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5873B -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15873B
CN105115873B CN201510500520.3A CN201510500520A CN105115873B CN 105115873 B CN105115873 B CN 105115873B CN 201510500520 A CN201510500520 A CN 201510500520A CN 105115873 B CN105115873 B CN 105115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water
water absorption
absorption course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05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15873A (zh
Inventor
安雪晖
姚国友
李书阳
刘祖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005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158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15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58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4216 priority patent/WO201702871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15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15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3/00Investigating surface or boundary effects, e.g. wetting power; Investigating diffusion effects;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surface, boundary, or diffusion effects
    • G01N13/04Investigating osmotic effec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喷水;记录吸水过程;根据所记录的吸水过程,计算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基于表征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指标值与混凝土抗渗性的相关关系,得到该混凝土的抗渗性。本发明利用混凝土表面吸水速率与自身孔隙率相关的技术原理,建立了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指标与混凝土抗渗性的关系,通过现场吸水过程的指标反推出混凝土的抗渗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能够现场无损检测混凝土抗渗性的方法,操作便捷,设备简单,量测准确。且考虑了混凝土的初始含水率,能够吻合现场实际应用条件。

Description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的性能。一般来说,混凝土耐久性包括了抗渗性、抗冻融性、抗侵蚀性、抗碳化性等。混凝土的抗渗性指的是各种流体或分子、离子等由于受压力、化学势、电场作用在混凝土中定向迁移、扩散、渗透的难易程度,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最重要的指标。
目前检测结构抗渗性的办法基本都需要制作或现场钻芯取样得到抗渗试块。将试块送至实验室,按照GBJ82-85中所规定的抗渗标号法,或者DL/T5150-2001中所规定的混凝土渗水高度试验法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法耗时费力,效率低下。并且,无论是浇筑时预留的试块,还是按相应配合比在实验室浇筑的试块,由于养护条件不同,浇筑成块的体积不同,该试块与实际的混凝土结构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别。而钻芯取样的方法,不仅会破坏既有混凝土结构,也可能在试块中造成裂缝,影响抗渗试验的结果。因此,需要一种低成本的能在现场快速且无损地评价混凝土抗渗性的方法。
鉴于实验室检测方法的缺陷,国外一些学者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现场检验办法。主要有真空负压法及改进的方法以及ISAT法。(1)真空负压法。这种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放置一个密封容器,利用气泵抽取容器中的空气,经过一段时间或容器内气压达到某一标准时,停止用气泵抽气,容器内气压就会逐渐上升。测量容器内气压在停止抽气时的上升过程,由此来衡量混凝土的气渗性。(2)基于真空单室法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在测量混凝土气渗性的真空室之外再加装一层真空室,外部的真空室用来抽取外界经由混凝土保护层进入的空气。(3)ISAT法。该办法首先将容器密封在混凝土的表面,然后施以一定大小的水压,保持该水压不变,在一定时间之后关闭压力阀,观察并记录水压随着时间下降的过程。以此来衡量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好坏。
近几年日本有一些学者对混凝土吸水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喷水实验的概念。喷水实验即在混凝土表面喷洒,滴灌一定量的水,通过电子设备,光学仪器等检验混凝土吸收表面水分的过程,衡量混凝土吸水的快慢,对混凝土的一些特性做评估。
混凝土的强度与许多因素相关,但一般混凝土受压破坏时,断裂面的骨料都是完整的,破坏的结构面主要是骨料和水泥的接触面。现有研究表明一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主要是和混凝土孔隙结构相关。而混凝土吸水过程也与孔隙结构相关。所以有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希望建立混凝土喷水实验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在一种现有技术中,使用喷壶向混凝土表面喷撒水1次,并以数码相机持续拍摄混凝土表面喷水后表面的颜色或亮度变化情况。试验结束后以图像处理的办法计算喷水后混凝土表面颜色或亮度变化情况,以混凝土表面颜色或亮度变化到某一程度所对应的时间作为衡量混凝土表面吸水快慢的指标。最终得出吸水越慢抗压强度越大的结论。
另外还有学者研究了混凝土喷水实验和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之间的关系。在一种现有技术中,计算喷水前后反射光强度的变化的程度,当经过n次喷水后表面反射光强度变化程度小于某个标准时,以这个n为指标来评价混凝土表面质量。并将这一指标与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建立关系。结果表明n值越大抗氯离子渗透性越好。
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
