74(m,4H),8.01(m,4H)。
上述的化合物(2F)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实施例1中,使用4-三氟甲基-4’-氨基偶氮苯代替4-正丁基-4’-氨基偶氮苯使用,除此之外,与化合物(2A)同样地合成,得到式(2F)表示的化合物(以下,称为化合物(2F))。
实施例18[化合物(1)(下述式(1I)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I)])的制造]
化合物(1I)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G)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G)]0.25g、式(3C)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C)]0.21g、磷酸钾(K3PO4)0.77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132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168g以及1,4-二烷5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12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和四氢呋喃)进行精制,浓缩并将溶剂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037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I)。收率以化合物(2G)基准计为12%。光谱数据M/Z:429(EI-MS),λmax2:416nm(氯仿溶液)。
上述化合物(2G)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对溴苯胺4.0g、水40g、35%盐酸5.2g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冷却到0℃后,滴加33%亚硝酸钠水溶液5.3g。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30分钟后,加入氨基磺酸0.23g。在0℃将得到的混合物滴加到由N-苯基吗啉5.7g、乙酸钠7.6g、甲醇114g和水57g构成的混合物中。过滤析出物,用水清洗3次。干燥得到的固体,由此得到5.3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2G)。
实施例19[化合物(1)(下述式(1J)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J)])的制造]
化合物(1J)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H)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H)]0.30g、式(3C)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C)]0.30g、磷酸钾(K3PO4)0.92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159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202g以及1,4-二烷6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8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和四氢呋喃)进行精制,浓缩并将溶剂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080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J)。收率以化合物(2H)基准计为22%。光谱数据M/Z:428(EI-MS),λmax2:384nm(氯仿溶液)。
1H-NMR(CDCl3):δ(ppm)3.23(t,4H),3.88(t,4H),7.01(m,2H),7.34(m,2H),7.61(m,2H),7.72(m,2H),7.98(m,4H)。
实施例20[化合物(1)(下述式(1K)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K)])的制造]
化合物(1K)按照下述路线合成。
将式(2F)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2F)]0.50g、式(3D)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3D)]0.45g、磷酸钾(K3PO4)1.61g、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278g、四氟硼酸三叔丁基膦0.0353g以及1,4-二烷10g混合,在氮气氛下,于100℃搅拌8小时。将得到的混合液浓缩并馏去1,4-二烷后,用硅胶柱色谱(洗脱液:氯仿和四氢呋喃)进行精制,浓缩并将溶剂馏去。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清洗后,进行真空干燥,由此得到0.220g作为橙色固体的化合物(1K)。收率以化合物(2F)基准计为39%。光谱数据M/Z:370(EI-MS),λmax2:441nm(氯仿溶液)。
1H-NMR(CDCl3):δ(ppm)1.30(t,3H),3.23(q,2H),6.70(m,2H),7.54(m,2H),7.71(m,4H),7.98(m,4H)。
实施例21
使用化合物(1H)代替化合物(1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本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32nm,二色比显示32这样高的值。另外,像实施例2中记载的那样,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391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其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H)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H)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实施例22
使用化合物(1J)代替化合物(1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本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16nm,二色比显示33这样高的值。另外,像实施例2中记载的那样,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384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其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J)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J)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实施例23
使用化合物(1K)代替化合物(1A),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地制作本偏光膜。同样地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和二色比,结果最大吸收波长(λmax1)为466nm,二色比显示25这样高的值。另外,像实施例2中记载的那样,最大吸收波长(λmax2)为441nm,因此判明有长波长移动。其结果显示本偏光膜中,化合物(1K)分散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密集的分子链间时,该化合物(1K)与该分子链较强地相互作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的组合物,能够得到二色比高的偏光膜。

Claims (22)

1.一种组合物,含有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
式中,Y表示式(Y1)或式(Y2)表示的基团;
*表示与N的键合位点;
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硫原子、氧原子或者-NR10-,R10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
Q1和Q2各自独立地表示氮原子或者=CH-;
R1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者-N(R)(R0);R和R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与R0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构成该基团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或未被取代;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或不具有醚键即-O-;
R7和R8为氢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或者氰基,构成所述碳原子数1~4的烷基和所述碳原子数1~4烷氧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独立地被卤素原子或者羟基取代或未被取代,p和q各自独立地为0~2的整数;
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2与R3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构成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或未被取代;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或不具有醚键即-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式(1)表示的化合物为p=q=0的式(1a)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Y和R1~R3分别表示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义相同的意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显示近晶型液晶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进一步含有聚合引发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物,其中,进一步含有聚合引发剂。
6.一种偏光膜,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光膜,其中,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光膜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1比该偏光膜中含有的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2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光膜,其中,λmax1与λmax2之差为15nm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膜,其中,X射线衍射测定中显示布拉格峰。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膜。
11.一种液晶单元,具备基体、液晶层和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单元,其中,所述偏光膜配置在基体与液晶层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单元,其中,在基体与液晶层之间进一步配置滤色器。
14.一种圆偏振片,具有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膜和1/4波长板。
15.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圆偏振片和有机EL元件。
16.一种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使式(2)表示的化合物与式(3)表示的化合物反应,
式中,Y表示式(Y1)或式(Y2)表示的基团;
*表示与N的键合位点;
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硫原子、氧原子或者-NR10-,R10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
Q1和Q2各自独立地表示氮原子或者=CH-;
R1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者-N(R)(R0);R和R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与R0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构成该基团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或未被取代;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或不具有醚键即-O-;
R7和R8为氢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或者氰基,构成所述碳原子数1~4的烷基和所述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独立地被卤素原子或者羟基取代或未被取代,p和q各自独立地为0~2的整数;
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2与R3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构成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或未被取代;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或不具有醚键即-O-;
X表示氯原子、溴原子或者碘原子;
R4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4与R5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氧原子和硼原子一起形成环。
17.一种式(5)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Y表示式(Y1)或式(Y2)表示的基团;
*表示与N的键合位点;
P1和P2各自独立地表示硫原子、氧原子或者-NR10-,R10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4的烷基;
Q1和Q2各自独立地表示氮原子或者=CH-;
R6表示碳原子数2~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者-N(R)(R0);R和R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与R0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所述碳原子数2~20的烷基、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构成该基团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或未被取代;所述碳原子数2~20的烷基、所述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和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或不具有醚键即-O-;
R7和R8为氢原子以外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4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卤素原子或者氰基,构成所述碳原子数1~4的烷基和所述碳原子数1~4的烷氧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独立地被卤素原子或者羟基取代或未被取代,p和q各自独立地为0~2的整数;
R2和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者R2与R3相互键合并与它们所键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构成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的至少一个氢原子独立地被选自卤素原子、羟基和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的氨基中的原子或者基团取代或未被取代;所述碳原子数1~10的烷基在构成该基团的碳原子间具有或不具有醚键即-O-。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化合物,其中,式(5)表示的化合物为p=q=0的式(5a)表示的化合物,
式中,Y、R2、R3以及R6分别表示与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定义相同的意思。
19.一种偏光膜,含有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化合物。
2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9所述的偏光膜。
21.一种液晶单元,具备基体、液晶层和权利要求19所述的偏光膜。
22.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9所述的偏光膜。
CN201510262609.0A 2014-05-26 2015-05-21 偏光膜形成用组合物 Active CN1051316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7846 2014-05-26
JP2014-107846 2014-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1667A CN105131667A (zh) 2015-12-09
CN105131667B true CN105131667B (zh) 2019-03-01

Family

ID=54555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2609.0A Active CN105131667B (zh) 2014-05-26 2015-05-21 偏光膜形成用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44148B2 (zh)
JP (1) JP6609992B2 (zh)
KR (1) KR102147672B1 (zh)
CN (1) CN105131667B (zh)