(1)真空负压法。这种方法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空气流是不可预测的,无法判定是混凝土芯部的气体被抽吸进容器还是外界空气经由混凝土的保护层进入容器。已有学者证明,该检测方法的结果明显受到真空室所在区域混凝土保护层的气渗性影响。
(2)基于真空单室法的改进方法。这种方法仍然存在许多缺陷:首先,它的原件复杂,需要空气泵进行抽气,需要可以检测并记录气压的设备,这些设备都较为昂贵;其次,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测量后,需要处理大量繁琐的数据。因此该方法有它独到的优势,但直接运用到工程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3)ISAT法。这种方法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第一,与真空单室法检测混凝土气渗性的方法一样,在容器的边缘渗入混凝土的水量会由于扩散和渗透作用到检测范围之外,因此,该方法受混凝土保护层的抗渗性影响很大。第二,检测设备复杂昂贵,需要严密附着在混凝土表面的容器,维持恒定水压的水泵,还有检测记录压力数值的仪器。第三,安装较为困难,工程实际中要检测的混凝土往往是承重墙等,所以,仪器常常需要安装在结构的侧面,并且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和容器之间密封情况良好。
(4)喷水试验。目前披露的喷水试验存在以下缺陷:第一,该试验建立的是混凝土吸水过程与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性之间的关系,抗压强度不能反映混凝土耐久性,氯离子渗透性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凝土耐久性,但是氯离子渗透试验操作复杂,我们国家主要使用抗渗性反映混凝土耐久性,抗渗性跟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性并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因此,根据已有成果不容易想到建立喷水试验和抗渗性之间的关系。第二,已有的成果各自存在比较大的缺陷:目前的实验结果显示喷水试验指标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相关性较差,利用拟合公式的R2值仅有0.5038;另一试验中仅选取了两组氯离子渗透性差异较大的混凝土:两组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相差17倍,而喷水实验结果仅相差6-7倍,喷水实验对混凝土放入氯离子渗透性敏感性较差。第三,已有的成果均没有考虑混凝土的初始含水问题。初始水分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吸水的快慢。在实际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中会有一定含量的水分,因此,不考虑混凝土自身的初始含水,就无法运用到工程实际中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能够现场无损检测混凝土抗渗性的方法,操作便捷,设备简单,量测准确。且考虑了混凝土的初始含水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喷水;记录吸水过程;根据所记录的吸水过程,计算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基于表征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指标值与混凝土抗渗性的相关关系,得到该混凝土的抗渗性。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当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表征吸水速度越快时,混凝土抗渗性越弱;当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表征吸水速度越慢时,混凝土抗渗性越强。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记录吸水过程包括:记录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所记录的吸水过程,计算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包括: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计算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
优选地,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计算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进一步包括: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来估计吸水时间;根据累积的估计吸水时间与累积的单位面积水量的关系,估计混凝土表面的吸水过程。
优选地,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来估计吸水时间进一步包括:找到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变化的主要转折点,将该主要转折点对应的时间作为表观吸水时间,以表观吸水时间作为估计的吸水时间。根据累积的估计吸水时间与累积的单位面积水量的关系,估计混凝土表面的吸水过程进一步包括:将多次喷水-吸水过程得到的累积表观喷水时间开平方作为横轴,将累积单位面积水量作为纵轴,得到表观吸水时间-单位面积水量关系图;对表观吸水时间-单位面积水量关系图进行直线拟合,拟合直线的斜率为表观吸水过程,以表观吸水过程作为估计的混凝土表面的吸水过程。
本发明利用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与自身孔隙率相关的技术原理,建立了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指标与混凝土抗渗性的关系,通过现场吸水过程的指标反推出混凝土的抗渗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能够现场无损检测混凝土抗渗性的方法,操作便捷,设备简单,量测准确。且考虑了混凝土的初始含水率,能够吻合现场实际应用条件。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利用手机检测喷水试验中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实施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方法的主流程图;
图3是用于识别的标识图的示例;
图4是利用手机摄像头识别标识图的图像的示例;
图5是根据标识图的图像对原始图像进行变换的示例;
图6是利用连续注射器与雾化喷嘴制作的可以确定喷水量的喷水工具的示例;
图7是利用图像处理来捕捉喷水区域的示例;
图8是喷水试验中喷水区域内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9是一次喷水-吸水过程中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10图示说明了表观吸水时间与单位面积水量之间的关系;
图11图示说明了表观吸水过程与抗渗压强之间的关系;
图12图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原理、验证试验与应用实施例。
喷水实验的原理来自于:混凝土表面喷洒上水之后,由于光的反射条件改变,所以物体的颜色会变更深一些,当水分被混凝土吸入或蒸发之后,混凝土的表面又会恢复到以前的颜色。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和一般室温的条件下,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相对于混凝土的吸水是很小的量。因此,在拍摄的几分钟过程内可以认为水分全部被混凝土吸收进去了。根据混凝土表面的这个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衡量混凝土表面的颜色变化快慢来衡量混凝土吸水的快慢。同时,已有的研究表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会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吸水性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混凝土的吸水性能来推定混凝土的抗渗性。
本发明的喷水试验原理验证的实验操作流程如下:
(1)制作得到不同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布的混凝土试件,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养护龄期、养护条件、喷涂表面改性材料等手段来实现。
(2)调节混凝土试块的初始含水量,并用含水率测试仪得到每组混凝土初始含水量,用雾化喷水器向混凝土试块喷水。
(3)记录吸水过程,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或其它相关技术得到表征待检测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指标。
(4)对每组试件进行抗渗试验,得到每组试件的抗渗性。
(5)建立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指标与混凝土抗渗性的相关关系。
(6)实际应用时,先用雾化喷水器在待测的混凝土结构上喷水,记录吸水过程,并得到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根据步骤(5)中得到的相关关系即可得到该混凝土的抗渗性。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实际应用时的具体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利用手机检测喷水试验中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实施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待测混凝土表面1001上放置用于识别的标识图1002。将智能手机(或平板等带有摄像头的智能移动设备)1004固定在待检测混凝土表面前,使智能手机1004的摄像头可以捕捉到待喷水的混凝土区域和标识图1002。使用可以定量且均匀喷撒水的喷水工具1003向待检测混凝土表面1001上喷水,利用智能手机1004的摄像头捕捉并记录喷水试验过程中1001表面的图像。利用智能手机1004本身的计算处理能力(例如智能手机1004的处理器)对捕捉到的喷水-吸水过程图像的颜色或亮度变化进行分析,利用喷水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颜色或亮度变化(或结合单位面积上的喷水量)计算得到表征待检测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指标。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的主流程图。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首先在待检测混凝土表面所在的平面内放置用于识别的标识图。
图3是用于识别的标识图的示例。图3中所示的标识图的尺寸为10cm*10cm。然后,使用智能手机拍摄标识与待检测的混凝土表面,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图像中的标识图像。
图4是利用手机摄像头识别标识图的图像的示例。如图4中所示,手机屏幕中的标识图被识别出并以粗实线框出。
根据标识图像的实际尺寸对图像进行坐标变换,将待检测混凝土表面变换到标识图像定义的直角坐标系内,便于后续根据图像进行尺寸测量与计算。
图5是根据标识图的图像对原始图像进行变换的示例。
步骤二:利用智能手机记录下试验过程的图像及每幅图像对应的时间。
步骤三:利用可以固定喷水量并且喷撒均匀的喷水工具向待检测混凝土表面喷撒定量的水。
图6是利用0-0.5ml连续注射器601与雾化喷嘴602制作的可以确定喷水量的喷水工具的示例。
步骤四: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如自适应阈值分割,得到喷水的范围。图7是利用图像处理来捕捉喷水区域的示例。如图7所示,喷水范围在手机屏幕上以实线标明。由于在步骤一中已经将图像根据标识的实际尺寸进行了变换,因此可以算出喷水区域的实际面积。再结合步骤三中设定的喷水量,可以计算出本次喷水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喷水量。
步骤五:如果在本次喷水前已经进行了若干次喷水,将所有喷水区域叠加求交集得到多次喷水影响的范围,即重叠区域Ai
步骤六:在步骤五得到的重叠区域Ai内计算图像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8是喷水试验中喷水区域内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图示说明了向1个待检测混凝土表面喷水6次得到的图像颜色或亮度随时间变化的例子。
步骤七:利用步骤六得到的图像颜色或亮度随时间变化结果,可以计算现有各类方法使用的指标来评价待测混凝土表面吸水的快慢程度;也可以结合步骤四中计算得到的实际单位面积水量评价待测混凝土表面吸水快慢,例如使用如下的方法计算混凝土喷水试验的“表观吸水过程”:
(1)计算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Ir,喷水后第n帧图像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计算方法定义如下:
其中,sumdiffn为步骤五中颜色或亮度变化计算重叠区域Ai内第n帧图像与本次喷水前图像像素颜色或亮度差之和,sumdiff2为重叠区域Ai内第2帧图像与本次喷水前图像像素颜色或亮度差之和。这样计算出来的Ir代表了喷水之后颜色或亮度恢复的程度。图9是一次喷水-吸水过程中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的示意图。
(2)在图9中所示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上找到曲线的主要转折点。可以参考简化曲线的Ramer-Douglas-Peucker算法,连接曲线首尾得到一条直线,找到曲线上距离该直线距离最远的点,如图9中圆圈所示,即为主要转折点。这个主要转折点对应的时间认为是本次喷水-吸水过程的“表观吸水时间”。
(3)以多次喷水-吸水过程得到的累积表观吸水时间开平方(s1/2)为横轴,累积单位面积水量为纵轴,可以得到表观吸水时间-单位面积水量关系图。图10是这样得到的表观吸水时间与单位面积水量之间的关系。
(4)对图10中各组表观吸水时间-单位面积水量结果进行直线拟合,以拟合直线的斜率作为“表观吸水过程”。图10显示了2组抗渗性能不同的砂浆试件的结果,可以看到,抗渗性能越强,表观吸水过程越慢,反之越强。
对于表观吸水过程与抗渗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如下的验证试验:
以水泥:水:砂=1:0.76:3.97为配合比制作砂浆试件,通过改变养护时间和喷涂防水材料的手段得到不同抗渗性能的砂浆试件,各试件组别详细情况见下表:
各组均制作3块试块进行喷水试验并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计算表观吸水过程,同时对各组进行标准的抗渗试验得到抗渗结果(如上表所示),得到的表观吸水过程与抗渗结果的关系如图11所示。可以看到表观吸水试验与抗渗结果有很好的关联关系。
步骤八:如果还需要继续下一次喷水,重复步骤二到七,否则结束试验,评价待检测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
本发明利用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与自身孔隙率相关的技术原理,建立了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指标与混凝土抗渗性的关系,通过现场吸水过程的指标反推出混凝土的抗渗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一种能够现场无损检测混凝土抗渗性的方法,操作便捷,设备简单,量测准确。且考虑了混凝土的初始含水率,能够吻合现场实际应用条件。
本发明提出的“表观吸水过程”所代表的物理意义为后续推算喷水-吸水的真实过程提供了参考,而现有的方法仅是对图像颜色或亮度的考察,不具备相应的优势。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方法,图12图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的方法开始于步骤1201,在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喷水。在如上所述的优选实施例中,使用可以固定喷水量并且喷撒均匀的喷水工具向待检测混凝土表面喷撒定量的水。其中,所述的可以固定喷水量并且喷撒均匀的喷水工具包括连续注射器与雾化喷嘴的组合。喷水可以是一次或多次。
在步骤1201之前,可选地,可以在待检测混凝土表面所在的平面内放置用于识别的标识图。
在步骤1203,记录吸水过程。记录吸水过程包括:记录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在优选实施例中,多次捕捉并记录吸水过程中待检测混凝土表面的图像以及每幅图像对应的时间。
如果设置了标识图,那么在步骤1203中,可以同时拍摄标识图和待检测混凝土表面的图像,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拍摄得到的图像中的标识图图像,根据标识图的实际尺寸对图像进行坐标变换,以将待检测混凝土表面的图像变换到标识图定义的直角坐标系内,便于后续根据图像进行尺寸测量与计算。
在步骤1205,根据所记录的吸水过程,计算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
在优选实施例中,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得到喷水区域。如果设置了标识图,可以对步骤1203中的图像进行坐标变换,计算喷水区域的实际面积。再结合步骤1201中的固定喷水量,可以计算出本次喷水过程中混凝土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喷水量。
将多次喷水后每次得到的喷水区域叠加求交集可以得到多次喷水影响的范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1205,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计算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可以在得到的多次喷水影响的范围内计算每次喷水时的待检测混凝土表面的图像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具体地说,获得每次喷水过程中在所述多次喷水影响的范围内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
更具体地说,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来估计吸水时间。然后,根据累积的估计吸水时间与累积的单位面积水量的关系,估计混凝土表面的吸水过程。
例如,将喷水后第n帧图像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Ir定义为
其中,sumdiffn为喷水区域内第n帧图像与本次喷水前图像像素颜色或亮度差之和,sumdiff2为喷水区域内第2帧图像与本次喷水前图像像素颜色或亮度差之和。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尽管在具体实施例中使用了如上所述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Ir定义,但这只是用来评价图像颜色或亮度变化的一种计算方式,本发明可以计算各类评价颜色或亮度变化程序的指标。
更具体地说,在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例如如上所述的Ir)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上找到曲线的主要转折点,将该主要转折点对应的时间作为本次喷水-吸水过程的表观吸水时间,以表观吸水时间作为估计的吸水时间。例如,利用简化曲线的Ramer-Douglas-Peucker算法,连接曲线首尾得到直线,找到曲线上距离该直线距离最远的点,作为曲线的主要转折点。将多次喷水-吸水过程得到的累积表观吸水时间开平方作为横轴,将累积单位面积水量作为纵轴,得到表观吸水时间-单位面积水量关系图。对表观吸水时间-单位面积水量关系图进行直线拟合,拟合直线的斜率为表观吸水过程,以表观吸水过程作为估计的混凝土表面的吸水过程。
在步骤1207,基于表征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指标值与混凝土抗渗性的相关关系,得到该混凝土的抗渗性。
表征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指标值与混凝土抗渗性的相关关系的得到,可以参见如上记载的验证试验与结果。根据本发明的验证试验的结果,当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表征吸水速度越快时,混凝土抗渗性越弱;当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表征吸水速度越慢时,混凝土抗渗性越强。
之后,方法结束。
上述的步骤中,计算处理的操作可以由处理器完成,图像捕捉的操作由摄像头完成,且通过所述处理器将捕捉的图像记录在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同一个智能设备中或者以其他方式通信连接在一起。所述智能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所述通信连接方式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方式。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尽量在具体实施例中,使用了吸水时间、吸水速率(速度快慢)或者表观吸水时间-单位面积水量关系图等指标来作为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指标来表征吸水过程。虽然在本发明中没有穷举可能的所有指标,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指标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其具体应用和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具体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而做出更多的实施方式和应用,这些实施方式和应用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由具体实施例来限定,而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3)