TW (1) TWI658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0734B2 (en) 2014-10-17 2018-12-25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Dichroic dye compound, polarizing film, and uses thereof
CN106978196B (zh) * 2015-10-29 2022-02-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组合物、偏振膜
CN105552225B (zh) * 2016-01-20 2020-04-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柔性基板的方法、柔性基板和显示装置
JP7014796B2 (ja) 2017-07-26 2022-02-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109485B2 (ja) 2018-02-06 2022-07-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0003938A1 (ja) * 2018-06-27 2020-01-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68168B2 (ja) * 2019-07-23 2023-10-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21014855A1 (ja) * 2019-07-23 2021-01-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化合物、組成物、膜、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JPWO2022138321A1 (zh) * 2020-12-25 2022-06-30
EP4361705A1 (en) 2021-06-21 2024-05-01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projection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7216B1 (en) * 1998-12-01 2001-01-23 U.S. Philips Corporation Color filter layer of cholesterically ordered material, and reflective LCD provided with such a color filter layer
CN1478208A (zh) * 2001-06-04 2004-02-25 伊尔格冯汗 光学器件
CN101326453A (zh) * 2005-11-10 2008-12-17 Dic株式会社 光取向膜用组合物、光学各向异性体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4984A (en) 1980-01-24 1981-08-21 Nippon Kanko Shikiso Kenkyusho:Kk Bichromic pigment for yellow liquid crystal
JPS5838756A (ja) 1981-08-31 1983-03-07 Gosei Senriyou Gijutsu Kenkyu Kumiai ポリエステル繊維用ジスアゾ染料
JPH0634976A (ja) 1992-07-21 1994-02-10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FR2805741B1 (fr) * 2000-03-06 2003-06-20 Oreal Composition de teinture d'oxydation des fibres keratiniques avec un derive particulier de la paraphenylenediamine et un colorant direct particulier
US8576485B2 (en) * 2001-05-14 2013-11-05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oto-induced dichroic polarizers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thereof
JP4161583B2 (ja) * 2002-02-07 2008-10-0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DE602004031142D1 (de) * 2003-11-06 2011-03-03 Sumitomo Chemical Co Dichroitischer guest-host-polarisierer mit einem orientierten polymerfilm
JP5200325B2 (ja) * 2005-04-04 2013-06-0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湿式成膜法により形成された異方性色素膜及び偏光素子
JP2007326846A (ja) * 2006-05-11 2007-12-20 Institute Of Physical & Chemical Research アゾベンゼン誘導体、蛍光性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931702B2 (en) * 2006-06-01 2011-04-26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Azo compound and salt thereof, and dye-containing polarizing film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or salt
US20100257678A1 (en) * 2006-06-22 2010-10-14 Yuichi Sadamitsu Azo compound and dye polarizing film containing the same
JP4999633B2 (ja) * 2007-10-15 2012-08-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膜、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06907B (zh) * 2007-11-02 2013-09-01 Nippon Kayaku Kk 偶氮化合物及含有彼等之染料系偏光膜
JP4645772B1 (ja) 2009-10-09 2011-03-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位相差素子用配向膜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位相差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KR102129135B1 (ko) * 2012-02-28 2020-07-01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막, 원편광판 및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KR102073987B1 (ko) * 2012-02-28 2020-02-05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화합물 및 이색성 색소, 및 편광막
TWI577744B (zh) * 2012-03-26 2017-04-11 Sumitomo Chemical Co Composition and polarizing fil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7216B1 (en) * 1998-12-01 2001-01-23 U.S. Philips Corporation Color filter layer of cholesterically ordered material, and reflective LCD provided with such a color filter layer
CN1478208A (zh) * 2001-06-04 2004-02-25 伊尔格冯汗 光学器件
CN101326453A (zh) * 2005-11-10 2008-12-17 Dic株式会社 光取向膜用组合物、光学各向异性体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1667A (zh) 2015-12-09
TWI658100B (zh) 2019-05-01
JP2016006502A (ja) 2016-01-14
JP6609992B2 (ja) 2019-11-27
KR102147672B1 (ko) 2020-08-26
TW201609986A (zh) 2016-03-16
US9644148B2 (en) 2017-05-09
US20150337203A1 (en) 2015-11-26
KR20150136010A (ko) 2015-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1667B (zh) 偏光膜形成用组合物
TWI647491B (zh) 長條偏光薄膜之製造方法
CN107074746B (zh) 化合物和组合物
JP6299367B2 (ja) パターン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763623B (zh) 偏光膜
JP2015212823A (ja) パターン偏光フィルム
CN107250283B (zh) 化合物及含有其的组合物
TWI670273B (zh) 化合物及組合物
CN107250284B (zh) 化合物及含有其的组合物
CN107074745B (zh) 化合物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