1.一种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
在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喷水;
记录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
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计算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
基于表征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指标值与混凝土抗渗性的相关关系,得到该混凝土的抗渗性,
其中,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计算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进一步包括: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来估计吸水时间;根据累积的估计吸水时间与累积的单位面积水量的关系,估计混凝土表面的吸水过程,
其中,根据吸水过程中待测的混凝土表面上的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来估计吸水时间进一步包括:找到颜色或亮度恢复程度随时间变化的主要转折点,将该主要转折点对应的时间作为表观吸水时间,以表观吸水时间作为估计的吸水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表征吸水速度越快时,混凝土抗渗性越弱;
当表征吸水过程的指标值表征吸水速度越慢时,混凝土抗渗性越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根据累积的估计吸水时间与累积的单位面积水量的关系,估计混凝土表面的吸水过程进一步包括:
将多次喷水-吸水过程得到的累积表观吸水时间开平方作为横轴,将累积单位面积水量作为纵轴,得到表观吸水时间-单位面积水量关系图;
对表观吸水时间-单位面积水量关系图进行直线拟合,拟合直线的斜率为表观吸水过程,以表观吸水过程作为估计的混凝土表面的吸水过程。
CN201510500520.3A 2015-08-14 2015-08-14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Active CN1051158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0520.3A CN105115873B (zh) 2015-08-14 2015-08-14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PCT/CN2016/094216 WO2017028716A1 (zh) 2015-08-14 2016-08-09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00520.3A CN105115873B (zh) 2015-08-14 2015-08-14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15873A CN105115873A (zh) 2015-12-02
CN105115873B true CN105115873B (zh) 2018-04-13

Family

ID=5466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0520.3A Active CN105115873B (zh) 2015-08-14 2015-08-14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15873B (zh)
WO (1) WO2017028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873B (zh) * 2015-08-14 2018-04-13 清华大学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CN106251753B (zh) * 2016-08-08 2018-09-14 东北石油大学 远程在线无损检测综合实验装置
JP6609284B2 (ja) * 2017-05-26 2019-11-20 北海道ポラコン株式会社 透水構造材の清掃評価方法
CN109298166B (zh) * 2018-11-06 2021-07-02 吴晓东 一种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混凝土检测装置
CN110631976A (zh) * 2019-09-17 2019-12-31 广东东方混凝土有限公司 混凝土渗透性无损检测方法
CN111896462B (zh) * 2020-05-08 2023-05-09 同济大学 用于评测城市土体抗侵蚀地陷能力的可调压便携式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1638165B (zh) * 2020-05-26 2023-03-21 浙江兴红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外墙节能保温构造耐久性检测方法
CN113281232B (zh) * 2020-11-25 2022-03-0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砂浆试件抗渗压强的计算方法
CN113176189A (zh) * 2021-04-26 2021-07-27 福建建利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抗渗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3109238A (zh) * 2021-04-30 2021-07-13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隧道衬砌裂缝有压渗水的装置及其模拟方法
CN114279937B (zh) * 2021-12-29 2023-07-25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混凝土结构抗渗透性能无损检测装置
CN114486678B (zh) * 2022-01-14 2024-05-03 东南大学 一种混凝土表面砂浆微观孔隙特征快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5144429B (zh) * 2022-09-01 2022-11-1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深部饱和松软尾矿原状样冻胀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15931683B (zh) * 2023-03-15 2023-05-02 潍坊高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6754459B (zh) * 2023-08-22 2023-11-07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既有混凝土抗渗等级的检测方法
CN117517175B (zh) * 2024-01-02 2024-03-12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渗水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6700A (zh) * 2010-04-06 2010-08-18 中国农业大学 土壤入渗性能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CN102087194A (zh) * 2010-11-26 2011-06-08 清华大学 基于高频交流电的混凝土抗渗透性测量系统
CN103267719A (zh) * 2013-04-25 2013-08-28 浙江大学 基于非接触式电阻率的水泥基材料渗透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9722A (ja) * 1998-06-25 2000-01-14 Asao Ishimaru 生コンクリート製造プラントに取り付ける砂の表面水率自動連続測定装置
JP6011919B2 (ja) * 2012-08-28 2016-10-25 公益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多孔質材料の品質評価方法
JP6179893B2 (ja) * 2013-07-08 2017-08-16 公益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多孔質材料の品質評価方法
CN104089580A (zh) * 2014-06-26 2014-10-08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智能手机实现的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测量仪及方法
CN105115873B (zh) * 2015-08-14 2018-04-13 清华大学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6700A (zh) * 2010-04-06 2010-08-18 中国农业大学 土壤入渗性能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系统
CN102087194A (zh) * 2010-11-26 2011-06-08 清华大学 基于高频交流电的混凝土抗渗透性测量系统
CN103267719A (zh) * 2013-04-25 2013-08-28 浙江大学 基于非接触式电阻率的水泥基材料渗透性评价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コンクリート表面における散水時の明度変化特性および水の流下特性による表層品質の非破壊評価;西尾壮评等;《Cement science and concrete technology》;20120131;第66卷(第1期);第303-310页 *
岩石毛细吸水试验新方法;贾志刚等;《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0531;第32卷(第5期);第95-99页 *
混凝土渗透性试验方法进展研究;董必钦等;《混凝土》;20081231(第1期);第40-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28716A1 (zh) 2017-02-23
CN105115873A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5873B (zh) 混凝土抗渗性的无损检测方法
CN105115861B (zh) 检测混凝土表面吸水过程的方法
CN108844881B (zh) 一种基于vg模型预测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方法
CN105547968B (zh) 一种扩散型混凝土表层抗渗性能测试仪器及其测试方法
CN104596911A (zh)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透水混凝土孔隙特征的检测方法
CN109470580B (zh) 一种评价我国不同海域粘性土强度参数的方法
Ren et al.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with limited experimental data
Li et al. A new approach to measure soil shrinkage curve
CN102288526A (zh) 一种检测非织造织物渗透率的装置及方法
CN107782703B (zh) 一种测定多孔介质水分特征曲线的方法
CN207066937U (zh) 膨胀土开裂含水量的测定装置
CN109405809B (zh) 一种变电站洪水水深检测方法与系统
CN116858748A (zh) 土石堤坝渗漏程度的精细化辨识巡查方法及装置
CN109300103A (zh) 一种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检测方法
Mukupa et al. A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 for health assessment of fire-damaged concrete elements using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Je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test methodology and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curing effectiveness in concr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Sørbotten Hill slope unsaturated flowpaths and soil moisture variability in a forested catchment in southwest China
Sharanya et al. Review of methods for predicting soil volume change induced by shrinkage
CN108344740A (zh) 一种基于piv技术的膨胀土现场判别方法
Vanapalli et al. Simple techniques for the estimation of suction in compacted soils in the range of 0 to 60,000 kPa
Filipović et al. Effect of fire induced water repellency on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and water flow
Filin et al. Robust erosion measurement in agricultural fields by colour image processing and image measurement
Abrantes et al. Field assessment of soil water repellency using infrared thermography
Diana et 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lobigerina Limestone using ultrasonic and thermographic methods
CN205449757U (zh) 一种对混凝土的渗水率进行检测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